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堰塞湖”谈文白异读词的读音确认

从“堰塞湖”谈文白异读词的读音确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55583872.html,

从“堰塞湖”谈文白异读词的读音确认

作者:王敏

来源:《语文建设》2009年第05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后,新闻报道中“堰塞湖”一词出现频率很高。最初不同媒体对这个词的读法处理不同,有的读“yan sai hu”,有的读“yan”sai hu”,还有的读“yan sehu。大约在6月底,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接到来自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咨询电话,询问“堰塞湖”一词的准确读法。经分析多个方面的要素,确定这个词的读音为“yan se hu”,此后各媒体逐渐统一了读法。

“堰塞湖”一词之所以产生三种不同的读法,是因为“塞”是个多音字。当遇到由多音字构成的词,尤其是尚没有固定读法的新词的时候,如何确定准确的读音呢?下面以“堰塞湖”为例试作分析。

辞书通常从几个方面对多音字加以界定。大致来说,有意义、词性、构词能力、词语色彩等几项。在遇到“堰塞湖”这样的词时,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尝试确定应该选用哪一个读音。

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塞”字有三个读音:读“sai”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动词义,“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也就是“堵住”,比如“塞住窟窿”;二是名词义,也就是“塞子”,用来堵容器口的东西,比如“瓶塞”“火花塞”等。读“sai”时,指“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如“边塞”“要塞”,“塞上”等词是由此义引申而来的。读“se”时,“塞”字的义项与读“sai”时相近,但不承担名词义,也不单用,而是作为动词性的语素组成一些合成词,比如“塞擦音”“塞音”,还有“塞责”“搪塞”等。

“堰塞湖”一词,指的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这个词在专业领域并不是首次出现,不过对于大众层面来讲仍属新词。从这种地理现象产生的过程来看。首先由“熔岩、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构成“堰”,也就是“围堰”这样的东西;其次,围堰在原有的水系上造成堵截,使水流无法通过,渐渐形成湖泊。“塞”字在这个词语中,承担的是“堵住”的动词义。

在“塞”字的三个读音中,白广对应的义项显然不能适用于“堰塞湖”的构词需要,可以排除。而“sai”和“se”两个读音都可以对应“堵住”的意思,选择何者为是呢?假如说我们从义项角度很容易排除了“sai”这个读音,在剩下的两个读音的选择中就要稍微深入一下,对不同读音的“塞”的构词能力以及构成的词语的色彩和结构特点有所了解。

虽然“sai”和“se”两个读音的意义相近,但是,读“sai”时“塞”字经常单独使用。比如“把衬衣下摆塞进裤子里”。读“se”时则通常构成合成词,如“堵塞”“阻塞”“梗塞”“语塞”等。从构词能力来看,“se”比“sai”更强。不过“sai”音也有构词的时候,如“塞车”“塞满”等。这里我们就要从所构词语的色彩和结构特点方面来考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