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eb性能测试怎么判断系统瓶颈

web性能测试怎么判断系统瓶颈

web性能测试怎么判断系统瓶颈
web性能测试怎么判断系统瓶颈

《WEB性能测试实战》之WEB性能测试分析

分类:web开发设计2007-09-06 09:00859人阅读评论(1)收藏举报

性能测试的结果分析是性能测试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试的结果分析比较复

杂、需要具备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常常会感觉拿到数据不知从何下手。这也是我学习性能

测试过程中感觉比较尴尬和棘手的事,为此我在研读了《WEB性能测试实战》后特作了以下笔

记,这里只是书中第4章WEB应用程序性能分析的一

部分,贴出来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性能分析的基础知识:

1.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相应时间、吞吐量、吞吐率、TPS(每秒钟处理的交易数)、点

击率等。

2.系统的瓶颈分为两类:网络的和服务器的。服务器瓶颈主要涉及:应用程序、WEB服务

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四个方面。

3.常规、粗略的性能分析方法:

当增大系统的压力(或增加并发用户数)时,吞吐率和TPS的变化曲线呈大体一致,则系统

基本稳定;若压力增大时,吞吐率的曲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变化缓慢,甚至平坦,很可能是

网络出现带宽瓶颈,同理若点击率/TPS曲线出现变化缓慢或者平坦,说明服务器开始出现颈。

4.作者提出了如下的性能分析基本原则,此原则本人十分赞同:

——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应用此原则,分析步骤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将得到的响应时间和用户对性能的期望值比较确定是否存在瓶颈;

第二步:比较Tn(网络响应时间)和Ts(服务器响应时间)可以确定瓶颈发生在网络还是服

务器;

第三步:进一步分析,确定更细组件的响应时间,直到找出发生性能瓶颈的根本原因。

二:以WEB应用程序为例来看下具体的分析方法:

1.用户事务分析:

a.事务综述图(Transaction Summary ):以柱状图的形式表现了用户事务执行的成功与

失败。通过分析成功与失败的数据可以直接判断出系统是否运行正常。若失败的事务非常多,则

说明系统发生了瓶颈或者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

b.事务平均响应时间分析图(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 该图显示在

测试场景运行期间的每一秒内事务执行所用的平均时间,还显示了测试场景运行

时间内各个事务

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通过它可以分析系统的性能走向。若所有事务响应时间基本成一条

曲线,则说明系统性能基本稳定;否则如果平均事务响应时间逐渐变慢,说明性能有下降趋势,

造成性能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内存泄漏导致。

c.每秒通过事务数分析图(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TPS):显示在场景运行的每一

秒中,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数量。通过它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

负载。若随着测试的进展,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事务数目在减少,则说明服务器出现瓶

颈。

d.每秒通过事务总数分析图(Total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显示场景运行的

每一秒中,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事务总数。若在同等压力下,曲线接近直线,则性能基本趋于

稳定;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事务总量越来越少,即整体性能下降。原因可能是内存泄漏或者程

序中的缺陷。

e.事务性能摘要图(Transaction Performance Summary):显示方案中所有事务的

最小、最大平均执行时间,可以直接判断响应时间是否符合客户要求(重点关注事务平均、最大

执行时间)。

f.事务响应时间与负载分析图(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 Under load):通过

该图可以看出在任一时间点事务响应时间与用户数目的关系,从而掌握系统在用户并发方面的性

能数据。

g.事务响应时间(百分比)图(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percentile)):该图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综合分析图。分析该图应从整体出发,若可能事务的最大响

应时间很长,但如果大多数事务具有可接受的响应时间,则系统的性能是符合。

h.事务响应时间分布情况图(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 (Distribution)):该

图显示了测试过程中不同响应时间的事务数量。若系统预先定义了相关事务可以接受的最小和最

大事务响应时间,则可以使用此图确定系统性能是否在接受范围内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图5- 5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Web性能测试方案

Web性能测试方案 1测试目的 此处阐述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包括必要性分析与扩展性描述。 性能测试最主要的目的是检验当前系统所处的性能水平,验证其性能是否能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并进一步找出系统设计上的瓶颈,以期改善系统性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2测试范围 此处主要描述本次性能测试的技术及业务背景,以及性能测试的特点。 编写此方案的目的是为云应用产品提供web性能测试的方法,因此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测试指标与测试执行等。 2.1测试背景 以云采业务为例,要满足用户在互联网集中采购的要求,实际业务中通过云采平台询报价、下单的频率较高,因此云采平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并能够支撑业务并发的压力。 例如:支撑100家企业用户的集中访问,以及业务处理要求。 2.2性能度量指标 响应时间(TTLB) 即“time to last byte”,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标准:

事务能力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一个事务是指一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一次来计算使用的时间和完成的事务个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并发用户数 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在线用户数量。 吞吐率(Throughput)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也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吞吐率=吞吐量/传输时间 资源利用率 这里主要指CPU利用率(CPU utilization),内存占用率。 3测试内容 此处对性能测试整体计划进行描述,包括测试内容以及关注的性能指标。Web性能测试内容包含: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前端连接测试。 3.1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为了测量Web系统在某一负载级别上的性能,以保证Web系统在需求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负载级别可以是某个时刻同时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在线数据处理的数量。例如:Web应用系统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会出现什么现象?Web应用系统能否处理大

最新web测试方案模板资料

盐田港国际资讯公司 软件测试方案 盐田港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1. 概述 (3)

2. 适用对象和范围 (3) 3. 术语、名词定义 (3) 3.1. 系统测试 (3) 32 功能测试 (3) 33 接口测试 (4) 34 压力测试 (4) 3.5. 性能测试 (4) 36 安全测试 (4) 3.7. 可靠性测试 (4) 4.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5) 4.1. 测试参考文档 (5) 4.2. 测试提交文档 (5) 5. 测试资源 (5) 5.1. 人力资源 (5) 5.2. 测试阶段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测试环境 (6) 5.4. 测试工具 (6) 6. 确认测试 (6) 6.1. 新增或修改内容验证 (6) 6.2. 用户反馈问题确认 (7) 7. 通过测试的标准 (7) 8. 测试策略 (7) 8.1. 功能测试 (7) 8.2. 用户界面测试 (8) 界面规范性测试 (8) 兼容性测试 (9) 8.3. 性能测试 (9) 8.4. 压力测试 (10) 8.5. 容量测试 (10) 8.6.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1) 1. 概述 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 须要编制测试相关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

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 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2. 适用对象和范围 主要针对对象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 3. 术语、名词定义 3.1.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规格作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需求规格不相 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它将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测试。 32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是基于系统需求规格,在不知道系统或组件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通常又将黑盒测试叫做:基于规格的测试、输入输出测试、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基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主要是验证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包括原定功能的检验、是否有冗余功能、遗漏功能。 3.3. 接口测试 程序员对各个模块进行系统联调的测试,包含程序内接口和程序外接口测试。这个测试,在单元测试阶段进行了一部分工作,而大部分都是在集成测试阶段完成的。由开发人员进行。

web性能测试计划

XXXX性能测试 页脚内容1

目录 1.文档介绍 (4) 1.1 文档目的 (4) 1.2 参考文献 (4) 1.3编写目的 (4) 2.性能相关描述 (5) 2.1性能测试指标 (5) 2.2性能测试范围 (5) 2.3 名词术语约定 (6) 页脚内容2

3 测试环境 (7) 3.1生产环境系统架构 (7) 3.2测试环境系统架构 (8) 3.3 生产环境软硬件配置 (9) 3.4 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 (9) 3.5 负载机软硬件配置 (10) 4.需求分析 (11) 4.1业务模型 (11) 4.2 性能指标 (12) 5 测试策略 (14) 5.1测试执行策略 (15) 5.2 测试监控策略 (16) 6测试场景 (17) 6.1前台开单测试场景 (17) 7测试准备 (19) 7.1测试工具准备 (19) 7.2测试脚本及程序准备 (20) 页脚内容3

7.3测试数据准备 (21) 7.4测试环境准备 (21) 8测试组织架构 (22) 9项目风险 (23) 1.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平台项目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性能需求。 1.2 参考文献 1.3编写目的 从文档描述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作为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依据,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范围、测试对象 2、明确测试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页脚内容4

5、指定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7、确定测试需求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2.性能相关描述 2.1性能测试指标 (1).基于XXX业务量的要求,评估XXX平台是否能满足性能要求 (2).进行配置测试,找到相对合理的测试 (3).对XXX进行定容定量,提供规划参考 (4).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 (5).测试并找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分析系统瓶颈 2.2性能测试范围 通过性能测试需求调研,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对系统的用户及业务数据量作了定量分析,性能测试将主要集中在表A-1中列出的业务过程. 表A-1 测试范围 页脚内容5

Web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论文

Web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针对Web应用软件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性能测试方法,其关注的主要容包括与Web应用相关的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两个方面。不但对这两个方面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还强调了测试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这种方法在Web应用性能测试实践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关键词: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软件测试 一.引言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Web应用的兴起,基于B/S结构的软件日益强劲发展,正在成为未来软件模式的趋势。然而,当一个Web应用被开发并展现在用户、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面前时,尤其是即将被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之前,用户往往会疑问:这套Web应用能否承受大量并发用户的同时访问?系统对用户的请求响应情况如何?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系统是否运行稳定?系统的整体性能状况如何?如果存在性能瓶颈,那么是什么约束了系统的性能?而这些正是Web性能测试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Web性能测试,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回答。此外,由于紧凑的开发计划和复杂的系统架构,Web应用的测试经常是被忽视的,即使进行了测试,其关注点也主要放在功能测试上。但是,近年来Web性能测试越来越引起重视,成为Web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测试容。 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种需求,从已进行过的Web性能测试实践中总结一套基于目标的Web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已在大量的软件测试项目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和可操作的。其具体测试实施方面包括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1概述 1.1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两个方面: 负载测试是为了确定在各种级别负载下系统的性能而进行的测试,其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如响应、连接失败率、CPU负载、存使用等如何决定系统的性能。压力测试是为了确定Web应用系统的瓶颈或者所能承受的极限性能点而进行的测试,其目标是获得系统所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

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WEB性能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初级服务器性能测试主要是指在业务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前面其他种类性能测试的时候,监控服务器的一些计数器信息,通过这些计数器对服务器进行综合性能分析,为调优或提高系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Web Tours网站性能测试计划 作者:fzw 发布日期:2012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 文档历史: 变更记录 变更日期作者版本变更摘要 相关文档 发布日期文档标题版本备注

文档目的 描述Web Tours性能测试流程、范围、环境、风险等因素作为性能测试实施依据。 项目背景介绍 Web Tourd是HP LoadRunner软件自带一个飞机订票系统网站,是一款基于https://www.sodocs.net/doc/9f8561817.html,平台的网站。基于先进的.NET Framework,默认支持SOL Server数据库,可扩展支持ACCESS、MySql等多种数据库。支持基于IE、Chrome、Firefox、Opera等浏览器。 Web Tours网站主要是提供方全世界用户进行网上订票、查看订票信息、预订机票、修改预订机票的功能支持。 术语及缩写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在一定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特定的性能需求。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不同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或多种业务,测试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否在用户要求的范围内,用于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数、最大有效用户数以及不同用户数下的系统响应时间和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压力/强度测试:(stres Testing):在一定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通过模拟大量的虚拟用户向服务器产生负载,使服务器的资源处于极限状态下长时间持续运行,以测试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在不同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下,在一定的虚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运行一种或者多种业务,获得不同配置的性能指标,用于选择最佳的设备及参数配置。 输入 《项目计划文档》 《性能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架构计划文档》 其他性能测试文档 入口标准 系统运行环境 1)网络拓扑图

性能测试方案

web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任务: 测试JBOSS环境下UBSS项目的性能 目标:测试缴费部分(前台缴费,IC卡充值)在并发数从50-100递增的性能指标,不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 步骤: 1.搭建测试环境,要求与真实环境大概一致(关注在现有license情况下,UBSS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2.准备数据脚本(SQL和存储过程) 3.准备测试脚本(Vuser scrīpts,scenario) 4.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范围 针对UBSS项目,抽取对系统影响最大、最为典型的业务交易,构建场景,以此评判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实际性能表现 a.用户前台缴费 b.标准用户IC卡充值 测试内容 1.基准测试 概念:检查每个业务的基准响应时间(系统整体空闲,无额外进程运行并占用系统资源)方法:单用户运行业务多次,获取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数循环次数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1-1 前台缴费 1 100 3 3 1-2 IC卡充值 1 100 3 3 2.单个交易负载测试 概念:设定负载序列,并发用户数为X{20,30,50,....},收集系统单个交易在不同负载级别的性能表现 方法:设置并发用户数等于X,关键步骤处设置并发点,每个用户运行N个iteration,获取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用户登陆方式:每2秒登陆2个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数循环次数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2-1 前台缴费 5 50 3 3 2-2 前台缴费10 50 3 3 2-3 前台缴费15 50 3 3 注:响应时间超过30S 2-4 前台缴费20 50 3 3 注:阻塞,不进行测试 2-5 IC卡充值 5 50 3 3 2-6 IC卡充值10 50 3 3 2-7 IC卡充值15 50 3 3 2-8 IC卡充值20 50 3 3 3.组合交易负载测试 概念:多个交易组合在一起,设定负载序列,并发数为X{20,30,50,....},收集系统在不同负载级别的性能表现 方法:设置并发总数,各用户数按比例分配,每个用户运行N分钟,获取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序号功能名称并发用户总数比例持续时间操作间隔循环间隔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w e 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图5- 5事务摘要图 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 该部分显示在场景执行过程中,每次HTTP请求发出去的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在这里体现,如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测试过程中LoadRunner 共模拟发出了211974次请求(与“统计信息摘要”中的“Total Hits”一致),其中“HTTP 200”的是209811次,而“HTTP 404”则有2163,说明在本次过程中,经过发出的请求大部分都能正确响应了,但还是有部分失败了,但未影响测试结果,“HTTP 200”表示请求被正确响应,而“HTTP 404”表示文件或者目录未能找到。有朋友可能会问,这里出现了404的错误,为什么结果还都通

WEB测试工作流程

WEB测试方法 在Web工程过程中,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重要的是,还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的系统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 web 测试分为 6 个部分: ? ? ? (包括负载/压力测试)? ? 用户界面测试? ? 兼容性测试? ? ? ? 接口测试 1

功能测试 链接测试 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在页面之间切换和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链接测试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测试所有链接是否按指示的那样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页面;其次,测试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最后,保证Web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只有知道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 表单测试 当用户通过表单提交信息的时候,都希望表单能正常工作。 如果使用表单来进行在线注册,要确保提交按钮能正常工作,当注册完成后应返回注册成功的消息。如果使用表单收集配送信息,应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最后能让顾客收到包裹。要测试这些程序,需要验证服务器能正确保存这些数据,而且后台运行的程序能正确解释和使用这些信息。 当用户使用表单进行用户注册、登陆、信息提交等操作时,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例如:用户填写的出生日期与职业是否恰当,填写的所属省份与所在城市是否匹配等。如果使用了默认值,还要检验默认值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受指定的某些值,则也要进行测试。例如:只能接受某些字符,

web端性能测试报告

Xxxx 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密级: 版本信息:Vxxxx 建立日期:2017-06 创建人:XXX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根据性能测试方案,给出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 测试方案预期读者: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 1.2项目背景 1.3术语定义 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试系统进行通信的进程或线程。 测试脚本:通过执行特定业务流程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行为的脚本代码。 场景:通过组织若干类型、若干数量的虚拟用户来模拟真实生成环境中的负载场景。 集合点:用来确定某一步操作由多少虚拟用户同步执行(并发)。 事务:设置事务是为了明确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或者某一个按钮操作的响应时间。 HPS:每秒点击数,一般情况下,与TPS成正比。 TPS:每秒事务数,是指每秒内,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次数,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负载。 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指在对被测试系统执行性能测试时,系统部署的相关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系统资源利用,比如CUP,内存,网络等。

2测试业务及性能需求 服务器配置如下: Web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7 旗舰版64位; 处理器:Intel(R) Xeon(R) CPUI5 -5200U@2.20GHz 2.20GHz 3场景设及计执行结果 3.1场景设计

3.2测试结果 3.2.1“提交”事务情况汇总 3.2.2每秒点击量(hps) 1、CJ-TJ_001和CJ-TJ_004点击率在大概维持在13-15左右的点击率 2、CJ-TJ_003和CJ-TJ_004点击率在场景持续变发60或者80个用户时,hPS会有明显的下降

web性能测试计划

XXXX性能测试

目录 1.文档介绍 (3) 1.1 文档目的 (3) 1.2 参考文献 (3) 1.3编写目的 (3) 2.性能相关描述 (3) 2.1性能测试指标 (3) 2.2性能测试范围 (3) 2.3 名词术语约定 (4) 3 测试环境 (5) 3.1生产环境系统架构 (5) 3.2测试环境系统架构 (6) 3.3 生产环境软硬件配置 (6) 3.4 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 (6) 3.5 负载机软硬件配置 (7) 4.需求分析 (7) 4.1业务模型 (7) 4.2 性能指标 (8) 5 测试策略 (8) 5.1测试执行策略 (9) 5.2 测试监控策略 (9) 6测试场景 (10) 7测试准备 (10) 7.1测试工具准备 (11) 7.2测试脚本及程序准备 (11) 7.3测试数据准备 (11) 7.4测试环境准备 (11) 8测试组织架构 (12) 9项目风险 (12)

1.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平台项目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性能需求。 1.2 参考文献 1.3编写目的 从文档描述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作为XXX发布系统性能测试的依据,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范围、测试对象 2、明确测试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5、指定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7、确定测试需求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2.性能相关描述 2.1性能测试指标 (1).基于XXX业务量的要求,评估XXX平台是否能满足性能要求 (2).进行配置测试,找到相对合理的测试 (3).对XXX进行定容定量,提供规划参考 (4).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 (5).测试并找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分析系统瓶颈 2.2性能测试范围 通过性能测试需求调研,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对系统的用户及业务数据量作了定量分析,性能测试将主要集中在表A-1中列出的业务过程. 表A-1 测试范围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we 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网站性能测试方案

禾健网站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性能测试方案 一.概述 本方案主要描述首页、注册、登录、后台订单查询,站内搜索等模块的性能参考指标及测试方法,以便于后台调试人员与程序员能从技术层面验证相关功能模块的负载能力,根据实际的性能监控数据考察系统最大的负载及相关指标情况,以便于对系统实施相关的调优工作,使其达到预期期望的压力和性能要求。 二.测试方法及相关参数算法 1.测试工具: LoadRunner是HP公司的工业级性能测试工具。它通过创建多个虚拟用户的方式,对录制的单用户脚本增加负载,来达到增加系统压力的测试目的。LoadRunner提供了Analysis 工具对压力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测试脚本运行期间,系统响应事务的最小时间,平均时间和最大时间等性能信息,同时可监视各后台服务器的CPU占用率与内存使用情况。 2.测试并发用户数量计算公式(以首页的并发数举例说明) 并发数=业务量(pv量)/(时间段(小时单位)3600秒/每人每笔业务的处理时间)例如首页访问业务量期望在0:00-24:00这一时间段内达到5万的访问量。根据这样的业务量,首先统计出单用户单次访问首页时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可包括用户的思考时间,但统计性能结果时需排除),然后再进行计算。考虑到场景的运行时间如果是24个小时(8:00-22:00)的话,可能时间段过长,增加测试难度,这里采用二八原则进行业务量与业务时间段的重新规划,即为80%的业务量在20%的时间内完成。那么5万首页访问量的80%即为4万,而24个小时的20%即为4.8小时。故本次测试,如果性能满足4.8小时内完成4万的业务访问量,为测试通过。 利用LoadRunner录制访问首页的脚本,在Controller中不设置持续时间运行一次,然后在Analysis中统计出单用户单次访问首页所需要的时间。假设此时得到的响应时间为t 秒/次,则根据预期计算得出业务高峰大概出现在T小时内。那么单用户在T个小时内可访问首页的次数C=T*60分钟*60秒/t(秒/次),那么T个小时内PV_Count(页面访问量)大概需要Total_Vuser=PV_Count/C个Vuser来完成。此处的Total_Vuser即为测试时所用的并发数。 示例: 假设单用户单次访问首页,服务器的响应时间t=3秒/次,那么T(4.8小时)内单用户可访问4.8小时*60分钟*60秒/3(秒/次)=5760次,则初步估计的并发数Total_Vuser 为240万/5760次/人=416.67人,即大约为417个Vuser。而在实际使用中并发数不得超过200,则实际的并发数及运行时间如下: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能够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刻、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忆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刻不超过3秒,同时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第一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形、“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Responses Summary(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形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连续时刻,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明白,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终止,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打算中设计的时刻差不多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形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终止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要求数、平均每秒要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要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要求为113.781,关于吞吐量,单位时刻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要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要求数,与吞吐量一样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Web性能测试用例编写及注意点

Web性能测试用例的编写及注意点 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实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工程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往往和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是程序问题,这种测试也是健壮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