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_C_N_的计算方法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_C_N_的计算方法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_C_N_的计算方法

碳足迹

概念:―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来抵消。 碳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

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 (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成分比培养料碳(%)氮(%)碳:氮 杂木屑 49.18 0.10 491.8 栎木屑 50.4 1.10 45.8 稻草 42.3 0.72 58.7 麦秸 46.5 0.48 96.9 玉米粒 46.7 0.48 97.3 玉米芯 42.3 0.48 88.1 豆秸 49.8 2.44 20.4 野草 46.7 1.55 30.1 甘蔗渣 53.1 0.63 84.2 棉籽壳 56 2.03 27.6 麦麸 44.7 2.2 20.3 米糠 41.2 2.08 19.8 啤酒槽 47.7 6 8 豆饼 45.4 6.71 6.76 花生饼 49 6.32 7.76 菜籽饼 45.2 4.6 9.8 马粪 12.2 0.58 21.1 黄牛粪 38.6 1.78 21.7 奶牛粪 31.8 1.33 24 猪粪 25 2 12.6 鸡粪 30 3 10

原材料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制时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总量之比。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 — 33 : 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 64 : 1。现将食用菌培养料的一些主要原料的碳氮比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 碳(%)氮(% )碳: 成分比培养 料 491.8 杂木屑49.18 0.10 栋木屑50.4 45.8 1.10 稻草42.3 0.72 58.7 麦秸46.5 0.48 96.9 玉米粒46.7 0.48 97.3 玉米芯42.3 0.48 88.1 豆秸49.8 2.44 20.4 野草46.7 1.55 30.1 甘蔗渣53.1 0.63 84.2 棉籽壳56 2.03 27.6 20.3 麦麸44.7 2.2 米糠41.2 2.08 19.8 啤酒槽47.7 6 8 豆饼45.4 6.71 6.76 花生饼49 6.32 7.76 菜籽饼45.2 4.6 9.8 马粪12.2 0.58 21.1 黄牛粪38.6 1.78 21.7 奶牛粪31.8 1.33 24 猪粪25 2 12.6 鸡粪30 3 10 含碳量含氮量碳氮比原料中的配比 木屑49 0.12 400 35 玉米芯42.3 0.48 88 30

原材料的碳氮比 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主要栽培原料的选择玉米芯要求是干燥新鲜、无霉变,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废棉从纺织工业购置干净、无雨淋霉变的工业下脚料废棉。二、栽培料的配比据资料,玉米芯的碳氮比为100 : 1左右,而适合平菇生长的碳氮比约为60 : 1,这就需要加人工业废棉和尿素来提高栽培料的含氮量。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为:玉米芯(粉 碎成玉米粒大小)1 000 千克、工业废棉100千克、尿素3 . 5千克、磷酸二氢钾1千克、生石灰50千克、50 %的多菌灵0 . 1 %、石膏1 %。三、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将以上配比的玉米芯和工业废棉拌均匀,再将尿素、磷酸二氢钾、多菌灵、石膏溶于水中后均匀洒 到栽培料中,最后用石灰水将栽培料拌湿。注意废棉不易吸水,加水时要踩踏使其充分吸水,栽培料总加水量为 65 %一 70 %,栽培料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栽培料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为最佳。拌好的栽培料要堆积发酵,料堆高1米,一般堆积24小时后栽培料就会升温 ~1]60 — 70~C。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它所摄取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很丰富。锯末经过发酵处理完全可以 做畜、禽饲料。

碳氮比计算图文稿

碳氮比计算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的速算方法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 (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 碳氮比是植物生理里的名词,一般用于衡量碳元素与氮元素。 施用碳氮比高的肥料,会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施用碳氮比低的肥料,会促进茎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制时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总量之比。一般用 “C/N”表示。如蘑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为64:1。现将食用菌培养料的一些主要原料的碳氮比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 成分比培养料碳(%)氮(%)碳:氮 杂木屑 49.18 0.10 491.8 栎木屑 50.41.10 45.8 稻草 42.3 0.72 58.7 麦秸 46.5 0.48 96.9 玉米粒 46.7 0.48 97.3 玉米芯 42.30.48 88.1 豆秸 49.8 2.44 20.4 野草 46.7 1.55 30.1 甘蔗渣 53.1 0.6384.2

生态足迹

2013年个人生态足迹 以下采用成分法计算生态足迹 一、能源的生态足迹: 能源主要有电力。 公式 a CO e e P E Q A /2= 式中: e A 分别为年内电力消耗所需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e Q 分别为电力消耗量;2CO E 为普通火电厂单位发电量的2CO 排放量;a P 为每公顷林地1年内可吸收的2CO 量。 二、食物的生态足迹: 某类食物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一般计算见式: f f f P Q A = 。式中,f A 为计算年内某 类食物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 f Q 为计算年内该类食物的消费量; f P 为生产该类食物的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世界粮农组织网站上查得)。主要食物分类中, 牛羊肉( 奶) 类产品的土地占用类别为牧草地; 猪、家禽、蛋、谷物、糖类与蔬菜等的土地占用类别为耕地; 鱼类的土 三、垃圾的生态足迹:

垃圾的土地占用由垃圾堆放直接占用土地(即直接用地)与吸收垃圾降解而产生的化石能源 地(即间接用地)两部分组成。间接用地的计算公式∑=+= W N i CH i co i i a w q q Q P A 1 )(1 4 2δ式中,w A 为计算年垃圾排放间接土地占用面积; i Q 为年内第i 种垃圾成分排放量; 2 CO i q 为第i 种 垃圾成分CO 2 产生率;4 CH i q 第i 种垃圾成分4CH 产生率;δ为4CH 的GWP 当量系数; a P 为林地的平均木材生产力。 四、纸张的生态足迹: 计算公式为:a w p p P q Q A /= 式中, p A 为计算年内纸张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 p Q 为计算年内纸张消费量; w q 为单位纸张产量的木材消耗; a P 为林地的平均木材生产力。 五、水的生态足迹; 水的生态足迹主要就是由输送水与处理污水消耗的能量产生, 这2 种作业消耗 的能源为电力、 因此首先需要计算出计算年内输送水与处理污水的电力消耗量, 然后利用公式a CO e e P E Q A /2= 计算其土地占用面积, 土地类别为化石能源地。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过滤槽中碳氮比 2.实验原理和步骤 2.1测定总氮 2.1.1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鉀和原子态氧,氮污染人为来源,硫酸氢鉀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7×103L·mo1-1·cm-1。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 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 220及A 275 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 度A:A = A 220 - A 275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的含量。 2.1.2 试剂 (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因为过硫酸钾固体较难溶解,可在电热加热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加速其快速溶解。待全部溶解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再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 (2)硝酸钾标准储备液,C N =100mg/L:硝酸钾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在1~10℃暗处保存,(硝酸钾溶液见光易分解)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2.1.3 实验仪器 (1)T6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 (2)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3)立式高压灭菌器 2.1.4 实验过程 2.1.4.1水样预处理 采样:在金湖各个不同地点才金湖水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于低于4℃的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当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 密度为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样品可储存在玻璃瓶中。2.1.4.2水样的测定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生态足迹计算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资源与环境系 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笑然20080802004 田滢伟20080802016 胡庆贺20080802042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1.27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1.引言 1.1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度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计算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面积等对应的土地面积,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产出和承载来评价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 EF = N ×ef = N ∑(αai) = 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附: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土地类型及均衡因子说明 生态足迹的有关概念: SEF: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足迹

工艺计算例题

其中用到的公式 例题2.A 2/O 工艺的设计 1.1 A 2/O 工艺说明 根据处理要求,我们需计算二级处理进水碳氮比值和总磷与生化需氧量的 比值,来判断A 2/O 工艺是否适合本污水处理方案。 1. 设计流量:Q =54000m3/d=2250 m3/h 原污水水质:COD =330mg/L BOD =200 mg/L SS =260 mg/L TN =25 mg/L TP =5 mg/L 一级处理出水水质:COD =330×(1-20%)=264mg/L BOD =200×(1-10%)=180mg/L SS =260×(1-50%)=130 mg/L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BOD =10mg/L SS =10 mg/L NH3-N =5mg/L TP ≤1 mg/L TN =15 mg/L COD=50 mg/L 其中: 2.1325330==TN COD >8 025.0200 5 ==BOD TP <0.06 符合A 2/O 工艺要求,故可用此法。 1.2 A 2/O 工艺设计参数 BOD5污泥负荷N =0.15KgBOD5/(KgMLSS ?d) 好氧段DO =2 缺氧段DO ≤0.5 厌氧段DO ≤0.2 回流污泥浓度Xr = 100001100 1000000 =?mg/L 污泥回流比R =5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 ==+r ·1X R R 10000·5 .15 .0=3333mg/L

混合液回流比R 内:TN 去除率yTN =%10025 8 25?-=68% R 内= TN TN y 1y -×100%=212.5% 取R 内=200% 1.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 硝化池计算 (1) 硝化细菌最大比增长速率 m ax μ=0.47e 0.098(T-15) m ax μ =0.47?e 0.098?(T-15) =0.3176d -1 (2) 稳定运行状态下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 μN = ,max 1 1 N z N K N μ+ =0.42615151 ?+=0.399d -1 (3) 最小污泥龄 θc m θc m =1/μN = 1 0.399 =2.51d (4) 设计污泥龄 d c θ d c θ=m C F D θ? 为保证污泥稳定 , d c θ取20d 。 式中: D F —设计因数,为S F ?P F 其中S F 为安全因数, 取3,P F 为峰值因数取1--2 θc m —最小污泥龄 ,为2.51d 反应池计算 (1) 反应池容积V =X N S Q ·o ·= 3333 15.0180 225024???=19441.94m3 (2)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 =Q V =225094.19441=8.64(h)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郭晓泽,于连生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3)  email:zhb-xzguo@https://www.sodocs.net/doc/6417429226.html, 摘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量化方法,它将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环境提供的服务归结到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比较上。本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探讨。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旅游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就必须生存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1[,所以人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状态。在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观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只有定量测度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才能实现其可操作性。基于这一思想,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Meadows等的世界资源动态模型]3,2[、Holdren等的IPAT公式]4[、Daly和Cobb(1989)年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Cobb等(1995)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标”(GPI)、Prescott -Allen(1995)提出的“可持续性的晴雨表”(BarometerofSostainability)模型等。但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使人们认清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成为可能,从而明确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1生态足迹法介绍  1.1 生态足迹法的定义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其上进行的。生态足迹法的定义(1996)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它将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转化为提供这种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人类的生存状态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  1.2 生态足迹法中使用的生物性生产面积的类型  在生态足迹核算中,根据生产力大小差异,生物生产面积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6,5[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海洋。  (1)化石燃料土地(fossilenergyland):人类消费生物化石燃料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 - 1 -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分析总结了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计标模型定量测量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Footprints.and Computer Models Zhang Zhiqiang Xu Zhongmin Cheng Guodong (Frozen Earth Key Stat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rigid and Arid Zone Environment and Projec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730000) Abstr act Ecological-Footprints.are a kind of new method of quantifiably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hu2 manity.s use of nature.Through following the tracks of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a region,these consumption patterns provide information of areas,showing each type of land necessary for providing these material resources.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se different areas providing natural re2 sources,we can quantifiable judge the scope within which that area.s capacity to provide can be developed. Here we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footprints.and computer modeling,as well a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trong and weak points of such a model. Key Words https://www.sodocs.net/doc/6417429226.html,nd Areas Providing Natural Resourecs Computer Modeling Quantifiable Measurement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必须维持自己的自然资产存量。但是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至今,世界的人口、贫困、消费日益增加,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场退化、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自然生态系统日见退化,人类生存在一个更加危险的世界中。许多事实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远离可持续性。为了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变成现实的可操作管理模式,人类必须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由于传统的国民经济帐户指标GNP(及其变种GDP)在测算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为此,一些国际组织及有关研究人员从80年代开始就努力探寻能定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因此评价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这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5月在其第一份5人类发展报告6中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0已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体系不断提出,如绿色国民生产净值(绿色GNP)和可持续的经济福利指标(ISEW)等可持续性指标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自然资产。但是由于很难定量测量生态目标,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直较缓慢。 在对生态状况的测量方面,即用具体的生物 8生态经济2000年第10期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生态足迹

2013年 1、张鹏岩,王开泳等,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测算与对比——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3,32,(9)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EF)是指一个城市、国家或地区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Rees, 1992),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 提出,其博士生Wackernagel逐步完善的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方法(Wackernagel et al, 1996, 1997, 2004)。 所谓生态足迹,是为了维持特定地区人口所需消费品折算成的生物生产面积以及容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之总和;通过测算给定区域人口或是活动消耗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和水域,并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消除不同类型土地和不同地区生产力的差别,便可以进行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比较(刘淼等, 2006; 王云平等, 2009;张泽洪等, 2006)。计算公式如下:EF = N×ef =N∑(a j)=N∑(C i/P i) (1)式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 C 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 i为第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a j为第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将人类的各种消费按照生产力大小的不同归纳为6种生物生产类型,即石能源用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熊德国等, 2003)。 生物资源消费:粮食、蔬菜、水果、蛋类、奶制品、禽类、猪肉;能源消费:汽油、天然气、电。 2、方炫,刘德林等,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模型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13,33(4) 生态足迹计算是指将某个确定人口所消耗的所有资源和吸收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弃物折算成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熊德国等人对该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扩展与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 生产性生态足迹是指某个确定人口从生态系统中实际取得的生物产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其公式为:ef=EF/n=∑rj(aai)/=∑rj(Ci/Yi)/n(1)式中:ef—人均生态足迹;EF—总的生态足迹;n—人口数;i—产品的类型;j—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建筑用地;aai—i种产品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Ci—i种产品的产量;Yi—i种产品的全球平均产量;rj—用来将不同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调整为具有全球生态系统平均生产力的、可以直接相加的生态系统面积的均衡因子。 在计算中,生态足迹账户包括生物资源和能源两部分(表1)。生物资源帐户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4大类,其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为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能源帐户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4类,本研究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各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污水处理是一种易被人忽视的、高能耗的产业,其碳排放的统计与计算多种多样。对两种最常用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IPCC法进行了介绍并概括其局限性与适用性。 标签: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种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为了让人们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情况,通常使用投入产出法、《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碳足迹计算器等对污水厂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其中,国际上通用的LCA法和IPCC法应用较多。 1 生命周期评价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在其整个寿命周期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的方法。 ISO14040将生命周期评价分为相互联系又循环往复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3]。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首先要界定研究的范围。研究的范围决定了所研究的产品系统、边界、数据要求、假设及限制条件等。清单分析[4]: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其它环境释放物)进行数据量化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对分析清单上的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排序的一个过程。对生命周期进行解释说明:总结前几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及发现,得出结论,进行分析,对其局限性进行解释,尽量使结果易于理解并且有一定的完整。根据ISO14043的要求,生命周期解释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识别、评估和报告。 生命周期评价相比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着如下优势[5]:(1)生命周期评价面向的是产品系统。评价整个系统总的对环境的影响,是使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该方法是对产品或服务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程的评价,涵盖面广,系统性强。(3)该评价方法非常直观,将各种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便于体现节能潜力较大的重要单元。(4)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充分重视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将清单中分散的数据以一定的逻辑关联到一起,加强产品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 然而生命周期评估过程中有一些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其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中国的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库不够成熟,并且缺乏针对我国各个地域的具体信息。洪静兰等人发现,采用其他国家地区的LCIA模型对我国产业活

第三部分:低碳校园建设—碳足迹报告

第二部分:华师大学城校区校园碳足迹调研报告 一、校园碳足迹的研究背景 关于校园低碳建设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基本上都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的分析,另一个是相应的措施建议的提出。国外一般直接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研究,且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计算出校园的碳排放数据,即碳足迹来说明问题。具体操作是先测量一次碳足迹,之后在校园内实施他们提出的低碳方法,然后再进行多一次的碳足迹测量。通过前后两次的碳足迹对比量的减少来说明措施的可行性,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低碳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他们的一个专门小组对校区内的碳排放量和减排的具体措施都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而国内的文献多数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校园高碳浪费的现象,然后指出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只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规范分析的层面上,没能为自己的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持。不过近些年来也开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证研究。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张婷等人(2012)根据碳足迹的间接计算公式,通过收集学校内四个不同功能区(学生区、居民区、教学行政区、公共活动区)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数据计算出各个区对应的碳足迹,经过统计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姚争等人(2011)以北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把能源,交通,日常生活作为研究碳足迹的内容,分析北京大学的生态足迹,并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碳足迹进行比较。王菲凤等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了福州大学城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鲁丰先等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从能源、食物、垃圾、水、纸张和校际交通6个方面计算和分析了河南大学2006年的生态足迹,提出了减少校园生态足迹的措施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姚争等人也以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北京大学的低碳校园建设。此外还有中南大学的陈宝玉等人(2012)以中南大学为对象,结合访谈与问卷的方法定量核算出学校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及碳循环的碳排放清单,并结合对校园低碳问题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案。 二、华师校园碳足迹研究的目的 综合国内外关于碳足迹的研究,我们小组发现,国外的碳足迹研究是为了给低碳措施提供定量支持,而在国内,因为研究的投入成本与周期等问题的存在,虽然计算出碳足迹,但未能借此为低碳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虽然碳足迹实证研究的投入成本较高,但其相对于国内

有机肥发酵时的碳氮比

在各类有机肥中,鸡粪、猪粪、牛粪发酵的有机肥,以鸡粪发酵的CN比最高,这也导致施肥后,鸡粪有机肥矿化率最高最快。 碳氮比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若碳氮比低,则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温度上升迅速,堆肥周期短;碳氮比过高则微生物分解速度缓慢,温度上升慢,堆肥周期长。不同碳氮比对猪粪堆肥NH挥发和腐熟度的影响:低碳氮比的NH挥发明显大于高碳氮比处理,说明碳氮比越低,其氮素损失越大;低碳氮比堆肥盐分过高,会抑制种子发芽率,而高碳氮比会导致堆肥肥料养分含量不达标。相比之下,碳氮比为24.0 和32.4 的处理较有利于减小氮素的损失和促进 堆肥的腐熟。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堆肥的碳氮比控制在25?30为宜。 在禽畜粪便堆肥过程中,碳源被消耗,转化为C0和腐殖质物质,氮则主要以NH的形态散失,或者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或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吸收。 因此,碳和氮的变化是反映堆肥发酵过程变化的重要特征,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碳含量下降速度大于总氮含量。而碳氮比,则是用来判断堆肥反应是否达到腐熟的重要指标,C/N变化为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赵由才认为,腐熟堆肥理论上讲应趋于微生物菌体的碳氮比,即16 左右。一般认为,C/N 从最初的25?30或更高降低到15?20,表示堆肥已经腐熟,达到稳定程度。 碳/氮(C/N)比计算方法举例: 麦秸的含碳量为47.03%,含氮量为0.48%,通过计算可得出:1000kg 的麦秸中的含碳量=1000X 0.4703=470.3kg ,1000kg的麦秸中的含氮量 =1000X 0.0048=4.8kg。如果按要求物料堆的碳氮比为30: 1,则物料堆应有总氮量=470.3/30=15.68kg,尚需补充氮量=15.68-4.8=10.88kg,如用尿素来补充不足的氮素,尿素用量应是:10.88/46%=23.65kg 。 玉米秸的含碳量为42.3%,含氮量为0.48%,通过计算可得出:1000kg的玉米秸中的含碳量=1000X0.423=423kg ,1000kg 的玉米秸中的含氮量 =1000X0.0048=4.8kg 。如果按要求物料堆的碳氮比为30:1,则物料堆应有总氮量=423/30=14.1kg,尚需补充氮量=14.1-4.8=9.3kg,如用尿素来补充不足的氮素,尿素用量应是:9.3/46%=20.22kg 。 一般禾本科作物的茎秆如水稻秆、玉米秆和杂草的碳氮比都很高,可以达到

碳足迹计算方法

https://www.sodocs.net/doc/6417429226.html,/CarbonFootprint/碳足迹计算网站 关于碳足迹比较好的网站 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6417429226.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6417429226.html,/dit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428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几棵树来补偿。 例如: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三棵树……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碳(SF6),其中二氧化碳(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值是63%,所以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况且二氧化碳非常直观地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相联系,故国际社会约定俗称地将温室气体的排放统称为“碳排放”或“碳足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