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主题:现代新诗

总课时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内容简介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借古典的诗词情势抒发当代人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雨巷》《再别康桥》可以说是新格律诗中的代表作品,诗人在格律方面有十分自觉的寻求,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肯定的贡献。其中《雨巷》布满了象征意味,表达了诗人有所寻求却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徘徊的心绪。《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艳丽迷人的风光,抒写一种如烟似雾的离情别绪。《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诗,首要寻求抒怀的酣畅淋漓。

单元目标一、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

1、反复诵读。

2、分析意象。

3、品味语言。

4、感受真情。

5、表达技巧

反复诵读,品味诗人用词炼字的妙处。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理解诗歌即景抒怀、情中显志的特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辨技巧:领会对比、反复、排比等方法的作用;首尾回环的结构。

二、学习写写新诗。

设计思路

围绕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把握现代新诗这种文学体裁。本单元四篇诗歌,不求篇篇面面俱到,讲究一篇一得两得,将单元学习目标分化到具体的篇目当中去,讲深讲透。尽管《沁园春长沙》是词格,但是从单元整体出发,不要拘泥于词的常识和体例的过多讲解。抓住意象的选用、意境的分析和用词炼字的妙处三点来处理即可。《雨巷》中诗歌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较为突出,将这两点作为重点,其余迅速带过点到即可。将《沁园春长沙》和《雨巷》确立为“定篇”,可以以教师的讲为主,引导学生把握鉴赏现代新诗的方法。

将《再别康桥》确定为“例文”,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读,教以读法。将《大堰河,我的保姆》确定为“自读课”,让学生谈或写读有感,通过这个途径了解学生阅读感悟并做点拨。

最后,针对每一篇诗歌中没有列为重点讲解的内容,编制成问题形式的检测题,安排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课,再安排一堂课时间引导学生明确答案,或作为讲评用。

☆可结合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

教学

重点

1、反复诵读。

2、分析意象。

3、品味语言。

4、感受真情。

5、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即景抒怀、情中显志的特点。

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时分配

序号内容

1《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新诗概念、意象分析2《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炼字、情感主旨分析3—4《雨巷》:意象选用,象征手法运用、音乐美的分析5《再别康桥》点拨学习,关注三美主张的体现。6《大堰河,我的保姆》自读,关注其叙事性的特点7练习课

8讲评课

9课外拓展阅读课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新诗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学习的几要素,教会学生如何以“意象选用”为切入点,把握诗歌传达的情感倾向。

3、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

教学重点新诗概念、诗歌要素学法指导教具

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难点意象及情感倾向分析

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喜欢诗歌的举手。在你的阅读经历

中,你是怎么读一首诗的?(3分钟)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一单元》说明,了

解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2分钟)

2、给学生讲解“现代新诗”概念。(3分钟)

【名词解释】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

而言。第一,“新”在情势方面,即用白话写诗,

脱节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第二,“新”在内

容方面,即表达当代人的思维感情。新诗不是无

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充分继承了古典诗词的精

良传统,更是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和外国诗歌的影

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让学生在第一单元

说明中画出相关句子。)

3、导入新课《沁园春。长沙》(2分钟)

提问:这首是不是新诗?为什么?

明确: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借古典的诗词

情势抒发当代人的情怀。

二、【解题】

1、要求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2

分钟)

提问:《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从标题上

看,异同之处何在?

2、【名词解释】“沁园春”,是词牌名。据《后

汉书窦宪传》记载:“沁园”是东汉明帝为女儿沁

水公主构筑的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

有人作诗咏叹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词牌最

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

体格式的标目,平常与词的内容无关。

“长沙”是词的标题,标题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干,

这注解本词的绘景叙事、抒怀言志均与“长沙”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

这个地方相关。(1分钟)

三、【写作背景】(1分钟)

1925年深秋,军阀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隐秘脱离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夫活动讲习所。在长沙停顿时代,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抒写革命豪情壮志的词。

四、读——悟——读

1、全班齐读《沁园春.长沙》,纠正字音。

2、给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几要素:意象、意境、情感。力图使学生了解学习这一类文体需要把握的要点。

同样是写秋,马致远《秋思》和《沁园春.长沙》有什么区别?

黑板中板书《秋思》。引导学生关注到不同意象的选用会构成不同的意境,那么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也是不一致的。3【名词解释: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

4、听教师范读或是听课本朗诵录音,将《沁园春.长沙》的主要意象画出来。

提问: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的特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跟学生强调,读诗词要注意画面感,要学会联想,生成画面,体会特点,感悟意境。

A明确上阕意象的特点:前三句“寒秋”“湘江”“橘子洲头”三个意象勾勒一副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后几句“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描绘了一副壮丽的秋景,意境开阔,催人奋进。“鹰”“鱼”意象有自由翱翔之意,传达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如此,一副立体的江南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B下阕“百侣”意象的分析。明确:同窗少年

提问:他们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风华正茂—青年才俊

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5、自读—齐读。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诗歌阅读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炼字”的妙用,学会揣摩关键字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结合全诗意境,品悟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重点炼字教具

准备

教学难点情感主旨的分析

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一、以旧课复习导入

抽查一两位学生,了解第一课时讲授知识的

掌握情况。

二、【名词解释】炼字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

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

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

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举例: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

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

“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2004年高考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三、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觉得用得很好的关键“字”

来,并说说用得好在哪。

【炼字】“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字写

出了万山的远近高低,“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

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

而不用“飞”,准确地施展阐发了雄鹰壮健遨游的

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

在水中轻快自若、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峥嵘”

用来形容光阴,新鲜形象,将无形的不寻常的光

阴,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

绚丽的崇高美。“粪土”一词的活用,突出了“同

窗少年”蔑视反动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三个字:争、击、翔

提问:将“击”改为“飞”,将“翔”改为“游”

不是更恰当吗?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

争——行舟之奋

击——富有力量感,突出雄鹰之健壮

翔——描绘轻快的状态,突出鱼儿自由自在之乐

三、【情感主旨的感悟】

1全班齐读,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抒情线索的关键字。

提示:抒情主人公做了什么?

立——看——怅——问——忆——记

重点: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

明确: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悟。由自然景物到自

然界的主宰(人),感情升华,物我同一,道出了诗人的

雄心壮志。

重点: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舟”。

明确:运用象征手法,形象表达一代革命青年的凌

云壮志。

2、让几名学生概括性地谈谈自己理解中的本词的主

旨。

明确【主旨】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峥嵘光阴,

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

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

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施展阐发了诗人

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斗志昂

扬、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辅导江山、击水中流、浪遏

飞舟的同窗少年,施展阐发了“同窗少年”以世界为己任、

改造旧天下、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四、找两名男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全班齐背

五、作业

将《沁园春.长沙》改写成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争——行舟之奋

字的锤炼击——富有力量感,突出雄鹰之健壮

翔——描绘轻快的状态,突出鱼儿自由自在之乐线索立——看——怅——问——忆——记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

吴玉妃使用人课题《雨巷》课型定篇—讲授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沁园春.长沙》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的选用。2、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诗用构画法解读意境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3、引导学生感悟现代诗派的核心——象征主义的运用,体会本诗的

多主题取向。

教学重点

意象的选用、情感分析教具准备

教学难点象征主义的运用及诗的多主题取

向。教学预设

教师个人生成教

程一、导入:前边咱们学习了以旧体抒情的诗词,今天,咱们学习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诗,现代诗派代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二、【作品简介】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雨巷》最初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

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

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

的领袖。现代诗派取名于《现代》杂志,其诗艺核

心是“象征主义”。

三、朗读全班齐读—正音—抛出学习要求—自读。

学习要求:

四、意象分析、主题分析

1提问:全文有哪些主要物象,选用这些意象有什

么作用?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然后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

逐个分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本诗意境的特点。【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取其圆满的意思。油纸伞,是怀旧文化的代表。(插入白蛇娘子和许仙在西湖断桥以红油纸伞为媒的故事,激发情绪。)

【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丁香】形状像结,外形单薄细弱,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常为白色或紫色花。由于丁香花蕾结而不绽,诗词中多喻愁结不解。(插入流行歌曲《丁香花》MTV中的伤感画面做旁注,加深学生印象。)

【篱墙】象征禁锢理想的现实环境。

2、引导理解我的人物形象和姑娘的人物形象,进而学习象征手法在本诗歌中的运用对诗歌主题的表现力。

【写作背景介绍】文学是时代的影子。

写于1927年夏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一部分革命青年,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戴望舒避居于友人施蛰存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这个时期,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大妹妹施绛年。戴望舒总是热烈地追求、苦恋,姑娘却冷静地回避。

提问:你如何理解我和姑娘这两个形象?(提示:请阅读第9页课后练习二。)

图解板书,引导学生在理解课后练习二的基础上明了诗歌的多主题取向。

【板书设计】

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六、作业:除了“象征手法”的运用,本诗还有那些突出的表现手法?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课题《雨巷》第二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象征主义的进一步认识,了解现代派诗歌的一些基本的创作特征。

2、引导学生感悟《雨巷》回环往复、舒缓悠扬的音乐美,探究《雨巷的》音节特色。

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新诗特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现代诗派的创作特征、教具

准备

教学难点音乐美的体现

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一、抽查学生的背诵:全班齐背—单背。

二、温习第一课时所学,以提问形式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意象的意蕴主题的取向

三、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提到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现代派诗歌的文学常识。要点: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现代诗派取名于《现代》杂志,其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

现代派是新诗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诗派。

关于现代派的艺术特征,从当时诗坛的实际情况观察,从中国新诗及其诗论的演变脉络来看,可以说是:朦胧的美、奇特的联络(意象)、散文美的自由诗形式,以及青春的病态(精神上的世纪病)。这四个要点都是与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很有关系。

《雨巷》表现了象征主义轻蔑格律而追求旋律的美学特色,它以浮动朦胧的音节暗示诗人迷惘的心境。

朦胧的美,用当事人、《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的话说,正如读散文允许“不求甚解”,读诗应当只求“仿佛得之”。

戴望舒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诗坛的尤物”,而且在于它的朦胧。他的《雨巷》就没有指明是何原因使诗中那位姑娘家宅的篱墙“颓圮”了。

《雨巷》被叶圣陶誉为开辟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

四、要求学生将之与《沁园春.长沙》相比较,思考

叶圣陶“开辟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体现在哪里?

提示:你读起来,感觉哪些地方体现了音乐美的?

【引导学生明确】

1、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A全诗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如

“结着/愁怨的/姑娘”读起来舒缓悠扬。

B单字顿放在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

有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如:她/静默地/走近。

C复沓句式的运用,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如“像

我一样”“像我一样的”等等。

D词的重叠运用“悠长,悠长”。

2、诗歌的押韵。

全诗从头到脚都没有换韵,大约每节诗押韵二到三

次,如“ang”韵,如此,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

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五、加强朗读。

找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听配乐诗朗

诵。

六、作业:

课堂中咱们已经谈到了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和技

巧,学习了两首诗词,你自己是否可以尝试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雨巷》音乐美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停顿的技巧每行顿数基本为三单字顿在行首

复沓句式词的重叠回环叠唱

诗歌的押韵每节诗押韵二到三次,“ang”韵一韵到底。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再别康桥》课型导读

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对此诗的阅读感悟,理解新月派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

教学重点自读、感悟教具

准备

教学难点诗歌建筑美概念的理解

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一、徐志摩简介

二、新月派诗歌创作特点简介

三、让学生思考:《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三美,美在哪里?

让学生依据“三美”的要求反复诵读,从诗歌中找出凭证来。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美”主张在本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顺带涉及意象的选用,诗歌韵律的美。

1、绘画美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提问“金柳”意象的选用有什么用意?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提问:“招摇”一词用得妙在何处?

2、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

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

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叠字的运用:增强诗歌轻盈的节奏。

D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3、建筑美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

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

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四、让学生观看配乐朗读视频,加深印象。

五、学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六、争取当堂成诵。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徐志摩

绘画美金柳招摇

三美主张音乐美押韵叠字复沓

建筑美每节两句排列字数整齐划一

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型自读主备人吴玉妃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对此诗的阅读感悟,把握抒情叙事诗中细节描绘对诗歌情感表现的作用。

教学重点自读、感悟教具

准备

教学难点叙事抒情.细节

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

前提:利用早读读过整首诗。

一、以初中学过的《木兰诗》导入,长篇抒情叙事诗。

二、艾青简介,重点介绍艾青的童年经历。

三、理清长诗的抒情线索,把握大堰河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特点。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初印象。

2、要求学生完成下表

诗歌内容结构大堰河形象诗人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诗歌内容结构大堰河形象诗人情感

大堰河与我悲苦低微的身

怀念与痛悼

大堰河的一生善良、勤劳

命运悲惨

眷恋、感激

与同情对大堰河的礼

千万劳动妇女

的化身

讴歌与赞美

四、细节品读

教师板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集中明确。

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1、第一节诗中第一句和第四句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2、“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属于什么句式,有什么

作用?

3、如何理解“她含着笑”?

【学生思考之后,教师抽查学生理解程度,然后集中引

导学生明确。】

参考答案

1、明确: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诗人永远难忘大堰河的

养育之恩,对她寄予深深地怀念之情。

2、明确:设问句,突出大堰河对乳儿的喜爱与分别得不

舍。

3、六个“她含着笑”,既再现了他的勤劳,更表现了他

对乳儿的爱。他含着笑劳作,正是她爱人胜过爱自己的

宽厚品格的写照,也包含了她对苦难中卑微生活感到满

足的心理特征。这也描述都突出了她的善良和诗人对她

的同情。

板书设计

诗歌内容结构大堰河形象诗人情感

大堰河与我悲苦低微的身

怀念与痛悼

大堰河的一生善良、勤劳

命运悲惨眷恋、感激与同情

对大堰河的礼赞千万劳动妇女

的化身

讴歌与赞美

度东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2007-2008学年度东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关于地球上的物体,考虑到地球的自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B.在两极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C.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大 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3.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它的() A.线速度越大B.向心加速度越大 C.角速度越大D.周期越大 4.细绳一端系一物体,使物体绕另一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B.向心加速度一定时,绳越短越容易断 C.角速度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D.周期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 5.关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平地面上汽车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由地面的摩擦力提供 B.当火车转弯速率小于规定的数值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作用 C.当汽车通过拱桥的过程中,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D.洗衣机脱水时,当衣物对水的最大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所需要的向心力时,水将被甩出 6.物体作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取向下为正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7.要使两物体(两物体始终可以看作质点)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4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B.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 4 ,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 4 8.一群质量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关这些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和向心力都相同B.运行周期和运行速率都相同 C.运行周期和运行速率都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一定在赤道正上空运行 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10.如图所示,人在岸上用轻绳拉船,若人匀速行进,则船将做() A.匀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变加速运动D.减速运动 11.一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 黄振萍 传统中国有一套发达的监督系统。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所谓“钱粮刑名”),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传统中国的官员具有“道德一政治”两重功能,那么对官员的监督也就有了两个维度。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言官选任尤为严格。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器识远大,学问赅博。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责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总之,言宫的选任在官员选任体系中属于最为严格的范围。 在选任程序上,一般有荐举和考选两种途径,在洪武之后,通过科举的考选成为主流。但是,通过科举之后的任命程序。言宫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幸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考核的标准主要有除革奸弊、审理冤枉、扬清激浊等,非常完备。 言官尽职尽责,对皇帝也不放过。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使得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士气高扬,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东北师大附中 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命题人 吴海清 审题人 陈铁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题目,每题4分共48分,每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正确的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的不得分) 1.如图所示,小物块A 与水平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物块A 的 受力情况是( )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D.以上均不正确 2.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靠近地面 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 A.Rg B.g R C.3R GM D. R GM 3.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 ,它要渡过一条宽度为30m 的河,河水的流速为4m/s ,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不能渡过河 B.船过河的速度一定为5m/s C.船运动的轨迹不可能垂直河岸 D.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10s 4.假设地球是密度均匀的球体,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具有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在地球表面同一经度上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 B.在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上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C.在地球表面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中心 D.在地球表面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和重力方向相同 5.亚洲Ⅰ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通讯卫星,它是地球同步卫星,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一定,下面关 于亚洲Ⅰ号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B.它沿着与赤道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动 C.运行的轨道半径为一确定值 D.如果需要可以发射到北京上空 6.质量为m 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 向的力从F 突然增大到F 4,保持其它力不变,则在t 秒末该力的功率为( ) A.t m F 24 B.t m F 29 C.t m F 26 D.t m F 2 12 2008---2009学年 下学期期中考试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二)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模拟(二) 语文测试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 () 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 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 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 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 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 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D.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18-2019学年秋学期东北师大附中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上学期 东北师大附中 物理试卷 初二年级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树荫下的光斑 C.水中“折”笔 D.雨后彩虹 2.体育课上,老师常配备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D.增大声音的响度 3.下列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4.利用干冰(固态 CO 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5.一条船在河中行驶,我们说船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河岸上的树 B.两岸的山 C.迎面驶来的船 D.坐在船上的乘客 6.用四个容量均为 2L 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7. 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 “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增大物距 D.减小取景范围 8.用相同质量铁和铜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铜球,已知 ρ 铁=7.9×103kg/m 3,ρ 铜=8.9×103kg/m 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B.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空心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铁球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D.看不到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 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B.当物距为 15cm 时,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投影仪 C.当 u=v=10cm 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D .当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像的大小也会减半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东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物理)下学期阶段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大轮半径的 1 3 。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点,则P、Q、S三点的() A. 线速度之比为1:1:3 B. 角速度之比为1:3:1 C. 转动周期之比为2:1:1 D.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3:6: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轮半径为1r,小轮半径为2r,P、Q两点传动转动,所以 1 1 P Q v v = P、S两点同轴转动,则 P S ωω = 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v r ω =,可知线速度关系为 1 1 3 11 3 P P S S v r v r ω ω == ? 所以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3:3:1,A错误; B.P、Q两点角速度关系 2 1 1 2 P P Q Q v r v r ω ω =?= 所以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2:1,B错误; C.根据 2 T π ω=可知周期之比为2:1:2,C错误; D.根据2 a r ω =可知P、S两点向心加速度之比

2 1213113 P P S S a r a r ωω=?= 根据2 v a r =可知P 、Q 两点向心加速度之比 2 22112 P P Q Q a v r a v r =?= 所以三点向心加速度之比为3:6:1,D 正确。 故选D 。 2.一个质量为4kg 的物体在半径为2m 的圆周上以4m/s 的速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8rad/s 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转速为πr/s C.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8m/s 2 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为8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4rad/s 2rad/s 2 v r ω=== A 错误; B .根据角速度和转速的关系可知 21r/s r/s 22n ωπππ = == B 错误; C .根据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22 224m/s 8m/s 2 v a r === C 正确; D .向心力大小为 28N 16N F ma ==?= D 错误。

2019-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C[A.贮蓄(zhù)朗润B.徘徊(huái) 翻来覆去D.荫蔽(yīn) 取决] 2.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3. B(A.句式杂糅,去掉“因为”; C.成分残缺,“愉悦”后加“的心情”: D.双重否定不当,去掉“不”。) 4. D(①③是一个句群,②④⑤是-一个句群,由标点符号也可判断两个句群的先后。④⑤有顺承关系,位置不宜颠倒。) 5. B(“敝”,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敝帚自珍”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6.综合运用(共7分) (1)“朋",表示志趣相投的同类。(答到彼此联结、相互支持即可得全分) (2)①③④(每选对1个则得I分,多选或错选不能得满分。) (3)参考:朋友是一盏茶,氤氲生活的诗意(比喻修辞1分,前后语意吻合1分) 7. 默写(7分) (1)山岛竦峙(2)随君直到夜郎西(3)择其善者而从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名著阅读(共6分) (1)D (2)示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满足了幼时“我”的心愿,滕野先生给“我"改讲义,给了“我”平等的尊重;“朝花”表明过往的这些人和事是带来过美好的,如今“夕拾”,对比现实的严酷,更现怀念之情,寄托理想之意。(书中内容2分,书名寓意2分,意思相近皆可。) 二、阅读(共40分) (一)古诗阅读(共9分) 9. CD(C. “东风”句运用的是拟人修辞: D. “万叶千花”并非眼前所见实景,而是想象。)(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0.示例①:“一”字重读,表明春天的红花绿叶都是春风的精心裁剪,充满了对春风造

2019—2020学年度东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度东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一年级期 中考试高中物理 物理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关于地球上的物体,考虑到地球的自转,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在赤道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B.在两极上的物体线速度最大 C.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大 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3.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它的〔〕 A.线速度越大B.向心加速度越大 C.角速度越大D.周期越大 4.细绳一端系一物体,使物体绕另一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线速度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B.向心加速度一定时,绳越短越容易断 C.角速度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D.周期一定时,绳越长越容易断 5.关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水平地面上汽车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由地面的摩擦力提供 B.当火车转弯速率小于规定的数值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作用 C.当汽车通过拱桥的过程中,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D.洗衣机脱水时,当衣物对水的最大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所需要的向心力时,水将被甩出 6.物体作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取向下为正方向〕随时刻变化的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

东北师大附中 高一物理学科试卷 命题人:姜明远 审题人:陈铁松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选择题(共14小题,共5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描述机械运动必须先选定参考系,并且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定量地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必须先选定坐标系;在同一问题中,坐标系相对于参考系是静止的 B .“质点”是物理学中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它可以使问题简化 C .“第6秒”指的是时间,“第8秒末”指的是时刻 D .“位移”用于直线运动,“路程”用于曲线运动 2.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运动速度大比速度小时难以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大时具有较大的惯性 B .同一物体受的力越大,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 D .不同物体比较,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7 N ,5 N ,3 N B .3 N ,4 N ,8 N C .4 N ,5 N ,10 N D .4 N ,8 N ,12 N 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为v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 大小为 A .x =v t B .x =v t /2 C .x >v t /2 D .x <v t /2 5.在绳的上、下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住绳的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时间差为Δ t ;如果此人站在该楼的四层楼阳台上,放手让其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时间差将(不计空气阻力)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2008—2009学年 上学期期末考试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教科室备课组长:欧阳昱北 卷Ⅰ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脑髓.(suǐ)给.予 (jǐ ) 乞骸.骨(hái)遥岑.远目 (cén) B. 奢侈.(chǐ)离间. (jiān) 酹.江月(lèi)前合后偃.(yǎn) C. 孱.头 (càn) 惩.罚(chénɡ)弄玄.虚(xuán)羽扇纶.巾(ɡuān) D. 专横. (hènɡ) 喟.然(kuì)辟.公府(bì)户盈罗绮.(qǐ) 1.B离间. (jià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粹瑕疵冠冕堂黄急功进利 B. 垂暮端祥肝脑涂地残羹冷灸 C. 帷幄惋惜礼尚往来休戚相关 D. 演译隐匿完璧归赵一愁莫展 2.C/ A冠冕堂黄(皇)急功进(近)利; C端祥(详)残羹冷灸(炙) D演译(绎)一 愁(筹)莫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过早地把感情寄托在异性上,易形成早恋,如歌的青春是不该青涩果子的。 ②近期,国家多项调控房价举措相继出台,这说明政府房价的态度相当坚决。 ③提出问题很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A. 品尝抑制质疑 B. 品评控制置疑 C. 品尝抑制置疑 D. 品评控制质疑 3.A/品尝:尝试滋味。品评:评论高下。与下文“果子”搭配,用“品尝”。抑制:压下去。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语境不涉及“活动”和“范围”,用“抑制”。质疑:提出问题。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这里是提出问题,用“质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全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 城市乃至全国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 正式通过实施的国家新《食品安全法》赋予受损害消费者十倍索赔。日前,某区人民法 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

2020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哈尔滨、东北师大附中-)及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质量为1m 的2 1 H 与质量为2m 的3 1H 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质量为3m 的1 0n ,并生成质量为4m 的新核。若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核的中子数为2,且该新核是3 2He 的同位素 B. 该过程属于α衰变 C. 该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 3412m m m m c +-- D. 核反应前后系统动量不守恒 2.如图所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P 的角速度为ω,对地球的张角为θ弧度,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的运动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B. 张角θ越小的卫星,其角速度ω越大 C. 根据已知量可以求地球质量 D. 根据已知量可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3.如图,倾角为α=45°的斜面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从顶点A 先后以初速度v 0和2v o 向左水平抛出,分别落在斜面上的P 1、P 2点,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 1、t 2;A 点与P 1、P l 与P 2之间的距离分别为l 1和l 2,不计空气阻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t 2=1:1 B. l l :l 2=1:2 C. 两球刚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比为1:4 D. 两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正切值的比为1:1 4.在两个边长为L 的 正方形区域内(包括四周的边界)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B 。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从F 点沿着FE 的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C 点射出。则该粒子速度大小为( ) A. 2BqL m B. BqL m C. 54BqL m D. 52BqL m 5.、、A B C 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 ,匀强电场方向与ABC 构成的平面夹角30°,电势4V A B ??==,1V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场强大小为150V /m B. 场强大小 200V /m C. 将一个正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到C 点,它的电势能一直增大 D. 将一个正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到B 点,它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2021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2021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 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如《诗经》中《小雅?楚茨》云:“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二是婚恋。婚恋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成为人们借以表达幸福感的一种形式。《周礼》记载昏仪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些流程虽然烦琐,但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福。三是节日仪式。民间福文化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中,如春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了下去,在那几位所谓“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漫长统治时期,巩固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了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这种倒退性的严重变易。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 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三阶段(乾隆),时代离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已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明末清初的民主民族的伟大思想早成陈迹,失去理论头脑的考据成了支配人间的学问。“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啊。像戴震这样先进的思想家也只能以考据名世,得不到人们的任何了解,他自已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痛斥宋儒“以理杀人”的《孟子字义疏证》,连他儿子在编集子时也把它排斥在外,视为无足轻重。那是没有曙光、长夜漫漫、终于使中国落在欧洲后面的十八世纪的封建末世。在文艺领域,真正作为这个封建末世的总结的要算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了。 无论是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似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上述具有深刻根基的感伤主义思潮在《红楼梦》里的升华。其实,正是这种思潮使《红楼梦》带有异彩。笼罩在宝黛爱情的欢乐、元妃省亲的豪华、暗示政治变故带来巨大惨痛之上的,不正是那如轻烟如梦幻、时而又如急管繁弦似的沉重哀伤和喟叹么?还是鲁迅的几句话比较精粹: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①……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新人教)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新人教)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核: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cǔn)度炽(zhì)烈抑扬顿挫(cuò)不谙(ān)水性 B.哂(xī)笑采(cài)邑心宽体胖(pán)安土重(zhòng)迁 C.畸(jī)形泡(pāo)桐飞来横(hèng)祸散(sàn)兵游勇 D.侪(chái)辈眼睑(jiǎn)溘(kè)然长逝暴戾恣睢(suī)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遐虚与委蛇赴汤蹈 火敏于事而纳于言 B.宴请脍炙人口义愤填 赝无事不登三宝店 C.斡旋众口铄金谈笑风 生出头的椽子先烂

D.竞标英雄倍出蔚然成风口慧而实不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越秀区有政协委员建议,北京路作为全市惟一的全天候步行街,应尽早导游导购指示牌。 (2)社会广义新农村建议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3)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不容回避,中国在处理这一“历史问题”上,的方针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树立包涵向 来B.树立包含历来C.竖立包含历 来D.竖立包涵向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确定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应为沿长江经济带、沿京广线经济带和六省确定的城市。

B.德瓦提出采取激励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与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建立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关于农村发展的建议。 C.国家三令五申关停私人小煤窑,以杜绝相关煤矿事故的发生;但某些地方部门对私人小煤窑不加限制,导致煤坑坍塌,大量矿工死亡的特大事故。 D.人们放弃使用自己的弱势语言,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强势语言,是为了融入更广泛的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扩展个人的生存空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丰裕中的贫困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当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

【湖南师大附中2018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1998年6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有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物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运动员跨栏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的各种旋转运动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D.速度、路程、位移 3.一个小球从5 m高处落下,被水平地面弹回,在4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 A.位移为9 m B.路程为-9 m C.位移为-1 m D.位移为1 m 4.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但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 A.它们的重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 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程度不同 5.在同一张底片上对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拍一次照,得到 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拍照的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 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6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0—4 s内的加速度大于6—8 s内的加速度 C.前6 s内的位移为12 m D.第8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