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研究_彭华涛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研究_彭华涛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研究_彭华涛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研究_彭华涛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鄂财企发(2007)19号)。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彭华涛(1979-),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研究

彭华涛,王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Study on Effects of Financial Input and Output for S&T

Peng Huatao ,Wang Feng

(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levance between effects of financial input and output for S&T,defines respective latent variables and observes variables of financial input effect for S&T and financial output effect for S&T,establish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financial S&T input and output effects,obtains path coefficients of trigger effect,ripple effect and risk effect of financial input for S&T and lagging effect,multiplier effect and crowding-out effect of financial output for S&T.Key words:financial input effect for S&T;financial output effect for S&T;structural equation

摘要:本文揭示了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的关联性,对于财政科技投入效应的潜变

量及观察变量、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的潜变量及观察变量分别进行了设置,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了财政科技投入的触发效应、波及效应、风险效应与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效应、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之间的路径系数。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效应;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结构方程中图分类号:F812.45,F064.2

文献标识码:A

1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产出效应的变量设置

1.1

财政科技投入效应的潜变量及观察变量设置财政科技投入的触发效应(CF )是指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同样存在对于科技投入的投资需求但受到约束或限制,财政科技投入能够激发这一需求与潜能,从而使得科技投入的广度、深度和宽度增加。其具体表现为政府作为科技投入的引导者,因为拥有更多的政策信息、制度信息、市场信息等而使得投资的方向性和主动性更为明确,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其他科技投入主体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引、信心

培育、目标锁定等作用。财政科技投入能够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活动(CF1),并将引导企事业单位从多个途径筹集和增加科技经费投入[1](CF2)。财政科技投入的触发性带动了科技活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全民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与信心。以科技创新的技术推动与市场驱动为前提,由于政府的主动参与与积极引导而对潜在的科技创新热情、科技创新趋势所进行的挖掘。

财政科技投入的波及效应(BJ )是指财政科技投入对于科技活动的最直接关注点为资金扶持,同时亦将从资金安全与资金风险考虑的角度波及到从政策、制度、方案等多个角度予以支持。其具体表现为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不仅仅是从资金角度对于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支持,财政科技投入的正向反馈性将影响到政府对于科技投入的积极性(BJ1)、政府部门对于相关科技政策的修订(BJ2)、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对于科技投入的配置方案调整(BJ3)。即为配合财政科技投入,政府部门及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制定配套的政策,科技投入效果如何影响到下一轮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介入时间、持续阶段等对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方案设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对于科技经费的配置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上因素统称为财政科技投入的波及效应,从多个角度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效应的有效补充。

财政科技投入的风险效应(FX)是指财政科技投入将因为决策方案的局限性、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决策思路的复杂性而使得投入的预期效果具有波动性。其具体表现为财政科技投入的时机、额度、周期、客体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将受到宏微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2]。其中包括全民创新创业热情(FX1),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受到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及创业者热情的影响,整体范围内的创新创业热情才能刺激政府部门愿意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活动去积极引导和支持(不排除创业活动低靡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财政科技投入);申请材料、攻关能力等诸多来自申请财政科技投入的企事业单位自身因素的影响(FX2),即创新活动主体能否以有效沟通为前提并具备相应的支撑材料,对于财政科技投入具有指引性。此外,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经济领域对于科技活动的需求、社会发展赋予科技活动的责任(FX3)等定位准确与否亦将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的偏差构成影响。

1.2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的潜变量及观察变量设置

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效应(ZH)是指财政科技产出结果的形式具有无形性,价值具有期权性,内容具有多样性,从而使得财政科技完整的产出呈现的时间相对于投入会有所推迟。其具体表现为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科技活动的支持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并且各类回报及产出并不能单纯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即使获得经济回报,亦可能并不是直接的、纯粹的资金回报,具体而言包括财政科技投入的最终成果价值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具体体现出来(ZH1)、最终成果可能是不可物化的无形产出(ZH2)、最终成果价值可能无法被准确地衡量(ZH3)、直接产出需要经过转化才能体现其价值(ZH4)、所获得的产出在特定的行业或某类企业才具有重要价值并发挥作用[3]。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效应与政府部门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资助领域选择有关,因为企事业单位通常不愿意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太多费用,而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基础领域的支持只有在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阶段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其次与政府部门对于科技活动的投资意愿有关,因为政府通常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战略投资者而存在,不同于企业的利益驱动型主体,政府部门通常期望获得长远的投资回报;再次与财政科技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因为其具有政治性、科技性、经济性等多种特性,从而使得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本身具有复杂性。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效应与波及效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财政科技投入对于非经济领域的多个维度因素的影响必然使得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应产出的彻底获得亦将具有时间滞后性。

财政科技产出的乘数效应(CS)是指财政科技产出的循环利用性以及相互促进和转化性将使得财政科技的实质性产出被无形方法并远远超过预期成果。其具体表现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具有扩大效应,其对应于产出的多样性,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不仅仅期望获得远期的、间接的、隐性的经济回报,还希望财政科技产出能够覆盖经济领域以外的行业、学科、社会等多个方面[4]。具体而言,包括财政科技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可能会带动相关或类似行业与产业的发展(CS1)、带动多个交叉学科的发展(CS2)、突破地域范围对社会构成影响(CS3)、产学研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合作(CS4)。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专项资金或者项目价值取向必然会使得区域范围特定行业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政府在共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将打破区域的限制而服务于更为广泛的区域范围和专业领域,政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鼓励和支持所引发的科技创新投入将促进知识在产学研各方的转移以及合作利益的创造。财政科技产出的乘数效应与财政科技投入的触发效应不可分割,财政科技投入对于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投入的经费支出、工作热情、前景信心、渠道开拓等的触发将在财政科技产出阶段从乘数效应的4个方面予以回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otation Method: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a.Rotation converged in 7iterations.

报。此外,财政科技产出的乘数效应同样不可能迅速得到体现,财政科技投入经过放大的各类产出亦需要不断证明、转化、反馈才能兑现其真正的价值,其将强化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特征。

财政科技产出的挤出效应(JC )是指财政科技产出的结果偏离预期并相对有所降低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现为财政科技产出增强了企事业单位为获取财政科技投入而展开的不必要的竞争(JC1);财政科技产出在刺激财政科技投入下一轮投资热情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投入的惰性[5](JC2);财政科技产出对于特定领域的投资倾向性在促进该类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投资盲区可能会造成部分产业及企业的机会损失(JC3);财政科技产出包括部分科技项目因为政府的特殊扶持而获得超过市场现实的实际产出(JC4),而事实上该产出包括一定的虚假成分。财政科技产出的挤出效应与财政科技投入的风险效应相辅相成[6],投入阶段的诸多不确定性将使得财政科技产出必然偏离预期目标且将产生一定的折扣。

以上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产出效应的可观察变量均由国内外文献综述中各学者已认可的观点和通过专家访谈的结果获得,本文在此省略了这一过程。同时,鉴于论文篇幅的关系,本文亦省略了问卷设计中与各投入效应和产出效应相对应的选项罗列。

2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2分,有效问卷126份,其中调查对象主要为武汉市获得政府财政科技支持的企业。运用SPSS 软件16.0可得,因子CF 、BJ 、FX 、ZH 、CS 、JC 的

Cronbach's Alpha 值分别为0.823、0.877、0.757、0.902、0.883、0.815均大于0.7,问卷整体Cronbach's Alpha 值为0.933,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问

卷内部一致性较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KMO and Bartlett's Test 可得

Kaiser-Meyer-Olkin 值为0.935,检验结果在P=0.0000水平上显著,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最大

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将各类因子归为6类,探索性因子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各指标在所属因子上载荷系数较高,而在其他因子上载荷系数均较低,因此具有较好的收敛度与区分度,可初步确定将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的各类因子划分为外源变量触发效应(CF )、波及效应(BJ )、风险效应(FX )与内生变量滞后效应(ZH )、乘数效应(CS )、挤出效应(JC ),对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由LIRREL 运行结果可得:χ2/df =1.63<3,RMSEA =0.078<0.08,NFI =0.98>

0.9,NNFI =0.98>0.9,CFI =0.96>0.9,T -values >3.28,因

此可认为以上6个潜变量能够通过验证性因子分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论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 ].山东社会科学,2005,(7):65-68,72.

[2]李谷成,郑炎成,冯中朝等.湖北省省级财政科技投资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J ].湖北社会科学,2005,(9):42-44.

[3]史季青.基于Panel-data 模型的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0-92.[4]张衡,卢进,王亚萍等.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7):101-102.[5]谢福泉,任浩,张军果等.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科技项目后评价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2006,(6):25-

27,35.

[6]胡兴旺,曹武军.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 ].中州学刊,2008,(1):83-88.

[7]马丽亚,窦淑新,莫振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89-90.

(责任编辑张九庆)

表2

模型拟合指标表

析。运用LISREL 编写程序并代入数据可得武汉市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产出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

1所示。

从图1中的结构模型路径系数来看,所有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假设均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模型中各个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在统计上均为显著()。从模型拟合指标来看(见表2),χ2/df 、NFI 、NNFI 、CFI 指标都能满足最低或最高限制条件。

3结论

由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对于基本假设的验证

以及相关数据来看,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理论:

(1)财政科技投入的触发效应对于财政科技产出的乘数效应具有正相关性,是由财政科技投入与

产出的放大效应所引起的;财政科技投入的波及效应对于财政科技产出的滞后效应具有正相关性,是由财政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多样性所引起的[7];财政

科技投入的风险效应对于财政科技产出的挤出效应具有正相关性,是由财政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财政科技产出的乘数效应对于滞后效应具有正相关性,其是由财政科技产出的间接性与期权性所引起的。

(2)在财政科技投入触发效应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引导企事业单位从多个途径筹集和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在财政科技投入波及效应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政府部门对于相关科技政策的修订”;在财政科技投入风险效应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

为突出的是“申请材料、攻关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财政科技产出滞后效应的诸多影

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最终成果可能是不可物化的无形产出”;在财政科技产出乘数效应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带动多个交叉学科的发展”;在财政科技产出挤出效应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部分科技项目因为政府的特殊扶持而获得超过市场现实的实际产出”。

政府部门若想有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正向效应,必须加强财政科技投入事前、事中与事后的控制,事前的财政科技投入决策必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并加强对于科技项目的遴选;事中必须实施对于财政科技投入及中间产出进行适度、适时、适合的监控与检查;事后

必须建立必要的延迟评价、风险补救以及反馈改进机制。企业必须有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波及效应、触发效应以及乘数效应等,充分利用而不完全依赖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最终有能力、有意愿构建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图1财政科技投入效应与财政科技产出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 【内容摘要】针对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过去10 年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多个相关模型,评估了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了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若干相关发展建议,对于提升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相关分析;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回归模型 前言 科学技术是立国之本,强国之举。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体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学校的科技投入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的科技产出也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学工作为主。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高等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等学校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还必须承担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因此对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作相关统计分析,动态反映和考察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科研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客观评价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实力和效率等,增强对科技投入和产出的预见性,适时调整对高校的科技政策,促进高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和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我国高校科技投入现状分析 200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新的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966.3亿元,比上年增加427亿元,增长27.7%,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普查后调整数)之比为1.23%。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17.1万元,比上年增加3万元。其中高等学校支出200.9亿元,增长23.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 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涨幅略高于全国水平。对于高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除在1998年出现过一次负增长外,基本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趋势。其中“应用研究经费支出”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保持在50 %

河南工业研发活动投入产出绩效研究

河南工业研发活动投入产出绩效研究 基于河南第二次R&D清查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工业R&D投入产出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尽管目前河南工业研发活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但是各地市各行业的效率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地市和行业存在人员冗余、投入经费过多。鉴于此,建议河南在确保必要研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河南工业R&D研究能力;加大推进交流与合作力度,缩小地市之间行业之间投入效率方面的差距;实施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建立基于效率的R&D投入机制,力争使有限的R&D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标签:河南省;工业;R&D;投入产出;效率;DEA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资料显示,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32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2%。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63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8.0%。可见,河南是一个工业大省,还没有成为工业强省。当前,河南正处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阶段。研究河南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绩效,对于提高河南科技和工业企业实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综合考察河南及各个地区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效率,促进良好创新氛围的形成,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对绩效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下,找出其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提出提高河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从而加速河南研发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河南省制定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河南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办提供的资料,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河南省工业企业的整体情况、不同地市、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四个方面对研发活动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提高河南工业R&D投入效率提供参考。 一、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为DEA)是一种进行多目标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在评估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系统方面较综合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研发活动就是一个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且量纲不尽相同的复杂投入产出系统,其输入指标主要是研发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既包括人、财、物这种可定量计算的有形指标,又含有国家科技政策支持以及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市场机制等无形指标;输出方面是经过一定量投入后表明的研发活动成效的某些量,既有直接产出又有间接产出。应用DEA方法进行科技资源配置的评价,依据输入和输出数据来评价科技活动效率的有效性,有以下优点:一是DEA方法是纯技术性的,不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二是只需区分投入与产出,不需要做无量纲化处理;三是可以直接进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不需要定义特殊的函数,对样本数量要求不高。此外,DEA评价可以得到很多其他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可获得对评价对象进行指导性的决策意见。因此,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由于企业网已成为我行重要的应用平台,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行的办公效率和信誉。现在企业网上实现的应用有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企业网的使用为我行节省的直接经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对我行的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企业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行的工作效率。此次进行企业网 Domino/Notes R5升级,通过对基本的服务器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速度。 根据已有的系统升级案例分析,由于文件存取格式由ODS:20升级到了ODS:41,使数据库信息的数据量普遍压缩50%,按照每兆数据的运行开销(4500元/9GB)=500元/GB,现有全行各系统的信息总量达到:OA 10GB*80=800GB 邮件系统*41000人=4000GB 其他应用5GB*400分行=2000GB 系统消耗5GB*400分行=2000GB 总数据量8800GB*500元/GB=4400000元 节约存储4400000元*50%=2200000元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新版本的数据存取将更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每年都将相对减少数据存储的扩充投入。

Domino R5通过改善数据库结构和视图索引运行效率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1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 Domino R5中,单个的Domino目录可以支持高达100万的用户数。由于可以减少Domino服务器的资源,使设备的二次投入得到根本控制。 由于查询功能的增强,至少减少了购买专门搜索工具平台以及组织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程费用。 在Domino/Notes的新版R5.0.4以后已经不受出口限制,密钥分别为1024 和 64 位,加密安全性大大优于原来版本的 512 和 40 位。使我们的应用安全达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标准。使我们可以普通的系统建设费用实现高级别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性提高了,使系统的维护费用降低。无形之中,使我们节约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综上所述,Lotus Domino/Notes系统平台的升级,由于消除了旧版系统存在的部分功能与性能隐患,保证企业网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将可以在1、2年内为全行开源节流数千万元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网及应用系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第24卷 第4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4 No.4 2006年8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Aug.2006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 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Ξ 李 强 (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2) 摘要: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技过程效率与效果的考察;二是对科技投入社会经济影响的关注。为此,在归纳和总结传统科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科技评价;内生增长理论;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6)04-0093-06 Study of Output Performance Evalu ation Model of Sci-tech Input in China B ased on E ndogenous G row th Theory Li,Q iang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B eijing100082,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demands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put forward a plan to construct lnnovative Country in The Action Plan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20,2006,the goal of which comprises1Sci-tech input and5outputs.To evaluat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sci-tech input of the pl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framework and index by divid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o two stratums. K ey w ords:performance evaluation;Endogenous Crowth Theory;Science&Technology Indicator. 01引言 我国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制定了包括1项投入和5项产出在内的实施目标。这就需要相应的测度体系来评价各项科技投入的产出绩效。 但当我们在用包括上述测度在内的传统方法与指标来评价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究竟取决于什么;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部门各自能起到多大作用等等。 从本质上讲,我国将来能否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将取决于知识积累和创新速度的国际比较,而能否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生产能力,更多地决定于知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 Ξ收稿日期:2006—04—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12) 作者简介:李 强(1970-),男,河北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 投入产出系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工具。投入产出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各种诱发系数。由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这里只介绍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j去除该产品部门(或产业)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 ij,用公式表示为: a ij=x ij/X j (i,j=1,2,…,n)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模型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并为构造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从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a ij <1之间,a ij 越大,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a ij 越小,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a ij =0则说明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没有直接的依赖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111111++++=∑∑∑∑∑∑======kj sk ts n t n s n k it kj sk n s n k is kj n k ik ij ij a a a a a a a a a a b (i,j=1,2,…,n) 式中的第一项ij a 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二项kj n k ik a a ∑=1表示第j 产品部门对第i 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三项kj sk n s n k is a a a ∑∑==11 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式中的第四项kj sk ts n t n s n k it a a a a ∑∑∑===111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依此类推,第n+1项为第n 轮间接消耗量。按照公式所示,将直接消耗量和各轮间接消耗量相加就是完全消耗系

投入产出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 Leontief )于1936年发明的一种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在生产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用于预测及平衡再生 产的综合比例,有时称为部门联系平衡分析。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是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和生产排出的废 弃物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并利用能量与物质恒定律和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分析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效益与支付的费用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迅速发展,已 成为目前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基本原理 1、概述 (1)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在生产的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产出是指从事经 济活动的结果及产品的分配去向,使用方式和数量。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其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模拟了某地区或某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部门对 社会最终需要量变化的反映。 (3)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并且整个经济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其中经济系统中任一部门发生变化,都将引 起其它部门的供求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结果是破坏原有的平衡。投入产出分 析就是依照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描述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平衡关系。 (4)里昂惕夫(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 其将各种经济流归结在一个表中,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了一 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表,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中间产品交流表,后来发展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完全消 耗系数表。表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若用物理量表示,则形成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 若用货币价值表示,则形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币值表 (1)中间产品交流表(简化的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分析

第23卷第4期1999年8月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 niversity V ol.23No.4Aug.,1999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分析 肖湘愚 (湖南省教委 科技处,湖南 长沙 410001) 摘 要:系统聚类分析法是经典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此方法对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统 一指标体系下的样本和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说明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总体规模是分层次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科技管理也应分层次,建立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另外,科技活动效益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对高校科技活动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系统聚类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1999)04-0149-03 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是知识创新、发展、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是衡量科技活动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为制订有关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政策、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 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1 指标体系 反映科技活动的指标体系应力求科学、完备和可行。本文采用的国家教委科技司制定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较好地反映了高等学校在科技活动投入、活动产出诸方面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分类见如下图示 :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上述这些指标,包括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的内容,具体来讲: 科技活动的投入 主要是人力和经费两 个投入量,通常作为科技实力比较分析的重要指标。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假定 高等学校的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具有相同的科研能力!?。 科技活动的产出 是高等学校和教育行 政部门以及社会各部门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目前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发展科教事业,人们更有理由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活动的产生,已成为衡量一个科技单位科技水平、社会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指标。科技活动产出属于知识形态的产物,既有直接效果,也有间接效果;既有经济效果,也有社会效果。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指标是:鉴定成果、获奖成果、科技专著、科学论文、专利和技术转让(含经济效益)等。此外培养人才和造就人才已归入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指标;在社会经济中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产出,由于尚没有比较成熟的衡量指标,本文也不予考虑。 2 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选择的数据出自国家教委科技司每年出版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86-1997),这些汇编所提供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院校,是经过深入 调查和反复核定的,应该说是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的,这些#汇编?成了本文进行分析的数据来源。 收稿日期:19990505 作者简介:肖湘愚(1964%),男,湖南洞口人,湖南省教委科技处副处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 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 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 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 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 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 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 D ) A同质性假定 B比例性假定 C相加性假定 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 型的是( C ) A国家模型 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 D部门模型 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 A企业 B原料 C价格 D劳动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 (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 (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 它们的正确排序为: A.abcd B.bcad C.cbad D.abdc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 B )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 A.(a) B.(a)(b) C.(b) D.一个都不是 n n n 10.∑(vj+mj)/∑∑Xij是分析:( A ) j=1 i=1 j=1 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 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概述

第二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应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种产品)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到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主要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经济计划、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可以编制各种投入产出应用模型。 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相比,实物型表的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且许多国家已不编制实物型表,例如前苏联1977年、中国1987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实物型表。所以,本章的内容主要针对价值型表的编制。 §2.1 概述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例如,日本编制1975年产业关联平衡表(即投入产出表),以行政管理厅为主,十一个省厅合作,成立了专门机构。从1975年5月确定方针,到1978年6月分布第一批结果,1980年3月印发全部结果,共花费近五年时间。又如,前苏联编制1977年部门联系平衡表,一次性调查的规模为:40000个工业企业、23000个建筑单位、5000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数万个运输、商业、采购企业和单位以及40000个非生产领域的企业和单位。 在我国,目前的计划、财务和统计口径与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编表的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国有较为健全的统计体系和统计队伍,有大量统计资料可供应用,只要在编表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资料,选择既满足编表要求又符合国情的编表方法,是能够较快地编制出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我国第一次正式编制的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仅用了两年时间。 由于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艰巨性,所以除极少数国家(例如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每年编制外,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数年正式编制一次、每年修正一次的途径。我国国务院曾发出通知,决定每隔5年编制一次全国表(逢二、七年度),在两个编表年度间修正一次(每逢O、五年度),即可满足应用的需要,又可节省一定的人力财力,是比较适当的。 下面首先就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几个要点作些讨论。 一、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 通常有四种调查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关于它们的概念,在统计学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它们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的应用。 普查,主要用于所有总量数据、重要的中间投入数据(例如发电的煤耗等)和所有进出口数据的调查。因为这些数据要求完整与准确。 重点调查,主要用于大部分中间投入数据和投资构成的调查。例如钢铁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必须对占总产量90%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关于投资构成,必须对大中型投资项目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主要与重点调查配合使用。对于重点调查之外的部分,例如数量很多但产量很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只需要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推算即可。 抽样调查,主要用于数量众多、又无重点的调查对象。例如居民消费构成、商业等部门的投入构成等。 二、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 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可以按行收集数据,也可以按列收集数据。 按行收集数据,如果以生产产品的企业和提供劳务的单位为调查对象,则要求这些基

《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3.6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 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大中型企业,包括能源工业部门或能源工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一部分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最终产品,一部分在企业(或部门)内部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多种产品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般讲,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该企业(或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给予该企业(或部门)一定的物资(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或部门)如何根据国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或部门)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呢?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呢?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和国家给定的能源和其它物资限制下最优地安排企业(或部门)的生产呢?投入产出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预测销售指标,同样存在如何根据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以及如何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下最优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等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所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无论对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部门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下面仅就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表3.6.1为企业投入产出表表式。表中包括企业内部产品n 种,外购物质m 种。企业销售产品一般即为企业最终产品,国家或者市场给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一般就是销售指标。用x ij 表示企业在生产第j 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v i 、m j 分别表示生产第j 种产品的劳动报酬和纯收入。这样,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下列系数: j j vj X v a = j ij ij X x a = j j mj X m a = j ij ij X w = γ a ij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γij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a vj 为劳动报酬系数,a mj 为纯收入系数。 若企业的销售指标为Y Y Y n 12,,…,,则为完成该销售指标,企业必须安排各种产品 的生产量为X X X n 12,,, ,企业必须外购各种物资数量为n W W W ,21 ,,,这里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效率,以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要制定适合河南实际情况的科技发展目标,二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三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四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科技效率。 标签:科技投入;科技产出;Pearson相关系数 科学技术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以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情况,目的是了解我省科技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现实水平,为制订科技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科技投入现状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科技人力投入和科技财力投入。本文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作为科技人力投入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作为科技财力投入指标,以绝对数和相对数为科技投入研究的基础。 (一)科技人力投入状况 科技活动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其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从全国的排名情况来看,河南科技人员总数排名基本在9~10位,6年中有5年位居第10位。河南科技活动人员数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重6年间徘徊在4.24%~4.84%。1998年的比重最高,达到4.84%;2002年的比重最低,达到4.24%。在研究期前5年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03年有所回升。若剔除省区人口数量的影响,用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比较和衡量的指标,河南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只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65%。最好年份199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88人/万人,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4.1%;2002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1.57人/万人,达到了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6.29%。从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看,最好的年份1998年仅排在第20位,其余5年则分别处在第21、22位。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3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 3.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4.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节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 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但现在所采用的SNA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 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 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理工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微观上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要遇到的问题。以前经济体制中的各种部门都是以企业为基本单元进行划分的,部门是企业的组合。但因为企业一般不止从事单一的生产活动,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既生产能归属到此部门的产品,又生产能归属到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够分析出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和生产的消耗比例结构和技术关系。投入产出核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要求分类能够满足分析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技术分析的需要。因此,一般不按行政管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由于企业网已成为我行重要的应用平台,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行的办公效率和信誉。现在企业网上实现的应用有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企业网的使用为我行节省的直接经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对我行的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企业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行的工作效率。此次进行企业网Domino/Notes R5升级,通过对基本的服务器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速度。 根据已有的系统升级案例分析,由于文件存取格式由ODS:20升级到了ODS:41,使数据库信息的数据量普遍压缩50%,按照每兆数据的运行开销(4500元/9GB)=500元/GB,现有全行各系统的信息总量达到:OA 10GB*80=800GB 邮件系统*41000人=4000GB 其他应用5GB*400分行=2000GB 系统消耗5GB*400分行=2000GB 总数据量8800GB*500元/GB=4400000元 节约存储4400000元*50%=2200000元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新版本的数据存取将更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每年都将相对减少数据存储的扩充投入。

Domino R5通过改善数据库结构和视图索引运行效率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1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 Domino R5中,单个的Domino目录可以支持高达100万的用户数。由于可以减少Domino服务器的资源,使设备的二次投入得到根本控制。 由于查询功能的增强,至少减少了购买专门搜索工具平台以及组织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程费用。 在Domino/Notes的新版R5.0.4以后已经不受出口限制,密钥分别为 1024 和 64 位,加密安全性大大优于原来版本的 512 和 40 位。使我们的应用安全达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标准。使我们可以普通的系统建设费用实现高级别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性提高了,使系统的维护费用降低。无形之中,使我们节约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综上所述,Lotus Domino/Notes系统平台的升级,由于消除了旧版系统存在的部分功能与性能隐患,保证企业网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将可以在1、2年内为全行开源节流数千万元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网及应用系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716219271.html, 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综述 作者:杨振宁 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8期 摘要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科研效率水平决定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并提出了尚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文献综述 一、引言 “十二五”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科技创新型国家,提高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和在重点领域掌握其核心科技,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科研效率水平关系到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将科技创新提升到新高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资源的投入力度。全国高校科技活动拨入经费由2001年的1747327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2442735万元,教学和科研人员也由2001年619957人上升到2014年的920007人,①不断加大的投入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为科技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对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并提出了尚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包括经济学以及运筹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综合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产函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及随机边界分析法(SAF),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代效率的测量始于Farrell。Farrell(1957)提出了一种能很好考虑多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测量方法。1978年,Charnes et al.在Farrell的基础上发展了数据包络分析(CDEA)方法,用于测量包含多种投入、多种产出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此后,DEA方法被广泛用于 各个领域中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如企业、医院、学校、法院、银行等。由于高等院校的科研过程是具有多种投入和产出的一个复杂过程,经典的统计模型难以直接测量其的绝对效率。目前,多数学者从相对效率的视角对其进行测量,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文献按研究决策单元的不同主要分布于三个方面: (一)以不同地区作为研究决策单元进行研究

投入产出表基础知识

一、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 (一)基本表式和结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象限。基本表式如下: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计量单位:万元

1.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投入产出表三大部分相互连接,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投入产出表有以下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财政科技支出的状况与战略

财政科技支出的状况与战略 科技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一国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科技投入问题是个涉及社会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问题,从科技投入主体上看,有来自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甚至个人方面的投资。财政科技支出仍是我国科技投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全社会多渠道科技投入中占主导地位并发挥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就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黑龙江省也相应明确了要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黑龙江,实现东北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政府财政的保障和支持。但在确保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支出的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绩效水平。 一、黑龙江省财政科技支出管理的相关分析 1.财政科技支出情况。近10年来,黑龙江省财政科技支出情况如下图所示,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绝对数虽在个别年份出现较低幅度的下降,但通过趋势线来看整体仍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但这一数字占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

重,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近十年最高值在1998年,也仅为%,至2007年这一比重已跌至%。由此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财政科技相对投入力度在减少,这对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今后的努力目标应是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绝对额的稳定快速增长,力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 从政府科技支出的投向看,黑龙江省有40%以上的经费投在了科技三项费用,而用于基础研究的科学支出仅占30%左右,致使作为基础研究“前沿阵地”的科技院所和高等院校聚集着大量的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由于科研经费的匮乏,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政府科技投入的公共性是相悖的。而且从具体的应用经费使用情况看,大部分用于制药、通讯、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中,投入到公共服务、公众健康改善和环保的项目较少。这表明黑龙江的政府科技投入,仍然处于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2.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情况。全面实施部门预算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起,黑龙江省就启动了省本级部门预算改革。历经2000年试点、2001年全面试编、2002年全面实施的实践与探索,初步确立了集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为一体的部门预算编制体系。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开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理财行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 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 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