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教案

【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情况,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形成正确的评价。

2.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兼并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难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2.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等是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

三、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世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四、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从生产力状况看,使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从生产关系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强化,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

六、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评价

1.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2.影响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3.评价

(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易误辨析]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指物质生产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为目的而非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多余的才拿出来交换以补贴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模式。关系: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农经济从属于自然经济。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史料]“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史证第一段史料中“畎亩之勤”说明牛耕技术的出现。第二段史料中“整地”等信息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第三段史料表明农具有了质的改进,推动了耕作技术的发展。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因素及评价

[史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解题技巧指导】

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该类题型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由结果推出原因:题干是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是因为”“主要理由”“主要取决于”“主要依据”“主要目的”等关键词语。

(2)由原因推出结果和影响: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三点: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技巧体验:

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小农经济。关键信息: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是其基本模式。B项正确。学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

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答案】B

【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熟练掌握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以及各自的典型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官营手工业成就。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官营手工业成就

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四性”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阻碍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