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市委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市委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市委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建议〕

市委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阶段。中共xx关市十届八次全委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形势发展变化,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期待,认真研究“十三五”时期全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旅游带动、城乡统筹、生态立市、文化繁荣、民生优先、区域协作”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难得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7.9亿元,高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的总和,年均增速2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亿元,年均增速6.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6亿元,年均增速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300元、15300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8%、14.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优势

产业,全力支持酒钢实施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着力打造千亿级煤电冶加装循环经济产业链。光伏产业和铝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建成酒嘉风电基地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改一期工程和一批铝制品深加工项目,嘉西光伏产业园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1407兆瓦。商贸物流、餐饮住宿、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了xx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方特欢乐世界、观礼古镇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作用大的文化旅游项目,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成功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xx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铁人三项赛和航空滑翔节等品牌节会赛事,文化旅游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全社会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7倍和5.2倍。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累计投入21亿元推进生态建设,实施了讨赖河生态治理、“两湖一河”园林景观、南湖文化生态园等项目,新增和改造绿地93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3平方米、水域面积27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强旧城区改造,推进新市区开发,实施了嘉酒城际公路、xx关高铁南站、西气东输水源井迁建等重点工程,交通、通信、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通过产业带动、金融支持、科技提升、服务均等,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城镇化率达到93.4%。实施了正大新农村合作示范项目、省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野麻湾高新农业示范园、规模养殖小区等现代农业项目,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超过51%。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户籍一元化,农村养老、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转二版)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占到70%以上。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在全省率先完成“两基”攻坚,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90%,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

社会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标准全省领先。撤销街道办事处,整合成立新型社区,建成社会治理服务、城乡一体化、矛盾大调解“三大中心”,成为全国9个社会治理创新样板市之一,连续4年获得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地区。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调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04项,整合成立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推进营改增和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实行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深化纪检监察机构“三转”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进国际港务区建设,开通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乌鲁木齐等14个城市的12条航线。积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兰洽会、文博会、广交会等平台推介项目,引进了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方面的项目,到位资金总额459亿元。

五年来,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同时,民主法治建设得到新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和地企关系深入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了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最为明显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这是在自然生态条件严酷、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取得的,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从面临机遇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素质量有所提高,为我市加速技术进步与扩大对外开放带来

了新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更加频繁,为我市争取项目、吸引投资、改善民生提供了新机遇;全省经济、文化、生态三大战略平台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6873”交通突破行动等深入推进,全省发展的总体环境持续改善,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空间;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项目带动效应更加明显,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协调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发展后劲更加坚实和充足。从面临的挑战看,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压力、化解过剩产能等不利影响还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需要我们综合施策、努力克服;我市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有所减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创新创业活力不足,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党员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面对的困难矛盾需要下大气力化解。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潜力足、空间大,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立足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在破解难题上打开新局面、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对“十三五”发展的总体部署,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扩大总量与质量效益并重,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坚持深化改革与开放开发并重,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民主法治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星城市。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系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经济升级版。

--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要素平等交换和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理念,持续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升生态宜居城市品质。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西进、北上、东接、南联”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向西扩大合作领域,向北参与资源开发,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南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提高开放开发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

发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更加注重民生优先,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标准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人民群众更多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综合考虑“十三五”发展环境、主要任务、增长潜力和不确定因素,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协调增长,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重点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光伏发电、有色冶金、煤化工、装备制造、民用航空、民用核技术、信息技术等产业高端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成为具有更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形成规模,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就业更加充分,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城乡统筹、更加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平安建设基础更加牢固,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绿化和生态治理投入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美丽雄关。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化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市的主要任务是: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创新摆在推动发展的核心位置,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统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1。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大型企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推进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上有机融合,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通道。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改进科技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平台的研发服务能力。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创新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构筑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好传统产业

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工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酒钢深化改革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嘉酒风电基地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改二期等重点项目,做优做精钢铁产业,发展高端冶金及精深加工产业,促进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补链延链、耦合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提升承载辐射能力。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最大力度支持中核四〇四民用核产业园和新生活基地建设。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3。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同步推进,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推动商贸流通聚集区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专业商贸中心、物流平台建设,实施xx关保税物流中心、银都国际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信息数据和基础设施,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拓展完善金融服务业,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便民服务企业,发展现代会展、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养老健康、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壮大优质果蔬、高效制种、规模养殖等特色农业,支持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依托正大、宏丰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推进乡村旅馆标准化建设,培育形成特色休闲观光旅游村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二)推动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争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排头兵

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新培育文化产业,引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建设特色文化强市。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