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训练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训练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训练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训练新人教版

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解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答案 F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答案T

3.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

解析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公平不等于平均。

答案 F

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

答案T

5.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解析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答案 F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的决定因素。题干中的观点要说明的就是,社会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7.某国有经营单位改革分配机制,将职工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这一做法( )

①坚持以劳动为尺度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③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④说明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唯一分配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公有制经济内以按劳分配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并不是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也并不否定其他分配方式,①④错误。②③正确地

表明了按劳分配的意义,正确。

答案 B

8.当前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②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④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把土地经营权流转,换取股份并享受分红,农民获得的收益不是直接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而是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集体土地的使用效率,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③④说法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9.在股市处于牛市期,王先生炒股,从100万元本金炒到了200多万元。王先生炒股所得( )

①属于按劳分配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属于福利性分配④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王先生炒股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王先生炒股所得,并没有涉及按劳分配、福利性分配。

答案 D

10.2016年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这一要求是基于( )

①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③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题中要求的依据在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②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③与题意不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但题中并没有涉及按劳分配,而是强调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 B

11.上海市从2016年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月最低工资超过2 190元。上调

最低工资标准( )

①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举措②是通过再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③有利于让低收入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④有利于消除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是通过初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让低收入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不是消除收入分配差距,④错误。

答案 A

12.著名咨询公司Hay Group在2016年6月发布的全球薪资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的高管

和低层员工的收入差距有12.7倍,是各国中最大薪酬差距。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需要( )

①着重保护劳动所得②彻底变革分配机制③禁止出现收入差距④提高劳动报酬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我国企业高管和员工收入差距大,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故①④正确;②中“彻底变革”说法错误,排除;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③中“禁止”表述错误。

答案 B

13.近五年,某企业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5%,而职工工资平

均每年仅增长5%。上述情况如果持续,将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在收入分配上,该企业

应(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薪职工工资收入

B.调整劳资利益关系,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调整企业分配办法,提高职工劳动报酬

解析材料反映了某企业内部分配不合理,导致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率较低,因而企业应通过改革分配方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来解决,D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均属政府行为,A、B、C排除。

答案 D

14.时下,幸福感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西方有句名言:“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

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国民整体的幸福感,需要( )

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B.改变攀比的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

C.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人们在竞争中感受幸福

D.合理调整分配关系,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解析根据西方名言可知,感到幸福的有钱人就是年收入比他的妹夫多100美元的人,而100美元分摊到一年的每天,差距很小,这启示我们,想要提高国民整体的幸福感,就需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不能让人们收入的差距过于悬殊,A、B、C排除,D正确。

答案 D

15.数据显示,国资委下属的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在65万至70万之间,尤其是金融企业

高管薪酬畸高,与普通员工薪酬存在巨大鸿沟。消除“鸿沟”应做到( )

A.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个人倾斜

B.加强政府监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C.增加企业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D.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解析央企负责人,尤其是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畸高,与普通员工薪酬存在巨大鸿沟,从中可以看出分配秩序不规范,因此要消除“鸿沟”应加强政府监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B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收入或企业收入与个人收入的公平与否问题,A、C排除;D说法正确,但不是消除“鸿沟”应该做的具体措施,排除。

答案 B

16.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

断行业高管“高薪”的质疑和不满。为此,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这一举

措的依据在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限薪”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

解析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是因为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是为了缩小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从而提高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B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D说法错误,“限薪”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办法,但根本上还要依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答案 B

17.“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6代(iPhone 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这启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

①为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制度保证②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③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幅度增加人们收入④做大蛋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题目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为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①正确;政府在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不是基础性作用,而是宏观调控作用,②排除;财政税收政策并不能大幅增加人们的收入,③不选;努力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才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可选。

答案 B

三、综合题

18.某村委会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股占40%,用于发展公共集体事业

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个人股占20%,平均分摊到所有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40%

被设置为贡献股,按贡献大小取得红利。同时每个村民可以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

作价入股,获得相应收益。

运用我国分配制度的知识,分析该村所实行的分配方式及其重要性。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该村是如何进行分配的,该村的分配中存在哪些分配方式,以哪种分配方式为主体。从材料中可知该村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中按劳分配是主体。据此,调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该村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②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9.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指出:2016年继续实施对文成、泰顺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特别扶持计划;切实保障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就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结合课本理论,主要从一制度、两举措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证

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形成公平的分配格局。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 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2012?惠州统考)《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 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至201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 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C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C 4.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教育学习文章】高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一《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教学设 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对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判断出生活中的各种分配方式;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三、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自主复习,课上小组内互动讨论与教师的引

导、点拨、启发、归纳相结合,探究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学案导学法。 四、教具:导学案、多媒体、展台 五、课型:复习课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自主复习 1.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预习六字诀预习本课,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2.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 家庭收入构成 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二)创设情景、导入本课(3分钟) 教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表格的填写,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试着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预习评价、小组展示(7分钟)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作者:

-----------------------日期:

四中高三年级周测《个人收入的分配》2011-8-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8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②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上要实行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4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右边漫画启示我国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 A.理顺分配关系,规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确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②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人民生活快速达到小康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④ 9.某村农民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某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了某,每年某都会从某处收取承包费。某用搞大棚蔬菜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个司机。致富以后某不忘乡亲,自己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承包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 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经济生活》章节测试试题7个人收入的分配

《经济生活》章节测试试题: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开豆腐作坊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后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获得的非劳动收入,②④正确。 答案:B 2.某县风景区一位“农家乐”店主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农家乐月收入有万元左右,利润有四成多。”农家乐店主的收入属于( ) A.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资本分配 解析:农家乐店主的收入是以个体经济和家庭劳动为基础,故选B项。 答案:B 3.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开展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等形式的激励。这些分配方式属于( ) A.按劳分配B.按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配方式的理解。题干中奖励的对象包括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C符合题干要求,D仅能与技术入股相对应,不完全符合题干要求。A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B与个体经济相适应,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答案:C 4.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我国公民存在多种类型收入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C.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复习).doc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 考纲呈现 一、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基础知识扫描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菁容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E费济分 消 经 劳 人 制 按 中 公 存 制 4 第 经 以 注 的 主 会 原 俭 > 社 本 诂 武 是 基 有 方 配 的 么 配 芳 刽 者 的 按 品 或 配

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特征: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表现: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一个“保证”,两项“举措”)。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髙同步。 ③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 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核心知识点归纳 、我国的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x

.精品文档 .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7 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72 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 .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 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 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 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 月7 日至9 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 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 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 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 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 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2011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姓名班级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4.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从分配方式上看,小张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5.家在农村的姑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李某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6000元,,李某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7.某“9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8.小王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上看,小王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9.下列对我国收入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0.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消除收入差距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经济生活 艺术生资料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高考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必背】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必背】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意】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湛江四中高三年级周测《个人收入的分配》2011-8-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8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②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 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上要实行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4 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 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右边漫画启示我国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 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 济发展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 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8·福建厦门期末)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要素分配④前者属于劳动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山西郓城一中月考)在某村实行的规模流转中,转出户获得了每亩600至700元不等的年租金,留守老人和妇女还可以在流转大户的种植过程中做零工,拿到每天80至100元不等的工资。对材料中涉及的分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①转出户获得的年租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②转出户获得的年租金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③老人们打零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④老人们打零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9·安徽皖中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国家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通过完善股权激励、内部激励机制等,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下列体现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正确推导过程是()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按劳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分配机制——增加科研人员收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际贡献与收入匹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④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让知识引领时代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8·天津红桥质检)“以前,俺家的日子紧巴着呢。现在好了,俺在玩具厂上班,每年差不多2万元;3亩地流转出去,租金3000元;俺对象腿有残疾,村里照顾,在村委会打杂,每年3600元;还有一亩多地自己种,毛收入也有4000元。前年底,俺家总算脱贫了。”从沂蒙山区马金兰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判断是() ①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大精准脱贫扶持力度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课标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明确考点: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学习目标: 识记: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 公平的表现及意义、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理解: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⑵区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 ⑶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四、重点与难点: 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五、考情分析 近三年高考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命题主要以时政、社会热点或选取、创设具体事例为背景,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来考查。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考点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也是2014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在复习 时应联系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实际,结合党和政府有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论述,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复习方法:教材梳理+考点解析+典例分析+练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2课时,专题训练2课时 八、体系构建

九、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配制度 (一)知识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⑴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决定分配;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⑷意义: 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含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前预习案 [展示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填空: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是什么:。(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A: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作业

课时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 ①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逐步削弱相协调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B.③④ A.①② D.②④ C.①④ C [我国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由我国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具体地说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 ①④说法正确;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逐步削弱,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我国分配制度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故③排除。] 2.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 元;2017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 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 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 B.②③ D.③④ C.②④ D [老王入股前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入股后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且入股 后收入大幅增加,①观点错误,④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统一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符合题意;转移的是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②观点错误。] 3.(2019·山西大同模拟)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前提 ②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创造出来的价值 ③能使人民群众在短期内平均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④这一分配方式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B.②④ A.①③ D.①④ C.②③ B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分配的客体 是各种生产要素创造出来的价值,②④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①错误;③错在“平均 分享”上。] 4.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