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1 综合案例不理性信念

01 综合案例不理性信念

01 综合案例不理性信念
01 综合案例不理性信念

01 综合案例一——不理性信念

小林,20岁,大二女学生。在任团干期间,曾给一位男生写过一封信,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后被同学知道,被当众开了玩笑,自觉被人瞧不起,责备自己做了蠢事,后发展为恐惧上学,不愿意再上学。下面是她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咨询师:你说你做了蠢事,而且别人都知道,都记得你做了蠢事,是吗?

小林:他们肯定见到人就会想起那件事。

咨询师:你怎么证明。

小林:我猜想的。

咨询师:那是不是真的那样呢?别人一见到你就会想起那件事?

小林:我想应该是的。

咨询师:那么你做了什么事,别人都会记住的?

小林:(笑)不是的,是我自己那么猜想的。

咨询师:那么说,是你头脑中的想法,而不一定是现实了?

小林:嗯,嗯,也许吧,

咨询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假若这是件蠢事,你做了件蠢事,又怎么样呢?

小林:我后悔死了,别人会因为这件事不愿和我交往了,我最怕人都不理我。

咨询师:那就没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难以承受了,你能说通这个道理吗?

小林:那当然有,有些冤屈还是历史性的呢!

咨询师:这么说,即使别人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和你的交往,也只是件不愉快的事而已,并不是绝对不忍受。

小林:你是说,我的反应太过分了吗?你自己觉得呢?

咨询师:可能是我自己想得太严重了。

小林:我还想了解一下,你对自己做过这件事后,怎么想?

咨询师:我太不应该了,我这人太笨,不会想那么多,当时只想自己是好心肠,没想到更多,我后悔死了。

小林:想把事情办好,你是不是必须一定要办得好呢?有哪个法典上这样写着吗?

咨询师:没有,谁也不是完人。

小林:那你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完美了呢?

……

小林的不正确的认知方式小林的不合理信念

1

2

3

解析:

从上面的对话中找出小林的不合理信念及其背后的不正确的认知方式,然后,请和同学一起讨论咨询师是如何帮助小林找到他的不合理信念的。您将在这个活动中学习如何发现自己的不正确的认知方式和不合理信念。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事件―工作失误造成学校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不正确的认知方式导致那边合理的信念,从而导致了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常见是不正确的认知方式有哪些呢?艾利斯认为有三类:

要求绝对化(demandingness)带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我竟然考试失败,我永远不会有作为”。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是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整个人都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过分概括化是指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为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全部能力,。如认为

糟糕透顶(awfulizing)持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会认为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我没做得像我必须做到得那样好,这真是遭透了!我完蛋了!”这种人容易使自己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

上述三个特征造成了人的情绪障碍,在我们遇到情绪问题时,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有,就要对其进行纠正。当然,开始我们会有一些不习惯,毕竟有些思维模式伴随了我们许多年,甚至从小就由父母灌输给我们了,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就会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受益终生,何乐而不为呢?

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RET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现分述如下: 1 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 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不合理信念三大特征(学生版)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11种略),韦斯勒(Wessler)等对艾利斯提出的11种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归纳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 ◆感受绝对化要求 1、父母动不动就骂我让我很生气(隐含不合理信念:父母应该讲道理,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教训人) 3、朋友失约很恼火(隐含不合理信念:约定了时间就必须遵守。) ◆绝对化要求辨析 不合理信念主观愿望客观现实 父母应该讲道理,父母尊重我有的家长开明,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 不应该不分青红有的家长传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 皂白教训人 ◆绝对化要求含义和表现形式 1、含义: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2、表现形式: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别人应该理解我”等等。 ◆为什么说绝对化要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 1)无视现实; 2)强求客观现实服从主观愿望; 3)由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常会遇到客观与主观相悖之时。 4)当客观违背主观时,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如当父母责备时,就说:怎么从来不理解我呢?怒不可遏。朋友是应该守时的,遇到朋友失约就愤愤不平)

◆练一练:找出绝对化要求是什么,相对的合理信念是什么? 1、好友背叛很难过。 ( ) 2、对方不关心自己很痛苦。 ( ) 3、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很不甘心。 ( ) 4、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 ( ) 5、因评优不公而气愤难平。 ( )

共产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党员的整体素质逐渐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期全体共产党人更好凝聚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越来越关注。在新时期,探索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少数基层共产党人存在精神懈怠问题。共产党人是始终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共产党人要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但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少数基层共产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坚定理想信念,没有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宗旨,仍然保留着及时行乐和妄图私利等想法和行为。 少数基层共产党人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具备时代性。自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建设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个别共产党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

克思主义,反而以教条主义的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僵化具有重要影响。此种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情全面结合,以非科学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和共产党人党性意识的提升,不利于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少数基层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缺乏信心。政治信仰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以及凝聚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政治信仰不仅可以为社会前进提供更加合理的方向,还可以帮助共产党人在面对复杂状况之时,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思想提升自身辨明是非的能力。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个别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导致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工作懈怠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具体原因 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个别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可以长期应用的机制与制度,此种情况会导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基层共产党人无法进行定期的党性知识学习,将工作重点片面地放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环节中。此外,少数基层共产党人在接受管理时,对于党性教育的管理模式创新能力较差,纯理论的学习难以有效调动起基层共产党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导致基层共产党人无法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举出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实例。

1、辩论的具体方法采用辩论方法的治疗者要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从提问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1)质疑式:治疗者直截了当地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 “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 “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么去做?”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你所设想的那样发生?” “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 一般说来,来访者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虽然他们往往不加批判的接受了许多现成的看法,但面对来自治疗者的质疑,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信念辩解。因此,治疗者需不断努力,借助于这种辩论过程的不断重复,使对方感到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第一,他们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 第二,他们的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 第四,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2)夸张式:这是治疗者针对来访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其落脚点与质疑式提问是一样的,仅仅是方式上略有区别。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

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治疗者抓住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发问,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优于前一种方式,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的无道理有可笑和不可取,因此较容易心服口服。 2、对辩论方法实施的探讨(1)找到不合理的信念,才可有效地进行辩论,寻找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型入手。 以一典型事件入手先找出诱发性事件A; 询问对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是怎样对A进行反应的,即找出C; 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恐惧、愤怒等情绪(即由不适当的情绪以及行为的反应着手,找出其背后的看法、信念等); 分清对方对事件A持有信念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同一事件,人们往往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种信念交替出现,而不适当情绪反应的起因是不合理的信念),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 找B时要特别注意,要找的是对方某类事物所持的信念而不是表面的想法。但这不同于心理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埃利斯本人曾指出,如果一定以心理分析的模式去套的话,这至多只能说是潜意识领域中的东西。 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对方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时治疗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出现在外层转圈子而辩论难以深入的现象。而B要一个个地去找,并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当然有些来访者真正领会了ABC理论的精神,自己能够触类旁通,这倒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不合理信念三大特征(学生版)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 11 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11 种略) ,韦斯勒(Wessler )等对艾利斯提出的11种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 归纳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 ◆感受绝对化要求 1、父母动不动就骂我让我很生气 (隐含不合理信念:父母应该讲道理,不应 该不分青红皂白教训人) 3、朋友失约很恼火(隐含不合理信念:约定了时间就必须遵守。) 1、含义: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 念。 2、表现形式: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 如 “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别人应该理解我”等等。 ◆ 为什么说绝对化要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 1)无视现实; 2)强求客观现实服从主观愿望; 3)由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常会遇到客观与主 观相悖之时。 4)当客观违背主观时,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如当父母责备时,就说:怎么从来不理解我呢?怒不可遏。朋友是应该守时的, 遇到朋友失约就愤愤不平) ◆绝对化要求辨析 不合理信念 主观愿望 父母应该 讲道理, 父母尊重我 不应该不 分青红 皂白教训人 ◆ 绝对化要求含义和表现形式 客观现实 有的家长开明,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 有的家长传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

◆ 练一练:找出绝对化要求是什么,相对的合理信念是什么? 1、好友背叛很难过。 (不应该背叛我,应该始终如一;不背叛只是我个人的愿望,背叛与否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2、对方不关心自己很痛苦。 (应该关心我;关心与否,主动权在别人,强求不来,能关心正能如我关心,也得面对现实) 3、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很不甘心。 (努力了就应该有获奖;获奖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如方法、能力、努气等,所以努力了一定有获奖是非理性的想法) 4、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有的父母确实能理解还在,有的父母就不能理解 点的方法去沟通,让父母理解我) 5、因评优不公而气愤难平。(评优必须是公平的;希望评优能公平,然而不公平总是存在的,难以然字典里就没有“公平”两字了。再努力一些吧!这次不行就下次吧)

十一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现分述如下: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合理情绪疗法 不合理信念例子

(1) 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总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后把他们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自己一走开他们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 B:每个学生的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 这么不听话,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 自己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人班里的多,也更差,这太不公平了,自己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有恐吓性语言,偶有体罚。 D: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用的学生,都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这并不是自己班里独有的现象,其他班里也有。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后进生确实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教师班里去,那对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不懂怎么做题,也可能只是由于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是因为没听懂,那么自己的教学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们做事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那也就不成其为孩子了。而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当学生时重多了,大人总是要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说体育、劳动、乐于助人、有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效果不显著,但也不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自我效能感) 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做得挺好,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因此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克服“糟糕透顶”)。

不合理信念三大特征学生版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 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与它们作斗争。 (11 种略),韦斯勒(Wessler )等对艾利斯提出的11种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 归纳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 ?感受绝对化要求 1、父母动不动就骂我让我很生气 该不分青红皂白教训人) 3、朋友失约很恼火(隐含不合理信念:约定了时间就必须遵守。 ) ?绝对化要求辨析 不合理信念 主观愿望 客观现实 绝对化要求含义和表现形式 1、含义: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 念。 (隐含不合理信念:父母应该讲道理,不应 父母应该讲道理, 父母尊重我 有的家长幵明,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 不应该不分青红 皂白教训人 有的家长传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 2、表现形式: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 “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

如“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别人应该理解我”等等。 为什么说绝对化要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 1)无视现实; 2)强求客观现实服从主观愿望; 3)由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常会遇到客观与主观相悖之时。 4)当客观违背主观时,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如当父母责备时,就说:怎么从来不理解我呢怒不可遏。朋友是应该守时的,遇到朋友失约就愤愤不平) ?练一练:找出绝对化要求是什么,相对的合理信念是什么 1、好友背叛很难过。 () 2、对方不关心自己很痛苦。 () 3、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很不甘心。 ()

4、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 () 5、因评优不公而气愤难平。 () 第二个特征是过分概括化。 ?什么是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概十。以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评价某个人的价值。 过分概括化现象举例: 因为数学考差了而很难过。 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想法:数学考差了,说明自己在数学上很失败,整个人很失败。合理想法:这次考差,只代表这一次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数学上的失败或整个人的 失败。这种想法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这次事情没办好自责不已。 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想法:这次事情没有办好,说明自己很笨 合理想法:一次只说明一次,不能说明别的。以一次经历作定论是以偏概全,不符 合逻辑。 某同学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非常牛气

坚定理想信念典范文章

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这一系列问题,既是理想信念的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曾经给红军战士们讲过这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的伙夫每天早晨起来问的不是“今天有没有米面?”而是问大家“今天部队往哪走?”同志们,正是有这样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长征才取得了胜利。 雷锋说过: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新时期的消防战士,就应该坚定理想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洁的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这是个富有魅力、令人神往的字眼。从古至今,多少先哲探索过理想的真谛,留下了启迪人们智慧的至理名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理想,按心理学分析,它是一种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也就是说,理想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无论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无论他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是大是小,理想总会在其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比如有的人以人民幸福为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信念。这样的例子还有雷锋、王杰、孔繁森等等不胜枚举。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不思进取,似是看破“红尘”,实则是虚渡年华;有的人一辈子以追求金钱地位为目的,沉醉于纸醉金迷、及时行乐之中而不能自

戏说家长的几类不合理信念

戏说家长的几类不合理信念 “戏说”家长的几类不合理信念 在生活中,人的信念指导着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有的信念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困境,但也有的信念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理解和消化,成为不合逻辑的、不合理的信念。这就成为家庭发展、孩子成长不健康的压力与阻力,使父母与孩子都纠缠在不合理 子 合理信念:孩子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孩子是受欢迎的。 第二类:我的孩子应该是全能的人,即能在音乐、美术、外语、舞蹈、算术等等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原文: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孩子可能在某方面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方面却可能不如别人,孩子也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若家长坚持这个信念,他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伤悲。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而过分的要求,只能让孩子永远当个无法实现目标的失败者,家长也是自寻烦恼。 合理信念: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其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遭受挫折会仔细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挫折将会是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合理信念: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是有可能的,没有什么可怕的,成才并非只有一条路。 第五类: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变坏了,都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不是我能控制的(原文: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外在因素对孩子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外界因素 并不直接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不觉得孩子的幸福感。能伤害孩子的,是家长对外界事物的 不正确的看法、不正确的理念,能伤害自己孩子的还是自己。孩子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 使自己适应外界的环境,其关键是你怎么给孩子示范的,否则,就容易落入不能适应社会 的陷阱。 合理信念: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不正确看法,那么社会的力量便 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这 种杞人忧天的观念,只会使孩子生活变得沉重和没有生气。头脑清醒的父母,对孩子的危 险是要关注,以便在发生的时候,尽可能避免。但如果过分担忧孩子,未免显得庸人自扰,让自己和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我在此提醒大家,我们不要有控制孩子行为、思想的 欲望。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现分述如下: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4.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是很可怕,也是很悲惨的。 D(辩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如果一遭受挫折就感到十分可怕,那么只会导致情绪困扰,使事情更加恶化。如果遭受挫折会仔细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挫折将会是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E(合理信念) ——受挫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喜欢某事可以试着去改变它;如果无能为力那就试着接受它。 5.不幸福、不快乐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个人无法控制。 D(辩驳) ——外在因素对个人幸福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严重。情绪是人的主观体验,正是人对外在事件的知觉、感受和评价引起了人的情绪体验。不正确的、歪曲的评价导致消极的情绪;正确的、合理的评价引起积极快乐的情绪。我们改变不了外在事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待事件的态度。 E(合理信念) ——不是外在因素而是对外在事件的评价决定人的主观幸福感,通过改变悲观的评价态度,人是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的。 6.我们必须非常关心危险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须时时刻刻忧虑,并注意它可能再次发生。 D(辩驳) ——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正确地面对并有效地处理解决。杞人忧天只会使生活变得沉重而缺乏生气,导致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已。与其担忧不如置之不顾,将精力花在当前需要解决的事情上。 E(合理信念) ——对危险可怕的事情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不可过分忧虑。 7.面对困难和责任很不容易,倒不如逃避较省事。 D(辩驳) ——逃避能够暂时摆脱不愉快的情绪,但问题终究是悬而未决,反而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逃避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或连锁性地引发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使问题难上加难,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 E(合理信念) ——逃避只是暂时摆脱了情绪困扰,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困难和责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

11种不合理信念的纠正

11中不合理信念的纠正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被人喜欢和称赞固然可喜,但是也不要过于在意,而是得到别人的喜欢和称赞时应该怀着谦逊的态度和感恩的心,同时也要知道,就像你不可能喜欢所有一样,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觉得你不行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坦然,要淡定,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为了别人的喜欢和称赞而去取悦别人。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有这么一句话,“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如果你是国家总理,就把国家管理好就行了,如果你是铁路工人,就踏踏实实把铁路修好就很厉害了。能把火箭送上天的人科学家,跟可以让马桶不漏水的工人,都是一样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都同样为了人民的生活便利与幸福作出了贡献。确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求自己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不断地增强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即使是爱因斯坦,也不可能在除了物理学的其他方面都获得成功吧。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和惩罚。 法律自有法律的规定,有人可憎的人只是违反了道德规范,并无触及到法律,这样自然法律拿没有办法,而且,法律也有它的局限性,当证据不足,即使我们都知道某个人确实犯罪了,我们没有办法把他直接送到监狱去,这些都是现实,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尽量完善法律,只能在日常生活中监督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尽量避免一些人行差踏错。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相信人是有良心的,当一个人做了坏事时,即使他逃得过法律的惩罚,也逃不过自己的良心,那种心灵上的不安,也是一种惩罚了。 4.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是很可怕,也很悲惨的。 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总是和失败、低迷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词多少有些不吉利。但我认为,不如意是事情总能给人总结经验教训,丰富人的阅历,增长才干。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失败,体验过个中的滋味,才会奋发图强,跨越失败,跨越困境,使人走向成熟和完美。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这些不如意的事情。面对它们,我们需要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之为镜子,找出原因,跨过去,便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5.不幸福、不快乐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个人无法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所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本文共有1374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本学期,多次组织开展人员思想及安全形势分析会,使党支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人员思想稳定。于此工作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党支部应该在进行专题思想教育的同时,一些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可,更好的树立信念,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筑牢信仰之基。 落实民主集中制,促进上下两级共同发展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施行以来,各机构运转正常,队内自治状况良好,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临近学期末,让学生们对干部们进行了民主测评,切实落实了民主集中制。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即发现有些学生骨干不敢管、不敢为的问题。下个学期将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改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是各级党组织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党支部经常召开支部会议,会议上,各成员之间互提意见,互相监督,形成了良好的党内风气。同时,我多次组织党支部各成员学习上级文件和最新的政治理论,切实将上级对我们的政治要求落在了实处,也为更加严实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保障。

以团结彰显格局,用团结实现共进 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强军兴军新征程之际,团结带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不容懈怠的任务。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团结党支部成员一起为集体的和谐共同奋斗。经常和成员们谈心,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营造一个齐心、团结的党内氛围。在团队建设上,认清自己的身份,既作为带头人,又以兄长的身份引导大家。但是,由于相处时间尚短,交流机会不是很多,还没能深入了解大家,所以在日后更应当关注大家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做到党内团结、上下齐心。 了解重大问题,全面研讨可行措施 组织班子成员对相关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使成员充分认识到面对的挑战,不仅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了解,更要有心理戒备。同时,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知道应该怎么做。如安全问题方面,在充分了解当前安全形势情况下,组织讨论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共同出谋献策、解决问题。不足的一点是,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不够及时,在等到有案例发生后才能真正开始重视。 严格律己修身,坚持养成优良作风 新时代党在不断发展,每一位党员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时不仅要做到也要做好。平时注重自己的作风养成与保持,随时检查自身军容风纪,严格遵守保密规定。认真学习,自觉维护看齐,学党规党纪、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保证自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以

11种非理性信念

一种非理性信念 1 .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 过份的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 糟糕透顶(awfulizing)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并不是外界的刺激使我们感到愤怒、悲伤、忧郁和焦虑。真正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观念和自言自语。正是这一重大的发现,是心理学家抓住了驾驭情绪野马的缰绳。改正了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从痛苦和情绪压力中解脱出来。 非理性信念 受到几乎所有的、对我而言有重要意义的人喜爱理性信念 我真希望得到大多是对我来说是重要人物的喜和认可,这是必要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将糟糕透顶,欢和认可。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和认可我,这并我不能忍受,我真没有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底子我接不糟糕,我能够承受,而且我仍然感到自己有价值。 纳和低自尊,严重时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期望每个人都认可我,这是不合理的。我无法控制他人怎么想和怎么感受,就像他人也不能控制我的想法和感受一样。

坚定理想信念 努力服务人民

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服务人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根本立场和先进性的标志。共产党员政治修养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就是毛泽东讲的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死”,要有崇高的“政治道德”。在今天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特别是对于公务员队伍中的党员干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党员先进性保持的如何、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怎样、表率作用做的到位与否,都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事业的进步。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如同一面旗帜,起着凝聚着人心、指引着人们行动方向的作用。有了这面旗帜,人们才有所归依,才能团结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在新世纪之初,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公务员队伍肩负着新任务,要求有新的作风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一切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来加以支撑,来提供力量的源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一、要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要把党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需要采取的措施固然很多,而增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自觉性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党员干部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增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

十一条不合理与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一: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合理信念:无论别人怎样看待我们,我们都是有价值的。 不合理信念二: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 合理信念:我们尽全力去做事情,若失败,也是努力的失败,我们的价值不会因此而受损。 不合理信念三:有些人是卑鄙的,丑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惩罚。 合理信念:一个人做错事,并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坏人。 不合理信念四: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糟糕的。 合理信念:事情很少像我们所喜欢的那样发生,若事情有可能改变,我们应尽努力争取,若不能则接受现实。 不合理信念五:不愉快的事是由外在因素所引起的,我们必须控制它。 合理信念:情绪是由我们对事情的知觉、评价产生的,是可以改变的。 不合理信念六: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合理信念:承担责任、面对困难与逃避它们相比,是合适的态度。 不合理信念七:对危险和可怕的事要随时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合理信念:我们要设法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情,如无法避免,则应设法减轻其后果。 不合理信念八: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比自己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合理信念:我们应该独立,并勇于承担责任,但并不拒绝别人的帮助。 不合理信念九: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对现在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永远存在。 合理信念:过去的经验是重要的,但产生过去经验的条件与现在的情况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是有限的。 不合理信念十:对于他人的问题应当予以非常的关切。 合理信念:我们尽力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若无效,也应该接受现实。 不合理信念十一: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合理信念:我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而不苛求那些不存在的绝对完善的方法。

个案工作 无简答题版

2011年个案工作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单选、多选)、判断、填空 1.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构成了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方法。 2.广义上的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 3.个案工作的目标是以个别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4.人的社会功能是指个人为完成人生任务而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 5.人生任务由成长需要和生活任务两方面组成。 6.个案工作发展早期主要是满足案主的心理需要。 7.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8.人的社会功能取决于人生任务的需求与个人应付能力之间的契合与平衡。 9.个案工作的目标分层(终极、中期、具体)具体内容 10.个案工作的目标应该以案主的期望和要求为基础。 11.从个案工作得角度看,最早作出贡献的是查默斯的英国牧师。 12.个案工作的理论建构工作是以第一部社会个案工作的专著问世为标志的。 13.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第一次将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术作了总结概括。 14.里士满被称为专业个案工作的鼻祖。 15.在诊断治疗派的基础上,经汉密尔顿和托尔的发展,于30年代后期形成了心理暨社会派个案工作,托尔提出了 “人在情境中”的概念。 16.1964年,霍利斯出版了《个案工作——一种心理暨社会》一书,使心理暨社会派个案工作成为社会个案的主流。 17.人道主义、乌托邦思想、实证主义是社会工作的三个精神支柱。 18.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佛家、道家、儒家。 19.社会个案工作的两难境地P38 20.构建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主要依据(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独立和家庭依赖、稳定保守和发展创新) 21.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特点(统一性、更强的约束性和更好的指导、确定性) 22.1999年美国社会工作的六个核心价值(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 23.我国制定新的伦理守则应考虑的内容(5点)1语言、概念要精确、精炼、易于理解,并突出专业特征。2 对价 值、原则和标准要进行界定和说明,避免空泛的口号式表达。3 价值、原则和标准应体现其社会制度、法律政策和文化传统基础。4 确定伦理原则和标准的同时,应注意意外情形。5 限制性标准和鼓励性标准并重。 24.社会工作者需要的知识体系(8个)人格系统、团体系统(包括家庭和非家庭)、组织、社区、社会制度(暴扣 社会福利制度和其他制度)、文化、生态、国家和政府系统。 25.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学科、制度、技术、经验知识)P48 26.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崇高的社会责任、丰富的人文情怀、稳定的心理状态、勇敢地挑战精神) 27.对沟通的理解(6点)P601沟通是一种交叉式的信息交流,强调信息反馈式的双向互动。2沟通所传递的内容包 括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3沟通的表现形式为符号互动。符号即传播符号,指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信息的代表或代码。(语言、身体、环境符号)4沟通过程中信息损失的不可避免性。5沟通时创造意义的过程。6沟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种类。 28.信息沟通过程的四个阶段(编码、传递、解码、反馈) 29.自然语言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30.如何运用身体语言符号P66身体符号是指能够专递信息的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 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 31.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合适度P66相距0-15公分是亲密距离,15-75公分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215是社 交距离,严肃而正式,215公分以上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联系。 32.单词个案会谈一般在50分钟左右。 33.个案会谈应注意的因素P691工作者的心理准备2会谈场所的安排(场所应具备条件:独立密闭的房间、布置简 明单纯,不要有过多的摆设和杂物,以免案主分心)3工作者的仪表4双方的称谓(对案主的称呼应视案主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而定,以姓称呼为妥)5会谈中的记录 34.个案会谈技巧:支持性4个(表达专注,主动倾听,同理心,鼓励支持)、引领性3个(澄清,对焦,摘要)、影 响性5个(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35.家庭治疗中的家庭访视主要是指对家庭所有成员及其家庭生活进行参与式的观察。

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认知的缺陷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都系统地阐述过现实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及其特征。不良认知的典型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化的要求 这是一种走极端式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合理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必须”和“应该”的特点。这种必须和应该又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我必须”、“我应该”。如“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必须是最优秀的”、“我绝对不能输”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是过于追求完美和苛求自己的表现。因为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时时如愿,人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或成为最优秀的,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所以持有这种不合理信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导致失落、自责或忧郁等情绪。理性的认知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切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 二是“你(他)必须”、“你(他)应该”。比如“你必须对我诚实”、“大家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你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他必须受到惩罚”等等。这些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他人、控制他人的表现,也是自我中心和高傲自大的一种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主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有时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 三是“事情必须”、“事情应该”。如认为“学校或家庭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那件事应该是明天做的”、“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等等。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某一个人所决定的,尤其是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要通过调整自我去积极适应。当然,许多事情也都可能存在回旋余地,不能看得太绝对。 2.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片面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它指个体根据一件或很少几件事情就武断地得出关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它情境之中。 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对自身的片面认识和评价。有的人往往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后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断定自身的价值,其结果常会导致自负或自卑等消极心理,产生相应的不良行为。如偶遭失败便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货”;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最聪明、最能干”;某个人对自己不友好或者几次与人打交道受挫,就觉得自己“人缘最差,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乃至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等等。 二是对他人的片面认识与评价。例如,当别人稍有过失或不合自己的意愿时就愤怒地认为其“一无是处”,从而导致一味地指责等。 3.糟糕至极 这种不合理信念认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将事情想象为“灭顶之灾”、“大难临头”,从而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如考试前,有的同学会想“到时候我会很紧张的”,“我会彻底失败的,那我就一切都完了”等等。这种糟糕至极或灾难化的想法是对自己的消极暗示,更会加重自己的焦虑,并且也常常会使个体由于对失败和挫折的过度恐惧、焦虑而产生自暴自弃、悲观消沉乃至轻生等行为。其实,“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同一件事情上,幸与不幸是彼此相随的,没有任何一件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