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防范金融危机的若干法律对策

防范金融危机的若干法律对策

防范金融危机的若干法律对策
防范金融危机的若干法律对策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部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 现在有一种误解:似乎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只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事,与国有专业银行有些不搭界。其实,不仅普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专业银行自身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专业银行自身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无法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改制。现代企业制度虽然不是防范所有 金融 风险的充分条件和灵丹妙药,但确实是从根本上夯实国有专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必要前提,符合现代市场 经济 内在要求,也与国际惯例接轨。 商业银行是公司之一种,是企业法人。但是,我国的国有专业银行尚未真正转变成为《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国有专业银行没有自觉地贯彻执行《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被大打折扣。鉴于《商业银行法》第17条第2款授权国务院就该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公司法》的具体日期作出规定,建议国务院专门发文对此作出详细部署,强调《公司法》在推动、保护和规范国有专业银行公司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在1999年内把每一个国有专业银行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2条、第17条和第25条的规定,商业银行设立的重要 法律 根据是《公司法》;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分立和合并都适用《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是公司法的特别法。依据法理,除特别法作出特别规定、应予优先适用外,其余事项均应适用一般法。这些就是国有专业银行进行公司制改革的法律依据。当然,《公司法》这一部法律不足以规范商业银行公司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建议抓紧制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条例》、《有限责任商业银行条例》和《股份有限商业银行条例》等。 一般来说,股东人数越多,商业银行的资本越雄厚,商业银行的筹资渠道越宽阔,股东之间的民主与制衡机制越健全,商业银行的决策越趋于民主化、 科学 化,股东自身财产与商业银行财产之间的法律边界越清晰,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资信度越高,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越小。为降低国家作为公司单一股东的投资风险,减少在选择和监督胜任的国家股权代理机构和人员方面所面临的多层环节、多层代理成本(包括腐败现象),建议限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适用范围。除确有必要采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形式、以维护国家的重大利益外,国有专业银行原则上都要改建成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 二、建议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 担保制度是保障商业银行实现债权、维护资金融通安全性的重要法律机制。要消除商业银行的金融隐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扭转当前一些地方“银行受气、借款人神气”的不正常现象,担保制度的运用大有可为。 虽然许多商业银行开始自觉地在借贷活动中设定担保,但

仍有不少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专业银行大量发放信用贷款。而信用贷款本身就潜伏着借款人的违约风险。造成信用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于《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这两部法律都允许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设定担保,但都不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一定采行担保制度。换言之,商业银行没有刚性的法律义务采行担保制度。《商业银行法》第36条第2款更是为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随意发放信用贷款大开绿灯:“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也是变化无常,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根本无法知道还款期限届满后,借款

人“确能偿还贷款”。 鉴于国有商业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直接关系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乃至于国计民生的安危,建议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建议将《商业银行法》第36条第2款修改

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设定担保,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担保合同应当在商业银行所在地的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 中国 人民银行、国家审计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联合对担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充分性、可行性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有效的审查和监督”。

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今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更是将我们推到一个更严峻的局面。 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影响。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就业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以及“过冬论”在房地产、互联网、家电业、IT行业等多个产业中的传导,在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只能用“屋漏又遭连夜雨”来形容。现状决定了企业对大学生招聘比过去要谨慎,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告诉《浙江特快》,近年来,国内就业形势逐年严峻。 2.研究意义 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要辩证看待才能全面把握,趋利避害。应该看到,“危”中有“机”,危机中间有很多好机遇。 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让毕业生详细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以更好的实现就业。 而作为就业大军的中坚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关键。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重点培养的各方面人才,只有得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也有利于社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这不仅可以享受自己通过劳动得到的物质成果,而且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充实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只要我们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起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呈现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是高储蓄、低消费;美国等发达国家是高消费、低储蓄,通过低利率政策扩张信用,靠借发展中国家的钱来过日子,在借钱的过程中扩大了进口,扩大了赤字,同时带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旺了全球的需求,而背后是全球的供需失衡。这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没有约束美元的供给,或者说由美元供给所引起的全球货币供给过快,先是通胀,后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最后把世界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存在的。由于对美欧的外贸出口约占我国对外出口的40%,现在外需减少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从经济先行指标看,去年7月份以来,已连续五个月下滑,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从货币角度来说,名义贷款增长率减去PPI 后的实际贷款增长,2008年7至9月份平均增长5%,2007年同期是14%左右。这表明,我国经济下滑势头不可小视。 二、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趋好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小看,尽管我们的政策选择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但只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政策调整及时、到位,2009年我国仍然有把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有希望保持8%以上的增长。 理由是: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将会出台更多的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政策。第二,农业是基础,2008年粮食又是连续第五个大丰收,创历史纪录。这为我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第三,尽管2008年下半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月下降,但财政整体实力仍是比较雄厚的。还有一个因素是财政规模占GDP的比例,已到了20%,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度已明显上升。这意味着在目前关键时刻,当需要出台更大的刺激增长的政策时,我国财政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赤字政策来保增长。第四,我国现在仍然实行的是资本项下的有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58293565.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课程:当代中国经济环境 班级:2014MBA F2班 授课教师:韩小明 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4102604 姓名:武杰

韩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环境》课上,对07年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金融危机,是决策者错误根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来决定政策,并在危机爆发后采取错误对策导致的”的观点。韩教授的分析非常专业,引人深思。这里,我想用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分析方法,谈一下我对金融危机原因的看法。 回顾历史上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907年美国银行恐慌、29-33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及07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以一个共通点:某种投资类产品(郁金香球茎、股票或者债券等)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发生崩盘式下跌进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投资类产品的崩盘式下跌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产品的涉及面越广,崩盘幅度越大,危机就越强烈。 那么这些投资类产品为什么会发生突然价格雪崩呢?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发生价格突然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之前这些投资产品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价值。试想如果人们买进的资产价格和其价值差异不大的话,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不会有恐慌性抛售情况,进而也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如下图所示,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这些投资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繁荣,实际上是真正的危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市场对资产价格的自发性纠正行为,只是由于这种纠正的破坏性,才会被我们称之为危机。 那么造成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偏离价格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博傻”心理。实际上当郁金香球茎、房地产或者一些股票等价格已经显著高于其价值时,人们真的不知道吗?其实并非如此。投资者们并不“傻”,只是想“傻大胆”地买进,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更傻”的投资者,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就可以实现投资获利。当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这么想时,交易就会活跃起来,投资产品也会不断上涨,上演一场“博傻”大戏。这时,认识到潜在危机的投资者,如果坚持认为价格被高估,不进行买进,反而只能看到其他“傻子”赚钱。在利益的诱导下,人们非常容易变为“傻子”。只要这些“傻子”之间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有“更傻”的接盘者,这个游戏

金融全球化论文金融危机论文

金融全球化论文金融危机论文 论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摘要: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增长乏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转型经济”国家与美国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加深,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转型国家;金融全球化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在使转型经济国家在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会遭遇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遭遇重创的同时,转型国家也收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其受到的打击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并极有可能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买单者。研究此次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文献回顾 国内对转型经济体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转型经济体的规范定义和对转型经济国家特征的研究,另一类是对转型经济体在转

型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经济转型以及转型经济体的规范定义和特征,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景维民,王永兴(2008)认为,转型经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状态,,这一过渡状态存在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私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第二个阶段是价格改革阶段,通过价格改革使得价格在市场中充分发挥信号作用,第三个阶段是预算约束硬化阶段,这第四个阶段是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的阶段,这一阶段价格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陈丹丹、任保平(2009)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的取向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体制转型和经济转型的有机统一,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是两大主线,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技术进步转型和政府管理方式转型。杨梅枝(2009)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命令型经济向自由调节经济的转变,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王永兴(2010)认为,转型是原有的计划经济走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对原用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扬弃同时又是新的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也是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前转型时代”和“后转型时代”的统一,“前转型时代”主要研究新制度的“创设”问题,“后转型时代”主要研究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冒天启(2010)认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包括三个部分:市场微观基础的建设、市场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和市场安全网的建设即社会保障体系。 对转型经济体在转型过程所面临问题的研究中,国内有关学者从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金融学 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广泛而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开放似乎是必然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开放条件下的巨大收益,尽管发达国家从中受益更大。但是开放带来的并不全是收益,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损失。风险一旦转化为危机,开放带来的收益往往消耗殆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为首的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放松了资本管制,使他们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受了资本流动引致的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还未平息,一场影响程度更大、波及范围更广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了。这场危机使得一些国家重新正视金融开放的巨大挑战和潜在风险。 在中国迈向开放之际,需要通过各种理论和实践重新研究金融开放问题,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概述 1.1金融开放的含义 1.2金融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1.3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益的分析 1.4金融开放的负效应: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与危害 2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 2.1金融开放的两种模式:内生推动和外生推动 2.2外生性金融开放利益享受和成本承担的不一致 2.3美国对外输出金融危机 3.中国潜在的金融危机分析 3.1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判断 3.2中国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分析

4.金融危机传导过程分析 4.1金融传导机制理论上的解释 4.2分析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5.中国金融危机的防范 5.1加强对国际资本的严格监管 5.2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战略 5.3把握金融开放与稳定的均衡 5.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对外严重依赖 5.5外交战略的改变,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金融开放是否导致金融危机 2、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危机是怎样传导的 3、中国在目前的金融开放程度下有哪些产生危机的因素 4、中国应该怎样防范金融危机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 技术分析路线:

论金融危机下的财务风险防范

论金融危机下的财务风险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金融风暴已严重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在急剧发生变化,财务管理也应随之在防范风险方面有新的思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财务管理金融危机财务风险防范 0 引言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导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致使产品出口下降,库存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融资相当困难,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防范企业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是當前企业作为重点防范的管理要素。 1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1.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财务风险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管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1.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两次危机的共性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 10 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 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 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 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 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 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 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 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 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 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众都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 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 ,, 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 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 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 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 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 为糟糕。 在面对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应当采

金融危机防范研究论文

金融危机防范研究论文 一、金融危机给四川省经济带来的损失 四川作为一座经历8级大地震的省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其经济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但四川经济外向度不高,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对四川经济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大,企业投资面临下滑 汶川地震使由政府主导的灾区基础设施、民生投资快速启动,而工业企业投资增速回落较快。美国金融危机爆后,我国可能实施的扩张财政政策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国内资本流动性减少很可能使工业企业投资资金进一步减少。 (二)工业企业效益问题突显,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机遇 在买方市场,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而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必将挤压企业利润。尽管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使工业企业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在国际需求下降进而引发国内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购销价格“剪刀差”必将对工业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三)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减缓,房地产企业面临挑战 四川外商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从2月份的0.5%上升到8月份的6.8%,2008年8月,投入房地产的外资占全省外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75.8%,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欧美等国资金严重匮乏,全球投资减少,将使四川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 二、四川省在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往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四川省已有的一些应对措施和思路虽曾发挥过一些效应,但此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四川大省在防范方面出现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受额度规模限制,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培训、信用、创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业务,川内其他服务业务,如信用担保、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还没有财政资金支持。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资产不断缩水,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引起投资银行的资产无法回收。 冷静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追根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 次贷危机的产生使得银行债务危机恶化,不良贷款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造成银行资金链的紧张,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金融投资上的资金安全,更深层次对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我国在金融危机方面的防范策略探讨

我国在金融危机方面的防范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所开展的金融业务具有了更加明显的开放性,而在金融深化程度加深、国际游资冲击、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合理性欠缺的背景下我国诱发经济危机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对金融危机诱发因素做出监控并构建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十分必要,而对金融危机防范策略做出探讨则能够确保我国金融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从而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发挥支撑作用。本文在对我国金融危机防范策略探讨的重要意义做出阐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的有效手段以及需要作出的完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防范策略 一、对我国经融危机防范做出探讨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潜在危害。首先,金融危机在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我国金融制度以及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导致金融制度实效以及金融体系混乱而使其难以正常运转,从而对经济以及金融的正常发展起到阻碍与制约作用;其次金融危机会对商品、信息以及资金的正常流动造成干扰,导致货币供应减少以及信用过程重点,从而使就业、交易、生产水平降低;再次金融危机会到来较为严重的政治损害与社会损害。在金融危机产生以后,物价的上扬会导致社会财富出现再分配,社会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容易被激化而产生政局不稳以及政治争论;第四金融危机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外流,从而对国家经济利益以及经济主权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势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资金的筹措来对市场进行抢救,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就需要接受西方的发达国家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种种苛刻条件而导致我国利益廉价外流以及经济实力的下降,甚至会导致国际发言权的减少。这种对国家利益产生的威胁是金融危机危害的最高表现。而金融危机的种种危害也要求我国能够防患于未然,在认识金融危机防范迫切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防范策略做出探讨。 二、我国对金融危机做出防范的有效手段 构建健全的金融监管方法以及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对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做出快速反应是对金融危机进行防范的重要手段,同时宏观金融经济政策的调控以及国际合作等也是对金融危机做出防范的有效手段。 (一)构建完善的法规保障 无论是金融监管还是金融风险的防范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来进行规范,从而是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防范能够在受到市场规律调节的基础上在法律制约环境中开展相关工作以是有效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防范的目的。在法律法规的完善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3过分依赖外资但外资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4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5.从外部看日本股币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 得到不少启示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各种经验

二十世纪以来两次重大金融危机的研究与思考

二十世纪以来两次重大金融危机的研究与思 考 ——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视角 李飞 2012-10-30 10:40:45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年第9期 一、引言 目前,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基本上倾向于金融危机是一种异常的经济现象,又称为金融风暴,是指当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时,就发生了金融危机。正常的经济运行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协调、互相调整的基础上,如果两者矛盾扩大难以相互适应,那么就会产生经济危机(成思危,2003)。金融危机则是经济危机过程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运行领域矛盾难以解决而造成的虚拟经济领域的非正常现象。自192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又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其中,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并延伸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这场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尤其是造成了全球经济整体下滑、陷入困局和复苏艰难。因而,本文拟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角度,对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获得有益的教训与启示。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关系的理论概述 实体经济是指生产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具体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连,涉及行业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商贸服务业等。而虚拟经济又叫货币经济,与生产活动无直接联系,但通

过调整生产过程的资金资源进而影响生产活动的经济过程。虚拟经济是随着货币资本从生产资本分离后产生的以资本运行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也是与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成思危,2003)。而建立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虚拟资本,本身并没有价值,是通过“独特的运动”(马克思,1867),产生利润,是收入的资本化。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产证券化的产物(逢锦聚等,2007),还本付息(或收益性)是其存在的前提,或者说安全性、收益性、获利性的匹配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虚拟经济发展水平。实体经济是本,也是源。如果片面发展虚拟经济,那么虚拟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虚拟经济影响着实体经济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通过资金资源配置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金是生产流通活动的血液与核心,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领域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因而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在消费领域,虚拟经济通过消费信用的方式促进消费。因此,虚拟经济适应而不是脱离于实体经济,两者协调发展时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之对立统一两方面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如果两者发展相背离、相矛盾时,由于

金融危机硕士论文例本

金融危机硕士论文例本 谈金融危机下教育投资及理财思索 “家庭收入减少了,还让孩子上培训班吗?”“在这种形势下该缩减孩子的教育投资 还是应增加?”随着金融风暴的袭来,国内也开始出现经济不景气,一些行业受到冲击, 许多企业开始裁员。这些举动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家长们开始思考,面对金融危机,如 何做出教育投资的正确抉择,如何利用这一时机做好孩子的财商教育。面对危机家长更为 理性投资教育,不管是孩子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是个人抵御金融风险的一种手段。家 长在教育方面对孩子投钱,就是为了提高孩子未来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瑞思学科英语CEO夏雨峰根据采访情况来看,与经济危机前相比,大部分家长 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开始趋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机,女儿正上初中。他说自己虽然收入 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打算改变女儿的教育资金投入,“还是尽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吧,只要我们能负担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况则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车4S店做销售,因为汽车行业受到的影 响比较大,现在已被裁员,家里每个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说到孩子,教育方面的 投入还是不能省,衣服、玩具,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了,但给女儿报的舞蹈班并不打 算取消。”大多数受访父母觉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经济压力也相对增大,但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大多都是“再穷不能穷孩子”,会尽量保证孩 子教育资金的投入,即使缩减孩子费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须项目,如衣服、文具、游戏玩 花费等。中国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长们这种“不差钱”的想法,其实正是国人重视孩 子教育的一种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很多人认为,给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钱,不仅仅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投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 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备抗风险的能力越高,其工 作往往也越稳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个人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与其教育 投资,尤其是未成年时的家长对他的教育投资成正比的。可以说,家长投资孩子的教育, 不仅能产生满足现时家庭精神生活或个人心理需求的效用,还能在未来为家庭或个人带来 物质上的收益。 教育投资也许回报期长了一些,但是这种回报却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资 已经或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项目和重要部分,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当然,教育 投资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时间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 而且教育投资也并非越多越好,它同样面临着一个适度的问题,否则也可能过犹不及。 家长焦虑易产生教育误区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 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 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新浪财经初三学生海天跟记者说,最近父母总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