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成长训练试题(12份) 中图版10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成长训练试题(12份) 中图版10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成长训练试题(12份) 中图版10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成长训练试题(12份) 中图版10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造成楼兰古城衰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孔雀河干涸

B.罗布泊水面萎缩

C.气候变干

D.土壤盐碱化

解析:气候变干导致孔雀河干涸并改道,最终引起罗布泊湖面萎缩,楼兰古国消亡,可见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干。

答案:C

2.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三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为10万年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②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③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④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地质时期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时间尺度为10万年。1万年以来历史时期的气候经历了5—10 ℃的波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明显波动上升。

答案:C

3.下列条件不能确定地球气温变化的是( )

A.树木年轮的厚薄

B.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C.花粉记录的气候条件

D.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解析:分析气候变化的方法有树木年轮分析、花粉记录分析、氧同位素分析、海洋沉积物分析,其他方法还包括河流活动调查、历史记录以及化石分析等。

答案:B

4.近年来,暖冬趋势明显,气候变化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

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

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解析: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0.4—0.5 ℃,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明显,尤其是西北地区;人类历史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故A、B、C三项错。

答案:D

下图是“10 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粗线)与5 000年来中国温度(细线)变迁”,读图完成5—6题。

5.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6.中国与挪威相比( )

A.气候的冷暖变化呈正相关

B.气候冷暖变化呈负相关

C.公元1000年前是正相关,之后是负相关

D.两地气候变化有关联,但不同步

解析:第5题,可从统计图上直接读出。公元1500年以后,中国温度在0 ℃以上的是1910—1950年。

第6题,从总体上两地气温趋高与趋低的趋势有关联,但气候变化并不同步。图上两条曲线有交叉情形。

答案:5.D6.D

7.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可能有( )

A.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B.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C.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解析:总的来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应该是弊大于利的。首先是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低地会被淹;温度升高后,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变暖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高纬度地区会因为变暖而降水增加,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答案:D

8.关于二氧化碳长期过度排放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B.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将增加

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

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灾难

解析: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会使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降低。故B项错误。

答案:B

9.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生态系统的调整

B.海平面的上升

C.导致干旱、洪涝、暴雨频发

D.导致地震、火山多发

解析:地震、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答案:D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完成10—13题。

10.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

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

11.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的人们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动

13.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第10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因此近些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可能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第11题,大气中CO2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第12题,气温升高,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第13题,全球变暖增加低纬制冷能源消耗。

答案:10.C11.D12.B13.B

1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 )

A.生物种类大量增加

B.各地海洋渔场都扩大

C.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D.各地生态环境将向好的方面转化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物种受损,海洋渔场有的扩大,有的可能会消失。

答案:C

15.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④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使海洋水量增加。海洋水体巨大,全球气温升高,必然引起海洋表面水温的变化,海水升温导致海水膨胀;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升温更加明显,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答案:B

16.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

①青藏高原隆起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痕迹③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④北美五大湖湖盆由冰蚀作用形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与气候变化无关;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曾经寒冷;银杏、水杉曾经广泛分布,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现在分布较少,说明第四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湖盆由冰川侵蚀形成,说明北美第四纪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

答案:B

17.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a.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b.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c.我国近5000年气温曲线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波动上升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温暖期,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

C.近5 000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D.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B.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减轻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解析:本题以气候变化为取材背景,考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全球变暖会使华北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春季旱情加重;由于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导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由于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黄河三角洲后退。

答案:(1)C(2)D(3)D

18.读“全球变暖有可能带来的某些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主要有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平面和海岸带、________________等。

(3)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产生的影响。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纬度“谷物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西非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全球变暖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反映。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地区条件而异。

答案:(1)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工业人类健康生态系统

(3)更加干旱作物水分亏损,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4)气候干旱会西部非洲处在热带半干旱区,全球变暖会增加这个地区的干旱程度

走进高考

19.(经典回放)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解析:本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

本方法。第(1)题是计算题,解题的基础是认真读取图中的数据,然后计算每种预案从2000年到2100年期间上升的度数,由此算出每10年上升的度数,便可做出正确答案。第(2)题是在计算、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推知每一种预案相应的能源消费状况,如果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如果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而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排放的温室气体居两者之间。第(3)题是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其答案应是耳熟能详的。

答案:(1)0.30—0.321.0—1.21.6—1.8

(2)A预案—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B预案—天然气广泛取代煤C预案—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酷暑高温是2006年夏季任何一个欧洲人都在谈论的话题。长时间近40 ℃的高温使欧洲大陆陷入干旱。酷暑使1.9万人丧命,在莱茵河流域,数万条鳗鱼死亡。在布列塔尼地区,数千只鸡被热死。

2006年入夏以来,四川地区出现30—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经受了酷暑煎熬,使得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

(1)可以造成酷暑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2)欧洲有“温带大陆”之称,酷暑高温天气的出现十分反常,造成这一天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活动,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C.北大西洋暖流位置势力增强

D.地中海沿岸森林覆盖率提高

(3)高温干旱引起的“电荒”,反映出电力工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冲击,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用电紧张局面的重点工程是。

解析:该题考查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我国长江流域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特点是高温少雨。(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向大气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主要的工程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1)D

(2)A

(3)西电东送

备课资料

世界上最大的冻泥炭沼开始融化

俄罗斯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永久冻结带上全球最大的冻泥炭沼开始融化。因此,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将使全球变暖趋势增强。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俄罗斯托木斯克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由于全球变暖,西伯利亚西部一个面积相当于法国和德国国土面积总和的冻泥炭沼开始融化,可能释放出几十亿吨的甲烷气体。研究人员说,这种生态滑坡现象是不可逆转的,无疑与人类活动相关。

研究人员说,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可能是全世界温度上升最快的区域,过去40年间平均温度上升了3 ℃。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是北极大气快速循环、融冰导致土地裸露等原因造成的。

西伯利亚的泥炭沼形成于1.1万年前的上个冰川期末,其产生的甲烷气体大部分聚集在永久冻结带中。但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永久冻结带开始融化,甲烷气体便开始氧化,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将使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知识竞赛试卷

70° M 南 北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一中xx 届高三地理知识竞赛试卷 总分100+附加题2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 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1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 地的正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2点40分”。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第1~2题 1.M 地的地理坐标是 A .30°N ,110°E B .20°N ,110°E C .36°34′N , 150°E D .53°26′N ,150°E 2.M 地白昼最长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 C .一定是12点 D .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读下列等高线与河流、湖泊的关系图,完成 第 3~5题。 3.下列湖泊中盐度最大的是 4.下列地区地表湖泊较少的是 A 、青藏高原 B 、江汉平原 C 、长江下游平原 D 、云贵高原 5.湖泊对其下游河流影响不明显的是 A 、年径流量 B 、含沙量 C 、水位 D 、结冰期 图1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情况。据此回答第6~7题。 6.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影响③地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A .暴雨多 B .地形崎岖 C .森林密布 D .技术落后 20世纪80年代初,香格里拉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回答8~9。 8、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 合理的行为有 A 、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10—11 题: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3189 湿地 山峰 等温线 河流 8℃ 26° 28° 100° 102° 104° 3189 ℃ 8℃ 10℃ 12℃ 8℃4℃5596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第一试选择题与填空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初中学生选做30题,高中学生全做,共50分) 1、2003年4月22日是第34个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 B ) A、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B、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C、善待地球 D、保护我们的家园 2、进入20世纪以来,申办世博会的国家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世界博览会共举办了几届:( C ) A、28 B、38 C、40 D、41 3、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从气候条件考虑,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B ) A、9—10月 B、7—8月 C、5—6月 D、3—4月 4、下列港口与所临海域相符合的是:( B )

A、马赛~太平洋 B、鹿特丹~北海 C、汉堡~地中海 D、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 5、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是:( A ) A、欧洲联盟(UN) B、世界贸易组织(WTO) 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D、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6、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产业部门不相一致的是:( D ) A、福山——匹兹堡 B、丰田——底特律 C、硅谷——九州岛 D、休斯敦——长崎 7、2002世界杯足球赛表现优异的国家有:巴西、土耳其、韩国、德国与塞内加尔等国。大家除了欣赏球员们精湛的球技外,也来关心这些国家的人口问题。五个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 C ) A、韩国 B、土耳其 C、巴西 D、德国 E、塞内加尔 8、有关尼罗河、阿姆河、印度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是外流河 B、都流经热带沙漠地区 C、都是沿岸地区,重要的灌溉水源 D、都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3°26′S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小博士地理知识竞赛题

小博士地理知识竞赛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八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其斗柄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时指向不同方向,当斗柄指向西时,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2、由于久旱不雨,济南市决定实施一次人工降雨,从水循环的环节来讲,改变的是 ( ) A 蒸发 B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凝结 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将美国的某河比喻为“削下来的长又弯曲的苹果皮”,这条河还被称为“老人河”,这条河是:( ),马克·吐温含义是( )。 a密西西比河 b密苏里河 c两个标记或水深两浔(约3.7米,1浔约1.852米) d两个标记或水深一浔 A ac B ad C bc D bd 4、既和危地马拉接壤、官方语言又是英文的国家是( ) A 巴西 B伯利兹 C 利比亚 D 厄瓜多尔 5、南极条约适用的范围是( ) A. 南纬50度以南 B. 南纬60度以南 C. 南纬70度以南; D. 南纬80度以南 6、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这表示OK;而在巴西则表示指责或不赞同 B 在中国,我们对某一件事或某个人表示赞赏时会竖起大拇指,表示真棒;而在伊朗,这个动作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 C 在我国,一般摇头表示不赞同,但在尼泊尔,这是一种不文明的做法,不能随便使用 7、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于色彩也有不同的爱好和忌讳,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欧亚一些国家,蓝色却受到普遍欢迎,而日本人却忌蓝色,视其为不吉祥 B 土耳其人喜用花色,忌用素色,认为素色是凶兆 C 法国、比利时忌用墨绿色,因为这是纳粹军服色,而这两个国家都曾经被希特勒军队占领过 8、污水处理厂内设置调节池的目的是调节( )A 水温 B酸碱性 C水量和水质 D水量 9、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是( ) A投巨资 B低污染 C减量化 D高产出 10、搭乘飞机旅行时,假设是取最短的航程,下列航程中,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是( ) A 从柏林到纽约 B 从温哥华到台北 C从开普敦到伦敦 11、世界上经常有火山爆发,有座毛那罗亚火山(Mauna Loa)高达4169米,火山活动频繁。该火山所位于的岛是( ) A 冰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 夏威夷岛 12、下列地区中,经济与东南亚类似,热带种植业发达且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式经济色彩的是( ) A 波利尼西亚 B 西印度群岛 C 澳洲东南部 13、位于地中海中,因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分裂成两部分的岛屿是( ) A 克里特岛 B 科西嘉岛 C 塞浦路斯 14、东非的湖泊大多呈狭长形,主要原因是( ) A 多沿断层线发展而成 B 河流被阻断而积水形成 C 以往冰河侵蚀的洼地积水而成 15、北美洲北部海岸多曲折,岛屿众多,主要是受到的影响因素为( ) A 板块推挤 B 冰川作用 C 河流作用 16、下面三个历史上重要的人口迁移,迁移动机与经济因素关系较小的迁移为( ) A 中国闽、粤居民移往南洋 B 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 C 欧、美犹太人移往以色列 17、下图中所示的海峡是 ( ) ;它的地理意义有( ) a白令海峡b马六甲海峡c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A ac B bc 18、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内的中国第二大沙漠上,由于采矿而成为大漠中繁荣的绿 洲城市。“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中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名词,它的意义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1-3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D.煤炭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2011、2012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4~5题: 4.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影响有线电话 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5.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电视节目、

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9~10题。 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1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 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 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B.②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 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2018高二地理知识竞赛测试卷

2018高二地理知识竞赛试卷(总分11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分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和地理科普知识两部分,每小题2分,共90分) 春节期间,小明的表哥一家去非洲旅游。图1是表哥回国前通过微信与小明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读图回答1~2题。 1. 请你帮小明推算一下,表哥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 13日10时 B. 12日10时 C. 12日19时 D. 13日19时 2. 此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此季节开普敦温和多雨 B. 此季节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C. 此季节我国沿海台风多发 D. 此季节亚欧大陆主要受低压控制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被列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图2为“一年中南京市昼夜长短及变 化状况示意图”,甲~丁、a ~d 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 上的位置。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各点中,北半球白昼最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我国传统上所说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间。在图2中是: A. a ~b 之间 B. 乙~丙之间 C. b ~c 之间 D .丙~丁之间 图3是2013年7月13日武汉市部分地区气温分布示意图。7月上中旬,武汉一直维持这种高温晴热天气,且几乎无风。读图回答5~7题。 5. 武汉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A. 从城区向四周降低;城市地区地面状况与乡村地区的差异 B. 从城区向四周降低;城市地区获得太阳辐射与乡村的差异 C. 从城区向四周升高;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城市周边地区 D. 从城区向四周升高;城市中心地区常住人口低于周边地区 30° 图1 图3 图2

6. 这段时间武汉高温晴热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M地受温差影响可能产生的风向是: A. 受准静止锋影响;M地多偏北风 B. 受气旋影响;M地多偏南风 C. 受反气旋影响;M地多偏南风 D. 受暖锋锋后暖空气影响;M地多偏北风 7. 图中N是武汉市区最大的湖泊,它对武汉城市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会增加城市出现内涝可能②会调节局部地区气候 ③有利于新鲜空气进入城市④阻碍城市空间的北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图4 图4为“1月份低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 图中近地面风向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9. 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其景观最可能表现为下列的: A B C D 10. 低纬环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合理的说法是: A. 在高低纬度与海陆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传递与交换 B. 进行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 C. 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淡水更新和碳氧平衡 D. 进行水热传递,是促进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 图5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1~12题。 图5 图6 11. 图5中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图6中的: A. a① B. b③ C. C④ D. d②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