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

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它包括两种情形: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而事物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所以,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

争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①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②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推动事物的量变。矛盾一方总是要力图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使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状况不断发生变化。

第二,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质变。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于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①内因与外因的含义

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是外部矛盾,即事物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同时也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

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

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地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只能对内因施加各种影响,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再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大作用,有时甚至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

③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1. (多选)面对全球将近200多种文化,有位学者指出:面对文化的多样性,如果我们不各美其美,

就只能任人宰割;不美人之美,世界就会争端不断;只有美美与共,世界才能实现和谐、走向大同。

这一观点表明:

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

(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这就是说,从空间上说,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上说,矛盾无时不有。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同时,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存在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具体地说,包括三层含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事物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要丰富多彩得多。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依赖、互相联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个性包含着共性,即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4.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

在认识事物时,必须要经过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多次反复,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深化认识。

1.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说明了()。

A.要承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B.要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要具体分析问

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故本题答案为C。)

3.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堵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很多国家,这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根据其不同的现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以色列和西班牙采取的不同对策都是针对其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本题答案为B。)

4.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力争用2-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务。这一做法体现了()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题中材料“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以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务”,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 项。)

5.2013 年我国60 岁以上人口达2 亿,本世纪30 年代将达到4 亿。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 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计生政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的积累

(三)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二者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往往具有多种矛盾,这时的矛盾体系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1)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

矛盾着的双方的力量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每一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转化后,事物的性质也随着变化。

3.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要矛盾、

(1)辩证法的两点论,就是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

(2)辩证法的重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矛盾的主要方面。

(3)辩证法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中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辩证法的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

1.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C.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争斗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寂寞”和“不寂寞”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在“耐得住”和“耐不住”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因而本题答案为A。)

2.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告多次设计涉及民生问题,这一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凸出位置,人

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就业和教育问题成为焦点,得到了高度关注。这体现的唯物辩证道理

是:

A、认识是无限的、上升的、反复的

B、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D、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能解决的

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解析:题干强调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对于“重要兴业和关键领域”属于重点论观点,同时兼顾“其他领域”属于两点论的观点。ABC均未涉及。故本题答案为D。)

4.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害,买了一只猫。猫捉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怒。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没有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其子遂不再怒。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

(解析:从这句话里可以得知,题目中的父亲能够分辨事物的主次矛盾,并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B。)

(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①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物质运动形式也各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②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

(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现实存在的矛盾不是单一的矛盾构成的,各种矛盾之间和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首先,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其次,每一矛盾内部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同一个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一般说来,其中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3)矛盾地位特殊性原理的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重点论就是要在认识和实践中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把抓重点的方法叫“牵牛鼻子”的方法。不分主次,平均使用精力的方法叫均衡论。两点论就是在着重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时也要研究非主要矛盾及其非主要方面,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此要反对一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统一的,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