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在平面叶栅风洞中旋涡脱落的试验研究

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在平面叶栅风洞中旋涡脱落的试验研究

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在平面叶栅风洞中旋涡脱落的试验研究
对圆柱和二维扩压叶栅在平面叶栅风洞中旋涡脱落的试验研究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棋子薄玻璃板(茶色)刻度尺格子纸(单位一CM) 三、实验方法:(科学探究七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四、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白纸对折,画出玻璃板的位置。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放好玻璃板,注意将物体所在的玻璃板一面对齐所画的线上。 3、把物体放在玻璃板前某个位置。观察像的正倒。再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绕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像的虚实。 4、将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放到玻璃板后不停移动,直至和像重合,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5、在物体与像的同一位置用笔做上记号。再重复实验两次。并且观察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像的大小。 6、取下物体和玻璃板,用笔连接每次实验中物与像的记号,观察物象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注意估读)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以上数据记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交流讨论。 五、总结规律: 平面镜成、的像;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六、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 2、实验中玻璃板应如何放置?如何验证是否放好? 3、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实验中用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是为了比较物象的; 4、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5、像的移动速度与物体的移动速度谁快谁慢? 6、若将实验中的白纸换成带有小方格的纸有什么好处? 7、本实验用三角方块代替蜡烛有何优点和缺点? 七、你对本次实验还有什么疑惑或改进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8659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mm,宽 mm。硬币的直径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mm,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mm。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进行实验: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 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 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串并联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实验报告单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班级:小组成员: 【实验目标】 1.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3次。 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分析实验数据,论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2.若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一定是串联吗?请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指导教师:等级评价: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班级:小组成员: 【实验目标】 1、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 电压值; 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两次。 3.实验记录表格: 【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论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2.若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指导教师:等级评价: L 1 两端的电压U1/V L2两端的电压U2/V 总电压U/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两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1)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个“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的像在镜前还是镜后? (3)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在镜后并移动,让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观察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关系。 (5)用铅笔描出电池A和B的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电池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里。 (6)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上有没有“蜡烛”A的像 (7)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 4.记录实验数据 5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像和物的连线是否被镜面垂直平分? 6、总结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3)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________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整理实验器材 7、评估与交流: (1)、实验中为什么使用两支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要求点燃,而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要求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用能够透光的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论,初二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合作 实验过程 (一)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二)猜想: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镜的(上/前/后);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三)实验: 1、探究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 2、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3、标记:镜前物体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镜后物体B,平面镜一般用MN表示方案:使B与A’重合,找到像的位置,确定像与物体等大 4、A与B为什么大小相同? 5、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数据: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s/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s/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放大、 缩小或等大)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 关系(平行、垂直等) 第一 次 第二 次 6、移开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物体的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越过平面镜),看看白纸上是否有像?这又说明了什么? 7、把A与B连起来,他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8、改变平面镜的距离,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改变?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9、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一致还是左右相反?像的上下与物体的上下是一致还是相反? 10.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相等吗?https://www.sodocs.net/doc/8614083141.html,/chuer/201203/244.shtml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组别: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2.结论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能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____ __。说明蜡烛的像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 五.反思与拓展 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2、我们选择两支一样大小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_________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关系 4、我们放置平面镜时应该让它与水平桌面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 5、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你们觉得哪些原因会影响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拓展训练 1、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日期:10、11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实验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日期:8、22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0~20mm,刻度尺的分度值1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者:皮如龙、方彩英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①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对称、互换) ②探究平面镜能否成实像 ③探究二块平面镜成一定角度能成几个像 实验器材:蜡烛二支、平面镜二块、20cm边长的玻璃一块、光具座一架、光屏一只、刻度尺一把、凸透镜一只、火柴一盒。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一、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 步骤: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它们一样吗?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实验数据: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 大、等大或缩小)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 面的关系 第一次 5 5 等大垂直第二次10 10 等大垂直第三次15 15 等大垂直

实验结论: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是虚像,且左右互换。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能否成实像 步骤: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平面镜,并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凸透镜,使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点燃蜡烛,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一定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之内成一个实像,此时将平面镜移到蜡烛所成实像的内侧,并倾斜一个角度,根据平面镜的反射原理,原本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实像即被平面镜反射后成了一个实像,用光屏在平面镜倾斜对侧移动即可得一实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能成实像 实验三、探究二块平面镜成一定角度能成几个像 步骤: 1、将二块平面镜成900放置,在前面点燃一支蜡烛,通过二块平面镜观察镜内 共有几个像。 2、将二块平面镜平行放置,在前面燃一支蜡烛,通过二块平面镜观察镜内共有 几个像。 3、将二块平面镜成一定角度放置,在前面燃一支蜡烛,通过二块平面镜观察镜 内共有几个像。 结论:二块平面镜成900时成三个像,平行放置时成无数个像,成某个角度时成的像数目不等,和平面镜所成角度有关。 此外,我们还探究了要在平面镜里看到全身像,平面像至少要多大的问题,一块小小的平面镜还有那么大的学问,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

平面镜成像试验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的像A′; 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B与A′重合,即B看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的位置就是像A′的位置。 ——等大 . . 探究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看不到A的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对称4)(2()3(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的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看光屏,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是薄玻璃?选择较薄的玻璃;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对多层介质中均匀平面波传输特性的研究

第一章对多层介质中均匀平面波传输特性的研究平面波在均匀线性和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进行传播,当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将有一部分电磁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电磁能量透过分界面继续传播,形成透射波。本章将简述,电磁波在对多层介质电磁波传播的处理办法。 对于波的传输,简单的可以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处理,第一是正入射,第二是斜入射,正入射是斜入射时入射角等于0度的特殊情况。然后,再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1.1分界面上的斜入射 由右手定则可知,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在垂直于入射方向的平面内,可以将入射场E分解成垂直于入射面,平行于入射面,即分别讨论平行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在分界面上的斜入射情况。 1.1.1 垂直极化波的斜入射 (1)理论分析 如图1.1 所示,电场强度E i垂直于入射面,磁场强度H i平行于入射面 Z=0 图1. 1垂直极化斜入射示意图 根据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1212?()?()0n s n a H H J a E E ?-=?-= (1.1) 定义反射系数rm im E R E ⊥=,透射系数tm im E T E ⊥= 可以得到 2122121cos cos 2cos cos cos cos cos i t i i t i t R T ηθηθηθηθηθηθηθ⊥⊥-= = ++ (1.2) (2)仿真验证 按照上述理论分析,利用MATLAB 进行仿真验证。设入射波为均匀平面波,验证在分界面上的斜入射,有关参数设定为: 介质1的参数设定为:10 10==εεμμ 介质2的参数设定为:2020=2=εεμμ 入射角θ在0-90°范围变化 图1. 2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_1

文件编号:GD/FS-5585 (报告范本系列)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

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

(完整版)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1)探究物体和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 (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 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 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 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 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10 10 相同 第二次15 15 相同 第三次20 20 相同 六、分析论证 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 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 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 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 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 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 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 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9、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能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虚_像. 10、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做实验的而非白纸上的好处是: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 11、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与其所成像的大小相同 12、如光将蜡烛A和B全部点燃,然后放于玻璃板两侧做实验,这样行吗?这样做得后果是什么?因为那样会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和物的关系。13、在本实验中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 14、如上图乙所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做的标记位置,请问下一步该如何处理白纸上留的这些信息。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或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15、小明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离30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结论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结论 篇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年级:八年级姓名:地点:物理实验室时间: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实验目点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强化实验动手能力。二、实验器材: 两个完全相同火炬模型、平面镜、支架、三角尺、玻璃板等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放上白纸,在白纸上坚直的放上平面镜。 3、镜前放上一火炬模型,观察能否确定镜后像的位置。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前

放上一火炬模型。 5、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火炬模型,使其与像完全重合。 6、用三角尺测出两火炬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填入下表。 7、移动玻璃板前的火炬,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8、整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实验结论。 1、实验数据 1、平面镜成(“虚”或“实”)像。 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或“不等”) 3、像与物大小(“相等”或“不等”) 篇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完全相同的干电池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两张、刻度尺一 把、铅笔一支。 实验步骤及结论: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 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个电池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的像在镜前还是镜后? (3)把另一个相同的电池B放在镜

电磁波的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传播特性(一) 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为了更好地说明移动通信的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 1.表面波传播 表面波传播是指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情况.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着电波的传播. 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表面是半导体,因此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 从物理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由此可知,在实际情况中只有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2.天波传播 短波能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并不能用绕射或其他的现象做解释.直到1925年,利用在地面上垂直向上发射一个脉冲,并收到其反射回波,才直接证明了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我们把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天波. 电离层是指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存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与正离子,还可能有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未被电离的中性离子.发现电离层后,尤其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火箭与卫星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对电离层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研究.当前电离层的研究已经成为空间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和频段也日益宽广.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 镜成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范文大全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高斯光束和普通的平面波球面波相比有哪些特征

1. 高斯光束和普通的平面波、球面波相比有哪些特征? 答:对于基模高斯光束:在横截面内的场振幅分别按高斯函数22exp(/)r ω-分 布,所描述的规律从中心向外平滑降落,光斑半径为1()z ωω=斑半径随坐标z 按双曲线规律扩展,在z=0,0()z ωω=处达到极小值。其等相位 面为以22 0[1()]R z z πωλ=+为半径的球面,远场发散角很小,小于衍射极限角m θ。基模高斯光束在其传输轴线附近可近似看作为一种非均匀球面波,其曲率中心位置和曲率半径随着传输过程而不断改变,但振幅和强度在横截面内始终保持高斯分布特征,且等相位面始终保持球面。 对于厄米-高斯光束:除具有基模高斯光束的特征外,它沿x 方向有m 条节 线,沿y 方向有n 条节线。附加相移为(1)()mn z m n arctg f ?Φ=++。 对于拉盖尔-高斯光束:除具有基模高斯光束的特征外,它沿半径r 方向有n 个节线环,沿辐角?方向有m 根节线。附加相移为(21)()mn z m n arctg f ?Φ=++。 2. 试证明:0θ= 证明:2()()[1()]f z R z z z ωω==+ 2 22 0222 202222222 41()()[]1()()()z f z z f R z f z f z z f z ωωω+∴==++ 222222 20()()()f z z f λλπωπω=+ 又20f πωλ =故22 022()()z z f ωλπω=+ 222 22 2000222 22 2() []()()()()z z R z z f z f z f f ωωωωλπω∴+=+=++ 0f ω=== 而远场发散角的半角0θ=0θ=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WORD. 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 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 288相等 377相等 2. 实验结论 (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 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 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2.记录数据: 物距 u 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