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ANSYS的谐波齿轮减速器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基于ANSYS的谐波齿轮减速器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基于ANSYS的谐波齿轮减速器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基于ANSYS的谐波齿轮减速器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台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疲劳寿命设计方法

寿命设计方法 -王光建

目录 …什么是疲劳失效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 ?S-N曲线(wohler curve)及疲劳极限?基于疲劳极限的评判 ?考虑平均应力的损伤修正…有限寿命设计方法 ?Miner法则(疲劳损伤线性累积) ?雨流计数法?寿命计算…疲劳寿命仿真计算 …疲劳寿命计算的不足

疲劳失效 …疲劳是一种机械损伤过程 …特点: 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名义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破坏前无明显塑性变形,突然发生断裂…本质: ?交变载荷+金属缺陷?金属的循环塑性变形(微观) ?疲劳一般包含裂纹萌生和随后的裂纹扩展两个过程 ?疲劳是损伤的累积 金属内部缺陷微裂纹产生裂纹扩展断裂 (晶体位错) 疲劳发生过程 …疲劳的判断: 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口上,有明显的光滑区域与颗粒区域,光滑区域是疲劳断裂区,颗粒区域是脆性断裂区 粗糙的脆性断裂区 光滑的疲劳区 裂纹源

-S-N曲线(Wohler curve)及疲劳极限…S-N曲线是根据材料的疲劳强度实验数据得出的应力和疲劳寿命N的关系曲线 …S-N曲线用于描述材料的疲劳特性 σ S-N curve 1871年,Wohler首先对铁路车轴进行了系统的疲劳研究,发展了S-N曲线及疲劳极限概念

-S-N曲线(Wohler curve)及疲劳极限…疲劳极限:一般规定,循环次数107所对应的最大应力为疲劳极限 σ σ limit S-N curve

-基于疲劳极限的评判 …Alternating stress 作为判断应力 Alternating stress=(σ - σmin)/2 max …判断标准 σAlternating stress<σ limit σσ limit σ √ 2 S-N curve σ × 1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台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滚动轴承是机器运转中重要的零部件,是旋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承受载荷和传递动运动的作用。可是,滚动轴承是机器运转时主要故障来源之一,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旋转机器中有35%的故障都及轴承的失效相关,轴承能够使用多久和可靠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器系统的整体性能。为此在对轴承的加速老化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对于研究轴承的故障演变规律和失效原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20世纪前期,Lundberg和Palmgren对5210的滚动轴承做了很多试验,根据1400多套滚子轴承、球轴承的寿命试验结果,在Weibull分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得到了寿命及负载的方程式,称为L-P公式。伴随我国轴承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轴承的几何结构和制造精度得到了相当高的提升和改进。目前,在市场上有几百种不一样型号的滚动轴承。现在的5210轴承钢的材料和制造精度比以前的要好,而且现在在材料的选择上已近不局限于轴承钢。现在生产轴承的原料包括合金钢,陶瓷,轴承钢和塑料等。为此,为了评估新材料的处理工艺,新材料和新几何结构的滚动轴承的磨损寿命,还得对滚动轴承做疲劳寿命试验。另外由于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使用时润滑条件的改善,轴承能够使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来自工业和武器等方面的需求也助推了滚动轴承箱相当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发电设备,排水设备等要求轴承工作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十几二十几的小时不间断的无故障运行10000-20000个小时,折算一下相当于及连续工作11-22年并且中间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即使是电动工具、一般机械和家用电器等对寿命的要求相对较低的使用场景也要求轴承无故障的间断或不间断的工作4000-8000小时。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轴承的寿命必须利用加速疲劳寿命试验方法来获得轴承在高应力的疲劳寿命,并且通过加速实验的结果来估计不一样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以减少试验时的成本和时间。

谐波齿轮减速器 HDUF (FB)机器人工程师必备

P r e c i s i o n G e a r i n g&M o t i o n C o n t r o l

{ { { The Basic Component Set 1) T he Wave generator (WG) is a thin raced bearings assembly ? tted onto an elliptical plug, and normally is the rotating input member.2) T he Flexspline (FS) is a non-rigid ring with external teeth on a slightly smaller pitch diameter than the Circular Spline. It is ? tted over and is elastically de? ected by the Wave Generator.3) T he Circular Spline (CS) is a rigid ring with internal teeth, engaging the teeth of the Flexspline across the major axis of the Wave Generator.4) T he Dynamic Spline (DS) is a rigid ring having internal teeth of same number as the Flexspline. It rotates together with the Flexspline and serves as the output member. It is identi? ed by chamfered corners at its outside diameter. Contents Compact, High Ratio, In-Line Gearing .............................2The Basic Component Set ................................................2Con? guration .....................................................................3Typical Installation .............................................................3Ordering Information .........................................................3Dimensions ........................................................................4Performance Ratings ........................................................5Lubrication .........................................................................6Installation .........................................................................6Ef? ciency ...........................................................................7No-Load Running Torque, Starting Torque,and Back Driving Torque (7) Compact, High Ratio, In-Line Gearing Harmonic Drive HDUF “Pancake” type component set offers the designer high ratio, in-line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s in extremely compact con? gurations. The component set consists of four elements: the Wave generator, an elliptical bearing assembly; the Flexspline, a non-rigid ring with external teeth; and the Circular Spline and the Dynamic Spline, rigid internal gears. Rotation of the Wave Generator imparts a rotating elliptical shape to the Flexspline causing progressive engagement of its external teeth with the internal teeth of the Circular Spline and the Dynamic Spline. The ? xed Circular Spline has two more teeth than the Flexspline, thereby imparting relative rotation to the Flexspline at a reduction ratio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teeth.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the Dynamic Spline rotates with and at the same speed as the Flexspline.

谐波减速器原理及特点

谐波减速器原理及特点 1. 概述 1.1 产生及发展 谐波齿轮传动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航天技术发展而发明的一种具有重大突破的新型传动技术,由美国人C. W.马瑟砖1955年提出专利,1960年在纽约展出实物。谐波传动的发展是由军事和尖端技术开始的,以后逐渐扩展到民用和一般机械上。这种传动较一般的齿轮传动具有运动精度高,回差小,传动比大,重量轻,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并能在密闭空间和辐射介质的工况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因此美,俄,日等技术先进国家,对这方面地研制工作一直都很重视。如美国就有国家航空管理局路易斯研究中心,空间技术试验室,USM公司,贝尔航空空间公司,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电器公司等几十个大型公司和研究中心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前苏联从60年代初期开始,也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如苏联机械研究所,莫斯科褒曼工业大学,列宁格勒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全苏联减速器研究所等都大力开展谐波传动的研究工作。他们对该领域进行了较系统,较深入的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在谐波传动的类型,结构,应用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日本长谷齿轮株式会社等有关企业在谐波齿轮传动的研制和标准化、系列化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西欧一些国家除了在卫星,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采用谐波齿轮传动外,对谐波传动的基础理论也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谐波齿轮传动技术1970年引入日本,随之诞生了日本第一家整体运动控制的领军企业-日本Harmonic Drive SystemsInc.(简称HDSI)。目前日本HDSI公司是国际领先的谐波减速器公司,其生产的Harmonic Drive谐波减速器,具有轻量、小型、传动效率高、减速范围广、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动系统中。 谐波传动技术于1961年由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孙伟工程师介绍入我国。此后,我国也积极引进并研究发展该项技术,1983年成立了谐波传动研究室,1984年“谐波减速器标准系列产品”在北京通过鉴定,1993年制定了 GB/T14118-1993谐波传动减速器标准,并在理论研究、试制和应用方面取得较

Ansys非线性接触分析和设置

Ansys非线性接触分析和设置 5.4.9 设置实常数和单元关键选项 程序使用20个实常数和数个单元关键选项,来控制面─面接触单元的接触。参见《ANSYS Elements Reference》中对接触单元的描述。 5.4.9.1 实常数 在20个实常数中,两个(R1和R2)用来定义目标面单元的几何形状。剩下的用来控制接触面单元。 R1和R2 定义目标单元几何形状。 FKN 定义法向接触刚度因子。 FTOLN 是基于单元厚度的一个系数,用于计算允许的穿透。 ICONT 定义初始闭合因子。 PINB 定义“Pinball"区域。 PMIN和PMAX 定义初始穿透的容许范围。 TAUMAR 指定最大的接触摩擦。 CNOF 指定施加于接触面的正或负的偏移值。 FKOP 指定在接触分开时施加的刚度系数。 FKT 指定切向接触刚度。 COHE 制定滑动抗力粘聚力。 TCC 指定热接触传导系数。 FHTG 指定摩擦耗散能量的热转换率。 SBCT 指定 Stefan-Boltzman 常数。 RDVF 指定辐射观察系数。 FWGT 指定在接触面和目标面之间热分布的权重系数。

FACT 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比率。 DC 静、动摩擦衰减系数。 命令: R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 对实常数 FKN, FTOLN, ICONT, PINB, PMAX, PMIN, FKOP 和 FKT,用户既可以定义一个正值,也可以定义一个负值。程序将正值作为比例因子,将负值作为绝对值。程序将下伏单元的厚度作为ICON,FTOLN,PINB,PMAX 和 PMIN 的参考值。例如 ICON = 0.1 表明初始闭合因子是“0.1*下层单元的厚度”。然而,ICON = -0.1 则表示真实调整带是 0.1 单位。如果下伏单元是超单元,则将接触单元的最小长度作为厚度。参见图5-8。 图5-8 下层单元的厚度 在模型中,如果单元尺寸变化很大,而且在实常数如 ICONT, FTOLN, PINB, PMAX, PMIN 中应用比例系数,则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从比例系数得到的实际结果,取决于下层单元的厚度,这就可能引起大、小单元之间的重大变化。如果出现这一问题,请用绝对值代替比例系数。 TCC, FHTG, SBCT, RDVF 和 FWGT 仅用于热接触分析[KEYOPT(1)=1]。 5.4.9.2 单元关键选项 每种接触单元都包括数个关键选项。对大多的接触问题,缺省的关键选项是合适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改变缺省值。下面是可以控制接触行为的一些关键选项: 自由 度 KEYOPT(1) 接触算法(罚函数+拉格朗日乘子或罚函数) KEYOPT(2) 存在超单元时的应力状态(仅2D) KEYOPT(3)

基于ANSYS的斜齿轮齿条啮合接触分析

文华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5月20日) 学部(系):机电学院机械系专业班级:机电124班学生姓名:雷国安指导教师:孟超莹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ANSYS的斜齿轮齿条啮合接触分析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设计确定斜齿轮齿条的基本结构尺寸; 2.分析斜齿轮齿条的受力; 3.用pro/E软件或者ANSYS软件完成斜齿轮齿条的三维建模; 4.用ANSYS软件对斜齿轮齿条进行静力学分析。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及任务要求 阶段工作内容时间备注 第一阶段查阅有关资料、外文翻译、开 题报告 2015.11.20~2016.01.10 第二阶段设计确定齿轮齿条的基本结构 尺寸,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计 算 2016.02.29~2016.03.20 第三阶段用pro/E软件或者ANSYS软件 进行齿轮齿条的三维建模 2016.03.21~2016.04.03 第四阶段用ANSYS软件对齿轮齿条进行 静力学分析 2016.04.04~2016.04.17 第五阶段写毕设论文2016.04.18~2016.05.09 第六阶段修改论文、答辩2016.05.10~2016.05.20

四、同组设计者 无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 王新荣,初旭宏. ANSYS有限元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乐乐,谭南林,焦凤川.ANSYS辅助分析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钟毅芳,吴昌林等.机械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 傅祥志.机械原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5] 董建国、高鸿庭.机械专业英语[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 田绪东,管殿柱.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三维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 祝凌云等.PRO/ENGINEER野火版入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56 [8]黄圣杰.Pro/E野火版基础教程(上册)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265 [9]曹宇光,张卿,张士华.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强度有限元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 张兴权,何广德,郑如,张俊.齿轮齿条的接触应力研究[J].机械传动.2011 [11] 薛军,孙宝玉,辛宏伟,张建国,吴澜涛.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齿条动态应力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2] F. Farukh, L.G. Zhao, R. Jiang et al.. Realistic microstructure-based modelling of cyclic deformation and crack growth using crystal plasticity[J].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6, 111. [13] Kruzic J J, Scott J A, Nalla R K et al.Propagation of surface fatigue cracks in human cortical bone.[J].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05, 39(5). [14]Lacitignola D,Tebaldi C.Effects of ec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n Lotka-Volterra systems for species with behavioral adaptation and variable growth rate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2005, 194(1). [15] Presser K A, Ross TModelling the growth limits (growth/no growth interface) of Escherichia coli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pH,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and water activity.[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8, 64(5).

谐波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概述 阳泉华鑫采矿设备有限公司 2010.12.4

目录 1. 简述 (1) 1.1 谐波传动技术背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波减速器介绍 (2) 3.1谐波传动术语介绍 (2) 3.3 谐波减速器介绍 (2) 3.3.1 谐波减速器代号 (2) 3.3.2 谐波减速器的品种规格 (2) 3.3.3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3) 3.3.4 谐波减速器的原理 (3) 3.3.5 谐波减速器主要零件常用材料: (5) 3.3.6 生产谐波减速器所需设备情况 (5) 4. 谐波减速器的特点 (7) 4.1 谐波减速器的主要优点 (7) 4.2 谐波减速器的主要缺点 (8) 4.3 谐波传动与其它传动性能的具体比较 (8) 5 国内外谐波减速器比较 (9) 6. 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 (10) 附录谐波减速器生产厂家

1. 简述 1.1 谐波传动技术背景 谐波传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重要的 新型机械传动方式,被认为是机械传动的重大突破。谐波机械传动原理是苏联 工程师A.摩察尤唯金首先于1947年提出,1955年第一台用于火箭的谐波齿轮 传动是由美国人C.M .Musser发明的。此后,在航天飞行器和航天设备上的多 次使用,充分显示了这种传动的优越性。1959年取得了此项发明的专利后,于1960年正式公开发表了该项技术的详细资料,一九六一年开始介绍到我国。由 于谐波传动具有许多优点,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许多不同类型的谐波传动取得了专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谐波传动自50年代中期出现后成功地用于火箭、卫星等多种传动系统中,使用证实这种传动较一般齿轮传动具有运动精度高、回差小、传动比大、重量轻、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并能在密封空间和辐射介质的工况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因此美、日、俄等技术先进国家,对这方面的研制工作一直都很重视。如 美国就有国家航空管理局路易斯研究中心、空间技术实验室、贝尔航空空间公司、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电气公司等几十个大型公司和研究中心都从事过这方 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美国将谐波齿轮传动应用于精密加工和测星装置的纳米级调整系统,并取得了专利。前苏联从60年代初开始,也大力开展这方而的研制工作。如苏 联机械研究所、莫斯科鲍曼工业大学、全苏联减速器研究所、基耶夫减速器厂 和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都大力开展谐波传动的研究工作。他们对该领域 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在谐波传动的类型、结构、应用 等方而有较大发展。日木自70年代开始,从美国引进全套技术,目前不仅能大 批生产各种类型的谐波齿轮传动装置,还完成了通用谐波齿轮传动装置的标准化、系列化工作。 谐波齿轮传动技术于1961年由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孙伟工程师引入我国。此后,我国也积极引进并研究发展该项技术,1983年成立了谐波传动研究室,

轴承疲劳寿命3

河南科技大学 实习报告 (3) 学院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______学年第______学期

【实验名称】: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 【实验目的】:1、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是轴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 2、通过实验和现场收集有价值的数据; 3、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源本地化的加剧,为了满足轴承制造商和轴承大用户对提高轴承综合质量的要求,我国轴承行业必须对轴承寿命激发试验做更多的尝试。 【实验设备】:ABLT-1A轴承寿命试验机该仪器主要用于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强化(快速)试验。由试验头、试验头座、传动系统、加载系统、润滑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试验轴承类型:球轴承和滚子轴承 试验轴承内径:10~60mm 试验轴承转速:1000~10000r/min 最大径向加载:100KN 最大轴向加载:50KN 【实验原理和方法】:轴承的寿命与载荷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公式: L10=(f t*C/P)ε或 L h=(106/60*n)* (f t*C/P)ε 式中: L10──基本额定寿命(106转); L h──基本额定寿命(小时h);C──基本额定动载荷,由轴承类型、尺寸查表获得;P──当量动载荷(N),根据所受径向力、轴向力合成计算;f t──温度系数,由表1查得;n──轴承工作转速(r/min);ε──寿命指数(球轴承ε=3 ,滚子轴承ε=10/3 )。 6308实验条件的确定: 额定动载荷Cr=22200N; 取当量动载荷P=6720N; 极限转速n l=14000r/min; 取实验转速n=6000r/min; 基本额定寿命:L10=(106/60*n)*(C/P)ε=100h(球轴承ε=3) 试验结果计算: 按GB/T24607-2009 按检验水平2,实验套数E=8 为布尔分布斜率:b=1.5 设K=1.4 L=K*L10b/0.10536=1.4*1001.5/0.10536=13288 T1i=(L/E)*U a=(13288/8)U a=2674 T0=1941.5=2702 T0=2702> T1i=2674 符合达到K=1.4要求,所以轴承做实验要转够194个小时。 根据GB/T24607-2009合格评定8.4.2L10t/L10h>=Z, (球轴承Z,=1.4)即为合格 【实验步骤】:1、实验分两组进行,1#~4#为第一组,5#~8#为第二组; 2、使用钢笔蘸王水溶液分别给八套轴承编上1~8等号码; 3、将编号的轴承利用工具装入工装内,再将工装装入轴承试验机内; 4、每个试验机内部可以装入四套轴承,其中两套作为对比轴承,工作环境稍好于另外两套; 5、检查一下机器是否有异常,如果无,打开试验机,开始试验,知道轴承损坏或者转够了194个小时时才停止; 6、利用计算机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实验数据,判定轴承寿命是否具有可靠性;

ansys接触定义

1概述 接触问题是一种高度非线性行为,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为了进行实为有效的计算,理解问题的特性和建立合理的模型是很重要的。 接触问题存在两个较大的难点:其一,在你求解问题之前,你不知道接触区域,表面之间是接触或分开是未知的,突然变化的,这随载荷、材料、边界条件和其它因素而定;其二,大多的接触问题需要计算摩擦,有几种摩擦和模型供你挑选,它们都是非线性的,摩擦使问题的收敛性变得困难。 一般的接触分类 接触问题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刚体─柔体的接触,半柔体─柔体的接触。 (1)刚-柔接触 在刚体─柔体的接触问题中,接触面的一个或多个被当作刚体,(与它接触的变形体相比,有大得多的刚度),一般情况下,一种软材料和一种硬材料接触时,问题可以被假定为刚体─柔体的接触,许多金属成形问题归为此类接触。 (2)柔-柔接触 柔体─柔体的接触,是一种更普遍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接触体都是变形体(有近似的刚度)。 2ANSYS接触能力 ANSYS支持三种接触方式:点─点,点─面,平面─面,每种接触方式使用的接触单元适用于某类问题。为了给接触问题建模,首先必须认识到模型中的哪些部分可能会相互接触,如果相互作用的其中之一是一点,模型的对立应组元是一个结点。如果相互作用的其中之一是一个面,模型的对应组元是单元,例如梁单元,壳单元或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通过指定的接触单元来识别可能的接触匹对,接触单元是覆盖在分析模型接触面之上的一层单元,至于ANSYS使用的接触单元和使用它们的过程,下面分类详述。 2.1点─点接触单元 点─点接触单元主要用于模拟点─点的接触行为,为了使用点─点的接触单元,你需要预先知道接触位置,这类接触问题只能适用于接触面之间有较小相对滑动的情况(即使在几何非线性情况下) 如果两个面上的结点一一对应,相对滑动又以忽略不计,两个面挠度(转动)保持小量,那么可以用点─点的接触单元来求解面─面的接触问题,过盈装配问题是一个用点─点的接触单元来模拟面─面的接触问题的典型例子。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

机器人驱动系统要求传动系统间隙小、刚度大、输出扭矩高以及减速比大,常用的减速机构有: 1)RV减速机构; 2)谐波减速机械; 3)摆线针轮减速机构; 4)行星齿轮减速机械; 5)无侧隙减速机构; 6)蜗轮减速机构; 7)滚珠丝杠机构; 8)金属带/齿形减速机构; 9)球减速机构。 其中谐波减速器广泛应用于小型的六轴搬运及装配机械手中,下面介绍其工作原理。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稍有修改):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器。谐波齿轮传动(简称谐波传动),它是依靠柔性零件产生弹性机械波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一)传动原理 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带有内齿圈的刚性齿轮(刚轮)2,它相当于行星系中的中心轮; (2)带有外齿圈的柔性齿轮(柔轮)1,它相当于行星齿轮; (3)波发生器H,它相当于行星架。 作为减速器使用,通常采用波发生器主动、刚轮固定、柔轮输出形式。

波发生器H是一个杆状部件,其两端装有滚动轴承构成滚轮,与柔轮1的内壁相互压紧。柔轮为可产生较大弹性变形的薄壁齿轮,其内孔直径略小于波发生器的总长。波发生器是使柔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的构件。当波发生器装入柔轮后,迫使柔轮的剖面由原先的圆形变成椭圆形,其长轴两端附近的齿与刚轮的齿完全啮合,而短轴两端附近的齿则与刚轮完全脱开。周长上其他区段的齿处于啮合和脱离的过渡状态。当波发生器沿图示方向连续转动时,柔轮的变形不断改变,使柔轮与刚轮的啮合状态也不断改变,由啮入、啮合、啮出、脱开、再啮入……,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实现柔轮相对刚轮沿波发生器H相反方向的缓慢旋转。 在传动过程中,波发生器转一周,柔轮上某点变形的循环次数称为波数,以 n 表示。常用的是双波和三波两种。双波传动的柔轮应力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易于获得大的传动比。故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 谐波齿轮传动的柔轮和刚轮的周节相同,但齿数不等,通常采用刚轮与柔轮齿数差等于波数,即 z2-z1=n 式中 z2、z2--分别为刚轮与柔轮的齿数。 当刚轮固定、发生器主动、柔轮从动时,谐波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i=-z1/(z2-z1) 双波传动中,z2-z1=2,柔轮齿数很多。上式负号表示柔轮的转向与波发生器的转向相反。由此可看出,谐波减速器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二)特点 1.承载能力高谐波传动中,齿与齿的啮合是面接触,加上同时啮合齿数(重叠系数)比较多,因而单位面积载荷小,承载能力较其他传动形式高。 2.传动比大单级谐波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可达 i=70~500。 3.体积小、重量轻。 4.传动效率高、寿命长。 5.传动平稳、无冲击,无噪音,运动精度高。 6.由于柔轮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因而对柔轮材料的抗疲劳强度、加工和热处理要求较高,工艺复杂。 谐波减速器在国内于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研制,到目前已有不少厂家专门生产,并形成系列化。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航空、机器人等行业,由于它的独特优点,在化工行业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与建模

谐波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与建模 作者:e (e) 指导老师:ee [摘要]:谐波齿轮传动是50年代中期,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在薄壳弹性变形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传动技术。我国从1961年开始谐波齿轮传动方面的研制工作,并且在研究、试制和使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民用产品应用中,谐波减速器存在着传动“爬行”和“丢步的现象严重影响其谐波齿轮类产品的设计制造,也制约着其产品的不断推广,是该产品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及其优缺点。前半部分介绍了谐波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为了更好地分析谐波齿轮传动,后半部分用PRO/E建立了三维模型。写出了主要零件的绘制过程,并展示了各个零部件,最后给出了装配图。 [关键词]谐波齿轮,传动设计,三维模型,装配

The design and modeling of harmonic gear reducer Author:e (e) T utor:e [Abstract]Harmonic gear transmission is developed with the of space science and thchnology in mid 50s,on the basis of elastic thin shell theory developed a new type of drive technology.So far ,we have already had dozen of unit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this aspect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into a variety of types of harmonic gear transimission deviced.In this field it had research at different level on all issues, but many problems still has not yet been determined,and some regularity has not revealed .such as civilian products,There is “crawling”and”lost step”phenomen on in the harmonic gear reducer transmission .So it is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harmonic gear product manufacturing,also restrict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its products.and solove the problem that exist in the transmission ,it isan urgent need of a job in the current this kind of products.This artical main introducted the theory harmonic gear reducer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armonic gear drive application filed,development trend,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The former introduce the design and calculate of harmonic gear reducer.In order to analyze the harmonic gear drive ,The later part with PRO/E to establish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Write the drawing process of the main parts .and showing all the parts .Finally ,given the assembly diagram. [ Key words]:Harmonic gear ,Transmission design,Three-disminsional model ,Assemble.

车轴知识

车轴知识 车轴是机车车辆承受动载荷的关键零件,受力状态复杂,它主要承受弯曲载荷、扭转载荷或弯扭复合载荷,并可能受到一定冲击。所以,轴在工作中可因疲劳、弯曲、扭转或拉伸应力而断裂,但疲劳断裂是轴的普遍断裂形式。因此,对车轴钢材而言,主要是保证其良好的强度,特别是弯扭复合疲劳强度及韧性。为了防止其轴颈部位的迅速磨损,还应具备一定的表面硬度。 车轴的强度、韧性等性能要求须通过车轴钢材成分和热处理两方面来保证,与此同时,对钢材的冶金质量、淬透性要求等还须提出附加要求。以下仅就高速铁路用车轴材质的优化选择加以论述。 车轴钢材成分 车轴钢材成分对性能的保证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指合金化问题,另方面指含碳量高低的选择。 车轴钢材的含碳量 “碳”是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影响钢材性能的重要元素。然而加碳虽然强化作用很高,但却显著降低韧性。轴类零件一般选择中碳钢。为了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性,应降低车轴钢的含碳量,在降碳的同时,可通过微合金化及热处理来提高车轴强度。 40~45钢车轴使用历史悠久,是国际上使用较多的钢种。由于其强度偏低,耐磨性差,疲劳裂纹萌生门槛值较低,使用寿命较短。但40~45钢韧脆转变温度低,加工性能好,成本低,如果能采用先进的冶炼、锻造技术和热处理工艺,在保持韧性前提下提高强度,其裂纹率很可能有所下降,使用寿命将会相对延长。 长期以来,我国的机车车辆均采用优质碳素钢车轴,国外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技术观点不同,选用的车轴材料不尽相同。依据各国车轴标准不同,车轴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碳素钢车轴及合金钢车轴。但都属于低碳钢范畴。碳素钢车轴钢材的含碳量一般选择0.30~0.45%,加入合金元素,可适当降碳。 车轴钢材的合金元素 依据车轴钢材的使用性能,要求车轴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即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车轴钢合金化的目的就是添加合金元素达到强韧化目的。 钢材的韧化,意味着不发生脆化。依据一般的强化机构,除细晶强化外,一般均会发生脆化,即脆性转变温度上升的同时,韧性破断的冲击值和断裂韧性值下降。对于大截面钢件,Mo是使其晶粒细化,提高综合性能的首选元素。Cr能够增加钢的淬透性,促使淬火及回火后工件整个截面上获得较均匀的组织。Ni是提高钢材韧性最有效的合金元素。它韧化的机理是使材料基体本身在低温下易于交叉滑移,从而提高韧性。所以,不论对何种组织,加入Ni均可提高韧性。多种合金元素的复合加入,反映在性能上,则由单一性能到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从而可以满足车轴在不同受荷状态的需要。因此,Cr、Ni、Mo等合金元素是车轴钢合金化的主要元素。 选材时还必须考虑经济性,包括材料成本的高低,供应是否充分,加工工艺过程是否复杂。由于Ni、Mo的价格昂贵,使材料的成本增加。 综合性能、资源和成本等多种因素,车轴钢成分设计中,在满足设计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前提下,应控制Ni、Mo的含量。 车轴钢的冶金质量 车轴要求钢材具有良好的疲劳强度,钢材中的宏观和微观缺陷将造成应力集中,而且本身常常就是裂纹源,因而,车轴钢材的冶金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国外已开始较普遍地采用钢包脱气、真空冶炼等精炼方法生产车轴用钢。精炼钢的疲劳强度和冲击性能都得到

ANSYS—接触单元说明

参考ANSYS的中文帮助文件 接触问题(参考ANSYS的中文帮助文件) 当两个分离的表面互相碰触并共切时,就称它们牌接触状态。在一般的物理意义中,牌接触状态的表面有下列特点: 1、不互相渗透; 2、能够互相传递法向压力和切向摩擦力; 3、通常不传递法向拉力。 接触分类:刚性体-柔性体、柔性体-柔性体 实际接触体相互不穿透,因此,程序必须在这两个面间建立一种关系,防止它们在有限元分析中相互穿过。 ――罚函数法。接触刚度 ――lagrange乘子法,增加一个附加自由度(接触压力),来满足不穿透条件――将罚函数法和lagrange乘子法结合起来,称之为增广lagrange法。 三种接触单元:节点对节点、节点对面、面对面。 接触单元的实常数和单元选项设臵: FKN:法向接触刚度。这个值应该足够大,使接触穿透量小;同时也应该足够小,使问题没有病态矩阵。FKN值通常在0.1~10之间,对于体积变形问题,用值1.0(默认),对弯曲问题,用值0.1。 FTOLN:最大穿透容差。穿透超过此值将尝试新的迭代。这是一个与接触单元下面的实体单元深度(h)相乘的比例系数,缺省为0.1。此值太小,会引起收敛困难。 ICONT:初始接触调整带。它能用于围绕目标面给出一个“调整带”,调整带内任何接触点都被移到目标面上;如果不给出ICONT值,ANSYS根据模型的大小提供一个较小的默认值(<0.03= PINB:指定近区域接触范围(球形区)。当目标单元进入pinball区时,认为它处于近区域接触,pinball区是围绕接触单元接触检测点的圆(二维)或球(三维)。可以用实常数PINB调整球形区(此方法用于初始穿透大的问题是必要的)PMIN和PMAX:初始容许穿透容差。这两个参数指定初始穿透范围,ANSYS把整个目标面(连同变形体)移到到由PMIN和PMAX指定的穿透范围内,而使其成为闭合接触的初始状态。初始调整是一个迭代过程,ANSYS最多使用20个迭代步把目标面调整到PMIN和PMAX范围内,如果无法完成,给出警告,可能需要修改几何模型。 TAUMAX:接触面的最大等效剪应力。给出这个参数在于,不管接触压力值多大,只要等效剪应力达到最大值TAUMAX,就会发生滑动。该剪应力极限值通常用于接触压力会变得非常大的情况。 CNOF:指定接触面偏移。+CNOF增加过盈、-CNOF减少过盈或产生间隙、CNOF能与几何穿透组合应用。 FKOP:接触张开弹簧刚度。针对不分离或绑定接触模型,需要设臵实常数FKOP,该常数为张开接触提供了一个刚度值。FKOP阻止接触面的分离;FKOP默认为1.0,用于建立粘结模型,用一个较小值(1e-5)去建立软弹簧模型。 FKT:切向接触刚度。作为初值,可以采用-FKT=0.01*FKN,这是大多数ANSYS 接触单元的缺省值。 COHE:粘滞力。即没有法向压力时开始滑动的摩擦应力值。 FACT,DC:定义摩擦系数变化规律

SolidWorks导入ansys齿轮接触分析

原料:SolidWorks,ansys, 1、SolidWork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要保证实体没有干涉。保存为***.X_T格式,注意用文件名不能出现中文字符。 2、打开ansys软件,设定储存目录,然后preference,勾选structural,点击OK。如图2. 3、添加两种单元类型,mass21和solid185.选中solid185,点options,将 K2改为Reduced integration。如图3。

4、点real constant 选中solid185,将下面的框键入4. 设置材料属性.弹性模量2.1E11,泊松比0.3. 摩擦系数设置为0.1. 5、file-import-PARA,找到***.X-T文件,打开。只有线框。点击plotCtrl-style-solid model face –normal faceing ,点plot-replot,即可出现三维

实体。如图6. 6、在两个齿轮的中心分别建立两个关键点,如图7.1所示,在两个齿轮的旋转中心分别点击鼠标,点OK,即可建立两个keypoint. 7、划分网格,用meshtool,如图8.1.然后给两个关键点划分网格。如图8.2.

8、设定接触, 8.1点击图标,然后点击图标,点pick target,选取小齿轮上的可能与大齿轮接触的齿面,——OK,

8.2 点击next,点击pick contact,选取大齿轮上可能与小齿轮接触的齿面,——OK,——next——create。_finish.

9、建立刚性区域 9.1 打开select entities ——OK,选择小齿轮侧的关键点,——OK, 9.2 建立一个主节点,name 设为为M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