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要点

一、细菌的分布

1. 土壤

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

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

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

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

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但细菌芽胞对温度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

(1) 干热消毒灭菌法

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 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 湿热消毒灭菌法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②煮沸法:一般细菌的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 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出程度会影响温度的升高;消毒物品的包装、放置等亦会影响消毒效果。

辐射杀菌法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

液体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等的除菌。目前常用的是薄膜(孔径为0.22μm)滤菌器。

空气除菌是通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微粒。细菌通常附着在尘埃上,滤过了空气中的尘埃,也就清除了细菌。

凡在送风系统上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的房间,一般统称为生物洁净室。生物洁净室在医院里可用作无菌护理室和无菌手术室。

2.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一般对人体组织都有害,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①含氯消毒剂:我国常用的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粉等。这类制剂在水中产生次氯酸及新生态氧[O],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用于物品表面、饮用水、皮肤、地面、排泄物和污水等消毒。

②过氧化物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主要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来灭菌,可使酶蛋白中的-SH基转变为-SS-基,导致酶活性的丧失。可用于物品表面和皮肤消毒,过氧化氢薰蒸和过氧乙酸喷雾还可用于空气消毒。

③醛类消毒剂:常用的有戊二醛,适用于精密仪器、内窥镜的消毒。但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④环氧乙烷:多用为气体消毒剂。其优点为穿透力强,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不足之处为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

(2)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①含碘消毒剂:常用为碘酊和碘伏。杀菌作用依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多用于皮肤粘膜、体温计以及其他物品表面的消毒。

②醇类消毒剂:常用为乙醇。杀菌机制在于去除细菌胞膜中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乙醇最常用,浓度在70%~75%时杀菌力最强。一般多用于医疗护理器材、皮肤的消毒和浸泡体温计。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

①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②氯已定(洗必泰):可用于皮肤、粘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③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杀菌作用。多用于皮肤、粘膜消毒以及食具、蔬菜、水果的消毒。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但醇类例外。消毒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菌的作用时间愈长,消毒效果也愈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3)温度: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4)酸碱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戊二醛只有在加入碳酸氢钠后才发挥杀菌作用。新洁尔的杀菌作用是pH愈低,所需杀菌浓度愈高。

(5)有机物:可阻碍消毒剂与病原菌的接触,并消耗药品,因而减弱消毒效果。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消毒

2.灭菌

3. 无菌

4.无菌操作

5.巴氏消毒法

6.生物洁净室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

A 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抑菌 E 清洁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

A 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抑菌 E 清洁

3.一本书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

A干烤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 75%酒精浸泡 D紫外线照射 E 煮沸消毒4.可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是

A 流通蒸汽

B 干热(1600C/20分钟)

C 紫外线照射20分钟

D 75%酒精浸泡1小时 E湿热(121.30C/20分钟)

5.不.可用于空气消毒的是

A 过氧乙酸 B环氧乙烷 C 过氧化氢 D 滤过除菌 E 紫外线6.适宜于体温表消毒的方法是

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 75%酒精浸泡 D干烤 E紫外线照射

7.适宜于滑石粉消毒的方法是

A煮沸 B高压蒸汽灭菌 C酒精浸泡 D干烤 E紫外线照射

8.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强的波长是

A 235~246nm

B 265~266nm

C 356~355nm

D 365~366nm

E 386~399nm

9.杀死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B滤过除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 D 75%酒精E煮沸法10.不.能在土壤里长期存在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志贺菌 E炭疽芽胞杆菌11.不.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是

A含氯消毒剂B醇类消毒剂C过氧化物消毒剂D醛类消毒剂E环氧乙烷B1型题

(供1~5题备选答案)

A紫外线

B漂白粉

C高压蒸汽灭菌

D巴氏消毒

E 75%酒精

1.温度计消毒

2.病人排泄物消毒

3.牛奶消毒

4.敷料和手术器械灭菌

5.手术室空气消毒

(供6~7题备选答案)

A破伤风梭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化脓性链球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奈瑟菌

6.可在土壤里长期存在的细菌

7.可通过水源引起感染的细菌

(供8~11题备选答案)

A干烤

B高压蒸汽灭菌

C烧灼

D过滤除菌

E紫外线照射

8.接种环

9.滑石粉

10.普通琼脂培养基的消毒灭菌

11.无菌血清的获取

三、填空题

1. 血清等不适宜加热灭菌的液体,可采用除菌。

2.无菌是指物品中没有微生物存在。

3.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以杀灭菌为标准。

4.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方法。

5.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的方法。

6.通常,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7.土壤中只有能形成的致病菌可长时间存活。

8.经过灭菌的物品称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

9.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的排出程度会影响温度的升高。

10.紫外线主要使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四、问答题

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高压蒸汽灭菌法: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和评价。

3.紫外线作用的主要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4.滤过除菌法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应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2.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4.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5.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6.在送风系统上装有高效或亚高效过滤系统的房间。

二、选择题

A型题

1 B;

2 A;

3 D;

4 E;

5 B;

6 C;

7 D;

8 B;

9 C;10 D

11 B;

B型题

1 E;

2 B;

3 D;

4 C;

5 A;

6 A;

7 D;

8 C;

9 A;

10 B; 11 D

三、填空题

1.滤过 2. 活的 3.芽胞 4.病原微生物 5.所有微生物

6.高压蒸汽灭菌 7.芽胞8.无菌,无菌 9.冷空气

10.胸腺嘧啶

四、问答题

1.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有差异。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对细菌的作用时间愈长,消毒效果也愈好。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3)温度: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4)酸碱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

(5)有机物:可阻碍消毒剂与病原菌的接触,并消耗药品,因而减弱消毒效果。

2.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出程度会影响温度的升高;消毒物品的包装、放置等亦会影响消毒效果。

3.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4.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

液体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等的除菌。目前常用的是薄膜(孔径为0.22μm)滤菌器。

空气除菌是通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微粒。细菌通常附着在尘埃上,滤过了空气中的尘埃,也就清除了细菌。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要点 一、细菌的分布 1. 土壤 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 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 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 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

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但细菌芽胞对温度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 (1) 干热消毒灭菌法 ①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 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 湿热消毒灭菌法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食物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今广泛采用加热至71.7℃持续15~30s。 ②煮沸法:一般细菌的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当蒸汽压力达到103.4 kPa(1.05kg/cm2),温度为121.3℃,如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

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 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衣服、票证、头发、

手指皮肤上的细 菌检查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100℃ 10min及加热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用毛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 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真实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来自:符惠玲22小时前|阅读原文到了冬季大家是不是洗澡的频率有所降低呢?冬季寒冷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开始减缓,皮脂分泌也有所减少,所以并不适合频繁的洗澡。而人体的有些地方的即使频繁的洗澡也不能改变其“脏”的事实,人体是一个细菌体,身体上分布着大量的细菌,有有益菌也有有害细菌。那么人体上细菌最多最容易脏的部位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人体上最容易脏的地方在哪里,同时又该如何正确清洗这些部位。 一、肠道肠道作为人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决定人类的外在容颜美丽与否。同时,肠道也是人体中堆积细菌最多的地方,同时存在着有益菌和有害菌。人体的肠道中存在大约400多种细菌,其个数多达10万亿个,同时人体的80%的免疫系统在肠道周围。所以,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健康,是否长寿。 1.有益菌的作用有益菌在肠道内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促进毒素的排泄,进入人体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变成排泄物,有益菌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易于排泄。同时抵抗有害菌的破坏,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顺利。其二,有益菌促进维生素的合成,食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离不开有益菌的分

解,同时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如维生素B1、B2、B6在肠道内合成,有助于热量的产生。其三,有益菌对抗病原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有益菌也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毛发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2.有害菌的危害 肠道内有害菌的危害非常多,近乎所有疾病都和肠道有关。首先,有害菌会导致肠道排泄不畅或排泄速度太快,如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又或者出现肠道蠕动较快,出现腹泻现象。其次,导致有害物质的再次吸收,有害菌会随着肠道的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参与循环。引起人体疾病,如口臭、呕吐、疲倦和皮肤干燥等现象。另外,如果出现便秘,在肠道内还会出现憩室,憩室内的粪便会转变为毒素,长期容易导致肠道细胞癌变,增加患癌风险。如何清理肠道细菌 上文我们提到了肠道内两类细菌的不同作用,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有害身体的,想要身体健康,那么对于肠道可以增加有益菌的含量,减少有害菌的作用。 1.可以给肠道增加乳酸菌乳酸菌至少有18个属,分为200多种,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内乳酸菌和人体的健康、容颜、寿命有着极其大的关系。同时,乳酸菌也分为好坏两种,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为例就属于有益菌。随着人体的衰老或生病,肠道内乳酸菌的含量会降低100-1000倍。待到人即将去世时,体内的乳酸菌会完全消失,所以乳酸菌又有“长寿菌”的称呼。一般富含有益身体的乳酸菌食物有酸奶、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 5 选1 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 无菌操作 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 消毒 B. 灭菌 C.无菌 D.防腐 E. 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 灭菌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 使物体不含活菌 6. 防腐的概念是: 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 无菌是指: 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 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 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 9. 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 100 C 10 分钟 B.121 C 15 分钟 C.80 C 10 分钟 D.62 C 30 分钟 E.71.7 10.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 C 10?20分钟 B.121.3 C 30 分钟 C 15?20 分 钟 C.80 C 5?10分钟 D.62 C 30分钟 E.71.7 C 15?30 分钟 11. 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 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 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 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 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 ?免疫功能降低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 D.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 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 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 .生物拮抗 B .营养作用 C .抗炎症作用 D .免疫作用 E .抗衰老作用 14. 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 .皮肤 B .口腔 C .外耳道D 15. 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 .胃 B .口腔 C .皮肤D 16. 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肠道E.尿道外耳道E.尿道 A .外源性感染 B .微生物失调 D .环境污染感染 E .潜伏感染 C .交叉感染 17. 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 .维生素 B .纤维素 C .抗生素 D. 类毒素E. 微生物制剂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 双岐杆菌B .乳酸杆菌C .大肠杆菌D .葡萄球菌 E .肠球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 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 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 群。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 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 4. 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 实验材料 三、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 肉汤培养基管、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 四、 操作方法 1. 细菌的分布 1) 空气中的细菌(8人一组) 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分钟,然后盖好,放37℃ 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 手指皮肤上的细菌(8人一组) 4) 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 有多少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2. 消毒和灭菌 1) 煮沸与高压灭菌法(2人一组) 2) ●菌液: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3) ●甲组:煮沸(100℃,5min ) 4) ●乙组:高压灭菌法(121 ℃,20min ) 5)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6) 紫外线灭菌(8人一组) 图1 图1 ① 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 半启皿盖(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2),置于紫外线灯下lm 以内接受照射30分钟。 ③ 盖上皿盖,于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 图2 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 号、2号 5. 示教 抑菌圈 uv30’ 培养箱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在课下自习,并完成学案,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有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如,在学生做学案前,我们给了同学2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画出重难点,并把不懂得在课本做好标记。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依托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学习者与知识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身边的实例,在夏天经常看到馒头长了一些“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菌和多数真菌较“小”“分布广”的特征。 再比如,学生对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从书上简短的几行文字中有个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步骤。我认为学生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中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既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 够充分,只展示了两个小组。并且组间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1/ 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点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馒头变质长的霉、水果上长的“毛毛”,是真菌中的霉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强调:一个菌落只有一种细菌或真菌)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4、高温灭菌的作用:杀死混在培养基内的细菌以及真菌的孢子等,排除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第二节细菌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 2、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3、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一颗小米粒),单细胞结构。 4、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 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5、细菌的结构特点: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 绿体; 特殊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 用),有些细菌有鞭毛(运动);有些细菌在生 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 能力的休眠体)。 掌握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 6、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7、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8、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①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④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微生物实验报告材料(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如:霉菌 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 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 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 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指导老师: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 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熟悉外界 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 4.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 三、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肉汤培养基管、 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 四、操作方法 装 细菌的分布 1. 1) 空气中的细菌 (8 人一组 ) 订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 分钟,然后盖好,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手指皮肤上的细菌 (8 人一组 ) 4)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少种不同特 征的菌落。 2.消毒和灭菌 1)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2 人一组 ) 2) ●菌液: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uv30’ 培养箱 3)●甲组:煮沸( 100℃, 5min) 4)●乙组:高压灭菌法( 121 ℃, 20min) 5)●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6) 紫外线灭菌 (8 人一组 ) 图 1 图 1 ①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半启皿盖 (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 2),置于紫外线灯下 lm 以内接受照射30 分钟。 ③盖上皿盖,于 37℃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图 2 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1 号、 2 号 5.示教 1)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2)●观察抑菌圈抑菌圈 3)细菌鞭毛的变异 迁徙生长(H )变形杆菌0.1%石炭酸图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 2 O)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 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微生物学之父”是 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 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 的方法。 2、细菌: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种类 项目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 原核生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 个体大小 个体微小 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多数为异养 全部为异养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 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2、馒头或面包 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3、。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菌的种类 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 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

最新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 (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 [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10.30知识讲解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 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