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

?作为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打破“传统心理学专注失败与问题”的旧模式,聚焦优势积极,关注激情与活力,提升人类潜能及幸福感的新兴学派,是一门为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及自我超越提供新视角和实践方法的实用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学科。

?目前全美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哈佛大学网站对“积极心理学”一课如此简介:“本课主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话题涉及快乐、自尊、理解、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积极心理学的大力倡导者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赛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首先在他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从今年9月开始,英国最具名气的私立贵族学校威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这个传统上在古希腊文化、橄榄球以及冷水浴中寻求生活意义的精英教育机构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首倡者为心理学家Seligman 和Csikzentmihalyi 。自1997 年Seligmen 在就任APA 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流派,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在二战之前均得到研究者同等程度的关注[1] 。而二战之后, 心理学成了一门大力致力于治疗的科学,它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出现了大量对于心理障碍的研究以及对离婚、死亡、性虐待等环境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Seligman 曾注意到在对人类情绪的研究中,就有约95 % 的研究是关于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研究。在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和疗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心理学却忘记了它的另外两项使命,逐渐成为一门受害者科学。注意到这种现象,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

乐的科学。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 ,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它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它的看法中,当一个人处于孕育着抑郁、物质滥用或精神分裂等问题的环境中或其遗传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防止在其身上不出现以上问题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 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例如,要防止那些在易于得到毒品的环境中的少年身上的药物滥用,有效的预防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找出并发展出其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关注未来、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运动中得到快乐的少年是不会形成药物滥用的。总之,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在这方面所需的工作是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

在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上,积极心理学认为目前的心理治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心理治疗是否具有效果的研究中,对于各种疗法整体效果的非实验研究所得结果远大于对某一特定疗法效果的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结果。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 % 的被调查者报告从心理治疗中得到相当大的益处, 但只有65 % 的被试报告某一疗法有效。第二、将两种疗法相比较时,各自的特点倾向于淡化。即是几乎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在与另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较时能显示出显著的特定的效果,或显示的特定效果很小。这种特性的缺失在大量的药物文献中也可见到。第三、在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和药物的研究中几乎都可以发现明显的“安慰剂”效应。在有关抑郁的文献中,约有50 % 的病人对安慰剂性质的药物和疗法有好的回应;抗抑郁药物所产生效果的75 % 可以看成是安慰剂的作用。对于以上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看法是,在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非属某特定疗法所专有的“技巧”和“深度策略”,意即所有地疗法都具有共性,因而产生以上三种现象。在积极心理学的看法中,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如“让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会儿”,而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停住”) 、信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积极治疗这一思想。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种: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

2 研究近况

2. 1 主观层面上积极主观体验代表研究状况

目前此方面研究在包括了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等积极主观体验的同时,对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也进行了探索。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 即是评价自身生存所作出的认知和情感的结论。Diener[2] 在一篇综述中,先对气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以及与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相关作了回顾。接着对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作了回顾,并提出宏观条件与幸福感存在着联系。他指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他的研究使心理学家更易于理解Democritus 和Epictetus 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

一个可以协调外部事件和个人对这些事件的解释的性情特质是乐观主义。它包括小乐观主义(例如,) 和大乐“今天晚上我会发现一个便利的停车位”观主义(例如“,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繁荣的时期”) Pe2 terson[3] 在一篇综述中回顾了有关这种有意的心理特质的研究。他认为乐观主义包含认知的、情感的和动机的成分。高乐观主义的人倾向于拥有更好的情绪和生理健康,更有耐性、更易于成功。但乐观主义的机制是什么? 如何增强其强度? 到何种程度时它开始歪曲现实?Peterson 提出了以上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复杂的心理问题不能从社会何文化的背景中隔离出来单独加以理解,因此, 他又提出了以下问题:一个悲观主义的文化时如何影响其中社会成员的幸福感的? 相反,一个乐观主义的文化是否会导致狭隘的实利主义?

在对个体如何看待现状对其更为有益的看法上,普遍的观点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才是健康的。然而, Taylor 和她的同事[4] 却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于疾病。这个观点是在其对患有AIDS 之类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患者进行多次研究后得出的。在研究中, 她们发现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更晚,活得也更久。她们分析,乐观主义积极的效果主要是在认知的水平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实行增进健康行为和获得社会支持。这个方向的研究对于通过预防和治疗来增进健康将有巨大的意义。

在另一篇综述中,Salovey 和同事[5] 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指出在这个研究领域中, 大多数研究都偏向于病理性质,因此,对于情绪和身体健康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负面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而对于积极情绪如何增进健康却知之甚少。然而,由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呈负相关,他们认为用前者代替后者将会有预防上和治疗上的效果。他们所讨论的研究包括了情感对生理和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以及情感的间接影响,如,对心理和社会资源的集结和对增进健康的行为的动员。在对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具有高乐观主义和希望的人实际上更可能为自己提供有关自身疾病的不利的信息,因此更好地准备去面对现实,即使他们的积极的结果猜想可能不符实际。

2. 2 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代表研究状况

积极人格特质的存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这方面研究的共同点是将人类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其具体研究包括了自决、成熟防御机制、智慧、

创造性等积极人格特质。

Ryand 和Deei[6] 对自决这一特质进行了研究。自决是自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决理论探讨了三种相关的人类需要: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Ryand 和Deei 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由于需要的满足于否和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Ryand 和Deei 还考虑了有利于满足这种需要的社会环境及其相反的社会环境。

在对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 心理学家Vailliant [7]提出要描述积极的心理过

程必须在生命全程中,或至少要在纵向研究中。因为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心理适应机制应在一生中得以展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三个大的成人样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Vailliant 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的生活的作用。虽然Valliant 仍然使用了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术语:防御,但他对成熟的功能的看法,完全考虑到创造性的、积极的解决途径,则打破了受害者心理学的模式。

智慧是所有文化中最推崇的特质。人们普遍相信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正如老年医学家Nengarten 曾说过的: “你不能期望一个聋哑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智者。”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Hall 曾努力试图研究出一个智慧随年龄变化的模型,但这个课题在那些年里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 近年来, 对智慧的研究又有所回升。Baltes 和Stawdi nger[8] 报告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已经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将智慧视为在追求个体和集体的优秀过程中用来组织知识的一种认知和动机的启发性运用。他们对智慧的定义为一种有关生存的基础实用的精妙的知识系统。

心理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是病态和创造性的复杂关系。自一个世纪以前Lombrose 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这两者间复杂得关系已经被反复研究过, 在此问题下的一个现象是:许多最富创造性的成人是在恶逆的童年环境中长大的。Simonton[9]在一篇综述中对这种现象以及诸如创造性的本质和培育等进行了评论,对创造性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认知、人格、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探讨。例如,在对每十年一次的创造性贡献等级的测量进行详尽的分析基础上, Simoton 总结指出,在一个国家力发生反对压迫政策的革命之后的一代将更富于创造性。

2. 3 群体层面上人群与社会环境关系代表研究状况

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从最广阔的环境进化来讲,进化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及影响青少年发展、天赋得以体现、发挥的环境因素的探讨上。

Buss[10]在一篇文章中从进化的角度对阻碍人们达到积极的精神状态的原因提出了三种看法。首先,因为人们目前所生活的环境大大地迥异于祖先们已经在生活和精神上已经很好适应的环境,所以人们在现代的环境中常会有所不适。其次,进化了的机制会造成主观压力,但因其有效而得以保留下来。例如,嫉妒是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其配偶的忠实。最后,选择是富有竞争性的,会给人们带来压力。但同时,人们也拥有另一些进化了的机制,产生快乐的来源,它们是:婚姻联结、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Buss 认为通过有选择地控制一些心理机制,而激活另一些心理机制,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

在Buss 将其论据建立在生物进化的坚实基础上之后,Massimini 和Delle[11] 进一步

对心理进化和文化进化进行了论述。他们假设生命系统是自我组织的,并朝向复杂性发展,因此,个体是其自身进化的原因。个体不断地被包括进将限定他们自身个性的心理、文化的选择之中,并且形成了文化的未来。他们认为心理选择不仅由适应和生存的压力所驱动,而且也受体验乐观的经验的需要所驱动。只要有可能,人们选择的行为是能使他们感到充实、有能力和有创造性的行为。

Myers[12] 在对有关快乐的研究的综述中,显示出了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传统价值观要跨代得以传递,那么它必须含又真理的成分。因此,他认为,促进幸福的要素之一是宗教信仰。此外,Myers 认为另外两个要素分别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亲密的人际关系。

Schwartz[13] 认为文化环境的限制对人们减少心理负担是必要的。这个观点来自于他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对自主进行的分析。他相信在其文化环境中强调自主会导致一种心理上的暴虐,过度的自由会导致不满和抑郁。他发现位自主选择所必须承担责任的负担会变得很沉重,并导致不安全感和懊悔。他认为,对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个人的选择既不是自身所希望的也不是自身所渴望的。文化的限制对于将人引向一个有意义的满意的生活是必需的。

Winner[14] 对天赋进行了研究。她对天赋的定义是:天赋体现在儿童身上,这些儿童是早慧的、自我激励的,并在他们富有天赋的领域中以一种自发的方式解决方式解决问题。她的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是适应良好的,并有支持性的家庭。其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天赋的体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存在问题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繁荣、健康的人类社会图画,它的前途似也和这幅图画一样的光明。但正如任何新兴事物在其产生初期存在着不完善和乃至错误一样,积极心理学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

3. 1 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心理学中存在着精神病理学研究倾向的传统,那么,如何将对人用精神病理学的术语加以概念化和治疗的传统转变为对其积极功能的研究? 如何改变心理学家将注意力置于负面问题的思维定势,改变病理学基础上的治疗实践? 如何使专业的精神健康科研机构将珍贵的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用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上? 这些问题都将是积极心理学家所面临的实际与迫切的任务。

3. 2 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幸福感、快乐或幸福生活是与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人类的情绪反应是在生物基础上,但真正具有意义的是生物反应的心理、社会属性。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将幸福、快乐作为其社会的首要的目的。这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有明显的表现。对于享受生活等价值观念,西方社会文化就比东方社会文化更加地加以强调;而东方的社会文化就比西方更强调社会承认等价值观念。可以说, 人们怎样来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是受到其社会文化限制的。那么,哪些经历、哪些与他人的关系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将是积极心理学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3. 3 Frankl 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他认为, 不能将幸福、快乐看成是终点,它们只是在对有意义的活动的追求过程中的副产物。“当自我实现被当作是一个终点,一个目标时,那么自我实现是不可能达到的。”[15] 这个问题已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存在的必要性,有待积极心理学家给予理论和实际研究的回答。

4 简评

积极心理学从形成至今仅短短四年时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试图对它作出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它肯定值得我们给以仔细而又审慎的注意。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是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结构。通过对主流心理学的纠正, 给现存的心理学内容与形式以补充。从长远看,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可能不在于其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设和规则,而在与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问题的解决。而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的出现则是一门学科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不论积极心理学是否遭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样的命运,它必将推动心理学向前发展。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

进入新世纪来,以Seligman 和Csikszentmihalyi (2000)《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突露锋芒,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矛头直指在过去近1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给似乎有些沉闷的心理科学带来新的冲动和活力。

Seligman 和Csikszentmihalyi宣称:

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心理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消极心理学研究,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成为主导性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patholo gy Psychology)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模式的转换,必须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科学的行动,诠释与实践心理学。

?一、当代心理学:积极转向

积极心理学矛头直指消极心理学,向统治了近1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消极心理学(patholo gy Psychology)以及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说,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与娱乐,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显然,积极心理学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并力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一针见血地指出消极心理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和困境,首先,消极心理学模式

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导致消极心理学模式的霸权。在过去的近1个世纪中,消极心理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消极(病理或变态)心理学”的代名词。

据有关的OVID搜索发现,错误(error)和偏差(bias)远多于优点(strength)与价值(virtue),晚近的Myers和Diener(1995)文献回顾发现:心理学文献过分集中在个人生活的消极层面,心理科学中关于消极心理研究的论文远远超过研究积极心理状态的论文,这个比率高达17比 1;其次,消极心理学模式把心理学家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发展。消极心理学家的研究焦点和兴趣过分地集中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过分局限的消极心理学取向的模式,忽视与漠视个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发展。

马斯洛很早就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过去,大多数研究者受到的是消极心理学的训练和熏陶,导致对消极心理模式情有独钟,很少研究者研究人格成长,幸福感以及增进幸福感;最后,消极心理学模式泛滥扩张,导致了现代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巨大空档”以及“心理科学的贫困”。

Kennon M.Sheldon和Laura King在其《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论文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消极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也意识到,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而且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实际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价值。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些内容必须纳入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正是出于对消极心理学模式种种弊端的不满和反抗,作为回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有关的论著、个案研究以及实验研究都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研究主题涉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幸福(sense of well-being)、满意(satisfaction)、士气(morale)、正性情感(positive affect)、负性情感(negative affect)、情绪平衡(affect balance)、兴高采烈(elation)、幸福觉察(perceived well-being)、主观福利(subjective welfare)、主观不幸福(subject ive/psychological ill-being)、可感性生活质量(perceived life quality)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积极心理学不断增长的意识,无论什么理由,这个领域开始出现萌芽。特别是1960年的人本主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念基础。最近,心理学家通过Psychinfo进行搜索发现:幸福感与心理疾病,在过去的5年里。各有28,612个12,009引用,当包括健康,快乐,生活质量和其他有关主题词进行更广泛的搜索,数量就更多。在积极性心理学模式与消极心

理学模式的对抗与较量中,天平逐渐向积极心理学倾斜,此消彼长,积极心理学的萌芽不断壮大,逐渐成长。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性中的优点是对抗心理疾病重要的调节与缓冲器,开发与培养人性的优点,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等等,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知识新的增长点与兴奋点,在这种思想与观念影响下,积极心理学思潮终于汇集成汹涌喷湃的时代潮流,在千禧年新世纪伊始,终于爆发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 和Csikszentmihalyi (2000)联名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既是对前期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总结,同时又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进军的号角,“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思想、一个概念、一种理念、一种技术、一种行动,引起了巨大反响。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积极心理学终于凌空出世,高举旗帜,统一了早期分散在心理学各领域中有关的积极心理研究力量,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并促进该领域研究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方向发展。从此,揭开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折的历史序幕,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积极心理学时代”的来临。

?二、积极心理学:基本框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极心理学虽然直到今天才异军突起,众望所归,成为当代心理学新的富有活力的研究方向,但其萌芽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众多心理学家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进行着艰苦的开拓性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终于水到渠成,崭露头角,构成现代积极心理学体系中的基础和框架。

积极心理学体系首当其冲的时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简称SWB)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肯定性的评估,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研究关注人们积极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差异,其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影响因素、心理机制,评估以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等。Kammann(1984)等指出:“幸福感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强劲的首要的维度,幸福感研究生机勃勃。”

在1967年,Wanner Wilson写第一篇幸福感研究领域的评论《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时,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仅有20余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主观幸福感的文献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硕果累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温度骤升,在理论、方法和相关研究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成为现代心理学引人注目的重要分支,发展极为迅猛。实际上,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积极心理学的种子,与健康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观幸福感的代表人物Diener认为:心理健康的三个重要标志1、主观性。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2、积极方面。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3、多维性。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根据他的观点,后来的研究者把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心理健康研究与评定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取向模式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从相反的方向,也即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被认为是对传统心理学目的的补充和附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

心理健康研究新的方向与主流。目前,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状况的正面指标, Cnaan , Blankertz , Messinger 和 Gardner认为:促进幸福感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 心理疾病患者康复的基本目标之一应该是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增长。 An thony , Cohen,和Farkas也尖锐地指出:把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局限在没有精神疾病,这是不公平的。精神症状的消失和康复的结果是产生幸福感,仅仅使用精神症状测量的作为心理健康指标是不科学的。这些认识促进了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并且已经从个别的评估演化为普遍趋势,这种趋势在最近二十年期间持续不断地增长着。实际上,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反映了从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模式的转换,也即从消极心理模式向积极心理模式的深刻变革。这点,对我国幸福感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运动来说,显然极有启迪意义。

另外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是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Ryan和Deci(2000)讨论了积极心理学的其他中心问题,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决定理论涉及人的三个基本需要,能力需要(Competence),关系需要(Belonginess),自主需要(autonomy),这些需要满足导致人们幸福感和社会发展,支持自主、能力与关系的社会能够促进个人发展。他们认为:3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关系)的满足会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被视为人本质的生活目标。在他们看来,基本需要不仅仅是心理发展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环境必须提高给人们以促进其茁壮成长和心理学发展的基本养料,阻碍这些需要满足不管在什么社会与文化背景都会导致消极的心理后果。

Ryan等(1996)指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那就是重视个人成长、自主、良好的友谊和社会服务,不断努力追求内源性目标,所谓“好的生活”就是个体为其个人成长、独立、与他人深厚的友谊和社会服务的努力过程。而另一位心理学家Ruff根据人类发展模式提出多维模型,包括:1、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积极的自我评价及对个人过去生活的接受;2、人格成长(personal growth)。不断成长和成为自己的感觉,3、生活目的(purpose in life)。相信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4、良好关系(positive relat ion with other)。与他人关系的质量;5、情境把握 (environment master)。能够有效处理个人生活与情境的能力;6、独立自主(autonomy)。自我决定的感觉。这些研究取向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人格成长、自我决定,友好关系,社会贡献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而良好的社会也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个人的发展,从而把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导向一个开阔与深刻的境界。

积极心理学的其他研究思路有Lyubormirky(2001)等开辟的认知方向研究。她从积极的认知角度发展了积极心理学体系。她认为,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事件都是“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分析和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过程,多样化的认知操作与动机过程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理论包括选择模型、保护水平,目标理论、社会比较和应对方式理论,这些均涉及主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些过程通过控制人-环境反应方式调节着环境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和提前反应。

认知研究发现,人们对常规和非常规的事件两者的反应与不同的幸福感水平有关,例如,幸福者1、具有更乐观的策略和性格,2、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建构生活情境;3、预期未来适

宜的生活环境;4、感觉能够控制自己的收入;5、对自己的能力与技能拥有自信,另外,并能够化消极为积极,并思考自我以及与自我有关的问题。Folkman( 1997),Ryff等(199 8),Taylor和Aspinwall (1996)则描述了人们应付问题的认知与动机过程,发现积极的和有意识良好方式对人的心理健康极有价值。诸如 1、表现出积极幻觉;2、从消极事件吸取积极的意义;3、应用幽默、信念、意志应付困难;4、不钻牛角尖;5、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社会比较。所有这些,均能够减少了紧张并促进了心理健康。因此,理解人的认知差异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这种研究途径为实施积极的心理调控与干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向和可行的策略。

在过去的近1个世纪里,心理学主要研究消极心理,并发展出正常与病态的标准,那么,积极心理学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呢?Salovey等(2000)对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进行了反思,指出:过去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消极情绪如何促使疾病的发展,而没有关心积极的情绪如何增进健康。积极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一个众所周知但心理学却研究甚少的主题)。他们认为,积极的情绪具有更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这里,既有直接效果-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发展,也有间接效果-增强心理统摄、社会资源利用、健康行为促进。他们的系列研究证实了乐观与希望能够有效的增进健康。

Shelley Taylor及其合作者认为乐观信念能够保护人们免除疾病,例如,在AID疾病研究中发现,乐观者病理症状更晚出现,生存期也更长,乐观者更可能寻求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Taylor的研究思路对于预防与改善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George Vaillant(2000) 认为:没有人能够在一生中都没有痛苦,都体验快乐,但积极的心理适应会渗透于整个人生。根据大量的成年群体研究,Vaillant总结出成熟防御的贡献,利他、升华、压抑、幽默、期望这些机制会产生成功与快乐,他的基本观点是成熟功能、创造性、积极的行为适应。这些研究均认为,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的科学、合理目标。但尽管同样是研究心理健康,其视角与目标和消极心理学是大相径庭的。积极心理学是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他们更关注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他们认为,心理学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人类积极的层面,而不是消极层面,这样会产生更有价值的知识,并拓展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三、积极心理学:未来态势

积极心理学与其说是一个完善的心理科学体系,倒不如说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处女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积极心理学羽毛渐丰,终于与消极心理学分庭抗礼,并进而取而代之,成为现代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向,但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首先,拓展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第一个研究方向是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体验。Daniel Kahneman指出,目前体验的快乐水平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建构基础。包括主观幸福感,适宜的体验,乐观主义,快乐等等,正如Diener(2000)所言:虽然人们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别在我国,幸福感研究刚刚起步,这反面更有待开拓;第二个方向是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着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研究途径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自尊、

自我组织(Self-organizing)自我定向(self-directed),适应(adaptive entities),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第三个方向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发展着的社会背景(Milieu)建沟着人的素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脱离人们的社会环境孤立的研究积极心理,必须在社会文化生态大系统中考察。

其次,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积极心理学不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它更应该也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积极心理学就其思想源头,与“第三思潮”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人本主义对壁垒森严的临床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但人本主义由于没有实证科学的积累而限制了其的应用与发展。现代积极心理学则是以科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体系,它强调与崇尚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同时,也强调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有着很深的历史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义务和责任继承和发展消极心理学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类标准,标准化测量工具,严密的实验设计技术,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并服务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同时,积极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积累与创造了众多的研究工具与干预技术,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因此,必须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实证的统一,技术继承与发展创新的统一,从而建构富有价值和效率的积极心理学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与社会。

第三,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以促进人类发展为己任,它认为,心理科学应该理解人是什么以及人可以成为什么?心理学不是静态的、封闭的研究体系,从本质上所说,它必须肩负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已经超越了学科发展的范畴,而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当代“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以人为中心的多目标、多方面的发展观,取代以物为中心的增长观。发展是为了一切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离开了人的发展,发展就无以为继,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标准在提高,但生活质量并不一定同时在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创造力并不一定同时在提高,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全球性的精神危机、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等,因此,阿玛达尔?森指出,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最终检验,不是普通的物的指标,而是人的发展程度。

发展的状态不仅是一种物质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人的能力、选择与贡献。自觉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重建人类的新人文精神,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对现代心理学提出的新课题。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将导致心理科学对人性更科学的理解以及更有效的干预,从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使得心理学家能够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级关怀。在这里,心理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

的技术领域,而是一个富有激情同时又理性严谨的新型学科,所表达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因此,还是Deci和Ryan说的好,积极心理学崛起,不仅仅是寻求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而且是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广泛的人类福祉,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研究的一部分。而Diener E(2000)也充满激情的宣称:“社会必须与重视经济一样,重视主观幸福感:对幸福感进行追踪、理解与研究,并肩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科学地理解生活质量并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因此,积极心理学,其理念、其行动,势将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心理科学更加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应用,并卓有成效的开辟人类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阳光大道。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最新)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研究与探索 积极心理学研究 学号:2009105070 姓名:陈林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摘要: 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找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评价;发展趋势

目录 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4 - 1.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 4 - 1.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 5 - 2 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 - 6 - 2.1 基本含义 ............................................................................................... - 6 - 2.2 研究方法 ............................................................................................... - 6 - 2.3 研究内容 ............................................................................................... - 6 - 2.3.1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 7 - 2.3.2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 8 - 3 对积极心理学的评价.................................................................................... - 9 - 3.1 积极意义 ............................................................................................... - 9 - 3.1.1 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存在的不足........................................................................................... - 9 - 4 积极心理学发展趋势.................................................................................. - 10 - 5 结束语 .......................................................................................................... - 11 - 参考文献 .......................................................................................................... - 11 -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意义;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

2017积极心理学测试答案解析

二生命的意义 1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阶段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此阶段是对生命意义困惑的最初阶段。 ?A、幼儿园到小学 ?B、小学到初中 ?C、初中到高中 ?D、高中到大学 正确答案: C 2健康是指()。 ?A、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B、没有病痛。 ?C、没有心理疾病。 ?D、身心舒适。 正确答案: A 3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生命意义的积极取向称之为()。 ?A、生的本能 ?B、爱的本能 ?C、性的本能 ?D、建设的本能 正确答案: B

?A、注重自我价值的社会实现 ?B、将自己完全融入社会 ?C、将社会价值作为终极目标 ?D、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 正确答案: D 5顺境时觉得生命美好;蹉跎时觉得生命多难,逆境时觉得生命枉然,这说明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受制于:()。 ?A、人的认识发展进程 ?B、人的追求目标 ?C、人的现实社会境遇 ?D、人的生命周期规律 正确答案: C 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消极、向外的社会倾向的是() ?A、侵犯行为 ?B、自杀 ?C、虐待 ?D、斗殴 正确答案: B

生殖本能的不朽之作。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泉 8心理学和宗教的差异之一在于,所有宗教都试图回答“生与死”的终极问题,尤其是“死” 的归宿问题。心理学关注生死之间“”的问题。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人如何更好活着;人如何更好地活着 9具备生命意义的消极取向的人具有两种生存倾向:________和向外的社会倾向。 正确答案: 第一空: 向内的消极倾向 10调查发现,世界上的长寿者都具备四个明显的特征:合理饮食、______、平和心态、生活环境。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科学运动 三幸福与你同行 1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信的良好道德品质是_________价值观。 ?A、儒家 ?B、道家 ?C、佛教 ?D、理性主义 正确答案: A 2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是_________价值观。 ?A、儒家 ?B、道家 ?C、感性主义 ?D、理性主义 正确答案: D

从积极心理学谈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从积极心理学分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引言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而青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时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一阶段,告别中学生涯的大学生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高考转向自我,主动探索并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在逐步成熟。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表现为:分化→矛盾→统一。 随着生活环境、学习要求的变化和意识水平的发展,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自我的接纳与排斥、自我的肯定与否定等上下震荡的复杂情感体验,许多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作为正在亲身感受上述情感体验的大一学生,我想就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分化期和矛盾期面临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和思考,我能正视这一年来的心理变化,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冲突自我调适 一、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的表现 二、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调适方法 四、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一、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的表现 1.自我意识分化的表现 当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的时候,大学生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对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自我思考和自我反省开始增多,“我应该怎样做”、“我是什么样的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等是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自我认识在各种丰富的体验和思考中不断加深。由于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行为、心理等各方面特征的主观认识,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自我意识分化将引起自我概念的修正和完善。 2.自我意识矛盾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明显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过去未曾注意的许多有关“自我”的细节,这种发现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但也同时让他们发现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由此引发自我矛盾的凸显。 有自我意识分化引发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的落差 作为同龄人中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己有着相对积极地评价,但由于大学之前未有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并不完整,评价也不够客观。进入大学之后,伴随环境的改变,他们开始从社会和他人的角度看待和观察自己,结果发现了种种客观但令人沮丧的现实,如“其实我学习并不算勤奋”、“原来我弹的钢琴只是业余水平”等等。这种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的落差将带来巨大的失落感和心理不平衡。 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理想自我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形象,现实自我是站在现实角度对自我各种特征的认识,两者一般都存在一定差距,合理的差距激励人不断进步。 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新一代大学生拥有非常强烈的成就动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渴望成功,往往在心底设计了一个“理想我”,对大学生活也进行了某种理想化的设定,而能力、验的有限却造成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落差。若这种落差过于明显,大学生将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以及对自己的失望和不满。 ③交往欲求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归属需求和认同需求,渴望交往和分享,希望找到至友和知己,想要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所以他们往往会借助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的机会进行自我表露。然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又存在着一定的戒备心理,很难完全敞开心废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合同,潜意识中和别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对于交往的渴望和自我的封闭意识存在强烈矛盾,让大学生既合群又孤独。 ④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大学生对自己的智力和才能往往有着一定的信心,然而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自我定位并不准确,因而这种信心并不是稳定的“自信”,极易在外界影响中“过度膨胀”或“过度萎缩”。由于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当小小的成就到来时,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成就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信心盲目膨胀;如果遭遇一定的挫折和失败,他们极易产生挫败感,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陷入强烈的自卑情绪中。这种过山车市的情感体验让大学生情绪波动很大。 ⑤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随着身心的发展,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看待事物的眼光趋于客观和全面,会像成年人一样用比较理性的方式解决客观问题,比如安排自己的作息、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等等。然而面对主观问题时,他们仍会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容易冲动行事,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如有的同学在失恋之后一蹶不振,有的同学终日沉迷网络游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主任讲座稿)顾文斌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世界著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 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 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

积极心理学在自我情绪调节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自我情绪调 节中的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积极心理学在自我情绪调节中的应用 摘要:在心理学研究中,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情绪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哈佛大学教授斯塔罗斯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对人体积极情绪的统称,包括人对周围环境信息所作出的生物反应和条件反射,贯穿在思维认知、心理感受、心理平衡、情绪认知等多个方面,应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调节,达到情绪健康。”因此,积极心理学在自我情绪调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善于利用积极心理调节情绪,能使情绪达到健康状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自我情绪调节 引言 从应用心理学视角来看,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学会情绪管理,善于运用积极心理调节情绪,努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节情绪应关注于积极方面,善于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积极的感官信息;面对困难要学会从积极方面入手,找到解决办法;面对问题要从积极的方面探寻解决方法;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构建积极的社会辅助系统。 一、正确认知积极情绪

人在学习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人们经常用“不可救药”、“糟糕”、“生无可恋”、“怀疑人生”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抱怨世事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消极的思维观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正确认知积极情绪,自己做情绪的主人。首先,任何积极或消极情绪都是在外部环境及事物刺激下而产生的,当事情的发展预期没有达到个体主观需要时,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当人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因此,情绪的产生作为一种个体因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心理活动过程,要学会适当调节,自我控制。其次,每个人都能察觉到自身情绪的产生。情绪是生物个体心理活动及感官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机能三部分构成的。每种情绪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模式也会因情感体验的不同有所差异。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人应该学会正确认知情绪。最后,情绪对人体有催化作用。情绪有积极的向上引导作用和消极的催化作用。在平时生活中,由于我们对情绪缺乏正确的认知,经常会产生“情绪化思维”,被情绪所左右,因此我们要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管理情绪,调节情绪。 二、善于表达自身情绪让外部表现更加丰富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参照。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和提出者Seligman 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在动物实验中,若给狗重复施加其无法躲闪的电击,狗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行为,它会对本可以避开的电击不再躲避。人的某些行为或行为结果在一定刺激下也会出现由于对环境事件的“习得性无助”而产生抑郁。在后来的研究中,Seligman 又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 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由于心理学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因此现在有必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 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1)回顾过去———幸福而满足。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主要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幸福的指标。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到1969 年时仅有20 多篇研究论文,但现在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最近10 年间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有几千篇,这些研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也有一部分是金钱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形成了心理发展意义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他们看来,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的完美体验。Dinner 就是这一领域著名的研究者之一。他对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气质和人格以及主观幸福感强烈的群体的个人背景进行回顾,然后进行更为广泛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宏观社会环境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些调查研究发现,并不是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的幸福,而是决定于人们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在内的社会关系和人格特质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面对今天———快乐而充盈。研究发现,在每个年龄阶段虽然都存在着不快乐的人,但还必须承认,同时也有着许多快乐的人。Lyubomirsky 比较了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他们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有所差异,并且这种不同经常是自动化的,而并未被意识到的,主要表现在快乐的人对社会性比较信息较那些不快乐的人稍微迟钝些。快乐与金钱的关系、快乐与信仰的关系以及快乐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等主题也有不少研究。比如,Diener 等调查了福布斯排行榜中最有钱的100 位美国人,结果发现,他们仅比一般美国人多一点点快乐而且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快乐。甚至有人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快乐的感受了。财富对快乐的影响如此小,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事件、环境及人口组成等因素在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被差异中和了。 (3)憧憬未来———现实而乐观。拥有乐观精神是促使希望和乐观增长的关键,因为乐观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Christopher Peterson 认为,乐观涉及到认知、情感和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

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优课_积极心理学答案精选

2-4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1、具备生命意义的消极取向的人具有两种生存倾向:________和向外的社会倾向。(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向内的消极倾向 2、心理学和宗教的差异之一在于,所有宗教都试图回答“生与死”的终极问题,尤其是“死”的归宿问题。心理学关注生死之间________的问题。(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人如何更好活着” 3、意大利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_______用裸体少女和泉水暗示着人类的生殖本能,是歌颂人类生殖本能的不朽之作。(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泉》 4、调查发现,世界上的长寿者都具备四个明显的特征:合理饮食、______、平和心态、生活环境。(填空题) 我的答案: 第一空: 科学运动 5、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阶段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此阶段是对生命意义困惑的最初阶段。(单选题) A、 幼儿园到小学 B、 小学到初中 C、 初中到高中 D、 高中到大学 我的答案:C

6、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生命意义的积极取向称之为()。(单选题) A、 生的本能 B、 爱的本能 C、 性的本能 D、 建设的本能 我的答案:B 7、健康是指()。(单选题) A、 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B、 没有病痛。 C、 没有心理疾病。 D、 身心舒适。 我的答案:A 8、顺境时觉得生命美好;蹉跎时觉得生命多难,逆境时觉得生命枉然,这说明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受制于:()。(单选题) A、 人的认识发展进程 B、 人的追求目标 C、 人的现实社会境遇 D、 人的生命周期规律 我的答案:C 9、下列不属于生命意义的社会取向的是:()。(单选题) A、

积极心理学

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 绪论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谢尔顿、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定义:“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积极情绪体验(主观层次)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积极人格特质(个体层面) ●积极的组织系统(群体层面) 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 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1、产生:20世纪末,美国兴起,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zentmihalyi)。 1997 年塞利格曼就任APA 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 2、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1)心理学自身发展要求。它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除了关注消除痛苦之外,更多地关注创造快乐。 柏拉图:“让全民快乐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2)时代发展的需要 社会稳定繁荣人类的积极品质 (3)中国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理由:中国人习惯于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比欧美人更容易不快乐;小康社会阶段。 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 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三、评价 存在的问题:1、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2、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3、Frankl 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 研究中有待克服的问题:与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苛刻,也过于武断等。第二节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引导心理学目标的回归,将培育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根本目标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即研究积极力量并使人健康幸福 三、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分析人的行为和观点、问题,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 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

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 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 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 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 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 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 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 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 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 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 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 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 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 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 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 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 填空题 1、考试时很紧张,这时我会(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行了。) 2、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刚要发怒,我会(告诉自己要冷静,冲动不能解决问题。) 3、场景二:我会不耐烦地和父母说:“好了好了,我知道啦~不用每天说,我又不是小孩子,自己会注意的。”应该反过来提醒父母也要多穿衣服,提醒他们要保重身体,吃饱穿暖。 案例题 A表示父母曾经答应过小男孩给她买自行车,但当孩子说要买的时候父母却拒绝了。B表示小男孩觉得父母出尔反尔,对自己将的话不负责任。觉得父母不喜欢他。 C表示小男孩觉得父母常常这样,不会为他着想。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一转眼积极心理学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学期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感谢老师的教导,使我可以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积极心理学文献综述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国外研究现状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2001年4位获John Templeton 积极心理学奖的心理学家中的前3位(Jonathan Haidt;Laura A King;Mc Cullough)都是因他们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的研究而获奖。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方面,在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影响方面,Hillson和Marie (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而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Salovey 和同事也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George Vaillant(2000)认为:没有人能够在一生中都没有痛苦,都体验快乐,但积极的心理适应会渗透于整个人生。这些研究者都认为,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