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精选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精选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主要标志,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在与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对比中,形成了一场声势蓬勃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对教育行业和其他行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将研究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它推动人们采用更加开放和欣赏性的视角重新认识人类心理潜能、动机和能力,以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最佳行为,关注如何系统建设人类性格力量和高尚的品德。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生活在各种信息过度传播的社会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成长过程产生不确定性。以往学校主要关注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且往往是从思想政治的角度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不当的方式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新的压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根本得不到积极的心理关注,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视野审视当前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积极心理的课堂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自己优秀品质如同情、勇敢、聪明、耐心等,强化学生将这些能力应用在日

常生活中,将外在激励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能量,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更具坚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成功信念,从而增加学生的内心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教育过程的应用,要立足于应培养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使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增加幸福心理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使学生有真正的积极情绪体验

著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以任何不正当的借口牺牲这种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不单单是知识传播的加速器,更是健全人格、精神快乐和幸福感的加速器。现在的学生在“减负”和“提升素质教育”的口号中,依然是早起晚睡,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知识的学习。他们虽然学习了大量系统的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却唯独没学到关于如何关注自己心灵,自身精神健康的知识。

幸福心理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这种现状,把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教育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从而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达到善与灵魂永恒地成长。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能感受到真正存在的价值和幸福。

二、培养中学生的积极人格,达到优化学生人格结构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认为,生理机制、个体行为和社会环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是形成人格的主要机制,但它更强调后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