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详解透视原理

详解透视原理

详解透视原理
详解透视原理

一、透视图

物体上各点与视点相连,形成的各个直线与画面的交点,为物体在画面上的透视点,将这些透视点连接,便形成透视图。

二、透视术语

●面

?基面/地面(G.P)—放置物体的水平面,通常是指地面。如下图1

?画面(P.P)—画者于被画物体之间置一假想透明平面,物体上各关键点聚向视点的视线被该平面截取(即与该平面相交),并

映现出二维的物体透视图。这一透明平面被称为画面。如下图2

?视平面(H.P)—视点、视线和视中线所在的平面为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平视的视平面平行于基面;俯视、仰视的视

平面倾斜或垂直于基面。如下图3:

●线

?视平线(H.L)—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如图4:

?地平线/基线(G.L)—画面于基面/地面的交线。如图5:

?视中线—视点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视中线(即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视点引向物体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

平视的视中线平行于基面;俯、仰视的视中线倾斜或垂直于基面。如图5: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包括与画面垂直的线段)的直线均为变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有时会消失。

?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为原线,此类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原线按其对视平面(视平线)的垂直、平行、倾斜关系,分为垂直原线、平行原线和倾斜原线三种

?消失线/灭线—变线上各点与消失点连接形成的线段(物体变线的透视点是落在灭线上的)。

参考下图:

●点

?视点(E)—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点决定视平面;视平面始终垂直于画面。

?心点(O)—视中线与画面的交点为心点;心点是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视域的正中点,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如图6

?距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边,两者和心点的距离和画者与心点的距离相等,凡是与画面呈45°角的变线一定消失于距点。

?余点—在心点两边,与画面呈任意角度(除45°(距点)和90°(心点))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

?天点—是近高远低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消失点/灭点(V.P)—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线段之间相互平行)逐渐向远方延伸,最后消失在一个点(包括心点,距点,余

点,天点,地点)

?测点(MP)—求透视图中物体尺度的测量点,也称量点。

总结:1:心点,距点,余点均在视平线上。

2:画面上有视平线,视中线,视点,距点,心点,灭点

3:视平面上有视平线,视中线,视点,心点,距点,余点;视点与距点的连线与视中线的夹角为45°

4:画面与地面垂直;画面也与视平面垂直。

●距

?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如图7

?视高(H)—视点至基面/地面的高度(也就是视平线和地平线的距离)。如图8

透视中的俯视和仰视(参考下图)

仰视图:视点偏低,视中线偏上。

俯视图:视点偏高,视中线(从视点做画面的垂线为视中线)偏下,便于表现比较大的室内空间和建筑群体,可采用一点、两点或三点透视法。

三、有关视域

●可见视域与正常视域

可见视域:两眼前视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

?水平视角(即在视中线左右两边的夹角)约为188°左右眼各为156°两眼共同覆盖视角124°(156°+156°-188°=124°)如图9 ?垂直视角(即在视中线上下两边的夹角)约为140°两眼共同覆盖视域中央视角为60°如图10

正常视域:以视中线为轴线的60°圆锥视圈内(画视域的方法:先确定视点E和视中线H.L;然后过E作H.L的垂线,垂线与H.L 的交点为心点O;再过E点向H.L画一条斜线,该斜线与垂线的夹角需为30°;然后再在另一边作出一条与垂线夹角为30°的斜线;

两条斜线与H.L有交点,为A-B;最后以A-B为直径画圆形,则得到视域)。如图11

四、透视图基本作图框架

基本作图框架应该包括:视点E;视平线H.L;基线G.L;心点O;距点D1、D2;灭点。

●画平面作图框架的基本步奏

◆方法一:

(1)确定视点E和视平线H.L和基线G.L;

(2)E点向H.L引垂线,垂线与H.L的交点为心点O;

(3)以O为圆心,以O-E为半径画圆,该圆与H.L有两个交点,分别为左右两个距点D1、D2;

(4)若物体为二点(成角)或三点透视,则还需要找出灭点:方法如下:

①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即物体上与地面平行的线段组成的面)确定画面的位置(过平面图的一点做水平线为画面P.P)

②找出物体上不平行于画面的方向线段;

③过E点作该方向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与画面有交点,过该交点向视平线H.L引垂线;

④该垂线与H.L的交点为该方向线的灭点(物体上该方向上的点都向该灭点集中,物体该方向的线段的透视点段落在此灭点上)◆方法二:

(1)确定视平线H.L和基线G.L,在H.L上确定心点O;

(2)过O点向下引垂线;

(3)以O为圆心画一个合适大小的圆;

(4)该圆与过O点垂线的交点为视点E;该圆与H.L的两个交点为距点D1、D2;

(5)如需找灭点,方法同上。参考下图:

五、透视规律

?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没有消失点。

?凡是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

?凡是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等于实长(和画面平行但是不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实长)

?等高的物体, 近高远低。

等长且相互平行直线的透视长度距画面远(即距视点远的)的低于距画面近的(近高远低原理)

?等距离间隔的物体,近疏远密。

在同一平面上,等距,相互平行的一组直线,透视间距符合远窄近宽原理。

?等体量的物体,近大远小

?物体上平行的直线,如与视点产生一定夹角后,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和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透视线延长后消失与一点,该点是从视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线与画面的交点,为消失点。

?和画面不平行,但是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透视线消失与同一点。

六、透视种类和画法

(空间中的立体图都是由三组线(同一个方向的线为同一组)组成的,透视的种类就是根据这三组线与画面的角度关系来分类的)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平行透视概念

物体的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他垂直于画面的诸线将汇集于视平线中心(即心点C.V)的灭点上,与心点重合。

(物体的三组线中有两组线是与画面平行的,剩下一组垂直于画面)。

(另外:一条直线若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则这条线与这两个平面都平行)。

特征: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呆板,与真实效果。如下两图

◆(2):平行透视特点

一个正方体在透视图中有时只能看见一面,或两面,三面。

下图A,心点在物体的内方,这时候只能看见物体和画面平行的那个面(即只能看到一面)这种情况只有平行透视才有。

下图B,心点在物体的外侧(即视中线在物体的一侧且视平线经过该物体),这时物体能看见两个面。

下图C,心点在物体上方(即视中线位于物体的上方且视平线不经过该物体),这时物体能看到三个面,此角度物体外形看的比较清楚。下图D,心点虽然在物体内方,但因其正面是空的(即没有正面),故所能看到的就更多了,并能一层层深远,常用来作室内透视图。

◆(3):平行透视画法(以正方体为例)

(1)确定视点E,视平线(H.L),消失点(平行透视中即为心点)P(视点和心点的连线垂直于视平线)

(2)在画面画一正方形abcd(abcd四点和e,距点D,心点P,视平线HL都在一个平面上,即都在画面上)。

(3)从abcd各点引消失线至心点(心点在平行透视中即为消失点)

(4)延长cd得e点,使cd=de(e点并不在视中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为视中线)上,而是画面上的一点)。

(5)由e点引线至距点D(距点和心点的距离DP=视点和心点的距离EP)得f点(f点是dp和dD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体伸向远方的透视长度(深度),也可用量尺比例的方法来决定透视深度。

(6)由f(f点在dp线段上)点分别引垂线及水平线与bp,ap,cp各点相交,b"a"c"各点连接形成的正方体即为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步骤总结:

画出作图框架;

画出平行于画面的平面;

通过该平面上的点向心点引灭点,则垂直于画面的直线的透视线落在灭线上;

通过距点和直线端点找出物体的深度;

然后根据深度作垂直、水平方向的线段,连接,求出透视图。参考下图:

平行透视的示例(车站简图)

该车站透视图的特点如上图的D,心点虽在物体内方,但其正面是空的,故所能看到的就更多了,并能一层层深远。参考下图:

◆(4):等距离平行物体的透视画法(地面上水平方向的等距物体)

(1)先在一条横线ab上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等分,如图A的cde三点,再从a cde b五点向心点(O)做灭线。

(2)自横线的左边点a向右方的距点(P)作一条直线aP,这时在每条灭线上就留下了一个相交点(直线ab和OP形成一个平面,abcde 和OP均在此平面上,故aP与各个灭点会有相交点)。如图B

(3)过每个相交点做一条横线,小方格的透视形状便成功了。如图C

(4)如果画四排不够,可以按图D的方法,在最后一横线的左端对距点再画一条直线继续按上面步骤画下去。

◆重点步骤:

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的等分点向心点连接;

根据直线的端点和距点找出每条向心点的灭线上的深度点;

由每条灭点上的深度点引横线,完成透视图。

注:直线上是4等分(五个点),则画出的等距平行线段透视图为4条(即需要画出几条等距的透视线段,则把直线进行几等分)。

等距离平行物体的透视实例,参考下图:

总结:画侧面的平行物体是将等分点与视点相连接,得到交点(画正面的是将等分点与距点相连接,得到交点)

◆(5):用中腰线画等距离物体的透视图(以一组灯杆为例)(垂直方向的等距物体)

(1)先画前方的第一根灯杆1,从该灯杆的顶端a和底端b对灭点O做灭线,这就是该组灯杆高低范围。

(2)从灯杆1的二分之一处对灭点做灭线,作为一个中腰线。

(3)根据需要画第二根灯杆2(端点为cd),灯杆2与中腰线有交点m,连接am,am与底端灭线bO的交点就是第三根灯杆的位置。(4)随即画出第三根灯杆3,灯杆3与中腰线的交点为n,连接cn,cn与灭线bO的交点就是第四根灯杆的位置。

(5)用此方法画出其他灯杆。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确定一条垂直线;

找出高低范围(由垂直线端点向心点引垂线);

画出中腰线(垂直线的中点向心点引灭点);

确定第二条垂直线;

根据第二天垂直线和中腰线的交点和第一条垂直线的端点找出第三条垂直线的位置;

◆(6):多角形物体透视画法

凡是较为复杂形状的物体,在作画前,先将它归纳在一个简单的形状中,找出它们的组织关系,然后按步骤来解决。这也是透视常采用的方法。

下图A、B是八角形柱体的画法。

图A是一正八角a1a2a3a4a5a6a7a8的平面图,这个八角形可归纳在一个正方形b1b2b3b4中,如用直线将八角相对的连一连,就可以在正方形中得到一个“井”字。画透视图如下步骤:

(1)先画一个透视的方形(由b1、b2向心点O引灭线)。

(2)再从a1、a2点处对心点0引灭线。

(3)由b1向距点引灭线,该灭线与a1、a2、b2三点引出的灭线有交点c1、c2、c3。

(4)过c1、c2、c3三点画横线,这时在方形内就有了个“井”字,同时在该方形的四边有了八个相交点a1a2d3d4d5d6d7d8。

(5)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八角形的透视图(a1a2d3d4d5d6d7d8)。

(6)有了透视地盘图,再向上画直线,如图B,就是一个八角形的柱角。如将图倒过来看便是八角形在视平线上方的画法。参考下图:◆重点步骤:

先为八边形归纳到一个简单的形状中(归纳进正方形);

求出正方形和其内部“井”形的透视图,据此求出八边形的透视图;

◆(7):透视实例

一幅图不仅大的地方要注意透视画法,小的地方也要仔细画。如下图,是并排的两个窗子,心点在左窗子中间,右边的窗子形状就有变化了,它的右侧墙的厚度可见面积较多,它的左侧被正面的墙遮住看不见。

同时两扇窗的中线也不在外轮廓的正中,而偏左侧,只要将隐在墙内的线条,也按透视的方法画出,就可知两扇窗应放的地方。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1):成角透视概念

物体的所有立面与画面成斜角度。

(物体仅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例如将立方体绕着一条垂直边旋转15°,得到的物体为成角透视)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诸线条分别消失于视平线左右两个灭点上,其中斜角度大的一面的灭点距心点近(当斜角度为90°时灭点与心点重合,为平行透视),斜角度小的一面的灭点距心点远(当斜角度为0°的时候,线条与画面平行,永不消失)。

特征:效果比较活泼自由,反映空间比较接近于人的真实感觉;缺点是角度不好选择,易产生变形。如下图的两个例子

◆(2):成角透视的画法

下图A是房间的平面图,斜放在画者前面,该图中虽然直线很多,但与画面夹角只有两种,30°和60°。图中A直线伸长了都与画面成60°,B直线与画面成30°

◆①找灭点的方法:

从视点的位置引一条与60°角平行的直线,该直线与画面接触的点就是左灭点,凡是与画面成30°角的直线在透视图中都向这点集中;

从视点的位置引一条与30°平行的直线,该直线与画面接触的点是右灭点,凡是与画面成60°角的直线在透视图中都向这点集中;图B是按图A的平面图所画的透视图

◆②画平面的透视图的方法

平面图:是不平行与画面但平行于地面的图。

立面:是垂直于地面的平面。

如下图A,平面图是两个正方形的物体。

左边方形与画面平行放着,按照平行透视的画法来画,凡是与画面垂直的线向心点集合,方形中的交叉线与画面所成的角度是45°,故交叉线向距点集中。

右边方形与画面成45°角放着,自视点作与45°角相平行的直线与视平线的交点便是距点(即45°线的灭线)

平行透视的方形abcd的透视图作图步骤如下:

(1)已经画面P.P,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心点O,距点D1、D2。

(2)因为a、b在画面上,由a,b两点向下引垂线,与G.L交于a1,b1两点。

(3)因为ac与画面的夹角为45°,故此,由a1向距点D2引灭线a1D2(a1D2是ac的透视线),又因为bc与画面的夹角为90°,故由b1点向心点O引灭线b1O,a1D2和b1O两条线的交点为c1。

(4)同理,由b1向距点D1引灭线,再由a1向心点O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1。

(5)连接a1b1c1d1,得到方形abcd的透视图。

重点步骤:画出落在画面上的水平直线;

根据直线端点和灭点找出垂直于画面的直线的透视灭线;

根据端点和距点找出深度点;

成角透视的方形abcd的透视图作图步骤如下:

(1)已经画面P.P,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心点O,距点D1、D2。

(2)因为a点是画面上的点,由a点引垂线,与基线G.L相交于a1.

(3)因为ab和ad与画面的夹角为45°,故由a1点向距点D1、D2分别引灭线。

(4)又因为ac与画面垂直,故由a1再向心点O引灭点。

(5)又因为db与画面平行,故分别由d,b分别引垂线,与基线G.L交点为d2,b2。

(6)因为dd2和bb2是画面的垂线,且d和b并不是画面上的点,故由d2、和b2分别向心点O引灭线。

(7)d2 O与

(8)d点垂线与灭线a1D1的交点为d1

(9)b点垂线与灭线a1D2的交点为b1

(10)然后由d1向D2引灭线,该灭线与a1向O点引的灭线相交,交点为c1。

(11)连接a1b1c1d1,完成透视图。

◆③从平面图到成角立体图(以书桌为例)

(1)先在上方画一条横线,代表画面,在画面上方画桌子的平面图。

(2)再在下方画一条横线,作为地平线/基线,在旁边画桌子的立面图,这个立面图要与平面图同一比例尺寸。

(3)再在基线上方画视平线,根据需要决定视点的位置,使平面在视角以内。

(4)从视点根据平面图的两种线条做两条平行线,与画面相交,交点是灭点的位置,由该位置向视平线引垂线,垂点为灭点。

(过视点与画面成特定夹角的直线有无数条,是以视点为顶点,以心点为圆心画的圆锥体上底面圆周上各点与视点的连线。)

(过视点某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上面4步是作图的初步安排。参考下图

(5)桌子平面上有1、2、3、4四个角,其中1角与画面相接,用垂直线将其引到下面的基线G.L上。

(6)再从立面图中将桌子的高度引到直线上,根据这个高度向左右二灭点做灭线。

上面两步参考下图

(7)连接视点和平面上的2、3、4三点得到的三条直线与画面的交点2'、3'、4'(即2、3、4三点在画面上的投影点)。(8)将这三个相交点用垂线向下引,将2'引到2",3'引到3",4'引到4";得到桌子所应该画的高度和宽度。参考下图◆重点步骤:

找出灭点(过视点做平面图中各方向的平行线);

画出平面的透视图(根据心点、距点和量点来画);

找出透视图的高度(根据立面图来找);

◆(3):成角透视的注意事项

1:灭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2:两个灭点之间的距离一定要比画幅宽,至少要宽一倍以上。

3:灭点可以距离画幅很近,甚至进入画幅之内,但一个灭点接近画幅时,另一个会更远。

4:灭点距离的远近是根据物体与画面所成的角度而定的,物体一个面与画面所成的角度大,灭点距心点就越近(当面与画面的角度为90°时,与心点重合)角度小则远。

5:灭点距心点近,物体可见面积就小,反之越远可见面积就大,宽。

◆(4):成交透视的图例

●3:倾斜透视

◆(1):斜面的概念

与画面和基面都不平行,且不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叫斜面。参考下图:

(一个面的垂直线只有一条,但凡是经过此垂直线的面都垂直于该面,故某个面的垂直面有无数个)

当视点通过画面观察物体远近成倾斜角度的边线,产生倾斜透视变化。

凡是一个平面与水平面(基面)呈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如屋顶,楼梯,斜坡等,这种水平面成倾斜的平面表现在画面上叫倾斜透视。

◆(2):斜面的分类:

1、上斜斜面:近低远高的斜面叫上斜斜面,灭点是通过天点的水平线。

2、下斜斜面:近高远低的斜面叫下斜斜面,灭点是通过地点的水平线。

(此处的近高远低要与透视规律中的近高远低向区别:透视规律中是指同样高度的平行物体存在近高远低的现象。)

◆(3):倾斜透视的基本画法(利用灭点做两个三角形柱体平行透视画法)

三角柱体的分解图参考下图:

分解为:斜面;平面(平行于基面的)

(1)确定心点O,视点E,以及视平线H.L和基线G.L,过心点O和是视点E为垂直于视平线H.L的主垂线。

(2)找出左右距点(D1、D2)(根据ED1=EO=ED2来找出距点)。参考下图1

(3)利用已知角E、A找出天点T和地点D,如果取A角与我们形成近低远高的关系,可得天点T的位置。参考下图2上图的平面

(4)确定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摆放位置KA(从上面的分解图可以看出,KA是平行于视平线,地平线的线段)。

(5)根据灭点消失原理(某条线段的消失线,是通过视点E做该条线段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画面相交,交点引垂线,垂线与视平线的相交,该交点则为该条线段的灭点),可以知道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消失方向和位置(过A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有三条,一条是平行于画面的,没有灭点;一条是垂直于画面,灭点是心点O;一条是与画面呈A°夹角,灭点是天点T;故A点应向O和T点引灭线;同理可知K点也应向T和O引灭线)。

(6)过D(A)点向上引垂线,该垂线为量高线,在量高线上量出AB'=DB(因为DB是垂直基线的,过D点的垂线为量高线,且DB为真高线,又因为AD是垂直画面的线段,故A和D的高度是一样的,表现在基线上,则为A何D点重合)。

(7)在基线上量出AD'=AD;然后D'向距点引灭线,A点向心点O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连接AD得出透视深度。(垂直于画面的线段AD(其中A点是画面上的点)的透视求法:①在基线上量该线段的长度A'D' ②A'向心点引灭点,D'向距点引灭线③两条灭线交于点C',连接A'C'则为AD的透视线段)。

(8)由D点向上引垂线,与A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交点为B。

(9)由B点引水平横线,与K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与B。,然后该交点B。再与K连接。自此得到三角柱体ABD的透视图。

参考下图1。

(10)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三角柱体CDE的透视图。在基线上量出AE=AE';然后由E'向距点D1引灭线,该灭线与A点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交点则为点E。

(11)过A点向上引垂线,在垂线上量出AC'=AC(则CC'与画面垂直);过C'向心点O引灭线(因为CC'是垂直画面的店,故C点是落在该灭线上的点)。

(12)延长线段DB,与C'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该交点为C。然后再由C点引水平横线,由B。引垂线,这两条线的交点为C。(13)连接DECC。得到另外一个三角柱体的透视图。自此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2.

重点步骤:

画出作图框架;找出天点和地点(根据斜面的角度来找);

确定斜面的放置位置(即找出斜面中平行于基线的线段);

由确定好的点引灭线;

根据量点和距点找出透视图的深度点;

◆(4):倾斜透视实例2

下图A是平行透视中的三种倾斜情况,在平行透视中,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心点的垂直线上。

图A1是向下倾斜,它的灭线向“地点”集中;

图A2是向上倾斜,它的灭线向“天点”集中;

图A3的画法是倾斜的角度正与画面成平行,故没有“远高近低”和“近低远高”的变化,按实际的角度来画,不用天点和地点。下图B是成角透视,在成角透视中,倾斜面的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灭点的垂直线上。

图B1是向左上方倾斜,它的天点就在左灭点的垂直上方;

图B2是向右下方倾斜,它的地点就在右灭点的垂直上方;

图A1的作图步骤(A1是物体后方的面呈向下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画一个方形abcd(其正面是正方形)。

(2)从abcd四点向心点O引灭线。

(3)从灭线cO上确定一点c'(c c'为透视图的深度)。

(4)因为物体后面一个面是倾斜面,故不能由c'点向b点的灭点做垂线,而是由c'点连向地点g。

(5)延长c'g与b点灭线bO交于b',连接bb'。

(6)由b'引横线与a点灭线aO交于a',连接aa'。

(7)由a'连向地点g,a'g与d点的灭线与dO交于点d',不连接dd'(因为dd'是底面看不见的线)。

(8)最后将a'b'c'd'连接起来。

图A2的作图步骤(A2是物体正面呈向上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因为正面是倾斜面,故不能在正面画出方形。

(2)先画一条横线ab,由ab两点分别向心点O和天点s引灭线,分别为aO、bO、as、bs。

(3)延长线段sa和sb,并且在ab下方画一条横线,该横线与sa和sb的交点分别为cd。则物体的正面倾斜面abdc完成。(4)由cd两点向心点O引灭线cO和dO,在cO上确定点c'(cc'为该物体的透视深度)。

(5)由c'向上引垂线,与aO交于a',连接aa'。

(6)由a'引横线,与bO交于b',连接bb'。

(不需要再由b'向下引垂线,与dO交于d',因为bd'和d'c'还有dd'都是不可见的线条。)

(7)最后将a'b'、a'c'两条线段连接起来。

总结:天点距离视平线的高低,是根据斜面的角度而定,角度愈大,天点愈高(当角度为90°时,天点消失,没有倾斜透视)。

◆(5):利用距点,心点画楼梯的平行透视

(侧视图是既垂直画面又垂直基面的图,后视图是平行画面的图,俯视图是平行地面的图。)

(1)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和距点D1、D2。

(2)在基线G.L上量出3米AB。

(3)A、B分别向心点O引线段,这两条灭线是物体上过A、B点垂直于画面的线段的灭线。

(4)然后在基线上再量出BC等于7米(参考侧面图),然后C点向距点D1引灭线,该灭线与BO灭线相交于点F,该点为透视图的深度点;且BF为透视图的深度。

(5)分别由A、B点向上引垂线,为透视图的量高线,在量高线上量出BH和AH1等于4米(因为侧视图的最高为4米)再由H和H1点向心点因灭线HO和H1O。

(6)由F点向上引垂线,与HO交于点F1,由F1点引水平横线与H1O交于点F2。

以上完成楼梯的基本框架。接下来画每一级楼梯。

(7)在基线上量出一级楼梯的深度BM,在垂线BH和AH1量出一级楼梯的高度BHo和AH2。

(8)由M点向距点D1引灭线MD1,由Ho和H2点向心点O引灭线HoO和H2O;灭线MD1与BO交于点M1。

(9)然后M1向上引垂线,垂线与HoO交于一点,由该交点引水平横线,该横线与H2O交于一点。

自此第一级楼梯画完。其他级楼梯同样方法画出其他三级。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作图框架;在基线上确定楼梯和位置和宽度;

根据侧视图长度和楼梯级数找出每级楼梯的透视深度点(用量点法求);

求出每级楼梯的高度;

◆(6):利用天点,距点,心点画楼梯的平行透视图

(1)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视点E和心点O,距点D1、D2。

(2)根据楼梯的倾斜度(第一级楼梯和最后一级楼梯连线的角度,参考上图(5)的侧面图)找出天点T。

(3)在基线上量出楼梯的水平宽度AB。

(4)A点、B点分别向心点和天点引灭线(向心点引的灭线是物体上垂直画面的线段的透视线;向天点引的灭线是物体坡度上线段的透视线)。

(5)利用距点找出楼梯的透视深度(①在基线上量出楼梯上落在地面上垂直于画面的线段的长度BC,参考上图中侧视图的7米;②C 点向距点D1引灭线CD1,CD1与BO的交点为F,该点为透视深度点,BF为楼梯的透视深度)。

(6)通过垂直线和心点O找出楼梯的高度(①过A、B点引垂线,这两条垂线为量高线;②在量高线上量出楼梯的高度AH1,BH2;③从H1,H2向心点引灭线;④然后由透视点F向上引垂线,该垂线与H2-O相交,交点为F1,则F-F1为透视高度)。

(7)利用距点找出每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①在基线上量出一级楼梯的深度BB1;②由B1想距点D1引灭线,灭线与BO的交点F2为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点,同时B-F2为一级楼梯的透视深度)。

(8)**利用天点T找出一级楼梯的高度(①由透视点F2向上引垂线,垂线与B-T的交点为F3,则F2-F3为一级楼梯的透视高度)(9)然后由F3引水平横线,该横线与A-T的交点为F4,再由F4向下引垂线,垂线与A-O相交点F5,连接F5-F2,则一级楼梯完成。其他级楼梯以同样的方法画出。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根据楼梯的倾斜度找出天点;

在基线上确定楼梯的位置和宽度;

向天点,心点引灭线;

用量点法求出没级楼梯的深度点;

根据天点和心点的灭线求出每级楼梯的高度和位置;

◆(7):倾斜阶梯及路面的画法

阶梯的特征是一级一级渐高渐远,它的透视形象也是逐渐变化的,最低的一级较大,渐高渐远渐小。

下图A、B是一个平行透视中的阶梯。

(1)先画出这个阶梯的斜面形。

(2)在斜面的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线上,将所需要的级数等分在这条垂直线上(该图是分为六等份)。

(3)连接心点和垂直线上的六个等分点,得到的六条直线延长与斜面相交六点,该六点就是,每一级的转角处。

参考图A:

(4)再从斜线上的六点向下做垂直线与来自心点的直线相交,这就是每一级的高度与平面宽度。

(5)再用横线从斜线上各点画到斜面的另一边,然后照样用垂直线及灭线画各阶梯的高度和宽度。参考图B

●4: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常常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落在视角(120°)的二等分线上且该线条与视平线是垂直的。

◆(1):三点透视作法一(以正六面体为例)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1、V2、V3,并定V1-V2为H.L.。

2)在A-V2上任取一点为B。

3)由B点引水平线,和 A-V1的交点为C,则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4)然后由B点再向V2引灭线,由C点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点。则ABCD为正六面图的俯视透视图的顶面。

5)又因为在俯视透视中物体的上部变大,下部小,物体中的垂直线(即为垂直地面的线段)向地点(即是V3)集中,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即为垂直画面的线段)向天点(即V1和V2)集中,故分别由A、B、C、D向地点V3引灭线。

6)延长A-V1与B-V3相交与点F;延长A-V2与C-V3相交于点E。

7)再由E点向V1引灭线,该灭线延长与A-V3相交与点G。

8)最后连接A-G;C-E;B-F;以及G-E;G-F。则左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完成。参考下图(左一):

◆重点步骤:

找出三个灭点(根据圆和120°来确定);

以圆心为透视图的一点;

在该点的某一灭线上确定透视图的另外一点;

然后在根据灭线,灭线确定透视图的其他点;

总结:在正六面体中V1、V2即为距点,V3是落在视中线上的点。

◆(2):三点透视作法二(非正六面体为例)

1)在H.L上设V1-V2,以V1-V2为直径画圆(仅保留圆的下方即可)。

2)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3)取Vc-A间的任意点B,过B点分别向V1、V2引灭线,且延长灭线与圆弧交Y、Z点。

4)连接V1-Z,V2-Y,其延长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交,交点为第三消失点V3。

以上步骤求出地点V3,以下步骤是求俯视透视图的顶面,可参考作图一的步骤

5)B-V1上任取一点D,然后由D点引水平线,该水平线与B-V2相交与点E。

6)由D向V2引灭线,由E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C。连接BDCE则为顶面的俯视透视图。

以上求出顶面透视图,以下步骤求六面体的俯视透视图。

7)由B、D、C、E分别向地点V3引灭线;再由A点分别向V1、V2引灭线。

8)D-V3与A-V1的交点为F;E-V3与A-V2的交点为G。(然后由F向V2引灭线,由G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落在C-V3上,为物体透视图隐藏的点)

9)连接D-F;B-A;E-G以及A-F;A-G完成透视图。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自己确定好两个灭点,然后通过这两个灭点找出第三个灭点;

物体中的垂直线(即为垂直地面的线段)向地点(即是V3)集中;

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即为垂直画面的线段)向天点(即V1和V2)集中

◆(3):仰视及俯视透视图实例

参考下面两幅图A、B:

下面的俯视和仰视是另外一种倾斜透视,物体本身没有倾斜,但是因为物体非常高大,画者站的近,需仰视,视中线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画面与视中线垂直,所以画面变倾斜。

如图A上方小图所示为仰视透视:物体上部距离画面远,下部距离画面近,成为倾斜透视的关系。

画该类仰视物体时,物体原来的垂直线(和基线垂直的线),在透视中向天点集中,物体中原来向心点集中的灭线就向地点集中。

如图B上方小图所示为俯视透视:物体的上部变大,下部小,画法与仰视相反,原来的垂直线向地点集中,原来向心点的灭线向天点集中。

七、几种透视的基本画法

●1:平面投形法(用于画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已知:平面a1(o)a2a3a4(该平面上o、a1两点是重合的,说明物体上oa1线段存在与画面上,该线段的透视长度等于原长度)

立面oa1b2b3和视点E的位置。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在G.L上,平面在P.P上)

2)自视点En作oa4、oa2的平行线(过视点做平面上不平行与视平线的平行线),与P.P相交与D1和D2.

3)交点引垂线,两垂线与视平线H.L相交与V1、V2(为透视图的灭点)。(以上步骤求出透视图的灭点)

4)因为物体的一垂边oa1在画面上,其透视等于实长。自视点E向a2、a3、a4点连线,与画面P.P分别相交与a2'、a3'、a4'.5)由P.P上的这三个交点引垂线,分别为2、3、4

6)由o点引垂线1,在垂线上引OA=oa1’(O存在基线G.L上。)

7)自O、A向V1、V2引灭点.

8)灭线AV1和OV1与垂线4的交点分别为A4和A4';连接A4 A4'

9)灭线AV2和OV2与垂线2的交点分别为A2和A2';连接A2 A2'

10)由A4向V2引灭线,再由A2向V1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A3。

11)连接A、A2、A3、A4四点,连接O、A4'两点和O、A2'两点。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根据已经平面图找出灭点(重点是过视点作方向线的平行线);

在基线上找出物体上落在画面上的点和作出量高线(该图由O点向基线引垂线,垂点即为要找的点,该垂线为量高线);

根据已经立面在量高线上量出物体高度;

由高度的两个端点引灭线(为透视图的范围)

找出平面图上不落在画面上的各点的透视点(由视点连接各点,各连线与画面的交点);

透视点引垂线;

通过这些透视点的垂线和高度的灭线作出透视图;

●2:量点法(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画法)

已知:平面oxzy、立面、视点E位置;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在G.L上,平面在P.P上)

(2)作OY'=OY,即OY'与P.P成45°。

(3)过视点E向视平线做垂线,交点V为心点也就是平行透视的灭点。

(4)过视点E做YY'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画面P.P的交点为M。然后过M点做垂线,与视平线H.L交点为M'(M'为YY'的灭点)。(5)过O点引垂线,与基线G.L交点为O',然后在G.L上量O'X'= OX和O'Y"= OY

(6)然后连接O'、V两点和X'、V两点,

(7)连接Y"、M'两点,Y"M'线段和O'V相交y点

(8)过y点做横线,该横线与X'V交点为x,以上步骤是求得平面oxy的透视xyOX'。参考下图(左一):

(9)过O点引的垂线1为量高线,在1上量出O'Z'= 0Z为立方体真高。

(10)连接Z'和心点V,然后由y向上引垂线,与Z'V相交与点z"。

(11)由X'向上引垂线,与由Z点引的水平线相交与x",连接x"和心点V。

(12)由z"引水平线与x"V相交与x"1。

(13)连接O'X'Z'x"x"1z"y这几个点,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左二)。

◆重点步骤:

落在画面上的两点想基线引垂线,两个垂点向心点引灭线(得到平面透视图的深度范围)

在画面p.p上量出平面图的高度;

求出平面透视图的深度点(该高度的端点向基线引垂线,垂点向距点引灭线,该灭点与向心点的灭线的交点为平面透视图的深度点);求出平面的透视图;

根据已经立面的高度和平面透视图求出物体的透视图。

●3:量点法(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画法)

已知:平面oxy,立面,视点E,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视平线H.L、地平线G.L(立面是在画面上的平面,平面在地面上的平面)

(2)找出OX、OY方向直线的透视灭点Vx、Vy(过视点E做OX和OY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与画面P.P相交与两点Vx'、Vy';然后过这两点引垂直线,垂直线与视平线H.L相交两点Vx、Vy)。

(3)以Vx'、Vy'为圆心,以Vx'E、Vy'E各为半径作圆与P.P相交求得Mx'、My'(得Vx'E = Vx'Mx';Vy'E = Vy'My')。(4)过O点做垂线,与G.L相交与Oo点,连接OoVx、OoVy(为 OX、 OY方向直线的透视方向)。

(5)在G.L上量OXo=OX,OYo=OY,Xo、Yo分别与Mx、My连接,XoMx与OoVx相交于X;YoMy与OoVy相交与Y点。

(6)再分别由X、Y向灭先Vx、Vy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N。则OoXYN为透视平面图。参考下图(左一):

(7)在0点的垂线上,量OZo=ZZ',由Zo分别向Vx、Vy引灭线。

(8)然后由平面透视图上的X、Y两点向上引垂线,X的垂线与ZoVx相交与X';Y的垂线与ZoVy相交与Y'。

(9)接着由Y'向Vx引灭线,由X'向Vy引灭线,两条线段的交点为N'。

(10)最后连接YY',XX',X'Y'N'Zo,得到透视图。参考下图(左二):

◆重点步骤:

求出灭点;

通过灭点找出对应的量点(在一点透视中量点就是距点,但是二点透视中并不是)

通过量点求出透视深度点;

通过立面确定透视高度;

通过深度和高度得到透视图;

重点:两点透视中量点的求法:①以灭点为圆心,以该灭点-视点的连线为半径画圆;②圆弧与画面P.P的有交点,由该交点向视平线H.L引垂线,垂线即为量点。

4:灭点法

已知:平面OXYZ 和O1Y1、立面MM ' M1M1'、视点E 。求:形体透视。 作法:(1)确定画面P.P ,视平线H.L 和基线G.L 。

(2)找出OX 、OY 方向直线的透视灭点Vx 、Vy (过视点E 做OX 和OY 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与画面P.P 相交与两点Vx '、Vy ';然后过这两

点引垂直线,垂直线与视平线H.L 相交两点Vx 、Vy )

(3)将平面上的两组直线XZ 和ZY 还有Z1Y1延伸到画面P.P 上,交点分别为X2、Y2、Y3。

(4)从平面图落在画面P.P 上的各点(X2、O 、O1、Y3、Y2)向下引垂线,各个垂线与基线G.L 的交点分别为X2'、O '、O1'、Y3'、Y2'。 (5)因为X2 Z 的方向为OY ,故此由X2'向Vy 引灭线,因为O 点是两个方向OX 和OY 线段的交点,故O '分别向Vx 、Vy 引灭线;同理

O1'向Vx 、Vy 引灭线;Y3'Vx 引灭线;Y2'向Vx 引灭线。

(6)因为平面图上Z 点是X2 Z 和Z Y2两条线段的交点,故Z 点的透视点是X2'和Y2'两点灭线的交点。交点为Z '。

(7)同理可得到X '和Y '以及Y1'三点,则将0'X 'Y 'Z '01'Y1'这些点连接,则得到平面图的透视图。参考下图(见左一)。 (8)平面上O 点和O1两点的垂直线是量高线(因为O 和O1是存在画面上的点,故这两点的垂直线为量高线),在O 点的垂直线上量出O 'H = MM ';然后再O '的垂线上量出O1'H '= M1M1'。

(9)由H 和H '分别向Vx 、Vy 引灭线,然后由平面透视图上的点X 'Y '向上 引垂线,分别与H 点的灭线相交,X '垂线的交点向Vy

引灭线,Y '垂线的交点向Vx 引灭线,这两条灭线的交点为Z '在顶面的对应点。同理可求得顶面其他的点。参考下图(见左二):

重点步骤: 找出灭点;

将已经平面图上不落在画面上的线段延长至一端点落在画面上; 已经平面落在P.P 上的各点引垂线;与基线有垂点; 各垂点通过灭点原理引灭线;得到平面的透视图; 然后通过立面的高度和平面透视图求出物体的透视图;

●5:分割和增殖

用正方形ABCD上画对角线法可分割成无数的正方形。

过对角线的交点F,过F点引的水平线及垂直线,增值出AEFG,同样的方法可增殖无数的正方形。参考下图:

运用这种方法,画透视的立方体,同样可分割或增殖。在建筑物的透视图中,都可起到简便作用。

(1)首先画出一个六面体的透视图.

(2)在该透视图上利用对角线的交点M1、M2向灭点V1、V2引灭线。

(3)M1-V1与透视图的一条边E-F相交,交点为N1,然后连接B-N1并延长与灭线A-V1相交,则该交点为六面体增值出来立方体的透视位置点。

(4)其他的增值透视图形可用同样的方法画出。

斜形透视图也可用这种方法。参考下图:

◆重点步骤:

先画出一个立方体;

通过该立方体各个面的对角线交点引出无数个立方体;

●6:简略图法

成角透视要有二个消失点,易使画面过大,不方便,或细微部分受到图法约束,费力和费时。而运用简略图法,情况就不一样了,其实一般在画透视图时,都不是根据图法来画,但都必须懂得正规的图法,而后再简化。

◆作法(以一幢大厦为例)

1)画大厦最前面的垂直线A-B。

2)作有角度、深度的外型线A-C、A-D,此线为透视线,延长有消失点。

3)A-B按照立面上的格子,分成等分1、2、3、4、5格。

4)A-B的高度,由建筑物的高度判断,确定H.L线,与A-D交点做V2消失点记号,AC消失V1在纸外。

5)A-B上各点连接 V2,完成右侧透视线。

6)画出接近V1(出纸外)的垂直线E-F且EF=AB。和A-B同法等分E-F,等分各点6、7、8、9、10与V2相连。

7)E-V2与A-C的交点为G,过G点画垂线G-H,且6-V2、7-V2、8-V2、9-V2、10-V2与G-H有交点,将这些交点连接A-B上1、2、3、4、5各点并且延长,即完成V1方向的透视线。

8)利用分割和增殖方法画完透视格子及细小部分。

9)熟练此方法后,可直接画窗格、柱子线条。参考下图(轮廓图和建筑完成图)

八、室内透视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求法

(1)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P(一点透视中灭点P即为心点)及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

(4)将AD分为8等分(等分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由A、B、C、D四点向P点引线段;再由8个等分点分别向量点M和灭点P引线段。

(6)引向M的线段与AP的交点为进深点,过这些深点向上做垂线,这些垂线与BP相交;由这些交点做水平横线,与CP相交;再由这些交点向下做垂直线,与DP相交;最后由将这些交点与深点连接。

(7)还可以将AB等分6份,然后将6等分点向灭点P引线段,可以画出侧面的透视格子。参考下图: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求法

(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

(2)AB间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是过点B的水平线。

(3)在H.L上确定灭点V1、V2,分别由A、B向灭点V1、V2做灭点。

(4)通过V1和V2确定视点E(以V1、V2、为直径画半圆,由圆心O引向下引垂线,垂线与圆周的交点为视点E)

(5)根据E点,分别以V1、V2为圆心求出M1、M2量点(以V1为圆心,以V1 E为半径画圆,该圆与H.L的交点为M1;同理求出M2) 以上步骤是求灭点和量点的。参考下图(左一)

(5)向上延长V1-A和V2-A;再向下延长V1-B和V2-B,得到的是墙边线。参考下图(左二):

(6)在G.L上,画出等分点(以B点为分割点画等分点,此图中B点左边画了4个等分点,B点右边画4个等分点)。

(7)B点左边的等分点向量点M2引灭线,延长各条灭线,与墙边线BC相交,交点向V1引灭线,向交点方向延长灭线,为地板上的各线条。

(8)B点右边的等分点向量点M1引灭线,延长各条灭线,与墙边线BD相交,交点向V2引灭线,向交点方向延长灭线,为地板上的各线条。参考下图(左三):

◆重点步骤:

确定墙角线(视平线在墙角线之间;基线是过墙角线的下端点);

由墙角线的端点向两个灭点引灭线,并延长灭线,得到的是空间范围(灭线延长出的部分为墙边线);

通过灭点求出量点;

在基线上画出几个等分点(根据地板的格数确定等分点数量);

等分点向量点引灭线;

灭线与墙边线有交点;交点向灭点引灭线;延长灭线得到地板线段。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手绘图的实践画法技巧(透视篇)

60分钟画出专业手绘图 1、找准一线一点 画手绘图的最大窍门在于找准“一线一点”。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任何美术概念,只要学会了这一招,手绘图就不难拿下了。“一线”指的是视平线,也就是画图时眼睛所处的水平处;“一点”指的则是视觉焦点,也就是眼睛聚集的一个点。 视平线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需要来决定高低。一般情况下,视平线都画在上方,这样空间比较大,做图比较方便;但需要表现吊顶、灯具等上面的物体时,就要将视平线调低。此外,要表现宏伟宽阔的场景,如五、六层楼高的大商场,也要选择将视平线放在下面。 此外,绘画时还要遵循一个原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2、画出地格经纬 以下就该大显身手了?且慢,现在还不能直接绘出物体,在真正进入正题之前,你还需要耐住性子,给房间画出地格经纬。第一步:首先画出一面主墙,就在绘图纸上画一个“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并将长和宽分成5段和4段,做好分段记号。 第二步:在“主墙”上根据所在表现的需要,确定一个视平线,并在这个视平线上确定一个pu点为中心,沿主墙的四个角画出四条线,作为墙角。 ----------------------------------第三步:以pu点为焦点,在“地面”处,按照长宽所分的段,画出纵向线和横向线,正好是20个格子,每一格就代表1平方米面积,这就是地格。---------------------------- 手绘基础之《如何掌握透视规律与对透视的感觉》 通过练习来掌握透视规律与对透视的感觉 ○1临摹照片学习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照相机诞生以来,现实世界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再现,照片所再现的世界,基本上和线形透视规律是吻合的。焦点透视再现的效果就象我们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结果,这是照相机模仿了眼睛的原因。使用照片学习透视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视的感觉,而且在以后的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这种感觉会一直伴随着你,这就是训练的目的。 首先找一些容易得到的有建筑物的图片,幸好现在有这样图片的杂志刊物随手可得。临摹的方法既可以是一开始学习的潦草素描,轮廓素描,也可以是结合了两样技能的形状画法,我们这里关键是要通过练习把透视知识变成我们自身的透视感觉。在临摹过程中我们要一直带着几个重要的问题:拍摄者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视觉焦点在哪里?和我们眼睛平行的那条线在哪里?视平线上面的物体和视平线下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不同?拍摄主体离我们眼睛是远还是近?远近的虚实变化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我们可以自然的发现这些透视规律。

透视的力量——清水四夕-的手绘剖析教程(工业设计)

清水四夕的手绘技能剖析教程 1.透视的把握是所有步骤的基础,光用上色来弥补透视的不足,是经不起推敲的;工具有很多种:水笔、铅笔、圆珠笔甚至毛笔,各有优势;水笔的难点是它的一次性,要想做到用线肯定准确也并不是一日之寒,要多练习;而铅笔的好处就是它的反复性、叠加性,呵呵毛笔也曾经试过那又是另外一种风韵;暂且放到后面说,其实练习方法有很多,我只是把我的讲出来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会抓住A 线就是车底盘的透视,这样的话整个车的方向就有了然后再画出B线,你们注意看点C和点D,这里面有两个很小的点,是在画的时候怕把握不准位置,轻轻的点上去的,算是做个记号,画起来心理也有个底了! 通过和一些练习车手绘的兄弟接触,有很大一部分是觉得车怎么怎么复杂,从他们的线条里可以看出来用笔不肯定,其实大家把这个东西复杂化了,我把下面两个车几何化,无非就是两个很简单的形体,不仅仅是画车画其他的产品也是如此,先不要去管它的细节,把握好大的透视关系,再一步步的修整下来

图一:和前面说的从底盘着手,我用橙色代表画的时候心理想到的东西 意在笔先,在你起手要下笔的时候或者在笔下到纸上正在上面滑行的时 候,你的意识一定要有一个形体的概念,它始终走在笔的前面—— 图二:把形体几何体块化;虽然汽车相对于其他的小型产品要复杂,但 是在画的时候其原理都是一样的,不要把它复杂化,更不要盯者某些局 部细节去画而忽略了整体,尽量把形体简化; 这个和做油泥模型相似,从一开始的大的油泥块的堆砌,到后来的精雕 修形—— 图三:到后来几个步骤就是慢慢的添加它的细节和局部关系—— 我的理解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整体——局部——整体——局部,每画到一个局部检查下是否融于这个整体—— 上色

透视原理

目录- 1- 透视现象? 2- 为何有透视法? 3-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视点 4-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点/灭点 5- 均分方法 6-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线 7- 各种透视系统概述 8- 1点透视(中央透视,平行透视) 9- 2点透视(成角透视) 10- 3点透视 11- 曲线透视(Curvilinear Perspectives) 12-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焦距(视域) 13-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视角 14- 基本场景构图思路 - 练习和实例(实例差一点) 标注"未完"的小节,表示还没完成```` 欢迎反馈。 1-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原理就能解答。 光在物体上漫反射,直线传播,摄入人眼视域后成像; 不同物体的空间距离是各异的,观察越远的物体,其摄入视域的可见范围越窄。于是人看到的景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如下图,硬币和箭靶在不同距离上的成像,可以是显得一样大。 图片如下: 2- 为何有透视法? 测量是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走在街上,一砖一瓦都有各自的坐标和尺寸, 所有的建筑都有直棱直角的框架,没有测量这些便不可能完成。 透视法的目的就是要将物体成比例的在画面上呈现。 这也是为何透视法的很多特点都是基于平行和正交关系, 而且学习时总要练习打“格子”。 3-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视点 视点位于视觉投影平面的中央,表示观察者的正方向。

后面小节对各种透视构图的全局描述,视点都设在构图正中央,表示“正视它”,以便观察。有个重要的概念要注意,视点并不代表观察者的位置,而只表示观察方向。 图片如下: 4-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消失点/灭点 一般透视法中,空间里的平行线,如果不与视觉平面平行,它们必须在极远处某一点上聚合,就是灭点。 以下是随意画3个面在空间中的透视结构(用了1点透视的概念)。 图片如下: 5- 均分方法 上面一节的示意图使用了等分透视空间的方法,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 通过局部的几何关系,均分空间内的线和面 图片如下: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 透视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规律,透视作图时所运用的将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到二维平面上的基本规律。包括直线透视规律和曲线透视规律。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1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4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7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

素描透视原理

素描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1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2成角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

汽车设计一点透视手绘原理

汽车设计一点透视手绘原理 透视与汽车草图教程 虽然大家都喜欢看漂亮的图片,但作为一个专业的设计师,你会发现图上的东西很少能够 被制造出来。设计师的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得出很多而又各式各样的创意,同时也要让大家 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良好的草图绘画技术就是关键。刚开始画草图的时候会很艰难,很重 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草图画的过于精致。掌握这点之后,你就能画出更多的草图,而且会 很快的得到提高。 本教程展示了一种能画出既快又让人易懂的草图技术。要想画出三维物体的草图,基础的 透视知识是必须的。因此,本教程从介绍一点和两点透视开始,同时也包括了车轮椭圆。 然后举了3个使用不同透视的例子,每个例子都通过粗线条的工作和最终简单的上色方法介绍了如何从一张白纸开始构建草图 透视, y0 l- R! Z" E$ ~ 水平线:常被作为视线。例如,一个位于水平线上方的物体同样也位于观察者的视线上方,因此展示的是它的下部。 灭点:位于水平线上,是所有线的交汇点。虽然总处在水平线上,但是它们的位置取决于 观察者的角度。 Convergence Lines: All parallel lines in a scene will always appear to converge to a single point (the vanishing points). The exception to this rule is that lines viewed in parallel or perpendicular to the viewer will not converge. In one and two point perspective you can also consider all vertical lines as non-converging lines. 一点透视:当物体平行或者垂直于观察者的时候,一点透视是很明显的。这时候朝向或者 背离观察者的线在水平线上只有一个灭点。图1展示的就是一种很简单的一点透视,这对于画车的侧面草图是很有帮助的。 例1:一点透视当我开始画一个草图的时候,我几乎总是从画侧视图开始。初期草图主要 是为了让设计师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很多创意。通过画侧视图,我能很快获得大量创意,这 也许是因为几乎不需要去考虑透视,所以我能够集中精力在思考创意上。在这些图中唯一 可见的透视就是远处的轮子。 步骤1:5 S2 M& V, I4 N: k$ {8 M 从这里你能发现我通过逐渐画出一条底线和两个轮子的位置开始。同时我也标出了车肩线

基本透视原理

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视线中的物体远到差不多快在视线中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如图4-2-5所示 图4-2-5近大远小示意图 读者现在有了第一个透视学上的具体位置标记,那就是远到即将在视线中消失的物体,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是一个“点”的概念,这个相对观察者来说处于视线可见范围内最远处的位置标记称之为“灭点”。 人类的视线是沿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轨迹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视线延伸到最远处就到达灭点的位置。这些从近到远的透视轨迹,叫做“透视线”,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透视位置标记,无数根透视线向灭点延伸,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如图4-2-6所示。 图4-2-6透视线和灭点的方向关系 在下图中,读者可以看到在由透视线和灭点组成的透视空间中,还有一些横向的线将整个立体空间划分为一个个面积相等的格子。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这些面积相等的格子,位置越远的,在画面上就显得越小,创作者可以让这些格子作为安排物体在立体空间中位置的标尺。并可以较为直观地衡量出同等体积的物体,在距离越远的时候,比例会缩小到何种程度,如图4-2-7所示。这些标记透视位置面积大小的格子,称之为“透视格”。

图4-2-7透视格示意图 用纵线和横线、灭点将画面划分为虚拟的立体空间区域之后,创作者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在这个空间中绘制虚拟立体的角色动作。如果创作者在画面上没有先用透视线、透视格和灭点来形成空间概念,而是直接在白纸上贸然下笔,绘制出各种物体,即使是感觉上有参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在具体的物体位置、比例上仍然会出现明显的透视错误,例如远处的物体仍然显得过大,近处的物体显得过小等等。 由透视格、透视线和灭点形成的点、线、面这三种空间标记,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画面透视位置参照物。除非对透视理论的使用已经相当纯熟的画家。否则不建议单凭感觉来安排透视关系。 按照人类的观察习惯,画面的透视角度可以分为三种:平视、仰视和俯视。 1.平视 平视是人类最常用的视线角度。一般来说,平视的视野中有明显的地平线,地平线就是指远处地面或海面上的所有灭点集结起来,最终在观察者视野中构成“一条横线”的概念,如图4-2-8所示。

建筑手绘图的构图透视原理

建筑手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透视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透视原理,对建筑手绘实践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很多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师线条很漂亮,层次深化的很好,但由于建筑透视错误,始终没法进入到手绘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硬伤,必须下大工夫进行治疗,正确理解透视理论,并逐步绘画体验,走出困境方能修成正果。 构图透视原理 1、透视概念 人们透过一个画面来观察物体时,观看者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所形成的图形,就是透视图。由于透视图符合人们实际物体的视觉印象,因而是建筑师用来表达对设计的建筑物及空间感受的最有效方法,易于传达对空间及物体的理解。 2、透视的基本原理及术语 (1)基面GP:建筑形体所在的地平面。 (2)画面PP:人与物体之间的假设面,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3)基线GL: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4)视点EP:投影中心,相当于人的眼睛。 (5)站点SP:视点EP 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相当于人站的位置。

(6)视平线HL: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3、透视快速作图 在建筑表达中,由于同学们对几何画法的透视求法感觉太繁琐,就放弃用方法而直接凭感觉画,但这样透视很容易失形。这里介绍一个既快速有准确的作图技巧。 A、确定要画的透视图的大致范围。 B、在稍偏下方的位置画一根视平线。 C、确定灭点,对于两点透视而言,灭点位置在画面之外的情况比较多。 D、确定建筑高度,画出垂直线,连接各个消失点,大体体块就基本成型。 E、最后观察一下体块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否合适、均衡,否则就要调整视平线、真高线和灭点的位置。 【秘笈】建议在徒手表达中,越靠近视平线的透视线,透视角度宁可小一些,画得略平,尤其是视平线以下的透视线要“宁平勿斜”,这样看起来透视会比较平稳准确。一旦这些透视线的角度

手绘两点透视详解与步骤

c.室内两点透视表现步骤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定义:当物体只有垂直线平行于画面,水平线倾斜聚焦于两个 消失点时形成的透视,称为两点透视。 特点:画面灵活并富有变化,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场景。 缺点:角度掌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变形。 注意事项: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它的运用范围较为普遍, 因为有两个消失点,运用和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应注意两点 消失在视平线上,消失点不宜定的太近,在室内效果图表现中 视平线一般定在整个画面靠下的1/3左右位置。 (图1)步骤一:确定大体的墙体透视线。(图1) (图2) 步骤二:把地面和天花板大体物件结构勾勒出来。(图2)

(图3) 步骤三:把家具的位置、高度和大体结构确定,稍微表现远景 墙面相关物件。(图3) (图4) 步骤四:深入画面,根据空间需要把相关家具明暗刻画出 来,交代下地毯和沙发组合的材质,丰富画面细节。(图4)

完成图:整体调整画面,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和虚实关系。 客厅二点成角透视 特点:1. 画面中左右各有一个侧点。 2. 画面水平线向两边侧点消失,垂直线与画面垂直。 3. 画面效果生动活泼,变化丰富,视觉感强,易于表现出体 积感。 (图a) 步骤一:根据平面图及视点尺度,定好视平线高度及侧点位 置,画出基面及大的比例位置。(图a)

(图b) 步骤二:进一步画出墙面造型位置及陈设追梦无悔方盒子及 地面地砖分割。(图b) (图c) 步骤三:深入勾画出陈设结构形体,完善其他装饰及材质表现。

步骤四:完成细节刻画及光影明暗投影关系。完善构图。强化结构及画面主次虚实关系。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透视有哪些种类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规律,透视作图时所运用的将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到二维平面上的基本规律。包括直线透视规律和曲线透视规律。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1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

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4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素描基本透视原理

素描基本透视原理 (一)透视原理 为什么会有透视效果?因为人的双眼对一件东西而言,其实双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那么必然会交会在无限远处的点,透视的要决在于定消失点。越近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大,越远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小,很远的东西两眼看他的角度几乎一样,因此放得离你近的东西,紧缩感常较强烈,所以说画静物一定要注意透视。 (二)透视方法 透视方法的定义,简单的说是把眼睛所见的景物,投影在眼前一个平面,在此平面上描绘景物的方法。在透视投影中,观者眼睛称为视点,而延伸至远方的平行线会交于一点,称消失点;如果说到这还不知道意思,想想向前延伸的铁轨吧。因我们所绘制的物体不同等等因素,有所谓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所谓的一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其实说穿了都是相同的,(通常)在后方找一点消失点,然后,让所有的视线集到它就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各找一点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往上(下)各找一点消失点,让体积往左往右往上(下) 都有紧缩的效果。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就是一张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图,通常用来表现建筑物正面与侧面同时存在的图画。直线和视线与水平线垂直相交,但横线与视

线水平线并不平行。 3、三点透视 通常透视图要画得好,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磨练,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功夫去磨透视图,只要有透视的概念和正确的观念,配合软件,就能创造出正确比例的构图。这个部分只是要帮助我们在草稿阶段有个好的开始而已。不到做到最后效果出来了,发现透有问题,再好的作品也是一样遗憾。 4、三点透视(多点透视)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透视学基本原理

透视学基本原理 《透视学原理》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阴影透视;透视分割、延伸及放大;透视网格法;透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等。 一、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 因而得名。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下,则可采用作为表达物体往地心延伸,观者是垂头观看著物体。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

第四讲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1、透视常用名词: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 (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 (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 (12)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 (13)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14)

手绘透视图原理讲解

一、透视图的意义 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在广告艺术、建筑学、室内设计、雕塑设计、装饰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里,都是通过表现画将设计者的构思传达给使用者的,也就是通过图画来进行交流的。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透视画,是把建筑物的平面、立面或室内的展开图,根据设计图资料,画成一幅尚未成实体的画面。将三度空间的形体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度空间画面的绘图技法,并能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预想。 透视画,不但要注意材质感,对于画面的色面构成、构图等问题,透视画技法在绘图技法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优秀的透视画超越表面的建筑物说明图,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异绘画性格。 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画中,所表现的空间必须确切,因为对空间表现的失真会给设计者和用户造成错觉,并使各相关部位出现不协调感。 常画透视画的人们,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透视画法的作图过程,大都用简便方法的为多。这种方法不但省时,并能提高视觉效果,但这需要经过绘画和透视技法的训练后,才能如愿。它需要对立体造型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透视画和绘画、雕刻不同,不能用纯粹形态单独完成,不能视透视画为专门技术,而只学其技巧就自认为大功告成了,必须和原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掌握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构思。 二、透视图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1、2)。 透视术语: P.P.画面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G.L.地平线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E.视点人眼所在的点; H.P.视平面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H.L.视平线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视高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室内 手绘 透视画法

手绘室内透视画的画法 一点透视求法。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VP及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求出室内透视。 图例:根据室内的平面、剖面,求室内透视。 作法:1)先按室内的比例尺寸,求出室内透视格。 2)在透视方格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布置透视图。 3)在平面透视的边角点上作垂线,量出实际高度点连接完成室内透视(图41-45)。

2.二点透视求法 作法一: 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

2)AB间选定视高H.L.,过B作水平的辅助线,作G.L.用。 3)在H.L.上确定灭点V1、V2,画出墙边线。 4)以V1、V2、为直径画半圆,在半圆上确定视点E。 5)根据E点,分别以V1、V2为圆心求出M1、M2量点。 6)在G.L.上,根据AB的尺寸画出等分。 7)M1、M2分别与等分点连接,求出地面、墙柱等分点。 8)各等分点分别与V1、V2连接,求出透视图(图46、47)。 作法二: 1)过P点作一水平线P-C,并按地板格等分之。 2)连结CD交视平线于M1点。 3)从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4)BP也用同理求出透视图。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图48)。 作法三: 1)按室内实际比例画出ABCD边框。

2)确立视高H.L.,灭点V1,任意定出M点,V2灭点线,由V2交点b引垂线,求出第二灭点透视框。 3)用M点求出进深,找出CD中点O,连接V1,连接E-d。 4)再依次用对角线、分割增殖法求出透视图(图49、50)。

透视学-教案

透视学教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1: 1.透视的基本概念 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 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 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 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剖析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

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透视的名词术语 1.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点。 3.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中垂线。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 16.视角SA(Sight Angl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上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当视角过大时,透视图形会产生不正常的变形。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0以内的视域作画。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空与地面的交接线。投影在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 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是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点。 20.余点RP(Rest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它灭点都叫余点。

素描的透视原理基本分析

素描的透视原理基本分析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 视线中的物体远到差不多快在视线中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 读者现在有了第一个透视学上的具体位置标记,那就是远到即将在视线中消失的物体,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是一个“点”的概念,这个相对观察者来说处于视线可见范围内最远处的位置 标记称之为“灭点”。 人类的视线是沿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轨迹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视线延伸到最远处就到达灭点的位置。这些从近到远的透视轨迹,叫做“透视线”,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透视位置标记,无数根透视线向灭点延伸,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 在下图中,读者可以看到在由透视线和灭点组成的透视空间中,还有一些横向的线将整个立体空间划分为一个个面积相等的格子。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这些面积相等的格子,位置越远的,在画面上就显得越小,创作者可以让这些格子作为安排物体在立体空间中位置的标尺。并可以较为直观地衡量出同等体积的物体,在距离越远的时候,比例会缩小到何种程度,如图4-2-7所示。这些标记透视位置面积大小的格子,称之为“透视格”。 用纵线和横线、灭点将画面划分为虚拟的立体空间区域之后,创作者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在这个空间中绘制虚拟立体的角色动作。如果创作者在画面上没有先用透视线、透视格和灭点来形成空间概念,而是直接在白纸上贸然下笔,绘制出各种物体,即使是感觉上有参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在具体的物体位置、比例上仍然会出现明显的透视错误,例如远处的物 体仍然显得过大,近处的物体显得过小等等。 由透视格、透视线和灭点形成的点、线、面这三种空间标记,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画面透视位置参照物。除非对透视理论的使用已经相当纯熟的画家。否则不建议单凭感觉 来安排透视关系。 按照人类的观察习惯,画面的透视角度可以分为三种:平视、仰视和俯视。 1.平视 平视是人类最常用的视线角度。一般来说,平视的视野中有明显的地平线,地平线就是指远处地面或海面上的所有灭点集结起来,最终在观察者视野中构成“一条横线”的概念,所有的灭点在画面中最后都消失于地平线上,这就是平视角度。平视角度容许有多个灭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

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圆及圆柱体透视 图(一)为正圆,A=B,a=b。 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