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一年级《数学》(上) 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收集、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运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本章是初中“统计和概率”的开篇,涉及的知识和方法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它将带给学生更多新奇的体验,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的另外一种美。本章的学习与有理数等章节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习惯的确定性数学思维和语言、在小学阶段就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本章的学习。

“数据的收集”是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个学习内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重要基础。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尽管学生们广泛接触过数,但数据的收集这部分知识是全新的知识,数据的概念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利用数据进行推断”和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有着巨大差异,而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大大不同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方法,由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体验和感悟到“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我校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与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据的作用;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在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在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中,感受到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的重要性。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问题的解决中品尝成功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三、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收集与呈现数据充满兴趣和动手欲望。我校学生知识面较宽、兴趣爱好广泛,但还不具备基本的统计观念,忽视这一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及各学科领域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收集数据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并迎接数据收集活动的挑战,感受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活泼好动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征,决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引导——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

2. “活动——参与”法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过程,而不仅仅单纯介绍知识点。

3. “讨论——交流”法

通过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据、统计语言交流和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数字描述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电脑的动态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其短暂性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参与,给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维持稳定性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CAI课件。

五、学习方法分析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学法:

1. 自主探索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积极、愉快、进取、融洽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逐渐形成数学的科学态度。

2. 合作交流

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分为六个环节展开。

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

学环节与设计意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1. 多媒体演示:

2004年雅典奥

运会期间足球、

排球、篮球、乒

乓球、棒球比赛

的精彩片段。

2. 提出问题:

问题1:同学们,

学校将组织大家

观看一场奥运会

球类比赛,我们

应该观看哪一种

比赛呢?

问题2:怎样才

知道多数人的意

见呢?这需要通

过什么知道结

果?

1. 饶有兴致地

观看比赛片段。

2. 纷纷提出自

己的看法,同学

间产生争论。

3. 在谁也说服

不了谁的情况

下,全班同学达

成应该服从多

数人意见的共

识。

4. 围绕教师提

出的问题,认真

思考起来。

牢牢抓住

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

知欲,唤起

学生的有

意注意,激

起学生对

本节课的

兴趣。

问题情景

可以对学

生的心理

智力产生

刺激,可以

激起学生

在获取知

识过程中

的好奇欲

3. 引入课题: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数据来说明结论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5.1数据的收集) 让我们看看书上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呢?(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5. 对这节课的

学习内容已经

窥见一斑,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出想弄明

白到底用什么

方法、怎么用的

好奇心。

望、探索欲

望、创造欲

望和竞争

欲望

自主探索,教师1. 安排学生自

学,出示自学提

纲:

⑴你认为这一

节应该掌握哪些

知识?

⑵你对这节内

容能提什么问

题?

1. 学生看书自

学,积极思考自

学提纲中的问

题.

(带着问题看书

避免了抓不住

重点的现象)

2. 也可以根据

改变传统

的教师教、

学生记的

教学模式,

真正培养

学生的自

学能力自

主探索能

引导⑶看书结束后

进行提问比赛,

看谁提的问题

多,谁提得好.

2. 在学生自学

期间走进学生,

俯身听取他们的

意见,指导学生

看书总结,引导

自主学生提问.

3. 教师根据学

生提问和回答情

况灵活决定自己

的提问,帮助学

生理清问题脉

络.

4. 板书:数据收

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明确调

查问题

自己的自身的

水平情况找出

老师没有提出

的问题。

3. 学生互问互

答,在竞争中学

生都想让自己

的表现得到大

家的认可.

(给学生表现自

己的机会,同时

也是学生间相

互分享其他人

经验的好机会)

4. 在全班主动

积极地回答老

师的问题,展示

自己的思考结

果.

力和设疑

能力。

第二步:确定调

查对象

第三步:选择调

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

第五步:记录结

第六步:得出结

模仿应用,解决问题问题1:我们已

经初步学会了用

数据解决问题,

那么应如何解决

刚才播放比赛录

像的问题呢?请

同学们分组设计

一个可行性的方

案。

问题2:全班交

1.四人一小组,

当一名小组成

员在发表自己

的意见时,其他

小组成员对他

进行评价、补

充、调整.

2. 在全班交流

时,只有中心发

言人,而没有小

听来的忘

得快;看到

的记得住;

做过的才

能会.最有

效的学习

方法应是

让学生在

体验和创

造的过程

中获的新

知。

流交流你们的设计方案.

问题3:哪个小组的方案比较简便?

问题4:我们根据最简便的方法统计出什么结果?

问题5:最后那一种球类比赛的频数和频率高?组长,中心发言

人是轮流担任

的,每个人的机

会是均等的.

3. 学生通过比

较、筛选,最后

作出评价,体会

到解决问题是

可以有不同的

策略的.

4. 在选择最简

便的调查方法

进行收集调查

后,问题得以圆

满解决.

5. 学生根据收

集到的数据,通

过计算得出答

案.

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

体会到,解

决问题是

有不同策

略的,根据

自己不同

的理解,可

以采取不

同的方法,

这样才能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

识.

实践探索1. 引导学生感

受数据使用的广

泛性,指导学生

学习阅读材料

《赢在哪里》、

《谁是〈红楼梦〉

的作者》,并思

考:

问题1:读完后

你有什么感想?

问题2:数据有

用吗?

问题3:它的作

用是什么?

2. 提出探索任

务:

问题4:既然数

据这么有用,那

么就让我们用数

学的眼光审视我

们周围的事物

吧。安排学生分

1. 学生进入深

层次思考,仁者

见仁,智者见

智,每个人的都

提出了自己不

同的看法。

2. 学生对探究

产生浓厚的兴

趣,并在学习中

有了自觉探究

的欲望。

3. 通过探究学

生发现了自己

学习数学的潜

力,增强了学习

数学的信心。

(学生的思维活

跃,选题丰富多

彩,提出了不少

精彩的问题:关

于中学生视力

通过上面

的活动,学

生已经感

受到数据

发挥的作

用,以及收

集数据的

方法,设计

这个环节

是要让学

生感受到

数据运用

的广泛性,

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

系。

爱因斯坦

说过,发现

问题和系

统阐释问

题可能要

小组进行探索、讨论,要求各小组根据明确提出调查的问题,并说明选题的目的.

3. 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及时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规范行为,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现状的调查;关

于同学们对各

门学科喜好程

度的调查;关于

同学们身上零

花钱的花销情

况;关于沱江河

环境污染现状

的调查;关于简

阳中学校园内

百年老树的生

长情况调查。)

比得到解

答更为重

要。强烈的

问题意识

是造就创

新人才的

重要条件

之一。

五大家就对照下面 1. 在教师的组传统教学

归纳总结,深化提高的几个问题谈谈

你的想法:

①本节课我学到

了什么?

②本节课我有什

么体会吗?

③我对本节课的

学习经历有何感

受?

④本节课的问题

解决主要采用了

什么方法?还有

别的方法吗?

⑤这种方法的适

用条件是什么?

⑥本节课的学习

对我的生活有什

么影响吗?

(引导学生在探

究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通过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的

织指导下,学生

根据问题训练

单反思本节的

学习内容,结合

自己的活动历

程和独特体验,

多角度总结学

习感受。

2. 学生的总结

逐渐把在探究

中的体验上升

为初步的理性

认识。

3. 部分学生在

反思总结中将

体验变成学习

的动力,并与自

己的思考习惯

和生活方式进

行联系。

中的总结,

基本都是

由老师来

做。其实这

种总结不

应该只是

简单地复

述内容。而

是学生一

种极好的

自我反思

的机会。这

种自我反

思的过程

是一个思

想升华的

过程,学生

的自我反

馈是教师

无法替代

的。

兴趣,深化学生对数据收集过程和用数据说话的认识。)

课外拓展根据刚才每个小

组提出的课题,

展开调查,分析

结论,发表评论,

提出建议,写成

数学小论文,最

后我们将评出

一、二、三等奖

和优胜奖。

把数学学

习的视野

扩展到更

广阔的时

空,充分调

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同时培

养学生初

步的科学

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学生常需借助教师的板书思考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以美感。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梯形”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晋芝,来自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梯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⑴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⑴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⑴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证留下的纸片是是四边形,那么留下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容易发现,当所剪的边与相对的边平行时,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不平行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关概念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梯形的实例,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拘泥于校园,教室,家里的物品,这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会馆的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学生对梯形高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画一画”:在一张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梯形ABCD,使AD⑴BC,并作出它的一条高.待学生画好后,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义以及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加以强调.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四边形的两个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是人教版第19章第1节第一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我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来激发兴趣;对例题进行改编,融问题与兴趣于一体,来应用数学;设置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感受数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难点: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能掌握应用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 %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二个师生双边活动: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八年级学生几何学习正处在试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阶段,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课堂活动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六、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直观感知全等形的概念。再让学生思考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上一个三角形,再把两张纸小心的重叠在一起,并固定,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doc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按年级分目录 七年级上 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体验不确定现象; 八年级上 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八年级下 分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 九年级上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随机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下 二次函数;圆;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 华东师大版按章节分目录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 跟我学;2. 试试看;阅读材料幻方. 第2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阅读材料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阅读材料与;§2.12 科学记数法;阅读材料光年和纳米;§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阅读材料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小结;复习题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阅读材料有趣的“3x+1”问题;§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阅读材料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复习题;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阅读材料欧拉公式;§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阅读材料七巧板;§4.5 最基本的图形

初中数学说课稿大全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 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 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 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 习毅力等)。 <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正分数0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的相反数是—a。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 孙玉涵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孙玉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

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 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 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 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 (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 的相反数是—a 。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 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6.绝对值 (1)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 ≥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5)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7.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2015.10.2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2) B.(-3,2) C.(-3,-2) D.(2,-3) 4. 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 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E C. BC∥EF D. ∠A=∠EDF 5.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 O B的依据是 ( ) A.ASA B.SAS C.SSS D.AAS 6.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8. 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 ...要求的是( )

9.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4cm,则B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10. 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1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是六边形A/B/C/D/E/F/.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AB=A/B/ B. BC//B/C/ C.直线l⊥BB/ D.∠A/=120° 12. 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 写出一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篇一: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反比例函数》(一) 说课稿四:《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乘除法》 说课稿九:《矩形》 说课稿十:《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分式的意义》(一) 说课稿十二:《分式的意义》(二) 说课稿十三:《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反比例函数》(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

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8.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代数式的值》数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水平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水平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实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使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使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持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新)

最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第2章有理数 § 2.1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 2.2数轴 1. 数轴 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 2.3相反数 § 2.4绝对值 §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2.6有理数的加法 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 2.7有理数的减法 §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9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2.10有理数的除法 § 2.11有理数的乘方 § 2.12科学记数法 §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1列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列代数式 § 3.2代数式的值 § 3.3整式 1.单项式 2.多项式 3.升幕排列与降幕排列§ 3.4整式的加减 1. 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 4.4平面图形 § 4.5最基本的图形一点和线 1. 点和线 2. 线段的长短比较 § 4.6 角 1. 角 2. 角的比较和运算 3. 余角和补角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5.1相交线 1. 对顶角 2. 垂线 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 1. 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 3. 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 6.3实践与探索 第7章一次方程组 §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反比例函数》(一) 说课稿四:《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乘除法》 说课稿九:《矩形》 说课稿十:《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分式的意义》(一) 说课稿十二:《分式的意义》(二) 说课稿十三:《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反比例函数》(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

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完整)初中数学目录--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 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第2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 §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数的减法;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10 有理数的除法; §2.11 有理数的乘方; §2.12 科学记数法; §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1. 用字母表示数;2. 代数式; 3. 列代数式; §3.2 代数式的值; §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阅读材料欧拉公式; §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 §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 §4.6 角;1. 角;2. 角的比较和运算;3. 角的特殊关系; §4.7 相交线;1. 垂线;2. 相交线中的角;§4.8 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线的识别; 3. 平行线的特征;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5.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有用吗;2.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表示;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 阅读材料鸡兔同笼;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 2.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9章多边形 §9.1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2. 三角形的外角和;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 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第10章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阅读材料剪正五角星; §10.2轴对称的认识;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 画图形的对称轴; 3.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2. 等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2 B.4 C.±2 D.±4 2,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a4+a4=a8 B.a3·a2=a5 C.a8÷a2=a4 D.(-2a2)3=-6a6 3,化简:(a+1)2-(a-1)2=() A.2 B.4 C.4a D.2a2+2 4,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5,如图1所示的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 图1 6,如图2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图2

7,如图3,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 =110°,则∠C =( ) A.90° B.80° C.70° D.60° 8,如图4,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CE ⊥AB ,E 为垂足.如果∠A =125°,则∠BCE =( ) A.55° B.35° C.25° D. 30° 9,如图5所示,将长为20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6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34cm 2 B.36cm 2 C.38cm 2 D.40cm 2 10,(芜湖市)如图7,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 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 A. 14 cm B.4cm C. 15 cm D.3cm 二、填空题 11,化简:5a -2a = . 图5 图6 A E B C D 图4 A D C B 图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