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

梧桐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习卷(4.2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特征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有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

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世界各国出现过许多史学名家,留下不少史学著作,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概括,使社会历史规律同宇宙运转的自然法则统一起来,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对史前史研究的目的即是为此。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史前史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史前时代消亡的原因,由于史料的匮乏,史前史的研究还显得很年轻。

1.下列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史前史是一门科学,指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具体表现为商代以前的历史。

B.中国史前史的空间范畴广,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C.史前史的历史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原始社会阶段不能等同于史前时代,史前时代时间跨度更长。

D.中国史前史的研究目的是把社会历史规律同自然法则相统一,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历史学的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从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传统可能会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但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非常稳定。

C.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些历史素材加以客观报道,就能阐发历史规律。

D.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但终将被替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发展法则就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机制,同时这也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

B.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但规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认识历史规律不容易。

C.就历史发展的内部而言,低级阶段都不得不让位于高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史前史就显得过时。

D.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历史的差别,一些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的国家其历史也千差万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

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

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全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

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

4.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

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

除态度。

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

5.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3分)( ) 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

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

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会议开始,小刘被要求首先发言,他没有话说,却又必须发言,只好搜.

肠刮肚

...,讲了五分钟,便草草收场,下台休息去了。

②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

...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

③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而是循循善诱,用如春风化雨

....般的话语对他讲述为人之道、做事之理,这奠定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④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约30 后,于11月18 日安全返回,这标志

着中国距离建成航天大国又近了一步,真是大快人心

....。

⑤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

....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⑥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

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

....,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号称第一部CG 电影的《爵迹》,最令人感慨的是它的演员,全部高颜值,即使演员有点儿瑕疵,也成了几近完美的人,被修得几乎看不出。

B.如今,支付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等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的重要手段。

C.精准选派,就是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为的是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

D.放眼我国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与日俱增,给予下一代成长的空间不断缩小,生活内容变得愈发单调,似乎只剩下学习了。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共九人,哪个是虢国夫人?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第四、第五两位女士①梳着“堕马髻”。那可是当时上层社会妇女最流行的发型,②她们的服装也异常明艳。靠前的这位脚上还穿着精美的红色丝鞋。③可知这两位中④有一位是虢国夫人。那么在这两个人中,又如何分辨出哪个是虢国夫人呢?杨仁恺先生说,⑤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第四位贵妇人脸上未施脂粉,⑥与常常素面朝天的虢国夫人的特点相吻合。原来,她就是女主角。

①②③④⑤⑥

A / 何况大概会只要这

B 都而且由此肯定如果 /

C 全并且因而也许/ 那

D 统统/ 所以应该但是这

附:时评文章阅读

别被标签化思维所累

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事件公布的最后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大相径庭。

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行千里。的确,在舆情的流变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急措施不当、舆情反馈不力,是导致舆论不断激化的关键原因。若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引导,一些传言、谣言就很难有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各种舆论热点事件形成、发酵和传播过程中,“标签化思维”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种标签化思维,是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方式,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个群体、某类事物的刻板印象,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在一系列舆论热点中,许多人在对事实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就草草做出评判,原因在于受非白即黑、以偏概全的标签化思维所累。

标签不是舆论的原罪,它是舆论自带的基因。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习惯借助各种标签,了解和评估某个对象或某种事态。这些标签包含特定价值和行为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际交往成本。人们不用为了某个对方不太熟悉的事物多费口舌,只需要用一个彼此熟知的标签,就能让对方茅塞顿开。周恩来总理当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把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成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就让外国友人心领神会。这就是巧用标签的典型事例。

标签能够辅助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都应该进行标签化认知、标签化思考,甚至养成一种标签化思维习惯。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舆论的推波助澜,标签化思维正愈益展现出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反过来又恶化了舆论生态。

标签化思维的形成,分为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不难看出,标签化基本遵循以下编码路径:把个案泛化为普遍现象,把偶发总结为必然结果,把特殊描述为一般情况,把细节论定为事物全貌。比如,官员都是腐败的,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

标签化思维发挥作用,则是人们对标签化进行解码的过程。当一个标签形成甚至根深蒂固之后,人们就会用这个代表总体印象的标签,对群体中某个具体个体进行评判。比如,一起普通医患纠纷,如果当事者是官员身份,舆论关于官员的所有负面印象,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压向当事人。事情的本来面貌,反倒鲜有追问。

事实是第一性的,舆论是第二性的。客观地说,标签化思维的形成,确有现实基础。比如舆论场上存在的仇官仇富情结,的确是这个群体中的少数人行为不端、引起公愤形成的。问题在于,个别官员、个别富人的为非作歹,最终却要所有官员和富人一起买单。无论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社会效果看,都是有害的。

回顾若干起舆论热点的舆情演变,舆论诉诸惯性思维,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匆忙评判的现象并不鲜见。各种谣言之所以能够满天飞,恰恰也是因为它们“印证”了标签化思维形成的刻板印象。在舆论效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作为舆论参与者,我们每个人恐怕都得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克服标签化思维,该如何保持冷静、客观、理性。

高一语文练习答案参考

1.选A (特别提示:运用“比对范围法”解答。)A项看似与原文相同,实则不同,原文是“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而选项则为“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产生”早于“记载”,把“史前史”的时间范围给扩大了,本题通过比对时间范围即可解答。

2.选C (特别提示:本题的C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需要运用“切片比对分析法”来解答。)C项,第一个逗号前的语句在第三自然段,就比原文语句少了“所”字,表达意思是一样的;第二、三两句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句,作者的观点是否定的,选项是肯定的,所以先切片,再运用“四比四看”,就能确定C选项混淆是非了。

3.选D (特别提示:运用“比对数量法”解答。)D项,语句中的大部分词语出自原文,但表意却不一样。选项的相关信息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可通过比对数量来确定选项,原文是“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历史差别表现在两方面,选项只说了“文化传统”,并且“文化传统”只是“差别”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决定”“差别”。

4.选C (特别提示:本题可运用“逻辑推理”初步判断,再运用“比对对象”解答。)题干要求是“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既是理解其内涵,A、B、D项陈述的都是“生命的态度”,而C选项是“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属于概念的外延,并且C选项本身就存在逻辑矛盾,既然承认“生命的态度”,怎么能“去除态度”。再比对,原文是“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去除态度的是近指的“关照方式”,而非远指的“生命的态度”,从而可确定答案为C。

5.选D (特别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文本观点迁移判断”。)先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的观点是达到“境”,另外还有朱光潜先生三种态度,把握这些后,再比对选项,发现A项属于科学和功利态度,B、C选项属于审美态度,D选项已经明确了“境界”。

6.选D 文章没有运用类比论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

7.A【解析】①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使用正确。②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而本句讲的是因果关系,不是忧喜与祸福,应改为“密切相关”。③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別人进行学习。使用正确。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本句所言不是坏人坏事受到惩罚和打击,所以使用错误。⑤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盯着耙子”与睡觉无关。⑥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使用正确。(3分)

8.C【解析】A项,语序不当。“被修得几乎看不出”应移至“也”和“成了几近完美的人”之间。B项,主语与宾语不对应。“手机”不成为“手段”。D 项,中途改换陈述对象,“生活内容”前应该加“孩子们的”。(3分)

9.B【解析】A项,③处的“大概”用错了。它表推测,与上文“那可是当时上层社会妇女最断的发型”的肯定语气相矛盾。C项,④处的"也许”用错了,它表达的是不确定的语气,而根据文意,两个人中必定有—位是號国夫人,是很确定的语气;⑥处的“那”用错了,它是远指,与麵的“近距离观察”不对应;D项,⑤处的“但是”用错了,它表转折,而⑤处前后并非转折关系。(3分)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 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 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 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 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 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 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 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 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 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 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高一语文周练试卷(3)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试卷(3)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 2.(3分)D(A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B项,中途易辙,把“自”调至句首;C项,搭配不当)3.(3分)B 4.(3分)D 5.(3分)B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词的意思。其中B 选项的“赞”在此处是“资助”的意思,属于“赞”的生僻义。《易经》有言,“赞者,佐而助成。”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强文言文的积累。D 选项中的“课”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这也属于实词常考查的类型,同学们需要多加注意。 7.A【解析】A 选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凭借……的身份”;B 选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需要重点关注,这里容易被误翻为“的”,而实际上是指示代词,表示“这一类的人”,类似的课内例句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 选项第一个“于”是动词“到”,第二个“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D 选项,第一个“其”译为“她的”,第二个“其”译为“大概”,表示揣测语气。 8. (1)【解析】本句的重点实词为“割”“奉”“力养”。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如果)分割我父亲的土地来奉养公公,我们就不是竭尽全力在奉养。 (2)【解析】本句的重点实词为“花钿”“质库”“绩”。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妻子的)首饰已经所剩无几,都抵押给当铺了,(妻子)昼夜不停地纺织来赎(它们)。 9. 【解析】文章第三至五段,分别讲了冯孺人典当首饰招待四方名士、倾心尽力侍奉公公并料理丧事、力持门户抚养孩子、慈爱乡里帮助贫苦之人的事,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事件,而非题目中问的“方面”,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概括,大致可分为招待客人、侍奉公公、抚养子女、对待乡里四个方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10分)前六句见课本(7)玩物丧志;(8)成如容易却艰辛。(9)不愤不启(10)鲜克有终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1.C 12.D 13.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14.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 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15.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16.A 五、《红楼梦》1——5回检测(32分) 17、“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18、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19、贾迎春。嫁给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最终被折磨致死的悲惨命运。 20、判词指袭人,优伶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 21、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十五次周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鱼凫.fú藩.篱fán 宵柝.tuò商贾gǔ银瓶乍.破zhà B.霜鬓.bìn 句读.dòu 羞赧(nǎn)供养gōng 从.散约败zòng C.锋镝.dí劲.弩jìn 吮.血shǔn 崔嵬wéi 锲.而不舍qì D.骐骥.jì迁谪.zhé荒冢.zhǒng 逡巡qūn 六艺经传.c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最多 .....的一组是【】 A、攀缘篮田氓隶倔起 B、驽马锋嫡授业揣急 C、罔然孝惕管舷沦落 D、浮噪囊括石栈畜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孙少爷跟陈克家的二少爷很要好,听说他们三个在外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 B、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把风尘女子视为知音,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浩叹,真可谓石破 .. 天惊 ..。 C、气象台看了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昨天发布的短信天气预报里,除了常规的温度湿度之类, 还多了一句:广州变“潮州”,地板湿,小心滑。也算是从善如流 ....了。 D、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 出于蓝 ...,是完全可能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B.近日,长沙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平等。 C.随着冷空气快速移走,三湘大地天气回暖,昨日湖南全省的日平均最高气温突破了20℃度以上,预计在最近一周内,我们将告别阴霾,可以自由享受冬日的阳光。 D.彻底治理交通堵塞等“城市病”,不仅需要我们在技术层面上加以完善,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只有强化制度设计,才能避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吵架,并防止交通治堵不成为应急工程。 5.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②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烟江远认帆樯影④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一鸠唤妇树梢鸣⑥翠条浓处两三莺 ⑦山舍微闻机杼声⑧最爱水边数株柳 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 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 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时间:35分钟满分:50分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氓之蚩蚩(máng)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g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帷裳(cháng)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二、填空(共25分) 4.《诗经》原名《______》或《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5.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8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3分) 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高中语文周练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四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徘徊.(huí)踌躇.(chú)长歌当.哭(dāng) B.寥.落(liáo)桀骜.(ào)殒.身不恤(sǔn) C.菲薄.(bó)赁.屋(lìn)洗涤.(tiáo) D.浸渍.(zì)喋血(dié)语言犀.利(x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 ...,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B.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 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 ....,避免事态扩大化。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B.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②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①④③②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0.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五)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B.范增数目.项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D.使使以闻.大王素善.留侯张良 2.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高一(下)语文周练(一)

高一(下)语文周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 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 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汉书、周昌传》)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敢直言直:公正,正直 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 C、然尤惮昌惮:宽容 D、昌为人吃吃:很能吃饭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卑下:蔑视,轻视 B、昌还走还走:掉头就跑 C、而昌庭争之强庭争:在朝堂上争论 D、臣"期期"不奉诏期期:形容说话结巴 3、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而昌庭争之强 B、上欣然而笑 C、位尊而无功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翻译下列句子 (1)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2)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 侯策即止 二、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红楼梦》49-54回练习 (一)填空题 1、在五十二回中,贾母得了两件上好的哦啰斯氅衣,分别给了 和。 2、腊月己至,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荣宁两府也算是很热闹的。忙着祭祀的事情,则进宫领取了春祭的恩赏。父子俩又忙着收验乌 进孝缴来的钱粮及各种杂物。 3、在除夕夜,带领贾府众家眷到宗祠祭祀。 4、众人正看香菱梦中所得诗句,听丫头们说来了一帮亲戚。原来是邢夫人的兄 嫂及女儿,李纨的寡婶并两个妹妹李纹、李琦,宝钗叔伯的一双儿女与宝琴。贾母尤其喜爱,逼着太太认她做干女儿。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宝玉文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 案了。”“小孩儿口没遮拦”这件事指的是前儿在宴会上行酒令时失于检点随口说 出《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后宝钗真诚劝告,解了黛玉的疑癖。 B.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尤其是 湘云、黛玉、宝琴三个,更是你争我抢,毫不相让。评判结果,自然又是宝玉落第,李纨于是罚他到栊翠庵向妙玉求一枝红梅来。宝玉果然不负众望,取来一大枝梅花。于是邢岫烟、李纹、宝琴、宝玉各作了一首“咏红梅花”。 C.年节将至,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到荣国府上租。一张单子里还可以找到海参、大对虾、干虾这些东西。这说明贾府的田庄延绵百千里,都达到了海边的渔 村了,可贾珍还不高兴:“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下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 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这说明原来贾府在那里的庄园比现在还要多,此外,这么多东西和往年比起来算是少的。 D.贾母尤其喜爱宝琴,大家都以为这会引起黛玉的醋意。谁知林黛玉对待宝琴,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2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20)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 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 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 ..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高一语文必备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高一语文第十周周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十周周练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高一语文周练(十五)

高一语文周练(十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③瞍:瞎子。④殪:杀。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参来,勿内内: 援琴而歌歌:委身以待暴怒委身: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A.徐而察之B.索而杀之C.垂拱而治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⑴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⑵欲令曾皙闻之⑶欲使之 ⑷索而杀之⑸舜之事瞽瞍⑹汝非天子之民也 A ⑴⑵ B ⑶⑷C⑸⑹D⑵⑶ 4、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2)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⑶遂造孔子而谢过。 二、《红楼梦》37-48回 (一)填空题 1.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为题作诗,饮酒、吃蟹,之后评诗。 2.秋爽斋宴饮,贾母提议行酒令助兴。黛玉行酒令时无意说出《牡丹亭》《西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已经 B. 木直中绳中:合乎 C. 声非加疾也疾:强 D.圣心备备:具备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 C. 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寒于水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D.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5. 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登高而招 D.顺风而呼 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取渊博的 知识,达到“神明自得”的地步。 D.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从正面证明了学习应有 的态度和方法。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A.氓隶之人(农村的下层人民)谪戍之众(因罪被遣)度常絜大(衡量)

高一上期语文周练 3--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期语文周练3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8分) (一)文言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焉?”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②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B.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C.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会有因缘的离散啊! D.南怀瑾儿子南一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与父亲的缘分里,我感受到亲情,也受教如学生。我父亲对社会现象非常理解,所以告诫我们,不以独树一帜来哗众取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就多年观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情心去安慰不幸的人。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①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 ②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④有人才貌双全,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则万贯,却是沉疴在身;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