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失眠的中医治疗

失眠的中医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413783546.html,

失眠的中医治疗

作者:黄夏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09年第12期

【摘要】失眠临床较为多见,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并在平衡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安神定志,重视预防护理,疗效甚佳。

【关键词】失眠;辩证论治;补虚泻实;平衡阴阳;安神定志

【中图分类号】 R256.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24-01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指经常性睡眠时间、深度减少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再寐,甚者彻夜不寐。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失眠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1 病因病机

失眠在《内经》中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首称为“不寐”。不寐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情志之伤,或五志过极或情志不遂,影响五脏,皆可使人不寐,尤以过喜、过怒、

过思、过悲常见。心藏神,劳心过度,耗血伤阴,心火炽盛,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肝藏魂,数谋而不决,或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皆可使魂不能藏而不寐。脾藏意,主思,思虑过度则气结,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养心安神而致不寐。如《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失眠病因其次为久病、年迈体虚,或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此类病例或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

不交;或肝肾阴虚,肝阳偏盛,相火上亢,心火盛则神动,肾阴虚则志伤,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致失眠。如《景岳全书.不寐》曰:“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或心胆虚怯,神

魂不安,善惊易恐而致失眠。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曰:“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饮食不节亦为失眠病因之一,脾胃受伤,酿热生痰,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曰:“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总之,失眠的病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2 辩证论治

典籍中对失眠的辩证论治有许多论述,《灵枢.邪客篇》对目不瞑提出了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千金翼方.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