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

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

身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的实验设计到确定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通过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出现白色固体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分析: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 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精讲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表达:酸+ 碱==== 盐+ 水

2.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4.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分析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三、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这个家庭小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实验用品: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安排:中和反应15分钟,中和反应的应用10分钟,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0分钟,布置家庭小实验和课堂小结5分钟,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5分钟) 五、教学过程 来源:人教网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新授课 2.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演示台、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归纳、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仪器和药品] 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石蕊、酚酞、PH试纸、 玻璃棒、试管、烧杯、PH计。 [教学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师:在家发面蒸馒头时,如果面发大了酸了,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会说出一些方法,有的同学会说出:加一些碱。 师:为什么加一些碱可以去掉酸味呢? 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板书] 一、中和反应

2、学习过程 [演示实验]: 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5%的稀盐酸。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说说看到的现象和自己猜想? [学生回答]现象不明显。可能不反应,也可能反应了。 师:你能根据现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同学们看课本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讨论后选择你认为最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 [交流共享]汇报实验结果及结论。 [归纳总结]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 [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总结:以上实验说明酸和碱能不能发生反应?那你知道酸和碱到底是怎样反应的?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动画演示]: 盐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C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 H-。 [学生观察后回答]:反应前一共有几种离子,而两瓶溶液混合后,什么离子不见了?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学生观察、讨论后说出观察的结果 师生归纳:酸与碱反应时,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OH—互相结合成了中性的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引导由学生说出: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学生活动]:你能不能根据反应原理及动画展示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两生上讲台上书写) [引导发现]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不是酸?是不是碱?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 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 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 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 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 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I=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七、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蚊虫叮咬后涂抹浓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痒? 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会2.不会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两个方案:一只有酸碱中和反应。二借助酚酞指示剂酸碱反应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 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 验现象),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 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 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 计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 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 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 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 和pH的变化及热量变化。 1.会判断中和反应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以及酸碱性变化、能量量变化。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通过测定中和反应中 PH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判断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活动方式的把握安排判断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以胃康-U治疗胃酸过多,引出本节课(课件) /span投影: 导入新课: 提问:酸碱性质分类不同的两种物质,那么它们混合相互间能发生反应吗? 〈演示实验〉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铜固体。再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滴管向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加水振荡。 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以生活场景,新课导入 观察思考 提出猜测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一般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

/span提出问题: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发生了化学 反应了吗?通过现象观察,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发生 反应了吗? 猜想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 设计实验:你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根据提示的药品、仪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span讨论互动:学生互评,各小组实验方案最简 便易行? 动手操作,验证试验方案: 方案一: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 2滴酚酞试液震荡试管观察现象;并解释 2、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二: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解释 1、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三: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测PH值。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振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再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测PH值。 〈小结〉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方法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六,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活动七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重点:溶液酸碱度的测量和意义 学习难点: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三、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 (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六,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加深对氢氧化钠溶 液与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及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出示一瓶碳酸钠溶液。先问:碳酸钠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什么?——盐。但是它有一个俗称叫纯碱,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用 酚酞溶液试验,发现酚酞变红——碱性。)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pH的范围:0~14之间 2.pH的表示: pH>7,碱性

pH<7, 酸性 pH =7,中性 3.pH的测量方法:用pH试纸(取下一张,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于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让学生注意观察使用pH试纸的操作) 五、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7,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然后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结出下列内容。) 注: (1)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 (2)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只能是酸性溶液,如NH4Cl 溶液的pH小于7,但NH4Cl不是酸,是盐。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只能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的pH大于7,但它不是碱,是盐。 (3)酸的pH小于7,酸溶液越稀pH越大,但不 会大于7;碱的pH大于7,碱溶液越稀pH越小, 但不会小于7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本节知识点】 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 3、盐的组成 4、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5、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6、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7、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知识】 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⑵溶液pH的测定方法:①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②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pH。 【方法技巧】 ⑴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①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②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⑵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思维误区】 ⑴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 【考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判断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主要考查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方面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通常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保进行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用肥皂洗过的衣服晒干后会留下白色的痕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班级学生分成3组做下面的实验,并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第一组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二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三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指导观察图10—12和图10—13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始做实验 ?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 ?分析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应了、没反应)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一: 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 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

酸碱中和反应练习题

7.2.3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KOH+HNO3═KN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Fe+2HCl═FeCl2+H2↑D.CO2+2NaOH═Na2CO3+H2O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4.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 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 碳酸盐 5.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 的变化过程.下列说确的是()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7.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3》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设计理念 中和反应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体 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 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 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地体现化学走 向生活的理念。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 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以“情境教学、科学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断设置步步深入的问题,调动学 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交流师生双边的情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用微观的视角看待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 的思想,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知识点以 实验探究为主线,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收到较好效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及应用。 难点:对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被蜜蜂蛰过的?被蛰过的同学相信记忆深刻,

即使被一只蚊子叮咬滋味也不会好受:疼痛、肿胀、发痒。疼痛、发痒是 因为蚊虫叮咬后在人体注入一种酸--蚁酸,涂上浓的肥皂水能迅速减轻痛痒,为什么呢?那么,其它的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习活动一: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教师】演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教师】没有现象是不是说明二者没有反应能?提出你的猜想,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设计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方案。(小组代表展示方案) 【教师总结】(投影展示)两个方案:一、测定PH 法:用PH 试纸或PH 计测定;二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 【实验探究】(1)根据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2)取2 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学生】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

酸碱中和反应课例

7-4 《酸碱中和反应》课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教学流程】 【师】创设问题:当你被蚊虫叮咬时,你通常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皮肤的痒痛?为什么? 【生】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抹花露水,牙膏等。 【师】牙膏、肥皂水都显碱性,能去除蚊虫叮咬的痒痛,是因为它们能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师】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测。两者混合无现象,可能不反应,可能反应无现象。【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生】仔细阅读相关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可行且简便易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一。

【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有什么变化呢? 仔细分析课本P20图中数据,分析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 【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课堂展示。 由此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7,盐酸与溶液中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 【师】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之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里去了?多媒体展示: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师】既然Na+和Cl-不是反应发生的原始动力,反应的关键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观看图片,分析反应实质,并试着完成导学案上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师】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它们反应的粒子个数比是1: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说明:NH4+是原子团,它不是金属离子,但可把它看作金属离子。 【生】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Na 2O B、Mg(OH) 2 C、H 2 SO 4 D、NH 4 Cl E、Na 2 CO 3 【师】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或降低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阅读课本21页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二。 【生】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应用于医药卫生。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如果涂一些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习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考查中和反应概念 例 1. 图28-2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 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 【变式1】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硝酸钠溶液 B.二氧化碳 C. 稀硫酸 D. 硫酸铜溶液 【变式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B. CaO + 2HCl = CaCl2 + H2O 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D. Cu(OH)2CuO + H2O 二、考查中和反应的实际中的应用 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变式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变式4】(2011.湖北咸宁)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是: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马铃薯4.8~5.5。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三、考查中和反应实验 【变式5】小静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静从烧杯中取出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变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可以另外选择 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红色又褪去。 (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有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有______________。

初中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和实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酸有哪些性质?如果将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活动探究,推进新课 【实验探究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学生猜想】:猜想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反应。 猜想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确实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

【讨论交流】: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们猜想的实验方案并交流。 【学生方案一】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方案二】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盐酸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方案三】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盐酸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震荡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铁钉,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两者没发生反应,如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学生方案四】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震荡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若溶液不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学生方案】 ........ 【实验探究2】各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汇报评价】实验完毕,请各组汇报实验情况,由学生评价每组实验的优缺点,选出最优设计以供大家分享。 【实验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发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微粒,得出盐的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人教版)资料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 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 身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课时) 第2课时酸碱中和反应 一、设计思想 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一些有关酸碱的知识,但对酸碱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在上学期学习过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方法,感受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设计以胃酸过多的治疗原理为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认识到Mg(OH)2、Al(OH)3等碱能与盐酸、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获得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引出NaOH和盐酸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思路;最后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中和反应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 (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建构,体会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四、教学用品 药品:Mg(OH)2、Al(OH)3、Fe(OH)3、Cu(OH)2、NaOH、KOH等碱的固体;稀盐酸、稀H2SO4、pH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玻璃棒、玻璃片、电吹风。 媒体和教具:标签、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2.从离子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利用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中和反应这一章并做好预习标记,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复习】 通过熟知的酸碱,打开新课,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现象,更好理解后面的实验现象。 【新课导入】 在夏季来临之时,蚊虫会变多,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涂上肥皂水后,痛痒症状会明显减轻;胃酸过多的病人看医生时,医生会开一种含有Al(OH)3的药物给病人服用,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是消失;在前面的学习中,讲到熟石灰可用于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等等,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酸碱的中和反应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实验所需药品、仪器等。 【演示】教师演示10-8 【提问】试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酸碱反应生成水 NaOH+HCl=NaCl+H2O 【提问】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解答,错误的教师进行更正。 【小结】1、盐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板书】中和反应及其微观解释。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交流与讨论】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小结】中和反应的应用:1、农业上: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达到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2、工业上:处理工厂污水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疾病 4、生活上:治理蚊虫叮咬 【板书】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复习已有知识熟知的酸碱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在新课中进行了实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实验试剂的物理状态;边实验边进行讲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方便学生的记忆;在本课中加入了生活上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化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学生自发提升兴趣,增加探究欲望,由于是新手老师在处理课堂的突发问题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进。

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中和反应 【公开课教案】新版鲁教版 03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难点】 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8~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H+和碱解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合作探究】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大幅改变,因此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种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果pH的变化跨越了7这个数值,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测pH,操作繁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 【教师点拨】 1.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跟进训练】 1.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 B )

A.化合反应B.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 A.CaCl2+Na2CO3,CaCO3↓+2NaCl B.CuO+2HCl,CuCl2+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D.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0~2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 (1)应用于医药卫生。若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可服用碱性药物,来中和多余的胃酸。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3)处理工业废水。如污水含酸量超标时,可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来调节溶液的pH。 【合作探究】 中和反应可以用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那么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呢? 答: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为例,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7;当滴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 【跟进训练】 1.某溶液的pH=5,要将溶液的pH调到8,应加入适量的( C ) A.紫色石蕊试液B.酸溶液 C.碱溶液D.蒸馏水 2.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D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在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