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童明]罗西与城市建筑

[童明]罗西与城市建筑

[童明]罗西与城市建筑
[童明]罗西与城市建筑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20本书

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 220元出版人:王树泽 2000年2月第一版 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 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 3.《都市村庄》 傅刚,费菁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7-5618-1297-3 82.02000,6第一版 4.《走向新建筑》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 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4 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 5.《建筑的革命》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99.5 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 价格 :35.00 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 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 形式的逻辑 形式的建构 形式的xx? 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 定价大约110元一本 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

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 9.《路易斯·康》 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 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 14.《华夏意匠》李允禾 15.《唯有园林》陈从周 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 17.《城市建筑》罗西 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建工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112-3913-440.00元 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建工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 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工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 7-112-360-150.00元 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

罗西的《城市建筑》导读

●城市建筑 罗西的《城市建筑》这本著作于1966年出版,全书主题主要是想通过将城市视为建筑(人造物),运用类型学的方法着重分析城市中的住宅和纪念性建筑,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分析城市的方法。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讨描述与分类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以城市局部的关系来理解城市的结构; 第三部分讨论城市中的建筑以及城市中所留下的历史场所; 第四部分探讨都市动态结构现象中的基本问题以及政治的决策问题。 第一章都市人为事实的结构 ●内容概要 罗西在这一章提出了一套阅读城市的方法,那就是:将城市视为建筑,并突出其中不同的构成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住宅和独特性元素。并借此探讨了建筑的永恒性,肤浅的功能主义,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 罗西认为,在人们描述城市的时候,首先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就是城市的造型(form)。而这些造型又完全是由建筑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建筑是城市最根本的组织要素,所以他试图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人造物(artifact)。由城市建筑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研究。然后,罗西就以一个纪念性建筑——Padua的理性王宫为例子来解释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他认为,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看成是由其造型产生的具有集体性记忆的场所(关于这个概念后面会解释),而且它不仅是在形态上反映其特征,同时也和艺术品很相似,这是因为任何建筑物都是人类集体的劳动成果,一些永恒的纪念性建筑物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现在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换句话说,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定义为人造物(artifacts)。那么,要对这些artifacts进行分析,就要对界定其研究范围,因此,就要借助类型学对城市中的元素进行分类,由此导出了类型学的问题。 ●类型学 罗西认为要对城市进行研究就要借助于类型学(关于类型学的根源问题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重复),他所倡导的类型学基本上是以昆西的类型学理论为基础的,即将类型视为一种建筑创作中的常数,而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模仿。罗西将类型学视为研究城市,建筑的元素的首要核心。他认为在世界的不断发展改变之中,只有类型是恒常不变的,比如说住宅的类型就从未改变过,因此类型与建筑的本质相当接近。 ●批判肤浅的功能主义 在对城市的分析中,功能主义者主张将城市视为某种聚合,是依照人们想要怎么样使其运作而产生的,城市的功能是城市存在的理由,因此城市可以被分为: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工业城市,军事城市等。罗西极力反对这种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功能主义忽视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照功能主义的看法,失去功能的建筑就没有其存在价值了,而事实上是人们仍然在使用着许多古迹和建筑(使用着功能消失的元素),而正因为这样,artifacts才会有延续性和特殊的本质。 ●分类问题 既然批判了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那就必然要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在这里,罗西主要是通过引用Tricart,M.Poete和https://www.sodocs.net/doc/8111738334.html,izia的理论来说明分类的问题。 Milizia主张将建筑物和城市一起考虑,他将城市建筑物区分为私人与公共建筑物,其中私人建筑物即住宅,公共建筑物就是主要的都市元素(即罗西的首要元素),同时Milizia在这种分类中进行进一步的等级划分:将王官及住宅视为第一类;公共用途,维护安全的建筑视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艾森曼主持再版。《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 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自身的建筑构成,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 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在这一部分罗西阐述了类型学的观点。多数关于城市的描述集中在其形式方面,城市建筑体虽然只能是城市的某一方面,但却是讨论问题最为具体的实际出发点。每个城市建筑体都有其独特性,其特性取决于什么?更多取决于形式而不是材料,更取决于其在时空中发展出来的复杂属性。新建的建筑就因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姓名:学号:13131008 班级:城规A班 在学习《建筑初步》这门课程之后,对建筑的了解也慢慢的加多,也有较大的兴趣想要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筑的内容。因为是城规专业的缘故,所以在对建筑的认识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会跟城市联系起来。最后,我选择了《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来读,想要对城市建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之前,我是看过了书的简介,和作者的简历,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与我们学习的专业联系也很紧密。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是作者阿尔多·罗西在1966年发表。这本书在当代建筑理论界引起过巨大反响。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城市建筑学》是建筑和城市理论相结合的一部重要著作,深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在书的前言中得知作者的成就如此多,于是,我也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所以我更加确定了,我选读的这本书将会让我受益良多,更加适合我的专业需要。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

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在正文中,罗西有很多句子是在说城市是具有很多建筑才有的特征的,比如城市和建筑一样,都是“人的构筑物”、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整体”、是“由几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是“一个建造的过程”、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人的痕迹和记忆的”,等等。罗西在很多地方都给人感觉是想好好阐述一下这些城市具有的“建筑性”的。所以,我想建筑的集合就是城市吧,即使现在有在上城市原理这门课程,但是对城市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到底怎样建筑集合拆能称作建筑?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好像觉得城市的定义有那么的了解了一些。城市必须被理解为建筑,不仅是所有建筑物的总合,而且是一个历时的建造。我们在研究中描述城市的形式,其形式由一切实存的社会事实和经验所规定,建筑又是形式的具体显现。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西降到城市的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去评价城市的时候怎么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功能,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但是罗西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建筑学本身,去更深层次的分析城市建筑特征及其复杂的美学意图和需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以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底蕴起着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在罗西的哲理中,建筑类型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种生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论述——总括) 1.类型学 2.形态 3.集体记忆 4.场所 5.纪念物 ■序言:记忆的场所:类比的论题 (5) 《城市建筑学》从许多方面批判了现代建筑运动,但书中却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一种矛盾心理。罗西对现代建筑的普遍思想和现代建筑特定理想的失败同样地将信将疑。因此,他在对现代建筑所深切关注问题的赞同中,也折射出对现代建筑的忧虑。毕竟正是现代建筑运动才把城市作为建筑的中心问题之一来加以强调的。在现代主义以前,城市被认为是通过模仿自然法则这种过程在时间中演变发展的。 ▲类比的论题P6 纪念物:是城市中持续存在的单个建筑实体,是城市中的首要元素,是特有且经久的城市建筑体,与时间有关。 作为城市中的经久和首要元素,纪念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这种经久和发展的辨证关系是罗西构架中城市的时间特征。“城

市中那些既可阻碍也能加速城市化过程的元素。”-罗西 城市中的经久建筑物吧“过去”带入“现在”,从而使人们“现在”仍然能够体验到“过去”。像帕多瓦的拉吉翁府邸,长期存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其初始或先进的功能,也不是文脉,而恰恰是它们自身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容纳因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功能。 场所:是由单体建筑物组成的,就像经久的物体一样,不仅是由空间、时间、地形和形式来决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由其作为古代和现在的事件联系出现的地点来决定的。地点、事件和标记之间的这种三重关系构成了城市建筑体的特征。场所可以认为是能够留下建筑或形式印记的地方。建筑给予了场所独特的形式,二场所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形式中历经许多变化而延续下来的。 独特的场所限定了客体的属性,而集合的市民则框定了在主体的形制。-场所 人们正是通过事件的集合记忆,场所的独特性以及表现在形式中的场所标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了解历史的。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百度 ▲记忆的场所 (12) 《城市建筑学》一书试图通过类型这个仪器,向人们展示这样一种城市:虽有历史,但记忆可以构想和重建富于幻想的未来时间。

2012-2015建筑学基础真题分类

2012-2015年建筑学基础真题分类

中国建筑史(共68分) 复习重点:常青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录音和笔记 ●填空题(共25分) 1. 【2012】明代的(1 )(填人物)作有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2 )。 2. 【201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有两种最主要的结构体系,一种是(3 ),另一种是 (4 )。 3. 【2013】现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17 )(地名)的(18 )遗址。 4. 【2013】《清式营造则例》是(19 )(人名)根据(20 )(书名)编著的。 5. 【2014】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住宅布局形态来看,当时较为流行的式样为 (33 )。 6. 【2014】汉代以(34 )为工官之长。 7. 【2014】我国七大古都是西安、洛阳、(35 )、南京、北京、杭州、(36 )。 8. 【2015】斗拱的形象最早见于(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构架在(7 )已见 成型,而在(8 )更为成熟。 9. 【2015】琉璃瓦正式在屋面上使用在(9 )(时期),但为数不多。 10.【2015】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面阔方向是以(10 )为单位,进深方向是以(11 ) 为单位。 11.【2015】宋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结构布局为(12 )制,宋代以后为(13 )制。 12.【2015】二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改跪坐为(14 )方式,(15 ) 家具兴起,寝室内空间的(16 )随之升高。 13.【2015】1994年《奈良文件》在(36 )这一核心概念上对《威尼斯宪章》进行了 补充。 14.【2015】阿洛斯瓦·李格尔提出,纪念物可以伴随时间的演进形成新的价值,即 (37 )。 ●选择题(共23分) 1. 【2012】斗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1 )。 A.小木作 B.大木作 C.铺作 D.锯作 2. 【2012】古代寺庙宫观建筑中的“山门”,一般较多采用的平面布局形式为(2 )。 A.分心槽 B.金厢斗底槽 C.双槽 D.单槽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1 城市建筑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城市是一个巨型的人造物体,一种庞大而复杂且历时增长的工程和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它指城市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即城市建筑体,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它们自身的历史和历史来决定的。 罗西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而建筑的形式语言也可以简约到几个简单、最典型的集合元素。这些基本类型和典型元素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传统的城市建筑潜藏着一些历史积淀形成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决定着这个城市所有建筑的形式特征。 对于罗西来说,类型研究的一个关键就是去解释建筑对于城市历史的依存关系,建筑应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城市是历史的场所,人们记忆中、历史性的以及其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及文化习俗的集体的表征,他们形成了一种“建筑构成的场所”。

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的类型学世界里,城市被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生的根本。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类,一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式。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 城市建筑体概括了城市形式。罗西认为,城市建筑体包含两个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造物体,一种庞大而复杂且历时增长的工程和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它指城市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即城市的建筑,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他们自身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在这两种意义中,虽然建筑只能反映复杂和庞大的实体或结构的某一方面,但作为这种实体或结构的基础,建筑却构成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历史的内涵,其二是抽象特征。罗西的类型学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任何建筑的创作不应脱离其团体——城市,而应与城市现存的历史空间形态相结合。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长期生存积淀下来的文化和习俗,城市是它的聚合体,融合了意义和实体。城市是时间场所中与人类特定生活紧密相关的形态,其中包括历史,它是人类文化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由此罗西认为应使建筑回到建筑秩序的另一种形式,从而寻找一种“城市——建筑”的形态学关系。建筑的类型决定着城市的形态结构,城市的形态结构受制于建筑的类型。

建筑学读书笔记讲课稿

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罗西简介及主要作品 罗西简介: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体,它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罗西将类型学方法用于建筑学,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征。罗西还提倡相似性的原则,由此扩大到城市范围,就出现了所谓“相似性城市”的主张。罗西将城市比作一个剧场,他非常重视城市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的类型。 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作品: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建筑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加拉拉特西公寓维亚尔巴住宅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苏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著作论述: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本书是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

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破坏。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的研究对象。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 类型学起源:拉菲尔·莫内欧,这位西班牙的建筑诗人,以其对场所和项目的敏锐感知,对建筑历史和传统城市的深入理解,面对每个项目,都能提出与众不同而又耐人寻味的诗意诠释。缔造场所,是他永恒的设计主题。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周围环境,莫内欧是如何深入感知场址的场所精神呢?是否在他的设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核心内容,使得他能够在一个深层次上去领悟场所和项目的特性?“什么样的事物能够被称作是一个建筑作品?这个问题最终将回到类型的概念上来。” “类型是理解建筑对象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对类型问题的理解,就是对建筑本质的理解。”18世纪末,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科特米瑞·狄·昆西(Quatrem)首次提出有关类型的清晰表述开始,各个时代的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对类型学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莫内欧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一种批判认识的方式,发展形成了他自己的类型学思想。在这些人中,科特米瑞·狄·昆西,G.C.阿尔甘(Giulio Carlo Argan)[3]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对莫内欧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类型的定义,前人关于类型的定义:

城市类型学的阐述

建筑类型学的阐述 什么是城市类型学,似乎是一个模糊而又难以定义的名词,甚至偏于哲学思想,但既然有人提出这个论点,就说明建筑学又多了一个新的理论发展方向,经过几代建筑人对于建筑类型这一名词的阐述,大致完善了这一理论的具体解释。后面我们就要说到几位著名建筑师对于建筑类型学的理解,希望对于学习建筑学的学生能有一点启发性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融入此类思想,让我们的建筑更加多变。 著名建筑理论学家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阐述了建筑类型学这一观点,书中写到类型不是指被精确复制或模仿的形象,也不是一种作为原则规则的元素,从实际制作角度看,原型是一种被依样复制的物体,而类型则正好相反,人们根据它去构想出完全不同的作品。原型中的一切是精确和给定的,而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却多少是模糊的。我们因此看到,对类型的模仿需要情感和精神。他还说到:一切发明创造尽管在以后会出现变化,但却始终明确保留和表现了自身的基本原则。我们的讨论是为了明确地认识以隐喻形式出现在许多研究之中的类型一词的含义,同时也想指出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类型不是原型而被忽视,二是把原型那种对应复制的严格性强加给类型。在建筑中有一种扮演自身角色的元素,它不是建筑实体所要服从的元素,而是存在于原型之中的某种东西。这就是规则,建筑的组织原则。事实上,

这个原则可以认为是永恒的。这种观点的前提是视建筑为一种结构,而建筑物本身可以表现和揭示这种结构。这个永恒的原则可以称为典型元素,或简称为类型,它存在于所有的建筑物中。类型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物加以研究。类型学因而称为分析建筑的要素,也是分析城市建筑物的要素。 类型学所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但它却与技术、功能、风格以及建筑物的集合特征和个性有着某种辩证的关系。例如集中式布局显然是宗教建筑中一种固定不变的类型,尽管如此,每当人们选定集中式布局后,教堂建筑的功能与建造技术,以及参与教堂活动的集体便会相互影响和作用。所以,住房的类型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过变化,这并不是说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也不表示总也不可能出现新的生活方式。不过在不同时期的住房中,这些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也可以说,类型就是建筑的思想,它最接近建筑的本质。尽管有变化,类型总是把对“情感和理智”的影响作为建筑和城市的原则。 罗西相信形式是变的,生活也是可变的,但生活赖于发生的形式类型则自古不变,在此罗西所探讨的是可见形象上的问题,认为其中是存有基本的架构,就如同茅草屋可以变成钢筋混凝土屋、斜屋顶变成平顶、人的生活从无房间、私密性到有房间,但生活中的形式类型则较具不变性,如:不管如何变,房子定有墙、屋顶、有围避感及安全性,这些类型是不变的。 著名理论家L.克里尔在“理性建筑”与罗西在“城市建筑”中,对

建筑学必须读的20本书

谨以此献给广大建筑学学生 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 220元出版人:王树泽 2000年2月第一版 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 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 3.《都市村庄》 傅刚,费菁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7-5618-1297-3 82.02000,6第一版 4.《走向新建筑》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 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4 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

5.《建筑的革命》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99.5 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 价格 :35.00 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 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 形式的逻辑 形式的建构 形式的xx? 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 定价大约110元一本 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 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 9.《路易斯·康》 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 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 14.《华夏意匠》李允禾 15.《唯有园林》陈从周 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 17.《城市建筑》罗西

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建工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112-3913-440.00元 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建工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 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工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 7-112-360-150.00元 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 《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5608-2005-o 35.00元 22.刘先觉主编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建工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 7-112-3561-9120.00元 23.陈志华《北窗杂记》 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 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26.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

从建筑到城市,从城市到建筑

从建筑到城市,从城市到建筑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转载自勤 2010年08月13日 19:26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作者简介:作者为羲和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攻方向为城市形象、城市规划、建筑文化等领域。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现状,思考建筑和城市的本质,提出了从建筑的城市到城市的建筑转变的观点,并就如何打造城市的建筑作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城市城市建筑城市形象 当我们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地观察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的时候,不得不无奈地感叹:只见建筑,不见城市。这个一个由众多模样类似、毫无个性的建筑杂糅和拼贴而成的城市,以致我们很难找到有明确归属感和城市特色的建筑。我们沉重地看到: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都缺乏一种的联系,于是我们发出了从建筑的城市到城市的建筑的强烈呼唤。 城市:建筑碎片的集合地 无论是标志性建筑物,抑或是普通的商业地产;无论是城市的CBD,抑或是城市的住宅区,都不约而同地大量地简单模仿、互相抄袭,以致模糊了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当你考察过中国不少城市的建筑,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似乎就去了一个城市。因为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其它城市建筑的影子,感觉大同小异,没点创意,甚至颇有点“审美疲劳”,不禁会感慨中国的城市建筑正在日益“趋同化”! 中国城市建筑风格不外乎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美式的建筑高度加玻璃幕墙;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以及中式的人造“古董”。几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离不开这“三板斧”,就像是我们以前的革命“样板戏”,每个

城市都在唱。 除了建筑风格雷同之外,建筑与建筑之间更是争奇斗艳,你方唱罢我登场。君不见,在文物古迹的旁边突然竖起了一栋摩天大楼,在一座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对面又新建了一座欧式古典的建筑,在灰白色的建筑旁边大红大蓝的建筑正在不断生长……垃圾建筑正在疯狂地污染着我们的眼球。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说:“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然而,我们今天的建筑却完全脱离了城市这个场所,只是一张张的碎片,而城市则成了这些建筑碎片的集合地。 建筑的起点和终点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所在团体的要求来生活和行动。当我们是一个学生时,我们就按照学校的规则来约束自己,当我们是一个员工时,我们就按照企业的制度来进行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归属感和方向感。 同理,当我们思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追问:建筑的起点和终点究竟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建筑的起点是人,建筑的终点也是人。”确实,人因为需要而建造建筑,人又因为使用建筑而获得满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筑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然而,当我们再深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只是一个很普遍的概念,我们需要为建筑确立一个更为细致和缜密的坐标,这个坐标就是城市。我们可以说:建筑的起点是城市,建筑终点也是城市。 目前建筑与城市普遍呈现一种非秩序的混沌状态,这可以看作是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建筑哲学的贫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旧的空间文化的淘汰与新的空间文化的孕育。 温故而知新。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不会知道朝哪里去,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城市如此,对一座建筑同样如此。 会讲故事的城市 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它不断地吸收,不断地积聚,它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它懂得古老的语言,也懂得时髦的口号。正如著名的德国城市社会学家迪特?哈森普鲁格教授所说:“最好的城市规划,是让这个城市会讲故事。” 会讲故事的城市是最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城市。然而,城市要讲述那些或喜或悲、或近或远的故事,必须通过一个媒介,这个媒介便是建筑。 根据传播学的观点,城市通过建筑这个符号来进行编码,受众则通过阅读建筑来进行解码,从而读懂城市的故事,获得心灵的满足。 然而,现在很多的建筑已经背叛了城市,没有恰如其分地承担起它本来应该承担的角色,各种语言的交错、各种风格的克隆,使得建筑在与城市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罗西简介及主要作品 罗西简介: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体,它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罗西将类型学方法用于建筑学,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征。罗西还提倡相似性的原则,由此扩大到城市范围,就出现了所谓“相似性城市”的主张。罗西将城市比作一个剧场,他非常重视城市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的类型。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作品: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建筑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加拉拉特西公寓维亚尔巴住宅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苏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著作论述: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本书是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破坏。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的研究对象。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 类型学起源:拉菲尔·莫内欧,这位西班牙的建筑诗人,以其对场所和项目的敏锐感知,对建筑历史和传统城市的深入理解,面对每个项目,都能提出与众不同而又耐人寻味的诗意诠释。缔造场所,是他永恒的设计主题。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周围环境,莫内欧是如何深入感知场址的场所精神呢?是否在他的设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核心内容,使得他能够在一个深层次上去领悟场所和项目的特性?“什么样的事物能够被称作是一个建筑作品?这个问题最终将回到类型的概念上来。” “类型是理解建筑对象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对类型问题的理解,就是对建筑本质的理解。”18世纪末,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科特米瑞·狄·昆西(Quatrem)首次提出有关类型的清晰表述开始,各个时代的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对类型学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莫内欧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一种批判认识的方式,发展形成了他自己的类型学思想。在这些人中,科特米瑞·狄·昆西,G.C.阿尔甘(Giulio Carlo Argan)[3]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对莫内欧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类型的定义,前人关于类型的定义: “类型代表了一种要素的思想,这种要素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科特米瑞·狄·昆西“类型应该被理解成为一个形式的内在结构。”—— G.C. 阿尔甘 类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最接近于建筑的本质。”——阿尔多·罗西。 科特米瑞对于类型的概念有一段著名表述:“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

建筑学专业读书笔记

建筑学专业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学读书笔记】 《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需处理好空间的功能、装饰、适用和经济之 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 课题。 作为商业环境设计,首先要考虑商业环境的功能性和空间的特性, 其次要考虑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运用展示、装饰设计的各种手段, 处理好形、光、色等设计因素,创造出烘托气氛的空间效果。 一、概述 (一)我国商业环境发展的历史沿革 1、百货商店 应有尽有的零售商店,如:北京王府井百货、滨秋林公司、上海第 一百货等。 选址占据着城市重要地段:造型上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际风格和 折中主义风格。 2、现代商业中心 在商店的各组成空间上均能满足各部分的使用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既有紧密联系,又有适当划分;空间设计要求紧凑,在有限的空间 内纪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留出营业活动空间;商店室内布局结构 合理;建筑多具有自己的个性,能体现出建筑艺术的风貌,以其应 有的魅力,吸引顾客;室内环境可以使顾客保持轻松愉快,以促进 购买欲望,便买卖活动顺利进行。 空间形式:大厅式、错层式、回廊式。 3、专卖店 以商品类型组成的专卖店;以某种品牌商品为销售对象的专卖店。 4、超级市场 统一采用简捷的形式,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视觉感强,为了让人驻 足停留,在场地行走路线上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同时增设一些休闲 娱乐设施,整个购物环境令人轻松愉快。 5、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的设计多考虑商品流通的特点,努力激发顾客潜在的购买欲,创造优美的购物环境,使其使用了不同层次、年龄、性别的顾 客需要。

空间处理上,购物中心一般按照功能使用划分为外部空间、公共空间、服务空间三个主要部分 外部空间主要指从都市街道、广场引导客流进入门厅,使其内外连 贯的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是指中庭、门厅、连廊等。中庭具有一定的开敞性、 中心性,多层大厅中庭可以和不同层面的通廊相联系,形成四通八 达的网格,成为购物中心人流集散水平的交通枢纽。 服务空间是商业中心的主角,担负着营业、成列商品、商品周转、 公共服务设施、贮藏等重任。应考虑客流量、疏散、导向性等功能。 6、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要提供与人们活动相适合的必要场所----一个具有真实标 准及价值的公共空间,并以其形态赋予其特殊的品质、意义与象征,使他在历史背景下具有持久性,能激起人们对特定地域的深深眷恋。步行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包括广场与街道的环境,在方便人们购物 的同时,应具有休息、游览、娱乐、遮蔽等多种功能和社会效益性,以便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和旅游观光者。 7、商业室内设计 传统的轴线对称,起、承、转、合不仅突出了庭院内向空间的表现力,也大大突出了建筑群组内景的时空构成,行程景色多样、层次 丰富、逐步展开、步移景异的独特时空效果。 (二)、购物心理与购物行为 1、影响因素: 品牌、美丽造型与包装、流行、经济适用 2、购物行为: 一是主动购买;二是被动购买。优美的环境是容易激起顾客的兴奋 与认同,从而产生消费冲动,加上商品本身对人情绪的影响,使顾 客产生积极的诱导性购物。 二、现代商业室内环境的空间构成 (一)现代商业空间的构成 基本要素:消费者、商品、空间场所 消费者与空间场所的关系是空间场所给消费者提供活动机能,包括 物质的获得、景色感受与知识的获求。 分区:入口与流线;销售区;展示成列;休闲娱乐与综合服务。 1、入口与流线

2014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4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答题要求: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经历了研究重点从研究作者的创作到研究作品文本,再从研究文本向研 究( 1 )转移的过程。 读者 2. 最近,槙文彦、伊东丰雄等30多位日本建筑师发起行动,对( 2 )设计的位于东京的 扎哈·哈迪德 2020年奥运会主体育馆方案进行批评和抗议,要求其缩小规模,以降低对神宫外苑历史环境的影响。 3. 日前,刚刚获得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的作品是位于中国北京 的建筑师( 3 )(人名)设计的( 4 )。 雷姆·库哈斯 CCTV新央视大楼 4.建筑符号学是由( 5 )(国家)的建筑师在20世纪50年度首先提出并发展的。 意大利 5.基础按其受力特点和材料性能可分为( 6 )和( 7 )。 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6.屋顶排水找坡做法有( 8 )和( 9 )两种,其中( 10 )做法适用于屋面坡度小 于5%、跨度不大的平屋顶。 材料找坡结构找坡材料找坡 7.住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时,常用( 11 )和( 12 )两种排水方式。 降板排水后墙排水 8.如图所示,该体系中共有( 13 )根零杆。 5 9.室外气候环境中,风压P(kg/m2)与( 14 )的平方成正比。 速度 10.空气中( 15 )的含量越大,则其露点温度就越高。 水蒸气

11.根据质量定律,理论上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面密度增加一倍,则隔声量增加( 16 ) dB。 6 12.500座以上的剧场,至少在内部空间需设置( 17 )个轮椅坐席,每一轮椅坐席的尺 寸需大于( 18 ) mm。 1100*800 2 13.从无障碍的角度而言,室内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9 ) mm,人流较多或较集中的大 1500 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走道宽度不宜小于( 20 ) mm。 1800 14.中国的( 21 )(城市名)被美国的城市设计大师埃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 北京 推崇备至,认为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 15.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主张回归传统城市形态、反对城市扩散的城市设计思 潮,与当时建筑后现代主义的高潮相对应,被称为( 22 )。 新城市主义 16.( 23 )一书是英国著名学者尹恩·麦克哈格的代表作,他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 《设计结合自然》 认为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 17.形态的基本要素分为概念元素和视觉元素,其中概念元素包括:( 24 ),视觉元素 点、线、面、体包括:形状、( 25 )、( 26 )、( 27 )、( 28 )、( 29 )。 形状、大小、位置、色彩、肌理、方向 18.形态基本要素进行组织的方式有:重复、( 30 )、( 31 )、( 32 )。 重复、渐变、近似、对比 19.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住宅布局形态来看,当时较为流行的式样为( 33 )。 廊院式 20.汉代以( 34 )为工官之长。 司空 21.我国七大古都是西安、洛阳、( 35 )、南京、北京、杭州、( 36 )。 安阳开封 22.1920年,柯布西耶创办( 37 )杂志,他的许多作品由于使用清水混凝土和强调塑性 《新精神》 被称为( 38 )主义建筑。 粗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