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近几年媒体上频繁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只是指信息领域的一些分支技术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等的纵向升级,更主要的是指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采用的大型主机和简易的哑终端,被认为是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广泛流行的是个人计算机和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分散的服务器,被认为是第二代信息技术平台。近10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蓬勃发展。概括地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在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不是信息领域各个分支技术的纵向升级,而是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到制造、金融等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近几年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手机上网用户超过桌面计算机用户,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无线通信的带宽已达到100Mb。我国提出的TD—LTE制式被认定为4G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之一,已率先在国内部署,这是我国从通信大国走向通信强国的重要机遇。正在研发的5G无线通信不只是追求提高通信带宽,而是要构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超宽带、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高可信的移动计算与通信的基础设施。当前,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在可扩展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已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近来各大企业和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发展软件定义的互联网和以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这可能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过去几十年信息网络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将互联网拓展到物端,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上世纪末流行个人计算机,由分散的功能单一的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但这种分散的服务效率不高,难以应付动态变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将服务器集中在云计算中心,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服务器,能高效率地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并发请求。过去长期以来计算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快”,每隔11年左右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提高1000倍。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未来计算机研制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多”,即在用户可容忍的时间内尽量满足更多的用户请求。这与传统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编程模式等方面有很大区别,需要突破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和存储能力不足的瓶颈,未来10年内具有变革性的新型存储芯片和片上光通信将成为主流技术。同时,社交网络的普及应用使广大消费者也成为数据的生产者,传感器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成本,使得可供分析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像土地和矿产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把传统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难以处理的海量、多模态、快速变化的数据集称为大数据,如何有效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数据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金融、舆情与情报分析、机器翻译、图像与语音识别、智能辅助医疗、商品和广告的智能推荐等等。大数据技术大概5—10年后会成为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

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过去几十年信息化的主要成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今后信息化

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智能化。“智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始终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所谓智能化本质上是计算机化,即不是固定僵硬的系统,而是能自动执行程序、可编程可演化的系统,更高的要求是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无人自动驾驶汽车是智能化的标志性产品,它融合集成了实时感知、导航、自动驾驶、联网通信等技术,比有人驾驶更安全、更节能。美国已有几个城市给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上路许可证,估计10年内计算机化的智能汽车将开始流行。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其特征也是智能化,设备和被加工的零件都有感知功能,能实时监测,实时对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调整,保证加工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城市的计算机化,将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巨大的市场。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一: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的功能等同于人脑的思维功能。从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欧 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 算并加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尽管十分方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信息技术也 有了新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是构成我 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研究其生产、收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应用的科技领域。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 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 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自1946年第一 台计算机诞生以来,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其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 生命力,成为科技发展史上成果最辉煌、发展最迅猛、对人类影响 最深远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 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向着超 高速度、逐渐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一 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IBM的高 性能计算机峰值已达到每秒300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在2010年前研

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从量子理论推出来的极限计算机,其速度将 达1051次/秒,且内存可达1031比特。另外日本在利用集成电路方面,将电视台的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贮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取得 了初步成功。他们准备将其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设想将检查设 备通过药片置入病人体内,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能量实现了无 限扩充,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主 妇也能当米其淋大厨,只要你把食材放进去,烤箱可以自动下载食谱,它便会在你预定的时间自动进行调味烘烤,做成香喷喷的美味 佳肴。这些预想,展现了信息技术深远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网络的出现,使信息资源成为了真正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源。传统 网络由于基础设备和技术的局限,在网络的安全、规模、性能、提 供的业务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人 数的不断增多,将会促使依托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路通信兴起。将 网络分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业务无缝地连接起来,人们可以在任 何一个地方用任何一种接入方式,访问世界任何一个数据库和网络,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 处理的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还给人们带 来方便,带去了放心。这种贴合人们需求的方式,在未来将会有很 好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带动信息技术整体的网络化。未来的网络向 着更快、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猛,以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数字化就

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_刘庆炬

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刘庆炬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淮南232001) 摘 要: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变化,科技发展呈加速增长态势,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与生产之间形 成了良性互动关系。这些变化引起的最显著影响则表现为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关键词:科学技术;变化;特征;科学技术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08)03-0065-02 On the New T rend of Contemporary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Development LIU Qing -ju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Huainan Teacher s Institute ,Huainan 232001,Anhui ,China ) A bstract :Since 20th century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T 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es the trend with rapid g rowth ,applied researches rise remarkably and form favorable interaction with production ,the influences of which are the integ 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 Key w ords :s cien ce an d technology ;c hange ;feature ;the integration of s cience an d technology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科技活动具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面对科技活动的变化,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认为,这些变化使科学由“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新的科学机构———具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大量出现,科学活动已经接近现代化工业劳动,使科学 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1]14 科学本质的变迁使原有科学观已不能解释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各自独立、严格区别的观念,不仅不能解释当代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在“大科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科学的新特征,辨别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变化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短短200年间相继产生了三次科技革命,依次把人类从铁器时代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科技大发展时代。新的科技进步一方面源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又是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基础上的进一步智能化、信息化。“高技术”概念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当代科技的新认识,表现了当代科学的技术化和当代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当代科技活动中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发展,同步性增强。从科学理论的发展看,当代物理学革命立足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两大基础理论之上,其中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凝聚物理学都是当代物理学中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当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和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工程等新技术时代。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则奠定了空间技术的基础。影响深远的生物学进展———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分子水平说明生命的起源、演化;它创造了基因重组技术,为生物工程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克隆、胚胎转移等技术则为解 决农业、医学、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从技术层面看,当代技术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信息、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等方面。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当代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也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标志。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生物技术是当代技术革命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它在分子层面上提供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础,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促成生物信息学等一批新学科的产生。而干细胞研究也将带来医学革命,并必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新特征 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科技活动人员剧增,科学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业。统计表明:1800年全世界只有1000名科学家,1850年增为1万名,1900年为10万名,1950年 为100万名,到1970年则增至1320万名。[1]17 而美国从1930年到1968年间,工程师人数增长了450%,科 学家人数增长了900%。[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看到了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不惜巨资扩大科学研究规模,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这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科学活动中来。 第二,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规模越来越庞大。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团体和科学研究组织,国际间科技协作组织也日益增多。这种 收稿日期:2008-03-21 作者简介:刘庆炬(1974-),男,安徽凤台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学报编辑部编辑。 65  第25卷第3期2008年5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 nhui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 Vol .25,No .3May ,2008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已被广泛认为是支撑信息化应用和业务模式创新的核心,其技术与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的推广普及,对于我国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完善社会管理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作用。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日臻成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类型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的价值日渐凸显。 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政府、互联网公司、IT企业还是行业用户都面临巨大挑战及机遇。企业的决策方式正在从“业务驱动”转变“数据驱动”。真正能够利用好大数据、并将其价值转化成生产力的企业必将具备强劲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深入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全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提升中的新需求、新应用和新机遇,是当今最为重要的课题。 云计算加速信息技术在行业领域应用,云计算作为加快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加速培育高科技新兴产业,将有利于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低成本、灵活实现信息化运营,节约IT资源和降低总体拥有成本。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云计算为产业链上下协同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融合各类资源,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持工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随着能源、金融、制造、电信、物流等行业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领域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转贴自:转贴自:工控自动化网 1. 引言 005年以来,4月12~14日的FIA第四届中国国际现场总线与工业自动化仪表展览会(FIA)及6月14日~17日的第九届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FA/PA)成功地在北京举行,以及众多厂商举办了大型技术交流活动,使工业自动化市场倍受人们瞩目,特别是“MM现代制造”出了新自动化专刊,提出了新自动化的概念,证明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动向很值得我们重视。 2.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规模应用即将逐步展开 总线技术的规划、研究、试制、试用、工程实践及推广应用。这是一项空前的系统工程,它集中了众多人的智慧,获得了众多人的称许,特别是得到了“大客户”的首肯。目前,FF成员338家,已注册产品为227种,通过HIST互操作测试认证的主控系统有11个。应用方面,有50万台现场仪表、8000套系统已投入应用,其中中国占7%,约80套系统,主要分布在石化和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发电几个行业。上海赛科、中海油/壳牌南海项目两大工程均属世界上可数的大型工程,今年即将投产。这些将为我国大规模应用起到示范作用。在技术上国内也有很大进展,华控、沈阳自动化所(中科博微)等单位均研制出并取得FF注册资格的产品,已有10多种专业书籍出版。特别是如下几项技术得到了初步普及:H1的通信原理;H1的功能块组态和“现场控制”策略;现场设备辅助设备及主控系统的选择;H1网段设计及施工安装;设备描述语言(DDL)与互操作性等。而且对于增强型EDDL及FISCO防爆等新技术表现了很大的热情,这些都为今后在国内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现场总线专业委员会(CFFC)于6个外商驻华机构组成的基金会现场总线中国市场委员会(FFCMC)正在联合开展活动。现在FF正处在类似于70年代末DCS所处的时期,作为一项新技术走向市场之路虽然艰辛的,但经过阵痛,新生的事物将像婴儿出世一样,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起来。 3. 检测技术、识别技术及信息融合技术受到重视 传感器技术这些年来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阶段,这将有另文专述。仅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助推,监测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已前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多变量变送器地成功上市,使一个变压变送器(如艾默生德的3015S和横河的EJX)可以完成流量测量及温压补偿、流量积累、显示球罐内液体体积和进行导管堵塞、蒸汽拌热诊断等一些列功能,而且还准备增加孔板磨损监测等功能,设备管理能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现场设备丰富的信息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为单信号向多信息采集转变创造了条件,加之检测技术进步,诸如温度场测量等传感器地出现,逐步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一代信息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一代信息技术 今年10月1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专门解读国务院有关决定时称,信息技术正在向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要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支柱产业定位的明确,打开了整个行业快速成长的空间,全面性的突破成长有望成为未来10-20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政策的支持已使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09年末,我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826.7万公里,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传输网络。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也在提高,中国开通互联网的乡镇比重提高到99.3%,开通互联网的行政村比重提高到 91.5%。全国网民达到3.84亿人,农村网民达到1.0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8%。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也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未来,随着国家加快3G建设、支持集成电路、软件等重点产业发展,“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新兴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产业化水平,还将直接推动其它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实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占我国GDP比重的8%,到2020年15%的目标。 三网融合: 市场空间巨大 2010年6月30日,我国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公布,加快了三网融合进程。同时,针对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数量过多的现状,国家将出资200亿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有望于2011年初成立,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的广电网络数字化程度低、大部分是单向信号。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电视用户约4亿、有线电视用户约1.74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6500多万、双向覆盖用户3000多万、实际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其中广电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产业升级和音视频节目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2490亿元。 在电信方面,到2011年,我国光纤宽带端口将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兆比特/秒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兆比特/秒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兆比特/秒以上的接入能力。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本质内涵是“新一代”,必须明白“新一代”究竟“新”在哪里。信息领域的各个分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软件等都在进行代际转移。 ?集成电路制造已进入“后摩尔”时代; ?计算机系统开始进入“云计算”时代; ?无线通信正在从3G(3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走向4G(4th generation,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 ?软件行业已进入端到端设计(也有人称之为跨界垂直整合)时代。 从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产业的“代际变迁”。IDC公司(全球着名的咨询公司)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称为“第三平台”。该公司认为,1985年以前普遍采用的大型主机是第一代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平台;1985-2005年流行的是以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和服务器为主的第二代IT架构(computers as networks);从2005年开始,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为特征的新一代IT架构(被称为第三代IT平台, computers as datacenters)正在蓬勃发展之中。2013年全球IT支出约37万亿美元。IDC公司预测,至2020年,第三代IT平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2013-2020年,IT部门90%的增长将由第三平台驱动。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制造业为主转向软件和服务业;从inside到outside(从重视产品到重视生态环境);从scale up(纵向扩展)到scale out (横向扩展);从关注设备、软件到更关注数据;从赛博空间(cyberspace)到人机物三元融合世界。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热点不是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而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自主设计的软件和服务业,即构建新的端到端设计的产业生态环境。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面临重大转折:软件和应用创新取代器件设备的技术进步,已成为主导整个IT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以围绕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新产品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如果说过去20年信息产业的重点是生产和销售计算机、通信和电视设备,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是推进数字化,那么未来的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摘要: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成为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形态群体正逐渐形成并壮大,成为引领世界各国摆脱危机困扰、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ABC 姜瑞春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国际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先导领域,不仅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增长点,而且构建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发展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从200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也包括像新型兴平板产业,这个产业是国家近两年高度重视和投入的一个领域,第二个领域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我国已经开始布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面就是强调应用,是指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包括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特殊地位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特殊地位。2011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不难发现,其中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在了第一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空间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将远远超出行业范畴。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对当前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将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世界科技发展计划新趋势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刘德明 (辽宁科技大学电信2010.2班,102081101198) 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社会化和数学化的特点,以及科学的整体化、技术的综合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拉开了人类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帷幕,以蒸汽机等机械技术为代表构成这次科技革命的先导。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为前提,以电、磁技术为代表和主导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

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大量的统计发现,科学文献每隔10--15年增加一倍,科学期刊种类每60年增长10倍,文摘期刊每50年增长10倍。美国近50年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大约以12.5年为倍增周期,全世界科技人员数量几乎每50年增长10倍,而且层次越高,科学人才的增长速度越快。科学理论物化和创新的连度尤其在加快。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投入生产用了100年,电视机只用了12年,晶体管只用了5年,原子能利用从发现原子核裂变到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建成只用了3年,而激光器从实验室发明到在工业上应用则仅仅只有1年。 2.2数学化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数学的大量运用。现代数学及其庞大的分支学科的充分和高度的发晨为现代科学技术走向精密化提供了 现实可能性,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更加推进了这一进程。如今,不仅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学科、领域日益与数学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的各个分支与应用领域也都愈来愈普遍地进入到计量化、模型化、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本文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标签:当代科技新趋势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表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更加彰显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上。 1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既遵循以往的一般规律,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表现为知识爆炸。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人们用指数函数来描绘当前的知识增长趋势,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现出指数函数增长的趋势。 1.2 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与近代三次科技革命相比较,当代新科技革命不仅表现为单一技术、单一产业的发展,还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表现为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的蓬勃发展,这就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除了信息技术之外,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纳米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环保科技等也正在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壮大,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3 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当今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几乎都是跨学科问题。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重大創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 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 系。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 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大量、 持久、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的发展有着三大 标志性事件。第一件大事, 1969年IBM公司研制开发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商品化软件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即IMS系统,是首例成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第二件大事,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 (Conference On Data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Group)对数据库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提出了若干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DBTG所提议的方法是基于网状结构的,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基础和典型代表。第三件大事, 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E. F. Codd博士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从而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E. F. Codd因此在1981年获得ACM图录奖。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 系统都是关系系统。随着计算机系统硬件、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所管理的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应用环境不断变化,同时人工智能、 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也是飞速的,在数据库技术的当前及未来发展里程中, 数据仓库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商业智能无疑将是大势所趋。IBM的实验室在这方面进行了10 多年的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发展成为商用产品。除了用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摘要: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成为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形态群体正逐渐形成并壮大,成为引领世界各国摆脱危机困扰、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ABC 姜瑞春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国际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先导领域,不仅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增长点,而且构建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发展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从200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也包括像新型兴平板产业,这个产业是国家近两年高度重视和投入的一个领域,第二个领域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我国已经开始布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面就是强调应用,是指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包括前面提到的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包括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特殊地位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特殊地位。2011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不难发现,其中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在了第一位。新

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空间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将远远超出行业范畴。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对当前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将 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和支撑,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得越深,促进作用也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说,离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些产业难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应成为促进各行业发展的倍增器。 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 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从世界来说,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积极提升产业竞争力。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之后,积累了应对不同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市场操作经验,且其国内市场逐渐完善和饱和的态势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欧美等发达市场的萎缩,促使其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中国、印度、巴西、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发展中国家亦利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争取在产业链高端环节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度出台了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均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调整和振兴。二是各国对信息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强化其深度应用。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国对信息技术创新投入的加大将推动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均出台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国普遍关注的智慧地球、物联网等实际上也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各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