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考研微生物名词解释

考研微生物名词解释

1.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3.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4.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5.富集培养: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6.负染色:染料使背景颜色加深而样品没有着色的染色法。

7.菌丝体: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和某些细菌。

8.菌丝:大多数霉菌和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管形丝状体。

9.霉菌:以多细胞丝状群体形式生存的真菌。

10.真菌: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1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12.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13.原生动物:缺少真正细胞壁,具有运动能力,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14.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称作核区(无细胞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2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3核糖体为70S型。

15.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20-80nm)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由外膜(含脂多糖,磷脂和外膜蛋白)和一薄层肽聚糖(2-3nm)组成。

16.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无数肽聚糖单体以网状形式交联而成。肽聚糖单体由肽和聚糖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肽由四肽尾和肽桥构成,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β-1,4糖苷键相互间隔交联而成,呈长链骨架状。革兰氏阳性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L-Lys和D-Ala四个阿加萨构成,肽桥则由5个Gly残基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m-DAP和D-Ala构成,无肽桥。

17.磷壁酸: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前者是与肽聚糖分子间进行共价结合的磷壁酸,后者则是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磷壁酸。

18.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成分。

19.假肽聚糖:甲烷杆菌属等部分古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 L-Ala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20.缺壁细菌: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各种细菌的统称,包括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等。

21.L型细菌:指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22.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细菌等微生物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原生质体对渗透压敏感,无繁殖能力,在合适条件下,细胞壁可再生,并恢复其繁殖能力。

23.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革兰氏阴性菌一般只形成球状体。

24.细菌细胞质膜:又称细菌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菌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25.细菌的细胞质:细菌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主要成分为颗粒状内含物,核糖体,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

26.细菌的内含物: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和泡囊状构造,包括各种贮藏物,羧酶体,气泡或磁小体等。

27.PHB:存在于某些细节细胞质内的颗粒状内含物,由许多羟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具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

28.异染粒:又称迂回体或捩转菌素,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具有贮藏磷元素和能量的功能。

29.核区:又称核质体,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成分是一个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它是细菌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30.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物质,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两属。

31.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一个较新的学说。它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导致皮层的充分膨胀,而作为芽孢的生命部分——芽孢核心的细胞质却发生高度失水,并由此变得高度耐热了。

1、晶体: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

蛋白晶体(内毒素),称为半胞晶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有数种:1,形态固定、层次厚的为荚膜。

2、形态固定,层次薄的为微荚膜。

3、形态不固定、结构松散的为黏液层。

4、包裹在细菌群体上有一定形态的糖被称菌胶团。糖被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被宿主免疫活性细胞吞噬。

细菌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可旋转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鞭毛由基体、沟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鞭毛在细菌表面的着生方式有一端生、两端生、周生和侧生等数种,它是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

3、菌毛:一种生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有菌毛者多属于G-致病细菌。菌毛的作用是使细菌可牢固的黏附于于记住的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的黏膜细胞上,以利定植和致病。

4、性毛:又称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粗。每个细菌一般仅着生一直少数几条性毛。多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上,其主要功能是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5、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真核生物。微生物中的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和地衣均属于真核生物,故可称为真核微生物。

6、9+2型鞭毛:在某些真核细胞表面长有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称为鞭毛。它由基体、过渡区和鞭杆3部分组成,因其鞭杆的横切面的中央可见到两个中央微管,其周围则有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故真核生物的鞭毛又称9+2型鞭毛。

7、营养物质:微生物从外界摄取的用于生物合成和产生能量的物质,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代谢活动。

8、主要元素或大量元素:微生物细胞干重95%以上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等少数几种元素组成,将这些微生物生长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称为主要元素。

9、微量元素:微生物细胞需要量很小的元素,包括锰锌铜钴镍硒等。

10、碳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11、氮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12、生长因子:微生物的生长所必须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化合物。

13、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14、异样型微生物:以还原性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15、光能营养型生物:以光能为能源的生物。

16、化能营养型生物:以有机物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的生物。

17、无机营养型生物: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的生物。

18、有机营养型生物: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的生物。

19、光能无机自养型:利用光能、无机电子供体(H2 H2O H2S S等)并以CO2为碳源的生物。

20、光能有机异养型:利用光能并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及碳源的生物。

21、化能无机自养型:氧化还原性无机物获得能量和电子,以CO2为碳源的生物。

22、化能有机异养型:氧化有机物获得能源、电子及碳源的生物。

23、兼养型生物:兼有自养和异养代谢过程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电子供体和有机碳源。

24、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5、天然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的培养基,也可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

26、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成化学限定培养基。

27、固体培养基:在液态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而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28、半固体培养基:在液态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的量比固体培养基中的少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29、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的液态培养基。

30、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为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1、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用于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

64.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65.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66.透过屏障:微生物细胞表面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组成的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屏障。

67.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含水小孔,由高浓度胞外(内)环境向低浓度胞内(外)进行运输的过程。

68.促进扩散:营养物质由载体(透过酶)辅助的酷啊质膜扩散的过程。

69.透过酶:一种由墨膜结合载体蛋白或由两种以上蛋白质组成的系统,能帮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

70.被动运输:包括扩散和促进扩散在内的依靠膜内外被运输物质浓度差而进行的物资运输方式。

71.主动运输:在载体的帮助下,依靠细胞提供的能量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72.同向运输:某种物质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以相同方向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73.逆向运输:某种物质与质子通过同一载体以相反方向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74.单向运输:在能化膜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消失过程中,某种物质单独通过某一载体进行的次级主动运输。

75.基团转位:物质通过载体帮助,在一个较复杂的运输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的跨膜主动运输,被运输物质在该过程中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76.Na+,K+-ATP酶:存在于原生质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利用ATP的能量将胞内Na+“泵”出胞外,而将胞外K+“泵”入胞内,也称Na+,K+-泵。

77.A 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利用ATP的能量跨膜转运物质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膜蛋白复合体,需要一种膜外底物结合蛋白来行使功能,简称ABC转运蛋白。

78.膜泡运输:存在于真核微生物(如变形虫)中的一种通过胞吞作用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

79.胞吞作用:细胞通过原生质膜吸附、包裹并吸收溶质或颗粒物质的过程。

80.胞饮作用:通过原生质膜包裹液态物质的胞吞作用。

81.吞噬作用:通过原生质膜包裹颗粒状物质的胞吞作用。

82.铁载体:微生物细胞向胞外分泌的一种能络合Fe3+的小分子化合物,铁-铁载体复合物通过ABC转运蛋白进入细胞。

83.分解代谢:也称产能代谢,生物氧化,是指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84.合成代谢:是指利用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复杂大分子物质,并消耗能量的过程。

85.糖酵解:无氧条件下,异养生物降解葡萄糖生成两个丙酮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

86.发酵:广义的发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过程,多指传统的与实际生产有关的工业化生产,多是好氧过程,如氨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的细胞蛋白生产等。微生物生理学上的发酵又称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87.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高能化合物的生成,如EMP途径中的甘油酸-1,3-二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

88.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以分子氧作为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有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无氧呼吸。

89.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 TP合成的生物过程。

90.不产氧光合作用:又称环式光合磷酸化,光合细菌所特有。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期间产生A TP,还原力来自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供氢,不产生氧气。

91.产氧光合作用:又称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光反应中心I(PS I)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连同光反应中心II(PS II)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PS I,期间生成ATP。

92.紫膜光合磷酸化:紫膜由细菌视紫红质蛋白和类脂组成,细菌视紫红质蛋白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吸收光能,并在光量子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将质子泵出紫膜外,从而形成紫膜内外的质子梯度差(质子动势),驱使A TP的形成。

93.初级代谢:微生物细胞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分解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94.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次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如发酵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等。

生物柴油: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醚、酯、醛、酮、酚、有机酸、醇等。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群体感应:研究证明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被称为自体诱导物的信号分子,它随着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当自体诱导物累积到一定浓度时,自体诱导物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理行为,如产生毒素、形成生物膜、产生抗生素、生成孢子、产荧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群体感应调节。这一感应现象只有在细菌密度达到一定阀值后才会发生,所以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细胞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