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区位_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_中国四大工业区的比较

工业区位_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_中国四大工业区的比较

工业区位_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_中国四大工业区的比较
工业区位_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_中国四大工业区的比较

工业区位\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中国四大工业区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动力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工人(劳动力)等。

2.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主导因素类型区位选择原则典型工业部门原因

原料原料

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

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

市场市场

导向型

接近市场

(往往是指城

市)

啤酒、服装饮料工业、

家具制造业、炼油业,

印刷厂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

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电力)动力

导向型

接近火电厂或水

电站

有色冶金如电解铝工

业,重化工工业

电能消耗量大

劳动力(廉价)劳动力

导向型

接近具有大量廉

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

配业、鞋帽加工业

劳动力需求大

技术

技术

导向型

接近高等教育和

科学技术发达的

地区

飞机工业、集成电路工

业、精密仪表工业

技术要求高

3.区位选择原则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通常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经济因素,而经济因素又主要考虑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如果某工业劳动力费用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则劳动力工资水平就成为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该工厂在空间区位选择上就要接近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一般涉及的五种导向型工业可考虑为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即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下的阐述。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选择因素不断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及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即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

案例探究:本案例主要比较了鞍钢和宝钢的异同,也从另一方面分析了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鞍钢宝钢

煤炭来

早期主要来自抚顺、本溪、目前

来自黑龙江、山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铁矿供

鞍山铁矿

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

国进口

消费市

沈阳、大连、长春等钢铁消费中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

交通运

铁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

的钢铁生产企业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a.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的最大不同是:鞍钢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而宝钢是以消费市场和便利的海运条件为主导区位因素。

b.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石油、煤、铁等原料,又能将产品远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创造了条件。

c.科学技术地进步: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导致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导致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导致信息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阅读指导: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主导因

原因区位特点举例

早期煤炭资

早期冶炼单位钢铁消耗的

煤炭较多

靠近煤炭产

德国的鲁尔区

20

世纪初铁矿资

冶金技术的改进,冶炼钢铁

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

靠近大铁矿

中国的鞍钢、武钢、

包钢、攀钢等

二战后消费市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矿

石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

大幅度降低

靠近沿海的

消费市场

中国的宝钢、日本的

福山、意大利的塔兰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空气污染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者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

化工厂、炼油厂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

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染

①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

地带或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②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也成为主导因素。

【感悟经典】

(源自旧人教版) (源自新人教版)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以下1~2题。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吨) 4

2 0.75 铁矿石

(吨)

2

1.8

1.3

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接近原料地

B .接近燃料地

C .接近销售市场

D .接近交通枢纽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会选择右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反映了钢铁工业所需原料及燃料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在1800年,钢铁工业的分布类型为

A .原料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动力指向型

D .劳动力指向型

4.关于现代钢铁工业发展区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原料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 .劳动力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5~6题。

5.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6.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课堂练习】

1.“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A、B、C三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类别原料运

产品运

原料购置

技术研发

劳动力费

其他费

A 40% 10% 20% 5% 8% 17%

B 10% 50% 13% 7% 8% 12%

C 5% 5% 15% 60% 5% 10%

A—原料原料导向型布局应接近原料产地B—市场市场导向型布局应接近市场C—技术技术导向型布局应接近科技发达处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底特律动荡不断,而上海通用公司在2009年却创下了破纪录销售量。图1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该公司决定在中国广州投资建厂。结合有关知识,回答2~3题。

A.甲 B.乙 C.丙D.丁

3.选择在中国广州建厂的原因主要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下面是“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各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造纸厂②水泥厂③钢铁厂④飞机场

B.①造纸厂②钢铁厂③飞机场④水泥厂

C.①钢铁厂②水泥厂③造纸厂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飞机场④钢铁厂

读图,回答5~6题。

□类为无污染的工业;△类为轻度污染的工业;▲类为严重污染的工业。

5.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

6.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②△类工业污染最

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④▲类工业

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3问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或消费市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

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某跨国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建一生产基地,通过对四地区的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生产成本统计图。据图分析完成4~5题。

4.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企业布局类型属于

A.市场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

甲、乙、丙、丁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优势产业形成要素构成图,回答6题。

6.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7.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A.① B.② C.③D.④

下图是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8~10题。

8.工业部门①的技术、劳动力投入比重分别为

A.30%、50%

B.70%、20%

C.10%、80%

D.40%、30%

9.工业部门④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C.食品工业D.微电子工业

10.科技创新会使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工业投入的变化趋势为

A.②①④B.③④① C.④②①D.③②①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1~13题。

1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1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力因素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15题)(16题图)

14.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B.④⑤②C.③②①D.①③⑤

15.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④⑤

上右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

16.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B.电解铝工业C.电子工业D.制糖工业

17.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

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

读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完成18~19题。

18.和①、③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制糖、钢铁B.集成电路、炼铝

C.服装、机械 D.纺织、石油加工

19.有可能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是

A.① B.②C.③D.④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20~21题。

20.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

21.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22.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A.运输成本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D.劳动力成本

【命题特点】

1.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综合题往往占较大分值;信息呈现多以柱状图、坐标图、区域图、模式图、示意图、表格、文字材料等形式出现。

2.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工业分布、工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3.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从各种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工业区位理论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工业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一、总述

1、概念:发展历史较悠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

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问题概述: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3、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后,各国开始改造。

二、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1、工业过于集中,工业用地紧张、水源紧缺,社会问题严重

2、传统工业大部分是污染工业,污染工业聚集分布,使环境污染严重,不易治

理。

3、传统工业工厂规模大,调整产业结构、经营机制受工业惯性影响比较严重。

4、传统工业区运输量大且集中,造成交通压力大。

三、综合整治

1、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发挥邻近地区区位优势,布局适当分散。

3、发展、建设交通,完善交通网。

4、全方位环境整治。整顿企业、植树造林。

四、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区

欧洲西部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

北美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

形成条件1、丰富的煤炭、

石油等资源

2、便利的水路

运输条件,多优

良港湾

3、工业基础好

4、科技力量雄

5、市场广阔

1、煤、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2、工业基础好

1、自然资源极其丰

2、海运便利、区内

水陆交通发达

3、消费市场庞大

1、多优良港湾,海

洋运输便利

2、较高的科技水

3、劳动力丰富

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

制造、石油、化学、

电子

钢铁、机械、有色金

属、化学、核工业、

宇航

汽车、钢铁、化学、

军事、石油、宇航、

飞机、电子

钢铁、汽车、造

船、石油化工、

电子、纺织

发展特点

工业化最早的地

区;现代工业高度

发达

以重工业为主,消费

品制造业发展缓慢;

核工业、宇航工业在

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微电子工业在世界

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力发展海上航

运,进口原料和

燃料,出口产品;

积极开拓国际市

场,加强国际合

五、重要传统工业区对比:

德国鲁尔区英中部工业区美东北工业区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电力等

纺织、钢铁、造船钢铁、汽车、化工、造船

业中心

形成时期二次工业革命一次工业革命后,历史最早开发历史早、二次工业革

命后

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欧洲十字路口

2、原料能源:丰富的煤炭资

源;离铁矿近(初:【法】

洛林;后:【瑞典】)

3、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

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

发达

4、水源:莱茵河及支流鲁尔

河水量充沛

5、市场:工业发达,市场广

1、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

2、铁矿丰富

3、交通便利: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4、工业积累,资本雄厚,最

先开始工业革命,最先完

成工业化,侵占殖民地,

掠夺资源,抢占大量市场

5、市场广阔:殖民地众多,

市场广阔。

1、丰富的煤炭资源(阿

巴拉契亚山煤)

2、铁矿丰富(五大湖铁

矿)

3、便利的水陆交通(五

大湖、密西西比河水

运),铁路、高速公路

密布

4、地形开阔

5、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市场广阔

技术基础雄厚

铁矿不足缺乏创新机制

衰落原因一、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钢铁工业为基础

二、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1、煤炭开采成本过高

2、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3、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三、世界性钢铁过剩:

1、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日、意)

2、市场需求量减少:替代品增加;恰逢经济危机(塑钢、铝合金)

四、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新工业区分析思路 一、概念:

20世纪50年代后,在传统工业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逐渐形成一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二、类型:

1、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特点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这些地区基本没有传统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三、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型工业区比较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 兴起时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性质 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区位优势 1、大批廉价劳动力 2、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

3、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4、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5、政府大力支持

6、小城镇周围用地用水方便

7、交通运输便利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3、交通便捷

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5、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6、优越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主要特点 1、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 2、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3、生产过程:生产高度专业化 4、资本集中程度:低 5、生产高度化:程度高 6、企业分布:分散

1、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技能

2、产品更新换代快、周期短

3、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高

4、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1、相同点:

都是在二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综合整治 一、调整工业结构:

1、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2、对企业实行集中化,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3、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4、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发展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工业。 二、调整工业布局:

1、工业布局面向西、南部拓展

2、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三、发展第三产业: 1、发展科技和教育 2、发展工业旅游

3、发展金融服务业 四、优化环境:

1、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

2、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3、植树造林

4、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生产结构轻工业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

生产特点1、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

2、资本集中程度地1、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2、研发费用高

分布特点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地区

劳动力条

廉价劳动力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技能

政府因素政府大力支持军事订货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判别

一、根据历史判别:

传统工业: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工业部门

高新技术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技术产业

二、根据部门判别:

传统工业:纺织、煤炭、钢铁、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工业

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半导体、核、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计算机、激光工

三、根据区位判别

传统工业: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指向型

高新技术工业:技术指向型和临空型工业

四、根据投入—产出判别

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科技人员比例高低

产品增加值高低

生产增长速度快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长

投入的研发费用多少

五、根据发展类型判别

传统工业: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高新技术工业:技术密集型

六、根据分布判别

传统工业:多分布在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区

高新技术工业:多分布在环境洁净优美地区

中国四大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三角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

工业部门钢铁、化工、机械、

纺织、食品、采煤、

冶金、陶瓷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

纺、电子、化工

加工工业和制造业钢铁、煤炭、机械、

化工、造船

京、津、唐沪、宁、杭广州、深圳、珠海沈阳、大连、鞍山

优势2、有统一电网

3、便利的铁路、公

路、近海运输

4、紧靠山西能源基

5、有输油管道连接

东北、华北油田。

2、丰富的水资源

3、雄厚的技术力量;

统一的电网

4、发达的水陆空交

通。

发展工业3、森林资源丰富

4、便利的交通:海陆

齐备

5、有广阔的消费市

水源缺乏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矿产资源不足能源、水源供应不足

特点我国北方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规模最大、效益

最好的综合性工业基

我国南方以轻工业

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我国最老的重工业基

发展方向钢铁、电子、石化、

海洋化工、高档轻纺

结构轻型化,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开拓

国际市场

利用特区优势,外引

内联,开拓国际市场

更新设备、提高产品

质量、限制能源消耗

大的工业发展

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学习目标】1.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措施。 【学习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学习难点】讨论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基础知识梳理1】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中国的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 3、历史: 20世纪年代,尤其是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 1.发展的区位特点 (1)(2)(3) (4)(5)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1.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2)(3) (4)(5)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 B、 C、 D、 E、 【活动探究】 1.鲁尔区的铁矿来自哪里? 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后来则来自等国,从海上经过荷兰的港和运来。 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知识拓展】 1.读“辽中南地区图”后,思考回答: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2.比较它与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异同。

3.讨论辽中南工业区应如何综合整治。 【学习检测】 1.下列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硅谷” C.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D.中国深圳经济特区 2.下列不属于鲁尔区优势条件的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充沛的水源 C.便捷的交通 D.环境优美 3.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建立在()基础上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寒冷的气候资源 4.由于鲁尔区铁矿要大量进口,所以把一些炼铁高炉建在下列哪个国家海边() A.比利时 B.瑞士 C.荷兰 D.法国 5.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运输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只有天然河流 D.莱茵河自北向南注入黑海 6.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煤炭资源的枯竭 C.钢铁市场的萎缩 D.法国洛林铁矿已采空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大型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分散 D.资本集中程度低

2019届高考地理专讲讲义考点36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考点36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考点热度★★★☆☆] 一、知识整合 ㈠传统工业区 1.主要特点: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2.德国鲁尔区 区位优势生产结构衰落原因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以传统工业为主,传统 工业部门:煤炭、电力、 钢铁、机械、化工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新 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 污染,优化美化环境 ㈡新工业区 1.特点: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力发展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3.美国硅谷:位于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附近,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二、重点考向 考向一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 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与整治 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借鉴 鲁尔工业区东北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典例引领】 截至2016年3月底,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有17家,1—3月煤炭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8.12亿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产量1951.7万吨,同比下降11.9%。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摘要: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它可以让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旧工业区在告别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后面临着改造与更新,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遵循城市规划,使之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421. 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整治及中心区的再开发。我国对旧工业区的更新和改造还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股热潮逐步从发达国家传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从城市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下内容是从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旧工业区改造的特点及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拥有独立的特点:(一)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所占土地的价值密切相关。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所谓的“旧”并不是说建筑物的老化、周围环境和交通设施差,而是指工业区本身功能和性质已经不再满足该工业区所处位置的土地价值的要求。不同的旧工业区,其改造动因也不同,但是大多旧工业区的改造都是因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业效益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有些重工业又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的重点污染源,这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无论如何,旧工业城区的改造与更新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适应土地价值和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工业区的竞争力。(二)旧工业区的改造伴随着土地的功能置换。城市用地的要求总是在向配置效益更高的使用功能转换,在置换过程中变土地的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土地使用效率。一般的旧城改造是以危房和基础设施更新为主,而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则是以工业区功能的调整和土地使用功能为主,这恰好和产业布局结构相一致。(三)旧工业区的改造通常会形成土地或物业的增值。旧工业的区位和功能是产生土地和物业增值的主要源泉。旧城区和旧工业区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具备较高的改造增值潜力,由于工业区具有较多的优先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增值潜力大。在功能转换角度来看,工业区用地是各类用地中价值最低的,功能转换后,会带来更高的土地增值。(四)旧工业区结构较简单,产权相对集中,改造过程中拆迁难度小。工业建筑结构简单,与居住区相比较,其拆迁难度小的多。旧工业区的改造不像居民区返迁或重新安置问题,不像居民区那样分散,协调起来更容易。(五)可充分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旧工业区耗能较大,基础设施的容量远远大于居民区,因此,在改造中可以使基础设施再利用,减小开发投资。促进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主要因素:(一)技术进步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工业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随着技术信息的进步,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先进的技术使原本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污染重的工业陆续关闭和外迁,这为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带来了便利。(二)生态意识影响。由于工业时代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旧工业的改造和更新指明了方向。(三)历史保护的影响。审视国际旧工业更新的轨迹,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成为旧工业区改造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旧工业改造更新的成功案例:上海的“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 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改建更新建成工作室、设计室、陶艺馆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 艺术区原为电子工业老厂区,从2001 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的眼光,他们充分利用以前的风格装饰成富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和创作空间。现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成为北京都市文的新地标。还有美国的褐区改造。所谓褐区就是被废弃的工业区,受到污染严重的地区。匹兹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两个世纪以来,曾经是钢铁厂、肥料厂等严重污染的地带,可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建成了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区及景观小路,到现在,这条小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曾经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区,可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从炼钢中心逐步发展成以传统产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行业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后取得了明显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 重点难点 迁移运用典型案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解读:1)、以我国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区位优势、整治措施; 2)、借鉴意大利普拉托经验,发展我国苏南地区、温州地区、珠三角的区的外向型经济; 3)、比较印度、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新技术区与我国同类地区的区位条件的异同。学法建议:自学、对比、讲述法和设问启发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 (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2)形成条件:丰富的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机械、、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2.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区 ①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煤炭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鲁尔区的衰落是由煤炭工业的衰落开始的。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炼钢耗煤量的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 ③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 (3)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①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 ④优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3.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大批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的经济 ⑤的大力支持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以为主。 ●生产过程大多是的,或实行家庭包工。 ●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地区。 (3)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①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②作用

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00新课导入】 : 【01学习目标】 :1.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2.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3.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 知识点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分布: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鲁尔区形成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4)生产特点: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5)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 开始衰弱。 知识点二:新工业区 (1)①分布: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图中A、B、C三地区,代表新工业区的 是农业,该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以B经济为主。 ②特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 甚至农村。 ③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读美国“硅谷”示意图 ①“硅谷”北临美国西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西临 浩瀚的太平洋。 ②代表性工业:微电子工业。 ③刺激“硅谷”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 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④发达工业国家中,著名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还有日本的“硅岛”即九州 岛和德国的慕尼黑。 【03核心突破】 :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及构成特点,如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分析: 2.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思路 某地工业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以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九大方面来分析, [ 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大方面进行。 【03核心突破】 :新工业区 1.对新工业区中“新”的理解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人教版必修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素养材料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是国有企业集中的老工业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体制弊端日益凸显,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发展境地,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2002年以来,在中央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指引下,铁西区对老工业区进行系统改造,闯出一条突围之路,进入全面振兴的快车道。 问题1(区域认知)铁西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突出。 问题2(综合思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促使经济腾飞? 提示:改造传统工业,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 2019年1月30日,中关村软件园推出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关村软件园企业总收入达到2519.6亿元,与2017年同比增长20.3%,开创近三年来新的速度,园区企业总数为687家,比上一年度增加46家。园区2018年新引进能科股份、仰联信通、大恒图像,联想智慧医疗、小兰科技等企业,园区大信息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问题1(区域认知)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该地被称为“中国硅谷”,其优势条件是什么? 提示:附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科技力量雄厚。 问题2(综合思维)中关村作为高新技术工业区,其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堵,用地紧张,地价高;科技创新不够;研发费用投入不足。 问题3(地理实践力)进驻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类型主要有何特点? 提示:主要是以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素养培养 1.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主要位于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区内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1)~(2)题。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来源:学&科&网Z&X&X&K]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 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 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 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 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 传统工业区(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 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 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 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 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 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 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 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参看相关地图分布内容,了解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 状况以及当时如何形成世界上有名的工业地域。 同学们看课文时,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投影仪,把鲁尔区的位置与资源分布图制 作出来,课本图供同学们参考。然后,老师再作具体分析。

新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格力武汉生产基地是格力集团全国八大基地之一。2017年初,格力集团在武汉基地上马节能、舒适、美观的智能产品生产线,同时引入智能机器人,减少流水线作业用工量。2017年9月,格力公司从珠海总部紧急调200名员工驰援格力武汉工厂。据此完成1-3题。 1. 格力集团在武汉设立生产基地的原因是 ①劳动力成本低②市场需求量大③工业基础好④科研力量强 A. ①④二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2. 格力电器在国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 B. 价格低 C. 款式新 D. 质量优 3. 从珠海总部调员工驰援武汉生产基地的原因可能是 ①武汉劳动力成本远高于珠海②产业升级,导致技术工人数量短缺③产品供不应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④武汉劳动力短缺,普通工人数量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1. “引入智能机器人、从珠海总部紧急调200名员工驰援格力武汉工厂”等说明格力集团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格力集团在武汉设立生产基地可以辐射湖北、湖南、江西,因此市场需求量大。武汉作为华中重镇,附近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从珠海总部紧急调200名员工驰援格力武汉工厂”说明科研力量有待提高。 2. 产品质量是产品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 3. 本题易采用排除法,珠海经济更发达,武汉劳动力成本低。由材料“引入智能机器人,减少流水线作业用工量。2017年9月,格力公司从珠海总部紧急调200名员工驰援格力武汉工厂”说明驰援武汉200名员工不会是普通员工,应是现代智能制造熟练技工。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据中国商飞介绍,在大飞机总装基地的带动下,上海将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除了上海外,中国商飞通过大飞机的研发生产还带动了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中部等多个地区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据中国商飞介绍,C919的核心部件生产分别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负责,最后交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进行整体组装。据此完成4-6题。

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范志国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 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 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 辉煌的鲁尔区 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 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 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

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 (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 内部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 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市场缩小 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 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 小结: 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地位下降 3.钢铁市场缩小 4.环境问题严重 讲述: 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据统计,1957年,鲁尔区有141个煤矿,49万煤矿工人;到1995年,仅剩 13个矿井,煤矿工人不足7万。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鲁尔区开始衰落。 (三)鲁尔区振兴措施 探究: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练习中等难度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单项选择题 1.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有关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新兴工业多为重工业 B.传统工业多为大规模企业,新兴工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 C.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都以集中分布为主 D.新兴工业资金集中程度高,传统工业资金集中程度低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因素中,对A区域工业布局发挥重要作 用的有()①原料②科学技术③交通 运输④环境因素⑤劳动力数量⑥劳动力 素质A.①②③④B.③④⑤ 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4.B区域以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成了世界著名的新工业区代表,下列因素中,对该工业区的形成影响较小的是()A.交通运输 B.工业联系 C.环境因素 D.劳动力数量 5.钢铁工业由C区域到D区域的布局变化体现了() A.原料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大 B.市场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小 C.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布局的变化 D.燃料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大 我国西部地区某传统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 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 6.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A.m点B.n点 C.o点D. p 7.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 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基于此() A.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会减小B.m点所在地域的范围将缩小 C.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D.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将 上升 下图中的S国石油工业发 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 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 此回答8~9题。 8.M城市和N城市发展石化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分别是() A.劳动力和市场B.科技和原料 C.科技和劳动力D.市 场和原料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 重点难点 迁移运用典型案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解读:1)、以我国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区位优势、整治措施; 2)、借鉴意大利普拉托经验,发展我国苏南地区、温州地区、珠三角的区的外向型经济; 3)、比较印度、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新技术区与我国同类地区的区位条件的异同。学法建议:自学、对比、讲述法和设问启发 自主学习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 (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2)形成条件:丰富的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机械、、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2.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区 ①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煤炭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 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鲁尔区的衰落是由煤炭工业的衰落开始的。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炼钢耗煤量的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 ③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 (3)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①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 ④优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3.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大批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的经济 ⑤的大力支持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以为主。 ●生产过程大多是的,或实行家庭包工。 ●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地区。 (3)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练习题1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优化环境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变化特点的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有(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能源充足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接近市场接近供 应商 国际机 场 国内机 场 接近海 湾 接近首 都 良好的 道路网 通往首 都的铁 路 舒适的 生活环 境 文化娱 乐设施 地区财 政物质 大学支 持 愉快的 工作环 境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一、引入新课 1.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情预设]:学生大部分能回答,但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案)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主要讲述了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困境、治理手段;②两类新工业区,分别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为例,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形成条件。本节课主要由相关案例构成,结构较为复杂,但内容安排有规律可循。课文均列举国外成熟案例,清楚的展现了不同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条件,再配以我国的相关案例进行对照学习,从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习,了解工业区位选择变迁的原因。 能力目标:解释相关产业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转移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德育目标: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为家乡工业发展出谋划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因素的变迁对工业地域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的学习实现能力的迁移,解释相关产业变迁的现象;解决城市工业布局的综合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表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注意化繁为简,学会归纳具有条理性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案例由区位分析入手,找出其发展的条件和具备的特点,并能够将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案例中去。学习传统工业区部分,要注意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去理解它的兴起、衰落、治理。由于传统工业区的交通、矿产、产业条件都较为优越,因此此类问题很容易在综合习题中有所体现,建议学生借此机会对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地理概况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新工业区部分重点把握其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之处,学会应用它的特点和兴起条件。 四、说过程 作为本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在课前提问部分有必要对前两节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如“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等等。由于本节内容带有一定的实战性质,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课程导入部分相对简单,只需向学生陈述存在发展特点与历程不同的工业区这一事实即可。 讲述传统工业区部分教材选用了德国鲁尔区这一例子,缘于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世界传统工业区的典范。在这里首先需要分析鲁尔区的地理信息,通过教材的介绍和地图的判读,使学生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地形、矿产、交通、城市、人口、资本等区位条件。作为传统工业区,鲁尔区的发展条件较为良好,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材料,找出这些发展的区位条件。接下来主要由教师陈述一下鲁尔区所遇到的困境,注意将重点指向其原有的区位优势上,表明区位条件的变化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综合整治的内容是传统工业区部分的教学重点,整治具有条理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内容,在这里鲁尔区并非在向新工业区靠拢,而是仍旧利用其业已积累的条件去重新制定新的发展策略。趁热打铁,这时候适时地提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例子,归纳其发展的区位因素,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异同之处,并为辽中南工业区的再振兴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这段文字的对比教学有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作为常考案例,传统工业区的内容变化大、考点多、形式多样,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段教材。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提出整改策略,做到和而不同,提高其解决综合问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1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含答案解析)

双基限时练(十二)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单项选择题 1.传统工业区一般建立在( ) A.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B.人口稠密的地区 C.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D.海运便利的地区 答案 C 读下面①~④工业中心城市分布图,完成2~5题。 2.依赖进口原料、燃料形成的大型传统工业区位于①~④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利用本地煤、铁资源,发展了世界上最早的钢铁工业的工业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二战之后,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形成中小企业集聚的独特工业小区的是________所在国家。(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②地所在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工业区,有利于其形成的特殊因素是( ) A.洁净的环境B.便捷的交通 C.军事订货多而稳定D.科技创新 2~5.解析根据地理轮廓特征认读出①所在国家为意大利,②所在国家为美国,③、④所在国家分别为日本和英国。根据这些国家新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2.C 3.D 4.A 5.C 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不同地区的工业与图中①~④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五大湖区——① B.日本太平洋沿岸——② C.意大利中部工业区——③ D.美国西部新兴工业区——④ 7.关于图中④类型工业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多分布于工业历史悠久的地区 B.产品科技含量高,主要供科研用 C.从业人员中科技文化素养高 D.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慢 6~7.解析根据图中各个点的坐标数值分析,①②均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③为资源指向型工业,④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6.D 7.C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世界和我国四个著名的工业区,读图完成8~9题。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易)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17周) 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15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套题难易程:易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工业区中不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英国中部工业区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硅谷”工业区【答案解析】选D。硅谷是新工业区。 【相关知识点】2.2.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2.3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4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难易程度】易 2.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机械、钢铁 B.化学、煤炭 C.钢铁、煤炭 D.电力、钢铁 【答案解析】选C。钢铁、煤炭是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 【相关知识点】2.2.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2.3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4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难易程度】易 3.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解析】选D。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是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关知识点】2.2.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2.3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4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难易程度】易 4.有关传统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核工业、航天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传统工业区的衰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密切相关 C、传统工业区工业密集,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D、传统工业区因为靠近煤、铁等原料产地,所以当地的市场一般很狭小 【答案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只有C项全对。 【相关知识点】2.2.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2.3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4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难易程度】易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及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 4.了解高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1.鲁尔区的形成,衰落及综合整治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点与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学习法 一、传统工业区 1.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部门 (1) (2) (3)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3.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4.面临问题 5.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6.衰落的原因

7.整治的措施 二、新工业区 1.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2.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及特点 3.发展模式 4.美国硅谷的特点 5.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 1.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落和整治

2.意大利新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

1.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途径有以下四点: (1)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 (3)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 (4)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具体布局。 【深度探究】 1.鲁尔区发展经验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提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如有时间,可以2010年山东卷26(4)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2.最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建立了科技产业园区,请分析科技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科技园区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利,应接近科研院校等。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劳动力素质要求高,有利于促进当地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