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摘要:特色小镇源于浙江,它是一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的创新经济模式,属于供给侧经济。特色小镇的建设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上,旨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城乡功能聚集区,通过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新时期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特色小镇在管理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参与的模式进行的,截止2018年2月份,全国关于特色小镇的试点有403 个,如果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则总数超过两千,因此特色小镇有很大规模的发展前景,值得人们探究其发展进路。基于此背景,笔者对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现代化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背景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生态宜人的小城镇,特色小镇的定义比较复杂,最先由2014 年杭州的云栖小镇提出,2016

年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同年十月,住建部发表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在该文件中公布了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建设名单,次年八月又发布了第二批小镇名单,共计276个。政府工作中指出,要在2020年打造一千个左右具有发展特色、有独特魅力的小城镇,并通过特色小镇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步。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以乡镇企业和旅游业为主,属于一村一品的农业小镇,从目前已经颁布的特色小镇名单的发展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一定功效,不过该政策尚在起步阶段,出现很多现实问题与碎片化问题。为了推动特色小镇的健康成长,需对存在问题和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期刊资料,认为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二、我国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小镇发展定位需要明确

特色小镇的发展讲究因地制宜,需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小镇的潜在经济价值,明确该小镇在当前经济区中的作用,一方面特色小镇相当于农村政治、经

济、文化、生活的集散地,另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开发需要起到疏散城市功能的作用。定位代表着日后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脉络,小镇的定位必须明确,同时根据国家小镇发展纲要的内容上看,特色小镇的定位要求体现创新经济。特色小镇的建设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提高小镇的生活品质与人的发展,它不是政府追求政绩的工具,是国家长远发展经济的一种目标价值,并且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时间,量变向质变的飞跃需要各方面成果的积淀,所以明确定位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动力的选择

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集合当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硬件设备主要体现了小镇本土化经营的现实条件,小镇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在不断变革中形成地方化经济,逐步将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客观条件出发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集约化,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而软件服务属于软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升华,特色小镇的建设要重塑文化符号,赋予小镇以不同的内涵,就拿西方发达国家特色小镇的建设而言,他们关于软件服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特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从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两种类型: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文)所指的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一般为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主要特点是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浙江省模式的特色小镇。根据浙江的经济结构、地域产业关系,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定义: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综观全国各地的实践和国家三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不同模式的探索。它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旅游景区或产业园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特征和建设经验

2017年中国水果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水果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一、水果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水果产业是中国支柱性产业将带动地方性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出产国,居全球13个产量超1000万吨的国家之首;世界上主要的热带水果大部分都是中国大宗的品种。我国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目前,果品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中国果品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2016年中国国产水果总产量达到2.7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6%。水果产业将步入提质增效转型的关键期,产量增速放缓,产业提档升级加快,预计2017年中国水果产量达到2.86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2015年期间,2010年苹果产量仅为3326.3万吨,2014年突破4000万吨,达到4092.3万吨。中国苹果产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与苹果有着相似产量变化趋势的还有国产香蕉,柑橘,梨以及葡萄,这些大品类国产水果一直保持着每年递增的趋势。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三)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 特色小镇的产业为双产业为主,即“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其中自身特色产业主要指新兴产业或传统经典产业,诸如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茶叶、丝绸、石刻、文房、青瓷等传统产业。泛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国外小城镇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将特色小镇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周边区、城市近郊区三种,针对不同地区研究特色小镇功能定位问题。在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发展路径,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大要素:环境、产业、文化、制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 1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的“特色”丰富多样,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已经规划的部分特色小镇还未开始就已显颓势,而且定位不明、千镇一面。一些地区“填湖削山”的发展方式既破坏生态环境,也违背了特色小镇的设计初衷。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载体,其规划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产业特色等等,后期的管理、运营、维护也不可忽视。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因此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特色小镇的概念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主要特征是资源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地域特征突出。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较大的相似之处。而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国外小城镇转型较早且成功案例较多,对特色小城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小城镇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功能不尽相同。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城市边缘区三个方面。Joel Garreau(1991)解释了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形成原因,以及与中心城市功能分配问题。Marco Vizzar(2011)以美国小城镇为例,探讨位于城市郊区地方的小城镇应该如何做好产业交接,促进城市化发展。Antonín Vaishar(2009)认为在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趋势下,具备工作、社会交往、政府行政服务等基础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以及相应的娱乐休闲功能的小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Xavier Recasens,Oscar Alfranca(2016)针对郊区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关系,研究了一套完善的服務和管理机制以解决郊区城镇发展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问题是当前小城镇研究的热点。Issa,Yousef(2012)通过对Zahedshahr小镇的案例研究发现,小城镇的基本作用是发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docx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2016月#日-#日,我与**市政府办公室一行#人,先后赴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海门、如皋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各市(区)深化改革、迸发活力,深挖资源、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地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重点考察的是港口建设、开发开放、城市建设管理、旅游开发等,时间紧、内容多,安排的非常紧凑。四天的时间,我们实地参观了张家港市永联村、沙洲新城展示馆、暨阳湖生态园,常熟市东方红木工业旅游示范点、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隆力奇养生小镇、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昆山市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展示馆,吴江区东XX旅游度假区展示中心,海门市通海码头、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园、水绘园、东大街等,并就城市管理与如皋市城管局进行了充分交流。 近年来,这些市(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大城市建设、园区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的力度,经济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的质

量越来越好,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强盛。 二、各地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经济崛起的核心动力。参观的这些市(区),努力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营造了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于争先、大胆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张家港人培育、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成为激励江苏乃至全国人民创新发展的动力。昆山市始终把富民强市、“两个率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举措,准确把握住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大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思路清晰、精力集中是经济崛起的关键所在。昆山、张家港、吴江、海门等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具体,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制定的政策措施既富有胆略和气魄,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张家港市确立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协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作者:周天沛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摘要: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7-02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而旅游产业又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全域旅游这一理念因其强调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为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人口脱贫问题,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在这其中,旅游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将产业聚集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合而为一的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认真分析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策略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全域旅游的内涵 传统的旅游业仅限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于是全域旅游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所谓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同时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双方产生联动效应,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其他产业反哺旅游产业的有机互动局面,最终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全域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加强调的是在该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发展,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共同管理和共同开放,最大限度地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和传播,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 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三)相关规划、计划 1、《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农业特色小镇经典案例分析研究报告

农业特色小镇经典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跨产业、跨功能地综合体.发展田园综合体需要做到发展优势项,做出特色,保存长久生命力,这样才能使之得到循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地基础上,力图归纳总结田园综合体地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及对投资田园综合体地启示. 一、台湾清境农场——“小瑞士” 休闲农业地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地成功转型,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地作用.“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地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地发展历史,目前台湾地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地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地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地美名,是台湾最优质地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地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地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地花花草草所交织成地百花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世界,清境农场也因此而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清境云雾,山岚徐徐弥漫,如梦如幻,小瑞士花国又有了“雾上桃源”这一美称. “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地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别有洞天地景色,辽阔地绿意,遍洒地花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乡村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地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分队表演令人赞叹,工作人员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地趣事,讲述清境农场

工作研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一、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或者体育旅游等发展模式同质化或过于强调“特色”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同质化问题。我国很多体育特色小镇在功能上同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突出的主导功能。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进行分类发现,突出体育旅游功能的超过了40%。通过对比安徽和贵州的体育特色小镇可以发现,虽然在具体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是以露营、瑜伽、垂钓、攀岩、徒步、水上游乐场、自行车和观光旅游这些休闲体验项目为主。体育旅游和其他旅游产业一样,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消费密切相关,与经济的发展周期存在很大的关联,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从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看,要想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产业的多元融合,能够为小镇的发展提供多种模式,为创业者、公众提供多元化的个性选择,在经济学中称之为空间要素的优化聚集,这一点对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能

够做到的并不多。二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很多中西部体育特色小镇并没有很多的发展资源,不仅面临没有完善的体育产业基础、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而且还面临建设资金的缺乏等很多问题,很难凝聚出鲜明的特色。例如安徽阜阳姜尚体育休闲小镇,希望通过100亿元的资金投入,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垂钓小镇,但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受到区位限制吸引投资的能力有限,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这也是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特色小镇选择体育旅游作为主导功能的原因。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追求特色不是体育特色小镇的目的,特色化是为了提高小城镇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是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没有必要一定把发展聚焦在特色凝聚上,更多的要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小镇的精细化、优质化发展,为小镇发展带来新观念、新技术,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为小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育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作为推进主体,导致力量不足及建设和管理成本较高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营政办发[2017]43号 【发布部门】营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05 【实施日期】2017.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营政办发〔2017〕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业经2017年8月21日第十五届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5日 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要求,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根据《关于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各县(市)区提出的特色小镇发展重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2017-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10个左右特色小镇,通过“一带多点”布局,构建全市特色小镇整体发展新格局,既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多元发展的新亮点。 “一带”是指我市沿渤海岸区域,北起西市区辽河老街,南至开发区熊岳范围内,结合自贸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推进辽河老街(鱼市口)文化小镇、盖州北海海蚀风貌小镇、鲅鱼圈区熊岳镇母爱文化温泉小镇、鲅鱼圈熊岳输变电工业旅游小镇、鲅鱼圈旺裕和国际青年小镇、西市区兰旗空港物流小镇、老边区花海温情小镇、老边区亲子体验“欢乐谷”小镇等小镇建设。 “多点”是指在我市北部、东部等地区多元开发优势产业集聚区,分别是营口1861文旅小镇、大石桥高坎淡水鱼养殖小镇,大石桥建一黄丫口小镇,大石桥黄土岭地质小镇、大石桥建一中药材小镇,盖州万福赤山风景小镇,盖州榜式堡丝绢小镇,盖州双台思拉堡温泉养生小镇,盖州九寨设施水果小镇,鲅鱼圈红旗何家沟体育运动小镇。 通过1-3年的建设,经县(市)区申报验收通过后,认定为市级特色小镇。 二、建设内容 (一)近期重点推进的特色小镇 1.鲅鱼圈区熊岳镇母爱文化温泉小镇 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依托鲅鱼圈区海滨+温泉的独特优势和熊岳历史文化,发展休闲养老产业,重点推进亲和源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温泉旅游+文化养老”的

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赵士德,方兴林,钱成,方亮 (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追溯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校区-技术中心理论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史、表现形态、区域经济地位、建设政策和运行模式等,指明制约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有人才短缺、特色小镇类型单一、产业支撑不够等,提出从人才解决方案、多维立体小镇建设体系、产业链构建和特色小镇培育等方面着手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黄山市;特色小镇;产业;资源;机制 中图分类号:G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19)02-0011-005 引言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特色县 域经济,加快培育特色小镇。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 作的通知》提出,将于20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研究拟解决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体制、机制的限制,使得城郊、农村地域的乡镇村难以得到有效的政策支 持,发展速度缓慢问题;探索中心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居住成本高,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为特征的“城市病”问题;寻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成本洼地的策略。 一、国内外特色小镇相关理论研究 (一)特色小镇理论溯源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的特指概念,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过去的产业园区概念,而是以区域产业定位为核心,兼具文化、旅游功能的组合概念[1]。特色小镇的理论溯源主要包括花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等方面。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先后建立了列曲沃斯和威尔温两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并对“花园城市”结构与空间进行了界定:城市规模不大,城区占地4平方公里,居民3万人左右,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花园城市”的特征是城市规模小、能够自给自足、可持续的生态 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8-11-29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2017CX03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SK2015ZD2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金(2015jxtd036);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2016jyxm098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6msgzs066) 作者简介:赵士德(1968—),黑龙江绥棱人,黄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方兴林(1983—),安徽安庆人,黄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钱成(1973—),安徽淮南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方亮(1980—),安徽寿县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

心得体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的五大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助力特色小镇发展的五大对策(最新)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专项政策体系 特色小镇创建内容多、涉及面广,各级政府部门除常规性发布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公布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外,还应该逐步制定专项政策,配套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特色小镇在评选、运作、实施、保障、奖惩、退出等一系列环节中有文件可指引、有政策可支持、有法规可保障、有制度可规范。 如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政策法规,为传承地方历史记忆、传播特定传统文化、保护古镇独特地域风貌等建立保障机制;制订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从而规范招商引资,吸引私营企业投资,通过融资、税收等多方面完善政策规定,激发、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为发展该主导产业提供支持;制定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金融专项政策,从而健全投资、融资和筹资机制,为当地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等特色小镇创建主体提供支持,特别

是通过风险补偿政策、信用担保政策、PPP融资政策等创新金融政策体系,为企业融筹资提供便利,降低各方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风险与顾虑;制订创建某一类型特色小镇的政策方案,如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方案、历史民俗特色小镇建设方案、休闲度养特色小镇建设方案、高端制造特色小镇建设方案、体育竞技特色小镇建设方案等;制订特色小镇评选方案,提供特色小镇评价参考标准,规范参评小镇所提交的资料文件;制订特色小镇监督考核与动态淘汰政策方案,分期如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分级别如警告、降格和淘汰等不同类型,从而取消一次性命名制,实现特色小镇优胜劣汰。 二、逐级强化对特色小镇创建的理解 国家部委局对应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对应市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市级对应县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县级对应镇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环环相扣,逐级开展特色小镇创建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培训,注重特色小镇创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育要求、目的意义、组织领导、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传播,特别是对目前容易与特色小镇混淆的相关概念(如特色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进行剖析,让各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版

2017年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体育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 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 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助推,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与规划建设中的策略研究

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与规划建设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1T13:03:55.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王旭 [导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与背景,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520000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与背景,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小镇发展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民生为重的四项遵循原则,最后,对特色小镇发展总结出因地制宜、控制规模、公共服务、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五项对策。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一个特殊发展平台,其融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而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小镇“特色”的集中体现。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明晰发展思路与重点,对于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小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地理位置最佳、资源优势独特、经济规模较大、建筑风格明显,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或特色风土人情的片区。 目前,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成必然,多样化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以江浙为典型(图1),背靠着现代化且全面的基础设施,造就市场新优势,与此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新的活力。但是,建设中国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色,突出地方民俗风情,注重人文和谐。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为促进一些受到体制限制,不能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的有条件的但没有能力的小镇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在挖掘、开发建立这些潜在的、各具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产业的发展吸收一些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3.2 特色为本:即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因此,特色小镇在建设时需要遵循特色为本的原则。一是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二是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三是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形成自身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四是保持风格的独特性,确保特色小镇的唯一性、独特性。五是保持鲜明的历史人文特色,各地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应注重发掘小镇历史人文特色,保护和开发好历史名人资源,使其保持独一无二的鲜明历史人文特色。 3.3 文化为魂,产业为根:文化是“特色小镇文化”的内核和魅力所在,因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为魂的建设原则,深入挖掘我国的乡土文化(图2),只有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发挥乡土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产业为根的建设原则,即应遵循产城融合发展的原则,着力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产业扩张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双赢。 3.4民生为重,生态为基: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民生为重”原则,即应以就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就地城市化,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而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为基”的原则,贯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发展的目标,按照生态发展的要求编制空间发展、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四、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尊重景区文化特色,根据既有资源,如地理位置、气候、空气质量、产业、人文、景观等,把当地能利用的资源几乎都利用起来,可以节省成本,如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既充满了原汁原味的自然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对于传统产业,如茶叶、丝绸、中药、瓷器、国画等,要时常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保持其特色上,同时跟随时代的潮流。 4.2 控制规模,强调小空间、大用处:宜居在特色小镇中显得尤为重要,宜居的关键是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在有限的空间中,聚集更多的产业,如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与国际时尚同步的时装秀、和文化创意有关的展览区、大型的音乐节、舒适的观光车等等,使功能混合。全力建设开放、包容、融合的现代化小镇,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增强了情感沟通,亲情、友情、爱情更加稳固,人们的幸福指数将会大大提升。 4.3 注重人性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加快完善特色小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