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新授知识的系统性,也应注意练习的系统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导新,促进调整与同化,使之连成一体,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4、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讲究练习策略,优化练习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量而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练习效率,教师应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

1、新知识及时练。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人在学习之后,遗忘便立即开始,且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可见,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练,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教师在教完新的知识点之后,应及时针对这个知识点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如教学“角的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及时的练习,学生明确角的基本特征:从一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的边,就是角。

2、易混知识对比练。

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估算新课练习中,学生对于估值何时要估大或估小易混淆,设计如下两道对比的题目,得出估值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估大或估小的结论。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几瓶?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帐篷?

3、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求两数的相差数和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可以综合练习:男生15人,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男生15人,女生7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8人,女生有几人?

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几个?

4、重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适时适量练

适时适量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时间和一定数量的控制。课堂上用于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低年级来说,新授课练习的时间一般占一节课的二分之一;中高年级练习的时间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练习没有一定的量,就难以保证适度的质。练习过的过多,学生在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练习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信息反馈也不完整不全面。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来决定练习量的多少。

6、在错误中练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如: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三、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设计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论文

谈练习设计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 安义县龙津小学熊云萍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应用。但是鉴于传统教学注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湮没在无穷无尽的、机械的、重复的、毫无实际意义的练习中的弊端,新课程实施中的练习设计有它自身的特点,倡导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盲目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不能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二是过分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课外辅导练习主要是书面的,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封闭性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四是练习“一刀切”,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的意义。五是重视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当中的思维因素。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

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

有效性课堂练习

有效性课堂练习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有效性课堂练习中要紧扣一个“度”字,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要有一定的“坡度” 练习教学中,同样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新授课后的知识水平和班级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重点、难点的钻研,设计出具有一定坡度的练习,即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从易到难,以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把已学过的知识与新拓展的知识沟通,让知识向技能、智能转化。 2、要定准“难度” 在确定练习的难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同时还要兼顾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除了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必须要求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外,其余的提高性练习题,应有意识地设计出多个层次,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通过不同的层次的练习,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 3、要有一定的“密度” 数学练习课的“密度”,不仅要有数量上的要求,而且还特别强调质量上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紧紧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矛盾,突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在关键处要有所突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练习课的设计中,要非常讲究教学内容的精与巧,将有限的时间花在关键处,尽可能节省出时间,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技能。 如:在组合图形的练习课中,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有解答几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题目上,而要通过少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归纳并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如分割法、拼凑法、平移法、重组法等等。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外,应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要加大“跨度” 学生学习的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的着联

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专题研讨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强调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练习中存在多、繁、杂的现象,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1、当前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 (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 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 (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

提高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增值美术课堂 ——美术校本研修课程方案 一、研究背景: 课堂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美术课的课堂作业也是最快速反应学生学习所得,体现课堂有效性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依据。学生课堂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是直接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快而明显的途径。 回顾以往的学生作业,对比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我们发现学生作业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作业重摹仿,而缺乏创新。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非常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为了确保在一节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课堂中主要以教师讲为主,提问少,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多,教师常常根据时间收放学生思维,整个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处于小幅的波动面,致使学生作业缺乏创新,内容单一。(二)学生完成作业有应付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个体能力差异而形成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能很快完成作业,基础一般的同学根据提出的要求完成作业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他们的能力在这节课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反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也受基础好的学生地影响不能用心去完成作业,而去赶时间应付老师作业。 要改变现今美术课堂作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作业设置上入手,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从生活出发去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完成并力所能及的命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学期,我们的研修活动将抓住“增值”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聚集大家的智慧,在教学中做到作业设计自主化,作业设计趣味化,作业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研究目标: 1. 在研修的过程中,改变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把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出现趣味化、自主化、分层化、创新化的作业。 2. 在研修的过程中,探索如何把三维目标较好的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通过不断尝试、体验,改进,培养教师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创新工作学习的状态。 3. 师生的互动交流与学习,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使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划一走向分层、从“拿来”走向创新、从批改走向对话。 4. 通过研修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有明显的发展。在研修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反思、改进能力的提高,增加教师的教学灵活性。三、研究内容: 1. 研究提高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研究如何在课堂作业设计中体现“美术”的原则和“教学”的原则。在美术作业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学生掌握,而且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其掌握的程度。同时,在美术作业中还应该包括“创造”、“审美”的要求。 2、研究有效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求的基本结构。 美术课堂作业要求由“基本要求”、“具体化”和“可选部分”三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是指:用什么方法做什么练习。 具体化是指:对基本要求的具体化、补充说明或要注意的问题可选部分是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发挥个性的创造空间。 3、研究有效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求与美术教学评价的关系。 (1)技能目标的评价。 (2)认知目标的评价。 (3)创造性目标的评价。 (4)情感目标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蟠龙小学陈健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

如何提高效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效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老师快速检查当堂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课堂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当堂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练习的方式有导入练习、即时练习、新课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等等。 因此,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有效课堂练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下文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中的代入法第一课时为例,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1、先老师要出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来解这些方程。这一过程既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复习作用,又有学习习的知识有铺垫的作用。 2、在方程3=+y x 中5=x ,则求出y 的值。 3、讨论题:在方程3=+y x 中的x 由y +7来代替时方程5=+y x 可变为___________; 这一联系虽然有点难度,但这对新知识的学习很有作用,因此老师要有耐心,让学生去讨论, 老师讲例题: 解方程组y 1x, 2x 3y 5.?=-?+=? 4、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

解方程组① ②y 2x 3, 3x 2y 8. ?=-?+=? 解:把①代入②,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x=______. 把x=______代入①,得y=______.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 ____, y ____.?=?=? 这一练习对学生掌握解题过程很有作用。 5、解方程组①②2x y 12, y 3x 2 . ?+=? =+? 6、解方程组① ②x 12y, 2x 3y 2. ?=-?+=-? 通过以上六个由浅入深的练习,可以使学生:1、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2、了通过以往知识解决实际新的问题。3、利用观察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此次课堂练习的设计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练习使教学质量提高上有较很好的作用。 二、课堂练习时间要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时间要安排充足,一节课要保证20-25分钟的练习时间。若时间少,练习量就小,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进行拓展练习,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受影响。 三、及时反馈练习效果 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

关于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学生学习作业的有效性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赵才欣 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又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考试评价系统来配合与支持。但是,有效的考试评价系统的基础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业,没有日常教学根据新课程精神的有效作业的实践积累,考试与评价的相应改革就可能产生一定风险。 但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就是尚不很明确什么是体现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作业?遇到一个比较普遍的困难,就是怎样才能使课堂作业实现有效性?怎样来改进现在的课堂作业?所以,当前我们讨论课堂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对课堂作业应该重新认识 什么是“作业”?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对之作一个概念的界定。 在日常的教学语汇中,“作业”、“练习”、“训练”可以说是一组意思相近的概念。但如果仔细查阅文献,其中表述上的差异还是可以发见的。 关于“作业”,《辞海》有三个解释:(1)作活;工作。《史记·高祖本记》“不事家人生产作业”。(2)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工业性作业、课堂作业等。(3)“工序”的别称。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认为,作业仅指课外作业,所以表述为“也称家庭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按这个界定,把作业分为三类,即:“(1)阅读作业,包括为预习或复习而阅读教科书,及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阅读参考书等。(2)口头和书面作业,包括熟读、背诵、复述、书面回答问题、演算习题、绘制图表、作文以及其他创造性作业等。(3)实际活动作业,包括实习、实验、观察、测量和制作标本模型等。” 关于“练习”,《教育大辞典》的界定是“对同一学习任务的重复感知或重复尝试,或者刺激与反应的重复”。并说常与复习和操练通用,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则对练习作了一定分类:“按性质和特点来说,练习法一般可分三类:(1)心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老港小学:陈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35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了开题报告。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组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有关书籍和文章;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组内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深入研究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学习内容的组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 一年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一)理论成果: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如何实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所以,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实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学习的兴趣 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所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1、题型新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来说,练习形式比较单调。所以,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能够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不但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新方式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这样能够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

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反思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使其充分发挥数学习题的最大功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达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促进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练习有效性实践反思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一、课堂练习有效性要有典型性。 课堂练习要选择典型和合适的题目来作为练习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学生训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化静为动、举一反三,方是妙练。在选题和练题的过程中,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套题”好比套环,一环套一环,逐题解决,惊喜不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中出示3道竖式计算题:(1)3.11+2.22= (2)36.75-21.45= (3)26.2-13.15= 第(1)题是小数直接加,巩固小数的加法。第(2)题结果小数的末尾出现了0,询问学生这样的结果还可以怎样写?(去掉0)根据什么可以去掉0?(小数的基本性质)的确,当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结果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简化,向横式汇

报时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而第(3)题是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题目,考查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出现的得数简写和数位不相同的情况加以巩固、补充和发展。这样的练习才是有力量的,学生练习的收获也远远超过数学习题本身。通过以上典型性和适切性设计,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重要目的。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多样性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题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后,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先介绍游戏的规则:老师当火车头,老师的问题你来猜,你当火车头,你的问题他来猜,让学生小试身手。练习的题目分为两组,第一组是:(1)我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我的另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2)我是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吗?为什么?(3)妈妈给我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底角都是70°,顶角是40°,对吗?第二组设计的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游戏:出示110°、47°、45°、43°、20°、55°、80°、90°、50°,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任选三个度数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三角形的名字,这两个练习层次清楚,针对性强,既多样又富有趣味性,用游戏来贯穿,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理念将练习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练习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多样化的练习将构成学生课内、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练习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数学练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

课堂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谈有效布置课堂作业 说起这个话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观”。这种“作业观”大致有以下特征: 其一,以书面作业代替作业。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不过口头作业因为不方便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书面作业不去做一做、写一写,岂不是太快活了学生,不仅老师觉得不行,甚至连家长都觉得说不通。 其二,以“教辅”资料代替作业。本是教师基本功的作业设计,却渐渐地被“教辅”替代,我们老师设计作业的本领正在被边缘化。或许你要说,有现成的教辅不是更好吗?市场上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作业设计过程来看,老师就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情;重、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不同学情和针对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这些,“教辅”都无法也不能“预设”其个性化需求,我们在实际使用“教辅”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批改作业时才发现题目不是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此时发现,学生已经浪费了时日,长期下去,罪莫大焉。 因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作业到底是什么?才能谈有效! l 作业到底是什么? 作业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作业是教师的“晴雨表”,是反映教师教学情况的晴雨表。还有人说作业是学生的“营养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认为无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首先都要弄清楚,长期以来,大家的思维中,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目的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情感、创造力,这些最可贵的东西则冷落了,而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而轻视了人的主观作用,大家都缺乏对作业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因此,除了巩固知识、技能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增加“营养”。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可以给学生补点方法,如阅读的方法、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可以给学生补点情感,利用学科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课文教学有关亲情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的亲情故事,同时教师也要调适好学生的作业情绪;还可以给学生补点兴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诗歌乐园等。苏霍姆林斯基说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有效性》教学心得 郭玲霞 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练"就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化的桥梁,"练"也是将这些经过加工锤炼提升后外化的桥梁,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准备课堂练习 要体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切入点、练习反馈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 练习形式可以口头练习、笔头练习、操作练习、自编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目给其他学生做,既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加深对新知识的应用。 当然,练习的内容是最关键的部分,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的搬到课堂上来。 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只练习同一梯度的题目,是无助于学生的提高,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合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师不要代替。特别是一些探究找规律的题目。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碰到此类题目他们会模仿着自己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三、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老师讲过的新内容,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马上掌握,教师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错误,说明他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没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重新讲清楚。另外,有些时候学生练习出现的错误是由于自己粗心或上课不认真听讲造成的,教师了解后可以督促学生细心解题和认真听讲。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经历了许多错误之后才真正的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正确的解法。 四、对于学生的差异,要允许异步达标。 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老师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五、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 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曾有学者指出:"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 喻安逸更新时间:2013-1-6 20:30:20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