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著名诗人晓国的作品《春遇》

著名诗人晓国的作品《春遇》

著名诗人晓国的作品《春遇》
著名诗人晓国的作品《春遇》

著名诗人晓国的作品《春遇》

春日的细雨

冲洗冬天的忧郁

杏花迎风摇曳中

送来薄凉里的一缕暖意

放牧心灵一季

找寻晴好的天气

我要让泉水浅唱在心底

把一路的尘埃浮华荡涤

感受雨飞过的美丽

把梦留在温馨的相遇

一起轻嗅花草的香气

聆听初春夜雨的潺潺欢喜

缠绵相依

让我惬意

软声细语

我的三千青丝

留下春的风光旖旎

花落梦里

我用葳蕤名香作地衣

陪你看嫩烟鹅风柳丝

书一段春天的故事

让心盈满绿衣和希冀

桃花十里香溢

泛开心扉深浅的涟漪

一盏心语一曲婉笛

让相逢在诗意里栖居

诗人简介:本名刘晓峰,北京人,曾为军旅媒体人,热爱传统文化,喜欢码文字。擅写抒情短诗。愿意用诗歌表达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 韩愈,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贾岛,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柳宗元,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 李贺,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清照,缠绵悱恻 温庭筠,绮丽香艳 王昌龄,雄健高昂 精品文档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间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莆齐名,也称“李杜”。 2、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3、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精品名师资料.doc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格式:作家——人生经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1)王维——身陷叛军,皈依佛门——前期积极,后期求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人生经历:(公元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后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乱平,受降官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思想内容:前期诗歌表现出一种政治理想,积极入世精神。诗豪壮雄阔,内容充实。后期着意表现大自然之美。 艺术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描写景物优美,精工刻画;意境动人,浑然完整,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2)孟浩然——应试落第,归隐山林——寄情田园,寻求归隐——清远空淡,韵味深长 人生经历:(公元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思想内容:其山水田园诗,主要反映隐居生活,描写山水田园风景。内容并不丰富。 艺术特点:清远空淡,韵味深长,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调表达深长意韵,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怀,给人一种清纯之美。语言朴实无华,平淡、自然。 (3)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飘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人生经历:(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属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李璘府,因璘败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诗人。深刻尖锐地揭露朝廷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痛苦,表现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主观感情强烈,个性特征鲜明,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解放。 艺术特点:往往给人开阔壮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奋进的勇气,也给人激动心胸的鼓舞。广泛采用民间神话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情调,构成奇幻无穷、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语言往往冲口而出、真率自然、浑然天成,清新飘逸。 (4)杜甫——早年漫游,科场失利,身陷叛军,晚年漂泊——忧国忧民,揭露黑暗,同情百姓——意境壮阔,沉郁顿挫 人生经历:(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 思想内容:盛唐现实主义诗人。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往往和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描写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一些寄情写景诗,有的渗透着诗人的爱国之情,是内在情感的折射。 艺术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简介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吉狄马加(彝族)、晓雪(白族)、阿尔丁夫·翼人(撒拉族)、舒洁(蒙古族)、木斧(回族)、阿尔泰(蒙古族)、列美平措(藏族)、南永前(朝鲜族)、娜夜(满族)、何小竹(回族)十位诗人获此殊荣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 “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日前在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揭晓并颁奖,吉狄马加(彝族)、晓雪(白族)、阿尔丁夫·翼人(撒拉族)、舒洁(蒙古族)、木斧(回族)、阿尔泰(蒙古族)、列美平措(藏族)、南永前(朝鲜族)、娜夜(满族)、何小竹(回族)十位诗人获此殊荣。屠岸、喇海青、韩作荣、叶延滨、王必胜、吴泰昌、张清华、敬文东等为获奖者颁奖,洪烛、周占林、潇潇等参加颁奖活动。此次评奖活动历时一年,组织者从中国当代民族诗人创作群体中选择了十位,他们分属于九个民族,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诗坛前辈,也有人数较少民族的优秀诗人,更多的是活跃在诗坛上的成熟的中青年诗人,代表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获奖诗人诗歌集《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在颁奖仪式上举行首发式。老诗人屠岸欣然为该书作序,在序言中他写道,自古至今,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与汉族作家共同谱写着光辉的中华文学史。他认为,当今中国新诗界出现“双轨”现象:一方面,老中青三代诗人努力创作,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有些人走入诗歌误区,号召颠覆崇高,颠覆英雄,颠覆传统,颠覆语言。作为当代新诗诗人队伍中一支生力军,许多少数民族诗人抵制诗的堕落,坚守真善美的底线,在弘扬本民族特色的同时,把视野拓展到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以至于全人类,他们身上同样寄托着中国新诗的希望。 本书主编、诗人韩作荣表示,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史大抵是以汉语为中心的文学史,它不应当将一些出自少数民族的伟大作品排除在外。而获奖的这些诗人都是在中国当代诗坛或在本民族中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诗人。从他们的创作中,不难看出不同母语所生发的青枝翠叶,体现的民族基因与精神尊严。而这部选集只是个开始,以后每年都将编选一部民族诗人诗歌集,持之以恒,将形成一套有诸多代表性的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评论家李敬泽则用“黄金少数”来形容这些获奖诗人和他们的创作,他认为,少数民族对于汉语的贡献并未得到充分的意识,这种贡献至今不曾停止,当诗人们在我们的文化中备遭质疑和嘲笑时,这些诗人们依然保持着“诗歌的荣誉”,庄重地体认自己的使命:记忆,想象,咏唱,传承。 在两天活动中,获奖诗人及与会者参观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并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撒拉尔之乡活动。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简介: 吉狄马加: 当代著名诗人,彝族。1961年生,四川凉山人,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代表作有《鹰翅和太阳》等。2006年获俄罗斯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及证书,同年因诗《“睡”的和弦》获保加利亚作家协会颁发的诗歌奖。诗作被译成英、法、德、日、西等多国文字出版。 晓雪: 当代著名诗人,白族。1935年生于云南大理,原名杨文翰。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2003年获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突出贡献奖。《晓雪诗选》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意大利第二十二届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长诗《大黑天神》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2008-2009中国优秀纪录片精选

2008-2009中国电视优秀纪录片作品精选 2008-2009是中国极不平凡的年度,在这感动与喜悦相互交融的年度里,中国电视记录了全国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变革历程,呈现出一大批见证时代、记录文明进程的优秀纪录片作品。 2008-2009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表彰活动将全面梳理这两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产生的优秀作品,探究纪录片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传播价值、学术价值,总结纪录片创作的宝贵经验,加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力量,盘点现有资源,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搭建有效创作平台,以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促进中国纪录片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一、系列片优秀作品9DVD DVD1、《生者》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 《中国故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室 《毛泽东1949》五洲传播中心、中视影视制作中心 DVD2、《我爱你,中国》北京电视台 《澳门十年》中央电视台 《与祖国同行》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 DVD3、《让祖国检阅》云南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 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 《哈军工》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 《大阅兵——回首六十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DVD4、《淮军》安徽电视台 《八千里路走边关》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节目中心 《成长的秘密》重庆广电纪实传媒责任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 《长江大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宣传部、中国教育电视台DVD5、《我们的奥林匹克》中央电视台、中国奥委会 《大阅兵2009》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

《台北故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DVD6、《玄奘之路》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志愿者》广东电视台 《刺客令》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谁与问天》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电视台 DVD7、《新中国教育纪事》中国教育电视台 《大工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第一犁》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DVD8、《人与自然》五洲传播中心 《丝的旅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看中国》Discovery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 DVD9、《忠贞》成都电视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史说汉字》山东电视台 《奠基——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体育》南京电视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长片优秀作品13DVD DVD1、《察卡洛(盐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月球探秘》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DVD2、《劫后》成都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洋海巫师》新疆电视台 DVD3、《寻找少校》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 《松山·松山》云南电视台 DVD4、《盖叫天》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莱茵河:人与自然的对决》广东南方电视台 DVD5、《留不住的一个月》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 《古田会议》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 DVD6、《一瞥汾河湾——绛州纪事》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寂静山谷》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DVD7、《小人国》北京中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康巴人的三十年》四川广电集团海外社交中心 DVD8、《中国大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五洲传播中心 《虾街十年》湖北广电总台电视经济频道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

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演递及其论争——为“中国纪录片20年论坛”而作

【内容摘要】本文就20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进行了梳理,包括三个部分:一,创作理念的演递;二,创作理念的论争;三,我的纪实理念。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理念;演递;纪实;论争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轫于中国电视开播之时,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随着我国进入一个社会的转轨期,我国的经济结构、伦理价值、道德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转移。这样,造就的社会普遍文化心态是:讨嫌“虚假”,渴求“真实”;厌恶“空谈”,崇尚“实际”;远离“梦幻”,尊重“现实”。也就是说,人们活得越来越“实在”,要求越来越“实际”。因此,人们对他们所生存的社会越来越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倾心。而电视纪录片,则恰恰可以将真实的社会生存状态,通过小小的电视屏幕及时输送到每一个家庭,从而使人的个体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使社会与人更靠拢,使人与社会更贴近。所以,以反映真实社会生活为己任的电视纪录片,才格外赢得观众的青睐。加之,此时我国的电视屏幕上的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亦可称之为电视纪录片的精品,诸如《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远在北京的家》、《壁画后面的故事》……。正是靠这些作品本身,占有了屏幕,赢得了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屏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样,电视纪录片,就具有了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电视纪录片成为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电视纪录片成为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电视纪录片成为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 回顾中国电视纪录片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我们发现也是其创作理念不断变化及其论争的历史,这对我们“温故而知新”,进一步推动电视纪录片的发展,颇有裨益。 一、创作理念的演递 在回顾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发现,其创作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背景、大众情绪的变化也发生着鲜明的变化。 1.60年代——80年代 此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是——“教化与指导”。 其理论基础是列宁所说的:纪录片,“是形象化的政论”。其实,列宁的这段话,是指新闻影片而言:1921年,当时主管苏联宣传工作的卢那格尔斯基在回忆列宁关于电影的口头指示时说:“列宁当时是在看国际新闻影片时说的这番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这种新闻片要有适当的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然而,却被后人偷换概念,说成是纪录片的定义。⑴ 此外,就是爱森斯坦所说的:“纪录片,不仅是感性形象可以直接表现在银幕上,抽象概念,按照逻辑表达的论题,和理性现象也可以化为银幕形象。”⑵ 的确,“世界上绝没有脱离政治的生活,也没有脱离生活的政治。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却自觉不自觉地把生活和政治生离活剥,使政治变成简单的标签,原则变成空洞的口号。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桎梏下,摄像机只能远远地在生活的表层推拉摇移,小心翼翼地寻找万能镜头,战战兢兢地罗织保险系数。”⑶ 此时的创作特征是: (1)重视文本。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事先设计完整的“文本”,作为拍摄的基矗 (2)依赖解说。借用广播的语言,通过播音或解说,将思想直接灌输给观众,达到耳提面命的说教目的。 (3)声画分离。解说为主,画面为辅,多是声画不搭界,构成简单的“声画两张皮”的节目形态。严格地讲,这种纪录片的创作,与其说是纪录生活,不如说是揭示思想、宣传观念。对广大电视观众进行思想教化和行为指导。 从我国的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1958年,孔令铎、庞一农拍摄,中央电视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 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 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 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 。突破齐 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 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有苏味道。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浙江萧山)人。人称四明狂客,贺季真,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

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 导读:本文中国电视纪录片一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纪录片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国民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电视台很少给纪录片安排独立的播出时间,更不用说在黄金时间段播出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如今中国电视被分成了三大块,新闻、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纪录片很少引起轰动。按照现在的状况,观众很难养成收视纪录片的习惯。虽然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在探讨中国纪录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平心而论,大多数电视观众对纪录片的概念恐怕还是很生疏的。 从理论上说,所有严肃的人文观念都是需要普及的,新闻如此,纪录片也是如此。这个普及的过程也是培养观众收视习惯的过程。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社会非常态的真实写照,那么,纪录片则是这个社会常态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纪录片是非新闻化的、日常的、静态的、过程式的、讲述普通人生活的、可以有观点的电视作品形态。正因为如此,纪录片的真实和新闻的真实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1997年初,大型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这就增加了这个片子的影响力。纪录片的播放可以分为常规播放和非常规播放,前者是指日常的、固定时间的、便于观众按时收看的播放形式,后者则是指突发的、配合型的播放形式。英国是纪录片大国,有很长的纪录片历史传统,BBC广播公司

的纪录片是很有影响的,它经常围绕重大事件和突发事变来播放一些纪录片,并且常常是在黄金收看时间。 电视纪录片中,我认为记者采访的痕迹越少越好。因为在纪录片中,主观的色彩越少越好,越客观,越真实。在这一点上,新闻片的真实与纪录片的真实是不一样的。新闻片的真实本身就包括了记者参与的真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在现场本身就证明了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新闻界要强调加强现场新闻。让我不能理解的是,现场短新闻的概念是什么?因为从目前的新闻概念看,新闻绝大部分都是短时间内发生的,难道记者在现场还能延长新闻的过程吗?可以说,现在大多数长新闻都是媒介“创造”出来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报道,或者叫调查性新闻。 而纪录片的真实,倒是尽量让观众忘记记者的存在,换句话说,观众是通过摄像机这个眼睛去看纪录片中的人物。因此,我发现许多记者的提问显得意义不大,这种提问经常成为过于简单的话题过渡,有时甚至会变成一种主人公完整谈话的干扰。我觉得如果纪录片中记者的提问不是很有趣,或者不能激发主人公的某些观点,那么最好把记者的提问隐去。这样纪录片中的记者提问就成为一种电视的前期工作。这方面,北京电视台拍摄的有关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纪录片就处理得很好,在这个片子里,摄像机取代记者成为主人公最接近的无声伙伴。 中央电视台的《地方台30分钟》曾经是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纪录片栏目,但是这个栏目原来的定位有点问题,看上去像是中央电视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待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 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 "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骆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阶(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性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俟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賦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研究.pdf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Ⅲ) 第一章绪论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 (2) 第二章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概述 (2) 第一节电视纪录片的涵义 (3) 一、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 (3) 二、电视纪录片的涵义 (4) 第二节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5) 一、1958——1977年间:政治化电视纪录片阶段 (5) 二、1977——1992年间:人文化电视纪录片阶段 (6) 三、1992——1998年间:平民化电视纪录片阶段 (7) 四、1998年至今:社会化电视纪录片阶段 (8) 第三章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发展 (9) 第一节政治文化背景下,电视纪录片“教化与指导”创作理念 (10) 一、“形象化政论”的中国化 (10) 二、“教化与指导”创作理念阻碍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11) 第二节精英文化时代“形象化政论”创作理念的内在置换 (11) 一、精英文化的崛起 (11) 二、“形象化政论”创作理念的内在置换 (12) 三、《丝绸之路》等著名电视纪录片的产生 (12) 四、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作品的创作特征 (14) 第三节大众文化时代下“客观与再现”创作理念的形成 (15) 一、大众文化思潮在中国的出现 (15) 二、纪实主义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新的潮流 (17)

三、“客观与再现”创作理念的确立 (19)

第四节主流文化回归的过程中多元创作理念的共存 (22) 一、新世纪,我国的社会形态呈现出自由、开放、多元的特点 (23) 二、主流文化在新时期的回归 (23) 三、纪录片娱乐化的诞生和“主观与表现”创作理念的萌芽 (25) 四、在主流文化回归的过程中确立多元创作理念 (28) 第四章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走向 (31) 第一节创作理念更加自由更加开放 (32) 一、五十年创作理念发展回顾 (32) 二、未来创作理念前景展望 (33) 1、加强挖掘现实类题材与自然类题材 (33) 2、更加注重故事性、情节化等戏剧元素 (34) 3、采取国际化创作视野 (35) 第二节多元化的创作手法 (36) 结语……………………………………………………………………………………37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参考文献 (39)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文) (42) 致谢 (43)

古代诗人的风格

古代诗人的风格 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 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 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 柳宗元,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 李贺,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缠绵悱恻 绮丽香艳 雄健高昂

唐代著名的四大诗人最美古典诗词,值得收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最高峰,共涌现出有名有姓诗人2536名。唐代是诗歌的年代,《全唐诗》收录了50000多首故事,大约有2000多诗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唐代著名的四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的经典诗句。 一.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

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其二》 二.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二》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10、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三.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