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轻的127机枪89式 解放军专门用他打人

最轻的127机枪89式 解放军专门用他打人

最轻的12.7机枪89式解放军专门用他打人

钢蛋超人今天 12:32:10收藏

分享 >

296179

偶昨天看CCAV7的节目上看到了一段视频高原地区的解放军扛着89重

机枪射击那枪真是够劲啊一个人扛着枪身就跑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89式重

机枪,这枪号称全球同类最轻便的12.7重机枪。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12.7mm大口径重机枪诞生之初是一次大战期间为了对付的早期坦克的,但很快就被发现也可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的航空器。随着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坦克的防护越来越厚,大口径重机枪到了现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平射,如远距离火力压制、步兵集群目标、摧毁军事器材等等。图为美军早期的高射机枪水冷型M2

大口径重机枪的优势在于射程够远、威力够大,其射手可以安全的在步兵的轻武器射程以外射击。但作为步兵武器,其最大的缺点是重量和尺寸都偏大,百十斤重都是轻的,往往要好几个人来服侍。因此大口径重机枪在地面使用时,要么装在车辆上,要么架在三脚架上在固定的阵地上使用,如果徒步步兵要扛着它转移是基本不可能的

我国最早的12.7mm大口径重机枪是仿制自前苏联的DShKM,定型为54式或54-1式高射机枪,枪身重33公斤,连三脚架全重88公斤。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是1977年设计定型的77式高射机枪,该枪枪身重21公斤,连三脚架全重56公斤,减重辐度很大。到了1985年又设计定型了85式高射机枪,该枪是在77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重而成的,其枪身重减轻至18.6公斤,全重为41.5公斤。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我国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比较重视大口径重机枪轻量化的研究,在西南冲突期间步兵分队就经常把大口径重机枪扛到前线,用于支援进攻或阵地防御。由于建国后的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都是山地作战,再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中国陆军对步兵武器提出了世界上最苛刻的要求,“轻点,轻点,再轻点”成为武器研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国产"优秀设计师冯天海 **

冯天海-1938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万县黄柏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解放前的人民大众生活饥寒交迫,适龄儿童由于贫困无力上学,只当他在1949年11岁时才开始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干活一年。1956年9月,国家重点兵工厂之一的重庆长安机械厂到万县招工,冯老得以进厂学徒。进厂开始做最基础的检验工,冯老用很短的时间自学完初高中课程。就是在1960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也从未中断学习。195年3月改做装配钳工。1964年长安机械厂技术大比武,钳工比赛冯老夺得的全厂第一。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66年,冯老响应大三线建设转战到四川的长庆机械厂。由于他在新厂建设中表现出的技术才能尤为出色,从1968年开始专门参加厂里技术革新工作。74年,在当时厂技术科长的推荐下,冯老被厂党委派到南京华东工程学院轻武器专业的“74152进修班”带薪进修,接受了专业培训。从学校回来就参加了当时长庆厂最新科研项目——W1985式12.7毫高射机枪的研制,很快成了该设计组的骨干。该型机枪及其改进型至今仍在使用。

81年,冯老被评为技师。1988年转升为工程师。1989年,通过兵器行业组织的非本科毕业生申报高级工程师的高等数学和机械原理的统一考试,年底被

评为高级工程师。这在他们厂里是唯一,也是其他厂少有的一个纯工人型高级工程师。此时,他已成为了高超的枪械设计师。

80年代中期的一天,冯老案头放着一封读者来信。来信称,某刊物关于苏联新研制的12.7毫米重机枪重量只有25千克的报道有误,理由是12.7毫米重机枪绝对不可能轻到只有25千克。这位读者的来信勾起了科研人员的许多联想。(他说的大概是俄国的KORD机枪算上枪架41KG 枪身25KG。)

从1984年起,冯老开始搞了一挺私下独立设计的轻型12.7毫米机枪,利用业余时间设计绘图和自动循环图解分析,然后亲自加工、装配、试验,于1985年第1个样枪成型,一举初步成功,首轮样枪就能打响打连。此枪后来成为参加我国90年代新式12.7毫米机枪方案选型的得力竞争者。图为俄国的KORD机枪和通用机枪的对比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新的方案在各级领导的组织下,新重机枪开始试制。高级工程师陈一中的耐心精细、巧夺天工的技艺在兵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冯陈这两人的配合真是如虎添翼,使新12.7毫米重机枪——即后来的89式重机枪研制工作顺利展开。多次设计、加工、试验、修改,连着做出了几轮样枪,分别在本厂和专门轻武器试验中心进行了多次模底试验。射弹数千发。

1994年11月~1995年1月,经过冯天海等上百人一年多的“精雕细刻”,正式样枪经受了国家靶场的设计定型试验考核。接着又接受了严寒、酷热、风沙、海水等条件下的部队试验考核,才定型为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定型后的批量生产时,装了心脏起博器的老病号的他一直战斗在现场。批量生产出来的首批该枪最先装备了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冯天海本人也因科研有功,获得国家政府津贴。

***结构特点****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QJZ89式重机枪是一种重量极轻的12.7mm大口径机枪,89式重机枪的起初的设计目标是以平射压制射击为主,用以杀伤敌集群目标、压制轻型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只是赋予其在必要时能充当高射机枪的辅助功能,用于射击武装直升机等低空目标。

89式重机枪发射各种54式12.7mm机枪弹,配用的弹药主要为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和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两种。前者集穿甲、爆炸、燃烧多种作用于一身,可以对付各种轻型装甲目标,还可以反武装直升机和近程反导,在800米距离上可穿透10mm/30°钢板;后者融穿甲、燃烧和曳光功能于一体,在有效射程内能穿透15mm/45°钢板。另外还配有84式脱壳穿甲弹用于对付轻装甲目标

当今使用最广的重机枪中,俄罗斯的DShK/DShKM和NSV式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美国的M2HB式采用了枪管短后座式,而89式重机枪则采用了枪管短后座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在大口径机枪上尚属首次,它综合两种自动方式的优点,既减小了枪身的后坐冲击力,又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击精度,一举多得,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有意思的是,美国最新研制的XM312轻型重机枪也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XM312计划的目标也是研制一种重量轻、后坐力低的重机枪。图为美军装备近百年的M2重机枪。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89式重机枪安装有机械瞄准具,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两种。由于12.7mm重机枪经常要射击超过1公里的目标,低倍率的瞄准镜有助于射手迅速寻找、瞄准这些目力范围以外的目标,而且能减少瞄准误差,该白光瞄准镜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平射瞄准转化迅速、校正方便等优点;而微光瞄准镜性能优越,作用距离远,瞄准精度高,在无月光星空条件下,能识别350米距离上的单个士兵及800米距离上的轻型装甲目标。

89式重机枪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机头回转闭锁机构,供弹系统采用环型杠杆传动机构;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供弹机构与枪架均为首创供弹系统采用环形杠杆作为传动机构,

结构简单、新颖,工作平稳、隐蔽,使用方便,排除故障容易。枪架采用球形铰座结构,摇架和托架为一体化设计,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同时紧定,结构简单,,因此可以装备到营、连级,增强这些部队的压制火力。

***缺点-精度太差***

任何一种武器都必然会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一些研制和试验时所没有发现的缺点,89式重机枪也不例外,经过部队几年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有90%的武器在长期使用中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问题。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由于重量及其他技术问题,即便是新枪,89式重机枪的点射散布精度比国外同类武器要低一些特别是与M2HB相比,那是世界上现役同类武器中精度最好的重机枪

原因之一:受弹器盖松动过大故障现象技术检查发现,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

原因分析刚出厂的新枪,该处无间隙,由于训练操作中反复打开关闭、分解结合,加上射击时的震动、碰撞等因素,致使该处间隙增大导致受弹器盖关闭后出现松动现象,表尺座固定在受弹器盖的后上方,受弹器盖卡笋经过多次打开与关闭也会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表尺(照门)的松动,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直接影响到瞄准精度。据资料分析,照门松动1mm,靶纸上弹着点偏移12.3mm,因此,影响十分明显。简单的说就是受弹机盖盖不紧

原因之二: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故障现象技术检查发现,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松动量在4~5mm左右。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5b4457522.html,/ ]

原因分析该枪采用导气式与管退式混合的自动方式,当枪管后坐时,部分后坐能量转化为枪机后坐能量,减小了作用于枪身上的后坐冲量。由于枪管相对机匣产生位移,本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连接方式。射击时,导棱相对导槽往复运动,产生剧烈磨擦;再加上枪管分解结合的操作,当发射一定弹数(约1000发)后,致使导棱与导槽结合处间隙增大(0.15~0.2mm之间),最终导致枪管在机匣上产生径向松动,简单的说就是枪管上不紧横着哐当

虽然89这支枪有着种种的毛病。但是对于我军的现状来说是适用的。我军没有那么多强壮的战士可以抱着5-60斤的重机枪。这枪最轻盈的体重对于需要支援火力的解放军山地步兵来说无疑是天使

********我是邪恶的分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