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甲醇性质

甲醇性质

甲醇性质
甲醇性质

浏览次数:216日期:2010年5月7日15:36

摘要:

甲醇分子的键长、键角与键能见表1-1-1。

表1-1-1 甲醇分子的键长、键角和键能

键长/nm 键角键能/kJ·mol?1

O-H 0.096 C-H 0.110 C-O 0.143 H-C-O 110○

H-C-H 109○

C-O-H 108○

464

414

360

一、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纯甲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可燃,略带醇香味的有毒液体。甲醇可以和水以及乙醇、乙醚等许多种有机物液体无限互溶。甲醇蒸气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6.0%~36.5%(体积)。甲醇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1-1-2。甲醇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和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见表1-1-3和表1-1-4。

表1-1-2 甲醇的一般物理性质

性质数据性质数据

密度(℃)/(g·ml?1)

相对密度(d20)

沸点/℃

熔点/℃

闪点/℃

开口

闭口

蒸气压(20℃)/Pa

液体热容(20~

25℃)/J·(g·℃)?1

粘度(20℃)/Pa·s

热导率/J(cm·s·k)

表面张力(20℃)/N·cm?1

折射率(20℃)

蒸发潜热(64.7℃)/kJ·mol?1熔融热/kJ·mol?10.8100

0.7913

64.5~64.7

-97.8

16

12

1.2879×104

2.51~2.53

5.945×10-4

2.09×10-3

22.55×10-5

1.3287

35.295

3.169

自燃点/℃

空气

氧气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Pa

临界体积/ml·mol?1

临界压缩系数

燃烧热/kJ·mol?1

25℃液体

25℃气体

生成热/kJ·mol?1

25℃液体

25℃气体

膨胀系数(20℃)

腐蚀性

空气中爆炸性/%(体

积)

473

461

240

79.54×105

117.8

0.224

727.038

724.738

238.798

201.385

0.00119

常温无腐蚀性,铅铝除

6.0~36.5

表1-1-3 甲醇的沸点

压力①/mmHg 温度/℃压力①

/mmHg

温度

/℃

压力①

/atm

温度

/℃

压力①

/atm

温度

/℃

1 -44.0 100 21.

2 2 84 30 186.5

10 -16.2 200 34.8 5 112.5 40 203.5

20 -6.0 400 49.9 10 138.0 50 214.0

40 5.0 760 64.7 20 167.8 60 224.0

①1mm Hg=133.322 Pa,1 atm=101325 Pa。

表1-1-4 甲醇的蒸气压

温度/℃蒸汽压①

/mmHg

温度/℃

蒸汽压①

/mmHg

温度/℃

蒸汽压①

/mmHg

-67.4 -60.4 -54.5 -48.1 -44.4 -44.0 -40 -30 -20 -10

0 10 0.102

0.212

0.378

0.702

0.982

1

2

4

8

15.5

29.6

54.7

20

30

40

50

60

64.7

70

80

90

100

110

120

96.0

160

260.5

406

625

760

927

1341

1897

2621

3561

4751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6242

8071

10336

13027

16292

20089

24615

29787

35770

42573

50414

59660

①1 mmHg=133.322 Pa

1.1 甲醇水溶液的性质

甲醇和水可无限互溶,甲醇水溶液的性质是甲醇的重要物理性质,对于甲醇应用、精制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表1-1-5为甲醇水溶液的密度与甲醇浓度和温度的关系。表1-1-6为甲醇水溶液的闪点,表1-1-7为甲醇水溶液的沸点。

表1-1-5 甲醇水溶液的密度与甲醇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CH3OH浓度/%

密度/ g·cm?3

-30℃0℃20℃30℃40℃60℃

10 0.9842 0.9815 0.9794 0.9750 0.9635

20 0.9725 0.9666 0.9625 0.9567 0.9450

30 0.9604 0.9515 0.9442 0.9883 0.9260

40 0.9595 0.9459 0.9156 0.9250 0.9200 0.9061

50 0.9434 0.9287 0.9156 0.9, 050 0.9000 0.8844

60 0.9250 0.9090 0.8946 0.8835 0.9783 0.8609

70 0.9873 0.8869 0.8715 0.8610 0.8540 0.8355

80 0.8870 0.8643 0.8469 0.8361 0.8280 0.8083

90 0.8640 0.3374 0.8202 0.8090 0.8000 0.7800 表1-1-6 9.6×104 Pa压力下甲醇水溶液的闪点

甲醇浓度/%(体积)闪点/℃甲醇浓度/%(体

积)

闪点/℃甲醇浓度/%(体

积)

闪点/℃

7.5 65.25 40 30 80 16.75 10 58.75 50 26 90 13.25 20 44.25 60 22.75 100 9.50 30 36 70 20.28

表1-1-7 甲醇水溶液的沸点

压力(760 mmHg)

压力(500 mmHg)压力(350 mmHg)

甲醇浓度/%

沸点/℃甲醇浓度/%

沸点/℃

甲醇浓度/%

沸点/℃

液相气相液相气相液相气相

0 0 100.00 2.5 16.3 85.0 3.3 21.0 74.7

5 27.97 92.39 5.5 31.0 80.2 5.1 30.1 72.6

10 42.77 87.53 11.4 48.4 75.4 10.6 47.8 67.6

15 52.33 84.01 21.2 62.2 70.0 17.9 60.0 63.2

20 58.70 81.48 32.5 69.6 66.5 25.6 67.1 59.6

25 63.52 79.48 46.3 78.2 63.1 33.9 72.6 57.3

30 67.23 77.90 52.3 80.4 62.0 44.5 78.6 55.0

35 70.36 76.56 61.4 84.5 59.7 52.3 81.4 53.2

40 73.17 75.36 70.9 88.7 58.7 62.4 86.2 51.3

45 75.92 74.19 77.2 91.3 57.1 74.9 91.5 49.0

50 78.34 73.16 88.0 95.8 56.0 87.4 95.9 47.4

55 80.65 72.20

60 82.87 71.29

65 84.96 70.45

70 87.18 69.58

75 89.46 68.69

80 91.67 67.83

85 93.87 66.97

90 95.97 66.14

95 98.06 65.31

100 100 64.50

注:1 mmHg=133.322 Pa

由以上各表可以看出,甲醇水溶液的密度随甲醇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甲醇水溶液的沸点随液相中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温度压力下,气相中甲醇浓度大于液相中甲醇浓度,尤其是当甲醇液相浓度较小时。甲醇的闪点较低,纯甲醇的闪点为16 ℃。甲醇水溶液的闪点仍然较低。

1.2 甲醇的其他性质

甲醇属强极性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能和多种有机溶液互溶,并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物的生成影响甲醇中有机杂质的消除和以甲醇为原料合成其他下游产品的精制。表1-1-8为甲醇和部

材料化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材料和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的用途主要基于其消耗; 材料是可以重复或连续使用而不会不可逆地变成别的物质。 ●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结构特点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Structur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Function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按用途分: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结构、性能、制备、应用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2.1 元素和化学键 ●了解元素的各种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原子及离子半径 ●注意掌握各种结合键的特性及其所形成晶体材料的主要特点 ●了解势能阱的概念: 吸引能(attractive energy,EA):源于原子核与电子云间的静电引力 排斥能(repulsive energy,ER):源于两原子核之间以及两原子的电子云之间相互排斥 总势能(potential energy):吸引能与排斥能之和 总势能随原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称为势能图(势能阱) 较深的势能阱表示原子间结合较紧密,其对应的材料就较难熔融,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2.2 晶体学基本概念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特点、性能特点、相互转化) 晶体: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地排列构成(长程有序) 非晶体:原子、分子或离子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所形成(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转变 ? 非晶态所属的状态属于热力学亚稳态,所以非晶态固体总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即非晶态固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自发地结晶,转化到稳定性更高的晶体状态。 ? 通常呈晶体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得到非晶态。 ●晶格、晶胞和晶格参数 周期性:同一种质点在空间排列上每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 周期:任一方向排在一直线上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 晶格(lattice):把晶体中质点的中心用直线联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结点(lattice points):质点的中心位置。 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由这些结点构成的空间总体。 晶胞(unit cell):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晶系 熟记7个晶系的晶格参数特征 了解14种空间点阵类型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理解晶面和晶向的含义 晶面——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结点平面称为晶面,即结晶多面体上的面。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2.1 扩散常常是固相反应的决速步骤,请说明: 1) 在用MgO 和32O Al 为反应物制备尖晶石42O MgAl 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加快 固相反应进行? 2) 在利用固相反应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时,人们常常先利用溶胶-凝胶或共沉 淀法得到前体物,再于高温下反应制备所需产物,请说明原因。 3) “软化学合成”是近些年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请 说明“软化学”合成的主要含义,及其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中所起的作用 和意义。 答: 1. 详见P6 A.加大反应固体原料的表面积及各种原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B.扩大产物相的成核速率 C.扩大离子通过各种物相特别是产物物相的扩散速率。 2. 详见P7最后一段P8 2.2节一二段 固相反应中反应物颗粒较大,为了使扩散反应能够进行,就得使得反应温度 很高,并且机械的方法混合原料很难混合均匀。共沉淀法便是使得反应原料在高 温反映前就已经达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可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 由于制备很多材料时,它们的组分之间不能形成固溶的共沉淀体系,为了克 服这个限制,发展了溶胶-凝胶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反应物在原子水平上达到均 匀的混合,并且使用范围广。 3. P22 “软化学”即就是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缓慢的反应进程中,采取迂回 步骤以制备有关材料的化学领域。 2.2 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间的反应很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 率? 答:P6 以MgO 和32O Al 反应生成42O MgAl 为例,反应的第一步是生成42O MgAl 晶核, 其晶核的生长是比较困难的,+2Mg 和+3Al 的扩散速率是反应速率的决速步,因 为扩散速率很慢,所以反应速率很慢,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见2.1(1)。 第三章 (张芬华整理) 3.1 说明在简单立方堆积、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和hc 型堆 积中原子的配位情况。 答:简单立方堆积、 6 立方密堆积、 12

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

一.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二.应用化学专业1166129108 三.什么是纳米材料? 答:所谓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四.试阐述纳米效应及其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影响? 答: 1.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较宏观块体材料熔点有显著降低,并使纳米材料呈现出全新的声,光,电磁和热力学特性。 2.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颗粒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极强的吸附性。 3. 量子尺寸效应;使纳米微粒的磁,光,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不同。 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电子器件不能无限制缩小,即存在微型化的极限。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答:1.将宏观材料分裂成纳米颗粒。 2.通过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形成微粒,并控制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 四.1.玻璃体: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形成不结晶且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硅酸盐材料。 2.陶瓷: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叫陶瓷。 3.P-型半导体:参杂元素的价电子小于纯元素的价电子的半导体。 4.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5.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6.金属固溶体:一种金属进入到另一种金属的晶格内,对外表现的是溶剂的晶格类型的合金。 7.超导体:具有超低温下失去电阻性质的物质。 五.1.简述传统陶瓷制造的主要原料? 答:黏土,长石,石英矿是制造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 2.陶瓷是否一定含有玻璃相? 答:并非所有的陶瓷材料都含有玻璃相,某些非氧特种陶瓷材料可以近乎100%的晶相形式存在。 3.试讨论超导体性质的形成原理及超导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 答:电子同晶格相互作用,在常温下形成导体的电阻,但在超低温下,这种相互作用是产生超导电子对的原因。温度越低所产生的这种电子对越多,超导电子对不能相互独立地运动,只能以关联的形式做集体运动。于是整个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电子对在动量上彼此关联成为有序的整体,超导电子对运动时,不像正常电子那样被晶体缺陷和晶格振动散射而产生电阻,从而呈现无电阻的超导现象。物质处于超导状态时会表现出电阻消失和完全抗磁性现象。 4.简述形状记忆合金原理?

材料化学试题库汇总

一填空题 (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和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和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的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

甲醇的性质及应用

甲醇的性质及应用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 甲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甲醛、纤维素、甲基化反应,用作防冻剂、萃取剂、橡胶加速剂,亦可作染料、树脂、人造革、火漆薄膜、玻璃纸、喷漆等的溶剂以及油漆、颜料去除剂、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也可用作燃料、焊剂。由于接触面广,甲醇是一种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的危化品。 职业性甲醇中毒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吸入甲醇蒸汽所致。而在国外,误服含甲醇的酒或饮料是引起急性甲醇中毒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也发生多起误饮含甲醇的酒而引起中毒。 甲醇也容易引发大火。一旦发生火灾,救护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如果发生泄漏,救护人员首先必须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处理。 甲醇中毒也是常发事故。甲醇进入人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及视网膜。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72小时,也有96小时的;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中毒后,常会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旦发生甲醇中毒,应将患者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并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正丁醇: 正丁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相对密度: 0.81 相对蒸气密度: 2.55 熔点: -88.9 沸点: 117.5 浓度: 纯品 饱和蒸气压: 0.82(2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 燃烧热(kJ/mol): 2673.2 临界温度(℃): 287 临界压力(MPa): 4.90 正丁醇的用途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正丁醇的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正丁醇的运输性 危险货物编号: 33552 UN编号: 1120 包装标志: 腐蚀品;有毒品 包装类别: O51

甲醇的危险特性资料

甲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甲醇的毒性及中毒急救方法 品名:甲醇; 木醇; 木酒精; 甲基氢氧化物; Methanol; M ethyl alcohol; Carbinol; Wood alcohol; Wood spirit; Methyl hydroxide; CAS:67-56-1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 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用雾状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并保护堵漏人员。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II)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装。储运条件: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损,避免日光曝晒,严禁接触火源。夏天高温季节早晚运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液体库房内,与氧化剂隔绝,远离火源,炎热气候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处理。 接触机会 甲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甲醛,纤维素,甲基化反应,用作防冻剂,萃取剂,橡胶加速剂,亦可作染料、树脂、人造革、火漆薄膜、玻璃纸、喷漆等的溶剂以及油漆、颜料去除剂,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也可用作燃料、焊剂。 职业性甲醇中毒是由于生产中吸入甲醇蒸气所致。在国外,误服含甲醇的酒或饮料是引起急性甲醇中毒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也发生多起误饮含甲醇的酒而引起中毒。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毒理学简介 人(男性)经口LDL 6422 mg/kg; TDL 3429 mg/kg。女性经口TDL 4 gm/kg。另有报道,人类经口LDL 428 mg/kg,143 mg/kg不等;吸入TCL 86000 mg/m3,300 ppm不等。 大鼠经口LD50: 5628 mg/kg; 吸入LC50: 64000 ppm/4H。小鼠经口LD50: 7300 mg/kg; 吸入LCL 50 gm/m3/2H。兔经皮LD50: 15800 mg/kg。 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 甲醇在肝内代谢,经醇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甲醛,进而氧化成甲酸。本品在体内氧化缓慢,仅为乙醇的1/7 ,排泄也慢,有明显蓄积作用。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 推测人吸入空气中甲醇浓度39.3~65.5 g/m^3,30~60分钟,可致中毒。人口服5~10ml,可致严重中毒;一次口服15ml ,或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164ml ,可致失明。有报告,一次口服30ml 可致死。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物理性质及鉴定特征 自然金: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2 -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具有延展性。鉴定特征: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比重大、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化学性质稳定,只溶于王水。 自然硫:物理性质:硫黄色,条痕白色至淡黄色,晶面呈金刚光泽,断口 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鉴定特征:黄色、油脂光泽、硬度小、性脆,有硫臭味,易溶于CS2,易燃、火焰呈蓝紫色。 石墨:物理性质:铁黑至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 呈土状者光泽暗淡,不透明。性软,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鉴定特征:铁黑色、条痕亮黑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小、染手。与辉钼矿相似,但辉钼矿具更强的金属光泽、比重稍大,在涂釉瓷板上辉钼矿的条痕色黑中带绿,而石墨的条痕不带绿色。 辉铜矿(Cu2S):物理性质: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条 痕暗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0}不完全,硬度2.5-3,比重5.5-5.8,略具延展性。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小、弱延展性,小刀刻划可留下光亮沟痕。 方铅矿(PbS):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有平行{100} 三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互相垂直。鉴定特征:铅灰色,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比重大。有Pb的被膜反应,溶于HNO ,并 3白色沉淀。 有PbSO 4 闪锌矿(ZnS):物理性质:颜色变化大,从无色到浅黄、棕褐至黑色,随 成分中铁含量的增加而变深,亦有绿、红黄等色、系由微量元素引起;条痕由白色至褐色,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具平行{110}的六组完全解理,硬度3.5-4、比重3.9-4.2,不导电。鉴定特征:颜色变化大,可据晶形、多组解理、硬度小鉴别。 辰砂(HgS):物理性质:鲜红色,表面呈铅灰色之锖色;鲜红色条痕;金 刚光泽,半透明。鉴定特征:鲜红色的颜色和条痕,比重大。 黄铜矿(CuFeS2):物理性质: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 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比重4.1-4.3,性脆。鉴定特征: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区别。 斑铜矿(Cu5FeS4):物理性质: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或蓝

材料化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化学考试科目代码:[077] 一、考试要求 能深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材料的合成,材料结构及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二、考试内容 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如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带理论、缺陷,非晶态结构的几何特征,相图,相变;材料结构的表征如热分析技术,显微技术,X射线,各种波谱;材料制备化学如溶胶-凝胶、陶瓷、水热以及电化学合成法,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水热合成纳米氧化物;材料的结构与物理性能如晶体及非晶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纳米晶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及表面效应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功能转换材料的一般合成方法、分类、作用机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第一章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及非晶体定义,形成途径,宏观物化性质差别。 第二节晶体的宏观特征 晶体的四个宏观特性,非晶体-晶体之间相互转化条件。 第三节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 空间点阵、晶向、晶面概念,密勒指数计算方法,点群、空间群及相关对称操作的概念。 第四节晶体的能带理论 共有化电子论,近自由电子论,禁束缚电子论,能带理论,能带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缺陷化学基础 晶体点阵缺陷分类,点缺陷的热力学统计理论,基本点缺陷方程及应用,位错及晶界第六节非晶态材料 非晶态的结构表征,径向分布函数,无规密堆积模型,非晶态材料的稳定性。 知识点: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微观结构描述上的差别;

2.掌握晶体微观结构描述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能带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解释一些基本物理化学现象; 4.熟练掌握点缺陷的定义,分类,缺陷方程及基本应用; 5.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看懂一元和简单的二元相图,并能解释。 第二章材料结构的表征 第一节X射线衍射技术 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衍射和散射,粉末法X射线衍射原理,单晶法X射线衍射原理,粉末X射线应用实例。 知识点: 1.掌握X射线分析的一般原理 2.了解波谱分析技术 第三章材料制备化学 第一节陶瓷法 陶瓷法合成原理,陶瓷法合成材料实例。 第二节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反应原理,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材料及薄膜,溶胶-凝胶法的拓展。 第三节水热合成技术 水热反应原理,水热合成微孔有序结构,水热合成功能材料,水热合成中的有机化学。 第四节晶体生长 水热法,坩锅提拉法,区域熔融法,模板法。 知识点: 掌握溶胶-凝胶、陶瓷、水热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材料的结构与物理性能 第一节晶体材料的结构与物理性能 晶体材料的物理性质,晶体材料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第二节非晶体及液晶材料的结构与物理性能 非晶体与液晶的结构特点,非晶体与液晶的物理性质,液晶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知识点: 掌握晶体及非晶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新型结构材料 第一节极端使用条件下的结构材料

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思考

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2-30T13:11:56.7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谭华玲 [导读] 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摘要: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加强对于建筑材料的性能提高,通过其各方面性能分析找到需要提高的方面,从而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材料的真正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可以给建筑行业带来相应的帮助,使施工单位在建设方面可以减少一些施工难度,建设出更好的建筑,所以要根据建筑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耐久性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使建筑材料得以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化学性质以及耐久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建筑材料;化学性质;耐久性 引言: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化学性质决定着建筑材料的质量,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要对于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化学性质进行进一步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良好,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进一步发展,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说要对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使其使用寿命更加延长,为我国建筑事业做出进一步贡献。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分析 (一)无机型材料 无机材料主要包括着一些合金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并且还有一些非金属材料,此外还有一些复合型材料,有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复合,金属和有机物之间的复合,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复合,从而使构建出来材料拥有着更好的性质,在无机材料中经常运用到的是一些金属材料,包括合金材料,这些合金材料拥有着复合金属的性质,并且硬度还较高,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建设过程中。 (二)有机型材料 有机材料就是一些植物材料或者自然资源方面的材料,其中大多是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可以更好地保障生产的环保发展,所以对于建设来说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1]。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分类 二、材料化学性质阐述与分析 (一)混凝土材料分析 在建设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孔隙较多,抗压能力较强的材料,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以及定型效果,所以拥有着很好的承载能力,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结构进行很好的控制,其建筑的材料一般是利用一些粉煤灰,水泥等材料进行建造,所以这些材料内包含着硅和钙元素。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气体的引进,从而使其内部产生较多的孔隙来提高内部环境的抗压性,抗冻性,这样才能够使其内部结构更加均匀来为建筑提供一定的承载能力。所以在混凝土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引气剂来进行气体的引入,可以使气体分散的更加均匀化,并且还可以对于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各种配比进行控制,从而使混凝土的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来,形成更好的抗渗效果,并且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紧密,从而不易产生裂缝。 (二)砂浆材料分析 对于砂浆来说,其拥有着良好的保水能力,并且将各种凝胶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来进行制作,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好的控制,通过对其不同用途利用不同的配比方案进行制作,来提高砂浆的强度,并且要求砂浆的变形要均匀化,从而防止出现个别地方抗压能力不同的现象,这样会导致砂浆在变形过程后,内部结构不紧密,从而会容易产生裂缝[2]。此外砂浆要进行防水建设,要掺加相应的防水剂来对砂浆内部结构进行改变,使防水剂与砂浆的内部材料进行反应,从而使其内部更加致密,这样就不会使水分渗入,而导致砂浆内部结构的破坏,所以可以更好地保护砂浆,维护其主体结构,来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三、耐久性分析 (一)混凝土碳化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在制作和运用的过程中,其碱性过强,所以要保持其碱性环境才能使混凝土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是在混凝土冷凝阶段与容易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产生二氧化碳并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这样会使混凝土所在的环境碱性下降,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实际效益无法

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

一.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二.应用化学专业08 三.什么是纳米材料 答:所谓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四.试阐述纳米效应及其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影响 答: 1.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较宏观块体材料熔点有显着降低,并使纳米材料呈现出全新的声,光,电磁和热力学特性。 2.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颗粒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极强的吸附性。 3. 量子尺寸效应;使纳米微粒的磁,光,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着不同。 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电子器件不能无限制缩小,即存在微型化的极限。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答:1.将宏观材料分裂成纳米颗粒。 2.通过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形成微粒,并控制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 四.1.玻璃体: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形成不结晶且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硅酸盐材料。 2.陶瓷: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叫陶瓷。 型半导体:参杂元素的价电子小于纯元素的价电子的半导体。 4.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5.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6.金属固溶体:一种金属进入到另一种金属的晶格内,对外表现的是溶剂的晶格类型的合金。 7.超导体:具有超低温下失去电阻性质的物质。 五.1.简述传统陶瓷制造的主要原料 答:黏土,长石,石英矿是制造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 2.陶瓷是否一定含有玻璃相 答:并非所有的陶瓷材料都含有玻璃相,某些非氧特种陶瓷材料可以近乎100%的晶相形式存在。 3.试讨论超导体性质的形成原理及超导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 答:电子同晶格相互作用,在常温下形成导体的电阻,但在超低温下,这种相互作用是产生超导电子对的原因。温度越低所产生的这种电子对越多,超导电子对不能相互独立地运动,只能以关联的形式做集体运动。于是整个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电子对在动量上彼此关联成为有序的整体,超导电子对运动时,不像正常电子那样被晶体缺陷和晶格振动散射而产生电阻,从而呈现无电阻的超导现象。物质处于超导状态时会表现出电阻消失和完全抗磁性现象。 4.简述形状记忆合金原理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习题(含答案)

精心整理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铝C.硅D.铁? 3.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C.制铝合金窗D.炼铝厂制造铝 4.少量钠应保存在()。 A.密闭容器中B.水中C.煤油中D.汽油中? 5.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6.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A.自来水 B.沙土 C.泡沫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强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A.浓盐酸B.硝酸C.硫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 9.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 10.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NH4)2SO4 B.NaHCO3 C.BaCl2 D.CuSO4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Na+离子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显碱性 C.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定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D.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12.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D.大于4%? 1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B3︰2C3︰1D6︰1? 14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 A.Fe3+、NO3?、Cl?、Na+B.Ba2+、Mg2+、HCO3?、AlO2? C.NO3?、Na+、K+、CO32?D.NO3?、K+、AlO2?、OH? 15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A.NaOH B.Na2O C.Na2O2D.NaHCO3 16.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A.Na和O2B.NaOH和CO2 C.Na2O2和CO2D.木炭(C)和O2 17.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碱金属能形成离子型氢化物。如氢化钠的化学式为NaH,其中H-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⑴NaH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⑵常用NaH在高温下将TiCl4还原成T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19.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原因是②钠熔化 原因是③小球游动逐渐减小,最后;原因是 ④发出声音,原在是⑤滴入酚酞后溶

材料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材料就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与产品性质得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得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与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得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就是关于材料得结构、性能、制备与应用得化学。 (5)一般材料得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就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与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得中性原子,负离子得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瞧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得堆砌而成。其大小与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与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得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与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零维、一维、二维与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得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与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与热传导。 (13)材料得电性能就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得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与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得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与介电损耗。 (15)磁性得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与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与矩磁材料。 (17)材料得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得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与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与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与途径为:一,利用晶体得溶解度随改变温度得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与;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与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得反应与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得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与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就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得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得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与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得途径有改变合金得组织结构与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与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得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得温度与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与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得无机材

甲醇的理化性质

甲醇的理化性质 甲醇是一种透明、无色、易燃、有毒的液体,略带酒精味。熔点-97.8度,沸点64.8度,闪点12.22度,自燃点47度,相对密度0.7915(20度/4度),爆炸极限下限6%,上限36.5%,能与水、乙醇、乙醚、苯、丙酮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 它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亦可代替汽油作燃料使用。 甲醇是假酒的主要成分,过多食用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我的补充: 一产品介绍 1.甲醇性能与用途甲醇又名:木醇,木酒精英文名: Methanol; Methyl alcohol;Carbinol;Wood alcohol; Wood spirit; Methyl hydroxide;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式 C-H4-O。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 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闪点 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 1.11。蒸气压 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 6~36.5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用途: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医药,林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开发出100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尤其深加工后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和加入汽油掺烧,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2. 甲醇生产技术及制法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从木材干馏作为副产回收。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为原料,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压和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精馏而得成品甲醇。高压法为BASF最先实现工业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复杂,材质要求苛刻,产品中副产物多,今后将由ICI低压和中压法及Lurgi 低压和中压法取代。2H2+CO—> CH3OH 扑救方法 (一)醇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甲醇(CH,OH),属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能溶干水,易燃有麻醉作用,有毒,对眼睛有影响,严重时可致失明,凝固点-97.8℃,沸点64.8℃,闪点11.11C,自燃点385℃,爆炸极限6.7%-36%,燃烧热值715.5干焦/摩尔,最大爆炸压力72.6牛顿/平方厘米。甲醇,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燃料、医药、火药。防冻剂。 醇类物质,属于水溶性可燃液体,由于它们的分子极性较强,能大量吸收沫中的水分,使泡沫很快被破坏而失去作用,所以不能用蛋白泡沫和"轻水"泡沫来扑救醇类火灾。而抗溶性泡沫添加抗溶物质,如国产KR-765型(锌皂型)泡沫,由干金属皂增加了泡沫的耐液性,能抵抗水溶性可燃液体的破坏;凝胶型抗溶型泡沫,其混合液在形成泡沫时产生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极性溶液的胶壮膜,泡沫稳定性和耐液体性较好等,能较好地覆盖于极性溶液的液面,达到灭火的效果。 (二)注水稀释后用普通泡沫扑救。抗溶性泡沫主要用干扑救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脂等一般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也可以扑救一般油类火灾和固体火灾,但因灭火成本高,一般不予采用。据调查,目前多数消防支队一般不备抗溶性泡沫。如在确无抗溶性泡沫的情况下,遇醇类火灾,可采取冷却罐壁使其稳定燃烧,待燃烧到一定时间醇类液体数量相对减少后,大量向罐内注水稀释,指挥员把握在燃烧强度明显降低时,再向罐内喷射泡沫,方能将火灭掉。需要注意的是,向罐内灌注泡沫前,要加大罐壁冷却强度,使罐壁温度逐渐下降;灌注

材料化学第二版(曾兆华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有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的化学。 主要特点:跨学科性,实践性。 2.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为其他物质,而材料通常是可重复的、连续的,除了正常的消耗外,它不会不可逆地转化为其他物质。 3.观察一只灯泡,列举制造灯泡所需的材料。 4.材料按其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如果按功能和用途对材料分 类,列举十种不同功能或用途的材料。 答:(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2)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天航空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 5.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

答:结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层次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特性:材料固有的化学、物理和力学特性。 制备:将原子和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应用。

第二章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3.计算体心立方及六方密堆的的堆积系数。 (1)体心立方 单位晶胞原子数 n = 2 74 .0) 2/4()3/4(4) 3/4(4= 3 33 3fcc == R R a R ππξ

10. 单质Mn有一种同素异构体为立方结构,其晶胞参数为,密度 = g cm-3,原子半径r = ,计算Mn晶胞中有几个原子,其堆积系数为多少 11. 固溶体与溶液有何异同固溶体有几种类型 固体溶液与液体溶液的共同点:均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均为混合物,均存在溶解性问题(对固态溶液称为固溶度,对液体溶液称为溶解度);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