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改善前后柏拉图

改善前后柏拉图

改善前后柏拉图

改善前后柏拉图

柏拉图(

一、单选题 1 、柏拉图( C )中试图对美加以界说,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 A .《埃斯特惕卡》 B .《理想国》 C .《大希庇阿斯篇》D. 《美的分析》 2 、“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 C )中提出来的。 A .《资本论》 B .《政治经济学批判》 C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 .《共产党宣言》 3 、《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 ) A .多样性 B .客观性 C .社会性D. 相对性 4 、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___________A____ A .有着本质的区别 B .没有本质差别 C .大体相当D. 完全一样 5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语出( C ) 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夏夫兹博里 6 、“爱屋及乌”属于( D ) A. 关系联想 B. 相似联想 C. 对比联想D 接近联想 7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的( A ) A 《论崇高》B.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C 《大地上的神圣理论》D. 《对美感受和崇高感的观察》 8 、在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 D )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毕达哥拉斯 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______________ A. 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 B.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 C. 悲痛的感情 D. 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 10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的是_____B________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11 、被人称为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塑是罗丹的______________ A. 《老妓》B 《奸笑的梯也尔》C. 《教皇英格森十世像》D. 《祭司长》 12 、“隐秀”说由下列何书提出______________ A. 《玉海》 B. 《二十四诗品》 C. 《人间词话》 D. 《文心雕龙》 13 、听流行音乐、唱卡拉OK 主要体现了艺术的______________ A. 审美功能B 认识作用 . C. 感化功能D. 娱乐消遣功能 14 、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诗学》 B 、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C 、黑格尔《美学》 D 、康德《判断力批判》 15 、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 A 、伦理学的分支 B 、文学的分支 C 、哲学的分支 D 、人类学的分支 16、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17、提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一观点的是( )。 A、高尔基 B、鲁迅 C、别林斯基 D、狄德罗 18、提出“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的是( ) A.莱辛B.亚里斯多德 C.席勒D.毕达哥拉斯学派

浅谈柏拉图与孔子的思想比较

浅谈柏拉图与孔子的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孔子分别是古代屹立于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巨人。虽然柏拉图比孔子的生活年代晚约一个多世纪,但都同处于人类精神文明觉醒的“轴心时代”。 古希腊的柏拉图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哲学家。他还是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兼实践家。西方的思想界对柏拉图极力称赞, 颂扬他是“最伟大的人”,是“人类的导师”把柏拉图的哲学评价为“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事物的源泉”。而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国家篇》(即《理想国》)之中。而孔子的思想则体现在由他和他的学生的言语汇编的《论语》之中。 柏拉图和孔子在政治思想范畴方面,基本方向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的政治理想都是力图建立等级有序的“和谐社会”。他们分别提出“哲学王”和“内圣外王”,都是人治的政治学;他们都重视和推动社会改革,柏拉图在名著《理想国》中提出了系统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方案;孔子在《论语》中向弟子们托古改制“以述代作”,反复讲授全新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格言。俩人在仕途不顺、政见难行的情况下,转而办学园、设杏坛,亲自长期执教,倾心致力于教育工作,其目标都是为政治服务,培养治国人材,这是一般思想家极难做到的又一特点。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他们的思想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柏拉图政治上的主张是以理念论为基础的理想政治,而孔子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带有政治改良性质的“仁政德治”。在《理想国》中,正义是关键,缺乏正义,则其它美德定然失去, 整个国家无善可言,必将丧失理想与和谐。孔子的德治主义系改造周代德政思想而来,孔子仁政德治的核心是仁,礼是思想表现的形式和规范手段。柏拉图实际是用理性的力量说明“善”和“正义”;而孔子以“仁”与“礼”为规范,更适用于当时中国的实际。 第二,柏拉图习于哲学思考,在理念上构建社会制度,常陷于空想,但他重视自然科学、军事和工商业;而孔子偏重人文科学,擅于总结历史经验,爱民、重和平,倡孝悌,主中庸与“和而不同”。柏拉图的空想和臆断远胜于孔子。他过多地向往神明的情感、灵魂世界和先天论。他的“理想国”中,和谐社会框架虽美好,但其策划、举措同现实有距离。孔子根据国情,重视宗法,以孝悌为仁之根本,以修身齐家为基础。还值得提出的是孔子方法论上的中庸思想,“和而不同”是指重和睦、讲协调、求团结。 第三,教育方面,柏拉图积极传授和开展自然科学与哲学、文艺等的研究;而孔子倡德育、“举贤才”、“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柏拉图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教学设施齐备,管理制度有序,男女兼收,人才济济,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显著。学园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久远。后继者衍生出新柏拉图学派。阿卡德米学园是欧洲古代最重要的学术

品管七大手法之-柏拉图(排列图)

第4章柏拉图 77 第4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排列图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 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 重要项目的控制)。

贺拉斯的文艺观点

贺拉斯的文艺观点 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诗人、文艺批评家。后成为奥古斯都的宫廷诗人。《诗艺》原是一篇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AD)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着称。受信人是皮索(Piso)父子三人。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根据此信内容,三分之一谈戏剧,三人中可能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信笔所之,谈谈写作的体会。分为诗意论、诗法论、诗人论。主要观点:1.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像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后来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 (1)借鉴原则。这是贺拉斯古典主义诗学中的首要原则,即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请你揣摩古希腊典籍,日夜不辍。”认为学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对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推崇备至。亚里斯多德强调文艺模仿人生,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如,首先,他提出要沿用古典题材,从希腊史诗、悲喜剧中吸取创作题材。其次,在题材处理上要遵照古人的作法。诗歌格律也应沿用古希腊诗的格律,史诗应像荷马史诗一样善于剪裁、布局。然而他并不要求罗马作家跟在希腊作家后面亦步亦趋,因为它的目的是要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帝国的光辉艺术。在题材上、语言等方面,要求既有继承,又要创新。 (2)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贺拉斯认为,正确的判断力表现为艺术创作中的“合式”原则。这“合式”原则是他为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确立的具体法则。“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源于古希腊的史学和美学传统。贺拉斯合式原则源于古希腊的诗学美学传统,其理论基础是柏拉图“有机统一说”和亚里斯多德悲剧的艺术应该成为有机整体的“整一性”原则。合式原则的社会根源是罗马贵族生活与意志、贵族审美理想情趣的体现。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贴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它既包括形式的要求,也涉及对内容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在内容、形式技巧、整体效果上要和谐一致他认为叙述要切合题材,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的叙述与表达。“喜剧的主题不能用悲剧的诗行表达;悲剧的题材也不能用日常的适合于喜剧的诗格来表达。忧愁的面容要用悲哀的词句配合,盛怒要配恐吓的词句。他认为不但史诗的情节布局应该这样,悲剧也应该这样,还要注意什么样的情节适宜表演,什么样的情节不适宜表演、只适宜叙述。要是演员的表演和叙述相结合、虚实参差,没有破绽。认为个别细节的真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体效果,要求各细节特别是主要细节的协调一致。 其次,人物性格上要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a.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要求描写的人物性格“必须注意从头到尾要一致,不可自相矛盾。”描写古希腊题材中的人物,要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写阿喀琉斯必须写他的急躁暴戾、无情、尖刻,如何拒绝法律的约束,处处要诉诸武力;美狄亚的凶狠、骠悍;伊娥的流浪;俄瑞斯特的悲哀。如果创造人物,必须注意首尾一贯,不能自相矛盾。人物性格要切合年龄特点,切合各种年龄的人所常有的一般特征。人物的语言、台词要切合身份,要合乎民族、地域、职业特点。“你必须注意老幼少壮各有其行藏,务使举止同各种性格和年龄相当”这一原则构成他的“性格论”,这种性格论的本质是定型的、类型的。(传统人物的类型说,相同人物的类型说)他要求描写的是按年龄和气质划分的类型性格,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

【摘要】“摹仿说”是古希腊哲学家、艺术家们研究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有本质的不同。本文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诸方面对二人“摹仿说”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对二人政治态度、研究方法和哲学思想的比较,探视了他们“慕仿说”不同的基础与实质。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摹仿说”、实质、意义

一、“慕仿说”由来 “慕仿说”是研究和讨论文艺与现实关系的学说,是古希腊哲学家、艺术家对文艺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文学艺术规律的称谓。古希腊艺术在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无形中摹仿着现实世界的一切客观存在,音乐仿鸟鸣,绘画仿流水,戏剧仿生活等等,其中雕塑的摹仿成就最高。与这种“摹仿”实践相对应的“摹仿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时而生的。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于是风弥一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接受了这个信条,但他反对把“摹仿”理解为“抄袭”,主张画家画像,雕塑家雕像就不应只描绘外貌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从自然形体中选择出一些要素,去构成一个极美的整体。“摹仿说”从提出到苏格拉底进一步的完解,表现出简单、朴素,而又睢物、合理诸特点。到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摹仿说”趋于全面,较完整地反映了文艺与现实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柏拉图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有不摹仿现实的艺术,也有摹仿现实的艺术;摹仿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摹拟”,而且这种“摹拟”,只能摹拟好的,不能摹拟丑的;因此,摹仿者艺术所起的作用坏的多,好的少。亚里斯多德比较客观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作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他认为,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表象抄袭,而应是现实世界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再现;所以,艺术可以引起人们的快感,起到“净化”等教育作用。由此可见,二人的“摹仿说”有着本质的不同。柏拉图的理论是唯心的、反动的,但他却第一个较严密地、多面地阐述了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亚里斯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和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他的“摹仿说”较之前人更全面、更准确,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的原则。其中艺术反映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一基本思想,朱光潜先生誉为“对于美学思想一个最有价值的贡献”,至今尚未有新的突破。 二、柏拉图的“摹仿说” 没人能够否认柏拉图这位古希腊集大成的思想家对西方后世思想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文艺观上,他把在哲学上提倡的理念论作为他的整个文艺思想的

西方文论作业

西方文论教程作业 1、分别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文论观进行概述。 答:柏拉图是持理性论的理性主义大师。他的文论观主要有诗为模仿说、诗的道德标准和诗为迷狂说。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以理想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是真实存在的。①模仿理论。在《理想国》里,柏拉图认为,文学是理性模仿的模仿。诗歌是模仿的第二手知识,因而是没有任何实际功效的。他的“模仿艺术”的三宗罪说明,模仿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摧残人的理性。”②诗的道德要求。柏拉图认为,诗人和画家一样,其创造只涉及灵魂的低贱部分,唤醒且滋养情感,损害理性。把情感和理性对立,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③诗为迷狂说。是西方飞理性主义的一个渊源。柏拉图认为迷狂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是神灵的恩赐。因此诗人总是在迷狂的状态下写出好诗,有些资历平平的诗人一生中只写出一首或几首好诗,这些都是神灵的恩赐,与他们的天赋有关。这个理论对后代的天才理论产生很大影响。柏拉图十分注重诗的教育功用,把传播欲望和快感看作为诗的一大罪状。他认为有益的就是美的,因此只有颂神、宣扬人类理性的东西才是有益的,悲剧就是有益的。 亚里士多德。持理性观点,但又十分重视文艺创作实践经验。其主要贡献有:为模仿说正名,开创了悲剧的基本理论形态,净化说。①为模仿说正名。创作的《诗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为为模仿说正名。可定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理性的表现首先表现为人模仿的能力。并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②对悲剧的结构进行探讨。确定了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即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③净化说(卡塔西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净化是是悲剧的最终效果。这是悲剧的社会作用。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凭借理性的因素,通过宣、洗涤、陶冶悲剧,悲剧的最终目的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从而是这两种感情得到净化。 贺拉斯。其主要作品是《诗艺》。提出“合式”的原则,天才和艺术的关系。 ①“合式”的原则。强调诗歌的功用作用,做到“寓学于乐”,并尊重规则,恰如其分地描写人物,并到生活中去寻找典范。贺拉斯认为艺术的审美作用与认识教育作用的统一认为,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贺拉斯明确指出,文艺作品具有“教”与“乐”两种功能。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使人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

第3章 柏拉图(Pareto Diagram)范文

第3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必须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份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时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lo(1848-1923)于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叛国经济学者M.Oloren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构的劳伦兹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琐碎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l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创始人日本石川磬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 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之癌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所谓ABC分析的 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致 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之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依大小顺序为这,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说明 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 A.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B.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秉承亚里士多德思想。一、合式法则,即尊重规则。1、反对诗的随意虚构,诗必须切近真实。2、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类型说的描述;剧中人物语言要与他的身份遭遇相符合;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特别是倡导寓教于乐,体现文学的教育作用。二、天才和艺术:不赞成诗为迷狂说;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奥古斯丁: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一、文学的罪责: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得到强调。2、语言问题,文学的做大祸害是不敬神明而为世俗的洪流所驾驭。3、继承了柏以道德标准为唯一标准的文学评价传统,认为文学偏离理性刺激情欲。二、论符号:1、区分了事物和符号:把符号定位在指意功能上,显示了符号最一般的特征;语言以言指物事符号,事物也可以指物,也是符号;这里强调的以物指物的符号功能并不涉及每一件日常事物。2、符号的特征:人言及事物是指事物本身不超越本身之外的意指,言及符号必须超越符号本身。 中世纪阿奎那,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 中世纪但丁:《神曲》又叫《喜剧》。《论俗语》诗为寓意说:主要讲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神秘义,神秘义高于一切。把阿奎那的四义说用于解诗。论俗语:俗语是自然的,文言是人为的,俗语是雅俗共赏;但丁的俗语是一种崇高的文学语言;俗语必须经过提炼,然后才能入诗,光辉的俗语是最好的俗语,应匹配安全、爱、美德这样好的主题。

13春西方文论作业1

13春《西方文论》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V 1. 具体到文学创作,柏拉图分出三种叙述方式,喜剧和悲剧的对白属于正确答案:A A. 摹仿叙述 B. 单纯叙述 C. 混合叙述 2. 被视为古希腊美学创立者的是()。正确答案:B A. 普罗塔哥拉斯 B. 德谟克里特 C. 赫拉克利特 D. 苏格拉底 3. 西塞罗关于文论的最主要著作是正确答案:B A. 《古代美学》 B. 《论演说术》 C. 《致奥古斯都书》 D. 《论崇高》 4. 《理想国》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

A. 亚里士多德 B. 但丁 C. 柏拉图 D. 赫拉克利特 5. “对立产生和谐”出自正确答案:B A. 毕达哥拉斯 B. 赫拉克利特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6. 下面被视为古希腊美学的创立者的是正确答案:A A. 德谟克利特 B. 毕达哥拉斯 C. 柏拉图 D. 赫拉克利特 7. 柏拉图所区分的三种叙述,包括“摹仿叙述”、“单纯叙述”和正确答案:A A. “混合叙述” B. “对话叙述” C. “独白叙述”

D. “表现叙述” 8. “四因说”是由谁提出的正确答案:B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贺拉斯 9. 后世的“灵感说”来自于下面的正确答案:C A. “理念说” B. “摹仿说” C. “迷狂说” D. “幻觉说” 10. “数即宇宙”是正确答案:C A. 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B. 柏拉图的思想 C.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D. 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 11. 但丁阐述“诗歌四重意义”的文章是正确答案:B

A. 《论俗语》 B. 《致斯加拉亲王书》 C. 《神曲》 D. 《诗辨》 12. “寓教于乐”见于贺拉斯的正确答案:D A. 《论演说术》 B. 《致奥古斯都书》 C. 《论崇高》 D. 《诗艺》 13.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父中著作最多的一位是正确答案:D A. 赫拉克利特 B. 普罗提诺 C. 波伊修 D. 奥古斯丁 14. 英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是正确答案:A A. 德莱顿 B. 锡德尼 C. 华兹华斯 D. 柯尔律治

1马工程西方文艺理论家之古希腊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颇受老师的赏识。他跟随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获益匪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处死,柏拉图怀着悲愤的心情远游各国,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城邦国家,埃及的等级制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在游历中,他结识了一大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据说他曾在游历西西里时被卖为奴隶,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才安全地返回到雅典。回到雅典后,他开始写作对话以及从事讲学活动,亚里士多德就曾是他的学生之一。公元前388年,他应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札僭主老狄奥尼索斯的邀请,住在宫廷讲学。后因与老狄奥尼索斯的政见不合愤然离去,重新回到雅典。晚年的柏拉图仍然不放弃重建他的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又进行两次出游,重访叙拉古札,想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都失望而归。公元前374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1岁。 柏拉图的著作颇丰,广泛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诸多领域。他写过近四十篇对话,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文艺学、美学等问题。他的主要著作有:

《理想国》、《伊安》、《会饮》、《克拉梯卢斯》、《政治家》、《莱西斯》等。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是唯心主义的,“理式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式”(Idea),有的译为“理念”、“观念”,有的译为“模式”、“理型”等。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和我们一般所说的理想、观念、精神等意识领域还不一样,他的“理式”是超越于客观物质的独立存在,它是永恒不灭的,处在最高的位置。他曾以床为例,来具体说明“理式”的本体论性质。他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一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理式”的床,不妨说它是神造的;二是木匠所制造的床,也即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具体的、感性的床,这个床是木匠用床的“理式”制造出来的;三是画家所画的床,它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理式”的床隔了三层,因此也就更加不真实。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存在的一切。”柏拉图把“理式”和认识“理式”都看成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人们要获得知识与真理,必须要用哲学的目光、知识的手段来达到对“理式”的领悟。 “模仿说”是柏拉图文学艺术观的核心。他认为,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但这个自然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自然,它是以理式为蓝图的,它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他称画家或诗人为“模仿者”或“影像的制造者”,画家或诗人描写的艺术世界和真理世界隔了三层,艺术世界依存于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从这一理解认识出发,柏拉图是非常瞧不起“模仿者”式的画家或诗人的。他认为诗人或画家虽然能具有模仿一切的本领,但由于不懂哲学,也就没有专门的知识,这些艺术家地位甚至不如车夫、渔人、医生等。相反他认为哲学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哲学家能给人们提供真知识,提供真理,而艺术家只能是一种玩艺儿式的模仿,只能模仿一些事物的“外形”或

论贺拉斯折中主义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论《诗艺》折中主义的体现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属于中小奴隶主阶层,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起伏,最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宫廷诗人,经过这些磨难中后他更加信奉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人生哲学。他写讽刺诗嘲笑吝啬、贪婪、淫靡等恶习,宣扬保持内心宁静、适度享受人生之乐的伊壁鸠鲁和斯多噶派的伦理观念。他的抒情诗,以希腊抒情诗为典范,对早期希腊抒情诗的格律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应拉丁语,成为一种新的格律。贺拉斯这种抒情诗对西方诗歌的发展很有影响,后来人们把仿照贺拉斯这种形式写的抒情短诗称为“贺拉斯体诗”。贺拉斯不仅在诗歌创作有建树,而且还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提纯”上升为理论,他创作的《诗艺》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重大的影响,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之作。 贺拉斯的《诗艺》很明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的影响,但是《诗艺》并不是《诗学》的翻版,它是贺拉斯作为一个宫廷诗人,在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影响下,根据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要求和自己的创作体会,以给皮索父子写信的方式,提出的罗马帝国的文艺法则。 贺拉斯在《诗艺》中主要探讨了关于文艺的三个问题:诗意、诗法和诗人,这三个大问题又包括了若干个小问题,如在诗意方面就有统一、朴素、适当、完美四个方面,在诗法方面就有题材、词汇、格律、传统、创新、性格、情节等问题,而在诗人这一大问题上,又有诗人的思想修养、金钱与文艺的关系、文艺的寓教于乐、天才与艺术、

恶意的阿谀奉承和善意的大胆批评等问题。可以说,《诗艺》内容的涵盖面极广,讨论的问题几乎涉及了当时文艺理论能够探讨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足以在文艺理论史上留下自己的光辉足迹。贺拉斯在《诗艺》中探讨的一些问题也被后来的古典主义奉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说明《诗艺》在西方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极大影响。我们考察《诗艺》,发现《诗艺》的写作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阶段,它上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下启古典主义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它的这种中间地位和角色,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就很不彻底,反映出相当强烈的调和的折中主义的倾向。 一、折中主义的表现 可以说,贺拉斯的折中主义倾向表现在几个互相矛盾的概念范畴上。 首先是关于模仿与创新。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欧洲,历史发展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希腊文明、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阶段。这三个文明,无论从发展顺序,还是从发展程度,古希腊毫无疑问地居于开山鼻祖的地位,欧洲后来的政治形式、文化观念、学术思想等,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能到古希腊找到它的源头,或如罗素所说,希腊是“世界性的脑力工厂”。在《诗艺》里,有个重大的主题就是强调艺术应当模仿希腊古典。古典主义的重要原则就是在艺术上,古希腊是罗马人的当然典范,关于艺术的一切形式希腊人已经创造出了完美的典型,所以对于罗马人而言,首要的就是紧跟在希腊人的身后,努力学

柏拉图与贺拉斯的比较

柏拉图与贺拉斯的比较 柏拉图是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是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其代表作是《诗艺》。 文艺思想: 柏拉图是以一个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文艺活动的,他的文艺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的本质问题上,柏拉图继承了古希腊传统的“模仿论”,同时又用理式论对其做了新的阐发。柏拉图说,摹仿就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一样,只能再现对象的外形,根本达不到真实体,即使摹仿的再好,也只能起哄小孩子。他把世界划分为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三种。理式世界是由一系列理式构成,它们永恒不变,绝对同义,是唯一真实的本体。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不过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是“分有”理式世界的结果。因此,“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它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 贺拉斯并未探讨如文艺的本质等根本问题。在他的文艺思想中,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同柏拉图一样,他接受了古希腊的“模仿说”思想,十分推崇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极力倡导继承和借鉴古希腊的传统。他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但也没有忽视创新。一方面,他主张沿用旧教材;另一方面,他又提倡发现新教材。 美论: 柏拉图认为,最的美存在于理式当中,只有理式美才是真实的,是美本身,是“纯粹的美”,而事物美不过是他的幻象、影子。在《会饮篇》柏拉图将美归结为绝对的,永恒的,堕入了形而上学,但他将人类对美的认识看做是一个“逐渐循阶”的过程的理论,标志着人类对美的思考的深入。同时,柏拉图还认识到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都是审美对象,从而打破了传统美学的局限,开拓了美的领域。他还认为,审美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受,整个心灵呈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并且,美感的作用对象是心灵,文艺作品对人的灵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合式最集中体现了贺拉斯的审美理想。合式,就是适宜,得体,恰如其分,合情合理。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既要大胆创造,又要和谐统一。合式被贺拉斯提升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原则,并且获得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说明贺拉斯显然受到了古希腊和谐整一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体会。 文艺功能论: “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这是柏拉图文艺功能论的总纲。柏拉图是根据“理想国”的要求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他认为,艺术的功能在于“感动心灵”,“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真正美的文艺,才能带给人以快感,发挥良好的审美教育作用。柏拉图说,这是诗人“应该走的大路”。艺术不但要适应欣赏者的心灵、性格,还应积极地影响、改造人的心灵、性格。但是他过分推崇理性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原则,为了贯彻他的政治理想,让快乐服从正义,让艺术服从道德,他把“效用”放在首位,即对实现“理想国”有无效用。这是要抵制、消除这种快感,压抑正常的人性。柏拉图把他的理想的艺术紧紧捆绑在“理想国”的政治车轮上,暴露了其艺术观狭隘、保守、落后的一面。这与他对艺术本质、艺术规律的认识是相矛盾的。 贺拉斯从功利主义的艺术观出发,从“教”和“乐”的结合上,提出诗人创作的目的在于“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但贺拉斯判明艺术有无益处、趣味完全是以贵族的好恶为准绳,与平民百姓毫不相干,足见贺拉斯关于“教”和“乐”的观点染上了浓重的贵族阶级色彩。但贺拉斯在艺术的公用问题上依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

一、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比较 (一)两者对国家起源的看法之比较 1、柏拉图的国家起源思想——社会的分工导致国家产生 柏拉图认为,国家产生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把社会分工作为国家起源的基础。他认为,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社会的分工,而这种分工最终导致了国家的产生。 柏拉图的国家起源说并非完全科学,在他那里,把社会的起源混同为国家的起源。事实上,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出现了相互合作,出现了一定的分工,但当时并没有导致国家的产生。 2、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起源思想——人类本性所导致的自然生成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国家被看成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他指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过优良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合群性(社会性),是人类生存和过优良生活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就可以结成社会,组成城邦,过有组织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起源说,是从社会及其成员的内在活动和发展中寻求国家的起源,认为城邦是由于人们的需要并且沿着由家庭而村坊而城邦的进程“自然地生长起来的”。 3、两种国家起源观的分歧与实质 关于国家起源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各不相同的政治风格。由严格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使国家带有分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社会的等级井然、整个国家的整齐划一就成为国家的突出特色。相反,由社团的自然发展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体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一切依照自然、顺应自然。因此,这样的国家更加适应人的本质的发展,多元化文化并存就成为这种国家的特色。 同柏拉图相比较,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国家和社会区别开来,认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从而突出了国家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国家不像柏拉图所言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关于国家阶级构成的理论 关于国家的阶级构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差甚远。柏拉图崇尚的是一种由哲学王直接统治的、社会中各阶级等级森严的理想社会;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的是以法治国。社会各等级比较松散的理想社会。在这方面,两者政治哲学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层次分明的等级制 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国家应该是“公正”的国家。一个公正的国家应该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个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具体体现者就是具体的、不同的人。他进而提出了把人划分开来、使人与人不同的方法,使人在国家中处于各种严格的等级之中。 余下还有一项美德或条件,这就是“正义”。“正义”没有具体的体现者,而是把这三种人安排在他们应得且胜任的岗位上,使他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从而使社会井然有序,就具备了“正义”,否则便失去了“正义”。 2、等级松散的理想国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第六章柏拉图77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 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 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西方文论常见论述题

三、简要论述 1.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模仿”,但二人“模仿说”却有很大不同。 (1)模仿的对象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模仿的是现实世界可感的实物,而现实中的实物并不是本质,不是真理,这些实物是理念世界的复制品。柏拉图将理念世界中的概念称为理式,每种物体都有一个理式,,而且这个理式是唯一的。他认为,理式“先于现实世界、高于现实世界,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式然后才有个别的具体事物”。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床”的例子阐释了艺术、实物以及理念世界三者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是模仿,但是他并不像柏拉图那样认为艺术是虚假的,和现实世界“隔着两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本质和规律。至于模仿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模仿的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有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有这种人才具有性格...他们所模仿的人物不是比一般人好,就是比一般人坏”,这点与柏拉图的诗模仿“性中的低劣的部分”的观点也不一样。 (2)艺术才能的来源 柏拉图认为模仿的诗人对所模仿的事物一无所知,本身也不具备什么艺术才能,而是要靠神来给予启示和“灵感”。在《伊安篇》中,他用磁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诗歌的最终创作者并不是诗人,,而是神,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相反,亚里士多德则很重视人的智慧与能量。他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善于模仿。 (3)艺术的功用 柏拉图认为艺术不仅不能反映真实,还会欺骗人,使人远离真实,阻碍人们对真实的认识。他觉得诗歌能激起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因此应该驱逐出境。 亚里士多德则任务艺术不应被谴责,而应被发扬光大。模仿不仅能让人获得知识,,还能让人感到快感。 (4)对艺术的态度 柏拉图对艺术持否定态度,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持肯定态度。 柏拉图认为文艺应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反对现实主义,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其“模仿说”带有一定政治色彩。 而亚里士多德承认艺术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可以高于现实。与柏拉图截然相反的是,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持肯定态度,,认为艺术可以教育人,“净化”人的心灵。 2.比较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 (1)文艺与现实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文艺的本质是对人生的模仿。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模仿”这一艺术形式,打破了柏拉图模仿与理式隔着三层的观念。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在文章中肯定了模仿作为人的一种本能,而模仿所表现的普遍本质规律也往往需要借助特殊的具体形象来呈现。 在对文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贺拉斯基本上保持了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一致性。他提出了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作家应“到风俗中到生活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 (2)文艺的创作 在文艺创作方面,亚里士多德《诗学》主要向读者阐述了悲剧这一艺术形式。作者采用

柏拉图-特性要因分析图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 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 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