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数学教学观

我数学教学观

我数学教学观
我数学教学观

我的数学教学观

摘要: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教学;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被大家熟知。教师越来越重视情境教学法是运用。本身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一般还是对直观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一、故事情境法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不妨在课的开始引入一个与当堂课知识相关的一个小故事,这样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禁就对学习新知识感兴趣起来,进而积极思考。切记小故事只是为了更好地引出当堂知识,或者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故事不可冗长繁琐,本末倒置,以免适得其反。并且在故事情节中教师可以故设悬疑,让学生积极在课堂知识中寻求答案。这样的数学课堂何愁学生不想上?学生还会连连叫苦,抱怨数学知识枯燥、抽象、乏味吗?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摸索、实践、总结,并通过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二、生活情境法

常听学生抱怨数学难,并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派不上用场,将来

我的数学教学观

我的数学教学观 ——一个重返讲台者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中卫市第四中学李娟 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我曾无奈地离开讲台。而今,我又重返讲台。扶今追昔,感慨颇多。翻开课本,内容大变样,形式大变样;走进课堂,讲法大变样,学法大变样。面对新形势,我发奋研读理论书籍,潜心深挖教材,虚心请教同行。五年来,我带班有方了,教学有法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我也初步形成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理性的认识和看法。 一、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合作探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二、要树立数学教学中的专业意识。(1)要有整体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要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2)要有应用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

现代与经典数学教学观摩会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与经典数学教学观摩会学习心得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课前教师和孩子们交流,可以让孩子们身心愉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家常话,但对孩子来说可以足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其次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贲老师所授的一节课内容不多,贲老师就做足准备让孩子课前去收集资料。自学新课通过汇报 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学的起点,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学习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想主动解决数学的强烈愿望。就如贲友林老师出示:圆的复习,这节课完全由学生提问,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体会感受到圆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在这些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就如他们的好伙伴,老师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是我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也了解到了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教师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

性思维。只有当老师讲得少了,孩子才会讲得多,只有当老师把教学权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现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 走进名师的课堂,领略徐长青老师的“津式幽默”、体会刘德武老师的“玩转习题课”、感受“数学王子”张齐华的课堂幽默、欣赏华应龙老师气势磅礴的生活中的数学—“阅兵中的数学”、学习黄爱华老师脉络清晰的大问题课堂、沉浸在徐斌老师武侠风的无痕教育理念中……各位名师精彩演绎的“现代与经典”风采,为我们呈现了新颖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教学课堂,让我们徜徉在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的海洋中,受益匪浅。现代与经典正如一场教育盛宴,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外的精深博大,学习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界最为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目标。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一时无法完全明白名家们的理念,但我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进步。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已成为教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用计算机帮助或部分代替教师的教学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给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 应用CAI对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从数学教学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特点: 1.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自然现象,人、动、植物等的发展变化,以及生存环境变化,自然界的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学科,在某些方面,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易表现研究对象自然变化现象的变化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几何学中的平移、旋转,代数中通过一些数的变化现象找规律等,单凭语言不易讲清楚,学生难懂,教师难讲。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在屏幕上模拟“动”和“变”的过程,使很多传统教学无法表现的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的图像、图形功能十分强大。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功能,能够较好地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图形形象地描绘出来。对于复杂结构的描述以及对于动态性和微观性的描述,利用计算机都可以做到形象化。 2.实现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且要辅之以“探索知识”的活动,不仅要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发展高层次的能力——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按教学阶段逐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能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教学思路,掌握所学内容,通过逐步引导,逐步形成完整的概念,如在有的数学课目软件的编制中,可以先给出一般的概念,然后按内容逐步深入,这样学生可以边操作边显示,边制图边思考,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此外,常规的教学是集体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生往往很难做到点面结合。CAI可适应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要求,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可重复选择多次,直至完全掌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学与练融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CAI可以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有频繁的交互活动。计算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教学故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教位置与坐标时,我要求学生用手势来表示任意方向,如东偏北 30 度 600 米处;教室里如何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如何向朋友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利用数轴教会学生直线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而在空间,则需要三个数据。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感官总动员。这时,我都会及时进行鼓励。一位学生说:“上了刘老师的数学课,很有趣味性,我越来越喜欢做数学题了”。我听了,觉得他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求知

欲望,已经爱上数学课了,心里非常高兴,为我的创新教学而高兴。 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演员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喻 平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10097)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观,由数学观、认知观和教学观这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要素.认知观是以教育心理学的若干理论作为基础建构的,教师在学习、接受这些理论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本文讨论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发展.建立在对客观主义否定基础上的建构主义已经形成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发展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系统论等多种流派[1],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建构主义学习观 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的机能是适应个体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反映,而是适应和体现主体的经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因而,知识不能灌输、强加,要靠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在对新知识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建构. 在对学习活动的理解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个体通过感觉或接受建构起来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因而,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同时把社会性的互动作用看作促进学习的源泉.在新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基于以往的经验去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新知识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而生长!起来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主动建构的过程.(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仅仅是提取.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 对数学知识建构的认识 2.1 数学客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欧内斯特论证了数学客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依据有三条:(1)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是一种社会建构.(2)个人的主观数学知识发表后转化成使人接受的客观数学知识,这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3)客观性本身应理解为是社会的认同[2]. 数学理论必须借助于数学语言去描述.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简明性特征,它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的抽象,以符号、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数学语言依赖于自然语言,而自然语言又依赖于人们共同使用的语法形式、共同遵守的规则,因而数学语言也有自己的规则和约定,其中,一类重要的规则就是逻辑规则,它使数学对象之间维系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数学语言的共通性,才使它成为数学交流的工具,从而体现出社会性. 从事数学研究的数学家作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员,他们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交流.首先,数学家个人的研究离不开群体,个体行为受群体行为的约束和支配.具体地说,数学研究是一种资源共享!,一方面,个人的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去拓展和延伸.即使是一种新的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建构,也不能脱离原有的理论而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课题的研究群体中的个体间要相互交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批准号:D/2008/01/098)

我的教育教学观

我的教育教学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于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学习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针对学生的练习题,帮助他们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教师讲得精彩很重要,但学生能否完全消化知识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教师要时刻以人为本,灵活变通。 古人云“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教材联系起来。教师是分析教授教材知识,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认识教材,除了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之外,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是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也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学》中总结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环节中都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不能搞满堂灌,更不允许一刀切。教师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预期的好,教师应该冷静对待,想办法解决之。 二、充分调动,积极配合;明确目标,及时总结。“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学生就象一块天然的玉石,需要人去雕琢。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激发他。用一句俗语说就是“开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充分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适时而发。 在培养学生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要提出适当的目标。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新的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他们就会有奋斗的方向,及时总结会给他们下一个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教师在给出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总结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奖励,少打击。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些后进生,在他们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老师便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反正考试他们也不参加评比,管他干什么呢!”而这也是教育中的一种不公平现象,是应该坚决杜绝的思想观念。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今后几年内学生人数会呈下降趋势。每一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上学,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要对家长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将来负责。每一个学生都是来接受教育的,虽然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甚至有些学生很调皮,不听管教,但我们还是应该耐心地教导,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教育好学生。那些只为统考成绩,放弃差生的做法应完全禁止。歧视差生,给差生安排在墙角里的做法也不可取。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有所进步!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一(2)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组织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体现出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这样的学科性质特征? 1、提供鲜活学习素材,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事实上,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其心理活动的表征往往较为单纯。教师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新课伊始,有意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段:一幅幅乱、吵……的情形导入新课。此时,教师只是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你们应该怎么做?想一想,然后老师可能会怎么做?紧接着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继续播放第二遍录像,并提出小组讨论及利用自己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等学生汇报后,水到渠成将平均数的概念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应用部分,又利用多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获得发展、提升。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多给学生提供机会。教学中有意设计“观看录像”这一特殊情境,并进行了两次观看,以此促进学生自然建立起“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的心理倾向。紧接着,学生尝试“将多的积木往少的地方放”、“细纱线的一头对其并捏紧,然后准备将长的部分剪下来”的想法乃至放弃,教师只是提出: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会错?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快的解决问题呢?最后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并没有直接通过“移多补少”或“先求和再平均”的思维活动,而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表象的基础之上,通过尝试、验证、分析、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为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平均数”的意义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呈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去思考、探索、讨论,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 3、设计有效练习,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指导结构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仅依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当然,仅仅从正面角度凸显平均数的意义,显然还不够充分、丰富、饱满。于是,教师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跟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知识以及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执教者还进行课后观察。这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各个侧面丰富了对平均数意义的建构,深化了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渗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兴趣。

对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些认识

对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些认识 一、现代数学教学观 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 2011年颁布的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次课标修订把数学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教学归为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数学成绩好、又觉得学习数学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时间与功夫不少,但所获得的收获并不好,因此学习数学成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负担,拦路虎。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因为数学是所谓的主科,总归是要考的,应试、要考高分的牵制力是很大的。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与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数学教育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简言之,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以及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原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斯托亚尔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到学生和由学生到教师这两个方向信息传输的过程,并认为数学教学的每一步都应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不估计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教材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他提出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并且促进教学中的发现。这种提法,是

现代化教学的初中数学论文

现代化教学的初中数学论文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图像、文字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演示一面圆镜子被摔碎的情境,然后只出示边缘的一块碎片,让学生根据边缘碎片来制造出一个和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并且让学生用纸片替代镜子,自己动手,小组探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寓教于乐。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比”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美的建筑物、美的人物让学生欣赏,然后品析美的原因,从而引出数学上的美的标准。在进行“平行线”的教学时,我先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物体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并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的概念。这样就把简单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 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加上计算速度又慢,无形中让计算变成了一件很枯燥的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改变了这种现状。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

我的数学教育观

我的数学教育观 摘要: 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学观指导数学教学实践。由于我国长期受旧文化传统和科举制的影响,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广泛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数学教学观的特点,以确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字:数学教育生活化学习兴趣评价 正文: 作为一名数学与数学应用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经历这么多年的数学学习,并且今后致力于做一名人民教师,一直都在探索数学教育观,下面是自己一些见解。 数学教育要适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但数学也应该高于生活,数学并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习数学也并不只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应用。 有一些人曾经有这样错误想法:数学无用。其实数学的用处无处不在。中学数学就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计算水电费、计算出租车费问题、税款的交付问题、利润与成本的比较以及商业间的往来问题等,因此,教师在教课的时候要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强调数学在生活上的运用。 数学课程要生活化,就是要求数学教育内容本身的教育因素,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借助墙角来理解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建立,总的而言就是: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这里,提出两种方法,可供志同道合的人士借鉴: 1、创设生活情景。教学的素材取自于生活,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引入选择机制。不同的学生自然有不同的喜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可以强硬的灌输教师自己的方法,学生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就掌握那种方法,关键是他能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并且能把题目正确的解答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曾有人这样比喻: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比作泡咖啡,那么数学就象咖啡因,生活就像糖,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数学味太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学习的情感态度令人担忧;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泡的咖啡太甜,虽然学生学得有味,但学生必备的数学双基成为顾虑。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有人说数学很无趣,很枯燥乏味,渐渐地没有了学习兴趣。想要学习好一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

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的。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建构活动,学生是整个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是研究者、实践者、参与者和探索者。数学课的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参与思考、发现和创造的主动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当着重从实践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方法,达到学习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数学;实践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这里“建构”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新知识是借助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的;第二,改造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经验以适应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数学中的新旧知识有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旧知识的结论或方法运用到新知识上,从而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数学学习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实践和再创造”。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所说,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去再发现、再创造出来。学生是认知 的主体,是直接参与研究、实践和探索的主体。 一、立足课堂,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毫无疑问,在国内的学校教育中,数学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数学课实践教学,并非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有专门的实验课,也并不完全体现在一定要采用“走出去”的形式,而是体现在是否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获取知识的研究者,身临其境地去发掘知识。这个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实践的痕迹,让学生看到,面对一个新问题他们是如何去实践的。其二,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研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的、实在的对象,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研究的氛围。其三,暴露思维过程。教师不仅要提供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在实践探索中的艰辛和反复。 比如,讲述直角坐标系时,我们用两条竹竿,装上箭头,画上长度单位,让学生把这两根竹竿以互相垂直的状态平放在学生座位中,以某个学生作为原点,然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坐标。教师启发研究:1)不确定原点,能确定每个同学的位置吗?2)不确定竹竿上的长度单位行吗?3)没有箭头的竹竿,能确定那个方向吗?这样,坐标系三要素也就非常清楚了。即使是三维坐标系,只要用三根竹竿,也可找出不同楼层的学生座位的坐标。这种实践教学法,比黑板上画两条、三条直线表示坐标系高明多了。可以试想一下,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整个课

浅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10-11T15:51:35.81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作者:金春雷 [导读]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感觉多媒体设备不仅仅让数学课堂有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机活力。 东至县东流镇中心学校本部24723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激活辅助教学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感觉多媒体设备不仅仅让数学课堂有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机活力。下面浅谈几点我的教学实践。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重难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形象思维活跃,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好奇,爱动,抽象思维较差,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推理无明显反应。根据这一特点,我注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电脑课件恰恰具有这种功能,以帮助孩子排除思维障碍,深入理解知识点,促进知识内化,能力提高。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多媒体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分钟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走的路程和。 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操作简便,层次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教学效果极佳。虽然这时的课件只是一个片段,却能降低理解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孩子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给学生讲授就能给学生生动、逼真及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展示数学所蕴涵着的美。例如,四年级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探索如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研究问题一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为了节省课上的时间,教师分组让学生分别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研究,这样就不能把所有情况一一弄清楚,对这个问题也就无法认识充分。此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三类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情况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有全面地认识。研究问题二是“新拼成图形的底、高、面积和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同样,由于课上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探索研究其中一类三角形,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中可以用不同色彩,准确迅速地把这个问题的研究结论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非常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无论哪种类型的三角形,无论你把它们拼成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原三角形的高和底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而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那么,学生很容易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由于有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教师用一种类型的三角形讲解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学习,而且对知识的认识更全面、灵活、深刻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合理使用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它。只有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深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初中数学论文:我的数学教学观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我的数学教学观 【内容摘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厌烦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更不理解一些知识点的形成,不喜欢老师单调而古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强“忍受”着。这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我发现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及行为习惯,通过幽默风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关键词】教学环节师生情感喜欢数学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惯性逆转,对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掌握不够。表现在: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理解不透,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知识,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作业不独立完成,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下面我谈谈本人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们喜欢数学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应试教育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事情,有兴趣的要做,没兴趣的也要做,教学过程就像是往箩筐里放箩卜,放进去就行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要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首当其冲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模式。 1、趣味教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同时理解了其中的数学知识。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象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2、小步走:把比较难的问题切割成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使学生容易接受;我认为这种小步子小坡度小转变的教学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程度,大家都能跟紧教师设置的步伐,因而课堂是能踊跃举手发言,开动脑筋,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想学到的东西。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五章的几何证明时,可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一些条件、结论或理论依据慢慢熟悉证明过程的书写,等学生对过程书写有一定的概念后,再要求学生试着独立书写一些简单的几何证明过程逐步深入。否则,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的书写,对基础薄弱、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学习信心有很大的打击,甚至有可能因此怕它而厌恶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 生活数学观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课题:平均数 课时:一课时 材料准备: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个“工具箱”,里面预先准备了一些粉笔头、一些碎纸、一些纱线,一些正方体的小积木,而学生则准备有铅笔盒、记录本等。 临床描述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先向学生呈现了一段录像,在录像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情节(简述): 在一个幼儿园的某一个教室里,十几个幼儿正围坐在一起,玩着“搭纸”游戏。这时,一位女教师手捧一个纸盒走进来,从镜头中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有着漂亮包装的糖果。教师将这个纸盒放在学生前面的一个小桌上(类似于教师的讲台),又匆匆出去了。 小朋友们开始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注意,老师拿了什么进来,又为什么要出去。但是,因为这位老师好久没有进来,小朋友们就开始有些奇怪了。先是窃窃私语,然后是出声的争论。这时可以听到他们议论最多的是,盒子里面究竟是什么。再后,有一个小朋友大着胆子走上前,看到了纸盒里是好多的糖果,大为兴奋,挥着小手大声地告诉大家。于是,小朋友纷纷上前探个究竟。开始是二、三个,然后就有许多小朋友上来看。 瞧这些小朋友,有些兴奋和骚动。还有几个小朋友的小手开始不停地动着,而且头不断地向前张望着。 终于,一个小朋友忍不住悄悄上来,在纸盒前驻足片刻,拿了一颗糖果。于是,又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学样,上来向纸盒伸手,但并未看清他们都拿了多少糖果。再后,就是所有小朋友都一拥而上,纷纷伸手去抓糖果。 这下可好,那些小朋友坐的、站的都有;有的在将糖果往自己的小口袋放,有的在向别人要糖果,有的则在哭, ……。 此时,教师进来了,看到小朋友们乱作一团的场景,再看纸盒,里面早已空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教师免不了要向幼儿做一番教育。然后问了他们几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你们应该怎么做想一想,然后老师可能会怎么做(录像结束) 接着,教师边播放第二遍录像,边让全班学生思考幼儿园老师的问题。提出,可以每四个同学组成一组进行讨论,并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来模拟刚才幼儿园小朋友的行为过程,提出自己想要弄懂的问题。 于是,学生有的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有的用用摆小物品(如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绳)的方式,也有的利用教师预先给出的正方体小积木,纷纷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尝试解决的方法。 可以看到,有一个小组先是将一堆小积木分成多少不一的几堆,然后是试着将多的积木往少的地方放。可能是由于积木的块数不巧,加上多少相差太大,所以,四个人边动手,边争论,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突然,其中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将这些积木先全部集中起来,然后来重新分呢这次,小组获得了成功,他们先将不同块数的几堆积木堆在了一起,然后像“发牌”一样,每次一块,一次发给每一堆。 这时,教师正好在巡视中走了过来,她向小组的同学提了一个问题: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快的解决问题呢于是,小组又展开了讨论。新的方法出现了,就是先数出积木的总数目,然

从现代数学发展趋势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从现代数学发展趋势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1.更高的抽象性 在纯粹数学领域中,集合论观点的渗透和公理化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纯粹数学向更高的抽象化发展。 2.更深入的基础探讨 随着集合论在数学各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它逐渐成为数学理论的坚实基础,但随后罗素悖论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信任,引起了关于数学基础的一系列问题。例如:(1)如何解决已发现的悖论并进一步保证在公理系统中不出现悖论。(2)如何理解“数学的存在”。(3)有无实无限,如何理解实无限。(4)数学的基础是什么。 3.更强的统一性 20世纪以来,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结合更为广泛.不同分支领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相互融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以及数学内部新的综合交叉学科的不断兴起,数学已经渗入各个领域。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他科学技术和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推助,应用数学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当代数学的一股强大潮流。 二、顺应发展趋势的中学数学改革 (一)从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性看中学数学课堂的改革 现代数学越来越抽象,因此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是非常关键。那么,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我们又是如何改革教学,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呢? (1)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前提 正如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地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2)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做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其次,引导学生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