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练习

历史试卷

2013.12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A.封邦建国 B.建立军队 C.制定周礼 D.营建都城

2.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D.增设军机处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圆明圆十二生肖青铜头像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劫掠者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7.中国第一个创建皇帝制度的人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8.“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土地分”。这首流传于19世纪中期的民谣反映的相关史实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战争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9.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10.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928年。这说明

A.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B.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11.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2.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3.有学者在1937年上海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让作者发此感言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武昌起义成功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抗日战争爆发

14.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的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坚持游击战争

15.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奉行不结盟政策

17.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8.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受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 C.殷商后裔 D.先代贵族

19.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20.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笼络皇亲国戚 B.增加财政税收 C.削弱王国势力 D.推动民族交流

21.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22.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3.“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24.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25.1954年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①代行人大的权力②政治协商③民主监督④执掌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26.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27.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8.党朱德同志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其中的“首”指

A.王明B.周恩来C.李德D.毛泽东

29.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30.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组织或机构具有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

B.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

C.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D.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

3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上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35.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

3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37.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与美国建交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③中国与日本建交

A.①③②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38.右图所示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9.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40. 我们经常在历史资料中看到这样的表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那么中共正式成立于

A .1920年

B .1921年

C .1922年

D .1919年 41.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形成直接有关的是

A .雅典人思想活跃

B .小国寡民的城邦

C .古希腊民主传统

D .斯巴达人的威胁 42.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权力机构中最高的权力机关是

A .公民大会

B .元老院

C .民众法庭

D .执政官

43.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44.公元前594年,在雅典推行改革,从而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

A .苏格拉底

B .梭伦

C .克里斯提尼

D .伯利克里 45.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执政官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亚历山大

46.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 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C. 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7.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C .公民法的形成 D .习惯法的形成

48.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发展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B.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C.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D.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49.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制度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对现代社会的共同贡献是 A .法律的保证 B .民主的制度 C .权力的分立 D .信仰的自由

50.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指自由民)。”符合这种精神的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民法大全》 C .《权利法案》 D .《独立宣言》 51.《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但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这一规定

A .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 .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D .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52.14—16世纪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

A.强化王权的同时议会与王权抗衡

B.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成为社会矛盾焦点

C.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得以最终确立

D.形成议会中的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模式53.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54.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后世留下了最独特的遗产”。“最独特的遗产”是指

A.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B.使议会成为了国家权力中心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55.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56.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1215年《大宪章》 B.1689年《权利法案》

C.1776年《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57.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8.“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反映了英国革命

A.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 B.确立了议会主权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发展了两党制

59.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有权提名联邦法官人选的是

A.总统 B.最高法院 C.参议院 D.众议院

60.“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材料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1.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对美国宪政制度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他的墓志铭是这样一句话:“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规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以下与杰斐逊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促成保障个人权利的法案B.首倡天赋人权的政治学说

C.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D.领导了北美宗教改革运动

62.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拥有

A.立法权 B.财政预算权 C.最高司法权 D.最高行政权

63.下列宪法性文件直接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64.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5.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

A.国家元首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B.内阁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

C.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D.行政首脑由国家元首任命

66.议会是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机构。下列关于近代西方各国议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由上院多数党组阁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由每州2名议员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首相必须对议会负责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67.右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68.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C.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D.1917年彼得格勒起义

69.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7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71.通过武装斗争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了一个缺口,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B.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C.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起义 D.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72.下列各项与右图漫画反映内容直接相关的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经互会”的成立

73.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中蕴含多极化因素。最能体现这一发展

趋势的是

A.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朝鲜和越南战争的爆发

74.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造福人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75.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76.右图为1952年苏联某报刊发表的一幅漫画,画中左下

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另一位美国

将军正在地图上标注美国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

联国名的俄文缩写。该漫画作者意在

A.揭示美国的冷战政策

B.主张美苏由对抗走向对话

C.呼吁世界和平

D.表明两极格局已经正式形成

77.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78.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③南联盟发生科索沃危机④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9.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断加强。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欧盟成立②不结盟运动兴起③苏联解体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80.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81题10分,82题10分,共计20分)

81.(本题10分)中国近代以来,报刊成为了记录历史上重大事件的重要媒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透露:“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即山东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晨报》在头条位置登载林长民的文章:“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1).材料中的“胶州亡矣,山东亡矣”指的是什么?这引发了哪一重大事件?其结果如何?(6分)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摘编: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4分)

82.(本题共10分)某研学小组在“权力与法制”专题研究时,形成了以下主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中国宪政历程研究”、“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研究素材列表如下:

素材,对所选主题加以阐释(6分)。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81.(1)

81.(2)

82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2013.12

二、非选择题(81题10分,82题10分,共计20分)

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81 事件:五四运动。(2分)

结果: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82“欧美政体类型比较”可选3 4 5;补充素材可以参考:《1791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阐释(略)

“中国宪政演变历程”可选7 8 9;补充素材可以参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阐释(略)

“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可选2 3 4 5 6 7 9;补充素材可以参考:《1791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阐释(略)“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可选3 4 5 6 7 ;补充素材可以参考:《1791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钦定宪法大纲》;阐释(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