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与其他国家不同,英国皇家空军(RAF)和舰队航空兵(FAA)更倾向使用名字,而不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命名飞机。当然,这些名字并非随意之选,而是皇家空军从1918年成立时起就采用的一套复杂的命名系统的一部分,而在二战脚步临近时,该系统已大幅修订过。

与广为流传的说法相反,尽管1918年的命名体系确实强制要求过,头韵(即首字母相同)并不是RAF/ FAA的命名体系贯彻始终的规定。不过,传统的力量毕竟强大,在二战期间甚至战后的不少飞机名字上仍有所反映,如霍克“飓风”(Hawker Hurricane)、肖特“斯特林”(Short Stirling)、布莱克本“博塔”(Blackburn Botha)、费尔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等。

大部分二战时期的飞机是以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命名的,这两者除了用于海上的飞机外并无多少区别。1937年,舰队航空兵(FAA)从皇家空军回归皇家海军,海上飞机的起名权因此回到海军部手里。

飞机的名字或者由生产厂家所起,或出自军方之手。有一个精彩的段子,也许是虚构的,讲到雷金纳尔德?米切尔听到他设计的伟大的战斗机被命名为“喷火”时发出如是感叹:“这就是他们会选的那种傻到根的名字!”Spitfire,除了解释为“喷吐火焰者”和“一种烟火”外,还指“a highly emotional and quick-tempered person (especially a girl or woman)”,“一个高度情绪化和易怒的人(特别是女孩或妇女)”,这简直是“泼妇”嘛!难怪米切尔大叔不高兴呢。想到中文译名“喷火”,基本搭调,又体现了英国空军部对战斗机名字“速度、活力或攻击性”的要求,还没有英语里的一词多义的不良联想。

生产厂家当然也有自己的内部的飞机命名体系,通常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德?哈维兰公司的内部命名系统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比如“虎蛾”(Tiger Moth)教练机的公司内部编号是D.H.82,著名的“蚊”式(Mosquito)战斗轰炸机则在公司内被称为D.H.98。其他的公司也与此相类,“桑德兰”式(Sunderland)水上飞机在肖特公司的编号是S.25,“兰开斯特”(Lancaster)对阿弗罗公司来说是Type 683(638型)。然而,这些只是公司内部的编号,并不是皇家空军命名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各类飞机的起名规则如下:

战斗机被给予“通用的词,表现速度、活力或攻击性”。这样笼统的规定给起名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气象学名词被普遍采用,如“飓风”(Hurricane)、“旋风”(Whirlwind)、“闪电”(Lightning)和“台风”(Typhoon)等。其他被使用的还有快速的动物,比如“野马”(Mustang),甚至合适的形容词,比如“挑战”(Defiant,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形容词性不容易在汉译名中体现出来,至于有人翻作“挑战者”的,则根本不通,连词性都不对,且容易与Challenger混淆)。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曾经是印第安人赖以为生的食物的北美野牛Buffalo会被选中,因为似乎既无速度,又无活力或攻击性,也许与该战斗机的发福臃肿的机身有关?更可能的是得名于凶猛得多的非洲水牛,但机身看起来确实像野牛Bison。值得一提的还有皇家空军使用的美国飞机,这些从三十年代末期批量入役的飞机也被入境随俗地纳入了命名体系。只要有可能,美国造的飞机也按同一规则取名,但更自由些。按照皇家空军的规矩,轰炸机、运输机和船身式水上飞机都用英国本土或英帝国的地名。美国飞机则被适当地赋予了美国地名,如道格拉斯“波士顿”(Douglas Boston)、寇蒂斯“克里夫兰”(Curtiss Cleveland)、马丁“巴尔的摩”(Martin Baltimore)以及联合“卡塔利娜”(Consolidated Catalina)等,基本上也符合以地名命名的规则。一些已经由他们的美国生产商命名的飞机进入皇家空军后则保留了原来的名字,如贝尔“空中眼镜蛇”(Bell Airacobra),原本皇家空军准备重新命名为“北美驯鹿”(Caribou)的,但最终还是沿用原名,显然更符合其火力强大的凶猛本色。许多产家起的名字并不符合皇家空军命名规则,但也有例外,如“雷电”(Thunderbolt)。有趣的是,不少英国人起的名字还跨过大西洋,“返销”美国,成为美国陆航和海航正式采用的名字,诸如“卡塔利娜”和“闪电”等。大多数在加拿大生产的英国飞机仍沿用原名,只有一例引人注目的例外:加拿大产的布里斯托尔“布莱尼姆”(Bristol Blenheim,根据英语读音,该词不能读作布伦海姆,因为h不发音)轰炸机被称作“博林布鲁克”,博林布鲁克既是历史上英国国王的姓,也是地名,按照命名规则,似乎应该是后者。

寇蒂斯公司素有将其战斗机命名为“鹰”(Hawk)的传统,皇家空军善解人意地承续了这一做法,把

P-36(Hawk-75)战斗机命名为“莫霍克”(Mohawk,原住纽约州的印第安人部落,虽然不是鹰,但名

字里毕竟有个hawk),P-40被称为“战斧”(Tomahawk,印第安人的战斧,也带个hawk),以及“小鹰”(Kittyhawk)。改装“默林”发动机的P-40F原打算叫“苍鹰”(Goshawk)的,最终还是被称为“小鹰Mk.II”。布里斯托尔的Beaufighter是个有趣的例子。Beaufighter是同一公司的“博福特”式(Beaufort)鱼雷轰炸机的战斗机版,最大程度地使用了“博福特”的部件,这种血缘关系也从名字反映出来,Beaufighter 是略显笨拙啰嗦的Beaufort Fighter(博福特战斗机)的缩写版本,虽然字面上不甚雅致明了,但听上去还算不错。至于他的中译名,普遍用的“英俊战士”,则可谓谬以千里了。Beaufort其实是指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博福特公爵,根本与“英俊”之类的无涉,也许始作俑者略知法语吧(beau在法语里有“美好”的意思),但这个名字实在不怎么样,令人不良地联想到“空中X国庆”,呵呵。实际上,还是老实地叫“博式战斗机”吧。

1937年后,海军战斗机不再遵循皇家空军的命名规则,常常以海鸟命名,如费尔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采用的空军战斗机也通常在原名前加以“海”(Sea)的前缀,如“海飓风”(Sea Hurricane)和“海斗士”(Sea Gladiator),“海火”(Sea Fire)则是“海喷火”(Sea Spitfire)的简写。起先皇家海军还把采用的美国海军战斗机改名以符合英国的规则,如“野猫”(Wildcat)被改称“无足鸟”(Martlet,也指欧洲燕),“地狱猫”(Hellcat)被改称“塘鹅”(Gannet,一种海鸟),但到了1944年,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又把所有英美不同名的飞机统一采用美国名字以避免混淆。

轰炸机以“地名——与英帝国或英国历史有关联的内陆城镇”命名。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以英国地名命名的轰炸机:阿弗罗“兰开斯特”、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Handley- Page Halifax),还有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惠特利”(Armstrong-Whitworth Whitley)。在此之前的命名规则则是,轰炸机以动物命名,如费尔雷“狐狸”(Fairey Fox)、霍克“雄鹿”(Hawker Hart)等,但以此规则命名的轰炸机到了二战时已基本淘汰了。

费尔雷公司的Battle似乎是个例外(在国内被无一例外地译作“战斗”),但事实并非如此。巴特尔(Battle)是黑斯廷斯(Hastings)附近的一个城镇,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地。

维克斯“威灵顿”(Vichers Wellington)是个特例。有两个英国城镇和一个新西兰城镇叫威灵顿,因此技术上来说符合轰炸机的命名规则,但也许更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威灵顿公爵。维克斯公司的前一种轰炸机是“韦尔斯利”(Wellesley),威灵顿公爵家族的姓,似乎更佐证了这种推测。

大英帝国内的非英国本土的城镇也被选来命名轰炸机,如布里斯托尔“孟买”(Bristol Bombay),皇家空军使用的大部分美国轰炸机符合英国命名规则,但是,按照“内陆城镇”的规条来命名道格拉斯“波士顿”(Douglas Boston)和马丁“巴尔的摩”(Martin Baltimore)的大爷显然手头缺一本地图册。

波音“飞行堡垒”(Boeing Flying Fortress)和联合“解放者”(Consolidated Liberator)都保留了原来生产产家起的名字,没有按照英国规则重新命名。

运输机以“英帝国的郡或区”命名,如阿弗罗“约克”(Avro York),美国飞机的名字则被美国化,如道格拉斯“达科他”(Douglas Dakota)。

船身式水上飞机以“英帝国的沿海城镇和港口”命名,如肖特“桑德兰”(Short Sunderland)。海上飞机公司“斯特兰拉尔”(Supermarine Stranraer),桑罗(桑德斯-罗)“伦敦”(SARO London)。作为一种籍籍无名的双翼船身式水上飞机,竟然以堂堂帝国首都命名,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吧。那个以加州海岸外的卡塔利娜岛来命名联合公司的飞船的家伙,理应得到一枚勋章,读起来太顺溜了。

陆空协同飞机(Army Co-operation aircraft)以“古典的词”命名,外延也很宽泛。这类飞机常以古希腊和罗马人物命名,既有神话的,如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阿特拉斯”(Armstrong-Whitworth Atlas)和霍克“赫克托尔”,也有真实历史人物,如韦斯特兰“莱桑德”(Westland Lysander),莱桑德是斯巴达著名的海军将领和政治家,死于公元前395年。

通用/鱼雷/侦察机冠以“英国历史上的名字”。如前所述,布里斯托尔“博福特”(Beaufort)鱼雷机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博福特公爵命名。阿弗罗“安森”(Avro Anson),一种沿岸侦察机,以与海洋有关的人物命名,即皇家海军18世纪著名的海军上将乔治?安森。这使得皇家海军颇为不快,海军不愿意看到空军的飞机顶着海军偶像的大名在眼前晃来晃去。海军部和空军部后来达成协议,空军不再使用

与海军有关联的名字,但当时不只是安森爵士,还有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的旗舰舰长哈尔迪(Hardy)也被空军用来命名霍克公司的一种双翼通用飞机。

教练机和拖靶机以“表示教学和教育场所(但不包括皇家空军的训练机构)”命名。比如空速公司“牛津”(Airspeed Oxford)和“剑桥”(Cambridge)皆得名于著名学府,而阿弗罗“导师”(Avro Tutor),迈尔斯“大师”(Miles Master)、“教师”(Magister)、“严格要求者”(Martinet),也都是与学校有关的。美国造的飞机通常以美国大学命名,如北美“哈佛”和“耶鲁”(North American Harvard and Yale),还有费尔柴尔德“康奈尔”(Fairchild Cornel)。

德?哈维兰“虎蛾”(Tiger Moth)显然不符合这个规则,因为“虎蛾”原是民用飞机,后被空军采用。杰弗里?德?哈维兰爵士看起来是个热心的鳞翅类昆虫学家,用蛾命名了许多他的飞机。“虎蛾”是如此的声名卓著,皇家空军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竟也没有以其规则为之改名。

滑翔机被名之以“历史上的军事首领”。某位无名氏私下决定滑翔机的名字都以H开头,此君要么是被某种荒谬念头缠身,要么是闲得蛋疼。

让我们逐个来看看,因为他们堪称最古怪的一类军用飞机名字。通用飞机公司“莽汉”(General Aircraft Hotspur)因亨利?珀西爵士(Sir Henry Percy)得名,莽汉是他的外号,依稀记得他是一个14世纪的历史人物,曾被莎士比亚写入戏剧。瓦科“哈德良”(WACO Hadrian)得名于下令建造著名的哈德良长城的罗马皇帝,该石砌长城用来保护作为罗马帝国殖民地的英格兰免遭皮克特人的侵扰。通用飞机公司“哈米尔卡”(General Aircraft Hamilcar)命名的原型是一位迦太基将军,大名鼎鼎的汉尼拔的父亲,为什么不用名气更大的儿子呢?也是H开头的呀,实在不得其解。此外还有斯林斯贝“汉吉斯特”(Slingsby Hengist)和空速公司“霍尔莎”(Airspeed Horsa),汉吉斯特和霍尔莎是兄弟俩,都是日耳曼人的酋长,于公元449年入侵英格兰。用德国人祖先还是侵略者命名的主力突击滑翔机来击败德国,多少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按1932年的命名规则,海上战斗机以神话名字命名,海上战斗/侦察/轰炸机以海鸟命名,鱼雷轰炸机以海洋命名,海上观测/侦察机以海洋哺乳动物命名。这很好地解释了诸如此类的名字:海上飞机公司“海象”(Supermarine Walr),布莱克本“贼鸥”(Blackburn Skua),费尔雷“长尾鲛”(Fairey Seafox)。布莱克本公司不成功的炮塔战斗机Roc大概也可以归入此类,Roc是一种《一千零一夜》里的神怪大鸟,实际上,还是叫石头(Rock)更合适,因为这种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跟一块石头差不多。但是,另一方面,英国最成功的海军飞机——费尔雷“剑鱼”,却完全不符合这一命名规则。

海军部以1939年的规则命名海军飞机,因此1939年后的飞机名字出现了许多鱼、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如费尔雷“梭子鱼”(Fairey Barracuda),费尔雷“大青花鱼”(Fairey Albacore),当然当你坐在一架以大金枪鱼命名的飞机里参战,士气和信心不见得会怎么高吧。此外,还有格鲁曼“无足鸟”(Martlet)和海上飞机公司“海獭”(Supermarine Sea Otter)。

一些飞机的名字似乎不符合命名规则,“蚊”非常适合德?哈维兰公司的这种战斗轰炸机,但显然不符合轰炸机取名于英国城镇的惯例。

英国人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发展型和亚型。二战伊始,使用的是罗马数字,每种飞机的首个生产的发展型被称为Mk.I,第二批Mk.II,以此类推。除非发动机和机体的重大变化,一般不轻易分配新的型号名,但这也导致同一型别(Mk)的飞机之间可能有重大的差别。例如,同样是“飓风” Mk.I,机翼可以有金属的,或蒙布的,螺旋桨既有两叶木质的也有三叶金属的。所有生产的“飓风”超过14000架,全部属于三个型别:Mk.I,Mk.II,Mk.IV。显然,这些飞机间有着诸多不同。这种情况到“喷火” M k.IX (“喷火”9)时达到了荒谬的程度:有常规座舱的,也有气泡式座舱的,尖的或圆的方向舵,常规的或截短的机翼,高、中或低空发动机,常规的或热带的滤清器,以及许多不同的武器配备。有时,一架改进的飞机是如此与原型不同,以至于要加一个标记。用于617中队特种任务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变动很大,被称为“兰开斯特”B.I(特别型),但却没有指明到底如何改进了,也许是与英国人的保密传统有关吧。

小写字母后缀用来表示武器的配置。“飓风”Mk.II是个很好的例子:Mk.IIa有八挺机枪,Mk.IIb有十二挺,Mk.IIc则配备四门20毫米机炮,Mk.IId有两门40毫米炮。这类后缀仅用来表示武器配置的变化。随着战事的进展,更明确地标明机型变化显得非常迫切,命名体系也因之作了修订。大约在1942年中,笼而统之的Mk.I、Mk.II命名有时被表明飞机特定用途的字母替代,例如“喷火” LF.IXb,表明是一种配备专门用于低空的发动机的“喷火”9战斗机,武器则是机炮和机枪混载。有时也被写作LF.Mk.IXb,但不久Mk就被普遍省略了。其他表明飞机用途的命名有“兰开斯特”B.III,一种轰炸机(B表示bomber);德?哈维兰“蚊” NF.II,一种夜间战斗机(NF表示night fighter);布里斯托尔“博式战斗机” TF.X,一种鱼雷/战斗机。由于不可知的原因,该命名系统并非没有例外。比如霍克“暴风” Mk.V,从来就没有被称为“暴风”F.V。

1944年,阿拉伯数字代替了罗马数字。这个过程花费了一段过渡时期,并非一夜完成。“喷火”F.21始终用阿拉伯数字,但“喷火”F.14经常被写成F.XIV,甚至Mk.XIV。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网时:2011-12-09 国家/地区1939年人口军事人员死亡平民死亡犹太死亡数总死亡人口死亡占总人口比苏联175,500,000 8,700,000 16,900,000 1,000,000 26,600,000 15.15% 德国69,623,000 5,533,000 1,810,000 160,000 7,503,000 10.77% 中国517,568,000 3,800,000 14,200,000 18,000,000 3.47% 日本71,380,000 2,041,000 580,000 2,621,000 3.67% 南斯拉夫15,400,000 446,000 514,000 67,000 1,027,000 6.67% 美国131,028,000 407,300 11,200 418,500 0.32% 英国47,760,000 382,600 67,800 450,400 0.94% 意大利44,394,000 306,400 145,100 8,000 459,500 1.04% 匈牙利9,129,000 300,000 80,000 200,000 580,000 6.35% 罗马尼亚19,934,000 300,000 64,000 469,000 833,000 4.22% 法国41,700,000 212,000 267,000 83,000 562,000 1.35% 波兰27,007,000 100,000 1,900,000 3,000,000 5,000,000 18.51% 芬兰3,700,000 95,000 2,000 97,000 2.62% 印度378,000,000 87,000 1,500,000 1,587,000 0.42% 菲律宾16,000,000 57,000 90,000 147,000 0.92% 加拿大11,267,000 45,300 45,300 0.40% 澳大利亚6,998,000 40,400 100 40,500 0.58% 阿尔巴尼亚1,073,000 28,000 200 28,200 2.63% 捷克斯洛伐克15,300,000 25,000 43,000 277,000 345,000 2.25% 保加利亚6,458,000 22,000 3,000 25,000 0.38% 缅甸16,119,000 22,000 250,000 272,000 1.16% 希腊7,222,000 20,000 220,000 71,300 311,300 4.31% 比利时8,387,000 12,100 49,600 24,400 86,100 1.02% 新西兰1,629,000 11,900 11,900 0.67% 南非10,160,000 11,900 11,900 0.12% 荷兰8,729,000 7,900 88,900 106,000 202,800 2.32% 泰国15,023,000 5,600 300 5,900 0.04% 埃塞俄比亚17,700,000 5,000 200,000 205,000 1.16% 西班牙25,637,000 4,500 4,500 0.02% 挪威2,945,000 3,000 5,800 700 9,500 0.32% 丹麦3,795,000 2,100 1,000 100 3,200 0.08% 巴西40,289,000 1,000 1,000 2,000 0.00% 伊拉克3,698,000 1,000 1,000 0.03% 纽芬兰300,000 1,000 100 1,100 0.37%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 一战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战是第一次全世界型的大规模战争,那么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了解根本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当时战争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来越严重。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个原因同时也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时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熟,因此主宰世界格局的就是英法两国。但是不久之后,德国的实力渐渐强大,于是想要打破英法统治的格局,这就加深了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一战前夕世界主要有三大矛盾,分别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但其实除了这三大矛盾之外,当时还存在着德日、德俄等多种矛盾,一战的爆发只是这些矛盾发展的结果。随着这些矛盾的加深,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或是扩大军队,或是增加军需,一步步走上战争的道路。 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身国家性质也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他们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瓜分殖民地,于是引起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剥削,让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转移国内这些运动的视线,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这一场战争,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原因之一。最后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萨拉热窝事件了。 一战各国军事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战各国军事实力。首先,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接下去应该是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一战东线战场,1500万的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的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但这还不是德国的主要实力,德国在西线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以下是主要国家死伤人数: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说法,不过西方认同前种说法的多。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士兵有880万左右;死于苏日战场的有1万人不到;死于苏芬战场的有近9万人。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方面统计)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战场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区分1美国○死亡 248,161 336,772失踪 47,222 98,113负伤 646,430 468,388被俘 116,233 330,523平民--计1,058,0461,233,7962 英国○ 苏联20,000,000--27,000,0003 中国○18,000,000-17,000,000--35,000,0004 日本○467,3651,483146,000--5,086,2285 德国○2,100,0002,900,0004,900,000--9,900,000奥地利-----700,000比利时10,000--70,000121,6201,626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6伐克○ 丹麦-----32,000-----1,500,0007,000--32,000-39,000芬兰52609----52,609法国166,195-408,895-1,500,0002,075,090希腊77,600-70,000--147,6007 意大利○77,494217,6489,3500,000-804,495荷兰6,23887-195006,8441 挪威-----10,000菲律宾21,000----1,111,9388

波兰○597,320---5,000,0005,597,320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印度尼西亚越南 印度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朝鲜 修死亡铁路总计80,000 1,685,000- -20,000 -594,000 125,000- -694,0001,810,000400万(亡)200万(亡)150万(亡)11,625(亡)23,365(亡)35万(亡) 7.4万(亡)105,334,603根据美国《世界年鉴》1946年版、《新加坡早报》 1995年4月刊载资料整理而成。 备注: 1美国《世界年鉴》 ○,1953年。美国参加大战人数为15,272,566人,死伤1,066,938人(其中死者393,131人,伤者673,807人)。 (2)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英国军事人员的亡者为353,652人,伤者475,070人,失踪者90,944人,平民死伤60,595人,计980,261人。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 (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xx战场死亡44万多人( 1937年7月- 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 1931年9月- 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 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 8.3万人( 1945年8月9日- 1945年8月21日)等等。 1、xx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xx( 1939年11月至 1940年3月):

xx死亡 4.9万,受伤 15.9万人次。 (2)xx战争( 1941年6月至 1945年5月): xx死亡 681.7万,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 xx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 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 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 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

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 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 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xx在xx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 2959.3万。其中死亡 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 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 915.3万人。 (3)xx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xx 1939.9- 1939.10、苏日

(整理)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职业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与安全状况比较 彭成 (安全生产法律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100029) 摘要介绍了世界各国常用的几种安全事故统计指标,分析比较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安全生产状况。 关键词职业安全安全状况统计指标 1 安全事故统计指标 1.1 职业伤害定义 职业伤害指经雇主或授权人安排在工作场所作业的职员,在作业期间因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爆炸)意外能量(热能、电能、动能)产生的冲击、碰撞、挤压、切割、中毒等作用,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由这种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称为职业性伤亡事故。 1.2 世界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职业伤亡事故指标不统一,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来考评事故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常用的几种统计指标是: (1)事故伤亡人数的绝对数,单位:人; (2)10万人伤亡率,单位:人/10万人; (3)10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100万工时; (4)20万工时伤亡率,单位:人/20万工时; (5)千人伤亡率,单位:人/1000人; (6)伤亡率百分比,单位:%。 1.3 几种常用工伤、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优点

(1)伤亡人数绝对指标。目前,这个指标在世界上使用比较广泛,其优点是统计、计算简单、直观。缺点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对比困难。 (2)10万人伤亡率指标。工伤事故人数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国际劳工组织为达到对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比较,且易于操作,推荐使用10万人伤亡率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只简单考虑从业人数的误差,而未全面考虑工作量、工作时间多少的影响,如某个人,一年只工作了一天,也被列入计算之列,可见准确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不适宜用于企业、行业间要求进行精确比较的场合。与之对应的指标还有:千人伤亡率和100 人伤亡率指标,均存在同样问题。 (3)100万工时伤亡率和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这种工作指标体系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使用。 美国在1980年前后,普遍采用10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后来由于职业伤亡率下降,采用这一统计指标计算出来的数据偏小,尤其经过圆整处理后,差别过小,在比较时不直观,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改为用20万工时伤亡率指标来统计工伤事故伤亡率。 美国劳工部规定,每人工作1h为1 个工时,每天工作8h,年工作日按225天左右计算,则20万工时大体相当于100个全职人员工作1年的时间(每周工作40h,每年50周)。 (4)1000人伤亡率和伤亡率百分比指标。这种工伤指标,统计、计算简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使用这两种伤亡率统计指标的国家不少,主要有日本、波兰等。但由于未考虑工作时限长短的影响,因而,这种工伤指标只宜用于国家或地区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严重程度进行直观性比较时用,如果企业、行业间要

权威二战伤亡报告

权威二战伤亡报告 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向媒体公布了苏联二战中人员伤亡的具体数据,这是迄今俄方公布的最为精确的相关数据。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7日报道,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所疗养院里与二战老兵聚会时说,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官方统计,共有2660万苏联公民在二战中丧生;在二次大战的各大战场上,共有866.84万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二战期间,苏联受伤人员为15205592人;患上各种疾病的人员为3047675人;而被冻伤的人员为90881人。此外,二战中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 失踪人员大部死亡,被俘者至少死250万 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澳大利亚:23,400 ·巴西:493 ·加拿大:37,500 ·中国: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法国和“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 210,000 ·希腊: 88,300 ·印度: 36,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19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2.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5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80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

各国安全事故统计

不系安全带的后果:世界各国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比 2012-02-14 13:07:4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公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国印度安全带|举报|字号订阅 国家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蒙古马来西亚 事故数目1748435 335845 832454 327209479219 6724341252 受伤人数2491000 431419 1034445 380442 513340 932 29138 死亡人数41259 4949 6639 81649114444 562 6287 伤亡总数2532259 436368 1041084 462091 627784 1494 35425 死亡/(受伤+死亡) 1.63% 1.13% 0.64% 17.67%18.23% 37.62% 17.75% 事故死亡率 0.024 0.015 0.008 0.25 0.24 0.08 0.018 事故伤亡率 1.45 1.30 1.25 1.41 1.31 0.22 0.10 每10万人死亡数目13.68 6.02 5.2 6.19 10.17 21.55 24.08 每十万人口交通事故579.68 408.23 651.52 24.82 42.61 274.62 1306.79 交通事故死亡率 2.36% 1.47% 0.80% 24.94% 23.87% 7.85% 1.84% 每亿公里里程事故数目38.68 48 109.2 289.73 汽车总量(万辆)24726.5 5125.8 7602.4 4250 1695.4 16 792.1 乘用车13593.3 4657 4146.9 2961.6 1152.6 11 702.4 公共汽车83.4 8.4 23.1 234.3 99.2 1.3 6 货车11049.7 460.5 3432.4 1054.1 443.6 3.7 83.7 摩托车713.8 396.9 1479 8721.7 6474.3 42 745.8 每千人乘用车数量451 566 325 22 10 61 72 每千人汽车数量820 623 595 32 15 3 每公里道路汽车数量38 80 64 12 5 每万辆汽车事故数目70.7 65.5 109.5 77.0 282.7 420.3 430.8 每万辆汽车事故死亡人数 1.7 1.0 0.9 19.2 67.5 35.1 7.9 数据来源: https://www.sodocs.net/doc/6a3110042.html,/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101.htm https://www.sodocs.net/doc/6a3110042.html,/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102.htm https://www.sodocs.net/doc/6a3110042.html,/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096.htm 摘出了一部分数据,除了中国以外,还包括作为正面教材的美国、日本、德国,作为反面教材的印度、马来西亚以及蒙古。从统计数据中,才可以看到中国的公路交通事故是多么的糟糕,和美、日、德有多么大的差距。尽管如此,中国确实不是交通状况最糟糕的国家,因为至少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叫印度……

二战各国坦克飞机损失数

二战各国具体的飞机、坦克和兵力的损失总数发帖于: 一、二战史 发布时间:2009-11-8 10:03:40 查看原帖daetncgoanvj 二战各国的具体损失: (坦克类) 1、德国: 超过5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700辆。 2、苏联: 超过11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1万多辆。 3、美国: 超过5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8万辆。 4、英国: 超过2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1万辆。 5、日本: 超过1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1万辆。 6、法国: 超过50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3000多辆。 7、意大利: 超过70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1万辆。

8、加拿大: 超过7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 不详。 9、澳大利亚: 超过9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 不详。 10、波兰: 超过6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装甲车被彻底击毁。战后剩余:400辆。二战各国的具体损失: (飞机类) 1、德国: 超过10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1万多架。 2、苏联: 超过4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2万多架。 3、美国: 超过7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14万架。 4、英国: 超过5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2万多架。 5、日本: 超过4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2万多架。 6、法国:

超过9000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1万多架。 7、意大利: 超过1万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7500架。 8、加拿大: 超过300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 不详。 9、澳大利亚: 超过600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 不详。 10、波兰: 超过700架作战飞机被击落或其他损失。战后剩余:200架。 二战各国的具体损失: (军队类) 1、德国: 军民总伤亡1700万人,其中700万人死亡(含550万名军人),战争期间被俘军人150万人。 2、苏联: 军民总伤亡6000万人,其中2800万人死亡(含1000万名军人),战争期间被俘军人750万人。 3、美国: 军民总伤亡150万人,其中50万人死亡(几乎全是军人),战争期间被俘军人5万人。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 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 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 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 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 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

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 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 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日军伤亡2万余人,国军伤亡10万人以上。 七、太原会战(1937.09——11)(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包含在太原会战中) 日军四个半师团14万人,国军第二战区6个集团军

美国二战各战场阵亡人数

美国二战各战场阵亡人数 根据美军军史档案,美国陆军在二战中战斗阵亡234874名,受伤565861名,被俘111426名,共伤亡被俘912161名官兵。 在大西洋地区,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74090名,受伤465115名,被俘89523名,共伤亡被俘728728名官兵 欧洲空中进攻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7504名,受伤2792名,被俘12993名,共伤亡被俘23289名官兵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479名,受伤696名,被俘22名,共伤被俘1197名官兵 安齐奥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5538名,受伤14838名,被俘2453名,共伤亡被俘22829名官兵 阿登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9246名,受伤60050名,被俘22982名,共伤亡被俘102278名官兵 那不勒斯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6266名,受伤14642名,被俘1984名,共伤亡被俘22892名官兵 诺曼底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6293名,受伤41051名,被俘5045名,共伤亡被俘62389名官兵 法国北部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7844名,受伤47469名,被俘4890名,共伤亡被俘70203名官兵 中欧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5009名,受伤42568名,被俘3714名,共伤亡被俘61291名官兵 埃及-利比亚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997名,受伤429名,被俘1487名,共伤亡被俘2913名官兵 北亚平宁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8486名,受伤20945名,被俘3994名,共伤亡被俘33425名官兵 波河平原战役,美国陆军战斗阵亡1914名,受伤6220名,被俘372名,共伤亡被俘8506名官兵

二战中中国死亡人数

1945年8 月6 日8 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杀死7万生灵。8 月9 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杀死35000 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颠沛流离……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 数字难统计啊! 曾经我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中说死亡人数为“1000万以上”。 但是在有些里“备忘录”说“关内军民伤亡达2100多万”、“全国有2100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和“死亡2100万,伤1400万”。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由抗战初期的5万多人发展成为拥有最多主力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自卫队1200多万人。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为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损失阵亡160603人,失踪87208人,被俘45989人,负伤290467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 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我这里有二战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个统计表,资料是比较准确的,包括有中国在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目录[隐藏] 1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2 受袭击国家军队死亡人数 3 轴心国军队死亡人数 4 平民死亡人数 5 注释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

一战中各国军事实力及伤亡情况介绍一战暴发地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战是第一次全世界型地大规模战争,那么一战爆发地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了解根本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当时战争地背景.世纪末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地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地斗争越来越严重.发生这种情况地主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个原因同时也是一战爆发地根本原因.b5E2R。 当时英国和法国地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熟,因此主宰世界格局地就是英法两国.但是不久之后,德国地实力渐渐强大,于是想要打破英法统治地格局,这就加深了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地矛盾.我们都知道一战前夕世界主要有三大矛盾,分别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p1Ean。 但其实除了这三大矛盾之外,当时还存在着德日、德俄等多种矛盾,一战地爆发只是这些矛盾发展地结果.随着这些矛盾地加深,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或是扩大军队,或是增加军需,一步步走上战争地道路.DXDiT。 帝国主义国家地本身国家性质也是一战爆发地原因之一.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他们追求地最大利润就是瓜分殖民地,于是引起了各国之间地矛盾.帝国主义地压榨和剥削,让各国地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转移国内这些运动地视线,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这一场战争,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原因之一.最后一战爆发地直接原因就是萨拉热窝事件了.RTCrp。 一战各国军事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地影响是非常大地,各国地军事实力也是有比较大地差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战各国军事实力.首先,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地军事实力是最强地,这一点毋庸置疑.接下去应该是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5PCzV。 一战东线战场,万地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地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可见德国地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地.但这还不是德国地主要实力,德国在西线战场上,也有自己地军队.西线战场共造成英法美联军伤亡高达万.而在这英法美联军中,又属法国伤

抗日战争损失及伤亡人数统计表

抗日战争损失及伤亡人数统计表 光看中国的大家的确觉得中国在2战中受害严重其实战争是残酷的被地面战争波及到本土的几个国家损失都很惨重 看看二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伤亡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另外的就是这个中国军队死亡的数字可能不太准其他资料显示的到中国军队伤亡的都是130万-180万之间不过当时很多是中国人民自发组建的人民抗日队伍(象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那样)很多后来也加入了我们的正规队伍难以清晰区分计算 世界上各国认可的官方统计中:在第二战中,全球军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受伤人数超过1.3亿,伤亡总数达1.9亿人。其中,平民死亡人数约2730万人。 盟军军队中,苏联军队死亡人数890万,中国军队死亡148万,英国军队死亡人数38万,美军38万。法西斯国家也受到重创:德国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士兵死亡人数达600万;日本军队伤亡人数为216.1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平民死亡数占了世界总认输的的1/4 而军队死亡数只是苏联的1/7,德国的1/9,日本的1/2。以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这3个国家的军事科技(人家坦克飞机就几万辆中国抗战初期连机枪炮兵部队都没有)只损失这个数字我们就打败了有先进武器的日本的确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其中人民抗日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应该里面还算上了国民党抗日部队的伤亡了) 要不说打的是日本是被我们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的呢。。。哎 再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吧 各大战场死伤数: 苏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德军以及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1.7:1 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 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 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0: 总表: 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 苏联2680万3300万6000万 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 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 波兰650万100万750万 日本290万400万690万 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 美国38万150万190万 英国40万120万160万 意大利20万50万70万

二战各国最大军队数量和各国坦克损失

二战各国最大军队数量和各国坦克损失 二战时美日兵力损失是2:1,中日损失是10:1 “二战”死亡人口总数五千七百万。其中前十叁名国家顺次排列如下: 1. 苏联2,060万 6. 南斯拉夫170万11. 意大利33万 2. 中国1,200万7. 法国81万12. 荷兰21万 3. 德国730万8. 匈牙利42万13. 希腊16万 4. 波兰600万9. 美国38万 5. 日本180万10. 罗马尼亚37万 苏德军队二战人员损失最新数据及损失交换比例估计 先公布我手头上的苏德伤亡数据供大家参考。 苏联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克里沃舍夫准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阵亡:因伤死于战场或撤退途中。 伤死:因伤死于后方医院。 病死:死于疾病,事故,处决等非战斗原因。 失踪:被俘,逃亡,打散等各种原因。 受伤:在战斗中遭受的非致命性伤。 疾病:因非战斗原因造成的非致命性减员。 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纯减员人数。 阵亡伤死病死失踪合计 张鼓峰之战759 —— 106 95 960 诺门坎之战6472 1152 51 2028 9703 进攻波兰973 102 98 302 1475 苏芬战争71214 —— 16292 39369 126875 苏德战争5177410 1100327 540580 4454709 11273026 出兵中国东北9780 —— 1340 911 12031 合计5266608 1101581 558467 4497414 11424070 部分战争的病死人数包括伤死人数。 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病人数及总损失。 受伤疾病合计总损失合计年份 张鼓峰之战2752 527 3279 4239 1938 诺门坎之战15251 701 15952 25655 1939

美国历次战争死亡人数

美国历次战争死亡人数 从美国独立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美国频频操戈,但绝大多数都是在海外。究竟有多少美国人在这些战争中死去我们不妨细数一二。 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为了与强大的英帝国对抗,美国先后动员30万人投入这场为争取自身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整个战争持续了8年,美国方面共有4044名陆军、342名海军和49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阵亡,其它原因死亡的人数则远大于此:超过22万。 美英战争(即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反对英国干涉并企图夺取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刚诞生不久的美国动员47万人(包括民兵)投入这场战争。美陆军阵亡1950人,海军阵亡265人,海军陆战队阵亡45人,共2260人。 塞米诺尔战争(1832~1842年)。共有2000名官兵死亡。美墨战争1846~1848年。陆军阵亡1721人,海军阵亡1人,海军陆战队阵亡11人,共1733人。另外,陆军还多达11550名官兵死于其它原因。这场战争使得美国得到了包括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在内的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版图由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成为连接两洋的大国。但对西部的扩张激化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美国内战(1861~1865年)。北方阵亡36万人,南方阵亡26万人,共62万人。这是一场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占优势的北部诸州同发动叛乱的南部蓄奴州之间的战争,以南军的失败告终。战争中,总统林肯颁布了著名的《宅地法》和《独立宣言》。 讨伐印第安人的军事行动(19世纪)。死亡5000人。 美西战争(1898年4~8月)。陆军阵亡369人,海军阵亡10人,海军陆战队阵亡6人,共385人。另有2061名陆军官兵死于其它原因。共有2446人阵亡。经过近4个月的激战,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一切主权要求,由美国占领,并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转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