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线装书 装订方法

线装书 装订方法

线装书 装订方法
线装书 装订方法

线装: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

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

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切书。将粘好封面、封底、配好页的整套书册沿口子闯齐、放到三面切书机的切书台上,对准上下规矩线切书。切好的书册应刀口光滑、平整美观,压书的力量应适当,以免裁切后本册表面出现压痕。

包角。为保护书角,使其不散。不折、坚固耐用,在穿线前将书背上下两角用缤或绢包住称为包角。包角的位置在书册最上和最下第一针眼处,并与线痕、切口呈垂直状。包角用料为细软织品,用适当粘剂,折角整齐,包角平整牢固、自然干燥。

复口。将封面三边(或前口一边)的勒口与衬页粘接,将勒口盖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保持外观的整齐。

穿线订书。线针眼一般为四个,上下位置根据订缝形式定,与书脊距离为13~18mm。

用线为60或42支纱6股蜡光白线或相同规格的丝、麻线穿过眼孔,将书页订牢。

穿线用双线,依不同的穿线方法,入线要正确,拉线紧度适当。书册穿线后平整牢固,双股线并列排齐,无扭线、交叉、重叠、分离线,线结不外露

贴签条。在封面上贴书名签,签条的位置对书籍的造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粘在封面的左上角,离天头和前口各约8~12mm。

印书根。线装书通常是平放在书架上,为了便于查找,还要在地脚的右边印上书名和卷次

一、四眼订线法1.1穿线方式

一、四眼订线法1.1穿线方式

图1、穿线方式(一)

图1、穿线方式(一)

1.2穿线方向

图3、穿线方向(3-1)

图4、穿线方向(3-2)

二、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

书籍装订方法及常见质量问题

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后工艺 装帧设计与印后加工的关系 书籍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一部作品,如果以印刷品的形式表现,必须要通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制作、印刷、印后加工这一系列工程,才能得到可呈现给读者的形态生动的书籍。书籍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书籍的形态上。而书籍的形态是对书稿作品进行整体设计的结果。 书籍的整体设计包括书籍外形的装帧设计及内文的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包括选择开本和图书结构;对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函套等进行美术设计并选定材料种类;选择印刷工艺、印后装饰加工工艺、装订工艺等。 书籍的整体设计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设计,与一般绘画创作不同,整体设计只是一种方案,而不是最终的作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经过制作、印刷、印后加工等生产环节,通过纸张、各种装帧材料和印装工艺,将设计转化为具有物质形态的图书。所以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及质量,必须依赖于制作、印刷及印后加工技术,其中装帧设计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印后加工工艺。 书籍的印后加工,按加工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 (1)对书籍表面进行美化装饰加工。如上光、覆膜、凹凸压印、烫印加工等。(2)对书籍进行成型加工。如将半成品书页裁切成设计规定的开本尺寸;装订成本册;对书籍印刷品进行模切、压痕等加工。(3)使书籍获得特定功能的加工。如使书籍具有防油、防潮、防磨损、防虫等防护功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对书籍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一发展,出版社在进行选题策划和书籍的出版策划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考虑以何种装帧形态将作品呈现给读者,采用什么样的装帧方式为书稿增光添彩,以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中夺人眼球,在图书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要实现整体设计方案,就要对书籍的形态进行精加工。优秀的装帧设计及精心的印后加工可使书籍的销售额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印后加工是提高书籍品质并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但印 后加工又是一把双刃剑,若加工质量好,可为书籍锦上添花;若质量不好,如书籍出现装订歪斜、掉页、封面起泡、封面起皱等质量问题,便会造成销售不畅,大量退货的局面,使得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选材、制作、印刷等工作皆前功尽弃,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后加工是决定书籍销售成败的关键,目前,也是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线装书装订方法

线装: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 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 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切书。将粘好封面、封底、配好页的整套书册沿口子闯齐、放到三面切书机的切书台上,对准上下规矩线切书。切好的书册应刀口光滑、平整美观,压书的力量应适当,以免裁切后本册表面出现压痕。 包角。为保护书角,使其不散。不折、坚固耐用,在穿线前将书背上下两角用缤或绢包住称为包角。包角的位置在书册最上和最下第一针眼处,并与线痕、切口呈垂直状。包角用料为细软织品,用适当粘剂,折角整齐,包角平整牢固、自然干燥。 复口。将封面三边(或前口一边)的勒口与衬页粘接,将勒口盖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保持外观的整齐。 穿线订书。线针眼一般为四个,上下位置根据订缝形式定,与书脊距离为13~18mm。

第十章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第十章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装订是把零散的书页纸张或书画等加工成册或画卷等形式的工艺技术归属於印後加工工序它虽非书籍所专有但主要用於书籍故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它和书籍紧紧地联繫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书籍才用装订之印象譬如近年出版的装订源流和补遗一书收有装订论文七篇论者无一不在文章之首开 宗名义地谈书籍装订举例如下 李景新著中国书籍装潢小史云我国书籍装潢之形式往往因其所用之 材料与各时代用书之方法而有更变书籍之质料为甲骨则有甲骨装书籍之质料为竹木金石则有方策玉版装书籍之质料为缣帛则有卷摺旋叶装书籍之质料为纸则又因其为内折外折单叶全帙之不同而有旋风叶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之别 李文裿著中国书籍装订之变迁云吾国书籍之装订极尽实用与美术之 能事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而略其装订故专记装订之衍变可著见於藏书录中 及其它典籍者绝少 张铿夫著中国书装源流自序云书何自始乎? 自有文字即有书 书装何自始乎? 自有书即有装盖字不著於书则行之不远书不施以装则读者不便装者束也饰也束之以免错乱饰之以为美观也 刘国钧著积叶成册和线装书云当印刷术在晚唐开始流行的时候书籍 制度已经开始向册叶制度过渡 李致忠吴芳思著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云中国书史中有待发掘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而书籍各种装帧形式 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李更旺著古书史中梵夹装並非经折装考辨云在我国中世纪所出现的古籍梵夹装和经折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书籍形制不是一种书籍制度 余在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首句云装订是书籍成书的工艺 技术不同的装订方法装订出不同形式的书籍 此外美籍华人学者刘冰著中国装订简史首句为装字的意义是裹 也藏也修饰也钉是贯物使坚也装钉二字合起来用在印刷品上那就 本书係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主编洪荣华,副主编张子谦张子谦为余本书主编之笔名本书实出余手为余数年所集录尤其重要的是选入著名印刷史家钱存训先生近年新作数篇1993年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籍的装订形式分类

中国古籍的装订形式分类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图2)。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图3)。

蝴蝶装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图4)。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线装书制作工艺

线装书制作工艺 线装书制作经验谈系列(一) 线装书作为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依然灿烂光辉。但是由于它制作的复杂性,印量偏少,价格偏高,成为少数人的收藏。难道我们普通人就不能拥有他了吗?当然可以。那就是自己制作。虽然自己制作的线装书,比起正规的出版物不那么完美,或多或少微有瑕疵,但是它的唯一性、个性化的特点,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甚至成为若干年后的“传家宝”......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今天先说说关于纸张的选择。 制作线装书可供选择的纸张种类繁多,如果你准备作收藏之用,建议选择传统手工纸张,例如宣纸、竹纸、玉扣纸、连史纸、毛边纸均可,以宣纸、连史纸为佳。其他毛边纸、玉扣纸虽为手工纸,但多为淡黄、深黄、棕黄等杂色纸,且每批颜色不一,外观较粗糙。当然,如果你想追求那种古旧的感觉,也不妨选用。我的经验不论使用何种纸,应以稍薄为宜,因为线装书折页时如果纸太厚,一本书装不了多少页。经试验,比如用70k纸一本书折完页顶多就50来页。线装书太厚一是不好打孔装订,影响翻阅。二是影响美观,折页的一边会很翘,不好整理,影响裁切。应以成书后厚度以1~1.5厘米为宜。建议使用相当于35k左右的宣纸,这样折完页一本书不显太厚,也好打孔装订,每本书的页数也可多一些,大约可到80~100页。当然。这就随每个人的爱好了。不想太破费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机制宣纸,毕竟手工纸比较昂贵。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受的。另外,普通的单胶、书写纸等也可选用,价格便宜不少,就是少了点传统的味道。书的封面可选用装裱用的彩色夹宣,或者皮纹纸等。深蓝的显庄重,鹅黄的显富贵......总之全随自己的意愿。以上各种纸类在网上皆可找到,只要选择得当,纸张的薄厚,纤维分布均匀,颜色统一就可使用。 这样你心仪的线装书的质量就有了第一步的保障。 线装书制作经验谈系列(二)印制装订器材的选用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既然要制作线装书,必然要把所需要的器材选择好,才能事半功倍。下面就把我选择的经验说一说。 桌面印刷只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机器:复印、打印、油印、小型胶印。其中个人可能用到拥有的只有前三种,而其中最有可行性的是打印机。复印与油印未尝不可,毕竟个人有复印机或油印机的还是少数。我们先来重点说说打印机的选择。 打印机最普遍的是激光和喷墨,激光打印机适合打印文字,即书籍的内容,而喷墨打印机适合打印封面和彩色插页,两者各有利弊,可同时使用,以使制成的书籍更加完美。两种打印机又有幅面大小之分:A3、A4,打印线装书的版面时,由于线装书打印完后须从中线对折,建议使用A3幅面的打印机,因为A4幅面对折后只有32开大小,就线装书而言,略显小气。如果你不在乎,或者不想打印完对折,选择普通纸双面打印,那也不妨用A4幅面的机器。毕竟便宜才是硬道理。 就机器的价格而言,A3幅面新机器肯定要排除在外,价格动辄几千元,心疼肝儿颤啊!然而市面上的二手机帮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惑。A3幅面的激光机价格在500~800左右,喷墨机也差不多。我自己用的激光机是二手的佳能LBP850,600线高精度,价格才700元,喷墨机是爱普生1290,500元拿下,如今用的不错,只是更换了几次耗材。当然,如果你准备选用二手设备,需要对机器有一些日常维护的知识和意识,这样才能常用常新。

1浅谈线装书线装形式的新的改良表现方式

【摘要】 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籍装订方式都退出历史舞台的年代,线装书却在这个舞台上翩翩起舞。它不仅承担了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还保持了亘古不变的魅力。借助这次毕业设计,我想对这一传统的书籍装帧方式进行探索挖掘,提取其中独具特色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应用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突出表现这种古老的装帧方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对线装书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懂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在现代设计中表达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 线装书装订形式 元素提取 新的改良方式 “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也有很独特的民族特色。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应该是在对传统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用现代的语言在传统上进行发挥,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工艺,但需要有新的表现方式。” ——吴勇 旧时的线装书(如图一),非常古朴,极具中国特色,其中的版式天头、地脚的名称,高度概括了“天”、“地”的传统观念,并从此形成规范。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发展的最后阶段。我想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线装书的传统线装形式进行提取和利用,将在这一传统的装订方式在形式和外观上进行新的改良,应用到现代书籍设计当中。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仅要加深对线装书的了解,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对中国的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和应用,让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为了表现传承这一方式和对这种方式的改良,我将用传统的线装方式与现代艺术进行融合,对线装的传统装订方式在形式和外观上进行新的改良,即线装书线装形式的新的改良表现方式。 一 线装书的简介 线装书最早出现在中国,也称古线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用熟牛皮做成 绳子相连。熟牛皮绳,这是我知道的关于书籍中最早出现的线的形式。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书在书市出售,其实,汉代已有书市,但是没有线装书。线装书(如图二),出现在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集中起来,用定线串连成册的装订方式。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发展的最后阶段。线装书的封面不像现代书这么具有华丽的装饰,它的封面和书签都显得(图 二) )

线装书订线方法图示

线装书订线方法图示 书籍装订是一种技术。而线装书是我过传统装订技术中,最古老的一种,线装书装订方法从古至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现在有了机器,装订起来便更加方便。新怡是一家十分有经验的广州印刷厂,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装订印刷服务。线装书装订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新怡来告诉你。 线装书在装订的时候,纸页折好后必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剪整齐后再进行打眼,一般只打四孔,这种书称为:“四眼装”。如果是较大的书就会打六个孔,成为“六眼装”了。线装书有分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简装书采用的是纸封面,定法十分的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只采用简单的函套;精装书采用的是不免或者绫子、绸等织物被在封面的纸上,订法也是比较复杂的,钉扣的上下切角会用织物包上,这个称之为包角,有勒口、复口,而且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都是被衬页粘住,这样子能够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法有很多中,如四目骑线式、太和式、尖角四目式、龟甲式等等。 线装书的加工流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就是把印刷页的纸一张一张的揭开、挑选、分类,然后再一张一张按栏脚和图框把它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内,图文向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的地方会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切书,将粘好封面、封底、配好页的整套书册沿口子闯齐、放到三面切书机的切书台上,对准上下规矩线切书。切好的书册应刀口光滑、平整美观,压书的力量应适当,以免裁切后本册表面出现压痕。

书籍装订方法

书籍装订方法如下:订装胶装精装 目前装订方法可分为四种:机械装订、无线胶订、骑马装订及锁线装订等。机械装订及活页装订机械装订中,常使用金属塑料丝等将各单页固定起来,做成书籍和小册子,之后,再另外加入一个书脊。机械装订这种叫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是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一种装订方法。但在过去,大多数书籍都使用手工装订,半自动化式的机械装订出现也算是一个突破。现在,机械装订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活页装订。活页装订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或拿出个别页面。一些采用活页装订的出版物,边部往往打上一些圆、方或长方形的小孔,然后通过它们将书页装订起来。这两种装订在打孔、装订之前,都要进行书页整理、配帖及四面裁切工作。使用机械配帖还是手工操作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在机械装订中,分开的双张封皮可与内页一起配页,而单张包皮封面则需单独处理。在活页装订中,活页都装订在耐久的活页夹中。这两种装订的好处在于页面能完全展开且表现平坦,书脊处不易损伤。金属丝和塑料杆机械装订:它的方法就是用金属丝或塑料杆进行螺旋式装订,机器将它们螺旋穿过印刷材料边部的小钻孔,然后把金属丝或塑料杆穿过,后在头部打结,把印刷物固定在一起。市售的耐用金属丝有多种规格;耐用不易折断的塑料杆也很容易得到。闭环及塑料条钉装订是另外两种机械装订方法。闭环式装订由多个平行的金属丝构成,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后自动锁紧,然后将印刷品固定在一起。使用塑料条钉装订时,连在塑料条上的塑料钉要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在下面被另一个用塑料条连在一起。使用这两种装订方法后,页面就不能随意添加或取下了。活页装订:最简单的活页装订是使用塑料夹,把印品放在里面,附上一个透明封面后,利用压力将印刷品固定好。其他活页装订也不外乎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或两种:即弹圈或螺柱式装订。使用弹簧圈装订也是利用了压力将印品边沿夹住,但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封面都非常坚固并且都与封面装订在一起。只要打开弹簧圈或爪钩后,就可直接更换页面了。螺柱式装订,优点是可以扩展,夹装很厚的活页书籍没有一点问题,但缺点是增加或取出页面时,必须全部拆开。 活页装订适用于工业产品手册、目录、说明书、财务报表及其它一些经常需用更换的印刷品。因为更换个别页面时,其成本要远远低于更换整个文本文件的费用。无线胶订无线胶订是用胶水将印品的各页固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文) 装订(bookding)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 1.简和策 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图1)。 图1 早期装订——策 2.卷轴装 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

轴拉着帛书摊平。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2。 图2 卷轴装 3.经折装 卷轴装帧的文章,在阅读和加工,保存时不太方便,便产生了折本形式。 经折装帧就是将一张长幅的书页按一定的规格,向左右反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再在其前后两面裱上硬纸板作为封面和封底,阅读时只要把它拉开。就成为一本书的形式。这种装帧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故叫经折装(图3)。 图3-经折装 4.旋风装 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经折装帧是前面一页和最后一页分开的,如果把经折装的首页与末页粘连在一起,阅读时翻开,遇风时中间的纸页飞起,犹如旋风,保存时合拢,成为一本书(图4)。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线装书的装订 线装: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 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 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 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 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 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 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

装订方法简介

装订方法简介 目前装订方法主要有:机械装订、无线胶装、骑马装订及锁线装订等。 一、机械装订及活页装订 机械装订中,常使用金属塑料丝等将各单页固定起来,做成书籍和小册子,之后,再另外加入一个书脊。机械装订这种叫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是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一种装订方法。但在过去,大多数书籍都使用手工装订,半自动化式的机械装订出现也算是一个突破。 现在,机械装订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活页装订。活页装订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或拿出个别页面。一些采用活页装订的出版物,边部往往打上一些圆、方或长方形的小孔,然后通过它们将书页装订起来。 这两种装订在打孔、装订之前,都要进行书页整理、配帖及四面裁切工作。使用机械配帖还是手工操作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在机械装订中,分开的双张封皮可与内页一起配页,而单张包皮封面则需单独处理。在活页装订中,活页都装订在耐久的活页夹中。这两种装订的好处在于页面能完全展开且表现平坦,书脊处不易损伤。 二、闭环及塑料条钉装订 闭环式装订由多个平行的金属丝构成,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后自动锁紧,然后将印刷品固定在一起。使用塑料条钉装订时,连在塑料条上的塑料钉要穿过印品边沿的钻孔,在下面被另一个用塑料条连在一起。使用这两种装订方法后,页面就不能随意添加或取下了。 三、金属丝和塑料杆机械装订 它的方法就是用金属丝或塑料杆进行螺旋式装订,机器将它们螺旋穿过印刷材料边部的小钻孔,然后把金属丝或塑料杆穿过,后在头部打结,把印刷物固定在一起。市售的耐用金属丝有多种规格;耐用不易折断的塑料杆也很容易得到。 四、无线胶订 无线胶订是用胶水将印品的各页固定在书脊上的一种装订方式。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厚度在2英寸(51毫米)左右的书籍或杂志。一本无线胶订的书籍通常有一个笔挺的书脊,柔软而厚实的封面。封面可与书芯一起粘在书脊上。尽管各种线订会用到粘胶,但胶订工作决不会包含线订的方式。无线胶订只使用粘胶装订。 使用无线胶订最多的是书籍印刷商以及生产软封面、平装本以及包皮书的装订商们。电话本及目录册也经常使用软封面无线胶订。 五、活页装订 最简单的活页装订是使用塑料夹,把印品放在里面,附上一个透明封面后,利用压力将印刷品固定好。其他活页装订也不外乎以下两种方法的一种或两种:即弹圈或螺柱式装订。使用弹簧圈装订也是利用了压力将印品边沿夹住,但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封面都非常坚固并且都与封面装订在一起。只要打开弹簧圈或爪钩后,就可直接更换页面了。螺柱式装订,优点是可以扩展,夹装很厚的活页书籍没有一点问题,但缺点是增加或取出页面时,必须全部拆开。

古书籍装订方式

装订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 一.简和策 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二.卷轴装 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

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经折装 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中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线装书制作

线装: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 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 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古籍线装书的版本术语考

《国家档案馆规程》,为我国建立国家档案馆提供了借鉴。为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毛坤强调提高附属于机关的档案管理处的地位,并强调档案管理的好与坏,人的因素是关键,对档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 (3)在我国首先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毛坤在吸收、消化欧美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在我国提出尊重档案群原则。所谓档案群,毛坤在《档案经营法》讲义中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在其事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档案的整体之谓也。”所谓尊重档案群原则,解释为:“国家档案在管理中按机关组织分类排列,使一个独立的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企业组合的全部档案的整体聚集在一起,使之不可分割之谓也。”毛坤对档案群和尊重档案群原则的解释是比较全面、 正确的,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的档案管理的全宗原则在内涵上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说,毛坤是我国档案管理坚持全宗原则的首倡者。 (4)坚持档案以内容性质分类为主,辅之以其他的分类方法。文华图专在档案管理教学中,还坚持档案应以内容性质分类 为主、 其他分类方法为辅的主张。毛坤的档案分类思想和方法,是尊重档案群原则。先 按制档机构分;同一制档机构档案,则按档 案内容性质分;内容性质相同的档案多时,再辅以按时间、地域、事件、人物、性质细分。又如程长源的十进分类法也是按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影响颇大。现在台湾档案分类法仍有沿 用。周连宽类纲目分类法,也是按照档案的内容性质分类的,并根据机构职掌,保持档案之间的原始联系。内容为主的分类方法,无论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还是从档案管理角度来看都是科学可行的。 4.注重对国内外有价值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研究工作。文华图专收藏有国内有关档案管理的书籍、期刊和各种参考资料,教学及讲义的编写均融贯中西,成为我国研究欧美档案历史的开端,充实和发展了我国档案学。 5.教学中,注重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档案学是应用科学,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到之原理、原则与方法技术而成之科学”。因此,研究档案学,必须注重实 践。 文华图专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档案管理专科及档案训练班每周都安排了两小时的实习课程,到各机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参观学习,有时还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到政 府部门档案室见习,使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工作。毛坤在总结文华图专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1957年在《略论关于旧档问题》一文中,更明确地提出了档案学校教育中的八大注意事项,至今对我国档案教学仍有极大的 参考价值。 6.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档案管理及教育人才。文华档案管理专科毕业生及档案训练班结业生绝大多数是服务于档案管理事业的。他们在当时的档案管理部门成为业务骨干、运作中坚。还有许多人担任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影响颇大,形成了一股强大力量,史称“文华集团”,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还有一部分文华图专毕业生担任档案教育工作,为培育档案管理人才作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赵艳梅,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宝,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吉林大学熊先杰 古籍线装书的版本术语考 在我国,线装图书出现得很早,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在考证王洙的藏书事迹时有云:“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页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 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缀岁久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可见,在王洙生活的宋代之前,用线缝缋书籍的做法已存在。后来线装书在包背装盛行的14世纪发展起来,这是我国印刷装订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古代图书装帧的最后一种样式,线装书将零散页张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具体做法是将书页正折加上封皮与封底后,上下缘切齐,再在近书背处锥眼装订穿线订成册。 线装书具有相对规范的规格,于是也就有了线装书的版本术语,但由于时代久远,今日读者已对线装书的规格版式很陌生,而掌握这些线装书的版本术语,对于图书版本的鉴别与收藏很有裨益,故本文作者收集了古籍线装书版本的七个专用语:栏线、界行、书口、鱼尾、书衣、护装、金镶玉等,考证如下: 1.栏线。指书版四周的黑线,也叫“边栏”、“栏线”、“线”、“匡郭”“欄界”等,上方的叫“上栏”,下方的叫“下栏”,两边的叫“左右栏” 或“边栏”,栏线的作用是限定。表现书籍内容的文字或图画不能超越栏线之外,而一些与图书内容无关的图书版式信息则可以写在栏线之外的书耳或地脚处。 栏线一般选用直线、单线的方式,称作“单边栏”,但也有选择双线的方式,一粗一细,称作“双边栏”,还有选择如竹节花纹的 “竹节栏”,花纹型的“花栏”,也有选用多种乐器组成的“博古栏”等,这种花型栏线又统称做“花边”,清代倪涛的《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一“乌丝笺之画栏者也”条云:“自六朝即用栏墨而后或用花草为栏。”花边栏多用于一些内容活泼、装帧讲究的诗词歌赋和字画艺术类的书籍上。古代学者一直把古书的栏线作为鉴别图书版本的一种依凭,清乾隆十四年的《钦定琳琅书目》 卷二对《纂图互注南华真经》(五册一函卷本)的版本考证时有云:“此与前一部(指另一部十卷二函版本)版式相同,惟每叶左方栏线外俱刊篇名卷数叶数于上,宋版往往有此。”又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有云:“予尝见旧三馆黄本书白本书皆做粘页,上下欄界出于书页后,在高邮借孙莘老家书亦如此。” 可见古代藏书家们已充分地关注到了历代图书栏线的变化,也可知古籍图书的“栏线”一词至少在宋之前就存在了。 2.界行。线装书页上用直线分割出来的栏线内的条格,这些条格称作“界行”,也叫“边准”、“解行”、“格线”,若页面上不分界行则称“白文”。界行的直线条称作“行格栏线” ,界线的颜色有黑红之分,红的称作“朱丝栏”,黑的称作“乌丝栏”,也称作“红 文史探源 兰台世界2009.10上半月 59

线装书的装订方式

线装书的装订方式 线装: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 线装: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订形式的演变 装订,是把零散的书页、纸张或书画等加工成册或画卷等形式的工艺技术,它虽非书籍所专有,但主要用于书籍,故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它和书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只有书籍才用装订之印象。譬如,近年出版的《装订源流和补遗》本书系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主编洪荣华。副主编张子谦为余之笔名,本书实出余手,为余数年所集录,尤其重要的是选入著名印刷史家钱存训先生近年新作数篇。1993年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一书,收有装订论文七篇,论者无一不在文章之首开宗名义地谈书籍装订。举例如下: 李景新着《中国书籍装潢小史》云:″我国书籍装潢之形式,往往因其所用之材料与各时代用书之方法而有更变。书籍之质料为甲骨,则有甲骨装;书籍之质料为竹木金石,则有方策玉版装;书籍之质料为缣帛,则有卷摺旋叶装;书籍之质料为纸,则又因其为内折外折单叶全帙之不同,而有旋风叶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之别。″李文?奇着《中国书籍装订之变迁》云:″吾国书籍之装订,极尽实用与美术之能事。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而略其装订;故专记装订之衍变,可着见于藏书录中,及其它典籍者绝少。″ 张铿夫着《中国书装源流》″自序″云:″书何自始乎?自有文字,即有书。书装何自始乎?自有书,即有装。盖字不着于书,则行之不远。书不施以装,则读者不便。装者,束也,饰也,束之以免错乱,饰之以为美观也。″ 刘国钧着《积叶成册和线装书》云:″当印刷术在晚唐开始流行的时候,书籍制度已经开始向册页制度过渡。……″ 李致忠、吴芳思着《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云:″中国书史中,有待发掘、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而书籍各种装帧形式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书籍线装的方法

书籍(资料)线装的方法(示意图) 线装: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 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