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寄生虫学 实验5 肠道杆菌

医学寄生虫学 实验5 肠道杆菌

医学寄生虫学 实验5 肠道杆菌

最新整理组织病理切片以及HE染色讲课稿

组织病理切片以及HE染色 (一)实验原理: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能较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可用于观察、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学,而且HE切片可较长时间保存,被称为常规染色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制作切片 1、取材、固定:取小鼠肾脏组织适当大小,并且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小瓶中保存。 2、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 组织固定后还需经过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才能制成蜡块,进行石蜡切片。脱水是指用某些溶媒置换组织内水分的过程。组织脱水后,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相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通过这种溶剂的媒介作用,使石蜡浸入组织块。在此过程中,因组织块中的水分被溶剂所取代,组织块变得透亮,因此称之为透明。组织染色后也要进行透明。最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处理时间为30min左右。 组织经透明后在溶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浸蜡。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碳蜡和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称为浸透或透入。为使石蜡充分渗入组织块中,常需经过3小时的浸渍,期间需更换3次石蜡。一般用于浸蜡的石蜡熔

点为52-56℃。 组织块经过浸蜡或浸透,用包埋剂(石蜡、火棉胶、碳蜡和树脂等)包起的过程称包埋,包埋后便制成含组织的块。这种包埋块可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度,有利于切成薄片。石蜡包埋是病理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包埋方法。用于包埋的石蜡熔点一般为60℃左右。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某些酶染色时,则需采用低温石蜡包埋,以保存组织内酶的活性。 3、切片、制片 石蜡切片常用的切片机有轮转式切片机和平推式切片机,以前者为多用。切片厚度一般为3-5μm。切片时先将组织片平摊于一块玻璃上,迅速滴加30%的酒精水溶液使组织片完全展开,再移入40℃恒温热水器中。也可直接将组织切片移入40℃的恒温热水器中,待组织片完全展开后将其贴附于载玻片上,经56-60℃烤片30-60min后即可进行染色。 二、HE染色 1. 二甲苯脱蜡2×10 min; 2. 无水乙醇洗去二甲苯2×5min; 3. 95%、80%乙醇各l0 min,自来水洗l min(不要让急水直接冲至载玻片上的组织),蒸馏水洗1min; 4. 苏木素染色4 min,自来水洗2 min; 5. 1%盐酸酒精分化20 s(镜下控制),自来水洗2 min; 6. 1%稀氨水返蓝30s(镜下控制),自来水洗2分钟,蒸馏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 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 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 (与正常的对比观察)

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 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 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 (急性和慢性比较)

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 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 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 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 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 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 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 17.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 (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

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 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 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7-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 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Vi抗原 2.肥达反应 3.S-R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 二.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 随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 .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 .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24h才被破坏 , 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 7.Vi抗原与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志贺菌呈乳糖 .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10.IMViC试验是指、、、 .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 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 或 .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是引起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培养基 . 三.单选题

病理学实验考(切片标本)

1.肝细胞水肿p5 低倍镜:肝小叶结构不清楚,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淡染。部分肝细胞肿胀如气球样。 高倍镜:体积明显增大,呈圆形。核淡染,胞浆机乎完全透明。 2.肝细胞脂肪变性p5 低倍镜:肝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高倍镜:病变轻:胞浆内较小脂肪空泡。病变重:脂肪滴融合成大的空泡,细胞核被推挤在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 11.慢性肺淤血p8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粉红色的水肿液。 高倍镜:毛细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腔红细胞和心衰细胞。12.慢性肝淤血p8 低倍镜: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高倍镜:小叶中央静脉以及附近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淤血区肝细胞体积小、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体积变大,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部分肝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 15.肾贫血性梗死p8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肾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呈一片粉染区,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梗死灶周边区域呈条带状红染。 高倍镜: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固缩,碎裂。 2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p11 低倍镜:粘膜层不完整;渗出的炎细胞弥漫散在阑尾各层。 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炎性细胞为嗜中性粒细胞。 31.直肠腺癌p25 低倍镜: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大小形态不一,分布极不规则,可见腺体共壁及背靠背现象,腺腔内可见分泌物及坏死物质。 高倍镜:细胞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极性紊乱,核大深染,

核分裂象多见。 32乳腺纤维腺瘤p14 低倍镜:肿瘤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 高倍镜:肿瘤的纤维成分染色较浅,细胞suo形,大小一致;腺上皮细胞矮立方形,为单层或多层,核深染,大小一致。 35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4 低倍镜:可见残留支气管组织和软骨,癌巢片状或带状大小不等 高倍镜:高分化癌巢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则不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52风湿性心肌炎p18 低倍镜:可见风湿小体 高倍镜:可见风湿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膜增厚深染,染色质向中央集结,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在横切面上呈枭眼状。 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8 镜下: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呈半月形向管腔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其下见淡红色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内含针形裂隙(胆固醇结晶)。同时可见钙化灶和颗粒状蓝色钙化物质,底部可见残留的泡沫细胞。 6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p21 低倍镜: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炎症渗出物,病变分布一致,肺泡壁完整。 高倍镜:肺泡内的渗出物主要为大量呈网状、细丝状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 61小叶性肺炎p21 低倍镜:支气管壁充血,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腔变圆,轻度扩张,内充满炎症细胞。 63肺结核p33 低倍镜: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大片粉红

第10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

第10章肠道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肥达反应 2.S-R变异 3.不耐热肠毒素 二.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 随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24h才被破坏 , 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 7.Vi抗原与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志贺菌呈乳糖 .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10.IMViC试验是指、、、 .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 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或 .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 ,是引起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培养基 . 三.单选题

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M抗原; B.H抗原; C.O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 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排列变异; 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 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 A.IMViC试验; B.甘露醇分解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 E.葡萄糖发酵试验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 A.O6; B.O25; C.O157; D.O111; E.O158 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B.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 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 D.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 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 A.3个; B.5个; C.10; D.50; E.100 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 A.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A.IgM; B.IgG; C.IgD; D.分泌型IgA; E.IgE 1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A.福氏志贺菌; B.宋内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痢疾志贺菌; E.B群志贺菌Y变种 11.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 B.菊糖发酵试验; C.尿素分解试验; D.胆汁溶解试验;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和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和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16.绒毛膜上皮癌 1)细胞滋养层细胞 2)合体滋养层细胞 17.乳腺癌(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多角形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 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缩小,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 2.肝脂肪变性: 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 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大部

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 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毛细血管高度扩,腔充满红细胞,肺小静脉也扩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 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其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 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9.脾贫血性梗死: 9.脾贫血性梗死:

病理学实验考试切片描述复习

①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②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③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④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⑤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⑦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⑧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⑨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⑩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高倍镜可见溃疡边缘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交界处有散在或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胞膜清晰,胞浆呈空泡状,核小而圆,周围有空隙。 12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肝):肝小叶正常,散在分布结节状结构,为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几个血吸虫卵,组织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堆积。 13胃溃疡:表层可见少量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层下方为数量不等的坏死组织,坏死层下方为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最下层为瘢痕组织层,血管、细胞少而胶原纤维多,溃疡周围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 14门脉性肝硬化:形成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有脂肪变性,坏死及再生,中央静脉多偏位或缺如,假小叶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及新生小胆管。 15肝细胞性肝癌:肿瘤细胞成索状和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多核瘤巨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部分肿瘤细胞胞质丰富而红染,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16毒性甲状腺肿:滤泡呈弥漫性增生,滤泡大小不一,以小形滤泡为主,内有胶质样物质及大量空泡,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扩张充血,有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17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以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多为主,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18新月体肾炎: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19肾透明细胞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肿瘤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细胞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多呈透明。 20淋巴结转移腺癌:于淋巴结边缘窦及皮髓质区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癌性腺体,无正常腺管,可有出芽,共壁等结构。部分癌细胞呈实性片状。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浆比增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1高分化鳞癌:癌巢内细胞分层明显可见细胞内角化,棘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有角化珠形成。 22纤维肉瘤:无明显包膜,瘤细胞弥漫一片,成束、交叉排列呈“鲱鱼骨”样,细胞呈梭形,胞质少,核大,染色质密集,可见核分裂相。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4 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 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15 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 21 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 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1 / 26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 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 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苏州大学病理实验

病理实验考试切片观察诊断依据 (一)(慢性)肝淤血 诊断依据:1.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2.肝小叶中央区肝窦扩张及淤血,其两旁肝细胞受压萎缩以至消失 3.肝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4.有些相邻小叶的淤血部分互相沟通。 (二)脾梗死 诊断依据:1.梗死区色淡红,细胞核均消失,但该处脾组织之轮廓仍存在。 2.梗死区边缘充血出血带不明显。 3.部分切片梗死区周围紅髓明显充血,白髓萎缩。 (三)肺(出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1.梗死区充满红血球,肺组织细胞结构消失,隐约见到血管及肺泡轮廓。 2.梗死区和周围肺组织之间为充血出血带。 3.肺泡轮廓、肺泡腔、小支气管腔及肺间质充满红细胞, (四)肾(贫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1.肾皮质部有楔形梗死灶,梗死区内细胞结构模糊,胞浆呈颗粒状,胞核多消失,但原来组织结构仍可见 2.梗死区边缘有炎性细胞浸润带 3.炎性浸润带的外周为充血及出血带,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管外有红细胞 漏出组织间隙 (五)新鲜血栓 诊断依据:1.血栓位于静脉腔内,部分与管壁附着。该血管壁有玻璃样变。 2.血栓的大部分由紫红色及红色条纹状或层状的结构相间排列而成(混合血栓), 紫红色部分为血小板层及纤维素网,并附有少量白细胞,红色部分由红细胞组成,混有少量白细胞及纤维素,此为红色血栓部分 。 (六)肉芽组织 诊断依据:1.新生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增多,肿胀,毛细血管之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星形,胞浆较丰富,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 2.炎性细胞浸润。 (七)肝脂肪变性 诊断依据:1,肝细胞体积肿大 2,肝细胞胞浆内出现体积不等的空泡,为脂滴 3,部分肝细胞核偏在一侧 4,血窦变狭 5,肝小叶的结构保存未见紊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