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

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

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
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

论大学生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摘要:意志力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自觉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大部分温室中成长的大学生尤其缺乏强烈的意志力,但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增强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这股强大的力量!

关键词:意志力;培养;大学生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意志力既有静态的方面,又有动态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导人类行动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能够在某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中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与力量时,就会被认为拥有很强的意志力(静态的);而他的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过他的决心或行动的力度和持久性来体现出来。这样,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力就变为了动态的意志力。他的决心也成了引导自我心理的行为。【1】

意志力可被视为一种能量,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体器官对决心的服从,正说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大海洋”中搏击,良好的意志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大学生良好意志的培养,不仅是全社会,学校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应真正加以重视的问题。

然而,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在温室中成长,尤其缺乏培养意志力的意识。但是大学生肩负着即将建设,报效祖国的重任,即将步入社会,缺乏意志力使许多大学生的梦想无法坚持,在困难面前败北。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那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呢?

二、本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到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及报刊、问卷调查、请教导师和师兄师姐等方式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可通过以下方法增强自身意志力。

(一)奋斗人生,满怀热情

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懂得自己的学习,生活不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首先是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样就会在学习中满怀报负,充满热情,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二)勤能补拙,积极主动

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

(三)下定决心,改变自我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1、抵制——不愿意转变;

2、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3、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4、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玛吉·柯林期是加州的一位教师,对如何使自己臃肿的身材瘦下来十分关心。后来她被选为一个市场组织的主席,便决定减肥6公斤。为此她购买了比自己的身材小两号的服装,要在3个月之后的年会上穿起来。由于坚持不懈,柯林斯终于如愿以偿。【2】有的人属于“慢性决策者”,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减少喝酒量,但决策时却优柔寡断,结果无法付诸行动。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

然而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因素被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四)目标明确,实事求是

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从元旦起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其中一名男子决心每天做到对妻子和颜悦色、平等相等。后来,他果真办到了。而另一个人只是笼统地表示要对家里的人更好,结果没几天又是老样子,照样吵架。

“有志者事竟成。”目标激发人产生积极动力,激励着他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地向前,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形成良好意志,不断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

如果规定自己在3个月内减肥25公斤,或者一天必须从事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那么对这样一类无法实现的目标,最坚强的意志也无济于事。而且,失败的后果会将自己再试一次的愿望化为乌有。在许多情况下,将单一的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打算戒酒的鲍勃在自己的房间里帖了一条标语——“每天不喝酒”。由于把戒酒的总目标分解成了一天天具体的行动,因此第二天又可以再次明确自己的决心。到了周末,鲍勃回顾自己天来的一系列“胜利”时信心百倍,最终与酒“拜拜”了。【3】

不要说诸如此类空空洞洞的话:“我打算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我计划多读一点书”。而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步行45分钟”,或“我计划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读一个小时的书”,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奋力前行。

同时,树立无法实现的目标,最坚强的意志也无济于事。而且,失败的后果会将最终使自己再试一次的愿望化为乌有。

在许多情况下,将单一的大目标分解或许多小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权衡利弊,深化精神

一个奋发进取的大学生总是伴随着求知,求发展,健康积极的火热情感,培养进取、自制、果断、坚毅良好意志,克服存在不同程度的懒散,拖拉,消极,忧伤情绪。

如果你因为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体育锻炼三心二意的话,光有愿望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穿上跑鞋的。普罗斯教授对前往他那儿咨询的人劝千说,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好4个格子,以便填写短期和长期的损失和收获。假如你打算戒烟,可以在顶上两格上填上短期损失:“我一开始感到很难过”和短期收获:“我可以省下一笔钱”;底下两格填上长期收获:“我的身体将变得更健康”和长期损失:“我将推动一种排忧解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仔细比较,聚集起戒烟原意志力就更容易了。【4】

法国17世纪的著名将领图朗瓦以身先士卒闻名,每次打仗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在另人问及此事时,他直言不讳道:“我的行动看上去像一个勇敢的人,然而自始至终却害怕极了。我没有向胆怯屈服,而是对身体说——‘老伙计,你虽然在颤拌,可还是得往前冲啊!’”结果毅然地冲锋在前。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顽强力的人。

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顽强意志力的人。

(六)自我修养,优化个性

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树立自我效仿的学习榜样,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养成自我检查,自我判断,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激励的习惯,全方位自我修养。

“使自己的人格伟大还是渺小?这完全仰仅个人自己的意志。”

深刻指出人的意志品质与个体的个性,即主要是气质,性格关系的锻炼。

(七)锻炼身体,注重实践

体育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强壮了身体素质,活跃了大学生的生活,同时也磨炼了优良的意志品质,应解放思想,重视与提倡大学生各种体育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生活,科技,文体活动及其他活动,都需要为之表现坚毅,顽强,果断精神,在表现时体现勇气,因此,在社会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锻炼意志。

(八)知识助长,因材施教

科学知识是人们意志行动的理论成果,反过来对人们意志产生积极助长作用,同时使意志自由,激发了意志。

现实中的大学生意志品质是多样的,复杂的,因此意志锻炼中“因材施教”

成为必须。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中,自我锻炼更是每个大学生自己的事情。

(九)纪律规范,坚持到底

早在1915年,心理学家博伊德·巴雷特提出一套锻炼意志的方法。包括从椅子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他认为,这些练习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巴雷特的具体建议似乎有些过时,但他的思路却给人以启发。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干的事情,并下决心不办好就不吃午饭。

严格管理,加强纪律教育,成为帮助一些有意志缺陷的大学生克服自己不良意志品质重要方法之一,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符合学校管理制度,及时检查,及时强化。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普罗斯在对戒烟后又重新吸烟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许多人原先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去对付香烟的诱惑。所以尽管鼓起力量去戒烟,但是不能坚持到底。当另人递上一支烟时,便又接过去吸了起来。如果你决心戒酒,那么不论在任何声合里都不要去碰酒杯。倘若你要坚持慢跑,即使早晨醒来时天下着暴雨,也要在室内照常锻炼。

如果你决心戒酒,那么不论在任何场合里都不要去碰酒杯。倘若你要坚持慢跑,即使早晨醒来时天下着暴雨,也要在室内照常锻炼。

(十)逐步培养乘胜前进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中间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败,必须找出使自己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玛丽第一次戒烟时,下了很大的决心,便以失败告终。在分析原因时,她意识到需要做点什么事来代替拿烟。后来她买来了针和毛线,想吸烟时便编织毛衣。几个月之后,玛丽彻底戒了烟,并且还给丈夫编织了一件毛背心,真可谓“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 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这就是大学生逐步培养,乘胜前进。

注意选择意志锻炼的突破口,令目标渐进式方式,增强自信心;从小事做起,克服困难的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从易入难,从实际出发来实现目标强化意志。

词典上将“意志力”解释成“控制人的冲动和行动的力量”,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和“力量”个词。“力量”是客观存在的,努力去控制它!

坚信,自己可以!这是大学生所必须的呼声!

三、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范围只局限于韶关学院学生,故不能反应普遍大学生的情况;问卷调查的对象人数数目不够大,因此调查结果误差相对较大;图书馆资源有限,因此查到的资料不够全面;组长分工不够均衡,大部分工作为组长一人完成,故不能很好地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文献检索:

【1】刘志军、唐烈琼,学校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88-91 【2】王志清,时事报告:大学生版(N),四川大学学报 2009(6):-2-5.第2版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1):-16-18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32-58

大学生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1

大学生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 姓名:邱祖忠班次:公路工程1101学号;201105100117 【摘要】社会的发展致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责无旁贷。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从解决努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构建两个角度来开展,从这两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的对策和优化措施,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解决能力创造力培养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扩充知识容量:学习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同一问题解决中,在不同知识背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专家与新手首先存在知识容量上有差异,知识容量方面的差异决定着在解决学科问题。背景知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只有背景知识和经历才能跟好的理解问题,确定解决方向。背景知识的容量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的效率。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知识的积累,不仅仅要积累与本领域相关的知识,还要善于学习积累其他领域的知识。(2)优化知识的组织结构:知识容量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知识堆积的越多,就越能成为问题的解决专家,我们应该注重优化知识的组织形式。 (3)转换思路,善于策略:能深刻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善于使用一些策略来帮助自己理解。 (4)多加练习,熟练技能: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技能,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多加练习,总结经验专家对基本精力技能,这使的他们在问题解决时,能集中精力完成高水平思维方面任务,从而节约了时间。因此,多加练习,总结经验,熟练技能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5)提高自我监控品质:研究表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不新手标出高的水平的自我监控。他们有更强的计划能力,更有频繁地检查问题解答过程,且检查更有效率。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2) 创造力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从多方面去思考的思维方式。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特性》 (3)创造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统一:分析思维是严格遵守逻辑规律。 (4)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的发挥:像自我实现一样,创造性也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而要实现这种创造性的潜能,我们就不要一味地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文化艺术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价值。应该自己学习好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会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论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 班级:初教13 学号:1120313014033 姓名:张必然

论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 大多数对创造力的定义是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把创造力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其中,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 创造力与许多因素有关,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同时,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又有以下一些特点:1、儿童的创造力更多带有幻想性的特点,而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现实性,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思维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努力创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2、青少年的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意见性;3、随着经验和智力的不断增长,跟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逐渐转变为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协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辩证思维开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大大提高;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独创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以上对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教学来进行,而且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创造力的训练。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二)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的特征;(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正因为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学和训练来提高,我们才可以用一些方法和原则来进一步提高培养创造力的效率。在培养和训练创造力的时候,首先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创造氛围。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培养良好的创造力,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念,给予学生学习和犯错的机会,同时要改变原有的评定标准,鼓励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的保持对创造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进行创造的内部动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会驱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试图发现新问题,并尝试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创设变化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创造力。3、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去探索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的自豪感就会维持他们的兴趣,这种独创性也正是创造活动的本质。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易于开展,并且可以在许多领域开展,在游戏、办黑板报、制作模型等活动中都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丰富刺激环境,通过集体讨论和一题多解的练习,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来锻炼发散式思维。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在我们的性格特征中,有些特质会影响到创造性,如独立、勤奋、自信、好进取、好探究等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就要有意去发展这些有利于创造性的个性。 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师,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从自身方面也要注意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征。托兰斯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应该是:(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结合起来。美国创造教育权威史密斯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1)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2)教学生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创造过程中;(3)不仅教给0学生事实和真理,而且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多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发现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特征大致包含以下共性:首先要尊重差异,从自身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其次,要肯定学生观念的价值,引导学生将以前的知识运用到创造活动中;再次,要给予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注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提供;最后,要改变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将

中学生意志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意志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 意志力的作用以上已经探讨过了,但是,根据大量的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意志力呈现普遍薄弱的现象,其中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而且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父母都会有溺爱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上也是紧盯着孩子的分数,而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客观上导致了孩子意志力薄弱的现象,其次是学校教育,由于现时的教育制度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老师不断的灌输知识,却缺乏了对学生学习动机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当代青少年学生意志薄弱,现已在现实生活中已表现出来了: 首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一个10岁的学生服毒自杀,因为它们父母没有答应给他买一件她想要的玩具。这个学生一直生活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中,一遇到小小的阻碍,竟自杀身之。 一个女中学生高考后悬梁自尽,原因是她害怕高考的失败,可成绩公布后,他的分数却超过了她报考的高校的分数线,因为过度的忧虑和不安,使他趁室中无人时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另一事件,一名大学生因一次班干部改选落选,便认为他身边的人都在与他作对,在不久的一个夜晚,他便轻易的交出了自己的生命给死神。 以上的种种事例,仅是无数个案例中的几个而已,由此可见现代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何其脆弱。 其次,做事没有恒心。 在学习上,由叶学生缺乏意志力,往往做事虎头蛇尾。原来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碰到外界的一点或是挫折便放弃,计划就这样半途而废。保不容易通过教师的思想工作鼓起了勇气,过不了一个月便打回原形,长期以往如不改掉这种做事没有恒心的习惯,不但会影响目前的学业,更会影响以后工作事业的发展。 第三,独立性差。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凡事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要人操心照顾,结果就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一个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的学生,开学父母送到大学一个月后便回到家中,向父母撒娇说:“妈妈爸爸,我不上学了,我想你们,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你们”这种“大孩子”在当代青少年中比比皆是。有位女生第一次进学校洗澡时,急得大哭,原来他不知道怎么给自己洗澡。因为18年来,都是她妈妈帮他洗的。通过以上简短的事例,不难发现青少年的自我独立能力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了。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讲小学生意志力如何培养,首先介绍了一下小学生意志力培养概述,包括意志力的定义和提高学生意志力的意义。接着就介绍了一下我国目前小学生意志力薄弱的一些表现,主要是学习兴趣不专、缺乏意志力,意志力脆弱,容易受他人影响,承受能力差而且生活自理能力差。最后就是介绍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通过正确认识意志力的重要性、树立典型,树立榜样、多鼓励学生,产生动力、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制力、教师要以身作则等方面来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意志力培养 一、小学生意志力培养概述 1、小学生意志力定义 意志力可被视为一种能量,而且根据能量的大小,还可判断出一个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还是强大的;是发展良好的,还是存在障碍的。它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在现在社会,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很好的意志力,学习三心二意,遇到一些小困难就半途而废,很容易心情烦燥,脾气暴燥。这些都是意志力不够的表现。 2、培养小学生意志力的意义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小学生的眼球,他们如果毅力不够,很容易让其他的东西吸引,所以给小学生培养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定力,让他们能够认真的做一件事情,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毅力,能够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事情。 学习靠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样也需要学生的毅力,因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有能力和毅力的人才能够坚持学习。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去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懂得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学习也同样需要毅力,没有毅力,静不下心来学习的人,学会的只是表现东西,永远达不到学习的本质。 二、小学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小学生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和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都喜欢去探个究竟,也喜欢去看新鲜的事物,喜欢玩耍,不喜欢太过于有规律和有约束的东西。所以他们在意志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 1、兴趣不专,缺乏意志 小学生对于事物都是看兴趣做事,对于任何一件新鲜的事物他们都是开始觉得好玩就做一做,玩一玩,可等他们玩了几天后觉得没有味道了,也就放弃去玩其他的东西了。这就是现在许多小孩的通病。比如:在看到新鲜的玩具的时候,他们会觉得特别喜欢,想尽一切办法要家长帮他们买,然后自己做什么都拿着自己的新玩具,吃饭睡觉都舍不得放下,等过几天后,他们的玩劲一过,就开始对玩具不感兴趣了,丢到一边不理不踩。小学生上学也是,一开始几天觉得很新鲜,那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上了课还要叫老师好,起立,然后老师还要叫同学们好再坐下,有同桌一起讲着小故事,还可以和同学一起玩,可等到他们上学的时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实际调查主要对大学生对创造力的看法和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进行浅析,以及对调查者的高校创造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创造力 (一)含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有同名书籍《创造力》。[1] (二)创造力的属性 创造力人人皆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如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指出的那样: “创造力是人类生命本身的属性,对尚未形成稳定的创造力外在表现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还处于一种潜在状态罢了”。[2]美国心理学家瑞普也认为

创造力本质上是人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从这层意义上讲,人人皆有创造力。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只是个体之间的创造力水平的价值不同而已。 二.大学生创造力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 在星问卷上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调查问卷”[3]当中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于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看法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绝大部分被调查着都对创造,发明和创造力的概念还是有所了解的,比如被调查着被问到“创造能力是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只有65.12%被调查者认为是,而0.93%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当被问到“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时有75.62%被调查者选择“是”、21.3%被调查者认为“基本是”、只有2.78%被调查者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绝大备份被调查者对这些概念还是有积极正确的看法的。 大部分大学生还认为创造与他们的距离并不远,与他们息息相关。调查者被问到“创造力为科学家、发明家等卓越人士特有的天赋能力”时只有9.57%认为是的,被问到“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时,有70.99%选择“不是”,而只有 2.47%被调查者认为“是”,有80.45%被调查者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由数据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分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创造的。 (二)大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评价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案例出处】兼职经历 【关键词】创新创造力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 【案例内容】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幅命题画《漆黑的夜》,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画,或者说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出来,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点创意,见此情景,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近几年来学生创造力的逐步散失,已成铮铮的现实。 【案例分析】 一、分析: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我国传统的教育事实上将人的大脑作为"知识仓库",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与学生的机械问答,问题设计深度不够或过于具体化,只能让学生受到低思维的训练,而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实效,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创新的中国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对过程无暇或者无意理会。因此很多时候就会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束缚式的教学,并要求他们进行强迫性的学习,这样长期以来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其次,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清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类型之间的区别,并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适宜的思维类型。 2、培养创造性人格。学校需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同时,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极为关键。首先,家长要破除传统“家长制”的不良作风,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其次,家长要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此外,家长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了解基本的教育和心理理论,同时在创造发展方面尽力为儿童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

青少年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品质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的高低。成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获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 优秀的品质是人生大厦的基石,是决定人生成败的终极力量。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好必要的品质,打好基础,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广、更远大。 青少年应具备的品质: 自信、自尊、自立、乐观、坚韧、勇敢、进取、勤奋、惜时、行动、认真、负责、自制、诚实、正直、忠诚、善良、宽容、谦逊、孝顺、感恩、节俭、合作、分享、创新、尊重他人、主动学习、自省、热爱生命、崇尚运动。 1.自信成功的人生始于自信,每个人心头都隐伏着一头雄狮,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自信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勇于挑战自己的缺憾,不要受他人 评价的左右,找到属于自己的音符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泥潭最优秀的人是 你自己 2.自尊自尊成就伟大与卓越的原动力生最大的价值自尊造就人生奇迹挺起脊梁做人正视自己的价值你并非一无是处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要 成为卑贱的人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 3.自立自立自主方可驾驭人生。自立是生存的开始,自助者天助,自食其力才能赢得尊严,学会自己拿主意,品尝自己动手的快乐,扔掉依赖的拐杖4.乐观积极的心态改变你的世界。变更心境就能够变更生活,在心灵播下快乐的种子,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希望,对自己说“不要紧”,多给自己积极的 心理暗示,凡事多往好处想 5.坚韧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进,挫折是大自然的计划,在困难面前你需要重新站起来,用行动反击失败,用笑脸迎接挫折,为成功付出耐心,坚持 到底,永不放弃,磨炼坚韧的意志力 6.勇敢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推开虚掩的成功之门,勇于冒险,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在行动中忘掉恐惧,拥抱变化, 在变化中成长,勇气的一半是智慧 7.进取做自己命运的开拓者,害怕前进只能停留在原地,欲望是开拓命运的力量,每天都是一个新起点超越自我,和自己比赛,积极进取,不甘平庸,

十倍提高意志力的五大方法

十倍提高意志力的五大方法☆要想干大事,千万不能随大流!来源:@李丰华√的日志 高学历的懒惰虫,低学历的糊涂虫,请听听美国总统柯立芝就意志力说过的一段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毅力,就连天赋也不行,有才能而未能成功的人太常见了;天才也不能,天才未酬之事人尽皆知;学历也不行,世界上到处可见高学历的懒惰虫。唯有决心和毅力才是全能的。” 但是,顽强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是训练出来的。 1、勇敢地做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影视专家尹鸿讲了在张家界游玩的一件事情: 这边是一座大山,前面有一个能站五六个人的一块小山尖,两者中间立着一个沟。这个沟大概只有五六十厘米,下面是万丈深渊。据说前一周这里刚刚摔死一个人,当场我们有20人。绝大部分人看了一下就吓回去了,不敢跳过去。只有两个人跨到了那边山头上。我也想跳,但很犹豫。理论上来讲,跳过去没有问题,只有50厘米,一跨就过去了。但是,因为山不平,下面是深渊,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制约,就有畏难情绪。当时我就想,如果这次不敢跨,以后凡是遇到这种事情我肯定不敢做。于是我坚决地跨过去了,感觉特别好! 教授经常跟别人讲这件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意志训练体现在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你必须在生活当中在意志上对自己有要求,你才可能在各种事情上对自己有控制力。 一位商界成功人士总结经验时也说:一个人要勇于冒险,不要想着会失去什么,而是去思考会得到什么,这样就有了冒险的动力。 2、坚持做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 1913年,近20岁的毛泽东进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受伦理课老师杨昌济的影响,喜欢上了冷水浴。每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毛泽东就来到一师的水井边,井水冰凉,他却一桶地一桶往往身上淋,此外还要擦身,擦到全身发热。毛泽东在一师学了5年半,坚持了5 年半的冷水浴。 洗一次冷水澡也许不难,毛泽东值得钦佩的地方就是他长期坚持洗。所有的大师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就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在跨出第一步之后,再迈出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步。这是他们有意志力的表现。而大多数平凡的人,却只踏出第一步,就不再往前走了。他们不知道,每多走一步,就会增加上一步的价值。 3、强行戒除身上的陋习。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本来是一个烟鬼,但他下定决心把烟戒掉了。有记者问他,在一大堆抽烟的人当中,大家都在吞云吐雾的时候,您羡慕吗?艾森豪威尔回答说:我一点也不羡慕,相反,我很自豪,因为我有意志力把烟戒掉了,而他们没有。 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为了让儿女们学会游泳,专门请了游泳名将教,结果两年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浮”不起来,他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炒了教练的鱿鱼,自己当起教练。他把那些不敢下水的孩子统统扔到了游泳池,逼他们自己去学。结果,孩子们真的能游了。 4、控制对“变”渴望。

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学 生管理工作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2月上 总第130期 有人称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国际间将引发一场大的竞争,而这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从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2007年10月十七大的召开,要求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无不显示出国家对创造能力的重视、对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25岁之间,正处在一生中创造力最佳的时期。尽管他们的创造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造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概念界定 关于创造,《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韦氏英文大辞典解释为:“赋予存在,即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关于创造力,目前心理学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 随着创造力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创造力具有多元特征,创造力并非那些伟人们所独有,而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心理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成因分析1.学生的自身因素是其创造力缺乏的内因 目前,我国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造力还是偏低的。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学科之间缺乏整合,不善于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单一,考虑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怀有从众心理,盲目追从权威;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稳趋同”、不敢冒险的心理和我国现行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得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敢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缺乏应有的创造力。 2.专业、课程结构狭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是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语),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造力的主要来源。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专业知识面狭窄。大学生的活动大多是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展开,没有时间和条件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选修课太少,从而限制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创造力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然而,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追求物质利益,致使科学技术受到重视,人文教育受到冷落。 3.教师创造力不高、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直接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的创造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目前高校师资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的师资主要来自本校毕业生计划选留,少量来自毕业生按计划分配,其他高校的人才很少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就造成某些高校教师思维方式比较类似,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此外,由于受赫尔巴特教学观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大多采用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创造教育是怎么回事,更谈不上系统学过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对创造理论、创造方法生疏;对创造性思维和训练、创造力开发、创造教育实施等知识贫乏,他们往往倾向于喜欢高智商的学生而不是高创造力的学生。所以,教师的创造力是制约大学生创造力的直接原因。 4.校园文化缺乏创造精神是制约大学生创造力的潜在因素校园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它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成长,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总体呈现以下特点:文体类活动多,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少;少数人的活动多,而真正群体参与的活动少;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的人寥 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孙瑶君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创造能力和综合国力,进而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专业、教师、社会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引起学术界对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深思。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缺乏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孙瑶君(1982-),女,山东泰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造教育。(甘肃 兰州 730000)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②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③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有效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方法想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独特的天赋和才能?有没有一种思维方法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下面这些方法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能极大地开启孩子的创造力,而且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灵活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体系的实用方案。No.1 欢迎来到“为什么”时代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如果换一种对答方式:“为什么?”“你认为呢?”“你怎么想到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多。另外,孩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回想以前的经验进行推理,这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尝试一下: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忍住告诉孩子答案的冲动,在孩子的“为什么”之后,随即把问题反问回来:“这真是个好主意,你觉得呢?”你会发现,这种启发式的反问使孩子的小脑瓜开始运转起来,他完全被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跟你讨论,甚至在讨论结束后兴致仍然高涨。这种鼓励思考的对答一般在孩子2~3岁时即可进行。你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来调整提问的深度,在愉快的对话中,指导孩子从已有的经验中得到新的主意。No.2 张开想象的双翼这个训练通常也会被称作“异想天开”。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No.3 新眼光看平常事 如果说4是8的一半,通常人们会回答说:“是。”如果接着再问:“0是8的一半,对吗?”经过一段思考的时间后,大多数人才同意这一说法(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这时如果再问:“3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将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下面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和尽可能发挥这种能力。No.4 质疑:真

浅谈大学生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法 内容概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讨论,以论述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创造力是一种运用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新系统的统摄与联结的能力, 包含着认知方面(和个性方面的心理因素,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的各种特性和个性特征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忽视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限制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 重课堂讲授,但缺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重注入式的教学,但忽视轻启发式的教学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研究,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对大学生培养创造力的探索是极具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的。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普遍创造意识不强、创造性思维欠缺、创造信心不足。许多大学生只想着为自己就业做准备,对自身创造力缺乏正确的认知,思想被完全禁锢住,处事方式上缺乏灵活性,为人处事喜欢随大流,缺乏创造激情,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大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也有创新毅力不坚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等问题。 二.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考虑内部因素。 1.营造更适合创造力培养的环境 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学校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学生,提高师生对于那些用不同于传统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的学生的容忍精神,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此外,作为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自身也应当具有创造力,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没有创造力的老师,就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除了人的正确引导,还应改造校园环境,无论是改善班级沉闷的气氛,还是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有积极的积极的影响。 2.转变大学生对轻视创造力的观念 近年来,有关关部门和社会有机构为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举办了各种活动。调查表明,这些活动大多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但调查也表明,尽管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知道这些活动,但真正参加过的大学生的比率很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思维,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

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创造力概念、创造过程和结构;了解创造研究的历史进程、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会对创造力进行测量,创造力的培养。 2、技能与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测验,进一步认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能够初步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测验研究。 【重点难点】 1、创造过程、结构以及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1、创造性思维测验 【教学时数】理论讲授:3学时 实验与实践: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与创造力 (一)创造 第一,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第二,创造必须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 第三,创造是创造者聪明才智高度发挥的结果。 (二)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有知识,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创造过程与创造力结构 (一)创造过程 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二)创造力的结构 1.创造力的静态结构 2.创造力的动态结构 三、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1870-1907年) 1869年,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为国际上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的科学文献。 2.第二阶段(1908-1930年) 许多心理学家对创造力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和研究 3.第三阶段(1931-1949年 心理学家们开始从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来探索创造力的形成。 4.第四阶段(1950-1970年) 这一阶段是创造发明研究取得真正的实质性突破和迅速发展阶段。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引起了心理学界、教育界的极大轰动。 5.第五阶段(1971年至今) 这一阶段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大进展。 第二节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基础 二、年龄和性别 三、知识和智力 (一)知识 知识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一种是张力观,认为知识和创造力的关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设计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意志的方法,以及学生本人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采用讲授法,使家长通过案例和讲授,了解儿童心理现象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2、情景演绎法:生活中的情景是家长极为熟悉的,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家长的反思和对比,更能加强对家长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学过程: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有人说,中国有三种家长:第一种家长有责任心,又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成才;第二种家长没有责任心,也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一部分也会成才;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却又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呢?很难成才,为什么?因为他们往往用一些偏离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让孩子发展成“问题儿童”。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这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家长坐在一起的共同目标。 一、问题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感叹“我那孩子其实头脑很聪明,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太不自觉了,从不主动自觉地学习;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要能坚持就好了;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没有果断性;还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总想学好,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自制能力太差……每当这时候,我们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是怎么了?每当这时候,我们总是会责怪孩子,把孩子拉过来教训。弄得孩子是哭哭啼啼,我们怒气冲冲。结果呢,问题没有得到一丁点的解决。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案例: 吃过晚饭后,妈妈像往常一样,给孩子准备好练字用的纸和笔。 妈妈:“孩子,该练字了,妈妈都给你准备好了。” 孩子:“妈妈,今天我不想练字了。” 妈妈:“怎么了,为什么?” 孩子:“妈妈,上个星期天书法老师教的我都会了,我已经写得很好了,不信你看看?” 妈妈走过来,看了看孩子写的毛笔字。 妈妈叹了口气:“孩子,你的水平还差得远呢你看看你爸爸的毛笔字,那才叫水平呢,你必须天天练习,持之以恒,才能赶得上爸爸啊!” 孩子:“妈妈,我这是不想写了,刚刚做完作业,我都很累了。再说了,我为什么一定要赶上爸爸呢?!” 妈妈突然火冒三丈:“你这孩子,怎么给你讲道理你都不听啊?!今天,你不练字就别想睡觉!” 孩子“哇”一声哭了。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而知识经济时代,正是通过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方向来决定成败,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核心。 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有关于创造性思维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阻碍我国大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因素,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教育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1.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新欲望和热情的驱动下,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够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与其它思维相比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特征: (1)、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 在思维的结论上, 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开拓出新的创造的天地。 (2)、求异性 由于创造性思维的立足点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倘若没有新意, 也就谈不上是创造性思维。因此, 创造性思维就其思维的性质来看, 它本质上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一特征贯穿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始终。这种求异性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求同中之异, 即不满足于某些已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结论, 而是勇于打破常规惯例, 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求得新的理解和认识, 独辟蹊径,提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崭新的有价值的见解。 二是求独到之异, 即不满足于众人正在研究的已知领域, 更注重去探求人类认识的未知天地,力图开创人类认识的新领域。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谈到师承关系时说过: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这实质上是一句饱含创造哲理的名言。求异思维正是创造生命力的体现, 它是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摇篮, 是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的生长点。

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的重要性 姓名: 班级: 学号:

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所有发明创造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保持生命力的基础。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这是我一直以来认同的真理,在课堂上看了老师放的国外有关创造力的讲座后,我更加明确了创造力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才是创造力呢?创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造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运用一切自身掌握的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 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只有新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新的产品才有市场。人有了创造力才会有进步,但凡成就非凡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会充满创新。 在别人看来,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懂得创新。其实,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人看常用的技术都是被西方人发明的:家里所有的家电,包括电话、电视、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外面所有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到最现代的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原子能,等等。因此,在国内和国外,大多数人认为发明是西方人来做,中国人是来低价生产或者模仿。 确实,在近代的中国,由于各种技术的落后,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东西真的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不代表中国人没有创造性,不说古代的种种引领世界的发明,现代我们也有在农业、航天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中对于创造力的重视确实不够。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家长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却都被各种管制各种约束扼杀。但是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的孩子将来是注定没有出息的。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所以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也有着执着的成分,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也有创造力的成分。经验是前人们经过亲身实践总结的瑰宝,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经验之谈,我们不能要求下一代老是走我们的老路。 那在现代的教育中,有应该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所以现代教育中,应该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我们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孩子的思维往往比成人的思维更丰富更大胆,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尽量的加以保护、鼓励和推动,而不是限制,让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它会成为一种创造的力量,孩子也就能摆脱平庸,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从小开始,孩子自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对周围世界去追求和探索的愿望。家长应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