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节网络世界巡礼

第1节网络世界巡礼

第1节网络世界巡礼
第1节网络世界巡礼

下东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科课时设计授课时间:2月17——2月21日第 1 周

《网络改变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另外他们身上明显体现出幼稚与成熟并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等特点,特别是对网络认识,初步了解网络,网络中有新奇东西吸引他们,同时又认识不足,对网络中的各种陷阱不了解,因此,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增强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利用好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认知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利和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分析能力,特别对网络陷阱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学准备】 1、课件;2、视频资料;3、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启发式、讲授法和练习法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老外惊叹微信正在改变世界![高清版].ifox) 思考:观察视频的信息,看看网络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我们?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具体全面了解网络的各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讲授 网络的积极作用 活动一:学生归纳视频中的信息,各小组准备回答--(展示知识框架) 1.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一单元因特网应用 第1节网络世界巡礼 学习目标: 1、知道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 2、能说出因特网的由来,区分IP地址与域名; 3、知道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 2、通过学习学会并分享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他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IP地址与域名。 教学难点:因特网的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你了解网络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寻神奇的网络世界。 二、学习目标: 1、知道计算机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 2、了解因特网的由来,知道IP址的概念、组成及域名的含义。 3、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 三、自学指导一: 根据教材“网络基本知识”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3、依据网络覆盖的范围来划分,计算机 网络分为哪几类?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为哪一类? 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相关内容,由其他同学来评论是否正确?教师再对其进行评价补充。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类型、分类。 2、知道了IP地址的含义、组成,对域名有了一定的了解。

3、感受到了网络的强大功能 当堂训练: 1、依据网络覆盖的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分为() A.局域网 B.乡镇网 C.城域网 D.广域网 2、下列IP地址格式正确的是() A . 218、75、135、111 B . 218.275.1.123 C . 222.135.0.178 D . 222.258.125.3 3、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有() A.数据通信 B.聊天 C.资源共享 D.分布处理 4、https://www.sodocs.net/doc/3d15040269.html,是几级域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5、说说你喜欢的网站? 教学后记: 第2节在信息海洋中获取信息 学习目标: 4、知道搜索引擎的概念; 5、知道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学习能根据要检索信息选择恰当的检索方法。 4、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通过搜索引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信息素养; 4、通过“你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三、导入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4203号 《经合组织国家的城市化趋势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经合组织OECD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 合作项目 2010年3月10日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内容摘要: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进入城市为主的时代。未来全球城市化步伐将呈现“南快北稳”的格局。大都市虽然举足轻重,但现有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地区的扩展似乎触到了上限;而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批新的大都市群。全球化深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动各国城市发展格局发生深刻、丰富而不对称的变化。城市竞争力日益取决于各种主体合作状况,以及在城市网络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政治觉醒呼唤着包容性城市发展政策。在这些趋势下,城镇规划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等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发展趋势理念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一、影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地理和气候状况,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会影响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模式。除此之外,下列因素会在未来对各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第一,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要素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要素流动格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具体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中低端人才;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劳动力的流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七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但是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实在是太少,加之学校的硬件环境不是很好,学生只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遗忘性大,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全一册教材,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因特网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多媒体素材处理等。其中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操作的机会。 1、教学要切合初中学生实际,充分考虑中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2、加强机房管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3、充分发挥掌握的好的学生的作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教学内容教时执行情况

世界城市理论研究综述2

2007年6月第8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 un.2007 Vol.8 No.2   世界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3 郑伯红1,陈存友2 (1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2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从介绍国外世界城市研究的历史及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世界城市学说的主要观点,对若干代表性学派的研究范式之 争进行述评,沿着理论演化的脉络,提出中国城市国际化理论模式。 关键词:世界城市;跨国公司;城市网络 系统的世界城市理论体系在我国尚未建立,许多城市都以各自发展的需要来理解世界城市,由此造成全国目前70多个城市定位为建成国际城市或世界城市的尴尬局面。因此,清晰而全面地阐述国外有关世界城市理论,才能避免断章取义之弊端,便于沿着理论演化的主要脉络,探索中国城市国际化之路。 一、世界城市由来: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世界城市(world city ),又称为全球城市(global city )、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 city )。作为学术用语,世界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城市和区域规划先驱哥底斯(Patrick G eddes )在1915年所著的《演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并从经济和商业等两方面将“世界城市”描述为在世界商务中具有异乎寻常优势的那些城市。1966年,著名英国城市规划专家霍尔(Peter Hall )出版了他的著作“世界城市” (The world cities ),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世界上主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从此拉开了现代世界城市研究的序幕。此后,相关的研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但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对具体城市的研究,侧重于各个城市的历史、地理和形态分析,期间研究视角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1120世纪70年代:世界城市研究和世界经济发展直接联结起来 20世纪中,受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城市政治经济学方法。它认为,空间存在于社会经济关系之中,世界城市像铰链一样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铆合在一起,因而城市过程必须被纳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加以考虑。新的方法开始将城市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经济结构结合起来,从传统方法对于城市物质结构的重视转向对于构成城市活动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空间相互关系的重视,并试图通过对这种内、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探究城市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动因与机制。主要学术范围包括: (1)对国际经济分工的研究。科恩(Cohen ,1981)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世界城市体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沃勒斯汀(Wallerstein ,1984)对国际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空间分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国际劳动分工为基础,1982年,弗里德曼和伍尔佛(John Friedmann ,G oetz Wolff )发表了世界城市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世界城市的形成:研究与行动备忘录”,对世界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此揭开了世界城市理论系统研究的序幕;1986~2001年,弗 里德曼单独提出了“世界城市假说(World -city Hypothe 2sis )”,系统研究了世界城市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城市的理论研究。 (2)对金融资本国际化的研究。这包括:迈耶(Meyer ,1986)利用世界金融中心及国际银行分行的相关分布数据定量地研究全球城市体系,但样本十分有限;里德(Reed ,1981)用主成份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的等级结构和类型,但使用的数据资料比较陈旧;司瑞福(Thrift ,1986)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和世界城市股票市场产生过程的实证研究;萨森和库伯(Sassen &K oob ,1985)对中心城市资本流动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3)具体城市的案例研究。金(K ing ,1984)对伦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研究,初步提出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累积(historical accumulative )”空间模式;与此同时,里默(Remner )通过对日本东京、大阪、神户等国际都市的研究,认为,按照世界城市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销售中心的原则,只有东京才是世界城市,而“阪神”大都市带则不是;霍尔在1980和1984年还分别研究了欧洲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历史上以国家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系结构。 (4)对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化的研究。1985年,纳威和斯坦布(Noyelle &Stanbach )首先研究了美国经济结构转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点指出了高级商务服务的作用将这一过程称作“使世界成为单一地方”的过程;罗伯特森(Robertson ,1989)从文化国际化(从宗教到审美)视角进行的特别研究;2001年,萨森和丹尼斯(Sassen &Denials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为新产业综合体。弗里德曼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世界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理念性模式,而其追随者萨森(Sassen ,1991,1994,2000)从微观的角度即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并被认为是对世界城市理论采用简明证明的综合方法。 2120世纪90年代:从传统的地方空间扩展到流动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使世界城市研究从传统的地方空间扩大到流动空间,从网络联结出发,先是霍普金斯和沃勒斯汀(Hopkins and Wallerstein ,1996)、波特(Porter ,2000)和迪肯(Dicken ,1992,2000)以及杰里夫里和科斯尼威茨 6 913 收稿日期:2006-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4CJL022) 作者简介:郑伯红(1966-),广东韶关人,博士后,教授。

数据挖掘_World City Network(世界城市网络)

World City Network(世界城市网络) 数据摘要: These data constitute the empir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world city network as described in P.J. Taylor (2004) World City Network: A Global Urban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The data were produced by P.J. Taylor and G. Catalano. Thes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2000. They are the service values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a city in the office network of a firm) of 100 global service firms distributed across 315 cities worldwide. All firms supply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 (accountancy, advertising, banking/finance, insurance, law, and management consultancy) through offices in at least 15 citie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in each of Pacific Asia,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ern America). The following coding information is given to help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data. Downloaded from GaWC Data Set 11 page.Transformed in Pajek format by V. Batagelj, March 20, 2006 中文关键词: 世界城市网络,世界城区分析,服务价值,2000, 英文关键词: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一、【教学设计理念】 1、本课立足于学生现实所面对的问题,以了解网络改变世界为点,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2、本课践行“体验式”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设立一系列可“体验”的生活情景,借助多媒体的技术,让学生回顾每天的生活里网络无处不在。如在本课网络丰富了生活学习中,通过让学生互动等形式,感受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每天完成作业,我们都需要用到网络。在本课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学习中,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体会网络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模式(网络支付模式)。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感悟网络带来的改变,更好的为提升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做铺垫。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网络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希望提升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层次,达到既了解网络改变了世界,同时也要掌握怎样合理利用网络。在中学生的能力学习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思想政治学习,学生掌握了系统学习的一般方法,学会了用思想政治的角度去看事物。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政治的重要技巧——阅读及从文字、图片中提取归纳信息,因此具备本节内容讨论归纳总结学习的基础,但在综合分析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合理利用网络。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了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展示、画笔涂绘讨论展示等充分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特色,视频演示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好奇多动的特性。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主要讲授了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警惕网络中的陷阱等三部分内容。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多,不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些内容还能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把本部分的内容规划为两课时完成。本课时我着重带领学生来感受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特别分析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材料解读,来认识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网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下一课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的部分课程,中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既参与建构网络文化,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关系,把过多时间浪费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无意义的事情上。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还很易产生依赖情绪。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学生相对陌生的科技词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部分“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第二部分“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本框的重点,学生只知道网络的好处,却不知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通过对视频材料的解读,组织学生讨论,展开辩论等形式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明白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交往,以及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第3课、网络改变世界

第3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2.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 二、能力目标 1.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2.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3.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 三、知识目标 1.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教学重点 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思考:观察这两幅图片,看看人们在利用网络做什么。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的积极作用 活动一:一则新闻 小明最近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新闻讲的是国外媒体报道我国一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其 中包括航空母舰在内多达四十余艘军舰。这则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点赞。于是小明通过网络去收集了航空母舰的信息,信息如下: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为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阅读材料,小明为什么可以知道这么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总结: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古今通信对比 (1)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青少年与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过去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友人的情感,如果在今天,杜甫可以最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 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活动三:利用网络的生活图片

网络改变世界 教案

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珠海市拱北中学陈建华 一、【教学设计理念】 1、本课立足于学生现实所面对的问题,以了解网络改变世界为点,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2、本课践行“体验式”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设立一系列可“体验”的生活情景,借助多媒体的技术,让学生回顾每天的生活里网络无处不在。如在本课网络丰富了生活学习中,通过让学生互动等形式,感受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每天完成作业,我们都需要用到网络。在本课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学习中,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体会网络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模式(网络支付模式)。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感悟网络带来的改变,更好的为提升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做铺垫。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网络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希望提升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层次,达到既了解网络改变了世界,同时也要掌握怎样合理利用网络。在中学生的能力学习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思想政治学习,学生掌握了系统学习的一般方法,学会了用思想政治的角度去看事物。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政治的重要技巧——阅读及从文字、图片中提取归纳信息,因此具备本节内容讨论归纳总结学习的基础,但在综合分析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四、【 知识目标: 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珠海市拱北中学陈建华 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合理利用网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热身小游戏 :击鼓传花,传到玩具公仔的分享:平时课外时间,你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上网,玩游戏,刷朋友圈,打球,抖音) 教师过渡: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发现同学们的课外时间基本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讲授 (一)网络改变日常生活 学生小组代表讲授新课知识:(本课重要亮点之一,每组同学一起准备实例和ppt,负责讲解不同部分的内容。以此达到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并互相学习的效果) 活动一:学生展示环节(展示下列材料)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解网络怎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图片---网络交往的改变。 1、图一:以前是电话联系----现在是聊天软件联系。 小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图二.作业以前是写黑板上通知,现在是微信群通知。 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图三:老师还能通过微信改作业,同学们通过APP软件完成口语作业。 播放教师剪辑好的学生视频,让学生体验自己留下的美好时刻。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教师强调: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二:经济生活中的网络 学生展示环节(展示下列材料) (展示下列图片)

网络改变世界 教案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网络对我们个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 (2)了解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提高全面看待网络正面或积极作用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其中一点或几点。 (2)网络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提高对社会领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利用网络积极作用的观念,从而培养自己爱好网络,利用网络为我服务的意识。 (2)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时代、与世界接轨,用互联网思维认识世界,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网络对个人的积极作用。 (2)网络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难点: (1)对网络积极作用认识、分析的方法。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网络利民便民的图片,提前做好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网络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有人说:“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为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要

想解开这个谜底,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二课下的引文读一遍。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请同学思考“运用你的经验”下的两个问题,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网络的作用: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快捷。具体表现在: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空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作用。 提问:(1)在互联网出现前后,知识和信息通过什么传递? (2)使用互联网传递知识和信息有什么优势? 教师总结: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书籍、胶片、磁带等介质存储。存在于不同介质上的知识和信息互不关联,很难流动、共享。互联网出现之后,知识和信息不再受介质的束缚,只要有人愿意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知识和信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流通。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电脑存储的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信息交流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实现了海量知识、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 2.教师展示幻灯片或是请同学看教材四种实物图。请同学思考问题: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作出总结。 教师总结: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是如近在咫尺。 教师指出:不管是古人的“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还是神话小说里的故事人物,“顺风耳”指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电话、电脑和手机,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3.看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并请同学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1)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 (2)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趣味拓展(1)你或你的家人网上购物的网站或网络平台通常是哪几个?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1《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并乐于进行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 2.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网络。 3.网络的作用,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预防网络谣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展示材料:截止2016.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互联网普及率达53.2%,67.5%的手机网民使用网上支付,50.3%的网民在实体店购物时选用手机支付方式。 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 ferenc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世界性互联网盛会,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2016年11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开幕。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网络改变世界》 新课学习 (一)运用你的经验 课件:网络时代(两张图片) 思考:1、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明确:看电视、看新闻、看报纸…… 2、如果没有互联网,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平淡、不丰富多彩……

教师总结: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中信息交流变得更加迅速便捷。 (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互联网的出现还给哪些领域、行业带来了变化? 人才、技术、物资、资金等等。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和迅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电脑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信息交流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实现了海量知识、信息的高度传递和共享。 合作探究:出示材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 材料一: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 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那些作用? 探究活动二: 通过上面材料,我们来分组探讨以下这两个问题: 第一组:网络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即使纵膈万里,也是天涯咫尺。 第二组:网络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新世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网络新世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目标: 1、感受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和发展。 2、体会互联网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便捷。 3、了解网络世界的安全风险,能够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重难点:了解网络世界的安全风险,能够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准备:课前小调查、课前感受网络的便捷并拍照记录、情景剧排练、视频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是网络观察家 (一)、新世界,很精彩。 1、孩子们,虚拟的互联网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是我们课前针对互联网小调查的结果,你们从中了解到什么? 抽生说(预设:上网时间长,上网用处多…..) 2、是呀,网络已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二)、新世界,很便捷。 1、现在请孩子们把你们搜集到的照片资料亮出来吧,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你知道的网络新事物。 要求:小组成员依次介绍。 将不重复事件按你们的想法分类张贴在活动单上。

推荐一人进行小组。 2、小组交流汇报,其他组补充。一边汇报一边张贴照片。 3、孩子们,这一张张的照片让我们了解到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也因此更加便捷。 活动二、我是网络监督员 1、但网络新世界并非世外桃源,其中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2、看了视频,你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3、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最近遇到了网络安全隐患,他是怎样应对的呢?让我们掌声欢迎小明和小刚带来的情景剧表演。 小明和小刚因为网络游戏成了网络好友。 小明:小刚,今天周末了,打游戏的时间到了! 小刚:来了,来了,让我们再这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好好玩吧。 游戏玩到一半,小明给小刚私发。 小明:小刚,我们再网络上成为好朋友已经好几个月了,正好今天是周末,要不我们约出来见一见面吧。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小刚该怎么做呢?抽生说 小刚:对不起,我今天还有别的事,出不来呢。 小明:这样吧,我没事,你把你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发给我,我来找你。 师:此时,小刚又该怎么做呢?抽生说

世界文化巡礼第二十一站(瑞典)工作方案

世界文化巡礼第二十一站(瑞典)工作方案提到瑞典,我们首先会联想到著名的诺贝尔奖,然而,走进发明家诺贝尔的故乡,这个人口只有900万、面积不足45万平方公里、偏居北欧一角的小国,我们发现,瑞典影响世界的不仅是诺贝尔奖。瑞典是闻名世界的创新之国,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创新和发现都起源于瑞典,如电脑鼠标、冰箱、拉链、心脏起搏器、伽玛刀、血液透析机、无菌纸包装技术、现代电话交换机、家用真空吸尘器、移动电话通信技术、三点式安全带、网络电话Skype等,这些高技术而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在这种背景下,瑞典也造就了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比如沃尔沃汽车、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他们用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 瑞典文学和音乐的输出也是闻名遐迩。小说家兼剧作家斯特林堡、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使瑞典文学充满生机。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各大主要语言,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瑞典还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音乐输出国,从ABBA到 Cardigans,从Emilia到Hives,瑞典流行音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着无数世界乐迷的目光。 瑞典两百多年来一直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没有卷入一战和二战,就像其国名的含义:安宁的王国,专注于发展,在一个世纪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福利国家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战后瑞典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福利制度之完善,即使当时最成功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难以企及。一时间,“瑞典模式”成为各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纷纷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甚至被经合组织誉为“世界的典范”。 虽然瑞典硬实力并不强悍,但没有人会忽视他的国际影响力。本期世界文化巡礼活动走进瑞典,去寻找这个以软实力撑起来的国家是如何发挥着比自身实力比例大得多的国际影响力的答案。 10月初,我们将首先完成巡礼活动的重要环节——文化长廊板报的展出。长廊版报力求图文并茂,具体形象地全面介绍瑞典。本次世界文化巡礼系列活动将随版报的展出而逐次展开。 本着“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动用资源相对集中”的原则,按照工作时序,将相关工作布置于下,望相关部门、科组和全体教师予以重视,将其纳入日常工作序列,积极推进完成。 一、瑞典文化巡礼活动动员 总负责:万清华 责任人:谢仁发叶和丽扈永进徐华宁 工作内容:面向全体师生,阐述该项活动与与落实我校办学理念的关系,向师生阐明世界巡礼的文化价值,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文化长廊展出后,利用教师例会和“国旗下讲话”时间,进行宣传动员,中小学部分别进行。 时限:10月19日开始 二、瑞典长廊板报 文化长廊一共72块版面,分为24个单元。每单元由约4000字和若干图片组成。 责任人:中小学各教研组组长及部门负责人:金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 第二课 网络改变世界》课后练习

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改变世界》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18年天猫“双11”全天的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的16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速度为26.9%,再次创下新纪录。但与此同时,不少买家却掉进了虚假宣传、维权艰难等网络陷阱。这表明()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②网络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③消费者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④部分网络商家缺乏诚信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初中生小静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她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的网络上,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大家对她巧妙的构思和文笔点赞。小静非常开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作家的信心。这说明了() ①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②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③网络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 ④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传播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18年6月29日,全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公众纷纷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一个月里汇集意见超过13万条。调整后的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上资料说明() ①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互联网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④互联网对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018年9月25日,GIEC第四届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大会上,政商学界代表围绕“万物智生数字赋能”主题,深入分析互联网热点,展望2019年互联网经济新趋势,寻求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动力。关于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联网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质的流动和整合 ②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知识目标 1.知道网络对我们个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 2.了解网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力目标 1.提高全面看待网络正面或积极作用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其中一点或几点。 2.网络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提高对社会领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利用网络积极作用的观念,从而培养自己爱好网络,利用网络为我服务的意识。 2.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时代、与世界接轨,用互联网思维认识世界,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 重点 1.网络对个人的积极作用。 2.网络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难点 1.对网络积极作用认识、分析的方法。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教师准备:有关网络利民便民的图片,提前做好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网络的作用。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有人说:“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为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要想解开这个谜底,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二课下的引文读一遍。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请同学思考第10页的“运用你的经验”下的两个问题,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网络的作用: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快捷。具体表现在: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空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作用。 提问:(1)在互联网出现前后,知识和信息通过什么传递?

论大学生在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如何独当一面

论大学生在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如何独当一面 还记得2015年11月9日,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举办的“网络文明进校园”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没有网络,恐怕我就是漂流在海面的鲁滨逊!”这是一位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感慨之言。网络为这个时代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力,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失去的“黄金年代”。同时,它特有的多维空间,也的确存有诸多环节的不可控因素。而对于中国而言,网络绝非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IP协议所构成的虚拟概念,而是能够进入到各层次、各领域的关键要素,更是须臾都不能马虎的安全抓手。在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明确提出“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 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要提升自主创新的权重、突破网络发展的瓶颈以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诸多愿景。它吹响了时不我待的集结号,它需要放大“人”这个最大因素,它更需要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就此而言,高校作为科技生产力的桥头堡,作为年轻科技人才的入海口,作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者,它对于网络的拥抱是可谓是高效切入和无缝连接的。试想,如果忽略了这块领域的建设和加强,中国的网络真的很难有未来。 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加强高校网络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语境之下,一场以“传递网络

正能量、争做校园好网民”为主题的活动在大学校园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正在校园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应该是这个时代最让他们欣喜的“礼物”。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传奇故事,到乔布斯的“苹果人生”,再到国内马云、马化腾们的光环鼎盛,这些网络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让大学生群体津津乐道,也引发了高校学子们对理想的最初印象。而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网络给予大学生群体挥洒青春,却不意味着“象牙塔”里的自我陶醉,而是该意识到自己肩上也有一份不轻的担子。言简意赅地地说,就是“正能量”的永不缺席,“好网民”的自我修行。 如何传递正能量,怎样成为好网民?在9日的“网络文明进校园”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会上,就给出了管斑窥豹、言传身教的案例。在这天的活动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校园网络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网络文明校园巡礼的第一讲,让听众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养德接力到网络文明的时代担当,这种传递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这样的正能量也应当多多益善。而一场《打击网络谣言更应从造谣者还是传谣者入手》的高校辩论赛也让大家大呼过瘾。在正反双方的机智辩答中,众人辨明是非的双眼和保持清醒的头脑得以“功力大增”。而这,正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的基本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