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70TP001(14)-2005 设备平台梯子通用图[1]

70TP001(14)-2005 设备平台梯子通用图[1]

70TP001(14)-2005 设备平台梯子通用图[1]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1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3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人防统一技术措施

人防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一、基本信息: 1. 本工程地下室分为X个相互独立的防护单元,均为6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 2. 抗震等级 2.1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设防烈度。注意地震作用力、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随主楼,设缝分开时,其抗震等级根据《抗规》设定;人防工程的抗震设等级不应小于三级。 3. 计算参数 采用2010版PKPM计算时计算参数: 3.1 计算程序:PKPM2010,注意应正确输入楼板厚度,楼板荷载应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3.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为模拟施工加载3 3.3 位移比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3.4 配筋计算时不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3.5 楼板开洞较大及弱连接楼板,其楼板应采用弹性膜或弹性板计算,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 3.6 嵌固部位:主楼与车库相连的结构嵌固部位为车库顶。主楼与商业相连存在错层时,计算嵌固部位取基础顶,但±0.000楼板仍按照嵌固部位的要求设计。 3.7 风荷载:注意当平面形状非矩形时,风载体形系数调整;并应注意体型系数是否正确。当建筑总高度超过60米时属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3.8 地震信息:考虑偶然偏心;本工程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95。考虑偶然偏心下,其位移比应控制不大于1.20,如果大于1.20时,偶然偏心与双向地震作用应同时考虑;当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大于15 (度)时,需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将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相应的角度中。 3.9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增加相应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规划设计方案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目标和意义 (5) 1.3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6) 第二章电子商务平台总体设计 (7) 2.1整体设计原则 (7) 2.1.1权威性 (7) 2.1.2及时性 (7) 2.1.3可靠和安全性 (7) 2.1.4适应性 (8) 2.1.5先进性 (8) 2.1.6系统性能 (8) 2.1.7易管理性 (8) 2.1.8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8) 2.2系统架构设计 (9) 2.2.1应用支撑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9) 2.2.2技术开发路线设计 (10) 2.2.3总体逻辑结构 (11) 2.2.4系统设计特点 (12) 2.3平台系统设计 (12) 2.3.1整体风格 (12) 2.3.2系统主色调 (13) 2.3.3导航页 (13) 2.3.4电子商务平台首页设计 (13) 第三章电子商务平台功能描述 (15) 3.1栏目按功能分类 (15) 3.2网站栏目功能说明 (16) 3.2.1 信息类 (16) 3.2.2业务类 (16) 3.2.3服务类 (20) 3.2.4功能类 (21) 第四章商务平台后台管理 (23) 4.1用户管理模块 (23) 4.2目录维护 (24) 4.3页面设置 (25) 4.4信息发布管理 (25) 4.5个性化功能 (27) 4.6日志管理 (28) 4.7网上订阅管理 (29) 4.8会员管理 (30)

第五章安全设计 (31) 5.1建立应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1) 5.1.1安全技术体系 (31) 5.1.2管理体系 (31) 5.1.3人才教育体系 (31) 5.2应用网络安全策略及安全规范 (32) 5.3信息安全防御系统 (33) 5.3.1总体描述 (33) 5.3.2防火墙 (33) 5.3.3入侵检测 (34) 5.3.4漏洞扫描 (35) 5.3.5病毒防治 (35) 5.3.6安全审计 (36) 5.3.7Web信息防篡改系统 (37) 5.4应用级安全保密措施 (38) 5.5用户级安全保密措施 (40)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范

钢梯及平台设计规范(仅供内部使用,严禁外泄)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0.10.20 版本1.0 目录 1. 总则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固定式钢梯 (3) 3.1. 类型 (3) 3.2. 固定式钢直梯技术标准 (3) 3.3. 刚斜梯技术标准 (7) 4. 防护栏杆 (10) 4.1. 术语和定义 (10) 4.2. 一般要求 (11) 4.3. 栏杆高度 (11) 4.4. 扶手 (11)

4.5. 中间栏杆 (12) 4.6. 立柱 (12) 4.7. 踢脚板 (12) 5. 钢平台及结构要求 (12) 5.1. 平台尺寸 (12) 5.2. 上方距离空间 (13) 5.3. 平台地板 (1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日常维护要求。它提出了机械设备钢梯及平台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设备制造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_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053.3-2009《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 GB17888.3-2008 《机械安全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 GB17888.4-2008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GB/T15706.2-1995 3.固定式钢梯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板厚(跨度及荷载较大的板尚应满足设计要求) 1、楼面板 卧室、厨、卫、阳台100 开间≥3.9m卧室110 开角窗卧室1/22板跨且不小于150 客厅(短向板跨) 3.9~4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20 4.2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30 4.2m双向板120 4.3~4.5m双向板130 电梯机房150 2、屋面板:110(10层或28.000m以下) 150(18层以上) 120(11层或28.00m以上~18 层),但跨度较大的板,尚应满足设计要求,坡屋面厚度应加大100。 3、楼电梯间屋面110 4、电梯间及开较大洞口周边楼板120(板筋双层双向通长) 5、楼梯梯板厚度:一般楼梯厚度取楼梯跨度的1/28,消防楼梯取楼梯跨度的1/26。 楼梯梯板厚度表 (一)一般楼梯 一般楼梯配筋表(板厚取楼梯跨度的1/28) (砼C25、HRB335) 消防楼梯 二、计算输入荷载 恒载表(仅适用于住宅做一般装修,当装修要求高或需吊顶时要相应加大)卫生间按回填400计算

客厅、餐厅、商铺楼面:板厚x26+1.7 屋面板板厚x26+3.5 楼梯8.0 (用于梯板厚小于150和跨度较小板,否则 应相应增加) 需回填的卫生间回填厚x20+板厚x26+1.4 1、活载 阳台 2.5 连通阳台 3.5 上人屋面 2.0 不上人屋面0.5 消防疏散楼梯间 3.5 带浴缸卫生间 4.0 电梯机房7.0 办公室、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走廊、门庭、楼梯 2.5 其余区域 2.0 商铺 3.5 消防通道16(分项系数1.0,单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或 12(双向板楼盖) 2、砌体填充墙线荷载(3m层高),采用容重不大于7KN/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250厚7.3(外) 200厚 6.3(外) 6.0(内) 150厚 5.0 有凸窗处:视同实体墙 外墙开大窗处:根据开窗比例按实体墙折减0.5~0.8 阳台栏杆 3.0 三、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应符合GB50011-2001表6.1.2) 四、结构布置 建筑、结构标高在武汉地区相同,其他地区按要求 1、墙厚度为200时,普通剪力墙墙长≥1700,短肢剪力墙墙长一般为1000。较大跨度悬挑梁相连的外墙或分户墙250。 2、一般情况下,框架梁宽度均≥200,框架梁及连梁最小梁高为400。 3、22~28层外墙厚250,普通剪力墙墙长≥2100,尽量不做短肢墙,墙肢较短时考虑做成联肢墙。 4、18层及以上外墙可尽量做到门窗边,以增加抗扭刚度。

70TP002-2008 设备平台梯子通用图-(用于钢格栅板平台)

文件 目录
LPEC
项目文件号
专业文件号 70TP002/L1-2008
设备平台梯子通用图 (用于钢格栅平台)
工厂(公司)名称: 项目名称: 装置及(或)单元名称: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文件编号 70TP002/01-2007 70TP002/02-2007 70TP002/03-2007 70TP002/04-2007 70TP002/05-2007 70TP002/06-2007 70TP002/07-2007 70TP002/08-2007 70TP002/09-2007 70TP002/10-2007 70TP002/11-2007 70TP002/12-2007 70TP002/13-2007 70TP002/14-2007 70TP002/15-2007 70TP002/16-2007 70TP002/17-2007 70TP002/18-2007 70TP002/19-2007 70TP002/20-2007 70TP002/21-2007 70TP002/22-2008 修 改 名
顾客要求 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 第 1 页 共 2 页
设备用平台梯子通用图(用于钢格栅平台)

文件 图纸张数 页数 (折合1#)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备 注
固定在设备上的立梯(I) 固定在设备上的立梯(II) 固定在设备上的立梯(III) 固定在平台上的立梯(I) 固定在平台上的立梯(II) 立梯 带扶手斜梯 45°斜梯 35°斜梯 梯凳 卧式平台及支架(I) 卧式平台及支架(II) 顶平台及支架(A型) 环形平台及悬臂支架(B型) 环形平台(设内防护栏杆)及悬臂支架(BB型) 环形平台及三角支架(C型) 环形平台(设内防护栏杆)及三角支架(CC型) 储罐顶防护栏杆及连接平台 通道 两平台间的连接 立式设备平台与立梯连接详图 卧式平台及承重支架(I) 集中荷载:P=40kN 均布荷载:4kN/m 2
23
70TP002/23-2008
卧式平台及承重支架(II) 集中荷载:P=40kN 均布荷载:4kN/m 均布荷载:4kN/m
2
0.5
24
70TP002/24-2008
顶平台及承重支架(D型) 集中荷载:P=40kN
2
0.75
6 5 4 3 2 1 修 改 说 明 编 制 校 对 项目审核 日 期
本表内容未经LPEC同意不允许扩散至第三方
格式编号:LF-Ch-00G-01-2004

移动式平台梯子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移动式平台梯子管理规定(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7377移动式平台梯子管理规定Regul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obile platform ladder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移动式平台、梯子(简称“登高工器具”)的使用、检查和维修管理,防止高空作业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人身和单位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店塔发电公司(简称“发电公司”)移动式平台、梯子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安全监察部为本规定的职能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运行部及外委施工队伍是本规定的执行主体。 第四条安全分管负责人 监督本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有效性,审核本规定执行的情况检查报告。 第五条安全监察部

(一)负责本规定的修订及完善工作 (二)负责贯彻落实本规定,检查、评价本规定执行情况; (三)收集本规定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出对本规定的修订意见; (四)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移动式平台、梯子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 (一)设备维护部电气专业负责移动式平台电气部分的检验工作; (二)各使用部门落实专人负责移动式平台及梯子的自检和维护工作,检验合格后粘贴合格证,并记入台账。 第三章管理及要求 第七条登高工器具管理 (一)各部门(班组)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登高工具保管、备品添置、定期校验,更换损坏器具等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安监人员定期对登高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记录。登高工具及其附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检验,并贴合格证,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二)登高工器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

某住宅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本规定应结合设计指引实施,为指引在施工图阶段的细化规定) 本规定由设计单位在正式施工图实施前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填写, 在施工图阶段应严格执行 一、总信息控制: 1、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类别为II 类,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 ,性能控制目标为普通; 2、基本风压取值:强度计算时,为w o= 1.1*0.50kN/m2 (n=50年*1.1),位移 比等总信息计算时,为w o= 0.50kN/m2 (n=50年),地面粗糙度 B 类,体形系数 1.30(矩形平面长宽比超过2的,应根据高规附录重新计算,包括两栋及两栋以上建筑并排形成长宽比大于2的情况;如果是两栋并排的情况,尚应按实际情况设定遮挡面,扣除变形缝两侧的风荷载)。 3、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按实KN,(桩端 支撑在强/中风化花岗岩岩层上,持力层岩心天然抗压强度为Mpa或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6000 kPa),天然基础持力层为硬塑粘土、强风化花岗岩,取值为250/500 kPa,采用地基处理的方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4、抗震等级为:墙-2/3 级,柱-2/3 级,(低于<含>27层住宅的剪力墙为三 级,框架柱按框-剪结构取为二级;高于27层住宅的剪力墙及框架柱均为二级;多层小商业框架柱为3级);地下室墙柱等级:相关范围内,地下一层同上部结构;相关范围外的纯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为四级。 5、墙柱轴压比限制控制(按省高规控制),柱为0.85(低于<含>27层住宅)、0.90 (高于27层住宅),墙为0.60 。加强区短肢剪力墙在墙基础上控严0.50(二级)0.55(三级),加强区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则再控严0.05,取0.45(二级) 0.50(三级),加强区以上部位出现短肢剪力墙及一字型短肢剪力墙时,则均 相应放宽0.05。 二、具体荷载及墙柱混凝土等级取值: 混凝土容重计算模型中统一按25 kN/m3考虑 2.1.1、住宅常用活荷载及附加恒载(单位:kN/m2)

XXXX网站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项目 技术方案 (讨论稿)

作者 公布日期 批准人 文件名 版本0.1 项目经理 所属团队 开发员 测试员 文档修改日志 序号版本修改内容修改日期修改人1 0.1 创建2009-05-27

1上海证券网站的总体建设目标 上海证券本次网站改版的总体目标为 (一)可扩展性 (二)可靠性 (三)易于维护管理 (四)易用性 (五)安全性 (六)高效性 (七)跨平台原则

2网站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建设需求 公司及公司产品宣传 面向互联网用户,向用户展现证券公司及其各种服务,特别是资料分析资讯等的基本信息。实现将普通社会公众培养为潜在投资者、将潜在投资者引导为证券公司股票投资者的宣传功能。 客户服务系统对来自互联网的客户提供服务功能 互联网客户服务系统必须整合证券公司主页和以上两项功能,在同一平台上对功能加以必要的完善,突出开放式投资和理财服务两项功能。 能够满足海量用户访问的系统负载要求 能够满足证券公司主动服务和客户自助服务的要求 增强的网站粘滞性 增强的网站SEO,通过搜索引擎主动为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 能够满足现代网络安全性规范的要求 系统在运行后,网络日常维护重点便在于网站的安全性,我们通过我们的系统设计和日常维护规范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保证网站安全性。 建立基于新型技术平台构建的网站门户系统(含后台分析管理系统),全面提升门户营运效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基础构架要求支撑全站或指定页面的定制布局,可快速发布新页面。支持全站或指定页面的链接流量收集,全站或指定页面的客户行为收集。 后台系统配置灵活,具备一定的分析统计及客户行为的数据挖掘功能,为公司的客户分析系统做好数据收集准备。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站系统,和客服及相关系统整合,全面提升人机界面及客户体验。 对客户及相关系统作出更加有机的整合,进一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包括:网站的交易、查询、论坛等全面实现单点登陆;网站和call-center邮件、短信、信息全面整合联动,杜绝信息孤岛(比如客户邮件投递失败,网站不知道,客户电话过客服中心而网站后台无体现)。 基于新的网站门户特定子系统的定制开发。 配合性的升级和建设一些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子系统及特色功能,包括:

登高梯子使用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163 登高梯子使用规定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登高梯子使用规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根据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为消除登梯作业过程中人员滑倒、坠落等伤害,确保员工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 管理要求: 1.1 登高梯子专人管理;编号登记; 1.2 使用前检查确认,登记到检查表上; 2. 检查项目: 2.1 梯子不得缺档;每档间距约30厘米左右为宜; 2.2 人字梯铰接处是否牢固; 2.3 梯子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2.4 竹梯竹杆不得有开裂; 2.5 确认已不能使用的梯子要及时报废。 3. 使用要求: 3.1 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以上需办理登高作业证; 3.2 未经检查确认合格的梯子不得使用; 3.3 梯子不得垫高使用;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一、地下车库 1. 设置原则: 2. 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 二、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三、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四、地下室设备房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五、机械防排烟 1、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设加压送风其前室可不设);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5)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考虑。 2、以上部位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室外 房间 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满足以下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 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 m2。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避难层(间)应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m2。 4)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5)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6)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7)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8)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4、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 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5、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风量风井参数 注意: 1)以下表格风量按照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1.75系数计算。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易小于0.7m/s。 2)如果防烟楼梯间为剪刀楼梯间,则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应乘以2.0系数。 3)超过32层时,需分段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4)风井需安装风口的墙体净宽度不小于500mm。 (一)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加压送风 说明: 1. ( ) 内数值为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井时的面积。 2.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合用时风井面积应增加0.5 m2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BDI 工程标准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标准号: BA8-5-2-96 日期 1996 年 4 月 17 日共8 页第 1 页 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修改号 1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是暗色系)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DOTE 0.09 轴线1(红)点划线(DOTE) WALL 0.4 线直2(黄)墙 (Continuous) COLUMN 0.4 线直9(灰)结构柱 (Continuous) 0.13 SURFACE 6 线直墙体保温及装修线(Continuous) HATCH 150 0.05 平面图斜线填充比例1:60 ANST31)剪力墙填充(HATCH 150 0.05 单元详图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40 剪力墙填充HATCH 150 0.05 墙身填充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20 WINDOW 4 0.13 门窗 STAIR 4 0.13 楼梯 161 0.05 LVTRY 洁具、风道、排气道、楼板开洞、空调、空调洞 FURN 33 0.05 家具除打印单元打样时均隐藏 69 0.09 栏杆栏杆

设备平台爬梯更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C2110平台爬梯更换 施工方案 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审批:年月日

XXXXXXXX有限公司日期:2018年6月21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施工要求 (3) 三、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 (3) 四、施工准备 (4) 1. 人员配备 (4) 2. 工器具及耗材配备 (4) 3. 放线下料 (6)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6) 1. 施工准备 (6) 2. 平台施工 (7) 3. 回装及验收 (7) 六、脚手架工程 (8) 七、施工进度计划 (12) 八、关键质量控制及措施 (13) 九、工作危险性分析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4) 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7) 十一、健康、安全、环境(QHSE)施工措施 (18) 1. 一般措施: (18) 2. 现场动火作业特殊措施: (18) 3. 雨季防触电防雷措施 (19)

一、项目概况 煤气化装置变换单元C2101平台原为碳钢材料,因所处环境复杂,大气腐蚀性强,导致平台多处腐蚀穿孔,中间进行了多次修补,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本方案拟进行平台材料更新,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 二、施工要求 本工程计划对C2101平台整体更换,材料为S30408,包含平台支撑及花纹板、栏杆扶手等。 施工要求:螺栓连接的支撑梁应分块一一更换;螺栓全部更新,并确保紧固。更换前应对根部筋板的焊缝及筋板腐蚀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筋板处应重新除锈刷漆。 平台支撑梁更换应与原结构相同,型材规格及尺寸不得小于原尺寸及数量。 各支撑梁之间及与筋板间焊接一律双面焊,焊脚尺寸不小于5mm,并全部满焊;焊后检查不得有虚焊焊缝。 HGT 21543-2009 圆形塔平台通用图中XTJ-12-1。 切割焊接前应拆除附近可能损坏或干扰的电仪设备及接线。 未经甲方同意,各安装连接件不得与附近的其它管线焊接连接或支撑受力。 临时拆除塔的附属设施或全部部件,施工后应恢复原状。 三、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 圆形塔平台通用图HGT 21543-2009

SEHT0215 管式炉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HT 0215-2001 实施日期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管式炉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 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15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设计规定 2.1 一般规定 2.2 圆筒炉用圆形(环形)平台 2.3 立式(箱式)炉平台 2.4 悬臂梁与炉体连接 2.5 悬臂梁与平台梁连接 2.6 两炉之间通道平台 2.7 固定在炉体或钢平台上的钢直梯(简称钢直梯) 2.8 固定在钢平台上的钢斜梯(简称钢斜梯) 2.9 固定在炉体和钢平台上盘梯(简称盘梯) 2.10 固定在钢平台上的栏杆 1 总则 1.1 目的 为统一管式炉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的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管式炉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设计的一般规定﹑圆筒炉用圆形(环形)平台﹑立式(箱式)炉平台﹑悬臂梁与炉体连接﹑悬臂梁与平台梁连接﹑两炉之间通道平台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管式炉的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的设计;改建和扩建管式炉的钢制平台﹑梯子和栏杆可参照执行。 2 设计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平台、梯子和栏杆用料:钢材为Q235-B.F或Q235-B,电焊条采用E4303型;螺栓的性能等级为4.6级。 2.1.2 平台的竖向净空一般不应小于1.8 m。 2

图2.2.1-1 圆形(环形)平台

2.2.3 平台内环梁一般为辐射室筒体环梁,当平台铺板不能搭焊在筒体环梁时,应单独设置平台内环梁(规格为D75×6肢板向下),并采用断续焊缝焊接在筒体上。 2.2.4 平台悬臂支承结构,一般应选用型钢制作: a) 当平台宽度不大于1.25 m时,可采用斜切的工字钢或槽钢; b) 当平台宽度大于1.25 m时,为了满足平台竖向净空要求,悬臂梁可选用单根槽钢加贴板的结构形式,槽钢规格为[ 140′58′6;贴板厚度约为8 mm。 2.3 立式(箱式)炉平台 2.3.1 平台宽度“b”为1.0 m~1.4 m,计算平台宽度的起止点为炉侧墙(端墙)梁上铺板边缘至外围梁的外边缘,见图2.3.1。 2.3.2 对有特殊要求的悬臂平台,最大悬臂长度不宜大于2.5 m。 2.3.3 平台支承间距一般为炉侧墙的柱间距,见图 2.3.1,在平台的支承间距内,每隔1.0 m~1.5 m设置加强梁一个,加强梁的规格为D75×6。

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总平面设计 1.间距 2.消防 3.流线设计 4.附属用房 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 二.单元户型设计 1.玄关 2.厨房 3.卫生间 4.阳台 5.门 6.窗 7.空调 8.油烟机 10. 热水器 11.插座开关散热器 12.其它三.公 用空间 1.单元入口 2.楼梯 3.电梯 4.裙房商铺 5.地下室半地下室 6.会所 7.墙体 8.屋面、女儿墙、屋顶栏杆 9.地下车库及汽车坡道 10. 管道井、设备表箱 11.垃圾收集 12.设备选型 13.其它四.室 外工程 1.竖向设计

2.道路铺地 3.游泳池 4.儿童游戏场地 5.绿化 6.其它 第二部分:图纸编制深度统一要求一.图纸目录 二.设计说明 三.总平面图 四.各层平面图 五.立面 六.剖面 七.户型大样 八.厨卫大样 九.楼梯大样 十.门窗大样及门窗表十一.外墙大样 十二.其它细部大样 十三.与其它专业校对要点 第三部分:重点部位营造作法一.屋面 ㈠东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㈡华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㈢华东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㈣华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 ⑴坡屋面(≯30°) ⑵上人平屋面 ⑶非上人平屋面 ⑷种植屋顶 二.卫生间 ㈠楼面构造作法 ㈡墙体构造作法 ⑴墙体材料 ⑵导墙作法 ⑶墙体防水 第四部分:典型构造节点(此部分后补)1.地下室通风道出地面 2.地下室坡道排水沟 3.地下室侧墙与室外地面交接节点4.空调板 5.凸窗上下口 6.出屋面台阶 7.露台出屋面门口节点 8.屋面防水节点 9.屋面变形缝

各种梯子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87 各种梯子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各种梯子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梯子是一种可移动使用的轻质架子。是电力建设施工现场上做为攀登作业的重要登高用具。其种类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梯子。 一、移动式竹、木梯子的一般规定 1、木梯支柱(立柱)应使用优质杉木,竹梯支柱(立柱)应使用小头直径大于7cm的四年生毛竹;梯子横档应用榫头、嵌入支柱(立柱)间距应为30cm,不得有缺档,梯子底宽应大于50cm。 2、立柱(支柱)两端应用螺杆或铁线将两根立柱(支柱)连接紧固;梯长超过3m时,应在梯子中间加设一道紧固螺栓。 3、人字梯应有坚固、灵活的铰链,应有限制张开角度的拉链。 二、移动式轻金属折梯的一般规定 1、梯子制作应符合国家标准,应有产品合格证,应无

楼梯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 楼梯设计 统一技术措施 2015年版

目录 1.相关规范 1.1 结构相关规范 1 1.2 建筑相关规范 1 1.3 楼梯相关图集 2 2. 楼梯设计 2.1 楼梯布置原则 2 2.2 楼梯设计原则 2 2.3 板式楼梯设计 2 2.4 梁式楼梯设计 3 2.5 悬挑楼梯 3 3. 注意事项 3.1 楼梯净高不足,梯梁碰头 4 3.2 梯梁当窗,梯柱挡门 4 3.3 砌防火墙的梯段板 4 3.4 剪力墙和楼梯的连接 4

1. 相关规范 1.1结构相关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GB50011-2010) 6.1.15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梯。 2.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 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 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3.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1.2建筑相关规范 1.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7.5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 的垂直高度。楼梯净高计算应考虑建筑面层,从建筑完成面起算,下图1,2,3为净高控制示意图: 1.2.2《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参照附录A选择梯段板隔墙的材料(一般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图2 楼梯净高控制示意图

1.3楼梯相关图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 2. 楼梯设计 2.1楼梯布置原则 1.砌体结构: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抗震》7.1.7.4)。布置合理,尽量减小对结构墙体的削弱,不应将梯段板嵌入墙体,不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楼梯类型可选择11G101-2中AT,BT,CT,DT,ET,FT,GT,HT。 2.剪力墙结构: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楼梯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梯段板钢筋不锚入剪力墙。楼梯类型可选择11G101-2中AT,BT,CT,DT,ET,FT,GT,HT。若楼梯间布置在近端和转角处,需要梯段板侧边埋入剪力墙中,以保证剪力墙的墙体稳定性,则楼梯需用于抗震设计。设计者应指定楼梯的抗震等级。楼梯类型需选择ATc。(若选择其他梯板类型,则特别注明:上部钢筋需拉通) 3.框架结构: a.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将楼梯建在模型中参与整体计算,但要注意不要靠楼梯的斜杆支撑刚度来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也就是要做包络设计,结构在不考虑楼梯斜撑刚度的情况下,位移角等指标也是满足规范的。楼梯类型可选择11G101-2中ATc,梯梁梯柱抗震等级同主体结构。 b.当楼梯布置偏置较大,整体计算对结构不利时,宜采取措施降低楼梯构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例:采取梯板滑动支撑。楼梯类型可选择11G101-2中ATa,ATb。 3.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支撑的楼梯间设计原则同框架结构;楼梯间有剪力墙包围的设计原则同剪力墙结构。 2.2楼梯设计原则 1.环境类别:注明楼梯所处的环境类别。 2.荷载取值: a.永久荷载:按实际取值,注意两跑以上楼梯不要遗漏荷载。 B可变荷载:多层住宅:2.0KN/m2 其他3.5KN/m2 3.材料选用:一般取与其所在楼层梁板相同。 4.安全等级:楼梯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构件重要性系数取1.0。 2.3板式楼梯设计 1.板式楼梯的经济跨度L≤3.6m,当3.6m<L≤4.5m时可视实际情况采用板式楼梯或者梁式楼梯,当L>4.5m时宜选用梁式楼梯。 2.根据楼梯荷载大小,梯段板的厚度可取投影净跨的1/25~1/30,当板厚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取净跨的1/28,当楼梯净高不好满足时可以适当放宽,但要计算挠度,挠度过大可采取预起拱并考虑栏杆和踏步的刚度或加强梯段和周边结构连接措施等。 3.计算跨度: A.平台板:算跨度取“净跨+板厚/2”应按周边楼板或者梯段板情况考虑支座约束(简支,固定,自由);梯段板跨度较大时,平台板厚度与相邻较厚梯段板相差不大于50mm,且平台板短向面筋与梯段板面筋相同并与之拉通。 B.梯梁:计算弯矩时跨度取“净跨+墙厚或梁宽”且≤1.05倍净跨,计算剪力时跨度取净跨,支座一般取两端简支。梯梁支承在框柱和梯柱上时按框架梁构造。梯梁应设置抗扭钢筋。梯梁箍筋加密。 C.梯段板:计算跨度取“净跨+梯梁宽”且≤1.05倍净跨,应按两端平台板考虑支座约束。 如图4所示:ATx,BTx,CTx,DTx均按照简支计算,跨中弯矩系数可取1/10,强度计算采用的荷载是竖向投影荷载,跨度也是竖向投影跨度。梯板上层钢筋一般取底部钢筋的一半且通长设置,梯板上下层钢筋锚入支座均宜按受拉锚固。当计算挠度时要取斜长和与之垂直的荷载。 D.梯柱:采用非贯通上支式,柱下端将其主筋锚入下层框架梁和地梁中,柱上端主筋锚入平台梯梁内,梯柱箍筋应全高加密。设置梯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是否遮挡建筑专业门或窗。 4.板式楼梯之多跑楼梯 如图5所示:尽量少设置梯柱,可采用梯段板(DTx)支撑梯段板(TBx)的做法。要注意TBx的计算长度取 Ln+(L1+L2)/2。图中TZx可取消,TLx为悬挑梯梁,计算时注意其周边框架柱的受力。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的设计v0

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 技术方案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15-08-13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建设内容 (4) 2.1地理位置可视化 (4) 2.2数据中心可视化 (4) 2.3IT架构可视化 (5) 第3章建设目标 (5) 第4章解决方案 (6) 4.1 地理位置可视化 (6) 4.1.1 位置分布可视化 (6) 4.1.2 分级浏览可视化 (7) 4.1.3 场景浏览可视化 (7) 4.1.4 网点配置可视化 (7) 4.2 数据中心可视化 (8) 4.2.1 环境可视化 (8) 4.2.2 资产可视化 (9) 4.2.3 配线可视化 (10) 4.2.4 容量可视化 (11) 4.2.5 监控可视化 (11) 4.2.6 演示可视化 (12) 4.3 IT架构可视化 (13) 4.3.1 业务交易可视化 (13) 4.3.2 应用关系可视化 (13) 4.3.3 系统架构可视化 (14) 4.3.4 应用组件可视化 (15) 4.3.5 基础设施可视化 (15) 4.3.6 监控数据可视化 (16) 4.4 第三方系统集成 (16)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IT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 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各类管理对象已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目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监控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支撑作用。存在如下问题: ●监控展示缺乏从业务到IT的端到端全景视图,各个技术团队只能看到管理 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和内容,缺乏对关联业务和所依赖基础设施的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力,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应用系统监控缺乏全景视角,各个系统采用独立监控的方式,无法从应用 端到端管理的角度,实现跨系统的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在出现应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根源应用系统,同时,在一个应用系统监控报警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关联应用系统。 ●应用层监控与系统层监控整合程度较低,当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快 速定位是应用本身问题,还是所支撑的IT组件问题。同时,在系统层面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评估其所影响的应用系统范围。 ●系统层监控与物理层监控脱节,当系统层出现故障时,无法定位其所依赖 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其所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