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徐时仪

提要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因在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词形和词音是为表达词义服务的,因而也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就形而言,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语素,用不同的搭配方式组合成大量双音词,适应了表达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大量新生事物、新概念的需要,继形声字之后又一次适应了汉语词汇不断增长的要求,从词形上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基础。就音而言,音节的简化、声调的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语音现象也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之一,由声韵相拼组词到由两个音节相合组词的双音步特点为词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语音形式,体现了汉语词音适应汉语词汇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义而言,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表达由综合渐趋于分析。形态变化衰落的汉语,主要是立足于词义,顺应人的思维,由已知昭示未知,以单音词为基础,以文组字而生字熟旁;又适应词义发展的需要,由单音词充当语素发展为双音词,以字组词而生词熟字。

关键词词汇双音化;内在原因

引言

双音词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规律。汉语词汇为什么会从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词为主?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生和发展也不例外。就外部原因而言,汉语词汇双音化主要是由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定,双音词的两个语素相互作用而使词义趋于单一化、鲜明化和丰富化。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原因,学术界对此也多有探讨。骆晓平(1990)指出,/通常认为,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由于外来词的吸收和语音的简化。其实,这两点在魏晋六朝时期的作用并不突出0,/外来词的吸收和语音的简化不能很好地解释魏晋六朝汉语词汇的双音化0。我们认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原因得从汉语自身的特点来探索,是由汉语表词达意的特点决定的。一般而言,词汇学的研究可分为两大部类,一是有关词义的研究,一是有关词义载体的研究。汉语词汇由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词为主,其内在原因既与词义有关,也与词义的载体有关。汉语的词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词义是核心,词形是标志,词音是外壳,音为义设,形为义存。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因在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词形和词音是为表达词义服务的,因而也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如果词形和词音不能适应词义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语言的发展就必然会舍弃已有的词形或词音,寻求适应词义发展的新词形或词音。这也许就是埃及、罗

马等语言的古文字不再为今所用的原因之一,而汉语双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则为词义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汉语词汇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音节(词音)和意义(词义)之间互相促进、互相调整的对立统一关系上。汉语词形和词音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这可以说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原因。下文主要从汉语词的形音义三方面略作探讨。

一由形看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

1.1汉语的字是一个表意符号系统

汉语词的形即汉字。作为词的形体的文字,就其本质而言,仅仅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在约定俗成表示某个词义之前,字与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由于汉字特有的表意特性,当其以自己的形体表示某个词义时,形与义之间就会有一定的联系,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具有了表义的语言功能。

汉语的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而一个词则不一定是一个字。汉语的/字0不同于/词0,又与/词0有相通之处1。某个概念或词义在汉语中经人们约定俗成用某个汉字来表示后,其形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与其音、义水乳交融,在表情达意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三羊开泰0又作/三阳开泰0、/三阳交泰0。由复卦一阳始生至泰卦即/三阳开泰0,象征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人们以为岁首称颂之语。阳、羊谐音,羊、祥通假,故又以/三羊开泰0为农历羊年春节称颂吉祥之语。/阳0在造字之初为/山之南水之北0之意,其后在汉语词义系统中由形音义的互相关联而有/阳光0、/亢阳0、/复苏0、/吉祥0等义。因而,汉字与单纯表音的拼音文字不同,其在约定俗成表示某个词义之后已不仅仅是书写的符号,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词义的物质外壳。/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0(索绪尔1980:51)。汉字的/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再去表示概念0,/汉字是中国通用的唯一交际工具0,/它是中国文化的脊梁0(帕默尔1983:99),具有下列一些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独特属性。

汉字的独特属性首先表现在形义直接相关。表音文字从语音出发设计文字的形体,汉字则是从语义出发设计自己的形体,构成一个历史传承性很强的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系统。汉字可分为独体和合体两大类。独体字一般是象形字或指事字,合体字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在造字之初,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以象形、指事、会意三种形式组成的纯表意字占了70%。先秦汉语中基本词约有六、七百个,其中象形、指事字约三百个,这些独体字是汉字的基本成分。汉字构字的基本方式是以文组字,表意的手段是以类系联。独体字可以说是一种/看到的词0,字形简单,使用频率高,作为部件有很强的构字能力。在文字体系形成的过程中,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逐渐积淀在这些视觉知觉所能感受到的文字符号中,其所表示的已不完全是这个文字符号所代表的词语本身的具体意义,而是引申扩大了的一种类属概念,因而充当合体字部件时蕴含着类意义的信息,成为组成其他字的字根。虽然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有少量的字不直接表义,然而,汉语的大多数词毕竟是由表意的字体现的。汉字大约有六万个,这些字所表之义大致即汉语中六万个左右的单音词的词义,基本上是形义结合,一字与一词相对应。因而,/字0也就成为中国人观念中的一个/中心主题0(赵元任1992:248),汉语语言文字本身的这一特点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以文字为对象,并出现了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文辞书,即以单个的字为主要收录单位来解释词义的字典。

其次,汉字的形音义组成自为一体的方块平面结构。纵观汉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至小篆的古文字阶段,第二阶段是由小篆隶变到楷化的今文字阶段。小篆是划分两个阶段的分水岭,汉字形成严密的体系可以说是从小篆开始的。小篆在语言发展、词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形成了一批音义固定的基础构形构件o。这些构件在构字时可以承担标义和标音两方面的任务,体现了汉字义符标义和声符示源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组合层次和组合模式。它们以少数的符号拼合而成大量的字形,以简驭繁,减少了记忆的负荷,又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度,保持了汉字的原意,充分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形成了一个互有关联而又稳定有序的构形系统。

从语言表达的动态层面上看,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只能是以线性排列构成词语来表情达意,但从文字内部构造的静态层面上看,汉字的构成部件则不是直接表音的,它与汉语词音没有系统的对应关系,它是更纯粹的视觉符号,作用在于表形,因而,汉字的结构部件可以横向排列,也可以纵向组合。汉字可以是左右结构,也可以是上下结构;可以是包围结构,也可以是穿插结构。如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成森等。然而,无论构字部件是多还是少,整个字形总是形成一个内部结构部件和谐互补的方块平面。其字义因其象形而显得直观,又因其以形为基础在结构上进行有规律的逻辑组合而易辨,具有较高的形差度,即在语言表达的线性排列中,每个汉字与其前后左右的汉字在形体上都有较大的区别。/你要在一页找什么字,眼睛扫到近处,它就直盯着你,呼之欲出0(赵元任2002:883)。文字的价值在于其组成部件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相互对立的区别性和承载的信息量。汉字是一种平面性的方块文字,从几何学的角度看,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三者之中,面的信息量最大。汉字的组成部件和组合结构在整个汉字符号系统中,不仅直观可辨,而且在组合能力上大大超过了表音的拼音文字,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汉字的第三个独特属性是每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具有以音节记录汉语词义的灵活性。汉字中的象形表意只是对图画记事方法的借鉴,试图通过近似于物象的符号形体所造成的视觉刺激,建立起与词语的对应联系。当汉语中一些抽象的虚词找不到所能寄托的实物形体时,汉字就用/假借0的方式来记录/本无其字0的词语。在日常用字中,又可用/通假0的方式记录/本有其字0的词语。汉字在记录汉语中的联绵词或外来音译词时往往用字不一,只记音节而不涉语义。汉字在形声字出现以前,往往以整体形象来与词义联系,象形与指事自不待言,即使在会意字中,这个字所代表的词义也不等于组成其形体的各个部件所代表的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整体形象或各部件相互关系等表示某种状态、意向、行为,并通过约定俗成的过程来与词语联系而表达词义。形声字产生后,则以其独立部件的组合结构来抽象概括地表达词义。这些部件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意符提示整个结构的意义范畴,其声符则不仅决定读音,而且还表达该读音所含的语源义,从以声符记载语音的角度体现了汉字是一个表义的符号系统,最终奠定了汉字的表意性特征。

汉字的第四个独特属性是单音成义的字与字组合自如,灵活多变。汉字大多各自成词,许多字都是可以独用的成词语素,如/山、水、大、小、上、下、人、鸟0等。它们不单用的时候是构词成分,单用的时候就是词。汉语的词是由表义的字体现的,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三个语言层次的构造方法基本一致,而字在语言的词句结构中是具有很强独立性的个体,在组词成句时往往不受统一的形式规则支配,只要字与字间意义互有关联,符合交际搭配的习惯,即可自由组合在一起。如/气0可以和/天0组合构成/天气0;/天气0又能和/好0组合构成/天气好0、/好天

气0;/气0又可以和/象0组合构成/气象0;/气象0又能和/新0组合构成/新气象0、/气象新0等,由此逐一递进,就可以逐次构成语言交际所需要的各级结构单位,小的可以是二字词组,大的可以是一个句子。汉语中的联绵词和外来音译词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单纯词,如/犹豫、恍惚、踰缮那、兜罗贮0等。这些词结构上浑然一体,一般不能分割。然而由于汉字的灵活多变性,即使是这些词,有时也可拆开使用。如5老子6中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0又如曹操5短歌行6:/慨当以慷,忧思难忘。0

1.2汉语中字与词相适应

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与思维没有直接联系。然而,中国传统小学研究中字与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汉语的词不仅仅是通过字而得到记录,而且汉语单音词的词义本身就是借汉字的外形才得到显现。词义通过字形的分布与组合来显示,字形以整体之形或局部之差来显示词义的存在状况和发展轨迹。汉语的字与词之间有着一种互为因果和互为促动的关系。

1.2.1形音二合组词表义

汉字中象形字是以/画成其物,随体诘诎0的造字方法来表词义的,然而人事纷繁,要求每个字/画成其物0并非易事,故先民往往根据事象的特点和意义要素的分析,设计汉字的结构。每个字的构形都是先民看待事象的一种样式或对事象内在逻辑的一种理解。汉字中的会意字则大多由两个象形符号组合而成,如/步0以双足会意,/即0以一人一食器会意。大致上由简单象形到会意象形,由单体构成合体,以意义上的二合为基础。

由于许多抽象的事物难以造象,许多具体的事物也难以刻画,假借字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应运而生。假借的大量使用虽然使汉字具有了音节表意的特征,但其形式仅仅表语音,无法体现词的音义两重性,于是产生了具有音义二合特征的形声字,即为一形表多词的字或加注形符以义别之,或加注音符以声别之。形声二合之形是一种完善的表词形式,适应了词的意义的二重性,成为汉字构型的主流,汉字中百分之九十是形声字。形声字既保持了汉字的表意性,又适应了汉语词汇不断增长的要求,成为汉语字与词相适应的第一个转折点。

1.2.2单字二合组词表义

依靠形体差异来清晰地区分一个个不同的词,这决定了汉字数量的庞大。整个汉字系统是以几百个独体象形字为基础繁化组合而成的。汉字的繁化使字与字之间差异增大,容易辨认,然而又会造成难写,而且也有数量上的限制,因而,除了依赖字形别义外,汉字还以其适应汉语单音成义的特点而以文组字一样,灵活自如地以字组词,即以单音词组成双音词来反映客观世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充分体现了汉字适应汉语词汇发展的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汉语复合词的组成与汉字的构成有相似之处。许慎5说文#叙6说:/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0许慎描述了最初的文字符号)))/文0是用象形的方法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进而有形与形的组合以及形与声的组合。许慎的看法基本上符合汉字的发展过程。就汉字而言,汉字字多文少,以独体字组成合体字,具有以文组字而生字熟旁的特点。就汉语词汇而言,汉语字少词多,汉字约六万多个,词则难以尽数,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概念层出不穷,表达这些新概念的新词新语不断涌现,正像后来产生的汉字都是由独体字组合成一样,后来产生的新词绝大多数也是由单音词组合成词。以单音词组成双音词,具有以字组词而生词熟字的特点。据5现代汉语频率词典6统计表明,/有的汉字具有全面的构词能力,既可单用,又可处在词内各个不同位置上,它们的生成能力强,出现字次多0,这类汉字/约占统计总量的二分之一

强0。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双音词的实词素中有一半同时也是单音词。

汉语造词与造字的方法有相似之处。汉字的组合具有意合的特征,也就是说汉语的单音节词多是意合产生的,汉语的复合词同样也具有很强的意合特征,复合词的意义总是反射出语素所含的某些意义,复合词组成中的意合性和汉字的表意性相辅相成,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字、词重视视觉的要求。意合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即使是外来词,在初期是以音为接纳媒介的音译词,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大多转变为半音半义词或意译词。我们可以说,汉字的会意字是复合词的雏形,汉语复合词的构造与会意字内部的复合程序相似,构成汉语复合词的词素大多可像分析汉字一样,由形及义,由剖析其内部构成部件和关系来分析其意义构成。汉语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往往具有一种理据性,词义总是由语素义按一定逻辑关系结合而成。这可以说是双音节新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大量产生并为社会接受的必要条件。

从理论上计算,汉语的一千四百个音节互相搭配组成双音词可以记载一百九十六万个词语,而三千个常用字交叉组合则可记载九百万个双音词。这种/单音成义的好处在于使汉语有很大的适应性。不管增加多少新词,原则上不需要增加新字0(王力1985:665-666)。我国目前出版的最大的5汉语大词典6收词才不过四十万,可见汉字以字组词特征适应汉语词汇发展之巨大潜力。以字组词不仅限制了汉字字量的扩大,而且在组合新词表达新义中是由已知引向未知的表意形态标记,具有模拟性强和能辨度大的特点。阅读一份英语5纽约时报6至少需要五万左右的词汇量,而阅读同样内容的汉语报纸只要五千左右的字组成的词汇就可应付自如了。因为汉字一字可类推组合成许多词,如认识了/羊0,就可认出/羊毛、羊肉、羊皮、公羊、母羊0等有关/羊0的一些词,而英语中sheep(羊)、w o ol(羊毛)、ram(公羊)、ew e((母羊)、g ort (山羊)、m utton(羊肉)等则无共同的词素可以模拟。一个汉字可以与不同的其他汉字组合成大量的双音词,如/玉0由美石的概念义联想到美好,再由美好义交织各种社会意义,组合成/玉体、玉宇、玉洁、玉兰、翠玉、碧玉0等不下600个双音词。由此可见汉字在双音化造词中除了具有模拟辨义的作用外,还具有以简驭繁的功能。单音节词作为词素而以字组词的双音化继形声字之后又一次显示了汉字的表义性,适应了汉语词汇不断增长的要求,成为汉语字与词相适应的第二个转折点。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语素,用不同的搭配方式组合成大量双音词,适应了表达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大量新生事物、新概念的需要,从词形上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基础,这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二由音看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

由音看汉语词汇双音化,其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音节结构的变化方面。关于汉语音系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上古、中古、近代的音系(尤其是韵系)呈现为一个橄榄形,如韵系5诗经6为二十九部、5切韵6一百九十三韵、5中原音韵6十九部。一种认为上古的音系有形态和复辅音,中古音系的声、韵、调皆有上古的来源,因而其差异不至于如橄榄形这样悬殊。我们认为原始汉语产生之初,仅表达简单的语义,其音系自然较简易,但发展至上古时期要表达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文献中的这么多的词义,且多用单音节来表达,其音节自然会比中古多。如上古韵母系统可分为六十四韵类,-t、-g、- 、-u、-ug、-b、-m、-i、-d、-n后皆可加-s尾,-t、- 、-u、-m、-i、-d、-n后还可加-1尾,因而上古的韵类就有一百五十二个,加上声类,如果再考虑到上古有复声母,那么从理论上说,上古的音节也是相当多的(郑张尚芳1999)。至于5切韵6音系的音节并不比上古更多,如5切韵6的韵母可分为九十四韵,分重纽

AB则共有一百十韵,加上合口韵共一百六十一韵(郑张尚芳2002)。

语言是一个基本自足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由于单音节语素在口语交际中听觉驻留短于双音节语素,而语言的发展则既要求词义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又要求表达的单一性、明确性。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单音词义不断发展、丰富的基础上,能够使语义表达更为单纯明确而且容量更大、更能满足交际需要的双音词大量出现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这表现在语音上即为单音词的双音化。据研究(丁邦新1979,余乃永1985:717-739),上古至今音节结构的演变为:(C=声母;M=介音;V=元音;E=入声)

早期上古音(谐声时代):(C)C(C)(M)(M)(V)VC(C)

中期上古音(周秦):C(C)(M)(M)(V)V(C)?

魏晋音及中古音:C(M)(M)V(E)

近代音及现代音:(C)(M)V(n,ng)

当代北京话:(C)(M)V

上古汉语不仅有复杂的声母系统,而且有复杂的韵尾系统。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主要是复声母和复韵尾的单化),得到了两个补偿:声调产生和构词双音节化。谐声时代的早期上古音有复辅音和浊塞声,但没有声调。周秦后期上古音复辅音尾开始脱落,声调开始建立?。韵尾及复声母的失落导致了汉语音节结构的简化,缩短了原来音节的长度。据此可推测汉语的双音化当直接导源于上古汉语的音节/短化0。上古汉语音节/短化0的结果致使尾辅音不断减少,单韵素音节不断增多。由于单韵素不足以满足音步必须分枝的要求,双音节音步应运而生。声调的出现又使音节失去原有的区别,双音节复合词的发展也继声调的出现而起于春秋战国。根据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如果汉语随着音节短化、声调出现而逐渐变成音节音步,那么这种语音上的改变与要求必将涉及和影响汉语的所有表达形式:语音形式、构词形式和短语形式。首先是语音,音步要求两个音节,汉语语音发展的总趋势又不再允许一个音节有两个辅音声母,所以剩余的复辅音C(C)V(V)音节就被自然而然地拆成CVCV。这一方面符合汉语向单辅音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双音步当然也更能满足口语交际中听觉驻留的要求,于是有了诸如/孔y窟窿0、/椎y钟葵0、/笔y不律0以及/匍匐(双声)0、/委蛇(迭韵)0等联绵词的产生?。由于汉语一音一义,而一音又不能足成音步,于是就促发了大量的双音节词组和短语。这些双音节词组和短语的进一步词汇化最终改变了汉语词汇的面貌,铸成了汉语从曲折到派生的新的词汇构造法系统(冯胜利2000)。

汉语词汇在语音上这种由声韵相拼组词到由两个音节相合组词的双音步特点为词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语音形式,体现了汉语词音适应汉语词汇发展的巨大潜力。就现代汉语而言,单音词的语音形式是以元音为核心的单音节,在这个元音的前后可以附加上次要元音或辅音,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次要元音只能是i、u等,在元音后面的辅音只能是鼻音n或ng。在元音前面的辅音可以不出现而成为零声母,或最多出现一个。声母和韵母二者加起来约六十多个,声韵拼合后可达到四百多个,再加上四个声调,大约可以构成一千四百多个音节。这么一点点音节所能表达的词义当然远远不能满足汉语词汇发展的需要,虽然汉字字形上个个有别而互不相同的特点正好从形体上弥补了汉语音节有限的弱点,形与音二者在组词表义上构成了互补?,但在口语交流的听觉上仍是以语音词为主,尤其是同一个音节记载的词义往往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形成多义词,同一个音节又往往用来记载后来出现的不同的词,形成了同音异义词(异源共形词),且这与词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毕竟只是杯

水车薪,而单音词双音化后则在语音形式上为词汇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也使词义的表达更趋于单一和明确。因而,我们可以说音节的简化、声调的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语音现象也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三由义看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

由语义看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表达由综合渐趋于分析。客观世界的大量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而每出现一个新事物,语言中也就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词来表达。由上所述汉语词形和词音的特点决定了单音词数量上的有限性,这也从词义上决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据5尔雅6和5说文6所载可知,我们的祖先/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0(叶蜚声、徐通锵1987:245)。如/白马曰馵、黑马曰骊、马七尺以上曰騋、马高八尺曰駥、公马曰骘、母马曰騇0等,又如/白色的公羊曰羒、黑色的公羊曰羖、黄羊曰羳0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属、种等范畴概念的产生,汉语词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表达新概念的需要,由独体字组合成/骘、騇、羒、羖0等单音新词演变为由单音词组合成/公马、母马、白公羊、黑公羊0等词组来表达新概念或新事物。就人的认识而言,人们总是由已知的事物去理解未知的事物,且新事物大多不会是凭空出现的,而总是与人们已知的某些事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而,当人们认识到某一事物的特点,在为其命名时出于表达的需要,往往不仅要一般地指称该事物,而且还力图反映该事物的特征,以达到突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目的,于是就有了表示/公的马0、/母的马0的/公马0、/母马0等偏正结构的词组。据统计,代表东周中期语言面貌的5论语6一书中,偏正式复合词占总词数的37.2%,并列式复合词占总词数的26.7%(程湘清1982)。5周易6和5诗经6中的偏正式复合词分别占其总词数的67%和68. 56%(沈怀兴1998)?。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形成偏正式复合词的偏正式词组和短语在早期先秦汉语中用得较多,这与人们认知事物时力图表达其特征有关。又据统计,5孟子6中偏正式复合词占其总词数的30%,而并列式复合词占总词数的34.5%;5世说新语6中偏正式复合词占其总词数的26.9%,并列式复合词约占总词数的43.6%(程湘清199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战国以后,人们为了避免多义词的歧义已大量地以并列词组来替代与之同义的单音词,力图更明确的表达词义à。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经由词组或短语凝固而成的,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既涉及词汇也涉及语法。古代汉语常常把动作和动作的结果综合在一起,即通常所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5荀子#成山6:/大其苑囿,高其台。0大,后来用/扩大0表示;高,后来用/加高0表示。因而从词义上看,词义的表达由综合到分析也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原因之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突破了单音词在形和音上的局限性,不仅大大增加了词的数量,而且还相应地减少了构词语素的数量,以简驭繁,建立了以少量语素构成大量词语的词汇体系,从而使汉语在词义的表达上更臻完善。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由作为孤立语的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的,也是汉语词汇内部形音义三者矛盾互相推动的必然结果。形态变化衰落的汉语,主要是立足于词义,顺应人的思维,由已知昭示未知,以单音词为基础,以文组字而生字熟旁;又适应词义发展的需要,由单音词充当语素发展为双音词,以字组词而生词熟字(徐时仪2000)。汉语词的形音义三要素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因果链中既互有联系,又彼此制约,各自

扮演着其不可或缺的角色,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适应了词义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需要。

附注

1吕叔湘(1988)指出:/汉字自成一种体系,跟语言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0

o王宁5汉字构形史丛书6总序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的构形是系统的,只有在相互的联系中认识每一个汉字,才能弄清汉字符号的实质。小篆的基础构形元素约为400多个,其结构层次是有序的,每一层次的组合也都有固定的模式。

?郑张尚芳所拟上古音系统的元音比较简单,没有(M)(M)(V)。

?汉语的去声源于远古韵尾*-s的失落,上声源于远古韵尾*-1的失落。

?这些词上古很可能是由复辅音声母组成的单音节词,当复辅音声母开始简化后,便由复辅音声母的单音节词分化为单辅音声母的双音节单纯词,而这个单纯词的两个音节则各取复辅音声母的其中一个成份作为声母。

?多义词的词义往往在原字的基础上分化为几个字来分别表示,如/辟0,分化为/避、僻0;/臧0,分化为/藏、脏、赃0等。同音节的词则各以不同的形体来别义,如/乏、罚、伐、筏、阀0等。汉语词音音节数量少,造成听觉上的迟慢,而字体上的区别度大、显意性强、数量丰富,使得视觉直观性强,易于分辨。汉字以不同形体来记载音节同一的同音词,体现了以形别义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音节有限的弱点,适应了社会发展中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

?沈怀兴统计5辞源6中偏正式复合词占总词数的58.56%,5现代汉语词典补编6中偏正式复合词占其所收全部复合词的47.78%,皆高于并列式复合词、动宾式复合词等其他复合词。

à从单音节词发展到双音节词,大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改变语音;二利用语义。在利用语音和语义手段时将同一音节重迭或将语义相同的词素组合起来则是最为便捷的。因此,复合词的发展中以并列式居多。由此也可看到词义在复合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冯胜利把韵律构词理论应用在汉语复合词的研究中,认为韵律对汉语构词的制约表现为: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两个音节。这就是在汉语中双音节词占词汇系统的主体地位的原因。

参考文献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19865现代汉语频率词典6,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程湘清19825先秦汉语研究6,山东教育出版社。

程湘清19925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6,山东教育出版社。

丁邦新1979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5历史语言研究所辑刊6第50辑。

冯胜利2000汉语双音化的历史来源,5现代中国语研究6第1期。

骆晓平1990魏晋六朝汉语词汇双音化倾向三题,5古汉语研究6第4期。

吕叔湘1988语言和语言研究,5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帕默尔19835语言学概论6,商务印书馆。

沈怀兴1998汉语偏正式构词探微,5中国语文6第3期。

索绪尔19805普通语言学教程6,商务印书馆。

王力19855王力文集6第3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时仪2000汉语的字和词,香港5中国语文通讯6总54期。

叶蜚声、徐通锵19875语言学纲要6,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乃永19855上古音系研究6,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赵元任1992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载5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6,清华大学出版社。

赵元任2002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载5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6,商务印书馆。

郑张尚芳1999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5古汉语研究6第1期。

郑张尚芳2002从5切韵6音系到5蒙古字韵6音系的演变对应规则,5中国语文研究6第1期。

On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Chinese Disyllabic Evolution Abstract T he em er gence of disyllabic w or ds is of fundamental im portance in Chinese lang uage histo ry.It is the result of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the meaning evolution)and the inter nal cause is that m orpho logy(Chinese character)and pronunciation should adjust to the dev elo pm ent of meaning.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cause o f the Chinese disyllabic ev olution.

Key words disyllabic evolution;internal cause

(徐时仪200234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高晓虹)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12月9-12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交际。具体议题包括: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双语教育、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语言交际、社会语用、跨文化语篇分析、语言教育规划以及其他与社会语言学有关的议题。该会设有/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0,参评人的年龄限于40岁以下。

凡愿参加会议者,请于2005年6月30日(以邮戳/电邮日期为准)前提交论文摘要(打印或电子件);2005年7月20日前发出邀请函。摘要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中文限1000字,英文限500词。参加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评选者,需提交中文或英文论文全文打印件和电子件各一份,中文限8000字,英文限5000词(提交截止日期同上)。

会议的其他信息,请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网址:ht-tp://w w https://www.sodocs.net/doc/5b17798274.html,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网址:http://w w https://www.sodocs.net/doc/5b17798274.html,。稿件要求以及提交论文摘要表格可由该网址下载。

论文/摘要请邮寄至以下地址:

510420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委会

电子邮址:gpphd@mail.g https://www.sodocs.net/doc/5b17798274.html,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讲课讲稿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

汉语词汇语法化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情况 词汇语法化也就是狭义的语法化它包括两种情形: (l)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 (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 1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 这类虚化一般是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副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如刘坚等认为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取”、“得”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将”、“取”、“得”是由句法位置改变虚化的。它们大致都经历这样一个语法化过程: 连动式→表示动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完成、持续(助词) 另外,该文中还分析名词“时”到晚唐五代演化为语气词,表“附着”义的动词“着”到六朝乃至唐五代演化为介词,这都属于词汇语法化的第一类。 . 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 此类虚化如刘坚等认为,反诘副词“敢”是由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而来。其实,词汇语法化的第二类还应该包括意义具体的词变成意义抽象的同,如一般动词变化为能愿动词。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原因 一、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外因 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和根本的动力。交流的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话语中,体现为交流必须满足便于表达和便于交流两个条件。表达和交流同人类的认知规律息息相关,认知规律对具体的语法化过程及原因有很强的解释性。 (一)交流的需要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思维简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含混、笼统,用名、动、形、数等实词组成的语言可基本满足交流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原先只由实词组成的简单含混的语言开始无法满足交流的需要。为了表达错综复杂的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了表达变幻多端的行为、状态之间的关系,原先的语言系统不得不进行调整、变化,这就从语言外部为语法化提供了动力。如没有交流的需要,便没有语法化,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动力和原因 (二)认知的规律 认知规律作为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交流需要密切相关。交流需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语法化的动力、原因,认知规律是从微观的角度寻求某一类词、某一个词具体的语法化原因。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是从具体不断向抽象发展,这条规律体现在时空领域,表现为人的认知总是由空间域转向时间域。受人类这种认知规律的支配,每一个实在意义的词总是处在不断抽象的过程中。这种过程在历时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虚化链,闭当虚化走到虚化链的临界点时,词的实在意义丢失,变为仅表语法功能的词,该词由此进人语法化过程。然后,在进一步语法化过程中,一些经过语法化而表空间的虚词受人类空间域向时间域转移的认知规律的支配,

最新现代汉语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现代汉语(下)期中考试试卷 答案请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方位词 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A.施事宾语 B.体词性宾语 C.谓词性宾语 D.受事宾语 3.“明天教师节”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 D.名词谓语句 4.“你的做法,我认为是错误的。”是()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 D.名词谓语句 5.“你到底去还是不去?”是() A.是非问 B.特指问 C.选择问 D.正反问 6.“咱们各做各的事”中的“各”是() A.名词 B.副词 C.形容词 D.代词 7.“商店里货物很全”中的“全”是() A.动词 B.副词 C.形容词 D.区别词 8、“这事没有什么要紧”中的“要紧”是() A.代词 B.副词 C.形容词 D.动词

9.“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 A.近宾语 B.双宾语 C.远宾语 D.补语 10.“战士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中的“不惜”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形容词 11.“你真是惟恐天下不乱。”中的“惟恐”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12.“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 C.中性主语 D.谓词性主语 13.“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 A.复说语 B.状语 C.插入语 D.同位语 14.“墙上挂着一幅画。”是() A.判断句 B.存现句 C.动词非主谓句 D.名词谓语句 15. 句首时间、处所名词是主语的句子是( ) A.北方经常下雪。 B.前天老王回了北京。 C.在南方有时也下雪。 D.从明天起放假三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分析多层状语的步骤是(),分析述语后有多个成分层次时遵循()原则,分析述语前后各有成分时遵循()原则。 2.“来打球”是()短语,“当他是傻瓜”是()短语,“祖孙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主编:杨寄洲 副主编:邱军 编者:杨寄洲邱军李宁 编写说明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本大纲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大纲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重要依据。 本大纲还包括几个附属文件,它们是: 1、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语法大纲 2、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功能意念大纲 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情景和言语活动大纲 4、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考试大纲 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 一、教学对象 母语为非汉语、以不同学习目的学习汉语的各国学生。 1、年龄: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 2、学历: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学历。 3、汉语水平: A、基本没有学过汉语,零起点的学生。 B、学过少量汉语,词汇量为600左右,基本没有表达能力的学生。 C、学过汉语,词汇量为1200左右,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音 语调不准,语法不清楚,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 二、教学时间 A、B类学生教学时间为一学年(两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约为40周, 每周24学时,共计96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 C类学生教学时间也是一学年(两学期),实际上课时间为40周,第一 学期每周24学时,教学时间为4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第二学期每周 20学时,教学时间为400学时,年教学时间为8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语言实践活动)。 学习时间不少于上述所规定的学时,才能达到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要求。 三、教学目的 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 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 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 定的一年级的标准。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 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 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 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王彬彬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发贴人:王彬彬 发贴时间: 2003年08月25日 22点45分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仍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仍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仍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二)及答案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二) 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语音具有()三种属性.2?声母的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3?后响复韵母有(). 4?汉语普通话共有()个音素,()个音位?5?音位变体可分为()两类?6?汉 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是两次大的变化.7.现行汉字的结构叮 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8?实词都有与()相联系的()义此外还可以() 义?9?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0.成语来源于 以下几个方面().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现代汉语 2.音节 3.单纯词 4.语义场 5.歇后语 三, 语音题(共19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 分)

(l)h (2)zh (3)n (4)g (5) j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8 分) (1) s -------- sh (2) j ---------- q (3) ---------- an ------------------- ang (4)ai ei 3?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特点.(共6 分) 优秀,语言,明月, 威望,军队,论文 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下列各词的构词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花朵,地震,领袖,崎岖,密植 老师,体验,潺潺,绿化,压缩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⑴骄傲一一自豪(2分) (2)商量一一商榷(2分)

(3团结)一一结合一一结勾(3分) (4)希望一一盼望一一渴望(3 五,简答题(共21分) 1.举例说明韵母与元音的关系.(4分) 2?共同语和方言是什么关系(4分) 3?怎样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5分) 4.举例分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4分) 5?举例分析成语与惯用语有什么区别(4分)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答案(三)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物理,生理,社会. 2.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 3. ia, ie, ua., uo, ue. 4. 32, 32. 5.条件变体,自由变体.6.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楷书,篆变,隶变7.结构单位,书写顺序,造字法.8.概念,理性义,色彩义?9?新词

(完整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 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三、求真求易与一手二手 本来,洋务运动是要向西方学习,懂得西方,翻译西方著作便显得很必要。但一转向以日本为师,人们学习西文的势头也就顿减。向日本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学习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那时朝野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对这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发表于《外交报》上的《与(外交报)主人书》中,他写道: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今夫科学术艺,吾国之所尝译者,至寥寥已。即日本之所勤苦而仅得者,亦非其所故有,此不必为吾邻讳也。彼之去故就新,为时仅三十年耳。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于三十年勤苦仅得之日本,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订可卜其未密也。乃徒以近我之故,沛然率天下学者群而趋之,世有无志而不好学如此者乎?侏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以其愈己而遂信之。分之所为,何以异此。 严复强调要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学术,须直接读原著。借助翻译已是万不得已,借助翻译的翻译,就隔尘更多,去真更远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因此也不能无条件地借用。例如,他反对“经济”这个日本译语,而代之以“计学”,并在《原富》卷首的“译事例言”中说明了理由:“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聂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引而申之,为凡料量经纪撙节出纳之事,扩而充之,为邦国天下生食为用之经。盖其训之所苞至众,放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顾求必吻合,则经济既嫌太廓,而理财又为过惬,自我作故,乃以计学当之。” 他认为“经济”一语,原意比西文“economy”宽泛,因此不宜作译语。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西文的“society”译作“群”,将“社会学”译作“群学”。此外,“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 ,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

六年级汉语期中考试

六年级汉语期中考试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汉字(1.5×20=30份) tánhuà ( ) ji?npǔ( ) d?oméi( ) bàoqiàn( ) huāngyě( ) máoxiàn( ) kuānchàng( )zhěngli( ) yánchén( ) xiānliè( ) zhìdìng( ) qīngyuán( ) niàngzào( )jiānsh?( ) nónghòu( ) qīngxiu( ) kuànqiě( ) g?nk?i( ) liángxiě( ) rěn?o ( ) 二、辩字组词(1×14=14份) 尊()谈()值()穷() 遵()淡()植()究() 敌()表()丢() 乱()麦()去() 三、选词填空(6×2=12份) 遵守触动从来举办满足哪些 1、你们家有()家用电器? 2、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3、为了()学生的需要,新华书店又送来了各种书籍。 4、今天在学校()的活动很成功。 5、我们应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6、这个故事对我的()很大。 四、连词成句(4×2=8份)

1、教育家我国是陶行知的先生著名 2、天气无论上学我都要多冷有 3、大家她我们榜样的是学习 4、围着前面发生一群不知道什么事了 五、完成句子(4×4= 16份) 1、我不小心弄坏了他的钢笔------------------------。(内疚) 2、--------------------,原来他的书丢了。(难怪) 3、我们的教室----------------------------。(宽敞) 4、最初我打算学画画---------------------------------。(后来) 六、造句(5×4=20份) 1、遵守: 2、制定: 3、大量: 4、.......只好............. 5、其实.....................

词汇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介评 本书主要研究汉语史中与双音词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词汇化现象,作者总共分五章论述:第一章,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第二章,从短语到双音词;第三章,从句法结构到双音词;第四章,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词;第五章,双音词语义和功能的演变。除此五章外,前有绪论,后有结语。本文在介绍此书时,总体按照原书本来的框架结构,同时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即因为从第二章到第四章都是介绍双音词的主要来源,因此把此三章放在一起来介说。因此就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原书进行简单介说,第二部分,对原书进行扼要评析。 一,简单介说 1.1绪论和第一章——题旨简介 在绪论部分,作者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本书主要研究汉语史中与双音词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词汇化现象,所谓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为两个音节,但这里所讨论的双音词不包括双音节的连绵词和音译词。接下来论述了此课题的意义和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绪论的最后,作者交代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如果说绪论部分做的还是“外围”工作,那么,第一章——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就正式深入到“内线”。 第一章首先说明了汉语双音词的主要来源:一是从短语变来的,这是双音词的主要来源;二是从由语法成分参与组成的句法结构固化而来的;三是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层次而只是线性顺序上相邻接的成分变来。 接下来讨论了双音词衍生的性质,作者认为汉语历史上双音词的产生体现的由句法到词法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语法化的语言形式的理据性减弱的变化过程,同时将双音词的衍生定性为一种词汇化现象,即短语等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 而在谈及双音词衍生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时,因为在汉语中双音词有不同来源,其在衍生方式共同表现出一下几个基本的条件限制:1,语音条件限制。原来的句法单位或跨层结构中的两个分立的组成那个成分都必须是单音节的,二者必须构成一个双音节音步。2,原有的两个成分必须在线性顺序上贴近。3,语义上要有一定的改造。4,使用频率高。 在本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双音词衍生的机制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作者在质疑语言变化是使用者有意识自主选择这个命题外,认为双音词的衍生过程基本是在语言使用者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语言使用者的自主选择指数在双音化的趋势变得比较明显时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变化,这一点用心理学上的组块记忆模式加以证明。 1.2第二章到第四章——主体部分 此三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本书的精华之所在,作者对不同来源的双音词一一作了认真而严谨的论述。 1.2.1第二章——从短语到双音词 (一)并列短语的词汇化 作者首先将并列短语分为两类:一类不用连词连接并列项,如“调查研究”,这样的并列短语没有外部形式的标记,可以称之为“意合并列短语”。另一类用并列连词连接并列项,如“老师和学生”,这一类称之为“形合并列短语”。进一步指出:只有意合短语才有可能变为并列复合词,形合并列短语不可能变为并列复合词,这话说因为形合并列短语一定长于两

发展汉语高级听力Ⅰ期中试卷

《发展汉语·高级听力》(Ⅰ)期中试卷 一、听句子,做选择题(2×20=40) (1)发展生物能源我不反对,可是,怎么着也得先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吧。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可以优先发展生物能源 B . 13亿人吃饭问题最重要 C . 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好呢? (2)公司现在不是资金短缺,也不是原材料短缺,而是缺人手,缺少的是真正有想法,有技术的优秀技术人员。 问:公司现在最希望什么? A . 有更多的钱 B . 原材料降价 C . 有优秀人才 (3)中国人从每周休息一天变为每周休息两天,结果中国的财富照样在增加,中国的经济照样在发展。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中国人原来每周都不休息 B . 财富多了,经济当然就好 C . 休息两天没影响经济发展 (4)中国降雨分布不均,东南部降雨量大,西北部降雨量少。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中国各地降雨有差别 B . 中国的西北部不下雨 C . 中国东南部雨量少(5)咱们去也好,不去也罢,都应该先告诉人家一声。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咱们还是去比较好 B . 咱们不去可能更好 C . 去不去得告诉人家(6)公司管吃管住,年底还发奖金,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儿?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B . 觉得这个公司不错 C . 公司的饭不太好吃(7)我真羡慕猫,每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多好呀!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猫很自由 B . 猫吃得多 C . 猫老睡觉 (8)我说这两天他怎么这么高兴呢,原来女朋友又跟他和好啦!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他不高兴,我批评他了 B . 我知道了他高兴的原因 C . 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了 (9)难看点儿就难看点儿呗,便宜就行。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A . 便宜东西都不好看 B . 难看一点儿没关系 C . 难看的东西我不喜欢(10)加点儿班算不了什么,反正周末我也没什么事。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他不喜欢加班 B . 他加班不要钱 C . 他不讨厌加班 (11)你说哪儿去了,昨天跟我一块买东西的是我表弟,什么朋友呀。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对方说得不对 B . 昨天我去商店了 C . 我不知道朋友去哪儿了(12)兔子曾经使澳大利亚人伤透了脑筋。 问:澳大利亚人曾经怎样? A . 为兔子费尽心思 B . 为兔子的事伤心 C . 为兔子的事难过(13)这件衣服真耐穿,都三年了,颜色都没了,愣是不坏。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A . 这件衣服真结实 B . 衣服早就穿坏了 C . 早该买新衣服了(14)你不就是有钱吗,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说话人非常有钱 B . 对方没有什么钱 C .对方不缺少钱 (15)下了几天雪,蔬菜的价格一个劲地涨。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蔬菜不停地涨价 B . 过几天还要下雪 C .下雪后大家都买菜(16)我费了就牛二虎之力才买上这么两张电影票,你还没时间去。 问: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A . 我最近特别忙 B . 我买票不容易 C .这个电影不错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相比于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难点要更多,对老师教学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希望下面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帮助大家上好中高级的课程。(一)中高级词汇总体特点: 1. 生词量加大。其中,具体名词和简单动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抽象名词和副词、连词的数量逐渐增多。 2. 生词难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近义词,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及用法搭配的混淆。 3. 对丙级词汇的记忆增强生词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最基础的频繁词汇范围,此类词汇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样就加强了记忆难度。(备注:中文词汇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级。) 4.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学习更有主动性。从最初对汉语的不认识不了解,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逐渐到认识、掌握及了解。学员对于汉语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就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学习能力。给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讲解词汇的方法基本不变;但是根据以上特点,教学方法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图示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拆字、释意和举例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增多。由于这个阶段的课程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讲解课程,所以各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会相较之前有所不同。 (二)比较法: 一般多用于近义词比较。 近义词区分较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如:“凭”和“靠”,“一切”和“所有”,“暂时”和“临时”,“突然”和“忽然”等等近义词的区分。又如:“后来”和“以

后”的区分,“以后”能说过去的事情也能说将来的事情,但是“后来”只能指过去的事情。先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再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三)话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引入“找对象”话题,以话题“找对象”为主题,展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就可以引出部分生词,如:对象,结婚,条件,个子等等词汇。 话题:找对象 甲:我希望我的对象个子高高的。 乙:我的结婚对象是中国人。 丙:我还没有对象。 丁:你结婚了没有? ······ (四)中心语联想法。 就是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在“我的爱好”此句中,“爱好“就是中心语。让学生们根据身边具体情况用“爱好”造句。又如:“我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我喜欢写楷书”等等。 (五)上下文法。 若是课文中生词不多,那就直接读文章。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在文章当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文章读完后,再领导学生去学习生词。 (六)拆词法。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一、语法化与汉语句法研究 本书根据孙朝奋博士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分六章,基本上采用归纳—演绎—再归纳的写作思路。第一章勾画了本书的篇章结构,阐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作者讨论了汉语句法研究与普通语法化研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及汉语历史分期和历史语料的选择问题。中国学者对汉语语法化的研究经历了由单纯描写语法现象到在描写的基础上解释语言现象出现的动因和机制的变化。本书也是对近期语法化研究发展的一个总结,作者以几个汉字为例,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从古到今的变化确实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语言内部找出了导致这种

变化的动因和机制,继而对语法化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与汉语语言结构 第二章讲述的是介词词组的词序变化及其与汉语语言结构的关系。作者以《左传》和《史记》为依据,选择了古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以”,“于/於”,结果显示,无论数量上还是频率上,动词前后的介词短语比例大致相当,借此否定了所谓的参数设定变化。 “以”用法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导致了交流上的障碍才使得它的诸多用法逐步被其他的词所替代。如“以”可以表示工具,后来被“把/将”取代,元代以后,又逐步让位于“用/拿”;上古汉语中,“以”还可引导间接宾语,但在V1V2连动结构的类推和两个同音异义词“与”的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双宾结构“V1Do与Io”,这也是现代汉语中“给”的前身。

同样的道理,“于/於”作为上古汉语中主要放在动词后面的介词,交流上的不便也是导致其变化的外部动因。其被动标记身份从六朝开始让位于“为”“被”,因为此时,带施事主语的动词性复合词V-杀与代受事主语的动词性复合词V-死之间的界限得以中和化,即它们既能带实施主语又能代受事主语,这样就造成了谓语之前的名词性成分角色的复杂化,施事和受事混杂不清,造成交际上的困难,这时的语言倾向于产生一种语法手段,有效标示谓语之前的施事名词,而“被”本身的特点最适合充当这一角色,便在此背景下语法化为前置施事标记。 上古汉语中,“于/於”以及“如”“似”“比”还可以用作比较中枢词,而现代汉语中,只有前置“比”有此项功能。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相同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相关性的推动下,“比”与其他成分进行重新分析的结果。 经过这些变化,放在动词之后的介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现代汉语》考试试卷( A 卷、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 .语法具有、、等性质。 2.汉语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 3.“漓江的水真绿啊!”此句属于主谓句中的句。 4.“尚且??何况??”是关系复句使用的关联词语。 5.把“你只要一听,你就会明白”改为紧缩句:。 6.双重否定句在语气上往往比一般肯定句更。 7.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 、、、 四类。 8.量词可以分为和两类。“走了两趟” 中的量词属于动量词。 9.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比喻的种类,一般根据三种成分是否同时出现,分为、 、三种。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0.5 分,共 5 分) 1.形容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2.“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较研究。” 属于条件复句。() 3.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 4.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属于修辞活动。() 5.连动短语也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 6.好的修辞可以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 7.联合复句呈雁行式排列,顺承复句呈鱼贯式排列。() 8.“上得来”中的“得”是补语的标志。() 9.修辞充分利用语言的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美感需求,审美原则 是修辞的基本原则。() 10. 定语中心语有时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我就不明白你怎么连什么也没学会。”中的“什么”表示的是() A 、表疑问的代词B、表示任指的代词

C、表示指示的代词 D、表示虚指的代词 2.“在”是动词的是() A、我在家。 B 、我在家看电视。 C、我正躺在床上看电视。 D、我在看电视。 3.“我跟老张协商了一下,感觉还是稳妥一点好。”中的划浪线的“跟” 字是() A、连词 B 、副词 C、介词D、助词 4. “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属于() A、中补短语 B 、动宾短语C、偏正短语 D 、连谓短语 5.“他真是的,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中的“真是的”属于() A、谓语 B 、独立语C、定语 D 、补语6.“这些水果我们谁都不吃。”的语义关系是() A、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B、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C、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 D、大小主语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他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中的“起来”属于() A、判断动词 B 、助动词 C 、能愿动词 D 、趋向动词 8.下面的句子使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A、他长得太像他爸爸了。 B 、他手里就是大团结多。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柏油路好像也要晒化。 9.“咱们俩,谁也离不开谁。”中的语义关系是() A、大主语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B、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C、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D、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他是一名翻译,翻译了很多文章。 B、他比专家还专家。 C、他花了三块钱买了一盆花。 D、这位代表代表大家发了言。 11.下列各组中,短语的结构关系相同的是() A、格外美好幸福美好 B、有人发言有权发言 C、爱唱歌去唱歌 D 、仔细核对分别对待 12. 下列各组中,都属于偏正短语的是() A、整顿市场经济市场 B、改革开放改革体制 C、经验丰富刚刚拿走 D、极力推荐热情接待 13. 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结构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夕阳把草原映得辉煌灿烂。 B、他的事迹博得一致好评。 C、这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D、她的演唱赢得热烈掌声。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教学文案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 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近现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以下列举一些从日语中引进的汉语词汇(按首字母排序): [B] 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 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 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E] 二重奏; [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丄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对外汉语初级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母语为非汉语、有不同学习目的学习汉语的各国学生。 1、年龄: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 2、学历: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学历。 3、汉语水平: A、基本没有学过汉语,零起点的学生。 B、学过少量汉语,词汇量为600左右,基本没有表达能力的学生。 C、学过汉语,词汇量为1200左右,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音语调不准,语法不清楚,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 二、教学时间 每学期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为16周。 三、教学目标 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定的一年级的标准。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通过汉语进修教学,使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一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加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了解。 通过在初等阶段四级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和汉语拼音,掌握所规定的2411个初等阶段的词以及相应的汉字,掌握185项初等阶段的语法点,初步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 完成初等阶段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运用学到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并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听:能基本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能听懂教师用较慢的普通话所做的讲解;具有初步的猜词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如见面、介绍或购物时的简单谈话,了解他人对某一事情叙述的基本内容,理解说话人的主要意图。语速为120-140字/分。 说:能比较准确地发出单个字、词的音,句子的语调虽有明显的母语影响但所表达的意思连贯,基本上能让听话人理解;能进行日常生活中诸如见面、介绍、祝贺以及询问、购物等基本口语交际,能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或叙述某一事情的基本内容,句子错误率不超过30%。 读:能根据汉语拼音比较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能借助词典阅读已学词汇占80%以上的文章,准确概括出文章的意思;在无词典条件下,能克服非关键性文字障碍,理解已学词汇占90%以上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速度达到90-110字/分。 写:能用汉语拼音比较准确地写出听到的普通话音节,能用汉字听写出已学过的字、词、句。汉字书写笔画清楚,笔顺基本正确,具有初步的汉字结构的知识。能将一段简单的叙述写成文字,能写留言一类的便条或简短的书信等应用文;能写出400字的记叙文,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某事的基本态度,错字或病句不至影响读者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和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占课堂教学时间的4/5。 2、实践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训练语言技能。尤其是初级阶段,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坚持少讲多练,精讲多练。讲解语言知识要少而精,尤其是语法教学,要多演示,少讲解,尽量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多用公式、图表、图片、动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尽快理解句法结构,要尽量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尽快理解所学内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随即投入操练。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