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沙地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沙地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沙地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沙地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八年级下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此块土壤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为V 1 。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1-V2)/ V0。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固体 土壤非生物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 [学考合格练] 1.土壤有机质含量( )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 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答案:B 2.关于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促进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形成 B.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C.陡峭的山坡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 D.炎热少雨的气候利于土壤的形成 答案:B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4.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第3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

形成影响比较稳定。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C。第4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答案:3.C 4.A 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答案:C 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 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答案:B 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 C.丙、乙、甲D.甲、丙、乙 答案:A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 B.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C.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 D.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 答案:B 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 考点最后冲刺复习10《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全国通用)

青藏区 一、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青藏区的植物区系虽统属泛北极区,但高原大部分与南部边缘山地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高原植被大部分以耐寒耐旱的、随着高原隆起而特化的种类占优势,其中不乏古地中海成分与亚洲中部成分。东南部边缘山地以印度—马来成分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是高原隆起的阶段性和冰期—间冰期相互交替造成多种植物区系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结果,为青藏高原植物种类最丰富、最年轻的地区。 山地荒漠: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阿里地区,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 高寒荒漠:分布于羌塘北部及可可西里一带,以垫状驼绒藜为主,一些地方几乎不生长植物。 高寒草原:分布于长江源、黄河源及羌塘高原,由耐寒耐旱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半灌木组成,以紫花针茅、羽柱针茅、沙生针茅、羊茅、青藏苔草、西藏嵩草为主。 高寒灌丛草甸:分布于果洛、玉树、那曲一带,以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矮嵩草、小嵩草、线叶嵩草、短轴嵩草等多种嵩草为主,灌木则有变色锦鸡儿、藏北锦鸡儿、矮生金露梅、匍匐水柏枝等。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山地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基带,形成完备的植被垂直带。 二、青藏区的土壤: 土壤发育形成了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和海洋性森林土两大系统。高寒干旱相结合,形成了羌塘的高寒荒漠植被和高山荒漠土,干旱程度不亚于羌塘,但热量条件略好的柴达木则形成山地荒模植被和灰棕漠土。自羌塘高原向东南依次分布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草甸土。海洋性系统主要土类形成了最复杂的土壤垂直带谱。 三、高原自然地带 从区划角度考虑,郑度等(1979年)共划分出9个自然地带,即高原亚寒带下属的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昆仑高寒荒漠地带和羌塘高寒草原地带;高原温带下属的川西藏东山地针叶林地带、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地带、阿里山地荒漠半荒漠地带、柴达木山地荒漠地带和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地带。 (1)高原地带与同纬度低海拔水平地带的本质差别在于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热量背景,高原地带的热量特征总是偏向极地。海拔愈高,偏向极地特征愈显著。 (2)高原自然地带是边缘山系某个上部垂直带因地貌形态由山地转变为高原面而扩展后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这种扩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本来间断的垂直带由此获得了空间连续性,从而不仅在海拔高度上,而更主要的是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更替。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0 。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庐山植被与土壤

浅析庐山的植被与土壤 08地理科学一班张丹 0810030118 实习地点: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 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庐山的植被与土壤。庐山植物概况、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 动态和分布规律。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区系特征。庐山植物分布种类及丰富,据初步统计有2231种,101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83属217种,裸子植物9科34属94种,被子植物154科902属1017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的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相当高,达91.8% 。由表 1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1)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主要成分。 2)温带、热带区系成分的渗入,反映了庐山植物区系过渡性的特点。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阔叶林和针叶林。 (一)、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阶段质量测评(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阶段质量测评(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题号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3、4、8、26(3)(4)(5) 森林6、7、9、10、11、12、26(1) 草原与荒漠2、5、26(2)、27 观察土壤13、14、15、21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6、17、18、19、20、28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22、23、24、25、2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干旱B.湿润 C.炎热D.寒冷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故该植被反映了干旱的环境特征。 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答案 D 解析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4~6题。 4.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答案 D 解析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5.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 C.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答案 A 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 6.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B 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落叶阔叶林。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风和植被土壤

微专题(一)风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2019年7月5日4时和14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当日4—14时,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A.晴转阴,气温降低 B.阴转晴,气温升高 C.一直晴天,气温升高 D.一直阴天,气温降低 2.当日14时,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压较高 B.风速较小 C.风向相同 D.降水概率大 下图为2020年影响我国图示区域的某天气系统风速等值线图(单位:千米/时),读图,完成3~5题。 3.该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图中甲城市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5.图中陆地沿海地区风速等值线较密的影响因素是() A.摩擦力变化 B.地转偏向力 C.地形起伏较大 D.冷暖空气交汇 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风能。下图为风速和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6.风力发电机可以输出稳定的最大电能的风速是() A.2.5~5米/秒 B.5~12米/秒 C.12~25米/秒 D.>25米/秒 7.与我国东部沿海相比,西欧国家开展风力发电自然条件的主要优势是() A.风速大 B.风向稳定 C.降水多 D.温差小 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图,完成8~9题。 8.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10~12题。

人教版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综合训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却 遭到严重破坏,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 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 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 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 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分的最 低值。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 凋萎湿度测量结果,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 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 B. 土质颗粒 C. 基岩性质 D. 降水多少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 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 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 深的稳定积雪覆盖。如图为沙漠中某 沙丘剖面图。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 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 坡中>坡脚>坡顶 D. 坡脚>坡中>坡顶 下图为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4-6题。 4.影响该山地土壤性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 B.太阳辐射随高度的变化 C. 矿物成分随高度的变化 D. 有机质含量随高度的变化 5.图中甲处的植被类型为 A.荒漠带 B. 落叶阔叶林 C. 草原带 D. 常绿阔叶林 6.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 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②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 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 (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 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 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 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 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 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答案 B 解析 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 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类型、分布及特点 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 ) A.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 A 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 1.形成

(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 (1)热带草原:分布在□ 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 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1.判断正误。 (1)草原地区降水较少。(√) (2)降水稀少地区都形成荒漠植被。(×) 2.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 ) A .亚欧大陆内陆 B .北美大陆内陆 C .非洲大陆内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 A 解析 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陆。 3.说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提示 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任务探究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 (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 (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 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生态特征 ①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1)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生态特征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气候特征: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3)生态特征 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生态特征 ①树种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②树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 (1)热带草原 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③生态特征 a.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 b.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c.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 ①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 ②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③生态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见矮小的灌木。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风和植被土壤

微专题(一)风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2019年7月5日4时和14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 当日4—14时,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A. 睛转阴,气温降低 B.阴转晴,气温升髙 C.—直睛天,气温升高 D.—直阴天,气温降低 2. 当日14时,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压较高 B.风速较小 C.风向相同 D.降水概率大 下图为2020年影响我国图示区域的某天气系统风速等值线图(单位:千米/时),读图,完成3~5题。 3. 该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 图中甲城市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5. 图中陆地沿海地区风速等值线较密的影响因素是() A.摩擦力变化 B.地转偏向力 C.地形起伏较大 D.冷暧空气交汇 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 向从而获得最大风能。下图为风速和风力发电机功率输出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4时等压线 14时等压 线 ” 4时风向

6.风力发电机可以输出稳左的最大电能的风速是() A25~5 米/秒 B.5~12 米/秒 C.12~25 米/秒D>25 米/秒 7.与我国东部沿海相比,西欧国家开展风力发电自然条件的主要优势是() A.风速大 B.风向稳定 C.降水多 D.温差小 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蓋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 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图.完成8~9题。 IIO O 40。 8.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0?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淸洁能源体系()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石方格沙障千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10-12题。 5O 20 40 60 8010012014016018020022( 水平距离/cm 10.任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近地面风速()

植被与土壤

植被与土壤 选择题 某中学高二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研学活动。在寒假他们坐飞机从海口飞往哈尔滨,又利用暑假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对沿途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研学。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校学生在整个飞行旅途中,依次见到的典型植被是()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该校学生在飞越A省时,发现该省南部和北部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该省的南部和北部() A.发展了不同的农业 B.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C.气候类型不同 D.土壤类型不同 3.以下是该校学生坐火车从连云港直达乌鲁木齐时所看到的现象,不符合实际的是() A.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 B.C地南面有茂密的森林 C.在D地看到了荒漠景观 D.新疆既有荒漠冰川,又有森林草原 解析:第1题,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落叶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我国的亚寒带针叶林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很小的区域。第2题,由于该校学生是冬季飞越我国南北地区,在A省(安徽省)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上,阔叶林是不落叶的;而在淮河以北为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阔叶林此时是落叶的。所以,看到的景观不同。而这种现象是由气候不同决定的。第3题,B省(河南省)收获小麦一般在每年5月底到6月中旬,而该校学生是在暑假坐火车进行研学的,故经过B省时看到农民正在农田收获小麦是不符合实际的。C地南面为秦岭山脉,山上森林茂密;D地为河西走廊,为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新疆盆地中有荒漠,天山上有草原、森林和冰川。 答案:1.B 2.C 3.A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完成4~5题。 4.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5.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4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选项正确。第5题,通过上题的分析得知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选项正确。 答案:4.D 5.D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下图中A点和B点为欧洲某地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读下图,完成6~7题。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1.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3.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5.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土壤。 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7.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义重大,人类应合理利用土壤。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植被

知识清单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植被分类 (1)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所谓植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的植物的总体。3.植被与环境 (1)植被发展过程:裸地→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植被与环境关系 ①光照: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②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知识清单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1植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4

第一节植被 探究一植被与环境 考向1 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考向2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的生长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

的自然因素为气候。植被对自然环境还具有指示作用,可反映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答案 D 解析东北地区降水多,植被以森林为主;西北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故D项正确。 4.下列植被中,能指示干旱环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胡杨林,可指示干旱环境;乙为苹果树,可指示晴暖环境;丙为苔藓,可指示阴冷环境;丁为甘蔗,可指示湿热环境。 探究二森林 考向1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 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 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 答案 C 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6.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垂直结构简单 B.板根现象突出 C.常有附生植被 D.树木高大繁茂 答案 A 解析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考向2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7~8题。 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答案 B 解析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8.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02疏松表层。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01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2)组成:矿物质、□03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观察内容 1.判断正误。 (1)土壤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石砾、黏粒和粉粒。(×) (2)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都有土壤。(×)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土层 答案 D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成的。 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 提示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使土壤剖面显露。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判断正误。 (1)土壤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岩石。(×) (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 2.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湿热地区B.冷湿地区 C.干热地区D.干冷地区 答案 B 解析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多。 3.我国东南丘陵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01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1.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 02关键环节。 有机界和无机界的□ 2.作用 (1)为□03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04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 变。 (2)土壤具有重要的□05蓄水、保水功能。 (3)种植农作物是以□06土壤为物质基础。 3.土壤的养护 07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 (2)对土壤进行□08改良或改造。 1.判断正误。 (1)种植农作物只能选择肥沃土壤。(×) (2)土壤是植物生存的营养来源。(√) 2.农作物可以抵抗适度的旱情,得益于土壤( ) A.提供营养物质B.蓄水、保水功能 C.改造地理环境D.使农作物扎根立足 答案 B 解析土壤的蓄水、保水功能可使农作物抵抗适度的旱情。 3.我国江南红壤土壤贫瘠,土质黏重,酸性强,如何利用和改造? 提示增施有机肥,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种植耐酸作物等。 任务探究观察土壤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 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 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右图为土壤 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含义。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训练试题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草地总生物量包,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 代表该草地退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A.低温 B.干旱 C.强风 D.盐碱 2.从M阶段草地发展成为N阶段草地,表明该草地( ) A.趋于退化 B.趋于良好 C.趋于稳定 D.无法判断 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座山峰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的是( ) A.友谊峰 B.博格达峰 C.木孜塔格峰 D.珠穆朗玛峰

4.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 控制 B.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 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 大 D.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 6.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 A.亚欧大陆内部 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 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如图示意)。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5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米的速度向高处滚动蔓延,经月余后“登上”山顶。据此完成7-8题。

7. 图中长白山垂直植被景观保存较完整的原因是( ) ①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②开发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 ③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④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影响长白山杜鸦花开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麓的荒漠属于( ) A.热带荒漠 B.温带荒漠 C.高原荒漠 D.极地荒漠 10.该地可能位于( ) A.利比亚南部 B.智利北部 C.哈萨克斯坦东部 D.澳大利亚西部 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