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_关薇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_关薇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_关薇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_关薇

第17卷第1期(2012)Vol.17No.1(2012)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

(1.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成县

742500)

摘要: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教”思想。一方面,作者希望以呼唤个性自由为出发点来肯定女性的爱情追求;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显现出对理性规范的妥协。这是时代赋予文人的矛盾的创作观。

关键词:情教;女性;爱情观;妥协中图分类号:I2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12)01-035-03

收稿日期:2011-12-10

作者简介:关薇(1980—),女,甘肃秦安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对文学的发展来说,晚明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以男权为中心的主流话语模式仍然在文坛蔚为壮观,众多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崇尚程朱理学规范,宣扬贞节观念的主题。然而,与此相对,明代中期开始,思想界诞生了以“王学”为代表的思想解放潮流。他们强调“本心”,以此触发人对于自己本心的发现,而情感也会随之沸腾起来,冲击理学的堤岸。反映在文学上,则是文学作品新的走向: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因此,主流性别规范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人心的同时,也遭到了思想界深刻的质疑和反叛。而文学同样也表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当生命本具的创造力在主流社会及其价值体系中无法释放时,便转而深入人性的本能及其两性情欲,并将其作为武器,抗击主流性别规范的压制,这样就形成了晚明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思想主题的复杂性。一方面,作品中力图显现对“情”的张扬和对人性的肯定;而另一方面,“理”的压制由来已久,在程朱理学的规范话语模式下情感的宣扬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这种“情”与“理”的矛盾斗争,则使晚明文学作品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短篇小说“三言”尤其如此。

“三言”虽然并非冯梦龙的个人创作,但其中的篇目经过他的厘定与修改,都契合了冯梦龙的性别观念和创作思想。冯梦龙接受了儒家传统的教育,但又生长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年轻时常出入青楼酒馆,熟悉市民生活。同时,他曾去李贽生活过20年的湖北麻城讲学,深受李氏思想的影响。这就使他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因此,

在他的思想中,儒家传统思想和新思潮两者是共存的,正因为此,“三言”中呈现出了作者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冯梦龙在《情史序》中曾经提出:“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生”,使社会“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1]这是冯氏思想的灵魂,当然,也贯穿其创作始终。在“三言”中,作者通过众多女性人物的塑造,表现了两性平等的进步女权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女性

欲望的合理性,这无疑是对“情”的宣扬,与此同时,作者正是借助不同女性的爱情追求与结果,显示出“情”与“理”的对抗,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出冯氏对“理”的认同,也能反观出程朱理学对作者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对贞节的肯定传达出对主流话语模式的妥协在《情史》中冯梦龙把“情”提升到改造社会的高度,提倡以情治天下。他认为“王道本乎情。不通人情,不能为帝王”,为臣者要以情对君主,人人有情,社会才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可见,冯梦龙对“情”的强调最终落脚点还是“礼”,用情醇化社会,教化民众,其指向与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致的。“情”与“理”的区别在冯梦龙看来,不过是教化工具的不同。在

“三言”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作者试图在“情”与“理”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作者着力塑造了女主人公王三巧。三巧与丈夫感情深厚,但丈夫外出经商很久未归,王三巧与陈大郎有了私情。从男性叙事的角度出发,从情感实现上来说,作者认同王三巧行为的合理性,因此,让三巧的丈夫蒋兴哥很理性地审视自我:“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

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2]

然而,在主流话

语模式的规范之下,冯梦龙又为王三巧安排了“自尽”的想法。王三巧身上所表现出的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的理性规范与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情感这两种思潮对抗的结果(王三巧的出轨行为是为社会中的任何男性所不能接受的)。我们知道,明代中后期王学左派的代表李贽,其思想非常具有解放性,突破了程朱理学对女性“贞节”自守的男权专制要求。无疑,李贽的这种观念和思想是影响了冯梦龙的,因此,在王三巧的身上作者赋予她大胆追求的权利,她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真切地展现了人的“欲望”,这种“欲”是合理的。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主流性别规范在明代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冯梦龙虽然能接受新思潮的熏染,但理性规范在他心中的震慑力非常强大,

所以,

35

第17卷第1期(2012)Vol.17No.1(2012)

王三巧的出轨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等待她的则是“羞愧”,是“反省”。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作者作出的妥协,他对情的宣扬,是对主流性别规范的调和,情感的宣泄是要有一定限度的,虽然情很真,但是超越了理的范围,情是无法生存的。从作者思想的矛盾性上,我们更能够看出主流性别规范的强大力量。如果说,王三巧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待情感的矛盾性的话,那么,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作者则进一步在慧娘的身上强化了贞节意识,其目的当然是要将偏离的行为纳入正统性别规范要求之内。慧娘和玉郎的爱情在今天看来是很合理的,两情相悦,但在当时社会,却找不到出路。因此,“慧娘为其过错自悔,并发誓节行已亏,决不再嫁;若不能嫁给孙润,则绝不苟合,以自尽相逼”。[3]仍然是情感对主流话语模式的妥协,是作者所宣扬的情教思想的见证。在这篇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主流性别规范对女性性别的严厉修正,作者试图以此来使女性成为规范的适应者与践行者。诚然,进步思潮的确影响了冯梦龙,作品主人公所表现的对情的大胆追求是真实的。然而,这种情在当时社会却无法生存,只能以失败告终。这是理性话语模式的胜利,于此我们也能看出情的宣扬非常困难。

二、超越生死的爱情——

—情与理的对抗

在冯梦龙看来,“情”是人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冯梦龙将情界定为人类发自内心本真的需要,而不是从已有的性别规范出发作出的应对。这种情的内涵以男女之情爱为主,可以超越生死,超越现实世界。“少负情痴长更狂,却将情字感潮王。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4]客观地讲,“三言”中女性觉醒是对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反叛,而作者也希望借助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传达出在新思潮影响下自我对待传统的态度和变化。“三言”中的女性很多都具有反抗精神与平等意识,冯梦龙正是借助女性对传统婚恋观的反叛来表达“士人”对封建专制秩序的反叛。《碾玉观音》为其代表作。王府养娘秀秀借王府着火一事,求崔宁带她到崔宁家去避火,主动向崔宁表白爱慕之情,大胆地怂恿他一起逃遁,与秀秀的大胆相反,崔宁则表现出一副退缩不前的态度,最后无奈于秀秀的连求带吓,娶她为妻。二人一起离开郡王府,逃到他乡过起了幸福的夫妻生活。秀秀对崔宁的一席对话,袒露了她挣脱封建人身占有、争取爱情婚姻自主的迫切愿望。她不满于“只献与官员府第”做一名供人役使和玩弄的婢女命运,而要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和婚姻。她的言行是对咸安郡王威势的大胆冒犯,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是她性格中光辉闪亮的一面,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自主的反抗精神的表现。然而,我们悲伤地发现,秀秀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现实世界当中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只能在化鬼以后继续反抗,继续追求,从此处我们也不难看到程朱理学的传统的强大震慑力。秀秀最终完成了她的情感追求,这是因为在她身上有真情的灌注和衍生,这与传统女性身上所表现的节制、温婉是背道而驰的。虽然她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但她义无反顾、生死不渝地为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而作的斗争,是光彩四射、令人叹服的。这里女子的大胆,显然超过了男子,也超越了当时的

时代。但是,秀秀的故事是带有特殊性的,它的叙事模式是“人—鬼叙事”,也就是说,在冯氏看来,情能够超越时空,泯灭人鬼之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在这个魑魅魍魉的世界里,这种情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在这个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真空里,情感才有喘息的机会。冯梦龙标举“情”,这个“情”可以超越生死,但却不能突破现实世界的樊篱,这也正是作者身上所展现的思想的矛盾性。情感的实现毋庸置疑,而这个理想化的情在现实当中却只能屈从于理性道德规范。在作者的思想当中,情与理的对抗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作者试图传达的就是情与理二者所达到的契合点,在现实中,依然是情对理的妥协。我们必须看到,生活在明中后期的冯梦龙的确受到了新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作为封建文人,程朱理学的道德规范的力量却更加强大。这种情理对抗从深层角度上来说,就是流传几千年来的以“礼”为中心的规范性话语与强调人的情性的非规范性话语的较量。虽然,“三言”的主人公难逃主流话语强加的桎梏,但是女性对自由的追求与抗争仍然显现出了中国古代小说中对情的宣扬,这是明代中后期思想解放的一大亮点。也开启了小说情感模式表达的新局面。

总之,冯梦龙在“三言”中创造了丰富动人的女性形象,从男性叙事的角度出发,他对女性感情的解读是带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在众多女性身上,展现出了对情欲的大胆追求,对爱情的超越生死的执著渴望,这无疑是冯梦龙“情教”思想的体现。然而,作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冯梦龙又不自觉地去维护程朱理学的传统,成为主流话语模式的身体力行者。王三巧在出轨以后对贞节的恪守,女鬼在情的奇特经历下以鬼魅的形象所承受的传统的镇压,都是主流话语所体现的典型形态。情很可贵,然而在理的压制下却很难突破重重阴霾。众多女性的情感追求与结果传达出的信息是理学规范的强大和男性叙事者对它的妥协。正因为其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才造就出了光辉动人的女性形象。她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言行多是对封建思想和保守势力的反叛和挑战,是对“夫权、父权”的反叛和抗争。也正是为了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独立的期待,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与渴望,促使她们作出与传统理法不相容的举动,并进行着为争取人性解放和独立人格的斗争,赢得我们的肯定和赞扬。她们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独立和解放的同时,显示出了早期妇女解放的倾向。也许,这一点是冯梦龙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参考文献:

[1]冯梦龙.龙子犹序[A].情史[C].长沙:岳麓书社,2003.1.

[2]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A].喻世明言[C].长沙:岳麓书社,2002.

[3]冯梦龙.乔太守乱点鸳鸯谱[A].醒世恒言[C].长沙:岳麓书社,2002.

[4]冯梦龙.乐小舍拚生觅偶[A].警世通言[C].长沙:岳麓书社,2002.

[5]周中明.重评冯梦龙对“三言”的贡献[J].明清小说研究,1992,(2):38~41.

关薇: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36

第17卷第1期(2012)

Vol.17No.1(2012)

A Discussion on Feng Menglong ’s Contradictory Idea of Affective

Education Revealed from the Female Figures

GUAN Wei

(1.Literature and History Institut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2.Department of Chinese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742500)

Abstract:Feng Menglong shaped many female figures in SAN YAN,which reflected his idea of “affective education ”at different views.On the one hand,he hoped to agree the female ’love pursuit with the beginning of calling for individual freedom;on the other hand,it was appeared that he unconsciously came to terms with rational standard.That is the literati ’s contradictory concept on liter -ary creation the age caused.

Key words:affective education ;the female ;concept on love ;compromise

责任编辑:

蒲向明

[6]欧阳代发.“三言”中冯梦龙的作品[J].湖北大学学报,

1996,(1):45~47.

37

从“三言 二拍”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变革

从三言二拍中看资本主义萌芽期爱情观和妇女观的变革 摘要: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在“三言二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妇女观;变革 l7世纪中叶,在东方的中国,在思潮迭起的晚明时代,也出现了几部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集,这就是由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由凌漾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后人把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 据粗略统计,“三言二拍”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属于爱情题材的。,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作品中都占据相当的比例。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总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人物、环境和情节,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那么,以描写爱情故事而著称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爱情观念、以及与爱情观念密切相关的妇女观念。 一 三言二拍”中也有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投河自尽,以青春和生命维护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一片真情,终于使花魁娘子莘瑶琴认识到在爱情婚姻上,可贵的绝不是金钱、门第、等级,而是彼此知心知意、相互尊重;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刘宜春对爱情坚贞不渝,终于凭借一顶破毡笠和丈夫宋金团圆。在这些故事里,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有情之人、谴责那些无情之人,由衷地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之情。不仅如此,“三言二拍”中还同样有着一些描写自然情欲的篇章。比如在“三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孙玉郎代姐姐到刘家行婚礼“冲喜”,晚上与刘家的女儿慧娘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私下结情。刘家告孙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判词中说:“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又说:“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意思是说两情相悦是婚姻的前提,而“礼”应该顺应人情的实际需要,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情欲的一种明确的肯定态度。 这种肯定的态度,在“二拍”中就更为明显了。后人议论“三言二拍”,总说“二拍”的格调不及“三言”,就是因为它写“情”常常与“欲”联系在一起,有时候竟是从“欲”的要求去写“情”。在<夺风情村妇捐躯>、<乔兑换胡子宣淫>、<任君用恣乐深闺>等篇章中,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_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第23卷第1期零陵学院学报 Vol. 23 No.1 2002年9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Sep. 2002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 ——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人 弋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  摘 要: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关键词:冯梦龙;畸人;晋人风度;狎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97(2002)01-0040-04 “早岁才华众所惊”(文从简《冯犹龙》)的冯梦龙并不是一个死肯经书、专在八股文里耗费青春的腐儒诸生,在他的周围聚集着大批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才子,明季文苑传,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于名教之外。”(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中叶放诞之习》),罗汝芳“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明史》卷224《杨时乔传》);梁辰鱼“斗酒清夜歌,白发拥吴姬”(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八引王伯稠诗);屠隆人青浦县令时饮酒赋诗,以仙令自许,后因与西宁侯宋世恩夫妇因纵淫而罢归,归乡纵情诗酒,以卖文为生,每在剧场阑入群优中作技( 参见〈明史〉卷288《屠隆传》及沈德潜《顾曲杂言》);袁于令少年时因与人争妓,竟至除名学籍,清初任荆州太守,府中惟闻棋声、曲声、牌声,后年逾七旬,还喜谈闺中事(参见《顾丹五笔记》,董含《三冈识略》);张岱自称“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琅擐文集》卷五《自作墓志名》);甚至当时在长洲县做知县的江盈科于自己的文集《雪涛阁外集》里公然写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冯梦龙在此批道:“此语非深于情者不能道。”(见《挂枝儿?私部一卷?耐心》);他相从过密的朋友都以个性独特、畅述人生相标榜,我们举两位为例。  董遐周,据有关资料记载,董遐周出生于明万历十四丙戌(1586),卒于崇祯元年戊辰(1628)享年不过四十余岁。浙江乌程人,名斯张,字然明,号遐周,别号借庵,又 l 收稿日期:2002-07-23  l 作者简介:人弋,湖南邵阳人,上海师大博士,现从事冯梦龙专题研究。因“清羸善病”,故更自号瘦居士,出身仕宦家庭,祖父董份,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赐一品服……支从二品”。父亲董道醇,万历进士,董斯张生活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为他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才华横世,“绝世聪明”,诸多著述,“俱为文人珍重”,但秉性“独行孤啸”,落落寡合,“于生计最拙,独耽于书”,因此尽管出生于官宦人家,科举上很不得志。和冯梦龙一样,以廪贡生终此一生。从有关资料看,冯、董二人过从甚密,结为社友,赋诗填词,饮酒唱酬,“结社联吟,力扶诗教”。董遐周在其著述中还谈及:  予入吴饮若木斋头酒次,语若木曰:“兄所居葑门,今俗讹为‘傅’音何也?若木曰:“葑门,《谷风》葑菲之葑……”  文中提到的若木,即“吴下三冯”的老大,即冯梦龙的胞兄冯梦桂,是吴中小有名气的画家。董遐周曾有诗多首赠冯氏昆仲,如七律《雨中卧病村居寄冯大若木》,后两联云:“不寒中妇频相询,问药山童答有余。与汝为邻常作别,风前却见寄来书。”又如五律组诗《赠别冯大若木二首》有句云:“笑谈无俗调,慷慨或情痴。兹别纵非远,怀君安可支。”(其一)“可以接魂梦,犹然非别离,茫茫太湖水,无复西流时。”(其二)在另一首《〈偕冯犹龙登吴山〉》的七律中,写景抒情,忆及两人在“春晖骀荡”的季节同登吴山、放眼远眺的情景:“湖影正当岩际落,江声初到树边分。野田鸟雀翻斜照,城郭人烟混白云。”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透过这些诗篇,约略可以知道两人的交游情况。  毛允遂,《黎里志》对毛允遂的家庭出身和生平为人有较详细的记载。他名以遂,字允遂。早年入太学受业于沈琦,少年时代,即学弄柔翰,才思敏捷。兄允奎、允享皆有文才,兄弟三人,当时被称为“三株树”。允遂居季,较两兄更有才气,万历二十八年(1600)允奎中举人,三十二年,允享中进士。兄弟俩相继步入仕途,“连翩脱颍去”,独允遂以经生老,“久赴棘闱不售”。于是,他绝意仕进,每以遨游山水、“放情诗酒”为人生一大乐事。毛允遂去世时,冯梦龙曾作《挽毛允遂》诗以表纪念。诗云:  三凤才无忝,孤云意独闲。  濡毫成急就,落简必函关。  兴寄杯中圣,名留湖山上。  40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绪论 林丹娅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有这样一番见解: 自从父氏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形态以来,父权宗法制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造就了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文化形态。男性执文化霸权之牛耳,男性意识与男性创造的上帝神话一样无所不在——它通过社会化与教化的途径,直接侵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理甚至生理,使之成为每一个人生存的提示、暗示、甚至压抑,造成并最终沉淀为社会每一分子似乎是“自然” 的、与生俱来的人性意识。男性视角、男性观点、男性声音成为普遍性,而女性视角、女性观点、女性声音被排斥、被抹去、被忽略、被成为特殊性。[1] 阐述了身为女性的命运,并非从来如此,而是根据男性所制造的蓝图加以描绘而形成,她认为父权宗法制度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让她们完全丧失了言语和思想的自由表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性也曾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在母系社会,女性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随着父权制的产生,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男尊女卑成为两性之间的主旋律;步入封建社会之后,压迫进一步加强,最终产生了程朱理学式的道德教条,给这一时期的女性们戴上了沉重的锁链。 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作品中本身的人物的声音外,背后还隐藏着作者的声音、观点。三言“篇篇有据,无一篇凭空创作,也无一篇不经过冯梦龙润色加工。”[2]虽非冯梦龙直接创作,但是冯梦龙“在题材的选择,篇目的增删以及字句的斟酌上都体现出运思和匠心”,[3]符合冯梦龙的审美眼光,由此编著而成的文

学作品,包含了作者本身发出的声音,能够体现出他的性别观念。依此我们可以认为,“三言”能够体现冯梦龙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冯梦龙曾这样写道: 暇日攀今吊古,从来几个男儿,履危临难有神机,不被他人算计?男子尽多慌错,妇人反有权奇。若还智量胜蛾眉,便带头巾何愧?[4] 在关键时刻女性能够给予男性一定的助力,可见,冯梦龙认为女性的能力并不输男性。但在《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又有这样一段描述: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通古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飨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5]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在冯梦龙的性别观念中,男女两性间的社会地位并非是平等的,男性可以一舒心中抱负,做一番大事业,女性却只能依附于男性的而存在,安于一室之内,她的所有才能唯有在男性的所构建的生存环境内才能得以发挥。 有关“三言”女性意识的研究的论述,如陈果的《“三言”性别话语研究——以话本小说的文献比勘为基础》,全书分为五章,将性别理论贯穿于“三言”的研究中,以文献比勘的方法,通过“三言”中“规范性性别话语”和“非规范性性别话语”的博弈,分析“三言”中作者的性别意识和观念。杨云芝的《“三言”中的性别意识》通过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分角度阐述了“三言”性别观念中的矛盾。闫焱的《从“三言”看明代小说中进步的女性意识》从婚姻自主,贞操观念的淡薄,独立性的方面,反映了“三言”在女性塑造方面的先进性。张荣的《<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从社会制度、传统观念、婚姻的自主性、女性的自立自强等角度分析“三言”的进步观念。王花的《从“三言”故事中的夫妻离合看明末社会的婚恋伦理观》从夫妻离合的角度分

冯梦龙名言名句大全

冯梦龙名言名句大全 2018-01-171、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 ——冯梦龙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冯梦龙3、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冯梦龙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冯梦龙5、剑老无芒,人老无刚——冯梦龙6、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冯梦龙7、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 ——冯梦龙8、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冯梦龙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10、一朝天子一朝臣——冯梦龙1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冯梦龙1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冯梦龙13、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冯梦龙14、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

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冯梦龙15、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冯梦龙16、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冯梦龙17、饮酒过度,丧生之源——冯梦龙18、开日惟消一局棋——冯梦龙19、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冯梦龙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2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 ——冯梦龙22、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冯梦龙23、爱民乃行军第一义——冯梦龙24、忠心正气,千古不磨——冯梦龙25、夫妻本是同林鸟。 ——冯梦龙26、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冯梦龙27、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2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冯梦龙29、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冯梦龙30、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31、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冯梦龙32、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冯梦龙33、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冯梦龙34、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论文)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 ——之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8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教师: 摘要:《堂吉诃德》是反映西班牙社会文艺复兴后现状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揭露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但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疯子;理想;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象 (1)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2) 三、堂吉诃德的悲剧形象 (3) 四、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五、瘦弱英雄的伟大背影 (5) 六、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7) 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的眼里看来是可笑的,但他身上所显示的是顽强的奋斗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化身。在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在堂吉诃德的喜剧姿态中寻找伟大的背影。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像 堂吉诃德有五个名字:骑士,疯子,小丑,英雄,堂吉诃德。千百年来这个著名文学形象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堂吉诃德是一个内在情感丰富、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像武夫一样勇猛顽强,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更像婴儿一样天真纯洁。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堂吉诃德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整日耽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在他眼里,到处都是魔法、妖怪、巨人,到处都是他行侠仗义的奇景险境。他把蒙帖艾尔平原上巨大的风车看成是作恶多端的巨人,不顾一切杀将过去,结果被风车巨大的扇叶刮断了长矛,连人带马扫了出去;他把绵羊当军队,奋勇杀去,被放羊人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认为“人应当是天生自由的”而解救了苦役犯,却命令他们去拜见他的杜尔西内娅,报告他的功绩,结果被犯人们打伤,剥去衣服,狼狈不堪;他模仿传奇中的骑士,单枪匹马到处冲杀。虽然他维护正义,除强扶弱,把消除世界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为主持正义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如搭救被地主毒打的牧童,反使牧童遭到更凶残的毒打。被他当魔鬼打下马来摔断腿的教士说:“你打抱不平,反而害得我一辈子站不平,你为了除害,却叫我终身受害。”他自己也常被讪笑戏弄,断牙断骨,丢了耳朵,削去指头。他纯粹以幻想取代现实的想法,形成了他荒诞无知,偏执顽固,疯癫莽撞的性格特点,着实滑稽可笑。即使这样,他还执迷不悟,认为这种失败是骑士难免的失败,是创立骑士伟业应付的代价,表现了明显的精神胜利法。这时,他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疯子。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他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53-08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沈天水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上海200042) 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1]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 收稿日期:2008-07-23 作者简介:沈天水(1950-),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副教授。 153

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自来忠孝节烈之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他明确指出: 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2]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一 冯梦龙化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的文言小说《情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诠释“情教”的教科书,他在该书的序言中以“情痴”自许,称自己:“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曲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尝戏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当作佛度世,其佛号当云‘多情欢喜如来’。”[2]在这一段文字中他透露了他想把“情教”塑造成一种新的宗教,他自封为“多情欢喜如来”佛,他毕生的理想就是作佛度世,“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2]冯梦龙还为他的“情教” —《情偈》,云: 编著了一篇纲领性的宣言——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则自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奸宄154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他曾自负的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有怀》评),又在《叙山歌》中说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落实到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又在《醒世但言序》说:“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三言”就是他的突践,他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序》)明白的昭示这套书的目的是“导愚”、“适俗”和“习之不厌,传之可久”。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资料报告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告诉人们读骑士小说的可怕。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含

义。与这种讽刺相对照的是,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人们从荒唐事中可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这些在他眼里是社会恶势力。他的骑士职责便是争取自由平等,并为理想去赴汤蹈火。这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有理的、铿锵有力的,对人类美好未来有着坚定地信念。从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桑丘:仆人和主人公相对应,外表和在都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不可分割。桑丘善良朴实、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在与堂吉诃德行侠中,受堂吉诃德感染,心胸渐宽阔。 艺术手法: ①巧妙运用一对对矛盾且紧密交织,是小说层次分明人物性格突出,这里更加深刻含蓄; ②对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提出新观念; ③全面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骑士文学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 论文摘要: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冯梦龙的《情史》评辑贯穿其对“情”之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简而言之,贯穿于《情史》评辑中的,是以“情”为本体、以“情”、“理”相融为旨归、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最终理想境界的“情”审美体系。 从先秦至晚明的思想发展背景来看,《情史》评辑的这一“情”创建,不仅与晚明“情文化”思潮一脉相承,体现了对秦汉以来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而且对思潮及“情文化”的偏至发展,呈现出双重的纠偏意旨。论文关键词冯梦龙《情史》情美学价值意义 《情史类略》(简称《情史》)是晚明作家冯梦龙评辑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作为诞生于宋、明以来情、理关系争辩背景中的作品,其贯穿着冯梦龙对“情”之审美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然而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产生足够的兴趣。基于此,本文拟以《情史》评辑中的“情美学”作为观照对象,对其体系内涵及价值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以就教于 方家。一在中国文化中,“情”本身具有“审美的性格”。此诚如美籍华人 学者吴森先生解释“情”云:“从字形的结构来说,‘情’字是形声字,从‘心’旁得意义,从‘青’得声音。但从‘心’旁的字太多了。‘情’字所以别于其他‘心’旁的字,完全因为‘青’字的缘故。宋代文学家王圣美用归纳法把‘青’字的含义展示出来。‘青’字含有‘美好’之意。他找着了很多例子,其中 有下列几个我们常见到的:‘晴:日之美者。’‘清:水之美者。’‘菁:艸之美者。’‘精:米之美 者。’‘倩:人之美者。’‘请:言之美者。’‘情’字不用说了。代入公式,‘心之美者是为情。’”(注:吴森:《“情”与中国文化》,东海大学系主编:牟宗三等《中国文化论文集》(一),幼狮文化事业 公司,1979年9月,第247页)徐复观先生指出:“与一样,依然是为人生而。……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流。不过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常须要在仁义根源之地,有某种意味的转换。没有此种转换,便可以忽视艺术,不成就艺术。”(注: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82页) 冯梦龙《情史》的评辑,正贯穿着对“情”之审美性格的 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冯梦龙的“情美学”,首先是以“情”为本体建构起来的。在 《情史?龙子犹序》中,冯梦龙明确指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贼 害等,则自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奸必不起。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在冯梦龙看来,“情”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 创造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冯梦龙将仁义道德的根源之地,也归结到“情”上。如《情芽类》在《情史》中居第十五卷,包括故事27篇,辑录了各类圣人、贤人、僧人皆不能免情的故事。在该卷末尾总评中,冯梦龙指出:“草木之生意,动而为芽;情亦人之生意也,谁能不芽者?文王、孔子之圣也而情,文正、清献诸公之方正也而情,子卿、澹庵之坚贞也而情,卫公之豪侠 也而情,和靖、元章之清且洁也而情。情何尝误人哉?人自为情误耳!红愁绿惨,生趣固为斩然。即蝶嚷莺喧,春意亦觉破碎。然必曰草木可不必芽,是欲以隆冬结天地之局。吾未见其 可也!”在冯梦龙看来,“圣”、“方正”、“坚贞”、“豪侠”、“清洁”等道德人格均以“情”为本根,始 终包含着“情”的渗透和奠基。如果失去这一本根,人生不仅会了无“生趣”,显示出冰冷的状态,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明代文学七)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明代文学七)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明代拟话本小说】 1、拟话本: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故事的主要标志,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2)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点明主题、概括大意;(3)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4)头回。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5)正话。故事主体;(6)篇尾。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2、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3、简述《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受到明末先进思潮代表人物李贽及公安派的影响,是明末宣传进步的社会文学思潮的健将之一,在《三言》中体现了他的一些文学思想: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9021204 张丽筱一套滑稽的装扮,一匹瘦弱的老马,一个脱离现实的人物,一条不向现实妥协、追求理想的悲情之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怜,拥有理想,为理想奋斗却又悲情收场的游侠骑士。 一、滑稽可笑的疯癫骑士 这是一个有着滑稽外表,可笑行为的骑士,这也是一个装满幻想,脱离现实的疯子。 一个五十开外的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整日沉迷于骑士文学,决计要做名垂千古的游侠骑士,穿着祖上传下的衣服,戴着残缺不全的盔甲,握着一柄生了锈的长矛,骑着一批瘦弱的老马,开始了自己游侠之旅。他,就是堂吉诃德。 这样的描述,显然和印象中英俊强壮、盖世无双的骑士形象相差甚远,在火枪盛行的时代,他的行为和他的这身装扮一样,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他的侍从,选了邻村一位养猪姑娘作为自己献身的“意中人”,取名叫“杜尔西内亚”。开始游行之后,他又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他将乡村的小客店当做了一座城堡,认为老板就是这里的国王,让老板加封他为骑士,结果被店老板捉弄;自以为受到骑士封赏后,他将正在旋转的风车看作是一个巨人,冲上前去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结果满身是伤;他将羊群看作一列军队,冲上去展开厮杀,结果让放羊的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堂吉诃德的这些荒唐行为是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他总是受世人的嘲弄。 这些滑稽可笑的行为源自于他对骑士小说的迷恋,在他的脑海里,装满了骑士幻想,这让他成为了一个脱离现实,没有现实感觉的疯子。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处处模仿骑士,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到处都有他行侠仗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无论什么事物到了他脑子里都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而变得离奇古怪,他总是对着想象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一顿乱劈乱刺。结果,他出于真诚善良动机的行为却让人们认为碰上他就是灾难临头。正如他第二次见牧童时,牧童说的“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

冯梦龙的名言50句_名人名言

冯梦龙的名言50句 1、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冯梦龙 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冯梦龙 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4、爱民乃行军第一义——冯梦龙 5、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冯梦龙 7、志比精金,心如坚石。——冯梦龙 8、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9、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冯梦龙 10、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冯梦龙 11、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冯梦龙 12、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13、夫妻同道,父子同心。——冯梦龙 1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15、一朝天子一朝臣——冯梦龙 1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17、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8、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冯梦龙 1 / 4

19、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冯梦龙 20、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冯梦龙 2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冯梦龙 22、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冯梦龙 23、夫妻本是同林鸟。——冯梦龙 24、饮酒过度,丧生之源——冯梦龙 25、开日惟消一局棋——冯梦龙 26、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冯梦龙 27、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 28、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冯梦龙 2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冯梦龙 30、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31、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冯梦龙 32、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冯梦龙 33、剑老无芒,人老无刚——冯梦龙 34、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冯梦龙 2 / 4

冯梦龙编辑理念探析-123

冯梦龙编辑理念探析 摘要:冯梦龙编辑思想的宏观架构由三个方面构成;“导恿”是冯梦龙编 辑图书的宗旨与目的,“适俗”则是其所采用的必然策略与图书得以传播的必要手段;“传之而可久”的传世意识则构成高品质图书得以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三个方面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关键词:三言;导恿;适俗;传之而可久 冯梦龙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搜集、编订、出版的编辑家。他曾鼓励书坊重价购刻《金瓶梅》,增补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他创作过戏曲《双雄记》、《万事足》,并改编过他人多种剧本,合而称为《墨憨斋定本传奇》。他编辑刊印民间歌摇集《挂枝儿》和《山歌》,编纂《太平广记钞》、《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等。而这其中,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三言”的编撰。以“三言”的编撰为切入点,我们可以把握冯梦龙编辑思想的宏观架构,这便是《醒世恒言序》所言:“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一“导愚”——鲜明的编辑宗旨 明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旧有的道德体系面临瓦解,礼俗风习较之传统大有变异,消费意识日趋膨胀,奢靡之风日益弥漫,思想情感日渐解放。处于当下的冯梦龙具有独特的社会角色,一方面他是生活在市民之中具有市民意识的市民文人;另一方面他更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传统意识的传统文人,其内心深处始终把儒家经世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第一位,诚如《中兴实录叙》所言:“余草莽老臣,抚心世道非一日矣。”这一点始终深刻影响着冯梦龙对编辑文化功能的认识并且进而决定着他的编辑活动。 中国古代早期编辑家、儒家思想的代表孔丘,其编辑思想的核心即是“垂世立教”,即通过编辑著作,从而为世人垂范,为社会立教。对冯梦龙而言,他同样是以弘道精神,形成了自己编纂“三言”的一家之说。从“三言”的命名与序言来看,冯梦龙将编辑小说看作一种传播之道,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在他看来,小说与《六经》、《国史》、佛道二教一样,皆是可以向人们灌输忠孝节义思想的工具,他说,“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籍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醒世恒言序》)“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 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警世通言序》)。 基于对编辑文化功能的认识,冯梦龙确定了自己的编辑宗旨。这一点在《醒世恒言序》中表达最为清晰: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藻绘,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看过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不禁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堂吉诃德的种种臆想,使他做出了很多可笑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愚蠢和滑稽,而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和牺牲,又使我们自惭形秽。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其形象丰富而生动,复杂而矛盾。他一会儿以荒诞不经的梦想家面目出现,一会儿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又觉得他既庄严又崇高。所以说,堂吉诃德的性格是诙谐滑稽与庄严崇高的二重组合,蕴涵着喜剧和悲剧两种因素。 来看看这位骑士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吧: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公主。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他所做的一切不仅算不上功绩,谈不上是帮助被压迫者脱离苦难的高尚行为,相反地,他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让自己受尽的是苦头。 堂吉诃德是一个爱用幻想代替客观现实,并用幻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喜剧典型。虽然心里很想锄强扶弱,维持正义,但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了,也就使得所作所为适得其反了,恰如一个拉着历史前进车轮却开着历史倒车的人物。他总是执迷不悟,硬把每次失败都归咎于魔法师的作对,而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错,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荒唐的行为。所以,人们都认为碰上堂吉诃德就是遇着“最大灾难”,居民都祈祷上苍:“对不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世上的一切骑士都加以惩罚,不给他们恩典。”于是,这位可怜的骑士,就一路上挨人毒打,受尽世人的揶揄和讽刺。由于他总是脱离现实,沉迷幻想,不自量力地一味蛮干,做出一连串可笑荒诞的行为,故他行侠仗义活动显得十分荒唐,滑稽可笑。 他虽然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他有着更加可贵的品质,有着无畏的精神、正直的心胸、对正义的笃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也许小说最大的亮点也是最令人无法释怀之处就在于此吧,有着旁人没有的高贵品德,却做着令人捧腹的可笑之事。“《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拜伦是这样评价他的。“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是啊,是他的正直善良、嫉恶如仇,是他的单纯无知,天真幼稚使他发了疯。那些对骑士精神的膜拜,那些独自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念头,那些对美好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令人捧腹的举动,那些执拗得有点可怜的坚持,皆是出自于堂吉诃德的正直和单纯。正直和单纯,无论是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形态下,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坦和顺利。因为正直,所以眼里容不得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狡诈。因为单纯,所以不能忍受那些受害者的沉默和旁观者的冷漠。他恨不得铲除人间丑恶,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甚至粉身碎骨。也许今天,似乎有很多人都能比堂吉诃德活的更加明白。他们一个个都是从加工厂定量批发出来的,相同的容貌,相同的嘴脸。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却不愿为这些公义付出自己的,哪怕一丁点的努力。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存,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没有自己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不知为谁而活,在他们眼中,公义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生活的更好的一个借口和工具,只要不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置公义于一旁,甚至利用别

冯梦龙:最是一生凄绝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e13216707.html, 冯梦龙:最是一生凄绝处 作者:王耀诚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13期 风流才子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生长于小桥流水的苏州,是中国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经历了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及南明时期,见证了明末的百孔千疮,饱受了战乱的硝烟烽火。 和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冯梦龙从小就读四书五经,习八股时文,成年即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岁左右成为童生,取得了最低等的功名。但他后来的乡试极不顺利,一直未能中举,这对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冯梦龙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青年时期的冯梦龙也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生活。在早年的著作中,他毫不掩饰地记下了自己与妓女交往的情况:“每见青楼中凡受人私饷,皆以为固然,或酷用,或转赠,若不甚惜。至自己偶以一扇一悦赠人,故作珍秘,岁月之馀,犹询存否?而痴儿亦遂珍之秘之,什袭藏之。甚则人已去而物存,犹恋恋似有馀香者,真可笑已。余少时从狎邪游,得所转赠诗帨甚多。夫赠诗以帨,本冀留诸箧中,永以为好也。而岂意其旋作长条赠人乎?然则汗巾套子耳,虽扯破可矣。” 与冯梦龙交往甚密的妓女在他的著作中留下姓名者便有十多人:侯慧卿、阿圆、董四、冯贞玉、冯喜生、冯爱生、白小樊、来姬、陌花馆、王生冬、薛生。那么,他为什么在当时如此受名妓的青睐与追捧?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冯梦龙是一位才情跌宕、风流蕴藉,为时人推许的才子,所谓“早岁才华众所惊”,决非溢美之词。他二十几岁便创作了《双雄记》与大量的散曲诗文,而且多才多艺,牌经、酒令无所不通。 第二,冯梦龙是一位极富正义感与同情心的文人。冯梦龙的散曲《青楼怨》就是为当时的名妓白小樊所作。《青楼怨序》说:“余友东山刘某,与白小樊相善也,已而相违。倾偕余往,道六年别意,泪与声落,匆匆订密约而去,去则不复相闻。每瞷小樊,未尝不哽咽也。世果有李十郎乎?为写此词。”东山刘某和白小樊都是冯梦龙的朋友,两人相善,白小樊一往情深,而刘某则逢场作戏。冯梦龙做《青楼怨》曲,同情白小燮的不幸遭遇,谴责刘某的负心薄情。 冯梦龙的这种义举还有葬名妓冯爱生一事。冯爱生14岁就被卖到苏州冯妪家做妓女,因聪慧美艳、能饮善谑,一年便名声大噪,但她志厌风尘,有心从良。后来,冯爱生看上了邑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简答

西昆体的特点:取材博赡,学李商隐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创纯宋人诗歌,短处是雕琢不自然,堆砌少意味。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发展影响很大,宋人作诗注重修辞,可以说从昆体始。资书以为诗,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也是宋诗突特点,是宋诗自成特色的第一步。黄庭坚主张用昆体功夫,创老杜混成意境。弊端是过份依奈修辞而缺乏感觉。这是也是依靠修辞的非诗之诗在宋代大量产生的原因。 王安石的文论与散文:论文主张适用为本,把文章看成政治服务的工具。其政论文在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不论长短都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小品文尤脍炙人口,富有感情。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如《伤仲永》这样的短文都放过发议论机会,给人一种形象不够,感染力弱的感觉。驾驭语言能力强,词简而意无不到,不用比喻也说理透彻。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少年以意气自许,不复更为涵蓄,晚年深婉不迫。王荆公体、半山诗,半山绝句,指晚年诗歌创作面言。王荆公体的特点:重炼意、重修辞,用事、造语、炼字方面煞费苦心,主要载体是晚期绝句。从直截刻露到深婉不迫发展,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份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短处是好求工而伤于巧。有深硬奇崛处,实江西派先驱。受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早年扩大了古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调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宋诗人中较早学习杜甫而有成就的一个。因本于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起了不小影响。 苏轼散文成就:宋代古文家里,最重视文的一位,鄙视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主张创作要求物之妙,使了然于心者,了然于手与口,了然的标准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和题材内容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与开拓。 1、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质。 2、记叙文: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为代表,是苏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是柳宗元之后大量写山水游记作家,议论成份比重较大 3、小品文:最能反映真性情、真思想。总的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自由挥洒,行云流水,散行单句为主,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主,富于想像。 苏诗艺术特色:在宋代诗歌发展中的地位,苏轼不亚于唐代的李白、杜甫,尽管苏诗也接受了李杜和其他唐代诗人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表现手法能与唐人争胜。一是以文为诗,本非诗的创作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二是以才学为诗,体现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辛词的艺术成就:1、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把苏轼已解放的词体和开拓的词境,进一步解放开拓,以文为词。继存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使词与乐分离后,仍作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新体格律诗存在,这是苏辛词并称的一个原因,区别是苏是文人词,辛是英雄词,把词从写儿女柔情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引向比东坡词更广阔的天地,具有英雄豪气。2、风格:豪放为主线,又不失温婉。3、语言艺术:义论纵横,使事用典,吸收民间语言口语化、通俗化。 吴文英:梦窗词特点:讲究用事和修饰,目的是求雅,求意深长之味,男子世俗的性爱心理进入雅丽的境界,不失柔婉之意。由于过份注重格律和修辞,求雅忌露,有晦涩的一面。讲究字面的章法绵密方面,是周邦彦继承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