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核实申请表

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核实申请表

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核实申请表
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核实申请表

住宅产业化技术要求核实申请表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建设单位

申请核实面积(平方米)

项目开工(竣工)时间

规划许可证号开发经营权

证号

负责人联系电话

提交的资料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2、总平面图(复印件)

3、住宅性能认定证明材料

4、住宅产业化技术和部品应用证明

建设单位申请

我单位建设的项目,现申请(栋号)进行住宅产业化技术落实情况核实。

(申报单位公章)

年月日

抽水 压水 注水试验技术要求及记录表格

抽水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一、钻探技术要求: 1、抽水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测量人员共同在现场确定。 2、钻探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孔(管)口高程及孔位坐标,孔内所有测深均应从一个固定点算起。 3、抽水孔应采用跟管法钻进,也可采用能保证抽水孔平直,孔身附近不受扰动,孔壁不被覆盖和堵塞的其他钻进方法。严禁采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4、抽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0mm;过滤器直径不宜小于127mm,测压管内径不小于25mm。 5、取1-3组颗粒分析试验试样。 二、设备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1、下过滤器前,应用清水将孔内泥质物质冲洗干净,详细记录过滤器各部分的规格和实际长度(其中沉降管长度宜为2-3m)和实际下入深度,并及时绘制抽水孔结构图。 2、采用包网过滤器。 3、抽水孔的测压管应固定在过滤器外壁上,与过滤器同步下入孔内,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过滤器处于居中位置下到孔内预定深度。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的空隙率不小于30%。 5、抽水时,应将抽出的水排至影响范围以外。 6、用水表测定流量前,应准确测定起始读数。 三、抽水试验: 1、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3次降深,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降深宜从小到大,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 2、试验前应对抽水孔进行清洗,直到水清、砂净、无沉淀时止。 3、洗孔后即可进行试验抽水,其降深宜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降深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h。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观测抽水孔出水量及水位变化,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定稳定流抽水的最大降深。 4、正式抽水前,静水位观测应每30min观测一次,2h内变幅不大于2cm,且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即可视为稳定。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香港住宅产业化现状

2.3 详细介绍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 2.3.1 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 1.香港居民的住房需求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移民大都会, 居民中绝大多数是由外地迁移过去的。50 年代的香港人口仅有236万,随着6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政局动荡。 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纷纷涌入香港,每年新增人口数十万。由于房屋建造速 度赶不上增长较快的住房需求,许多人不得不栖身于简陋的所谓寮屋内。1953 年12月,九龙白田村遭遇大火,焚烧6时,毁屋万间,5万多居民一夜间失去 家园。港英政府为安置灾民,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着手兴建廉租屋宇,公屋计划就此启动【香港建筑工业化进程简述】。香港居民的住房需求增长推动了香港政 府公屋投资需求的增长。而政府要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公屋,诸多住宅问题应 运而生。而蕴含着先进生产技术、能大量提高公屋数量和质量的住宅产业化无疑 是解决诸多住宅供给问题的一剂良方。我们知道,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最重要 的是存在大量产品需求。只有大量的产品需求才能带来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从 而刺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保障性住房与住宅产业化互促机制的分析】。同样的,香港居民对公屋 的大量需求才能带来住宅产业化的普及,从而刺激住宅产业化中相关技术的进一 步创新。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香港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增长源源不断地推动了香港 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发展。 2..香港公屋的标准化设计 从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设计型式几经演进,这一过程促成了香 港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了施工预制装配化,为推进住宅工业化发展打下 了基础。香港的公共房屋型式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50~60 年代的H型公共房屋;第2代:70年代的双塔式和改良版的H型公共房屋;第3代:80年代的Y型公共房屋;第4代:90年代的和谐式公共房屋。香港公屋各 代形式如图1。

住宅产业化项目六大优势强势来袭

住宅产业化项目六大优势强势来袭 从推进目标来看,住宅产业化应该是全社会转型升级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现在从上到下越来越重视两型社会建设,从建设领域来说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建筑品质,以及节电、节水、节材,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住宅产业化项目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优点: 1、节时70%:最快5天建好一层楼 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缩短项目工期。以云龙兴隆山公租房为例,该项目共有两栋18层的楼房,从进场施工实现主体封顶,总共耗时仅6个半月,最快的速度是5天建成了一层楼。据媒体介绍,由卫德研究院服务的部分企业可实现一天之内组装一栋楼。 2、节省人力超5成: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 从板材制作到后期拼接,可以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节省大量人力资源。以兴隆山公租房为例,主体施工最高峰时泥工、钢筋工等加起来不超过60人。而同样规模的商品房项目要想达到同样的进度,至少要120人以上。 3、节地20%:通过设计优化提升空间和土地使用率 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对部分构筑物进行调整。室内空间适应性强,可以制作各种隔墙,分割室内空间,房间布置可以灵活多变,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达到降低公摊面积的目的。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搭建脚手架,可以在较小的面积内完成作业。 4、节水80%:用水少,还可避免扬尘污染 现场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湿作业)很少,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5、节能70%:建成后保温、隔音性能更好 传统建筑物,主要是在主体结构外面加上一层保温材料,这种保温材料比建筑物的寿命要短得多。而通过工厂定制的主体板材,在加工时就设有保温层,可以使房间内隔热、保温效果更好,达到节能的效果。采用外窗与墙板整浇工艺,还可以提高外墙整体隔声性能(可提高10分贝以上)。 6、节材20%:减少大量建筑垃圾 集成制造、一体化精装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一些材料的浪费,根据相关技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产品技术要求模板格式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编号: 医学影像处理软件 实施 1.3 版本命名规则 本公司软件产品命名规则为V X.Y.Z ?X:为发行版本,表示重大增强类软件更新,初始值为1,当软件进行了重大增强类软件更新,该号码加1,Y和Z归0。 ?Y:为子版本号,表示轻微增强类软件更新,初始值为0,当软件进行了轻微增强类软件更新,该号码加1,Z归0。 ?Z:为修正版本号,表示纠正类软件更新,初始值为0,当软件进行了纠正类软件更新,该号码加1。

1.4 产品适用范围 产品用于人体诊查图像、数据的管理、查看、传输和贮存,不包括自动诊断部分。 2 性能指标 2.1 通用要求 2.1.1 处理对象 50。

所需硬件环境最低配置如下: 2.1.5.2 放射影像模块 主要用于传送病人图像信息,主要组成:①普通设置,设置实体名称,设置端口号;②高级设置,需要用户密码登陆。

【上一个检查】 【下一个检查】 【窗口靠左半部显 【窗口靠右半部 【窗口靠上半部显示】 【窗口靠下半部显示】

1.1.2 使用限制 本产品为独立工作的通用型软件,使用者均需通过专业售前培训且能独立熟练操作软件,要求使用者拥有相关医学影像学教育背景。 1.1.3 用户访问控制 软件具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用户账号密码,对账号授不同的权限,不同科 1.1.7 可靠性 本产品产生的数据使用本地缓存、网关缓存和数据库存储三层保护,当软件出错时,可从本地硬盘或网关服务器或数据库中召回对应的数据,保障数据不丢失。 OR 1.1.8 维护性

由于本产品涉及DICOM影像传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应通过产品手册或相关技术支持提供系统部署和维护方法。 Or 提供记录日志功能 本系统应该能够记录系统运行时所发生的所有错误,包括本机错误和网络错误。这些错误记录便于查找错误的原因。日志同时记录用户的关键性操作信息。 1.1.9 效率 1.1.10 运行环境 客户端——影像工作站和DICOM软件运行要求如下: ▲硬件环境要求: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链 定义:住宅产业链即为由各个利益相关企业,围绕为住宅消费者提供住宅产品及各类服务来实现价值增值目标,而组成动态变化的企业集合。 建筑工业化是包括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体化实施,工厂化生产只是其中一部分。缺乏大体系的支撑,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只有建立和完善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体系,整合现有产品和技术,才能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价值链 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不同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通过对企业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哪些作业是企业产生高附加值,形成价值增值的关键来源,从而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项目重要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前期投资策划、规划设计、营销策划与物业经营,在国家土地交易透明化,土地价格市场化后,原来通过土地环节获取高额利润的粗放型模式将成为历史。 通过对住宅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效、高附加值的综合联动型的共和式产业链,在实现产业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产业链各价值也达到各自价值最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住宅产业化仅仅指住宅业的现代化过程,它是建筑行业的一部分,而建筑工业化是指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过程。 从历史上看,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推手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工快速

上涨是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的。 国内从开发商角度来说目前推广住宅产业化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政策不足以刺激开发商,人工成本的压力还不够大,购买者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还不够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一、科研没有形成体系,且深度不足 二、从业人员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够 三、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一个平台去整合成一个大体系。 ?我国未来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预测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1 国外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1)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 美日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大批房屋遭到战争破坏,同时处于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人口剧增,为解决房荒问题,他们采取了象生产其他工业品一样的方式组织住宅建设。建造了大量住宅,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建筑体系。 2)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住宅工业化建设从数量的发展向质量提高方向过渡,由于钢结构装配简单,抗震性能好,对大自然破坏程度小等优越性能,加上钢铁业中冷轧薄钢板的生产而导致轻质型钢的制造成为可能,这在技术上为钢结构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奠定了原料供应的基础。所以钢结构住宅,特别是符合国外人住居习惯的低层独立式钢结构住宅发展很快。 3)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降低住宅的物耗及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全球化变暖问题成为世人举世瞩目的焦点。人们开始研究既追求舒适与效益,又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节能在住宅产业化中地位不断提高。

4)第四阶段即今后发展趋势是住宅大规模定制和技术集成。 A、大规模定制 这是住宅开发企业面对住宅市场激烈竞争和需求细分化的必然选择。将制造业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引入住宅的生产,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在不牺牲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单个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灵活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定制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B、技术集成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的设计内容也随之复杂化,技术的纷杂和层出不穷,促使许多技术成为独立的专业,专业化的细分反映出住宅“精密程度”的提高,是现代设计突出的表现。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专业集成到一个住宅中来才能组合成一个好的产品,住宅的品质最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集成程度。 (2)国外住宅产业化技术水平 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在住宅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目前90%的建筑采用工业化方式建设。其特点是建筑物结构施工与精装修同步进行,建筑结构构件在构件厂预制,统一模数化、标准化,现场进行精细化的安装施工。 美国与加拿大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澳洲在住宅施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速成墙(Rapid

建筑工程推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化所面临相关问题的探讨

建筑工程推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化所面临相关问题的探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也成为行业热点,各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行业发展趋势,已成为共识。但工业化方式并不仅是装配一个途径,在装配式混凝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考并积极解决。本文主要总结笔者的个人认识,力争从不同方面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工业化、产业化是很大的概念 建筑业作为第二产业,在我国一直作为工业行业存在,“建筑工业”同样是很普遍的提法,如JG标准全称就是“建筑工业行业标准”。与电子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相比,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大,高新技术含量相对低,这些行业特点可能是强调提出“建筑工业化”的原因,对手工作业的依赖也让整个建筑行业往往会怀疑自己的“工业属性”。“住宅产业化”的概念相对要空一些,行业内的部分观点认为《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是其纲领性文件,但该文件仅是《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后续配套文件之一,与现在行业的发展热点基本无关。本世纪以来全国住宅建设量与人均住宅面积大幅度提升,主要是国发[1998]23号取消福利分房并施行住宅商品化的效果,其中“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 工业化、产业化都是很大的概念,是否合适作为口号来提出很难评说。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新型(现代)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作为发展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大事儿”涉及的领域与方向很多,不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所能承载。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技术与管理的共性问题进行研发,以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并辅以政策支持,是更加稳妥、健康的发展方式。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部分现场工作量移入工厂,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减少施工耗材消耗、缩短工期,但预制构件的连接费用、运输费用及预制构件生产的管理费用、税费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结构是否采用装配方式建造及预制构件的应用比例(预制率指标),主要由建筑综合成本来决定。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施工现场环保要求高,很多情况下预制装配的建造方式经济效益明显。 我国的住宅大多为高层、多层混凝土结构,而国外普遍为独栋或低层(美国90%的住宅为木结构House),国外经验为我们可借鉴的并不多。在地震烈度相当的条件下,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有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工程实例,且均为装配式框架结构。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618420010.html, 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王晓磊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6期 摘要: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过快,导致住宅在工业化的程度上始终低水平徘徊,装配型住宅这一新型概念,也受到了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始终处在市场需要,生产滞后的尴尬现状。加上关于装配型住宅的理论研究较少,技术法规欠缺,国内的市场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混乱的状态。全国各地自立标准,小到房屋构建大到空间组合,可谓是五花八门,繁荣的背后是盲目与混乱。本文主要就对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现状;发展前景 1装配式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 50 年代,欧洲国家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住宅,建造了很多标准化的住宅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许多西方国家的住宅工业化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其中瑞典作为装配式住宅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家,其绝大多数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而在美国现在有 34 家生产单元式建筑的公司,并不断使住宅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提高。日本上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发展装配式住宅,并且在1969 年,制订了一个名为《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的策划书,到了 70 年代,日本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业化住宅认定制度和性能保证,使装配式住宅的性能和质量都明显提高,目前日本各类住宅构配件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标准齐全。在英国,用户对装配式住宅的认识程度不高,使得后来英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有一些消极影响。但是在北美地区,住宅构配件的商品化和集成化程度很高,各构配件在工厂内加工成型后,运至工地组装成整个房屋,工期短,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我国装配式住宅建设相对较晚。我国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装配化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的建设技术水平所限,住宅的质量不高,到了 90 年代,国家先后出台了几项关于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和文件,从此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事业拉开了序幕,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建立住宅部品体系的重要性,尤其当前建筑行业用工荒的出现,住宅工业产业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装配式住宅的应用重新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装配式住宅的新技术,目前国内的装配式住宅技术,主要包括以万科集团为代表的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全预制混凝土构件,如阳台、楼梯、空调板、部分内隔墙板等,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另外就是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模以及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等结构,其他部分:如内部剪力墙、部分内隔墙、电梯井等仍然采用支模现浇。

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自从建筑产业化进入我国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事实上,我国发展建筑工业化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2013年以来,各建筑相关单位将建筑工业化作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向现代建工产业进军的战略项目,专门成立工业化研究工作小组具体推进建筑工业化工作。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市场规模有限。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由于规模小、工业化率低,相比较传统作业,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成本增加是必然;二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标准滞后。要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其前提是要实现标准化。近年来,有些地方已制订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基本涵盖多种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设计、施工、构件等方面。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国家级的统一完整的标准体系,各地相关标准也有待细化,这制约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机制有待完善。建筑工业化在中国已经走过很多年,从试点探索期到工作推进期,再到全面深化期,新建住宅产业化水平整体质与量都有明显提高,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各地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都还不完善,缺乏具体细则,制度层面步伐落后,缺乏有效的推进、监管、激励、约束等机制。 为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沈阳卫德总结了各方齐力推出的一系列利于工业化进程顺利发展的措施,具体如下: 1.政府推出适度政策,规范住宅产业化发展 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极其复杂,除涉及到技术内容外,还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相关,它是与城市每一个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的特殊产业,因此需要政府以住宅产业管理者的身份制定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包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政策、住宅投资融资政策、住宅市场政策、住宅产业组织政策、住宅质量政策、住宅价格政策、住宅用地政策、城市建设与开发政策等,依靠政策造就和调控住宅消费市场,并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开发和生产优质住宅产品,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政策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保障住宅产业化的顺利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支持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推进住宅产业化,由于加大了科技含量,完善了住宅功能,在现阶段可能会增加成本,这也是开发商所顾虑的主要因素。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支持要落实到税收等具体问题上,以此解决开发商的后顾之

产品图样技术要求一览表汇总

产品图样技术要求一览表一、一般技术要求 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 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锐角倒钝;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 表面平整无毛刺; 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 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 表面镀白(黑)锌处理;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 表面发黑处理; 表面电泳处理; 表面镀铬处理; 表面抛光处理; 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 四、热处理技术要求 制件氮化450-480HV; 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 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 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 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 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 五、铸件技术要求 1、压铸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未注倒角均为0.5×45%%d; 未注壁厚2.5;未注筋板1.5~2; 未注过渡圆角R0.5-R2;未注脱模斜度≤1%%d; 制件饱满光洁、无气孔、缩松、裂纹、夹渣、缺料等缺陷; 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制件要求符合GB/T 15114《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定; 表面喷漆(喷塑)处理,不得污染到已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在表面处理后加工,加工后涂油保护;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按客户定; 2、砂型铸造技术要求 未注铸造圆角R5-10; 铸件应彻底清砂,浇冒口应清除平整; 铸件需人工时效; 铸件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裂纹等缺陷; 粗加工后应再次进行人工时效; 不加工表面涂底漆; 六、冲压件技术要求 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5055-m; 制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3916-2级; 制件不得有裂纹或缺损; 制件表面平整,不得有沟痕、碰伤等损坏表面,降低强度及寿命的缺陷; 去除边角毛刺; 表面处理: 七、塑料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 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 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 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 表面打光(喷砂)处理; 未注过渡圆角取R0.3~R1,脱模斜度≤0.3%%d; 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 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0.5; 制件应进行时效处理; 制件机械强度须符合GB 3883.1标准规定; 制件内腔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 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 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由客户定; 八、焊接件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线性及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均按GB/T 19804-B级;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9804-F级; 焊缝应均匀平整,焊渣清理干净; 焊缝应焊透,不得烧穿及产生裂纹等影响机械性能的缺陷; 九、各类零、部件技术要求 1、齿轮(齿轴)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 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 制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3077的规定; 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

浅谈我国住宅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住宅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经过了一个惊人的历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让住宅建设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发展,将开发、设计等各个缓解组合起来、集成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住宅产业生产力水平,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于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住宅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全国整体上看,传统的粗放式的建设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与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1、住宅产业化水平低,建设方式粗放。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3、农村住宅建设问题突出。4、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短。 我国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住宅产业化的实践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部分从事产业化研究的企业正在进行住宅工业化发展实践,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适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住宅业的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与提高,高质量的家居生活水平己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与重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更使商品住宅日益成为消费的热点。住宅产业也自然成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世界各国的建设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住宅工业化是强盛住宅建设、优化房地产开发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追求外表的美观发展到讲究内在的居住性能与质量。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中小套型开发建设模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更需要精明发展、精细化建设,要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开发效率,尽量降低成本,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做出理性的决策。 住宅工业化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建筑产业革命,不仅极大提高住宅生产工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强度,缩短生产周期;而且能提高住宅质量,改善居住水准;通过减少能耗和资源损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工业化不仅可以应用在住宅项目上,待技术和市场成熟后,也适用于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办公等公用建筑上。这将引起建筑生产翻天覆地地变革,使建筑工人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科技享受。

住宅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住宅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内的住宅产业在近十年当中有着飞速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住宅产业化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例如,发展政策并不完善、相关科学技术落后,房地产企业对住宅产业化的相应力度不足,国人的传统观念上的限制等等因素,都对住宅的产业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改革建议。 标签:住宅产业化;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住宅产业化模式也符合绿色建筑的指导方针,顺应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据调查统计,标准工业化施工方式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较,能够降低垃圾排放量,减少公共资源占用率,并能缩短建筑工期。建筑产业化已经在我国推行了20年,但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施工模式,导致整体的发展水平很不理想,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 1、住宅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众所周知,住宅产业化需要有着政府政策扶持,才能促进住宅产业化的稳定发展。但从当前住宅产业化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分析,由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缺乏对企业在住宅产业化发展有效鼓励措施,从而影响到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在这种发展状态下,很少有企业会冒着风险去投资住宅产业[1]。 1.2住宅产业化技术相对落后 想要发展住宅产业化就需要行业标准作为支撑。欧洲在提出住宅产业化之前,也针对住宅产业化实际发展趋势进行技术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住宅产业化技术相关发展情况完善住宅产业化技术。当从当前住宅产业化实际发展情况来分析,住宅产业化技术相对落后,很多企业在住宅产业化发展中未能充分考虑到相关技术的革新,长期使用落后的产业化技术,也会导致产业化趋于过于,不能面对新的市场,从而造成住宅产业化技术相对较为落后。拥有工业化生产的通用部品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前提。目前的建筑通用部品主要包括结构部品、设备部品、外维部品、内饰部品和厨卫部品,以及小区配套部品等多个门类。日本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万多种通用部品库,且每一种部品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生产厂商都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而我国目前只要大约两千多种部品库,而且都是依据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标准生产,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部品行业标准,缺少部品门类的现状,阻碍了部品生产上的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共享,对住宅产业化发展是有致命阻碍的[2]。

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制约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近代建筑业发展趋向。是由施工技术的变革开始,其核心在于实现建筑业向制造业的巨大转变,并通过现场拼装实现快速的建设流程。从二十世纪初,以美国的大型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楼板的使用为起点,建筑工业化成为二十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后前苏联、英国、丹麦、法国等国家先后出现了多种工业化建筑体系。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步,手工操作历史的改变,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建筑施工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进一步发展,一些原属于施工企业内部的工艺过程已经逐步成为独立的行业,加快推进了建筑专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分化、整合明显加快。 但在高速发展进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外在的制约和内在的问题。 外在的制约: 我国住宅工业化创立自 1950 年代初期,伴随着解决居住问题的工业化思路,住宅工业化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的 10年期间,由于我国住宅产业化方针政策的推动和住宅技术发展的需求,住宅科技进步加速发展,我国住宅工业化生产、研究与实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民营企业对住宅工业化技术问题也进行着许多尝试,其建设实践也进一步推动了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比较而言,由于认知水平、社会经济、产业政策和技术研发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使得我国住宅工业化历经数十年发展,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我国住宅工业化仍处于生产方式的转型阶段。我国住宅的工业化道路该如何走,有没有一种可行的技术发展模式既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行业各界的热烈讨论的话题,其核心问题是对住宅生产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认识模糊和技术途径理解偏差,其严重制约了我国住宅工业化及技术的发展 首先是建设项目的独特性与工业化的标准化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这种状况导致了以项目为核心的建设管理思想在建筑业依旧是主导,项目管理而不是生产流程的系统化管理依旧是建筑管理的主要思想方法。 但基于企业内部的需求,专业化的部门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并有效降低成本,或当企业面临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或建设项目有独特性要求时,庞大的组织体系,将成为企业难以摆脱的运行负担。 其次是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存在认识偏差。作为我国主流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设模式被传统的结构理论所固化——必须是现浇的。传统的结构设计理论认为,预制混凝土结构(简称为预制结构)列为“不安全的”——整体性差、抗震性差。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以现浇混凝土结构(简称为现浇结构)为主的发展理念已经在业内深入人心,几乎没有一个设计者会对于预制结构提出与主流认识所不同的见解。正因为如此,设计者不会主动采用预制结构,研究人员也不会有意识地研究这种被认为是不可行的结构模式。 内在的问题: 首先是工业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目前我国住宅建设仍以现场手工操作为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而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了住宅建筑工业化。相对来说,国内对于住宅工业化比较陌生。新的技术就要有新的操作方式方法,而现有的工人多数都对住宅工业化工艺不熟练甚至是不知道,以至于生产效率普遍不高。 住宅工业化刚刚兴起,这样的宏观条件下势必导致技术有待完善,相对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短缺且没有对应的学校培养专业型人才,这便导致了企业招聘时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相对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与现状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与现状 1、引言 从1968年,日本第一次出现了“住宅产业”这个词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住宅产业化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如同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屋”。大量部件通过机器生产,产品标准的固定化,以及整个建筑过程的精准化,使得日本成为住宅产业化的标志性国家,也成为中国学习的对象。 日本住宅产业化是60年代中期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深入的。日本政府做了两方面的重点引导:政策上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发展设想;生产方式上重点放在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技术层面。 2、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 2.1 制定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与标准 日本从1955年开始制定、实施“住宅建设十年计划”,1961年实施“住宅建设五年计划”。1966年日本正式制定颁布“住宅建设计划法”,制定、实施《住宅建设的五年计划》(2011-2015年,为第九个五年计划)。在计划中制定住宅的发展目标、人均住宅居住标准、公营住宅、公团住宅建设数量、新技术应用等等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住宅更注重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及适应老年社会的无障碍等方面。 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开始支持企业从事产业化住宅的开发和推广。1969年,《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被制定出来,日本广泛开展了对材料、设备、制品标准、住宅性能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加强住宅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对房间、建筑部件、设备等尺寸提出了建议。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住宅的部件尺寸和功能标准有固定的体系。只要厂家是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构配件,在装配建筑物时都是通用的。日本创立了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对住宅部品的质量、安全性、耐久性等诸多内容,进行综合审查。20世纪90年代,日本住宅通用部件中1418类部件已取得“优良住宅部品认证”。与日本的国家级别标准相比,中国的程度远未达到普及阶段,而在此之前,中国对住宅工业化的探索已达十年。 2.2 管理机构与立法 发展住宅产业主要涉及日本政府两个管理部门,即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负责调整住宅产业结构方面的工作,通过课题形式,以财政补贴支持企业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国土交通省侧重住宅生产工业化和技术方面的协调,对涉及多部门需要协调和决策的,则先由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提出意见,由经济产业大臣拍板。为此,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以及相关咨询、研究机构以引导住宅产业发展。在国土交通省设立住宅局,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住宅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设立住宅整备公团,作为建设开发机构。另外在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建立住宅产业的审议会作为政府咨询机构。 日本是制定有关住宅建设和推进住宅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最多的国家。第一次立法始于1951年,出台了《公营住宅法》、《住宅金融公库法》。之后,又相继在1960年颁布了《住宅地区改良法》、1963年颁布了《新住宅市街区开发法》、1966年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1999年出台了《住宅质量确保促进法》、以及2001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供应优质出租住宅的特别措施法》、《关于确保高龄者居住安定法》等十多部法律,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宅供应方面的责任,有效地保证了住宅建设和推进住宅产业化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2.3 开展住宅产业发展预测工作 完善的信息是规划和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现有住宅产业化的状况,通过分析,准确预测未来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政

中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我国自推行住宅产业化以来,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问题。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我国住宅产业才能尽快从传统、落后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化生产的先进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国住宅产業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主管部门和开发商对住宅产业化缺乏认识 方各级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和推动工作的力度不够,制定的有关政策措住宅产业化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 国房地产业至今存在着住宅空置率相当高和地产过热、房价虚高的矛盾,开发商无心产品本身。一方面,有些开发商不了解住宅产业化的相关知识,或者认为自己开发的大,没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或者开发商认为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盖房子增加投入,因而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我国用户还没有完全成熟,对通过产业的住宅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没有认识,缺乏驱动房地产商进行住宅产业化生产的动力,更认为没有必要花钱去搞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年来,购房的老百姓对所购住宅颇多微词。屋顶和厕浴渗漏、保温墙开裂、厨卫间管量通病直接困扰老百姓的生活。近年来,楼板层过薄造成隔音效果差、厨房和卫生间病也成为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 屋的质量问题虽然与设计、材料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目前国内普混凝土、砖加砂浆的现场湿式生产方式有关,正是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住宅产品问题。 、非标准化生产带来诸多弊端 国各地大到房间的空间组合和承重体系,小到房间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做法,五花八门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正是目前这种非标准化生产不仅导致了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碍了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的进程。 、科技贡献率不高 研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研究,出来的成果却常常束之高阁,没有及力,来推动住宅产业的发展。即使转化,由于种种原因,其市场覆盖面小,产业化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