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萝卜花

萝卜花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6.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4分)

17.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18.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6.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②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笑对生活作铺垫。

【试题解析】要正确作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第三段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比如“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这样的句子写出了女人的性格特点。详细描写女人的穿着,自然为后文写女人的故事展现其精神品质作铺垫。17.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文中的女人是一个美丽温婉、勤劳善良、富有智慧、健全隐忍、热爱生活的妻子形象。具体如下:①美丽温婉。“皮肤白皙”,衣着干净,始终微笑面对顾客,例“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②勤劳善良。女人首先是在小巷子摆摊,后来攒了钱,出入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把丈夫照顾得气色很好,把酒店打理得井井有条;③富有智慧。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美丽的萝卜花,使之成为经营的特色;④坚强隐忍。面对家庭的不幸,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奋斗,改变生活现状;⑤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感。

【试题解析】女人的形象先通过其穿着打扮勾勒,再通过她在盘中放置萝卜花及她的故事展开,塑造出这个坚强、智慧、热爱生活的形象。

18.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美丽的内心,是女人美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

【试题解析】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和女人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章的主题方面,关键要抓住“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这句话。

(二)阅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暗》,完成第18—21题。(共8分)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暗

①正当我们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又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10年减少2%~4%的速度递减。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变暗。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全球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希尔翻查以色列以往的阳光记录,发现半世纪以来该地区接收的阳光量下降22%,美国下跌10%,英国部分地区下跌约16%,在苏联有些地区高达30%。

③科学家认为,之所以出现地球变暗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反过来,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云对热量具有双重拦截作用,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其无法到达地球,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热量。

④在白天,云层对阳光的拦截会对地球产生“冷却效应”,让地球不至于过热;而在夜晚,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以及再度释出热量,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过低,让我们在夜晚也不会感觉太冷。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云层的高度和反射率也影响温度。

⑤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对“地球变暗”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迅猛增长,燃烧时生成的各种气体以及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粉尘和固体微粒。此外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了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而另外一些烟尘和化学物,例如硫酸盐的微粒会反射太阳光,从而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

⑥众多科学家在强调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恶果的同时,一些科学家却呼吁各国政府注意地球变暗的问题。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暗这一事实会掩饰全球变暖这一结果,而解决全球变暗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无法预料的影响。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预计到2030年气温会上升2℃,到2100年会上升10℃。

⑦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气温大幅度上升会让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热带雨林将会大幅度减少,而海平面也会有很大的升高。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但科学家也担心,全球变暗会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这种全球气候改变是造成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出现大干旱,夺去数万人生命的元凶。所以,各国科学家在注意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地球变暗的研究。

(摘自《科学与文化》)

18.文章中所说的“地球变暗”指的是什么?(1分)

19.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地球变暗”是怎样造成的。(不超过90个字)(3分)

20.地球变暗与地球变暖有哪些关系?(2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2分)

【链接材料】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南京几乎很难看到通透的天空,即便阳光当头,没有雾气,头顶的天空也好似罩了一层毛玻璃,影响了光线的穿透。一位经常往返于美国和中国南京之间的科学家说,南京的天空处于强变暗的范围之中。根据光学厚度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天空的透光性下降了几公里,举个例子来说,过去,你在晴朗的天空下,可能能看见20公里以外的景象,而如今,即便是天气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你能看到最远的距离可能只有15公里左右。

这段文字使你对“地球变暗”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

18.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1分)

19.人类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固体微粒;这些粉尘和固体微粒在空气中被小水滴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云层;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3分,每个要点1分)

20.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或地球变暗会掩饰地球变暖这一结果),而解决全球变暗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无法预料的影响。(2分)

21.“地球变暗”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能见度降低了。(2分)

(崇文)

阅读《雷声大雨点小?》一文,完成第17—20题。(共8分)

雷声大雨点小?

林之光

①?雷声大雨点小?是个常见的成语。它形容计划很大,说得响亮,或者声势造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

②不过,从科学角度看来,?雷声大雨点小?却是不符合天气事实的。

③因为,在各种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的雨滴不仅不小,反而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都是在云内上升气流中凝结生成和长大的。因而只有在强烈上升气流云中,才可能降下大雨滴。有气象学家2004年在马绍尔群岛和巴西观测到直径1厘米的大雨滴,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巴西和马绍尔群岛都是热带,那里的雨基本都是从电闪雷鸣和积雨云中降下来的。而积雨云,正是自然界中具有最强烈上升气流的云。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则反生在上升气流最弱的云中,连最微小的雨滴也托不住就给降下来了。

④当然,成语属文学范畴,本也无需完全拘泥于事实。而且,雷声的雨滴虽然不小,但雨滴却?不多?。而?雨点小?和?雨点少?在数量方向上是一致的。

⑤雷雨天气主要有三个特点:除了雷电和雷阵雨外,还有雷雨大风。大家知道,雷声、闪电可以传得很远(有谚语说?雷响天下知?);雷雨大风是积雨云后部下沉的冷凉空气(密度大)迅速堆积到地面上时,因气压远高于周围,而向四周发出的冲击波,它也可以传得很远。但是,雷阵雨则不同了,它的范围虽然和下沉冷凉气流基本相同,但却不会扩张,雨区随着积雨云的前进形成的也是一条窄(与大风和雷声区相比)带。也就是说,在雷雨天气影响区中,大部分地区是只有雷声和大风而没有雨点的。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就有?雷声大雨点少?的意思。不过,毕竟?雨点小?和?雨点少?还并不是一件事,成语必另有来源。

⑥确实如此。这个成语最初根本不叫?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从?雷声浩(甚)大,雨

点全无?发展变化而来。有趣的是,这倒是很符合事实的,因为在雷声天气影响区中,除了雷雨带以外都是这样的情况。可是,这八字不成成语,说起来也不上口。如要减成六个字,而且仍要保留?雷声大?的话,那么?雨点?后的字同样也就难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小?了。因为?大?也只和?小?对仗。当然,?雷声有,雨点无?也对仗,但对比不强烈。

⑦更重要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很符合某些社会实况。因为,?造声势者?多少总会有一点实际行动。甚至还可以认为,只是由于组成成语需要,使用了?雷声?和?雨点?两个科学名词而已。这些人为因素可能都是成语化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吧。

(有删改)17.本文依次从科学、、社会实况三个角度来探究“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

的来源。(1分)

18.第②段说“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不符合天气事实”,其原因有:(2分)

⑴(不超过15个字)

⑵(不超过13个字)

19.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说明层次。(3分)

20.结合所学知识,从下列四字词语中挑选你认为最能直接反映天气现象的一个,并用简洁

的语言阐释其所蕴含的天气现象。(2分)

【备选四字词语】

⑴春和景明⑵风调雨顺⑶气象万千⑷水落石出⑸星罗棋布

答:我选。

17.答案:炼字(语言精炼)

评分:共1分。

18.答案示例:⑴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雨滴最大;⑵雷雨影响区大多没有雨点。

评分:共2分。两个空,每空1分。

19.答案示例:首先概括了雷雨天气的三个主要特点。然后将雷电、雷雨大风、雷阵雨比较,

引用谚语,突出说明雷雨天气影响区里多数只有雷声,而没雨点或雨点少。最后

补充说明成语另有来源。

评分: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20.答案示例:选⑴⑶皆可。“春和景明”意思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形容春天天气晴朗的

好天气。

评分:共2分。选择词语1分,阐述天气现象1分。

(朝阳)

阅读《民俗文化中的牛》,完成第18~20题。(7分)

民俗文化中的牛

①戊子鼠遁春风至,己丑牛携喜气来。如果说人们对生肖鼠持有矛盾的心态,对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

②我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牛是运输耕田的主要动力,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此。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牛就是这样满足着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③不仅如此,牛很早就被用于祭祀、宴请、婚丧等各种礼仪场合。人们相信牛有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牛能负得起联络亲情的责任,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在许多民间礼仪场合,我们都能看见牛的影踪。云南永胜普米族孩子的成年礼要煮一锅牛骨头汤让大家共享,认为该汤?贴骨至亲?,团结兴旺。浙江一带则流行以健牛犊为陪嫁品的婚俗。新郎牵一头健牛犊踏路开道,认为可以驱灾避邪,平安吉祥。

④人们对牛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传说故事中将它塑造成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的感人形象。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早已为人知晓,是它告诉了牛郎织女下凡的消息,并帮助他娶了织女为妻。后来又是它告诉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老牛的行侠仗义不正蕴含着人们对牛的一片深情?

⑤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正月初五相传是汉族的牛生日,这天,人们对牛十分优待,喂它好吃的,不让它干活,不鞭打它,更禁止宰杀。壮族的牛王节,家家把牛栏打扫干净,把牛牵到河边洗涮,并用艾叶水加少许米酒浇牛身,以除虱、压惊、定魂。也有的地方,各家会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而坐。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后,喂以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以酬其耕作之劳。仡佬族的牛王节,这天要让牛休息,并喂以最好的饲料,有的地方在牛王节还要放鞭炮,给牛披红挂绿,以示庆贺。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这样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

⑥牛兆祥瑞。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的习俗活动,这就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18.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牛的民俗文化?(3分)

19.第⑤段列举了一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民间举行下列民俗活动的目的和原因。(4分)

【链接材料】

立春日,民间有迎春、抢春等习俗活动。预先造一个土制春牛,在立春日人们会争相摸春牛、钻春牛,春牛后来往往被打碎,人们会争相抢取牛土,称作?抢春?。回家后将土牛臵于牛栏、猪圈、灶台等处。

18.答案要点:牛在礼仪场合中的使用、传说故事中的牛的形象、出于对牛的感恩形成的种种习俗活动。

(3分。每点1分,答“牛的使用”不给分)

19. 答案: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

(2分。若答“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给1分)

20. 答案要点:

目的: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庄稼丰收、牲畜平安的愿望(或:驱灾辟邪、平安吉祥)。

原因:因为人们相信牛有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

(4分。目的2分,原因2分)

(西城)

阅读《产品的生态设计》,完成16—18小题。(共8分)

产品的生态设计

①传统的产品设计将重点放在设计、制造和保养上。然而今天,人们在设计产品时不得不关注环境,因为产品在它从原料、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废弃处置的整个寿命期间,全都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环境。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生态设计。

②在这种新的设计过程中,要给予环境以与利润、功能、美学、人体工程、形象和总体质量等传统的工业价值相同的地位。这种设计思想和方法就叫生态设计。

③当前生态设计主要有两种类型:

④一是产品改善,即从污染预防和关心环境出发,对现行产品进行调整和改良。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一般将保持不变,所做的调整主要是污染预防和资源回收利用。

⑤二是产品再设计,即保持产品概念不变,而对产品的组成部分进行进一步开发或更新。产品再设计的目标是:增加无毒材料的使用,使产品易于再循环,易于拆卸,增加备件和原材料的重复利用,或最大限度减少产品寿命周期中若干阶段的能源使用量。

⑥在废物循环再利用领域,生态设计的思想是如何运用的呢?人们提出了“4R”的设计要求,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再生(RECYCLE)、回收(RECOVERY)。

⑦“减量”是指产品在既定的功能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将使用的资源抑制在最低限度。如:同样一只瓦楞纸箱,采用先进的楞型板纸,使减少纸层后同样可以实现保护商品的功能。

⑧“再利用”是指设计的产品在使用后无需加工即可再加以利用,或者以废物的整体形式

再利用,或者即使整体不能再利用,零部件仍可再利用。如:用可多次加油、换火石的打火

机代替一次性打火机,可减少塑料废物。

⑨“循环再生”是指设计的产品有利于废物作为生产原材料再生回收利用。为此,要求设

计出的产品容易拆卸组装,每一零部件避免使用多种不同材料复合,零部件上附有所用材料

的标记,便于按材料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离、再生。尽量选用可再生循环的材料。如台湾的宏

基公司于1992年采用再生纸与瓦楞纸包装电脑,取代传统使用的发泡聚苯乙烯塑料。

⑩“回收”是对废弃物中有用的资源或成分再加以利用,属于部分资源回收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设计时采用材料替代品,更有利于回收有用的资源。例如,为了从废塑料薄膜中回收

热能(焚烧),应对于将以焚烧形式处理的塑料制品,选用不含铅的塑料,以免回收时危害环

境。

16.产品的生态设计产生的原因是?(2分)

17. 文章第②至⑩段的行文思路是: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再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3分)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下面材料体现了哪一种废物循环再

利用的设计要求?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

马来西亚设计出一种装载家具的可折叠硬纸箱,能折叠成多种形状,适合装载不同形状的家具,实现整体通用性。

答案

16. 答案:产品在它从原料、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废弃处置的整个寿命期间,

全都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环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回答完整给2分,内容有丢落给1分。只答“人们在设计产品时不得不关注环境”不得分。

17. 答案:什么是生态设计生态设计的两种(主要)类型

生态设计在废物循环再利用领域的运用

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空1分。括号里的文字可不答。

18. 答案:再利用。因为可折叠硬纸箱适合装载不同形状的家具,实现了整体通用性,

在使用后无需加工即可再加以利用。

评分标准:本题3分,“再利用”1分、“结合链接材料”1分、“结合原文”1分。

(三)阅读《汉字使用的“中庸之道”》,完成22—25题。(共8分)

汉字使用的“中庸之道”

①关于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眼下再度引起热议。有人同意,有人坚决反对。

②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每个汉字几乎就是历史信息的储存箱,它的结构及其笔画都蕴藏着大量的信息,能反映过去,能直观现在,也能预示未来。汉字形体保存了丰富的文化资料,汉字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绝好材料。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③不容否认,繁体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确给人们学习、书写、认读、记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化字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字难认、难读、难解、难查、难记等缺点,是符合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规律的。但是,汉字简化的弊端也同样不可小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减化”。汉字笔画的一简再简,古人造字的智慧,造字的理据,很大程度上已被掩盖遮蔽了,因此,简化汉字实际上就是在“减”化信息。比如“災”字,最初的意思是水灾和火灾。水来火将蒸发,火起水以灭之。这个字本身不仅表明水、火之灾是古代社会最牵动人心的自然灾害,而且还寄予了先人期望以“水”将“火”灭,“火”将“水”蒸发,有灾免灾,雨顺风调的良好愿望,表现出先人造字的智慧。可是简化字的“灾”字,却是“家”中起“火”,无“水”以灭。汉字的简化还出现了一些形义不适的现象,比如“親”字去掉了“见”字,“亲”人“见”不了面了;“愛”字有心,以心相“愛”,简化后“愛”已无“心”了。“會”字本义为会合,简化后,人云为“会”,“云”表示说,意为开会只说不做,或上“人”下“云”,只听上面人在说,成了一言堂;“協”本表示众人齐心协力,简化后成了一人出力,满头大汗,无法体现出协调、协作的意思。“歡”字简化后,变成“又”“欠”为“欢”,如何欢得起来呢?“聽”字用“耳”,简化后变成用“口”,如何听呢?更有甚者,心脏的“臓”简化成肮脏的“脏”,意为心变肮脏了等等,与造字本义相去甚远。

④我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典籍靠汉字(绝大部分是繁体字)流传下来,汉字的功能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所说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繁体字的简化一方面丢失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造成了汉字的“贫血”;另一方面,不认识繁体字还大大地限制了人们的阅读范围。虽然有些古籍已经较为成功地转化为简体字,但是,认识繁体字依然是阅读古籍的必要条件。除了阅读古籍方面的问题以外,欣赏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阅读古典园林、寺庙祠堂的楹联、匾额、碑刻,都是需要必要的文字常识来支持的。

⑤但汉字简化已近半个世纪之久,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已习惯用简体字进行交流,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一味地“复古”——恢复使用繁体字,是不符合实际的做法。我认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应该采取“用简识繁”这种调和折中的态度。所谓“用简”就是在印刷上、认读上、手写上用简;“识繁”是在有限范围内、有限阶段内认识繁体字。这样,既可以使读者更广泛的阅读,又能使以繁体字为载体的、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选自《北京晚报》,作者:李土生 )

2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3.文章第③段是从哪两方面分析汉字简化的弊端的?(2分)

24.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25.结合内容,具体说说认识繁体字对我们的阅读有哪些好处?(2分)

答案:

23.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应该采取“用简识繁”这种调和折中的态度。(2分)

24.简化汉字实际上就是在“减”化信息;汉字的简化出现了一些形义不适的现象。(2分)

25.可以阅读古籍;可以欣赏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阅读古典园林、寺庙祠堂的楹联、匾额、碑刻;可以使以繁体字为载体的、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来。(2分,答出一点给1分)

(朝阳)

阅读《幸福的底线》,完成第21~23题。(7分)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

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

......

度和人生智慧

......,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

②一次,曾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③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

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⑤退一步说,你遇到灾难和不幸时,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在身旁。

21.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2.填入文中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2分)

A. 坚强

B. 满足

C. 悲伤

D. 自嘲

23.请你简要说明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21.把幸福的底线画低一点,就可以感受到幸福。

(2分。)

22.答案:B

(共2分。)

23.答案示例: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每个人幸福的底线各不相同,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接着列举事例,通过对比阐释一个人感觉痛苦往往是把

幸福底线画得太高的道理,左后得出结论——幸福与否与底线画得高低

有很大关系。

(共3分。共三个要点,“首先”1分,“列举事例对比”1分,“结论”1分)

(崇文)

阅读《“慢”的韵味》一文,完成第21—24题。(共8分)

“慢”的韵味

王晓河

①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守时,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写作模式却是?慢慢写?。

②他一是在落笔前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仔细推敲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字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抗战时期,为了慰问前方将士,社会上开展募捐拍卖,老舍的手稿还被当作艺术藏品拍卖过。

③慢,速度低,费时长,在许多人心目中不受欢迎。在?时间就是金钱?、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往往钟情?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喜老牛负重慢遗力。精神、勇气虽然可嘉,但未免失之偏颇。

④其实,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人生离不开快,也离不开慢,有快有慢,一张一弛,才是真实的人生。一味求快,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过劳成疾,欲速则不达。有时还就得慢。比如,?去病如抽丝?,慢慢调养才见效;?十年磨一剑?,慢慢打造出精品。8年抗日,打持久战,就是慢慢来,把敌人一口一口地吃掉。

⑤审时度势的慢,精益求精的慢,顺理成章的慢,是明智,是清醒。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泼一头冷水,慢下来,便独树一臶;众逐名利急急如丧家之犬、累累若漏网之鱼,你能慎独守住心灵,便有独到的风采。北风呼啸凌厉,行人裹紧大衣;南风徐徐吹拂,行人脱掉大衣,威力尽在慢的温柔中。看准的慢,是达向成功的桥梁。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未知症结,就得慢慢梳理。

⑥慢,透着执著。表面似缓慢,内中有韧性。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深功夫不神秘,就是慢慢不停地做。?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不怕慢,只怕站?。科学巨匠霍金,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高位瘫痪,除了思想,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人交流,他干什么也离不开慢,然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维活动。慢慢地想,过往的不只是事物的表面;慢慢地走,走遍世界。

⑦慢,孕着情趣。?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地开?,慢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慢者【甲】;?慢闪秋波仔细观瞧?,慢有情调。京剧《空城计》,扫街的老军慢慢腾腾,抚琴的诸葛亮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40里。这慢有【乙】。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方品得人生的精彩。

⑧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工夫和情趣,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题中应有之义。?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高速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分)

22.第⑥段的论证过程:首先。然

后。最后强调。(3分)

23.阅读第⑦段,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词语。(2分)

⑴【甲】处填(A.悠闲 B.豁达 C.随意)

⑵【乙】处填(A.坚定沉着 B.拼死一搏 C.无可奈何)

24.结合文章主要观点,联系语文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21.答案:我们的生活需要慢。

评分:共1分。

22.答案:⑴提出慢中有执著的论点(或:提出本段论点);⑵通过喻证、引证、例证阐明了

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功夫在于慢做;⑶慢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评分:共3分。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23.答案:⑴B ⑵A

评分:共2分。两个空,每空1分。

24.答案:略。

评分:共2分。其中,“自己的感受”1分,“联系语文学习实际”且语句通顺1分。

(西城)

(西城)阅读《别再吃“四大发明”的老本了》,完成19—21小题。(共8分)

别再吃“四大发明”的老本了

徐秉君

①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四大发明”让中国人长期背上了自我陶醉的包袱。每当世界上出现一种新事物,我们总是习惯从老祖宗那里去找依据。比如,美国人发明了飞机,我们说其创意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风筝;苏联的卫星上天,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我们为火箭是老祖宗发明的而沾沾自喜……

②实际上,这“四大发明”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的中国。【甲】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远不止这“四大”。

③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最早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后来,来华传教士把造纸术加入进来,称为“四大发明”。由此可见,【乙】,那是一些学者就这几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④更重要的是,【丙】。比如,火药的发明给中国带来的只不过是延续数千年的喜庆,至今中国的烟花爆竹仍然是举世无双。可是,这项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后,却被改造成征服世界的武器,而最大的受害者却恰恰是火药的发明者中国。

⑤“四大发明”对推动和改变世界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成就,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都应该为此自豪和骄傲。但问题是我们不能总吃“四大发明”的老本。历史会对我们发问:“今天的中国还有能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式的发明创造吗?”每一个时代都留下自己时代的印记,我们的时代也应该留下值得子孙后代引以为豪的时代印记。

19.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0. 阅读文章第②至④段,根据上下文,为【甲】【乙】【丙】三处选择合适的句子。(3分)

备选句子:

(1)中国“四大发明”的提法最初也是源自西方。

(2)中国古代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远不止“四大发明”。

(3)尽管中国的“四大发明”得到世界的公认,但真正发挥“四大发明”效能的却不是中国。

21.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下面这则材料的理解。(3分)

有中国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有24项。在这24项发明中,稻作、丝、十进位值制、漆、瓷、纸、印刷术、茶、火药、火箭和指南针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纵观这24项重大发明,一个现象很值得深思:在这24项发明中,有4项始自史前,3项始自夏至春秋,7项始自战国秦汉时期,其他10项分属中古和近古,其中唐代2项,宋代6项,元明各1项,至清代后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

答案19. 答案:别再吃“四大发明”的老本了。

评分标准:本题2分。答案加上主语“我们”视为正确。

20.答案:

【甲】处应填第__(2)__句

【乙】处应填第_(1)___句

【丙】处应填第_(3)___句

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空1分。

21. 答案要点:①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此自豪;

②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骄傲,那些发明都是古代的;③每个时代都应该留下

自己时代的印记,我们的时代也应该留下值得子孙后代引以为豪的时代印记。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