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用依附概念於发展迟缓儿之亲子互动

运用依附概念於发展迟缓儿之亲子互动

运用依附概念於发展迟缓儿之亲子互动
运用依附概念於发展迟缓儿之亲子互动

運用依附概念於發展遲緩兒之親子互動

周榮萍1 卓妙如2*

1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研究生

2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通訊地址: 114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6段161號;E-mail: mxc12@https://www.sodocs.net/doc/7c16156336.html,

摘要

親子依附(attachment)是存在於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然而,發展遲緩兒與母親的互動常因其心智能力及動作反應而受限,若能對依附概念有深切的體認,將增加親子訊息的傳達及互動的機會,以促進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進而奠定孩子發展正向的人際關係。本文除定義依附之概念,並分述親子依附之概念屬性(接近、互惠以及實行或投入)、親子依附之前因(先前的依附意識、生理與心理方面的效益、接受懷孕的事實與胎兒以及相識和熟悉),以及親子依附結果(父母技巧的統一、嬰兒的成長與發展以及建立穩固的連結),且提出親子依附的範例、實證性題材,以及依附概念於發展遲緩兒親子互動的應用。

關鍵字:發展遲緩兒,親子依附

前言

親子依附是一種必要的人際關係,也是瞭解親子關係的重要概念;依附情感的連結,存在於親子雙方之間,而依附關係的品質,對孩子行為與人格發展有顯著影響(Goulet et al. 1998);然而,發展遲緩兒心智能力、動作反應且較缺乏情感性行為及注意力,會影響母親與發展遲緩兒的互動行為。在這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時代,發展遲緩兒及其母親之親子互動行為亦是值得關心的課題;因此,首先我們須清楚地瞭解親子依附的屬性與特徵,在實務工作中能注意觀察父母與發展遲緩兒的互動行為,確認是否有親子問題存在,給予適當的護理措施,以期親子間能建立穩固、正向的親子依附關係。

依附之概念定義

字典的定義

『依附』(attachment)一詞的起源可回溯到十三世紀,它在辭源學中是一個動詞,意義是連結至一個驛站或在一個職位上安定下來。而遠流出版的辭源(1990)內並未做完整解釋,故將『依』和『附』分別解釋,其中『依』是依靠、依從之意,『附』則有外加的、附帶的、依靠及靠近的意思;在建宏出版的當代國語辭典(1995)中,『依附』是附著、依賴及從屬的意思;而韋氏國際字典(1986)對『依附』的解釋是一種身體的接觸,是一件事與另一件事的接觸,以及有強烈摯愛獻身的行為;根據醫護健康百科全書(Miller-Keane Encyclopedia & Dictionary of Medicine Nursing & Allied Health 1997)的定義,依附(attachment)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聯繫,在嬰兒與有意義的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之間,是一種心理超越生理的過程,其中有意義的他人是指母親、父親、手足、提供養育者或主要照顧者。綜合上述,依附是對親愛的人所產生之親密情感的行為,是一種相互關係,有一特定對象,藉由情感的鍵結將雙方更緊密的連結。

文獻的定義

十八世紀法國的作家兼哲學家Rousseau,是第一個使用依附概念說明母親與嬰兒關係的相關性,在他的著作中,依附被認為是母親的愛。定義嬰兒與照顧者之間(親子間)所建立的強烈情感連結,是由英國病理學家John Bowlby 於1958年首先提出,他描述依附是一個人與另一個特定的人或許多人或物體間所形成的親密關係,使得他們在某個固定的空間下得以連結,隨時間愈發穩固(Bowlby 1982)。Harry和Margaret Harlow 曾設計一實驗,以小猴子與兩位假的代理母親同時養在籠子內,一位母親是以柔軟有絨線的布覆蓋,另一位由鋼網組成且設有餵食裝置,結果發現小猴子會親近根本不餵他的布質代理母親,而較少接近餵他的鋼網代理母親;兩位學者的研究推翻了『需要理論』,即食物的供給並非依附感的基礎,反而是舒適的力

量更大。而Ainsworth等人(Ainsworth, Blehar, Waters & Wall 1978)則認為依附是一個個體對另一個特定的個體所形成的一種感情繫帶(affectional tie)或鍵(bonding),他們更進一步將依附界定為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受持續且敏感的回饋所影響,它具有區別性與特殊性,且不論何時何地相互依附的兩個人內心情感都是連結著,而依附情感鍵結一旦建立,是不會受到時空的區隔而有所變化。Mercer 及 Ferketich(1990)亦提出依附是父母與嬰兒彼此之間情感的連結,而這種情感的連結是經由父母與孩子之間不斷地相互滿足彼此的需要所促成的,且母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是一種學習過程,而非與生俱來的自發性行為。此外,依附關係可藉由一些行為,例如擁抱(身體的接觸)、撫摸、微笑、視線接觸(注視、欣賞)等來表現或傳達愛心,並滿足嬰兒的需要,使得親子之間彼此追求親密感和安全感(Tarabulsy et al. 1996)。Klaus 及Kennell (1983)則強調目光的接觸(eye to eye contact)對母親與嬰兒依附關係的建立有重要的影響,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可由母嬰互動過程中,觸摸的次數看出,雙親最初會用指尖,然後用手指或手掌接觸嬰兒身體,先觸摸身體的外圍,然後向內移至軀幹。綜合上述,依附是瞭解親子關係的一種重要的概念,若是親子之間能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可以使孩子視母親為安全感的基石,進而願意與他人互動或探索陌生的環境,而不致過度恐懼。

親子依附之概念屬性

親子依附關係的屬性包括接近(proximity)、互惠(reciprocity)、以及實行或投入(commitment),分述如下:

1. 接近(proximity)

這屬性是指父母親在靠近嬰兒時,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經驗,它由三個次元素所組成,包括接觸(contact)、情緒狀態(emotional state)和個人化(individualization);而撫摸、凝視和擁抱嬰兒的感覺經驗是一個『接近』尋求經驗的一部份。情緒狀態則是出自新父母的情感經驗,這將有助於嬰兒和父母角色的形成,此外,父母也意識到需要區別嬰兒的需求,去辨識以及適當的反應。在依附關係形成的過程中,也需要透過一些方式來達到分離,不但有助於嬰兒逐漸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也能讓父母視嬰兒為一獨立的個體。

2. 互惠(reciprocity)

這是一種透過嬰兒的能力和行為的特徵引導父母做出回應的過程,它藉由兩個次元素被描述出來,即相互依賴(complementary)和敏感度(sensitivity)。父母親去感覺並對嬰兒的暗示做出反應,如此可促使嬰兒的生長與發展;在這個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兒扮演積極的角色,他們有能力增強父母親在照顧上的成就,進而使互動品質提昇。

3. 實行或投入(commitment)

這屬性是指一種自然且恆久的依附關係,它包含兩個次元素,即中心化(centrality)和父母角色的探索(parent role exploration)。在中心化方面,父母視嬰兒為生活及家庭的中心,並了解自己的責任是讓嬰兒健康,以及促進嬰兒安全的生長和發展。父母角色的探索是指他們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以及整合父母的角色成為自己的一部份,其中包括藉由社會傳統上的方式去選擇不同的模式,同時他們會確認自己的生活,使得他們在親職角色中獲得正向、幸福的感受。

親子依附的範例

依據親子依附之概念屬性(接近、互惠以及實行或投入),以下分別敘述一符合依附概念屬性的定義且不涉及其他概念屬性的典型個案(model case),以及僅符合部份的概念屬性而不是全部的邊緣個案(borderline case),以具體說明親子依附之概念。

1.典型個案:

春嬌和志明日前喜獲麟兒 - 傑克,由於第一次做父母,心情既興奮又害怕,打從春嬌懷孕開始,他們期待傑克的到來,兩人常常對著春嬌腹中的胎兒說話,自傑克出生後,春嬌和志明更是愛不釋手,經常將傑克抱在懷中注視,對他說話或不時摸著傑克的小臉(屬性1 - 接近),畢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起初對於傑克的哭泣感到手足無措,尤其是餵完牛奶之後,後來他們試著在餵奶後抱著傑克,安撫傑克或是檢查是否因尿布濕了而哭泣,漸漸地,春嬌和志明愈來愈了解傑克的習性,能夠分辨什麼是肚子餓的哭聲,什麼是尿布濕的哭聲,並調整夫妻生活作息,以便於照顧傑克(屬性3 - 實行或投入),而傑克因為肚子餓或尿布濕的哭聲愈來愈少,現在傑克對於父母的聲音或擁抱能夠予以回應(屬性2 - 互惠),春嬌和志民也能在照顧的過程中,享受為人父母的滿足與成就。

從上述的例子說明父母可藉由一些行為,例如撫摸、擁抱或凝視等和嬰兒建立依附關係(屬性1),也可以由嬰兒的反應中漸漸調整或整合照顧的方式(屬性3),嬰兒會發出訊息告知父母有關自己不舒適的狀態,而對於父母逐漸熟練且舒適的照顧,給予正向的回應(屬性2)。

2. 邊緣個案

大雄和靜香喜獲千金 - 珍妮,他們會抱著珍妮輕拍,對她說話,不時撫摸她的小臉、小手(屬性1 - 接近),他倆十分盡心盡力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珍妮在白天的時候還好,喝完奶就睡了,但是一到晚上,尤其是半夜,經常在非喝奶時間醒來大哭,且難以安撫,大雄和靜香試過很多方式,成效並不明顯,由於兩人夜裡經常要輪流安撫珍妮,故睡眠不足,也覺得照顧孩子沒有成就感,甚至考慮晚上將珍妮送到保母家,由保

母代為照顧。

以上的例子中,父母藉由一些行為與嬰兒建立依附關係(屬性1),對於嬰兒夜裡哭鬧情形也試著轉變或調整照顧方式(屬性3),由於效果不彰,對於親職角色沒有成就感,且因睡眠不足而想將嬰兒送至保母家照顧,此為一邊緣個案。

親子依附之前因與結果

一個概念在被澄清之前,必須先要知道前因(antecedents) (先決條件)及結果(consequences),前因和結果可以對屬性的討論有幫助,亦可承接整個概念前後的文意(Walker & Avant 1995),分述如下:

前因是指一個概念發生前有一定順序的相關事件,Goulet等人(1998)認為一個適當的環境,使得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更容易,並指出親子依附概念有四個前因,包括(1)先前的依附意識:從文獻中可知,回顧先前的情感關係是重要的,通常懷孕中的夫妻對親密關係的瞭解來自自己的父母親,在與嬰兒建立依附關係的過程中,父母具有一定的靈敏度和協調性,他們通常在建立依附的過程中,會以自身童年的經歷連結,進而接受並發展自己成為父母的角色。(2)生理與心理方面的效益。(3)接受懷孕的事實與胎兒:親子間依附行為發展根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渴望,而胎動、超音波影像、生產或孩子的第一個笑容,都會強化父母對嬰兒的期待。如果父母出現非預期性懷孕,對嬰兒有排斥或矛盾的心態,或是嬰兒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模樣,皆會影響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並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4)相識和熟悉:親子依附過程會出現在相互熟悉或相互認識之後,父母親會採取行動完整地呈現某一領域的行為,以達到對嬰兒的熟悉,他們會尋求資訊,將資訊轉變成自己的知覺,以及增強或修正自己的知覺。

結果是指一個概念發生後所導致的事件或情境,Goulet等人(1998)認為有三項結果形成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包括(1)父母技巧的統一:父母的成長是透過與嬰兒的交流和互惠,並從中獲得正向的情感以及促成行為的成熟和滿意。增強父母對嬰兒的照顧技巧與增加他們的自尊及自我效能的感受,兩者具有相同的益處,父母從中獲得愉快的經驗,將促使他們願意花時間和嬰兒互動,重複和延長接觸讓父母學習去辨識嬰兒的暗示,並做出適當的反應,且親子間穩固的依附關係可預防疏忽和虐待的事件發生(Belsky 1993)。(2)嬰兒的成長與發展:親子依附關係對嬰兒的人格、自尊、獨立、自信等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嬰兒有表達對愛及安全的需求,而正向的依附關係可減輕嬰兒的焦慮,且發展正向依附關係的孩子會呈現高自尊及獨立性。(3)建立穩固的連結:熟悉和依附是建立正向穩固依附過程的要素,以及藉由和諧來建立親子間的鍵結,一旦建立好的依附行為,這個鍵結幾乎無法破

壞;當在一個困厄的時機或親子間的連結被分解時,這即是一個促進親子間連結的動力。

親子依附之實證性題材

實證性題材(empirical referent)是指可用來驗證概念發生的一些現象(Walker & Avant 1995)。實證性題材可提供清楚的、可觀察的指標,可作為測量工具的基礎。關於依附概念的實證性題材分為兩方面說明,分述如下:1、這些要素是抽象的,也是組成概念分析的最後步驟,雖然定義屬性是抽象的和普遍的,但是可根據這些參與者或前後情況去定義之,分析應嚴謹合適,將確定的因素和概念應用在其他環境的觀察中(Morse 1995)。目前可透過父母評值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品質,以及父母對嬰兒認知的描述,試圖測量親子間早期接觸的量;或是評價父母在談論嬰兒時是以嬰兒為中心。一個可讀取且有效的測量工具,是針對親子間依附關係品質的測量,若依附關係的測量只針對單一個體或父母親個人時,即需考慮概念評論屬性的需要。

2、親子間可藉由許多方式來建立情感繫帶,他們尋求且保持與嬰兒的接近,在與嬰兒接觸中能夠認識特定的屬性。父母意識到自己對於嬰兒的成長和發展是有責任的意義,他們會出現對現實的期望,以及感到自己有能力照顧嬰兒。家庭是促成親子間親密連結的環境,能夠發揮父母的靈敏性擔任父母角色,亦可同時保存他們的親密感和社會支援網路,且家庭系統對嬰兒發展的調適,將有助於嬰兒與環境之間依附的發展。有關依附關係的測量或觀察工具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適用的測量工具亦不同,用於觀察法的測量工具有

Avant(1982)的母親依附行為評量表(Maternal Attachment Scale),

Barnard(1978)所提出的新生兒哺餵評估表(Nursing Child Assessment Feeding Scale, NCAFS),deChateau (1976)所發展的母嬰行為觀察表(Method for Observation of Mother & Infant Behavior)等;而用於自我記錄法的有Broussard(1979)所設計的新生兒概念表(Neonatal Perception Inventory),以及Leifer (1977)的『How I feel about my baby now』等。

國內亦有針對父子依附行為及相關因素進行研究(陳、李,1998),在這個研究中利用了兩個測量工具,一為『父親育嬰能力量表』,此量表是參考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PSOC) (Gibaud-Wallston & Wandersman 1978)及相關文獻修訂而成,此量表分為知識及價值兩個次層次,採用五分法進行測試;另一測量工具為『親子依附行為觀察量表』,此量表是參照Wieser及Castiglia(1984)所設計的觀察表加以修改,包括探查行為、語言、觸覺的接觸及參與照顧技巧等四個次量表。儘管評

估的工具很多,但非每一種工具皆適用每一種狀況,在判斷研究結果及選擇測量工具時,需瞭解測量對象的特性及測量的目的,同時對各種測量工具的適用範圍有清楚的瞭解,方能選用正確的工具。

親子依附於護理實務的應用

關於依附關係探討的文章很多,以下提出一案例來說明依附概念的運用:陳女士,26歲,大學畢業,於一年前結婚,目前與先生同住,個案從事護理工作,生活穩定,經濟情況小康。此次是陳女士與先生計劃中懷孕,懷孕期間陳女士定期至醫院產檢,於懷孕第12周時出現有感子宮收縮,並有流產的先兆,曾於醫院住院安胎,此次亦因出現流產徵兆,懷孕19周時再度入院安胎,期間曾因安胎藥物使用而導致心悸,心跳常維持在100-120/min,經常需臥床休息,以及為便秘所苦,一直安胎至35周,以剖腹產方式娩出一男嬰,體重2350公克,Apgar Score為五分轉七分,因呼吸窘迫須入新生兒加護中心依賴呼吸輔助器且需嚴密監測;陳女士則除了傷口疼痛,退奶之苦,無其他合併症,於產後7天返家。

針對陳女士懷孕期間所經歷住院安胎的感受,以及產後親子關係發展與母性角色的適應,將以建立依附關係之歷程(放棄期─疏離期─陌生期─認識期─附著期)與影響依附關係建立的正負因子討論臨床護理措施的意義。母親對嬰兒的情感依附是所有情感連結中最強的,追溯陳女士懷孕期間因安胎時間過長及造成一些生理不適,對胎兒產生不良的依附關係開始,至後來在護理人員協助下,重拾信心接受寶寶,其中陳女士的母性角色與依附關係建立受到安胎藥物所造成副作用的不適、生產方式、早期親子分離、嬰兒的健康狀況等因素影響。由於陳女士有先生的支持及護理人員的鼓勵,加上護理所提供的心理關注、出院衛教等,提昇了陳女士的育嬰意願和能力。除了以上的護理措施,對於臨床上或社區中的發展遲緩兒及其父母親,醫護人員應主動接觸他們,藉觀察探視、電話探訪來評估親子依附關係發展,促進親子互動過程;且可將探訪時間、方式彈性化,以鼓勵父母與孩子接觸,或是加入支持性團體,以協助表達他們的感受,相互經驗分享,增加支持的來源。

親子依附於護理研究之應用

從1960年開始,國外有許多學者從事有關產後早期母親與嬰兒關係的研究,除了從人類發展及行為模式來分析及描述產後母親與新生兒間互動情形,並發展出許多評量母嬰依附行為(attachment behavior)的工具,以探討影響母子依附行為的因子,藉以強調依附行為是將來母子關係發展及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因子。亦有學者進行有關孕期

胎兒與父母依附關係建立的探索性研究。近幾年來,國內亦有許多學者從事有關母嬰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多是從母性發展(maternity development)來探索母性行為(maternal behavior)的形成,母嬰互動(maternal-infant interaction)行為,或針對父親依附行為相關因素進行探討,目前國內有朝向『母嬰同室』發展的趨勢,強調親子依附關係應及早建立,重視生育品質,提昇母乳哺餵率等等,其研究主題是相當廣泛的。

親子依附概念模式的一致性

臨床上對依附行為的定義屬性與概念分析具有一致性。依附行為包括觸摸、眼對眼接觸、擁抱、微笑、親吻、對嬰兒說話、探訪及提供照顧等(陳淑芬& 李從業1998, Goulet et al. 1998),嬰兒的健康狀況、母親疾病、生產方式、計劃中孩子、嬰兒性別、環境因素、夫妻關係等等,皆會影響依附行為的建立。臨床上對於兒科加護中心採取不限制訪客時間,以及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活動時,鼓勵父母參與,藉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來促使依附行為更加穩固。

結論

親子依附關係是每個人第一個以及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親子依附關係若是建立穩固,可作為孩子探索外界的基石,以協助其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反之,若缺乏穩固的依附關係,則使個人對外界顯得冷漠與退縮。在眾多影響親子依附關係建立的因素中,儘管有許多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父母的基本特性、人格特質及過去經驗;但是有一些因素是可經由護理人員的協助而加以改善的,例如提供一個有利親子依附關係發展的環境,或是鼓勵父母多加探視因早產或其他疾病而住院的兒童。所以,身為臨床第一線工作人員的護理人員,若能對依附概念有深切的體認,方能在親子之間作一橋樑,增加親子訊息的傳達及互動的機會,以促進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

參考文獻

左秀靈(1995)當代國語辭典?台北:建宏。

陳淑芬、李從業(1998)產後初期親子依戀行為及相關因素探討?護理研究,

6(3),246-58。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1990)辭源(大陸版)?台北:遠流。Ainsworth, M., Blehar, M., Waters, E., & Wall, S. (1978) Pattern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Belsky, J. (1993) Etiology of child

maltreatment: A developmental

ecologic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4(3), 413-34.

Bowlby, J. (1982) Attachment and loss

(Vol.1): Attachment (2nd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Goulet, C., Bell, L., St-Cyr Tribble, D., Paul, D., & Lang, A. (1998) A

concept analysis of parent-infant

attachment.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8(5), 1071-81.

Klaus, M. H., & Kennell, J. H. (1983) Bonding: The beginning of

parent-infant attachment. New York:

Mosby.

Mercer, R. T., & Ferketich, S. L. (1990) Predictors of parental attachment

during early parenthood.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5(3), 268-80. Morse, J. (1995)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nursing using advanced

techniques of concept analysi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7(3),

31-46.

Tarabulsy, G., Tessier, R., Gagnon, J., & Piche, C. (1996) Attachment

classification and infant

responsiveness during interaction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

131-43.

Walker, L. O., & Avant, K. L. (1995)

Strategies for theory construction in

nursing (3rd ed). Norwalk, CT:

Appleton & Lange.

Applying Concept of Attachment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mentally Delay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Jung-Ping Chou1, Miao-Ju Chwo2*

1Graduate Student,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2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Correspondence to: No, 161, Min-Chuan E. Rd., Sec. 6, Taipei , Taiwan, 114.

E-mail: mxc12@https://www.sodocs.net/doc/7c16156336.html,

Abstract

Parent-infant attachment is an affectional bond between a young child and his mother. Howeve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evelopmentally delay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re limited by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 If par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parent-infant attachment, they can assist such an attachment becomes formed and that later serves to mediate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clearly points out the definition of attachment, defining attributes (proximity, reciprocity, and commit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empirical referent, and application the concept of attachment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mentally delay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Key word: developmentally delay child, parent-infant attachment

(激励与沟通)管理沟通答案

管理沟通期末复习题 1.沟通、管理沟通和有效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等交流,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管理沟通:指在一个组织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信息的传递者与接收者所感知的心理图像完全一致。 2.何谓非语言沟通?包括哪些内容? ?非语言沟通: 1)身体语言沟通:面部表情、手势、身体位置、动作、服饰等表达意图。 2)副语言沟通:重音、声调、哭、笑、停顿来表达意愿。 3)物体的操纵:通过物体运用和环境布置表达意图。 3.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及基本要素。 一、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 管理沟通的过程是发送者将信息通过选定的渠道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模型包括8个要素:发送者、编码、通道、解码、 接受者、背景、反馈、噪声。 ?二、管理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发送者与接受者:主动与被动,目的明确沟通与潜意识沟通。 编码与解码:最佳效果:编码信息=解码信息——对称

通道: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通道。 背景:1)心理背景:心情和情绪,双方态度 2)社会背景:社会角色关系,影响沟通的其他人 3)文化背景 4)物理背景:沟通场所 噪声: 1)影响信息发送的因素:表达能力、信息符号系统、知识经验、形象因素 2)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信息意识、外界干扰、条件限制、媒介不合理 3)影响信息接受和理解的因素:选择性知觉、信息过滤、解码与理解偏差、信息估量、阶层差别、目标差异。 ?反馈:检验信息沟通效果,获得反馈的方式很多。 4.管理沟通各类型特点。主要的管理沟通障碍。 一、发送者信息表达的障碍 (1)错觉 (2)错猜 (3)发送人信誉不佳 (4)选择性过滤 (5)语言障碍 (6)地位与心理障碍 (7)环境与知识的局限 (8)沟技技能的障碍 二、信息传递障碍 (1)时机不适 (2)渠道不当 (3)媒介冲突 (4)沟通渠道太长 (5)外部干扰 三、接受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 (1)知觉的选择性: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接收者对信息的过滤:领导需要什么报什么,需要下属做什么说什么。 (3)接收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易接受,否则,不接受或不重视。 (4)信息过量:接受信息过多,只能选择性接收。 四、组织内部固有障碍

青春期亲子沟通

青春期亲子沟通:较量还是顺应? 如今,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就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有少数孩子还可能比同龄人稍早,只要身体健康,都属于正常发育。青春期被称为“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常常迷惑不解—— “我们做父母的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孩子不爱理睬我们了?” “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令他反感?难道应该支持他‘不务正业’吗?”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看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犯了什么法?为这小事孩子竟离家出走?” “我们也有高学历,可孩子却总说我们“老土”,怎么就是与孩子找不到共同话题?” “赶时髦、追星、上网是很危险、易越轨的行为,孩子听不进警告怎么办?” 父母们应该意识到,您面对的不只是自家的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是一个庞大雄壮的“青春阵营”和“青春军团”!父母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这个蓬勃发展的青春团队直接对抗和较量。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同伴的影响往往超越了父母的权威。 但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仍旧把子女当作“小孩子”,包办代替,独断专行,而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大大超越过去,向父母

们提出种种新的挑战。例如,一名认为自己太胖的初中女生因盲目减肥,引起营养不良、闭经,终于被迫休学。一名男生以为自己生殖器短小而严重自卑,有频繁手淫行为不能克制,情绪忧郁多次自杀未遂。但他们的父母还蒙在鼓里,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感到措手不及而万分沮丧。 这两个实例都是“青春期体像烦恼”,又称为“体像意识问题”,也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中所描述的“丑小鸭情结”。少男少女产生焦虑紧张、心里烦躁不安,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性发育存在各种疑惑,以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出现自责、自卑心理。尤其是对自身性发育的无知,可能导致青春期一系列心理障碍;性格内向、偏执的孩子,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感到难于启齿,一般都不会跟父母说,有可能诱发极端的心理行为。这时,父母要注意以各种方式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多听少说,这样才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心。心理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捷径。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不容易的,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父母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态度诚恳。 二、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父母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积极调整亲子关系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宝贵的“家庭资源”,在情感交流上亲子之间要力争达到“信息平衡”,放弃自以为“永远

试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对策

试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对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是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二是推动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我们国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四是推动开放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五是推动共享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与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2).docx

与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 在很多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把真正的感觉告诉父母,不管是自我中 心的想法,或者是过去的经验认为跟父母说是没有用和不安全的,而且通常只 会换来忽视、嘲笑或指责等负面结果,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使父母失去了许多原 本可以帮助子女成长的机会。 因此,如何增进与青少年子女的亲子沟通至为重要,以下有五个基本原则 提供父母参考:接纳孩子心声 1.表达接纳的态度: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被另一个人真正的接纳和沟通时,他 就具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很多父母都认为如果接纳孩子的行为,他就会依然故 我,要帮助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你不能接纳他这样的行为,他将 来才会变得更好。因此,大多数父母都是采取“不接纳”的方式来面对子女,以 评估、判断、批评、教训、命令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不被接 纳的。这种“不接纳”的方式使孩子不再跟父母谈心,而常是自己独自去面对问题。 若父母透过自己的语言向孩子表达“接纳”的感觉时,可以使孩子接纳并喜 欢父母,并帮助子女成长发挥潜能,从而协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给予支 持的力量,帮助其渡过青少年期的一些痛苦与失望。而“接纳”的重点是一定要 表示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纳。接纳虽然是属于被动的,所以更要藉由 主动的沟通或表达才能让孩子感受到。 2.以身体语言表达接纳:是指经由姿势、手势、面部表情或其他动作来表 达。 (1)以“不干涉”表现接纳:当孩子从事自己的活动,父母不轻易干涉,会让 子女感觉到“我现在做的事是对的”、“我玩的游戏是被允许的”、“父母接纳我正 在做的事”。 而一些父母常会闯入孩子的房间、检查孩子物品等,这无形中已干涉到孩 子的活动,并传达出“我不接纳你”的信息,通常会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惧 与焦虑。

管理沟通的定义.

让接收者听明白 管理沟通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管理沟通涉及信息传递和某些人为活动, 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 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 并获取理解的过程。管理沟通的效果受到传递信息的性质和传递者与接收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只有当信息使得沟通对象做出你所期望的反应时, 才算是有效的管理沟通。传递的信息必须要清晰明确, 必须要让接收者听明白。比如, 一个供应商对逾期未付款的客户催款时可能会有两种说法: “王,我想你不妨察看一下你的账目,是不是有点过期了?” “王先生, 你有一笔逾期未付的账款, 本周末是我方最后销售期限, 如到那时我方仍未收到这笔逾期未付的账款, 我方将不得不把此事交由我方诉讼律师处理。” 第一句话的表达也许显得含糊, 第二句的表达也许会认为供应商是严肃认真的, 欠款之事非同小可。但一定就认为第二句的表达方式对当前的客户是适用的吗?客户不同, 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需要考虑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对象进行信息的传递。 信息需要被理解 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 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也就是说, 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禅宗曾提出过的一个问题“树林中的一棵树倒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 但在沟通背景下却需要被感知。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如果写给某人的一封信使用的是其一点都不懂的语言, 那么不经翻译就无法称之为沟通。沟通是意义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其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收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如果上司告诉下属“尽快吧。”下属会如何理解呢?下属的理解与上司的想法是否一致呢?下属也许会根据上司的语气、

亲子沟通教案

绿叶对根的情意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 【教学理念分析】 人际交往和沟通是个体社会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子女( 特别是未成年子女)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对其学习、生活乃至人格发展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青春发育期,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中学生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就出现了沟通上的困难。他们常常抱怨“父母越来越不理解我们”,而父母也在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大多数学生会与父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分歧,甚至隔阂、矛盾与冲突。 由此而引发的问题经常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让中学生认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也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消除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共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及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能更好理解和尊重父母。 3、行为目标:能够掌握与父母良好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阻碍因素; 2、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1、能够认识到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学会理解父母; 2、学会运用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去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教学方法】 1) 讨论分析法:交流思想和感受,集思广益。 2) 情景体验法: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真实情境中去体验、去思考、去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 3) 认知法——阅读和故事、录音录相、图片和文学艺术欣赏等。 【教具】多媒体,白纸(每人一)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视频引入(5分钟) 教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两段视频。 (播放《爸爸去哪儿》郭涛与石头片段,石头对父亲的教育表示不耐烦。播放《AA制生活》男主角与父母吃饭的片段,男主角遇到困难但是不想跟父母说。) 教师提问:这两段视频的主人公与他们父母之间有什么问题呢?

管理沟通的定义和过程.

管理沟通的定义和过程 什么是管理沟通,或者说管理沟通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经过对管理学发展史上各种管理学派中管理理论与沟通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一般沟通的定义、过程、原理的详细讨论,对具体管理行为过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一个比较成熟和完整的管理沟通应该可定义为:一、简单的定义是:所有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就是管理沟通;二、精确的定义是:管理沟通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互相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内容与层次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与反省。 一,简单的定义对以上简单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和方面来深入理解。 A,所谓管理沟通,就是指在管理领域里面发生的沟通。如果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发生在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范围内,这样的沟通就应该是管理沟通行为与过程。这是第一方面的理解。比如,有女职员在办公室跟上司谈她刚刚上学的孩子这件事,如果她不谈这件事,毫不影响她和这一上司的亲密感和信任度,谈了也不会再增加她们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度,那么这一沟通行为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就不能算是管理沟通;相反,如果她这么做能够增加她和上司之间的合作气氛,那么,这其实就是一种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过程与范围,与管理的过程与范围基本相同或相似。这是过程与范围方面的一致。 B,所谓管理沟通,应该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或目标而进行的所有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和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比如纯粹是为了加强个人感情交流,如职员间谈恋爱,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相反,如果职员间谈恋爱的目的在于加强团队合作,以更好地完成组织或企业的目标与任务,那么,原本被人看成了纯粹私人沟通的行为和过程,同时也是管理沟通极其特殊的一部分,应该是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目的,目标,也应该与管理的目的,目标基本相同或相似.这是目的与目标方面的一致。 C,所谓管理沟通,也是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管理的种种职能的一切活动。管理的许多职能要真正实施,要发挥作用,不能没有沟通。这是因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群所组成的,而人群是有思想,感情,情绪,想法等等智力活动能力的,而且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活动或任务都必须依赖于人的恰当活动才能完成,而不同的人与人之间要共同完成任务或要传达思想,情感,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没有沟通活动,就没有团队,团体,更不会使人们达成共识,分工协作,正确地完成正确的事。那么,所有为了执行管理功能、职能而进行的沟通活动,当然就是管理沟通。即管理沟通的职能,具体任务,应该与管理的职能,具体任务相同或相似。这是职能、任务方面的一致。二,完整的定义为了加深对管理沟通概念的理解,更准确地定义管理沟通,笔者在简单定义的基础上,又给出了较为完整和详细的定义。完整的定义比简单的定义为我们深化对管理沟通的理解提供了更多角度。 A,管理沟通的对象、主体并不限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事实上,管理沟通主要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但同样也发生在管理者与管理者、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管理沟通作为组织或企业的信息交流行为,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它广泛存在于企业或组织的所有成员当中。 B,管理沟通除了存在于组织或企业内部之外,更存在于企业或组织的外部。企业与相关企业、企业与相关供应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区大众等等之间也存在着大

管理沟通--在线作业(1-3)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管理沟通在线作业1-3 (一)沟通的概念及其过程 沟通是指将可理解的信息进行传递和交换的活动过程。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六个环节 1.沟通主体: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 2.编码:沟通主体传递信息所采取的某种形式。 3.沟通渠道:传递信息借助的媒介。 4.译码: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理解。 5.沟通客体:信息的接受者。 6.反馈:信息、接受者对沟通主体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二)沟通的类型 1.按照沟通渠道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按照沟通形式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 (三)沟通的作用 1有利于正确法理地选行决策。 2有利于统一思想、行动。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 1.有效沟通的主观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因沟通双方的语言差异、理解差异、感受差异、非语言提示等而形成。 2.有效沟通的客观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由空间距离、沟通环节、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而形成。 (五)实现有效沟通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要有明确的目的。 2.沟通要有诚意。 3.沟通要控制情绪。 4.沟通要准确运用语言。 5.沟通要认真倾听。 6.沟通要畅通渠道。 7.沟通要选用恰当的方式。 判断题 1.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份3页的简历,尤其是他/她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活跃时。× 2.“像谈话一样写作”可以作为写初稿时的规则,但必须要编辑成比较好的书面格式。√ 3.在国际商务信函中,月份应放在日期前。× 4.随着你在组织中不断晋升,技术能力通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更多的综合能力,如写和说的能力,将决定你发展的前景。√ 5.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沟通主体、编码、沟通渠道、沟通的客体、译码、作出反应和反馈等环节。√ 6.听众越多,你需要越注意发音清晰,也就是说,必须发清楚每一个词的音。√ 7.你在陈述复杂的财务信息时,应该进行口头汇报而不是书面汇报,因为这样你可以回答出现的任何问题。× 8.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口头陈述中必须比书面格式使用更多样化的词汇,并减少重复。× 9.团队的构成要素有“5 P”: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osition);权限(Power);计划(Plan)。√ 10.根据换位思考的原则,在写作中,除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写每一个句子外,还应把好消息放在最前面并避免使用术语。√ 11.在正式的报告中没有必要去解释技术用语,因为一般的听众都知道这些词的意思。× 12.好的写作者总是保持一贯的风格,不管其读者是谁。× 13.问题导向定位即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问题导向指沟通关注的是问题本身,关注如何处理和解决好问题。√

(完整版)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谈如何协调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快速发生质变,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有青少年初长成的家庭,家长往往有这样的明显体验:一是感到孩子变得陌生,难以知道和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难以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加怀疑地信任尊重家长,并非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三是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现象越来越多。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如何协调,这是很多父母都亟待解答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分析论述。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我们一般把青春期的年龄界定在13、14——17、18岁,相当于我国学制的初高中段,也称为青少年时期。这是孩子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的人生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是心理性的断乳期,正如婴儿的断乳期一样,一方面显示出成长的力量,一方面又不适应新的变化,是一个可塑性最大、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认识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在亲子关系上体现为不再对家长表现出盲从,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对家长的形象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如家长所作所为不合孩子的期

望和标准,家长威信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心理出现了闭锁性,青少年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向长者封闭起来,即使对最亲近的长者也不吐露真情。他们的心事可以向知心的同伴讲,也不愿向父母表白。面对父母关心式的询问,他们的回答往往显得简单、潦草,带有搪塞、应付的性质。三是出现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他们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希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获得和成人平等的地位。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最近对北京30所中小学近两万名中学生进行一项关于“我们今天最缺乏什么”的问题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约三分之二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对子女信任、尊重理解不够的误区。孩子于是以各种各样的对抗行为来反抗父母的权威,甚至有的孩子走向极端,做出自残或伤害父母的行为。如发生在去年一月的悲剧——“浙江省金华四中高二学生徐力在其母逼迫他期中考试一定要考取前十名,他回答‘不可能’时,母子便由此争吵起来,徐力拿起锤子将母亲活活砸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悲剧的上演是恶劣的亲子关系、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让我们来听听杀死亲生母亲的中学生徐力说什么,看看他心目中的好家长是什么样子的。在看守所期间,徐力在一份问卷中这样写道:“我心目中的父母应该是能够理解我的人,而无论家庭的物质生活怎样,只要是能够理解我的,就是好父母。”徐力的母亲视孩子为生命,独自一人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克勤克俭,配合学校,严格要求,把一切好的都给了孩子。作为母亲,她有很多优点,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重要关口,处在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重要节点,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让创新驱动力不断提升。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

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可以说,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端引领、成果转化和释放创新潜力等方面下大气力。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品牌化;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少、转化慢、转化难等问题,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让各类主体、不同岗位的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力,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管理沟通的认识

学期的即将结束,通过八周的学习,我对管理沟通这门课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及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在进入大学之后我学习的是工商管理类,这门课程对于自己将来工作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在开课初期我就认真的学习。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的认识。 首先从沟通来说,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生命线,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成共识。管理沟通是对沟通概念的延伸,它不仅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包含群体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部门或组织的管理者每天所作的大部分决策事务,都是围绕沟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它是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应用好这个工具能使本单位的管理流程更加通畅,信息交流更加充分,从而高效的实现管理目标。 管理沟通是保证下属员工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沟通让下属员工明白了他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要承担的责任、完成工作后的个人利益之后,才能确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自己选择什么态度去做。是启发下属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主管与下属经常就下属所承担的工作,以及他的工作与整个企业的联系进行沟通,下属员工就会受到鼓舞,就会使他感觉到自己受到的尊重和他工作本身的价值。这也就直接给下属带来了自我价值的满足,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人际关系与沟通,彼此影响。二者可以互补,也能够相克。人际关系良好,沟通就比较顺畅;沟通良好,也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反过来说,人际关系不良,就会增加沟通的困难;沟通不良,就会促使人际关系变坏。 不善于沟通的人,最好加强人际关系,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最好培养沟通的能力,以求改善人际关系。事实上,二者之一获得改善,对二者都有所助益。 什么叫人际关系?简单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量,不同的能量相碰撞,就产生磁场,产生磁场后,彼此调整自己的频率,就形成人际关系。 所谓沟通就是对准频率,频率不对,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我们要调整自己的频率,而不是叫别人调整频率。要先观察对方的频率,把自己的调得跟他一样,他就很容易跟你沟通。 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管理人员,如果明了沟通与管理的关系,也就绝不会轻视管理沟通工作。 有关对管理沟通这门课的认识太多了,我收获了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上台演讲的能力,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沟通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的学习、体会及实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做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揣摩、深入体会,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观《亲子沟通策略》有感

观《亲子沟通策略》有感 铜溪镇 9月15日观看了邹晓彬团长主讲的《亲子沟通策略》,很受启发,他指出的关于目前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时有体现,好好学习把握亲子沟通的关键对于今后教育子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正视青少年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一、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愿望和倾向日益明显,而父母还没有能够及时从儿童时期的父母角色——比较单纯的保护和控制中转变过来,再加上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两代人之间日益明显的代际差异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亲子 沟通带来了问题和困难。现阶段青少年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亲子沟通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子女的成长需要沟通,可是许多家长似乎不太关心子女的这种心理需求。父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大半家长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忽略子女的感受。其次,批评多,表扬少。子女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子女犯错误时,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子女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者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却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这种多批评、少表扬的沟通方式,已严重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 (二)亲子沟通内容狭窄 亲子之间在谈话内容上相对是比较狭窄的,父母仍然是以教导子女的行为处事为主,对于生理问题、与异性的交往问题以及喝酒、吸毒等问题很少涉及。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父母由于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青春期子女的知识教育引导上比较保守,特别是在“性”问题上更难于启齿。而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已经使得青少年的 性行为和性教育成为不容忽视和刻不容缓的问题,而我国家庭中亲子沟通内容在此方面的缺乏无疑是一个警示。 (三)亲子沟通时间缺少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心理特征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渴望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同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不愿受到父母的忽视和压制,因而大多数的青少年乐于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再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两代人之间,代际差异的日益明显,青少年存在着同父母沟通理解上的、观念认识偏差上的障碍。因而,青少年很少与父母沟通,或根本不与父母沟通交流,加上父母工作繁忙,不善于与子女沟通,所以亲子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 (四)亲子沟通时机不当 一些家长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即使与子女沟通,许多家长也不懂得把握和子女交谈的时机。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

亲子沟通的八大法则

亲子沟通的八大法则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冲突?如何才能跨越亲子沟通之鸿沟?一起来看看亲子沟通之八大黄金法则,助您轻松解决亲子冲突,优化家庭关系! 1、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指导原则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静。因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是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此外,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种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之心境。 2、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如果要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做批评的话,(例如:“你这个笨蛋!”“你这个不争气的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既然已看我这个人不顺眼,那无论再怎么改变,父母还是会觉得碍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吧! 对行为的批评语:

“这次考试,你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不可取。” “你没做到答应我的事,造成大家许多困扰。” “你去了网吧却没有告诉我,让我很担心。” 对人格特质的批评语: “你怎么这么笨,考这么差!” “你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没准时回家!” “你老是撒谎!” 3、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作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不爽。比如:孩子回来告诉家长,班里有个男孩子,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都在低头读书,自己从不吃午餐。问他,他总说自己不饿。直到有一天,老师对大家说,这个同学家里很穷……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发现,语带惊奇地说:“爸,原来是这个原因呢!”而此时爸爸却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这样啊。”如此“想当然”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被浇了一头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没趣。 再举个例子,周末孩子用发胶做了一个新发型(正准备出门),爸妈一眼看穿他的心事,马上追问:“今天这个聚会有女孩子是吧?”这么做会让孩子觉得十分不悦,感觉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对孩子年轻的心灵来说,世界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接触体验,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用积极配合的态度来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

青少年亲子沟通

青少年亲子沟通 欢迎词;自我介绍 教师备课栏欢迎家长朋友们来到[ ** 家长学校],请给我们在座的每位家长一个 热烈的掌声。(欢迎词) 我叫***,是***机构的老师,[**家长学校](* PPT-课题封面:大字 显示主题)是由我们**学校与***大成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 的一个公益性的家长课堂,目的是通过家长课堂的讲座和研讨,传播 成功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朋友们提升教育孩子的能 力,有效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并非仅仅靠优质的 学校教育就能够实现的;***大专家的调研发现,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 子一生成功幸福的基础。***大学生成功黄金定律之三:良好的家庭教 育与优质的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就是说,一个高材生的成长需要以 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孩 子来。所以,我们今天邀请家长朋友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成功教育孩 子的理念和方法。 我们家长课堂有一系列专题课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青少年 亲子沟通》(* PPT-1:大字显示题目) (P2)孩子厌学、早恋、交不良朋友、上网成瘾……当孩子步入青 春期,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当然图片显示的这些都是有些严重的了, 光平时的小问题都逐渐让我们吃不消。 (P3)共青团武汉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热线记录情况发现,这 条本是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法律维权、就学就业等方面服务的 热线,八成以上求助电话竟是来自家长,多反映亲子矛盾、沟通问题。 当然这也不是武汉市特有的现象,通过其他新闻报道我们也了解到, 亲子沟通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因此,我们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如 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沟通的概念与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那么,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协调个人努力沿着组织确定的方向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 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如何抓好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如何抓好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众所周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是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指引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笔者认为,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必须紧紧扭住全省工作主题,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要求,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一切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形成有本地区本部门特色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思路,这是由四川的特殊省情所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围绕科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未来五年,四川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扶贫攻坚、脱贫奔康的决战决胜的攻坚期,在这个时期,全省各地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可以肯定地说,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正是如此,全省各地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也正因为此,绵阳市委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力争在全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两个跨越”中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遂宁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六大兴市计划”;广安市以敢于担当精神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着力解决懈政怠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达州市着力在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中见行动,全力推动达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巴中市把领会好、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重大政治任务,用“五大发展理念”谋划“十三五”工作;雅安市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融入到决战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中,为合力攻坚同步奔康提供重要保证。 笔者建议,在当前全省各地要立足实际,找准“短板”,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全省发展的务实举措,做到转方式不偏离、补“短板”不放松、防风险不懈怠,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落地生根,奋力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总之,在新的常态下,全省各地要把握新的机遇,以新

《管理沟通》学习心得

《管理沟通》学习心得 通过《管理沟通》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人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良好的沟通会促进有效地管理,成功的管理必定依赖有效地沟通。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沟通理念,我们就很难顺利的与人交往。由于我们无法让别人理解我们自己,当然会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少意外和误会。人际沟通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天生就是沟通大师,每个人在与人沟通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惑,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沟通素养和水平。。沟通可以在工作组织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我们周围处处渗透着沟通。 沟通这一行为中重要的一环是“人”,因为只要是沟通就离不开人,没有人与人的之间坦诚的交流、同心协力的合作,那么再简单的事也会很复杂、也不会成功完成;我们生活在组织中,而组织目标最终是靠人来实现的,因此,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沟通中我们要利用好人际关系交流的各种“道”与“术”,积极、正确与上级、平级、下属的进行有效的沟通,高效的沟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有些棘手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必须要与大家沟通、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但由于有些工作就像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需要很多道工序的加工,如何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卡住了,那么这个产品就不能及时、合格的下线,如何在卡住时经过各方的努力,让这个产品顺利的下线,这就需要大家集中精力,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节约时间及并高效的完成,其实沟通也包含了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正确有效的沟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在与人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体会对方的感受,琢磨对方的性格与心理承受能力,做到用“心”去沟通,就如移动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心态是沟通的基本问题,这要求我们要端正沟通的态度,从如何提高工作效能出发,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主动是沟通的基本要求,这要求作为一名管理者,要主动的和成员进行交流,当成员出现困难时,主动支援和帮助。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去找上帝。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地狱里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可这里的人却都饿得要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食物送不到嘴里,所以他们吃不到食物。上帝又带他去天堂,结果遇到了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长柄的勺子,所不同的是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原来天堂的人们用长柄的勺子互相将食物喂到对方的嘴里,生活在互帮互助互爱的世界里,这是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喜欢热情、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帮助别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快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进行沟通时要注重沟通的方法,考虑沟通对象的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正确使用沟通的艺术,排除各种障碍。正如《圣经》所言: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这条黄金法则不仅适用过去、现在也将是将来。这是管理上的一把最合适的“沟通”钥匙。美国玛丽·凯

管理沟通--在线作业

管理沟通在线作业1-3 (一)沟通的概念及其过程 沟通是指将可理解的信息进行传递和交换的活动过程。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六个环节 1.沟通主体: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 2.编码:沟通主体传递信息所采取的某种形式。 3.沟通渠道:传递信息借助的媒介。 4.译码: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理解。 5.沟通客体:信息的接受者。 6.反馈:信息、接受者对沟通主体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二)沟通的类型 1.按照沟通渠道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按照沟通形式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 (三)沟通的作用 1有利于正确法理地选行决策。 2有利于统一思想、行动。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 1.有效沟通的主观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因沟通双方的语言差异、理解差异、感受差异、非语言提示等而形成。 2.有效沟通的客观障碍。这类障碍主要是由空间距离、沟通环节、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而形成。 (五)实现有效沟通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要有明确的目的。 2.沟通要有诚意。 3.沟通要控制情绪。 4.沟通要准确运用语言。 5.沟通要认真倾听。 6.沟通要畅通渠道。 7.沟通要选用恰当的方式。 判断题 1.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份3页的简历,尤其是他/她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活跃时。× 2.“像谈话一样写作”可以作为写初稿时的规则,但必须要编辑成比较好的书面格式。√ 3.在国际商务信函中,月份应放在日期前。× 4.随着你在组织中不断晋升,技术能力通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更多的综合能力,如写和说的能力,将决定你发展的前景。√ 5.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沟通主体、编码、沟通渠道、沟通的客体、译码、作出反应和反馈等环节。√ 6.听众越多,你需要越注意发音清晰,也就是说,必须发清楚每一个词的音。√ 7.你在陈述复杂的财务信息时,应该进行口头汇报而不是书面汇报,因为这样你可以回答出现的任何问题。× 8.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口头陈述中必须比书面格式使用更多样化的词汇,并减少重复。× 9.团队的构成要素有“5 P”: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osition);权限(Power);计划(Plan)。√ 10.根据换位思考的原则,在写作中,除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写每一个句子外,还应把好消息放在最前面并避免使用术语。√ 11.在正式的报告中没有必要去解释技术用语,因为一般的听众都知道这些词的意思。× 12.好的写作者总是保持一贯的风格,不管其读者是谁。× 13.问题导向定位即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问题导向指沟通关注的是问题本身,关注如何处理和解决好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