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

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

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
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

《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

——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幼儿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期是人一生身心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可见幼儿阶段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园,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在加上我园开园时间较短,教师在幼儿养成教育方面意识不足,经验与引领方法也贫乏。因此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这一专题研究,对提升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以《幼儿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园实际,以《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专题研究》为课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保教并重的教育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整合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1.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幼儿养成教育的时效性。

2.更新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不断丰富内涵。

3.探索出一条家园合作新路,使每一个家长都能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能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形成合力,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小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行为礼貌用语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主动的说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有初步的进餐、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愿意参与收捡活动,如收拾自己的碗筷、自己主动喝水等)。

中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懂得遵守规则。(有爱心,会尊重他人,懂礼貌、诚信、乐观等。)

大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能力。(遵守规则、善于合作、爱护公物、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等。)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有效的制定策略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在家中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养成教育的习惯性,有效的制定出策略与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相关的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等。是教师以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事实为素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这些材料加以分析、概括认识,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实现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等。

五、研究策略

1. 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及“家园合作的要点”明确家园合作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家园互动。发放调查表、告家长书、开家长会,通过家长讲座、家访、约谈等多种方式,对家园合作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

索。

3.阶段总结。本课题组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实施方案。

六.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 准备阶段(2014年9月)

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2. 研究阶段(2014年10-2015年4)

将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记录表格,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分析比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发展水平,撰写好课题研究报告。归纳、整理好研究资料,形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优秀案例、论文集,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七.预期研究成果:

经过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后,能形成了一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观点,收集、整理、设计的活动方案、撰写的论文,都能为以后开展的日常教学活动,在内容、方法、形式、手段、途径上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操作方法。

1.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有新的认识

以往,我们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学习、研究与分析,使老师们明白,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我们根据幼儿的需求而开展活动,将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逐渐养成。

2.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通过研究,让我园幼儿的各种习惯能力有一定的改观,同伴间合作、分享、商量的情况逐渐变多;孩子们在家里“会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关心邻居的小朋友、知道不乱发脾气、”等,基本能做到在家与在幼儿园一个样,让孩子们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让家长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小班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习惯意识,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没有吮吸手指的现象,有了鼻涕能及时擦掉,与同伴能友好交往,会主动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大胆与其他人打招呼,能友好与别人相处并积极进行交往,能和别人合作。在照顾自己和关心环境方面的素质上能有明显的提高,并能带动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能有明显提高,能自觉遵守各项常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喜欢融入集体,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再用哭闹、放弃等解决问题。在同伴,甚至是老师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及时地伸出援手,使其幼儿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有独立思考、友好合作、共同解决的能力和思路。

大班幼儿在遵守常规学习方面、与同伴交往、互助、合作方面的主动性较以前要有所提高,让他们能在成功中体验合作的快乐;遇到困难不退缩,寻求更好的合作成功的方法。

3.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在发现问题时,从以前的直接要学会慢慢引导,老师们在平时更要注重了自身言行的规范,深刻了解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成长。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不论是在专业素质方面,还是业务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促进了家长的发展

在老师的宣传下,家长会得到了认知与领悟:幼儿教育并非只是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的默契配合,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家长开始主动参与到共育活动中来,大力的支持教师和班级中的一切合作工作。同时,引领家长对幼儿的关注越来越多,发现了问题乐意与老师沟通,及时联系反馈,探讨解决的方法,在向老师反馈情况的同时,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家园互动越来越密切。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家庭也成为了教育的“红色根据地”。

3-6岁幼儿品德习惯的培养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 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三至四岁 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四至五岁 1、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五至六岁 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有集体荣誉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 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 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将生活化、游戏化的因素融入课程中。 课程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加油干》这个音乐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艺术活动《加油干》中,请幼儿将自己平时劳动中的动作进行创编,融入音乐中,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我是分割线例如:在游戏“红绿灯中”,通过儿歌“大马路,宽又宽,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幼儿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不要看他们小,但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等等。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冬天老是迟到,但有一天他没迟到,在放学前我帮他栓裤子时,我笑着对他说:“宸宸,你今天真棒,没有迟到,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像今天这样勇敢不怕冷,按时上幼儿园好吗?”结果第二天他没有迟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都能按时来幼儿园,在星期五发小红花时,我还特别表扬了他。一个及时的肯定,能让孩子感受到他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比赛让幼儿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记得刚开学时班里的幼儿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我们就决定举行一次“穿衣服”的比赛,在比赛开始前,我发放了通知,告知家长下个月要进行“穿衣服”的比赛,请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结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步了,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了。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能都要求将衣服穿整齐,谁都不想落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有学穿衣服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在一次吃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孩子们看图书,结果有几个孩子说:“胡老师,如果我们吃饭吃得快一点,你能不能让我们玩会橡皮泥?”看着孩子们渴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好吧,条件是你们要比较快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能剩!”结果那天孩子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就行的,要靠教师、孩子、家长长期共同的努力,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多积累的一些经验,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会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能寻找出更多、更有效地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习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摘要】主要讲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从培养孩子的品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信心等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培养良好品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得有人说过: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好的命运。我也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在教育我的孩子时也时刻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从细处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能茁壮成长。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习惯。孩子是家长的“克隆品”,所以我常常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他,这样不仅对孩子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引导。例如:我的儿子在讲卫生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因为从小他就知道我最不喜欢看到地面上有垃圾的,所有他在家里从来不会乱扔垃圾,见到有垃圾也会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如果在街上吃完东西,他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这一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就是在诚信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会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让他明白每个人有时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讲出来,永远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长期憋在心里,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做个诚实的人,并告诉他:诚实的人会一生好运。 二、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关于对孩子品行培养心得

关于对孩子品行培养心得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等孩子长大懂事了,再教育也不晚。"这是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教育也要从幼小时抓起,才能有好的效果。 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都会影响他的人格发展,而他的生活环境又是以家庭环境为主,与家庭的关系最密切。因而父母之间是否能和谐相处,维持美满的婚姻关系,父母的管教态度是否正确一致,父母本身的行为表现,都是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做为家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品行: 1.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如果孩子的智力、能力强,或有特殊才能,不要过度夸奖他,更不要以他向别人夸耀,而是要引导他作多方面的发展,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过分注重孩子的外形和仪表,而要帮助他找出其它优点和能力,鼓励他向其它方面发展。对体弱、能力差的孩子不要给予过度的保护,使他产生依赖性。最重要的还要能接受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差异事实,从实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辅导。 2.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表现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力,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如果没有良好的示范,将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像小皇帝一样对待,养成了独我为尊、自私的习惯,一定要教育孩子有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更要让孩子学会容忍他人的过错,学会谦让他人。 3.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增加生活经验,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到集体中去发展能力。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发挥优点改正缺点。 4.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他对父母有温暖、亲切和信任感。父母本身的情绪要保持平衡成熟的状态,不要忽冷忽热,过份愤怒或过度忧虑,让他有安全感。与孩子做知心朋友,让他愿意与你分享他的快乐与悲伤,只有他把你当朋友时,他才愿意跟你说出他的心里话,你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更利于你跟据他心里所想的来与他沟通,特别是在孩子青春期时,跟孩子做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5.接受孩子的情绪反应,不要一味以“不准哭”、“不准发脾气”来阻挡他的情绪发泄,要允许他哭,等他哭过后,再心平气和地去了解他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要发脾气,与他讨论,分析事由。或引导他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不要乱发脾气。要利用机会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容忍力,如何学会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6.多与孩子作讨论,就事论事,正反两面作分析,给他思考和推理的机会,培养他辨别是非,自己作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让孩子自小就养成守信用、爱整洁、负责任和勤勉等良好习惯,让他从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衣物、打扫房间做起。 8.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安塞县招安中心小学柴虹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谁都不怨自己的孩子成为希特勒式的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会成为一个德智体美的好孩子的。 参考文献:康得英《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教育》杂志2005年出版 一、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生学前儿童就抓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伊始,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按时到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安安静静坐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做早操快静齐。吃饭时静悄悄。”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每天每节课上都要在上课前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二、顺应心情,日常导行 教师应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常常逾越常规,就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欲望的倾向,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使他们如愿以偿,是教育者的艺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着想,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住典型,锲而不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论文题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指导教师刘晓岗 榆林二幼 2011年12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内容摘要】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

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运用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摘要】由于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德育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注重教育实效性,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情感的教育法是激发幼儿情感,形成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个性的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一种德育方法。 【关键词】幼儿;品德;情感教育法 Development how kid good moral qualities Sun-Bo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 of kid’s oneself,the kid be virtuous to teach to only follow a kid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reg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real results,choice in keeping with kid of education method,then can for kid of health growth dozen descend good foundation.But the education method of emotion stir up kid’s emotion,formation kid good moral qualities,behavior habit and health character of practical can line,effect obvious of a kind of virtuous teach a method. 【Key words】kid;Moral qualities;Emotion education method 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教工作者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德育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注重教育实效性,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情感的教育法是激发幼儿情感,形成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个性的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一种德育方法。 1.什么是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法是通过自然的,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不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受教育者。它既没有强制性措施,也难有立竿见影的功能,然而,能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2.情感教育法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我国古代教育很重视用陶冶的方法。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了陶冶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性情“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乱之所生,故不齐也”。这就是说,人的不同性情是由不同的环境陶冶而成的。南北朝颜之推进一步明确指出了陶冶教育对年轻一代成长的作用。现在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都很重视陶冶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附件六: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学前教育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姓名: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本) 入学时间: 2015年秋 所在电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017年9 月10 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惯 (1)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现 (2)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思 (4)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施 (6)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4) 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唐颖慧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15秋学前教育本·渭南电大分校) 【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 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Tang Yinghui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Shaanxi opens the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school of TV university of Weinan [Abstract]To cultivate a good behavior habit,we must start small.Young children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high plasticity,self-control ability is poor,is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good behavior habit,it is infected with bad behavior habits dangerous phase,if not timely to devel op good habits,will miss the good opportunity,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the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childr en's bad behavior,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 ood behavior habits. [The keyword]Infant school education,Good behavior,Formative education 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一个人的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千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因此,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培养应当在幼儿时期就加以重视,幼儿教师以及家长相互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同时自身的潜能和个人优势得以显现,以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由于幼儿的体力和智力正在发展中,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开发幼儿潜能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注重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选择与其个人特征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并能够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让其能够在欢乐的氛围和环境中学习,为其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人能力的逐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个人潜能尤其是实践潜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开发,这样才能在长大成人后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注重观察,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朋友大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更愿意主动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需注重观察,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注重观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需注重观察孩子的情况,了解其兴趣所在,细心观察孩子们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这样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需注重

培养孩子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只有通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断观察,才能发现和探索更广泛的领域,为实践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例如,在教授幼儿关于“影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如在炎热的夏天,小熊在树荫下却很凉爽,这就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带领幼儿到幼儿园有影子的地方进行观察,并为幼儿讲解影子形成的条件,既必须让物体有光的照射。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既能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又能帮助其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二、“榜样示法”激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师的一言一行也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用自已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在日常活动的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平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自身形象,讲话要多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让幼儿不自觉的模仿学习。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参与活动,并在医院排队看病,看病过程中使用上述文明用语,孩子们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幼儿的文明礼貌的养成就根深蒂固了。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以孩子们喜闻

孩子优良品行的培养

孩子优良品行的培养 孝、恭、善、智 勤、俭、健、矩 王明湖搜集 2017.5.15海曙

第一篇:孝道的培养 百善孝为先 1.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从家长手里接过东西,并道一声辛苦了;当父母劳累时,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4.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5.具体措施: 1)尊敬长辈,恭敬礼貌。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学会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我们应教会孩子学会使用“您”、“您老”、“您老高寿了”,学会根据人的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 2)听长辈说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和长辈说话时要和气、礼貌,不高声大喊,举止恭敬。 3)外出或回家时要和家长打招呼,回家都报一声:“我回来了”。 4)和父母有分歧意见时要心平气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应教会孩子学会商讨,否则很难培养起民主意识。要服从真理,允许孩子提出意见,进行商讨,注意正面引导。 5) 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没有答应,不许耍横、任性。孩子提出十条要求,虽然我们能满足,但也要留二三条不让他们满足。让孩子学会节制欲望,不能什么都依着孩子。 6) 帮助家长干活,生活自理,长期分担家庭的一、两项劳动,搞“家庭劳动承包制”。 7)关心长辈,沟通感情。发现家长心情不好时要主动去安慰。常和长辈聊天、散步。知道家长生日,用简朴方式向家长祝贺生日。有了好吃的先让长辈吃。长辈累了要热心照顾,如倒茶、递毛巾、送拖鞋等。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对长辈耐心照料。不乱花零钱,不摆阔气,不增加家长负担,不让家长为难。外出时,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家,都要告诉家长,并按时归来,不要私自在外面留宿,以免家长不放心等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

中班一日常规培养技巧

中班一日常规培养技巧(一)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常规习惯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常规教育是必要的。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幼儿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的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学期开始了,我班以一日生活常规为切入点,开始我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建立良好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发展。 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