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所在院系会计系

专业班级2013级会计学25班

姓名张贤婧

学号2013102022544

任课教师王晓鸣

提交日期2014.05.04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瓦格良”号中国海军的新生力量

摘要:中国“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和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因南海问题而被臭骂的海军也可借“瓦格良”的下水,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全心投入到南海的纷争中去。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现在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地威慑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航母被称之为“移动的国土”,只要攻击了航母就等于对航母拥有国宣战,所以“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好好审视其对亚太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航空母舰军事战略格局亚太地区主权争议

一、引言

航空母舰已经问世100多年了,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此后便屡受大国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点。首先,舰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其次,航母编队最适合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功能转换。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舰队。如今中国海军逐渐走向蔚蓝,国人对航空母舰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具备影响力的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而中国航母的下水对于中国本身,甚至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二、航空母舰在决战未来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航母一直占据着海战的主导地位。战后随着反舰导弹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国家对于航母在变化了的海上环境里的作用和地位,以至

1

是否需要发展航母产生较大的分歧,其主要理由是:航母庞大的体积,高昂的成本,决定了航母容易成为对手首选的打击目标,在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航母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峻挑战。以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酸葡萄理论为代表,指航母为帝国主义的浮动铁棺材,将航母说得一无是处,同时西方也有人认为航母无法应对现代威胁,将步战列舰的后尘退出历史舞台,大唱航母无用论与之唱和。实际上,航母所要面临的来自海上的新威胁,其它水面舰艇一般样需要面对。并且必须看到的是,由于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给海军创造了更好的作战条件,使得海军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执行过去必须在高危环境里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新的技术手段和作战条件也使得海军通过航母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航母的地位和必要性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为重要,此地位的上升表现在多个方面。

1、一、二战及其后50年间全球战场的“巨无霸”

航母作为巨大的海上作战平台,称雄二战以降近60年时间。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发动的多场域外战争,都充分展示了航母的巨大威力。可以说,没有航母,就没有美国的海上霸权、全球霸权。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航母比较有效的解决了以下问题:

(1)域外作战的“制空权”问题。“立体化”是二战期间发生的战争革命。随着飞机被用于远程轰炸和对地攻击,战争由平面转变为立体。任何国家要想以较小的牺牲赢得战争,都必须掌握制空权。过去,比如1840年,一个殖民主义国家要想征服另外一个国家,只要派出一支远征舰队就可以。在没有战机的年代,炮舰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在制空权成为作战的基本要素的条件下,仅靠炮舰是无法达成作战目标的;相反,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一支没有看制空权的远征舰队,顷刻间就会烟消云散;如何使一支远征舰队拥有制空权,就成为立体化战争条件下开展域外作战的关键问题。于是,一个把战机部署在游动的海上平台的构想产生了,航母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游动岛屿”,航母解决的就是域外作战时的制空权问题。

(2)远程攻击与杀器的攻击距离不足的矛盾。一个国家,其实就是美国,要想保持全球霸权,就必须将自己的军事威慑覆盖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由于科技

2

发展能力的制约,二战以后的数十年间,任何一种武器都不可能从一个固定的点形成全球打击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是二战以后许多年称霸全球的决定性问题。办法有两条,一条就是建设固定的军事基地。由于受到主权国家体制的约束,建设固定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条就是发展航母。通过形成航母舰队,构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形成立体综合打击能力。加之后来发展的核动力航母具有无限续航能力,航母舰队就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依靠力量。

(3)由于航母舰队具有比较高的作战效率,在其他方面的配合下,一个典型航母舰队可以轻易打败一个弱小国家。因此,在许多时候,只要美国的航母舰队部署到哪里,哪里就会感觉到战争的阴霾,一些弱小国家除了收敛自己,别无选择。

因此,在二战以降60年来,是实力的象征、霸权的象征。拥有航母,也成为大国的共同追求。

2、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将“退居二线”

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兵器的时空局限不断被突破,不少兵器拥有了全球打击能力。在这种形势下,航母的“巨无霸”地位已经风光不再;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将居于辅助角色。

(1)远程精确制导导弹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二战期间,攻击手段主要还是子弹和炸弹。随着导弹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导弹的威力日益受到战争青睐。现在,导弹家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发达的族群,拥有各种攻击能力。一是多点攻击能力。近、中、远结合,海上、陆地、空中结合,可以对全球任何一个点进行直接攻击;二是纵横打击能力。横向,可以依靠子母弹进行地毯式轰炸;纵向,可以通过钻地弹打击地下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目标;三是精确打击能力。通过主动制导、轨道调整,实现指哪打哪;四是核常结合,既可以遂行战术打击任务,也可以遂行战略打击任务。在以“非接触、零伤亡”为未来战争原则,以剪除对方的战争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情况下,未来战争肯定是导弹对导弹的战争。以“远征制空权”为主要目的的航母,自然而然的将退居战争的次要地位。

(2)航母的自身缺陷,将迫使不得不从主战场退下来。由于导弹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不被导弹锁定,就成为未来战争防御的重点。各种隐形兵器的出现,

3

也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因为,只有不被雷达发现、进而不被导弹锁定,才可以实现战场生存;而只有能够实现战场生存,才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因此,当导弹成为主要杀器的时侯,隐形也就成为主要生存手段。航母,由于其体形硕大、易于被发现,在立体化战争时期的优势,转而成为“导弹战争”中的劣势。有人称之为“浮动的棺材”,在这种条件下,是完全成立的。

近年来,中国以“拒止美国武力干涉中国统一大业”为目标,认真研究制服航母的办法,已经多有成就。特别是15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的开发,已经构成对美国航母的巨大威慑。而远在1500公里以外的航母,将无法发挥其战争效能。

航母,在未来战争中,将不得不玩“藏猫猫”的游戏。

3、在中国,发展航母是必须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搞航母?原因是,航母在中国全球战略中是一个重要节点,不可或缺。

航母是加强海防的需要。中国拥有36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再加专属经济区,中国需要防卫的海洋权益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支可以远洋巡逻的拥有“立体化综合攻击能力”的舰队是难以办到的。

航母是保护海上运输线安全的需要。从这次索马里护航可以看出,航母对于中国的国际航线安全是多么重要。如果在考虑到某个霸权国家时不时就想强行检查我国货轮,航母就更不可少。

航母是开展国际救援的需要。前年发生的印尼海啸,美国航母舰队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由于没有航母,只能出钱,难以出力。凸现出中国国际救援能力的软肋。

航母是对国际恐怖主义进行惩罚性打击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大。保护这些海外利益,航母是重要支撑力量。[ 所以,尽管在未来战争中航母不在重要,也丝毫不影响我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因就是,它是我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未来战争设计要力避“航母情结”

中国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有能力赢得未来战争。中国不能也不会主动挑起

4

战争,但是,当战争将领在中国人头上,中国必须有能力“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中国必须为赢得未来战争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战原则。包括非接触、零伤亡、空天海陆地网“六位一体化”、体系对体系等,都应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原则。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坚决抛弃“航母情结”。

航母是“立体化”时代的“战争之王”,在“导弹作战时代”它已经成为“浮动的棺材”;血社区 https://www.sodocs.net/doc/7f5499626.html,/ ]

如果想“以航母对航母”去和昔日的霸权较量,“甲午海战”的悲剧一定会重演;

航母可以作为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坚决不能作为“未来战争格局”中的主角。

在未来战争中,航母只能执行以下任务:

(1)在完成第一波次的攻击后,延伸实际控制线。第一波次的进攻肯定要由导弹来完成。通过密集的导弹攻击,初步接触敌人武装后,把航母舰队开进战争前沿,构成对敌人的进一步威慑。当然,航母舰队也可以作为导弹发射的重要基地,但是,不是主要基地。或许,作为预备基地更有利。

(2)在战争后期,完成对敌方的实际占领。当战争进行到后期,如果需要对敌方区域进行军事占领,则航母承担重要的军事投送任务。

(3)巩固胜利成果。建立海上流动的军事基地,把战争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控制范围。

三、母舰地作战使命

1、世界航空母舰的分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一共有11个国家拥有航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印度、泰国以及韩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要小得多。

美国:现有11艘航母,其中10舰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现有一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英国:有两艘“常胜”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5

法国:1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意大利:工三艘航空服役。

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

巴西:共2艘,1艘“巨人”号常规动力航母,1艘“福煦”号常规动力航母。

阿根廷:1艘“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原属英国海军的“巨人”级航空母舰。

印度:2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拉斯”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韩国:1艘“独岛”号。

2、航空母舰的作战使命

航空母舰地主要攻防武器是各类舰载机,因此简单地讲,有什么样的飞机,就能执行什么样的任务。从初始辅佐战列舰地任务开始,舰母地作战使命、编程及战术运用已在美国海军手中得到大幅度的发展。

(1)争取战区制空权,为舰队和上陆地海军陆战对提供可靠的空中保障。

(2)争取战区制海权,消灭敌方海军有生力量,保护己方海运及兵力投送。

(3)舰载机攻势反潜作战,在大洋及接近敌方的海域消灭或阻挠敌核弹道导弹潜艇发射核导弹,拦阻敌核动力攻击潜艇进入己方重要海上通道。

(4)攻击摧毁岸重要目标。

(5)投送兵力,支援两栖作战。

(6)和平时期在冲突地区显示武力,发挥震慑作用。

四、目前亚太地区战略格局

1、总体稳定,局部动乱,问题错综复杂。

冷战后,亚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而且亚太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进入多极化时代,归纳来说:美国、中国力量增长迅速,地位明显上升,战略影响显著提高;俄罗斯国立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两国战略影响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格局变化给一些次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良机,东盟、印度的力

6

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最近东北各国关系跌宕起伏,南海问题错综复杂,但是总体军事格局仍然是稳定的。

(1)各国各自平稳加紧国防建设。

自从两极格局消失后,亚太地区终于是得以自己的发展喘息机会,各国抓住机会发展经济,基本上都是对外履行和平或者防御为主地军事战略。国防建设也多与经济实力发展相适应。

(2)各国对待他国军事战略谨慎。

随着各个大国的发展,现在的亚太已经走向多元,各个大国间地差距缩小,军事战略也因此从敌对转变成小局部的冲突。由于担心局部冲突引起的打过全面战争,各国在战略上都比较谨慎。

(3)各国军事实力与政策决定了各自亚太战略格局。

这是国际战略格局形成的规律,大国间相互竞争,小国依附在大国边见形势发展,在各国平均的实力加之核威胁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却又充满局部动荡地亚太格局。

2、“三国鼎立”

说长不短,亚太关系已经走过了50年春秋,现在的亚太主要的3个国家中国、美国和日本,就像一本《三国演义》,美国现阶段居主导地位的国家,中国是亚太大陆最主要的国家,而日本不可否认是亚太不可或缺的角色。亚太地区局势的变化,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三国间的互动。历史上,中、美、日之间,恩怨情仇,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三个不同的国家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一直推行着自己的战略,互相博弈。

(1)日本:日本是美国在远东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地最主要的盟友。以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国民素质、军事力量而言,日本都是一个大国、强国,是一个以美国为依靠却又从心里排斥想独立的大国,同意美日军事同盟虽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坐大,但也确保了日本能源与贸易的海上运输生命线,并留下支持日本瓜分东海、南海能源利益地伏笔,同时增强台独势力的信心,干扰大陆中国地发展战略。

(2)美国:毫无疑问,当前美国仍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实力、

7

军事力量、科技水平、文化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仍居首位。但另一方面美国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国力相对衰落,在亚太地区影响下降,霸权地位动摇,这也是事实。现在回过头来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天安”号事件发生前,美国在亚太地区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战略困境,但是之后又出现转机,重新树立了亚太地区地合作老大形象。

(3)中国: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个亚洲的最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市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影响,改变着亚太军事格局的发展。中国被作为是日本、美国与众多西方国家的竞争对手,国际形势严峻。中国奉行多变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原则,在对待亚太问题上一向谨慎、主张和平。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亚太各国在纷纷调整自己战略的情况下,中国也在调整对外的战略,以应对未来的南海争议、钓鱼岛、台湾、印度领土争议以及朝鲜问题。

3、局部冲突大国化、集团化

在现在的亚太,讨论局部冲突更多会是上升到大国间的问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今我们讨论到大陆与台湾的内政问题、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议、南北朝之间的对抗时,我们更多的会上升到大国间的对话,并且还会受到别国的干预。最近在奥巴马的重返亚洲军事战略地鼓舞下,连在南海争议权上也见到了美国的影子。这是由于大国间利益冲突、相互竞争所造成的。也因此造成了亚太地区大国间扑朔迷离地战略格局与关系。

五、中国航母下水对亚太格局的影响

要清楚认识中国将拥有航母下水后地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航母到底对世界军事、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怎么的意义。首先,航空母舰是一种以在剪辑为主要作战武器地大型水面舰只。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遂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很具威慑力,因而备受世界海军的器重。其实,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不少专家认为,航空母舰已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可以说,航母是现代海上远洋作战任务地超级武器,是一个国家海军、国防能力的象征。中国航母能下水,已经说明中国已经关注到国防与海防的问题,也代表了中国有能力发展和保护自己的海军和国防。对于这中国人期盼了百年的梦,现在很多人却意见不一,航母现在下水对亚太地区的影

8

响或者对中国的目前在东亚的现状是否有改观,利大还是弊大?这里做一些自己的分析。

1、中国在亚太军事战略格局中有积极意义

(1)海防威慑作用

在此前,中国无长距离远航的飞机或者拥有长距离控空的能力,我们的飞机从大陆无法周顾到祖国的众多岛屿。随着岛屿的纷争日益严重,中国能自己拥有一艘具有远洋战斗能力地航空母舰对周边那些存在着地区岛屿领土纷争的国家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震慑作用。以前是没能力打,所以不打,现在是有能力打了。这对于南海局势、冲绳、钓鱼岛纷争以及台湾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慑。

(2)影响各国对华战略调整

“瓦格良”航母下水无疑会引起亚洲国家的警惕,并使后者质疑美军继续为亚洲提供安全保护的能力。在此,肯定会有多个国家对此在对华战略上作出调整。

①台湾:毫无疑问,阻止台湾走向正式宣布独立仍然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引进和部署航母将有助于扩大中国的防空能力,进而扩大中国两栖作战能力的打击范围,对于一直以美国作为靠山地台独分子来说,一定会打击其在岛内的嚣张气焰,并作出对华调整。

②东北海地区: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拥有航母是其最不愿看见的,其岛中的右翼势力必将大力鼓吹中国威胁,并积极寻求安全保护。因此,其必定会一改之前在岛屿中的优势和口吻,在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或者强迫国会批下更多的国防经费前,东北海地区的稳定都是可以实现的。

③对于南海纷争各国:一艘航母能很快地稳定南海局势,缓解了中国对南海管辖权地名有实不有地情况。南海各国的瓜分我男孩的幻想将被打破,肯定会改变对华态度,以谋求继续共同开发利用南海的资格。

④对于马六甲海峡:中国独立拥有远洋战斗能力将大大打破帝国主义在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资源形成的包围圈的幻想,为此他们必定会改变军事格局,寻求新方法

⑤对美国而言:中国拥有航母,实质上对美国没什么威胁,为此,美国本土上应该无过大反应,其进驻亚洲的战略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对他们而言。消除

9

盟友的忧虑才是他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因此,中国航母下水,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美对日韩台及其盟国的态度,对中国本土不会发生实质上的改变。

(3)对一直以来地被动局势有所改观

一个在世界上拥有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国家肯定比较有发言权,而航母是中国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相信航母的到来必定会对一直以来的被动局势得以改观,为中国争取到一定话语权。

2、各国加大调整战略,不知矛指何方

随着航母下水日子将至,各国对此话语不一,可能是出于对邻国反映的考虑,北京正在一点一点暗示航母即将来临,包括为应对新的潜在威胁而进行的采购,不难想象,随着各国对此态度不一和调整,以后的亚太关系不知矛指何方。

(1)敌对势力阶级联合,鼓吹中国威胁论。

当时的事实是这样的:中国航母还没有下水,日本的右翼势力已经蠢蠢移动,叫嚣着以后日本就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国外许多有目的的国家和机构也都在借机散布中国威胁论以遏制中国发展。很难想象:中国航母在征得下水后会不会给现在已经错综复杂地亚太形势添乱,美日韩台有可能会鼓吹安全形势受到威胁,联合成更紧密的团体,同样东南亚和印度也是,会不会联手对付中国,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2)中国航母正处于发展阶段,难让大国为此折服,结果反而更甚。

中国的航母正在起步,可以说,第一艘航母应该只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步,真正的想要航母发挥作用,还离不开其他的配套,很多分析人士指出,这艘中国航母地下水实际上并不会改变亚太地区地力量均衡态势。毕竟,一艘航母不仅需要一个由战斗机、强击机、反潜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组威地能发挥作用的空中战斗机群,而且需要多种护卫舰来为其提供额外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保护。要知道美国现在是拥有完整的11支航母战斗群,但却也无法折服全世界。在明知这样的情况下,鼓吹、夸大航母下水的影像,必定会找到各国的攻击,中国要走自己成熟的潜艇路线,如为了修一个面子,把自己原来的潜艇体系拆了,才是万恶。

10

六、结论

“瓦格良”号的下水,是中国航母之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中国海军从一支“绿水海军”走向“蓝水海军”的决心展示,标示着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御”地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艘航母的下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我国海军的实力,彻底的改变现状。而且我们在航母的使用、维护、保养,舰载机飞行员、航母船员的培训,舰载机的研制,航母编队的指挥、协同作战配合,后勤补给等方面都是一片空白,需要从零做起。“瓦格良’号的下水,更多的是我军对于航母地一种尝试,为以后真正的使用好航母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它未必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出多少战力,甚至可能不会参加战斗,但它的下水无疑将是我们海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意义。

至于外国媒体借此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别有用心的,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有力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奉行的依然是“战略防御”,这一基本的军事战略绝不会因为一艘或几艘航母的下水而改变,中国不想更不会称霸世界。作为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拥有广阔海洋领土、众多海外利益且负责任的大国,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将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更是我们迫切的需要,绝不会因为外部势力的影响而产生任何改变。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航母一定可以驰骋在祖国的万里海疆!

参考文献:

[1]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编著],北京百善印刷厂,2008年5月版,第226-227页

[2]糜振玉,《战争与战略理论探究》[编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04页,第344页

[3]付强、张坦,《军事理论与训练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11

“军事理论”课论文成绩评定表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相比英美俄等国家,中国的海上战斗力一直以来并不是很突出,虽然中国的潜艇可圈可点,其海上防御系统足够保证国家的安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对周边国家产生足够的震慑,正如今年在南海发生的一些领土资源争端问题和钓鱼岛等问题,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航母也就呼之欲出。 其实中国的航母梦起步比不算晚。据资料得,早在1928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署长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差十年。而第一次提出建立航母计划是在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而这种延滞间接地导致了当时被外强所侵略。也导致了中国航母的起步比较晚。 中国为了加快更强大海军力量的建成,中国进行有计划的购买航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功买进4艘航母,其中一艘被拆,2艘当作娱乐设施,还有一艘被搞糟使用。四艘航母分别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墨尔本”号,从苏联买的“明斯克”号、“基辅”号、从乌克兰买的“瓦良格”号。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二大继承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对我们研制航母的路上给以很大的帮助,“瓦良格”号(即“辽宁”号的前身)在1998年转给中国,并且在2002年正式落户于大连造船厂,通过中国人的智慧将这艘航母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一艘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其中有我国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作为航母的动力来源,是航母的心脏。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首次试航并在同月14号返回大连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改进,在2011年12月21日第三次高调出场试航,在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正式交接入列。 这一刻军迷们为 此振奋,全国人 民为此振奋! 中国的航母 出现的原因是什 么呢?而且出现 在2012年,而不 是更早或者更晚 呢? 首先,我认为中国近几年在海上收到的威胁有关。南海的争端问题在近几年闹得很凶,虽说中国的海上军事已经足以能和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实力抗衡并且还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领土争端问题呢?因为资源太诱人,而且还时不时地美国插一腿,同时我们奉行“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求稳定求发展的现状让我们不能用军事首先干涉这个南海问题,这让我们处于被动状态。而与日本“钓鱼岛”争端问题也是这种情况,日本靠着背后的美国(这也是一种隐性关系)靠着那“安保条约”和中国抬杠,而这些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还不够硬,试想如果我们有美国、俄罗斯那种军事实力的话,他们还会在那里叫嚣吗?中国航母的诞生也就顺利成章了,只有发展壮大自己的海上实力,邻国就会有所忌惮,争端才会变少。其次是中国近近几年的技术也逐渐成熟。航母的动力问题,航母的飞机航道系统等等

百年航母与中国航母精神90分

百年航母与中国航母精神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总分:90 及格线:50 90分 ? 1.我国的第一艘航母的编号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山东号 o B.北京号 o C.青岛号 o D.辽宁号 ? 2.奠定航空母舰的作战模式的一场战争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美日中途岛海战 o B.日本偷袭珍珠港 o C.英国空袭库克斯港 o D.英阿马岛海战 ? 3.航空母舰开始成为主力舰的标志性战役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斯大林格勒会战 o B.基辅包围战 o C.波兰闪击战 o D.塔兰托战役 ? 4.最早提出航空母舰概念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法国

o B.英国 o C.美国 o D.俄国 ? 5.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巡洋舰上起飞的人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英国的杜克少校 o B.美国的尤金?伊利 o C.德国的埃里希?哈特曼 o D.日本的西泽广义 ? 6.历史上,首次实现飞机在军舰上降落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日本 o B.苏联 o C.美国 o D.瑞士 ?7.第一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美国的小鹰号 o B.俄国的库兹涅佐夫号 o C.英国的勇敢者号 o D.日本的翔鹤号 ?8.第一次给航空母舰下定义的文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华盛顿海军条约》

o B.《波兹坦公告》 o C.《开罗宣言》 o D.《雅尔塔协定》 ?9.全世界的军事文化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超越自身的不安全感,这份不安全感来自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疆域的大小 o B.文化的不同 o C.民族的纷争 o D.资源的匮乏 ?10.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 o B.法国的戴高乐号 o C.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号 o D.日本的凤翔号 ?11.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航空母舰的技术不尽相同,下面对各个国家航母技术路线的阐述中,正确的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美国发展的航母甲板和舰艇宽大,舰载机数量多 o B.英国发展的航母追求轻量化 o C.日本发展的航母以缩小吨位追求高攻击性 o D.中国发展的航母以核动力为主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中,在战争中使用航空母舰的国家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摘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美伊敌对、朝核危机、叙利亚危机、中日钓鱼岛问题等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大有囊括吞并世界的野心,航空母舰则成了大国博弈的工具。航母的发展壮大了各国的海军力量,为大国博弈增加了筹码,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组建自己的航母编队。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最先进的航母战斗群。与强大的美国相比,中国航母的发展还处于零起步阶段。面对世界复杂的局势,我国海军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航母编队,在此,笔者粗浅探讨一下我国航母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国航母大国博弈 一、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冷战时期,中国海军的远洋战略目标不足,其范围仅在南海和西太平洋部分海域,这些地区属于近海区。70年代西沙群岛爆发海战时,中国只是完全依靠小型舰艇作战,所幸的仅40分钟就完全结束。而岸基战斗机在交战十几分钟后才能接应,这些问题暴露了中国海军没有伴随舰队的航空兵,其中岸基防空兵难以接应并给予掩护和支援。中国的海上力量都以潜艇突击为手段,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掩护潜艇的方法,那么中国反击手段就难以成功。掩护潜艇进入海域除了需要水面舰艇外还需要空中掩护。中国海军最早对航母的需求只是延伸岸基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为此曾购买了墨尔本号航空母舰的舰壳。但墨尔本号舰壳太过老旧,很多是二战时期的技术,它的装置技术多为弹射,再辅以一定的精度装置。中国曾试图利用垂直起降,但在起降过程中出现甲板烧灼问题,配备短距起降后仍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此后中国试图回避这个问题。80年代中国的强5结构经过了加强,但前部和中部机体横肋纵没有大的改变,当着舰钩拉住阻拦锁后,冲击力主要由纵向结构承受,机体能够经受冲击的强度相当有限,尽管如此,强5仍是唯一有潜力充当舰载机的机种。 航空母舰的作战系统主要是舰载机体,而80年代的中国在这方面尤其落后。据美国情报局统计,70年代美国对中国飞行侦查频繁,甚至多次侵犯中国领空,面对挑衅,以我国当时的军事能力只能是束手无策,无奈只得被迫发展高空战斗机。国土防空技术大多是地空雷达警戒网,而且陆地机场的起降条件完善,无需辅助设备,因此设计防空战斗机无需考虑起降距离。80年代还没有能够适应航母甲板的飞机。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强5攻击机得以发展。但强5执行防空任务的问题是机械装备不合适,其装备很简陋,除装有电台和飞行仪表外再没有任何辅助设备,最精密的是对地面攻击的综合瞄准率。强5的数量只够执行低烈度防空和对海攻击任务,在航空母舰模型上安装有远程对空警雷达,用来引导战斗机在舰队防空区作战,而强5攻击机改装的战斗轰炸机缺乏下视低空目标搜索能力,这种航母的防控体系不可靠。为了适应舰载机的发展,人们把大型舰载机装成了水上起降平台,并逐渐发展成了现代航母。在1910年11月,美国一位飞行员从伯明翰号巡洋舰首次驾机起飞成功,从那时起标志了新时代的到来。

航母发展史

航空母舰发展史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以飞行距离260米,滞空时间59秒飞行记录,开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新记录,也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金鸟”号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两月后,伊利又一次驾驶“金鸟”号由“宾夕法尼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这两次实验的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作为海空霸主的新一代武器——航空母舰,即将走上属于它的历史舞台。其实,早在一年前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曾在《军事飞行》一书中率先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性,并对飞机起降军舰上建造宽敞起降甲板等观点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只可惜《军事飞行》一书在法国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被整整耽搁了十年之久。 早期的航空母舰是先从水上航母的研究入手,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英国的“克技神”号便是水上航母的代表之作,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地位,1912年他们就开始有了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而在一战中,英国也是唯一一个将水上航母应用于海战之中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但航空母舰的潜在威力,却已经被头脑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发现,一战后,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迅速发展,为二战中航空母舰的精彩“演出”做好了准备。而英美日三国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展开了疯狂竞争。日本自从在1922年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开始,此后又将“赤诚”号和“加贺”号战列舰改成了航空母舰,然后又陆续建造了“苍龙”号和“飞龙”号三艘航空母舰。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海军又竭尽所能建造了“翔鹤”“瑞鹤”号两艘大型航空母舰。二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为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横行东南亚海域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但是日本海军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丝毫满足,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还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航空母舰扩建计划。到1945年战败,日本总共建造了25艘航母,拥有庞大的海军舰队,然而在正义面前像日本这样的强大舰队也是不堪一击的。与此同时美国的“兰利”号、“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也相继服役。而英国是最早研制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因此在航空母舰的制造上,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一战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并没有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与日本美国有着较大差距,这也是二战初期英国处于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航空母舰立刻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理由很简单,当时普通战舰的火炮射程只有37公里,而航空母舰的飞机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480公里。从此以后,在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普通战舰只能待在航空母舰的一边,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英国奇袭塔兰托、日本偷袭珍珠港,充分证明了航空母舰的巨大威力,从此,航空母舰代替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真正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和改装了100多艘航空母舰。在大西洋,盟军的航空母舰负责攻击德国的潜水艇,为向欧洲战场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船队提供空中保护。在太平洋,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和日本航空母舰舰队进行了几次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 局的影响 -- “瓦格良”号中国海军的新生力量 摘要:中国“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和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因南海问题而被臭骂的海军也可借“瓦格良”的下水,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全心投入到南海的纷争当中去,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现在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的威慑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一样的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航母被称之为“移动的国土”,只要攻击了航母就等于对航母拥有国宣战,所以“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好好审视其对亚太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航空母舰;军事战略格局;亚太地区;主权争议

目录 一、引言 (1) 二、航空母舰作战使命 (1) (一)航空母舰的地位与作用 (1) (二)当今世界航空母舰的分布 (2) (三)航空母舰的作战使命 (2) 三、当前亚太军事战略格局 (3) (一)东南亚的总体威胁判断 (3) (二)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目标 (3) (三)中美关系 (4) 四、中国航空母舰下水的战略目标 (4) 五、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5) (一)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5) (二)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5) (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5) (四)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5)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战争历史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核武器时代,现正处在向核武器威慑下信息化非接触战争时代的转化时期。当今世界虽然是和平的,世界形势是缓和的,世界各国是稳定的,然而,由于局部战争、足部紧张、局部动荡仍然存在,世界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依然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威胁。而这种和平与稳定正是建立在各国兵器威慑的基础上。有着“海上活动机场”之称的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远洋进攻力量、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成为显示国力、炫耀武力、扼制危机和可能的冲突的最好兵器。 二、航空母舰作战使命 (一)航空母舰的地位与作用 航母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航母在其发展之初,从属于战列舰,是战列舰的保障和志愿兵力,主要担负舰队侦查、护舰和火炮校正等辅助任务,很少直接参加海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航母开始参加海战和对地攻击,到后来取代战列舰而成为海上舰队决战的主要突击兵力。 首先,航母是国建政治、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军队的支柱,是海军兵力的核心。超级大国、海洋大国和地区性海洋大国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强大的海军又都以航母为核心来发展、编程和作战。 其次,航母可控制直径为800-1000千米的海区,进行反舰、防空、反潜和对地攻击作战,其作战效能是其他常规海军装置无法相比的。

论中国必须建造航母的必要性

论中国建造航母的意义 摘要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领土,领海,经济,政治问题,航母的建造已经成为千呼万唤的不争事实。而建造航母也表明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也谋求这方面军事实力的增长,在未来应对南海争议、钓鱼岛、台湾、印度等领土争端的时候,更有话语权! 关键字中国航母对内意义对外影响 一航母的巨大作用及价值 航母作为一种远程饱和攻击手段,可以实施有限的局部饱和攻击。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能显著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增强经济竟争力、提高政治影响力、增强军事实力,提高话语权。航母使国家加强了海洋控制力,保护海洋资源不受非法侵犯。 二中国建造航母的意义 1.中国需要航母 我们需要航母,因为我们需要海洋。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我国东海、渤海,特别是南海面临的不定因素特别多。而我们无能力管理,因而发展航母势在必行。航母是海上的流动机场,是保护自己舰船的后盾也是远程轰炸的舰载体,因此航母的“制空和制海权”能力是其他战舰无法取代的。航母一旦形成,中国的东大门的防卫可以延伸至太平洋的中线。南海有500多个岛礁,我国控制的只有4个。我国在南海还没有油井,而其他国家拥有几百个之多,每年开采石油上亿吨。而且越南正同美、英、俄大公司联合打井,可以说南海水域已快成为国际化。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大型战斗舰艇能够长期地在南沙一带进行长期巡航,没有哪艘舰艇能取代航母的震慑力,所以我们需要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军队的战略安排,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航母。 从西方所谓“中国威胁论”考虑。中国威胁论不过就是某些居心不良的国家借此想升级自己的战争能力或走买军火发发横财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罢了。我们不能去在乎别人的三言两语,也更不要主动去与别人搞那些穷兵黩武的军备竞赛。中国启动“航母工程”进入“航母世纪”,从而拥有一支由航母舰队、“三位一体”核武以及太空系统所组成的国家战略力量,中国必将以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民族国家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直以来,西方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对于军事建设一直比较保守,而建造航母说明中国克服心理障碍,这将是一个

中国航母可以干什么

中国航母可以干什么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画面,意外出现疑似航母弹射装置实验系统。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一条轨道从蓝色房子中延伸出来,在轨道上有疑似滑块的设备。这与美国和法国已经装备的航母弹射器外观近似,类似的装置也只能用于航母弹射,因此可以判定未来中国航母很可能会装备舰载机弹射器。 世界上具备研制和生产蒸汽动力舰载机弹射器的国家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同时美国也是第一个研发及使用电磁舰载机弹射器的国家。除了美国,现在仅有法国航母装备了弹射器,当然其供应商也是美国。如果中国完成弹射器的研发,那么将会是世界上第二个研发及生产舰载机弹射器的国家,即便是前苏联也未曾完成这项重要装备的研发和生产。由于弹射器能使航母的战斗力倍增,中国在这方面的突破是里程碑式的。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研发建造武器装备决不是一场为了科研而科研的技术行为,尤其是航母这种大型主战装备,早在建造阶段就应该已经完成了对其功能的规划。在美国海军的装备序列中,航空母舰是争夺大洋制海权的主战兵器,同时也是对滨海国家实施攻击的主要作战平台。前苏联建造

航空母舰之初,主要定位于在核战争中为核潜艇提供水面掩护的机动作战平台。中国在这方面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军事定义,不过从中国现在所处的安全形势来看,中国的航母其实更类似于一战前要塞舰队的旗舰角色。 海权论的发明者、美国海军将领和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IfredThayer Mahan)最先提出了所谓要塞舰队的理念,指的是一种几乎只在岸基火力支援范围内作战的海军。马汉本人认为要塞舰队理念落后,限制了海军的机动能力,并且无法完成对海权的控制。不过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实际上海军舰队缺乏进攻海岸线坚固要塞的能力,从南北战争的经验来看舰队进攻要塞无异于自杀。当然随着海军火力的提高,要塞在战列舰面前完全不堪一击。鸦片战争中中国要塞对英国海军几乎毫无抵抗能力,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也证明了坚固的要塞无法抵御来自海上的攻击,此后要塞舰队这个名词几乎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中。然而美国海军退役指挥官卡尔?舒斯特去年却在《海军学会会刊》上发文称中国可能利用岸基反舰弹道导弹建立反介入区,让航母在该区域内充当快速反应平台,他认为这是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的“要塞舰队”理念的回潮。 尽管国内理论界对此颇有批评,却也不能否认舒斯特的见解颇符合现实。中国现在奉行积极防御战略,没有苏联全球争霸的意图和实力。中国的核潜艇数量并不多,并未像苏

中国航母诞生记(瓦良格)_百度文库解读

中国航母诞生记:进入冲刺 2011年将成航母元年 瓦良格号航母改装前后对比(资料图) 可以预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调试、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构建,都将成为“瓦良格”号改装完成并服役后的主要任务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海韬、梁嘉文发自北京“尽管已经施工多年,但长期以来,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对‘施琅’号的计划。有人认为这艘航母最终将用于训练第一代中国航母飞行员和水手。或者并非如此。真正知道任何有关‘施琅’号计划的人没有说话。一切都是观 察和猜测。” 这是去年11月24日美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它说的“施琅”号,就是指目前停泊在大连港的“瓦良格”号。2002年3月4日,被拆除一空的“瓦良格”号航母,从黑海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驶抵遥远的中国大连。它当时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由澳门一家公司购得,该公司原本打算将它改造成一个娱乐场所。就如目前停靠深圳的“明斯克”航母一般。 至此,“瓦良格”号一直是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上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的“瓦良格”号改装照片越来越多,外界的猜测变成越来越肯定。 但是,令外界确信的,还是今年4月6日具有官方身份的新华网在首页播出的“瓦良格”号系列照片,尤其是冠以“巨舰即将启航、圆70年中国人航母梦”的标题,对此海外解读为,这是中国曲线宣布航母即将出海的消息。近日,有媒体试图向外交部发言人证实“瓦良格”号的消 息,但发言人的回答未予肯定,也未予否定。 经过漫长的猜测、关注和等待,整修一新的“瓦良格”号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 空母舰。这一点似乎再没有人怀疑。 但是,为什么会是“瓦良格”号呢?一艘“二手航母”能否支撑起中国远洋海军的未来?中国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航母发展之路?这些开始成为新的话题。 2011年将成中国“航母元年”?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所在院系会计系 专业班级2013级会计学25班 姓名张贤婧 学号2013102022544 任课教师王晓鸣 提交日期2014.05.04

浅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瓦格良”号中国海军的新生力量 摘要:中国“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和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因南海问题而被臭骂的海军也可借“瓦格良”的下水,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全心投入到南海的纷争中去。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现在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地威慑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航母被称之为“移动的国土”,只要攻击了航母就等于对航母拥有国宣战,所以“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好好审视其对亚太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航空母舰军事战略格局亚太地区主权争议 一、引言 航空母舰已经问世100多年了,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此后便屡受大国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点。首先,舰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其次,航母编队最适合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功能转换。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舰队。如今中国海军逐渐走向蔚蓝,国人对航空母舰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具备影响力的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而中国航母的下水对于中国本身,甚至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二、航空母舰在决战未来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航母一直占据着海战的主导地位。战后随着反舰导弹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国家对于航母在变化了的海上环境里的作用和地位,以至 1

中国航母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航母 一、中国造航母的综合考虑 从海上战争的历史来看,海军主要有两种作战模式:一是海上力量在远海区域的运用;二是与其他军种在近海区域展开联合作战。在第一种模式下,海军的作用是将力量投射范围跨越近海的界限,这种模式既可能是进攻性的,也可能是防御性的,需要航母的存在。在第二种模式下,主要是在近海区域与对手舰队展开交战,这种模式主要是防御性的,对航母的战略需求不大。目前,中国海军战略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为主要目标。但由于中国的领海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南海领海的面积辽阔,中国海军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方面的确存在对航母的需求。而且在当前军事强国企图使用武力阻挠中国实现国家的统一、某些国家侵吞中国海上资源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需求存在继续加大的趋势。对于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加拿大军事评论专家平可夫认为:“中国的航母建造一切取决于政治方面的决定,钱现在不是问题。中国最有可能在第12个五年计划中开始建造航母,也就是说是在2010-2016年。为了有效地应用航母,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还需要电子侦察机,因此,中国是在一步步地积蓄技术潜能。” 发展航母是一项既耗费资金,又需要强大技术支撑的项目,更可能对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谨慎对待。正如孙来燕副主任所指出的,“有关部门将综合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和考虑有关问题”。 二、中国建航母所面临的问题 1、是技术。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造船工业,能够生产30万吨的油轮,但建造航母更需要特种技术,如蒸汽弹射器、拦阻索和大型升降机等。如果没有蒸汽弹射器,单纯依靠滑跃式甲板起飞技术,作战飞机可能难以满负荷起飞,弹药挂载不足将严重限制舰载机编队的作战能力。而更为关键的是,固定翼预警飞机没有弹射器无法起飞,只能依靠直升机预警机,这极大削弱了航母编队的安全防卫能力和舰载机的对空作战能力。因为直升机预警机只能探测到110-150公里的空中目标,而固定翼预警飞机探测距离可达到550公里。面临具备防区外武器发射能力的敌机,前者可能在发现目标的瞬间即被摧毁,而后者则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预警。 2、是资金。建造航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曾对美国尼米兹级“斯坦尼斯”号航母及其战斗群所需的总费用进行过一次推算,计算出其从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约330亿美元,这中间还不包括航空母舰的现代化改装、报废和战斗消耗的费用。33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将近26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中国今年一年的国防总开支。而一艘航母难以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正常情况应该具备三艘:一艘进行作战部署、一艘进行训练、一艘在港整修。这对资金提出了更大的压力。此外,在拥有航母后,还需要建造能够停泊航母的大型海军基地,这也增加了资金需求。 3、是地缘政治。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拥有航母可能被外界解读为是通过武力解决领土争端、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手段。此外,日本也可能借机启动航母建造项目。 三、提出问题

浅议航母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浅议航母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内容摘要:在各大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航空母舰作为最先进的远洋作战工具,对于海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鉴于我国广袤的海上领土和近年来海权不断被侵犯的现状,发展航母已成为当前的必要乃至首要任务。中国若形成真实的航母战斗力,必将是海权运用和海上作战体系的一次质的改变······ 关键词:航母中国周边现状必要性改变 正文: 航空母舰,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如今已俨然成为大国海军兵力的核心、综合国力和国防威力的象征,甚至称其为“海上决斗的胜负砝码”。如今世界航母林立,而我国对远洋战略的忽视,导致航母发展一度停滞不前。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格局变化,中国将要,也必将迎来航母时代。 就军事理论课上所学和平时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关注,对航母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发表如下个人观点。 发展航母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从航母自身来看。 航空母舰是舰机一体、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具有机动和迅速的打击能力,可以有效地夺取作战海域的制海制空权。以它为核心配备多种舰艇而形成的海上作战群体,能够执行多种复杂的作战任务适应未来立体战争的需要。 航母是最有效的的综合武器运载平台。美国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波尔玛指出:“航空母舰是以往发展最强大的多功能武器系统。”一艘航母,往往携带导弹、火炮等自卫武器,战斗机、攻击机、反潜机等各种舰载机,实现舰与机两级武器系统的融合。而航母的速度和持续航行能力,提升了舰载武器,特别是舰载机的作战灵活性和打击范围。 航母是海上立体战争不可缺少的舰种。飞机既可以担负空中的各种战斗任务,又可以对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实施攻击。航母搭载舰机,可以形成海天一体立体化的打击实力。 其次从我国周边的安全状况来看。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余公里,拥有四大海区,分布六千多个大小岛屿。而海军过去的作战方针属于近海防御,以岸基作战配合部分舰艇进行。这种方式防御范围有限,机动性不强。一旦面临他国的海上侵略,很难在远海进行抵制而显得极为被动。甚至在近海,没有空中力量掩护的战舰也是脆弱的。而以航母为核心的机动编队,不仅能掩护近海活动的舰艇,自身也可成为对空、対潜、对舰的整体作战威力。 对于我国的四大海区,南海蕴含最为丰富的资源。但是从南沙群岛中部到海南距离就有550海里以上。而如今我国海军缺乏远洋作战实力,还不足以在此地区形成有效威慑,更别说常态巡航。于是诸如菲律宾,越南等国,趁机占领我国南沙的部分资源,侵犯我国海权而无所畏惧。航母可以改变这种态势,据计算,一艘普通航母,一昼夜便可控制200平方公里的海域。而像南沙群岛,只需这样的一个航母

中国为什么需要航空母舰

中国为什么需要航空母舰 按目前的形势,中国建造航空母舰已经是铁板上钉钉,而且不是将来,说不定现在已经有具体的方案甚至已经在某个地方秘密建造。但很多人对建造航空母舰还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消极的抵触的。 反对建造航空母舰或者缓建航空母舰的人所持有的理由无非: 1、航空母舰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复杂的海军工程,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无法承担; 2、按现在的海军实力,中国可以应付外来侵略,甚至强大的海军空军实力至少保证了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稳定的发展环境。按眼前的环境和自身的战略,台湾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核心问题,发展航母是不是对这些具体问题有多大的帮助呢?由于中国人从来没有拥有过航空母舰,所以对航空母舰对中国所起到的作用不能有肯定的意见; 3、航空母舰是上百年前开始发展的武器,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在当今世界应该考虑更加先进的武器,何况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更应该考虑别人所没有的非对称力量,这样才能改善中国落后的武器装备现状,才能遏止别人的嚣张气焰。而不是步别人的后尘发展别人已经很成熟的武器,这没有意义; 4、我们现在最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为自身发展服务,如果发展航空母舰肯定会给日渐嚣张的“中国威胁论”提供更多的口舌,所以没有必要给这个紧要的时刻再火上加油; 5、如果发展航空母舰必然需要强大的系统工程和护卫力量,按中国的海军实力,能不能保证航空母舰的安全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基于以上五点考虑,很多人就认为中国当前应该缓建甚至不建航空母舰。对于持有以上任何一种观点的人,至少没有考虑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航母情结,也低估了中国人对航母的渴求。中国人从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从来没有放弃对航母的研究,更没有放弃对航空母舰的追求。对以上反驳理由如下: 1、任何国家政权都是考虑需要与不需要,而不会太在乎政治、经济和技术问题。中国人当初发展两弹一星,有什么有利的政治环境?有什么有利的经济条件?有什么技术基础?还不是自身的需要?!何况现在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只要自己不跟自己过不去,造个航空母舰不是太大的问题,至少比当初的两弹一星要简单多了,只看国家的决心和军队的需要程度了; 2、鼠目寸光的人才会有这种想法。除非中国人想永远窝在200海里经济区域以内,除非中国人不想保证海外运输线的安全,除非中国人不想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除非中国人过了这辈子不想过下辈子了。 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人呢?如果中国人的全部战略目标仅仅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甚至没有必要发展2000吨以上的护卫舰,仅仅发展空军,二炮,导弹艇或者登陆艇就可以解决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政治意义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作用 近日,不少外国媒体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言人讲话,认为中国政府变相暗示正在抓紧建设一艘中型航母。甚至有些媒体借此掀起新的炒作浪潮,纷纷揣测中国海军的意图和发展趋势。 中国拥有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三百万海洋面积,拥有13多人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制造或拥有一艘或几艘航母,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有些大国,周边环境相对中国来讲,平静很多。却拥有十几艘世界一流航母,动辄出现在世界各大海洋中,威慑甚至打击敌对国家,为什么没有人诘问?中国目前没有,即便有,也是在襁褓中。为什么并没真正拥有航母的我们,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何在?就是西方各国用有色眼镜看待我们。 依照外国列强的逻辑,他们有手枪,中国只能是长矛;他们有步枪,中国只能是手枪;他们有机枪,中国只能是步枪;他们有火炮,中国只能是机枪;他们有导弹,中国只能是火炮……总而言之,他们的火力必须强大于中国,领先于中国,优势于中国。请问外国大佬,世界那有这个道理?中国依据中国国情,拥有什么武器,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事情,用不着西方“人权捍卫者”操心。这些人为什么不换位思考呢?为什么中国非要落后于你们! 建造航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捍卫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国防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中国那么多的商船行驶于世界各大洋,动辄遭到海盗的骚扰甚至抢掠;中国那么多侨民,经常受到反华排华敌对势力的欺凌。一个综合国力日盛的国家,连自己的海外利益维护不了,怎么能称得上是有影响的大国? 依我看,中国建造航母,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建造航母,表明了我们具有设计制造装备的实力,表明我们在军事科研方面的与世界军事强国水平不相上下,表明我们的制造业和材料工业得到实质性进步。同时,也可借助科研成果,提升我们在电子、雷达、通讯、动力推进系统诸多方面的竞争力。 建造航母,表明中国的战略利益在不断延伸。同时对敌视中国的国家是一种威慑。中国不会轻易动用航母作战,但拥有航母的象征意义却是巨大的。任何与中国敌对的国家,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军事投送能力。亚丁湾、波斯湾的海盗,在拦截中国商船时,不能不顾虑拥有航母的中国。反华排华的外国政府,在关乎中国国家切身利益时,不能不审慎处置并明智决策。 建造航母,有利于中国解决有争端的海洋权益。在中国具有航母的情况下,主动权和话语权就会向中国倾斜。与中国有瓜葛有争端的问题,就有利于中国和平解决。中国在西亚、南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利益就便于维护。南海、东海一些棘手问题解决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一艘或几艘航母,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其军事意义大多是象征性的,只是表明一种能力,一种姿态,一种实力。中国在国防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上,基本奉行攻防兼备的政策,其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基本上是匹配的。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也不会过度发展军备。但中国会力求做到足够的战略威慑、战略吓阻、战略应对准备,做到国家利益能够不受到侵害。 毋庸置疑,中国发展远洋海军制造航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历史产物,是中国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的必要举措,是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作用。 世界航母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航母的发展历来是增强海军实力的关键手段,当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之中,惟有中国没有自己的航母。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已有自己的航母,2020年前将实现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梦想。日本也拥有等同于航母的舰只,并背靠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力量。而超级大国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两到三艘航母一直在游弋,且美韩军演美国经常派航母参加。并且,就连泰国都有了一艘小航母。对中国来说,早已陷入从日本一直到印度的半弧形包围圈之中。且中国有着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历史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蹂躏。当前中国民富国强,拥有航母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早已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道和海峡,谁就能有效的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对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说,现在处于三条岛链之中,无法冲出到达远洋。远距离作战还不是很成熟,发展航母对于我国冲出三条岛链走向海洋深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现在的南海海权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一系列的主权纠纷问题困扰着我们,发展航母对于解决这一系列的主权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的实力对其它小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拥有航母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也应该是必要的,航母的存在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也维护了我国内部的稳定同时也对我们周边国家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瓦良格”号下水对我国周边战略格局的影响 摘要:瓦良格即将下水,对美国而言并不担心中国海军能对美军造成威胁,但瓦良格至少能起到阻碍他重返亚洲的步伐。日本、韩国、印度以及南亚诸国都将会感受到瓦良格带来的压力。一旦台海和钓鱼岛发生冲突,解放军早已冲出第一岛链,美军此时若想武力干预那将会付出百倍的代价。因此瓦良格的诞生将直接改变东亚格局,甚至在世界上也造成深远的影响。关键字:航母“瓦良格”战略格局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至诶国际关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亚太地区也不例外。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征 首先我国陆地邻国和邻海国家众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因素很大。在我们这些邻国中,有的国家之间存有积怨,甚至对立,一旦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必将影响我国边境安全。有的国家过去曾对我国发动过侵略战争,或与我国有边境冲突等,随着这些邻国不同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再者,我国便捷漫长、海域辽阔,安全环境受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的因素多。最后,我国处于多国利益交汇区,安全因素受外部影响因素复杂。 三、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海后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和意义 航母,是中国海军远洋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海军的第一艘完整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中国海军坚定走向蓝水的庄重宣誓。“瓦格良”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有了“瓦良格”,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的吓阻南海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一样的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中国的航母工程作为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特别是对中国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中国海军走向远洋,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作为第一岛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无疑肩负着阻挡中国海军驶向太平洋深处的使命。近年来,中国海军靠近又或者穿越第一岛链的正常军事动作引来了日本的高度紧张。此时,中国拥有一艘航母,必将给日本带来更大的震动。 日本的前方是一个岔路口,美国也因此面临抉择。无论中国如何去强调自身崛起的无害性,日本都不可能漠视海洋生命线被中国完全掌控。日本要么大力加强自身海上战力的建设,要么就追求美国海军力量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加强。事实上,由于日本与美国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这个决定权主要掌握在美国手上。美国必须抉择,是对日本进一步松绑,还是大力加强西太平洋地区的军力部署,又或者二者齐头并进。

对于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

对于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 关于航母,中国向来存在争议,有人以“中国是陆权国家”和“航母过时”等理由来反对中国建航母,还有人担心“中国威胁”论会影响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而反对.但大家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理由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价值. 首先,对中国的定位有错误.中国的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勃海、东海、南海、南沙等广阔的海洋领域.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现在无论是能源还是市场我们对海外的依赖性都是极高的,已经足以影响国家的安全.而且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集中在沿海,工业中心也大部分在沿海.我们的进出口几乎占到GDP的一半怎么能说中国是陆权国家呢?中国自明朝以来便倍受来自海洋的威胁.特别是清末,海上门户被打开,人民惨遭杀戮,财宝被抢掠一空.今天,日本窥视东海,越南侵扰南沙,明天就有国家分裂台湾,我们还要抱着“陆权”的思维被人欺凌到什么时候呢? 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科技飞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高速发展.但由此也引起了资源的短缺,对进口的严重依赖.而且,随着陆地资源的加速开采,许多重要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而海洋的资源储藏量要比陆地大的多,很多战略性资源为陆地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为世界后列,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必须要走向海洋.而要保障我们的海上运输安全和海洋利益,必需要有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航母. 世界霸权和恐怖主义的存在、发展对我们海外资源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一,霸权主义的性质就是通过控制世界的资源和对科技的垄断而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而军事扩张和利值观念的输出是其辅助.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战略目标必须要打破霸权规则,这不仅需要策略,更要军事实力作后盾.二,恐怖主义的蔓延.自美国“反恐”以来,恐怖活动日益猖獗.而我们在海外的能源获得主要就是海湾和非洲,海湾是恐怖的发源地,而非洲由于经济落后经常发生暴力事件,严重影响我人员和能源安全.这就需要一只强大的远洋作战力量,一来可以对针对我国的恐怖活动进行打击,二来可以帮助友好国家打击分裂、暴力,保持社会稳定. 航母的优势:现在美国最大的航母排水达到十万吨以上,各种飞机近百架,集各种先进技术于一身,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反潜等手段.远、中、近三层防预,空中、水面、水下立体攻防,打击纵深可达数千公里,攻防兼备,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中国由于长期受到“陆权”思维的误导,使海军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世界其他大国.而我们面对一些小国的挑衅投鼠忌器,总是采取妥协的方式,使我们的战略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只要中国有两个重型航母群巡视南疆,马上就能令敌人束手,不战而屈人之兵. 发展航母经济价值:以前有人担心发展太空计划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事实却是——带动了中国高科技的进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航母也是一样,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建航母必将带动我国民族工业的繁荣,促进产业升级,加速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国航母十次试航发展历程

中国航母十次试航发展历程 2011年8月10日,在清晨的浓雾中,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悄悄离开了大连造船新厂码头,开始了首次出海航行试验,主要测试动力输出系统。这次试航为期仅5天,返回后继续在船厂接受改装和测试。之后数天,网络上也出现了在外海拍摄的一些航母自主航行的图像。 2011年11月29日,航母平台第二次出海,12月11日返回,时间长达13天;时隔9天后(2011年12月20日),航母随即开始第三次试航,这一次持续时间为9天;2012年1月8日,航母第四次出海,1月15日返回,历时8天。 此后三个月停留在船厂,但航母平台上并不平静。2012年2月28日,一架歼-15舰载机和一架直-8运输直升机模型出现在甲板上,表明舰载机适配试验这一载机军舰测试标准程序开始。外界也对舰载机何时着舰、起飞抱有更多期待。 进入4月以后,试航再次频繁起来,4月20日,航母起航开始第五次试航,于4月30日在浓雾中返回大连港,11天的海试比预期超出一天时间;第六次试航是在5月6日至15日,完成了9天的海上测试;一周后,第七次试航开始,6月1日返回,持续时间超过200个小时,共计10天;6月7日至6月22日第八次海试持续了16天。 7月4日,歼-15模型再次上舰,并吊装了多枚空地、空空导弹,开始准备第九次海试。新型导弹和舰载机模型曝光,显示将进一步测验航母上舰载武器系统的牵引、升降、平移和火工操作的实际性能,距离航母平台交付已经不远。

7月6日上午,航母再次驶离码头,第九航母电磁兼容问题,包括电子系统的工作时候对于舰载机机载计算机、雷达、通信系统是否构成影响等。另据辽宁海事部门相关资料显示,在此期间航母平台在渤海北部进行长时间海试;7月29日,航母平台在黄海北部进行短时间海试。 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上午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辽宁大连,停靠原码头,海军“88”舰也随后返港。至此,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2012年9月2日,第十次试航归来的中国航母平台返回大连后,整改维护最新进展,工作人员正在舰身喷涂号码。8月27日下午,中国航母经过近一个月的整改维护,从大连整装出发进行第十次出海试航。8月30日,中国航母平台海试结束返回大连。这也是中国航母平台历次海试中时间最短的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