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药物与临床?

本院病区常见问题医嘱情况分析

为了对患者用药安全负责,本院医生所有医嘱都要经过药师的仔细审核。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的用药医嘱被错误的执行,同时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医患纠纷。现对本院2009年9月到2010年2月这半年所记录的1541条错误医嘱进行归纳总结。

按照医嘱错误类别分布情况如下:

错误医嘱类别错误医嘱数(条)占总错误医嘱比例(%)

领药量413 26.80

剂量373 24.21

重复248 16.09

频度139 9.02

配伍68 4.41

其他300 19.47

总数1541 100.00

一、日领药量错误,这种类型的发生率最高。发生这种错误原因如下:

1.医生粗心,日领药量没有输被系统默认为1,比如规格为0.1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0.3g po qn 日领药量1片。

2.医生没有认真计算,比如规格为0.1g的头孢地尼胶囊0.2g po Bid日领药量2粒;再比如规格为1.6mg的胸腺肽a1 1.6mg sc biw 日领药量为2支,其实这种情况只要输1支就够了。

3.多剂量包装的药品,只要ST开1份医嘱发到楼层,就可以多次使用,但是医生却开成长期领药医嘱,比如各种胰岛素,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氨溶液,氯化钾口服液,复方甘草合剂等等。

4.可分装的药品,比如50%硫酸镁溶液500ml/瓶,这类药品是按照ml为单位进行发放的,有些医生以为是以瓶为发放单位,当他们需要500ml用于湿敷时,想开一瓶却只开了1ml。

5.使用剂量没有达到整包装剂量一半的,比如5%250mlGS 100ml+参麦注射液50ml/ivgtt q12h,医生可能想替病人省钱,以为GS每次100ml 两次200ml开一袋就够了,于是日领药量只开了1袋,殊不知第一次用剩的150mlGS没有包装袋储存,只能被丢弃。所以像这种情况医生还是需要开2袋GS。

二、每次用量错误这种错误的发生率仅次于日领药量错误,发生率也很高。发生这种错误的原因:

1.没有填写每次用量或者乱填每次剂量比如填了AA,XX,tid,qn等等,这种错误属于超低级错误,是医生粗心或者不重视造成的。

2.浓度,稳定性或代谢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如泮托拉唑针一般化在100ml NS中,错误医嘱LR500ml+泮托拉唑针40mg/ivgtt bid,如10%KCl 溶液浓度不得高于0.3%,错误医嘱如(耐能)转化糖注射液250ml+KCl10ml/ivgtt,250ml溶液中最多只能加入7.5ml 10%KCl的溶液。阿奇霉素针最终稀释浓度应低于0.2mg/ml,错误医嘱如阿奇霉素针0.5g+NS100ml/ivgtt qd,夫西地酸钠针需要使用250ml以上的溶媒稀释输注时间不低于2小时,错误医嘱如0.5g夫西地酸钠针+NS100ml ivgtt qd q8h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注时间30-60分钟所以需使用100ml 的溶媒稀释,错误医嘱如甲磺酸帕珠沙星针0.5g+NS500ml/ivgtt qd。

帕米膦酸二钠针稀释后的浓度不得超过15mg/125ml,错误医嘱如帕米膦酸二钠针90mg+NS500ml/ivgtt;前列地尔注射液稀释液由于不稳定需要稀释在100mlNS溶液中,错误医嘱如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NS500ml/ivgtt;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含有50%乙醇需要溶解在25倍以上的溶媒中才可用于静脉滴注,错误医嘱如氢化可的松针20ml+NS100ml/ivgtt,盐酸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浓度不宜过高,需缓慢滴注1小时以上,一般选用250ml以上的溶媒,错误医嘱如万古霉素针1.0g+NS100ml/ivgtt bid。依达拉奉一般化在NS100ml中ivgtt,错误医嘱如依达拉奉30mg+NS 250ml/ivgtt q12h。

3.单位发生错误,g输成mg,错误医嘱如0.1g曲马多缓释片0.1mg po q12h;mg输成g,错误医嘱如0.5mg劳拉西泮片1.0g po qn;ml 输成mg,错误医嘱如100ml氨溴索氯化钠针100mg ivgtt q8h;mg输成ml,错误医嘱如100mg哌替啶注射液75ml im st;单位乱填的,错误医嘱如300ug[瑞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次剂量300u;使用#为单位时,由于#和3在键盘上是同一个键,经常把#输成3比如每次剂量2#经常会出现每次剂量23,错误医嘱如慷彼申23 po tid。

4.用量输错0.25g头孢丙烯胶囊0.2g po bid;3g蒙脱石散10g po tid; 80mg缬沙坦胶囊50mg po qd ;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剂量250ml;曲马多缓释片(舒敏)每次剂量100ml;20mg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qid(缓释片不可分开建议20mg bid);

用量偏小 200mg塞来昔布胶囊100mg qd (胶囊不可拆分)氨甲环酸水针0.2g qd

用量偏大10mg唑吡坦片10mg po qn 病人79岁高龄病人建议使用5mg po qn;

0.1g VitB1针0.5g im qd 建议0.1g im qd ;依替米星0.4g qd建议0.3g qd;0.5g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针1g ivgtt qd 建议0.5g ivgtt qd;血塞通胶囊3# po tid建议1# po tid;0.1g 吲哚美辛栓0.5g 塞肛qd。

5.多剂量包装的药品,每次剂量直接填写整包装剂量,如180ml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每180ml po s t ;100ml氯化钾口服溶液(含糖)100ml po st;300iu(特)门冬胰岛素针300iu sc st。

6.每次剂量多写或少写一个0,错误医嘱如300mg胰酶肠溶胶囊(进口)30mg po tid,40mg甲泼尼龙针8mg ivgtt qd(医生本想开80mg)

三、医嘱重复:

1.相同的医嘱同一天不同的医生各开了一次,造成医嘱的简单重复。

2.续开相同药物医嘱时,前面一份医嘱尚未到期,有的还有好几天才会到期,有的还有一天才会到期,新医嘱就马上生效,造成医嘱重复。

3.相同药物更改使用频度时也容易造成医嘱重复,比如呋塞米针 20mg iv bid 改为20mg iv qd时前面的医嘱没有停,造成两条医嘱同时存在,再如屈他维林针40mg+NS250ml/ivgtt q12h上午用过一份后,医生停了此医嘱改为当天执行的qd医嘱,这样也属于医嘱重复,因为屈他维林针上午已经用过一份,医生应该将qd医嘱开成明起医嘱。

4.同一种药物进口药和国产药同时使用,或者同一种药物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同时使用,造成医嘱重复。比如泮托拉唑针(国产)+泮托拉唑针(进口)同时使用,泮托拉唑片和泮托拉唑针同时使用。

5.同一类药物同时使用,左氧氟沙星针和莫西沙星针同时使用,五水头孢唑啉针和拉氧头孢针同时使用,美洛昔康(莫比可)片和塞来昔布胶囊同时使用等等。

6.本身含有皮试液,又另外开了一组皮试液,造成医嘱重复。比如60%泛影葡胺溶液本身就带有皮试液,医生又开了一份76%复方泛影葡胺针用于做皮试。

四、频度错误:

1.缓释控释制剂一般一天只需一两次,医生却开了tid或q8h,错误医嘱如KCl缓释片1# po tid建议改为bid;丙戊酸钠缓释片1# po q8h,建议改为bid;茶碱缓释胶囊1# po tid,

建议改为bid;格列吡嗪控释片1#po tid建议改为qd;曲马多缓释片(舒敏)频度为q8h建议改为q12h。

2 .普通药物使用频度过高,错误医嘱如0.15g多糖铁胶囊0.3g tid建议改为qd;阿司匹林肠溶片0.3g tid建议改为qd;埃索美拉唑片20mg tid 建议改为qd;奥卡西平片1# tid建议改为bid;厄贝沙坦片(合资)0.15g tid建议改为qd;非诺贝特胶囊1#tid建议改为qd;华法林片3mg tid建议改为qd;羚羊角胶囊0.3g tid建议改为qd;氯雷他定片10mg Bid建议改为qd;莫西沙星片1# tid建议改为qd;塞来昔布胶囊0.2g tid建议改为bid;头孢丙烯胶囊1#tid建议改为qd或bid;维生素B12针0.5mg im qd建议改为biw;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针0.5g bid建议改为qd;左乙拉西坦片1#tid建议改为bid;胸腺肽α1针(进口)1.6mg qd 建议改为biw。

3.普通药物使用频度过低,错误医嘱如奥拉西坦胶囊0.4g qd建议改为bid或tid;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频度qd建议改为bid或tid;呋苄西林针2g qd建议改为bid;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胶囊1# qn建议改为tid。

4.使用频度不规范如qh,XX,AA,qdL等等,qh,XX,AA这三种频度纯属医生乱填,错误医嘱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频度为qh ;qdL这种频度是医生希望病人每天中餐时服用,但是计算机无法识别此种使用频度,错误医嘱如普罗帕酮片频度qdL。

五、药物之间存在组方配伍问题:

1.存在物理化学反应的药物混合在一起:错误医嘱如5%GS500ml+NaHCO3 5ml+DXM1mg+两性霉素B针/ivgtt建议NaHCO3和两性霉素B针分开;GNS500ml+银杏达莫针30ml+胰岛素针+氯化钾针/ivgtt qd建议银杏达莫针和胰岛素针分开;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针/ivgtt头孢曲松针不能和含钙离子的溶液配伍,建议使用NS化;GS+ vit C +胰岛素/ivgtt建议vit C 与胰岛素分开;胺碘酮针0.3g+NS100ml/ivgtt建议改为GS;多烯磷脂酰胆碱针5ml+NS100ml/ivgttt建议改为GS;氟罗沙星针0.4g+NS100ml/ivgtt建议改为GS; 甘油磷酸钠针+GNS 500ml建议改为GS; 两性霉素B脂质体针+NS建议改为GS; 普罗帕酮针70mg+NS20ml/iv建议改为GS; 香丹注射液+NS建议改为GS;红霉素针+GS建议改为NS;头孢地嗪针+果糖注射液/ivgtt 建议改为NS; 乌司他丁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ivgtt建议改为NS。

2.不需要混合可以直接使用的药物错误的被组在一起,错误医嘱如白蛋白50ml+NS100ml/ivgtt ;氨溴索氯化钠100ml+NS100ml/ivgtt:NS100ml和伊曲康唑针/ivgtt等等。

3.需要溶媒溶解稀释后才能滴注的药物未开溶媒,错误医嘱如2ml依替米星针6ml ivgtt qd建议补开溶媒。

六、其他类别的错误医嘱:

1.简单错误50%GS250 ml+瑞甘7.5g/ivgtt应使用5%GS;NS 250ml+注射用水20ml/ivgtt st,NS500ml+0.9%NS 30ml/ivgtt;低分子右旋糖酐针(40)500ml iv;氟康唑针100ml iv;盐酸吗啡针3mg im (应为sc、iv)常规优泌林(进口)300iu/3ml开在ivgtt中应该选用常规优泌林(进口)400iu/10ml。

2.奥美拉唑针(合资)只能用于推注;错误医嘱如奥美拉唑针(合资)+NS100ml/ivgtt。

3.医嘱前后不一致,比如前面类别开成St后面频度开成qd*14天

4.不符合政策要求使用药物,比如白蛋白检验指标超过30g/L开出白蛋白医嘱。脂肪乳剂针500ml ivgtt qd脂肪乳不能单独用于静脉滴注,只能在TPN中使用。

5.高血糖病人服用含糖量高达50%的氯化钾合剂错误医嘱如氯化钾口服溶液(含糖)10ml po tid,此病人血糖293mg/dl,病人肌酐1.63使用依替米星氯化钠针200ml qd建议改用肾毒性较小的药物。

6.化疗药物和TPN开在普通医嘱里,病人出院带药开成长期医嘱,出院带药时超剂量带药,出院带药若带第二类精神药品时,需开出第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超剂量时需要医生注明原因并且双签名。很多时候医生忘开第二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或忘了签名和注明病因等等。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错误,布桂嗪注射液应开麻醉药品红处方却开了一张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红处方,氯氨酮注射液应开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红处方却被开成麻醉药品红处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填写不完整,比如医生未签名,未写病人身份证号码,未写诊断,使用商品名开医嘱如多瑞吉贴片。还有注射液需要完整的填写回单,经常出现护士未签名现象。

8.皮试问题未做青霉素皮试就直接开出青霉素类药物医嘱,头孢类药物过敏病人开出头孢唑肟钠针。

临床药学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TDM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

药动学模型及参数是反映药物体内过程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较客观的指标,也是制定用药方案的基础。虽然现在新药上市前均要求进行临床药动学研究,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中,不少仍缺乏药动学资料,即便有的,也多得自国外其他人种。近年来遗传药理学研究表明,不同人种间在生物转化及排泄等体内过程上存在着差异。如在对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许多心血管药物的氧化代谢,以及异烟肼等药物的乙酰化上,白种人较多的体内存在遗传性缺陷,而在黄种人中则较少见。即便在同一人种间,由于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和病理情况的影响,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通过TDM工作,求得具体监测对象的药动学模型及各有关参数,是一重要的基础工作。并且,还可藉以积累我国人

群的群体药动学资料。只要确定药物在具体监测对象的房室模型、消除动力学方式及有关药动学参数后,参照有关公式,即可制定出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二、制定用药方案

应用测定计算得的该个体有关药动学模型及参数,可按公式⑽计算出静脉滴注时的用药速度;而静脉注射或血管外用药等间隔给药时,还需在给药间隔时间>τ和每次用药量X0两个参数间,预设定一个,多数情况都是设定>τ,再根据公式⒆-(22),则可计算出另一参数。对于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确定个体的Vm和Km值后,按公式(28)可计算出每日用药量R。

如果不能获得监测病人的具体药动学模型及参数时,可采用有关药物的群体模型及参数均值,作为制定用药方案的依据,但最好能选用同一人种及同一病种的群体资料,以求尽量与接受用药方案的个体接近。此外,对二室及多室模型药物,在制定静脉滴注或多剂用药方案时,一般均按一室模型处理。须强调指出,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定的用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需通过TDM监测效果,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三、指导调整剂量

通过上述方法制定的用药方案,仅是一理论上的理想方案,实际工作中由于病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用药过程中任一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发生改变,均可使血药浓度不是恰在预期水平。即便正好达到预期水平者,也可能在继续用药过程中因上述因素改变,或病情的好转、恶化,使血药浓度改变。因此,通过TDM测定血药浓度,监测用药方案实施效果,指导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是剂量个体化的必需环节,也是TDM的常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⒈比例法凡属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假设其剂量调整期间接受治疗的个体体内过程无较大变动,则药动学参数可视做不变,在其达稳态浓度时,血药浓度与剂量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因此,根据使用X1剂量或滴注速度达稳态后(5-6个半

寿期以上),某次用药后取样测定的稳态血药浓度Css1及在该时刻所需的Css,可计算出调整剂量X=Css·X1/Css1。按调整剂量X用药后,经过5-6个半寿期以上又可达到新的稳态浓度。可如此多次重复定期监测、调整,以达到维持在有效而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水平的目的。

⒉Bayes法该法使用预先按群体药动学资料编制的电脑程序,根据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病人的体质及病理情况,先估算出该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及用药方案。在按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分别在不论是否达稳态的不同时间取血2-4次测定血药浓度,将相应血药浓度和时间输入电脑,用渐近法原理修正出该个体所需的调整方案,经几次反复即可逼近最适方案。该法优点是将前述确定个体药动学参数、制定用药方案及调整剂量多步合在一起完成,并且可同时考虑心、肝、肾功能的影响。但使用本法时,不同药物需不同程序软件,目前仅有地高辛、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少数药物采用。

四、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整

肝脏生物转化和经肾及肝胆系统的排泄,是绝大多数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肝、肾功能的改变将显著影响药物的消除动力学药物的消除动力学,这是TDM

工作中必须考虑的。对于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能测定其个体药动学参数或用Bayes法制定用药方案,最为理想。若仅能借用群体资料时,则应通过TDM进行必要的调整。下面介绍应用范围较广的“重复一点法”。

此时,可视做该类个体药动学参数中,仅有消除速率常数k因肝、肾功能损伤而发生改变,而V、F、ka等参数均不受影响。若在按群体资料制定的用药方案实施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给药后相同的t时间(选在消除相中)分别取血,测定得血药浓度C1和C2,则此二点间的时间恰等于给药间隔

根据上面计算所得病人k值及群体资料的其它药动学参数,可按下式计算出按此试验剂量和间隔时间用药,所能达的最小稳态浓度。

(Css)min=C1·e-kt/e-kt(l-e-kt)式中t为C1的取样时间

若此最小稳态浓度与欲达到的值不相符,则可按本节三中介绍的比例法,求出达到期望的最小稳态浓度所需的剂量。

必须强调指出,通过TDM指导临床用药时依据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及中毒水平,仅是根据群体资料获得的,并未考虑靶器官、组织或靶细胞对药物反应性的个体差异,以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因此,判断病人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或发生毒性反应,绝不能仅拘泥于TDM结果,而应结合病人临床表面及其他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结论。

病历检查

2009下半年病历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报告

全院共抽查146本病历,其中有101本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比例为69.12%。治疗应用

48例,预防应用55例次,手术预防用药49例次。大部分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都有对抗菌药物使用、停用、

改用等有提及,但多数没有分析说明,与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不相符。存在的具体问题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落实情况,个别医嘱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上级医生签名,病历中“限

制使用”的药物如三代头孢、氟康唑、阿奇霉素、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医嘱只有医师签名,没中级

职称以上医生签名。

二、病历中有手术的病例有55 例次,其中Ⅰ类手术30 例次,Ⅱ类手术21 例次,Ⅲ类切口手术 3

例。手术预防用药方面存在问题:

1、预防用药时机问题,较上半年抽查情况明显好转。55 例次手术在术前或术后都有预防用药,有

49例的用药时机按要求在术前30分钟用药,有6例次是在手术结束后才开始用药,分别是:T70840(脑

外科)、T82667(普外二科)、T83292(泌尿外科)、T72576(泌尿外科)2次手术、T18960(乳腺科)。

在执行时间记录上,有的是在手术开始后才用药,有的是记录送药进手术室的时间,希望科室与手术室

能积极配合落实,记录准确的用药时间。

2、有关手术预防用药时间问题,较上半年抽查情况明显改善。

⑴有1例一类切口的手术仅在术前30分钟静脉用药1次,是T83558(口腔科);有6例一、二类切

口的手术能在术后24 小时停药,分别是:T49003(眼科)、T82667(普外二科)、T3292(泌尿外科)、

T83181(口腔科)、T83195(普外一科)、T83355(普外一科);5例一、二类切口手术在术后48小时内

停药,分别是:T70840(脑外科)、T82711(口腔科)和T56145(普外一科)、T83530(普外一科)、T83403

(妇科);产科的剖宫产能在结扎脐带时给药并在术后48小时停药,符合规范。

⑵33例次Ⅰ类手术的病例,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3.64天;25例Ⅱ类手术,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4.04

天,最长为骨科(T82437)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静脉用药共计14天;5例III类手术,平均静脉用

药时间为8天。

3、预防用药时间过长。T83232(脑外科)、T83982(脑外科)、T83087(眼科)、T82705(骨科)都

为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7天,预防用药时间过长;T56436(泌尿外科)行TURP,

术后静脉用药7天,再序贯口服10天抗菌药物;T72576(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电切术,无术前30分钟

用药,术后静脉用药11天后接着做睾丸切除术,术后再静脉用药10天,期间只查过2次血常规,均没

有提示感染,患者体温基本正常,病历没有有关并发感染的描述。

4、手术预防用药选择问题。

+

⑴Ⅰ类清洁手术可能的感染源自皮肤,主要以G 葡萄球菌为主,宜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

预防用药,但是,T83004(胸外科)、T30372(乳腺科)、T72576(泌尿外科)、T84554(乳腺科)、T48067 (骨科)、T72932(乳腺科)、T83997(妇科)分别行清洁手术,术后都高选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⑵Ⅱ类手术可根据手术部位的定植菌的特点选择二代或三代的头孢菌素,还可以考虑是否有厌氧菌

的感染机会联合使用咪唑类药物。但是,T56436(泌尿外科)行TURP,术后选择头孢唑啉作为预防用

药,药物选择不当,宜选择对G 作用强的其他头孢类;T15611(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置管术,术后选择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作为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不当,不宜选择加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

⑶预防用药联合不当:T82437(骨科)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用头孢替安与克林霉素二联

24

预防感染。

三、抗菌药物治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无指征用药或用药指征掌握不严,治疗目的不强,药物选择不当或频繁更换药品。⑴T22755(感

染科)患者为急性黄疸肝炎,无发热、血象正常,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11天。T6679(干保二科)患者住院期间体温、血象正常,没有感染征象,使用了5天的左氧氟沙星。

⑵T83504(儿科)患儿9岁,诊断为支气管炎,用甲硝唑与头孢菌素联合治疗,甲硝唑的选择不当。

T80721(儿科)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BO溶血,在治疗原则上没有预防感染。但是,患者从入院开

始用青霉素,直至出院。

⑶T83442(感染科)患者诊断为肺结核并感染,在19 天的住院期间,治疗中共计使用了5 种抗菌

药物和1种抗真菌药物,涵盖了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用药时间最长

19天,最短4天。T81501(感染科)诊断为慢性丙肝、肺结核涂阴复治,无发热、血象正常,入院即给

予加替沙星治疗一周。T66948(感染科)患者发热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淋巴高、白细胞及中性粒低,

病记分析可能为病毒感染,但是在住院全程使用头孢唑肟。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急性支

气管炎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以对症处理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⑷T69698(康复科)老年患者住院10 天后并发肺部感染,选择头孢拉定胶囊口服。患者为院内获

——

得性肺部感染,一般以G 为主,而头孢拉定为一代头孢,对G 的作用弱,不宜用于院内获得性肺部感

染的治疗。

3、药物更改没有依据:T83863(SICU)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予以泰能、利奈唑胺、

大扶康三联抗感染治疗,2 天后没有病原学依据,也没有相关的临床证据把大扶康改为伊曲康唑,利奈

唑胺改为替考拉宁。

4、治疗药物高选。T80204(儿科)患者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未排除病毒感染,给予四代头孢治

疗。

5、无联合用药的指征或治疗药物选择、联合不当:T60730(干保二科)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

拉氧头孢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T7652(干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用拉氧头孢与派啦西林/舒巴坦

联合治疗;T28734(泌尿内科)患者诊断肺炎,给予头孢替安与萘呋西林联合治疗。

四、药物用法用量不当:

1、用药间隔或剂量不当。对半衰期短的时间依赖型药物,一日一次静滴的用法不对,T82945(儿

科)、T11040(中医科)、T49156(儿科) 、T66280(康复);T7652(干一科)拉氧头孢0.5/次,一日二次,剂量太小;T82910(儿科) 患儿体重:20Kg,用头孢西丁,2g iv gtt 1天1次。头孢西丁的儿童剂量为:

20-40gm/Kg/次,每8小时一次。显然该病例每次给药剂量过大同时给药间隔不当。

2、根据《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局部用药宜尽量避免,仅限于全身用药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的辅

助治疗,并且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T75211(康复科)用依替米星给患者雾化吸

入预防呼吸道感染;T71625(肿瘤一科)患者反复泌尿道感染,在有静脉使用拉氧头孢的同时用阿米卡

星膀胱冲洗。

五、写错药名或药名书写不规范:T82945(儿科)把“达力新”写成“达利欣”。T84327(泌尿外

科)把“五水头孢唑啉”写成“五水头孢”。

六、抗菌药物治疗用药的病原学送检情况:按照《指导原则》在抗感染治疗以前应留取标本进行病

原学检查后再行经验治疗,56例治疗用药中,23例有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41.07%,较上

半年明显提高,但我院总体的病原学送检率仍然比较低。

2010年1月病历检查药物使用情况报告

全院共抽查27本病历,其中有20本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比例为74.1%。治疗应用9

例次,手术预防病例11例。除了检查抗菌药物的使用外,对其他药物,特别是辅助用药,对超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量用法等情况加以重点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大部分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都有对抗菌药物使用、停用、改用等有提及,但多数没有分析说明,与病

历书写规范要求不相符。存在的具体问题汇总如下: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落实情况,个别医嘱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上级医生签名,病历中“限

制使用”的药物如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医嘱只有医师签名,没中级职称以上医生签名。2、本组病历中有手术的病例有11例,其中Ⅰ类手术3例次,Ⅱ类手术8例次。手术用药方面存在

问题:

1)预防用药时机问题,T76563(胸外科)行肺恶性肿瘤根治术,在病程记录中在说明手术前2 天

即开始予以手术预防用药,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符合规范。

2)有关手术预防用药时间问题,较前有明显改善。3例次Ⅰ类手术的病例平均静脉预防用药时间为

3.67天,7例Ⅱ类手术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3.88天。T76563(胸外科)行肺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第

4天拔引流管,第9天拆线,但是,术后用药15天,其中二联用药8天,术前2天开始用药,全程用药直至出院,共计17天,围手术期用药时间过长。

3)手术预防用药选择及用法方面,本次抽查各手术的病历基本符合药物选择原则,T76563(胸外

科)选择氨基糖苷类药物作为术中联合用药,由于其神经肌肉阻滞的现象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此类

药物不宜用于手术预防。T39695(ENT)患者术前30 分钟的预防用药用250ml 的溶媒静脉滴注,作为

手术前预防用药,期望在短时间内组织内药物浓度快速达到杀菌浓度,以产生更好的预防效果,故应选

择快速静脉给药,溶媒量不宜过大,若必须静滴,最好在30分钟内滴完,溶媒用量过大,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组织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3、治疗用药存在的问题:没有按照患者个体特点选择恰当治疗用药,加大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的风险。T78737(神经内科)患者为糖尿病,住院期间继发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地嗪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加替沙星给药期间微量血糖呈持续性升高。

4、抗菌药物治疗用药的病原学送检情况:按照《指导原则》在抗感染治疗以前应留取标本进行病原

学检查后再行经验治疗,9例治疗用药中,有4例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比例不到一半。

5、药物用法用量不当,T78737(神经内科) 患者住院期间因呼吸道继发感染给予拉氧头孢治疗,用

法为0.5g Bid,静脉滴注,给药剂量小,达不到治疗药物浓度,难以发挥药物疗效。T85141(普外二科)用奥硝唑,一天一次给药,用药间隔不当。

二、其它药物用药情况

T81627(干保二科)住院期间每天口服治疗与辅助用药15种,共计44粒,联合用药种类越多发生

不良反应的风险就越大,建议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患者用药;

T85362(泌尿外科)无适应症用磷酸肌酸、参芪扶正,七叶皂甙钠一次用量为30mg,剂量过大;

T73996(血液内科)胸腺五肽用法为每天10mg静脉滴注,根据药品说明书,该药用法为每次1mg,

一日1-2次,药物用量远远超过说明书建议用量;

T51762(中医科)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盆腔囊性占位,住院期间银杏达莫、参附、参

麦三种植物单体或植物提取药联合静脉用药,参附、参麦同时含有人参,都有益气、回阳的功效,都用

于补气生津、止渴固脱等,用药重复。

2010年2月病历检查药物使用情况报告

全院共抽查30本病历,其中有21本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比例为70.0%。治疗应用11

例次,手术预防12例次。除了检查抗菌药物的使用外,对其他药物,特别是辅助用药,对超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量用法等情况加以重点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大部分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都有对抗菌药物使用、停用、改用等有提及,但多数没有分析说明,与病

历书写规范要求不相符。存在的具体问题汇总如下:

26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落实情况,个别医嘱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上级医生签名,病历中“限

制使用”的药物如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医嘱只有医师签名,没中级职称以上医生签名。

为配合医院“三甲”复审工作,从下月将全部统计并公布,具体考核起始时间请医务科决定。本月抽样

病历没有使用“特殊使用”。

2、本组病历中有手术的病例有11例,其中Ⅰ类手术6例次,Ⅱ类手术5例次。手术用药方面存在

问题:

1)预防用药时机问题,T85577(泌尿外科)行TURP 术,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给予抗生素以准备手

术,手术前4天即开始口服头孢地尼,手术预防用药方法不符合规范;T53538(消化内科)行肠镜下息

肉摘除术,预防用药在手术结束后给药,不符合规范。

抽样病历中普外一科的手术超过三小时,术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降低感染风险,值

得表扬。

2)有关手术预防用药时间问题。6例次Ⅰ类手术的病例平均静脉预防用药时间为4.5天,手术用药

时间过长,5例Ⅱ类手术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4.5天。T85567(美容科)行眼睑整形术,术后用药5天;T85376(骨科)行腰椎融合术术后用药7天;T85302(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用药10天,其中

二联用药7天;围手术期用药时间过长。

3)手术预防用药选择及用法方面,本次抽查各手术的病历基本合理,但是,T85302(胸外科)行

肺癌根治术,选择头孢地嗪与左氧氟沙星作为术中及术后联合预防用药,不符合原则,一是,手术没有

联合用药的指征,二是,喹诺酮类不推荐于手术预防用药。

3、11例治疗用药以老年性肺部感染为主,药物选择和治疗疗程方面基本合理。

4、抗菌药物治疗用药的病原学送检情况:按照《指导原则》在抗感染治疗以前应留取标本进行病原

学检查后再行经验治疗,11例治疗用药中,有5例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比例不到一半。

二、其它药物用药情况

T2120(干保一科)住院期间口服药多达20 种,随机抽一天统计,口服治疗与辅助用药12 种,共

计28粒,联合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就越大,建议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患者用药;

T85302(胸外科)胸腺肽a1用法为每天1次,给药间隔不当,根据药品说明书,该药用法为每周2

次;

T85577(泌尿外科)无适应症用磷酸肌酸;

T51762(乳腺科)无适应症用磷酸肌酸;

T1824(干保三科)无适应症用甘露聚糖肽。

2010年3月病历检查药物使用情况报告

全院共抽查31本病历,其中有24本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比例为77.4%。治疗应用11 例,预防14例次其中手术预防12例。除了检查抗菌药物的使用外,对其他药物,特别是辅助用药,对超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量用法等情况加以重点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大部分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都有对抗菌药物使用、停用、改用等有提及,但多数没有分析说明,与病

历书写规范要求不相符。存在的具体问题汇总如下: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落实情况,个别医嘱有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上级医生签名,病历中“限

制使用”的药物如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等医嘱只有医师签名,没中级职称以上医生签名的比例统计见下表。

本月专项抽查“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历7 本,其中T85776(SICU)使用替考拉宁、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都没有高级职称医师签名,也没有“会诊单”;其余6本都符合要求。

2、本组病历中有手术的病例有13例次,其中Ⅰ类手术9例次,Ⅱ类手术3例次,Ⅲ类切口手术1

例。手术用药方面存在问题:

1)预防用药时机及术中追加问题,抽样病历医嘱全部能做到在手术前30分钟给药,符合手术预防

用药规范,但是在“执行时间”上反映出有的是在术前1小时执行,有的是在术前10分钟执行,有待进一步改善;术前预防用药建议“静脉推注”的给药方法,使组织的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到达有效浓度,但是仍有5例不符合规定。T85581(脑外科)行开颅手术,手术持续4小时以上,仅在术前1小时给药1次,术中不追加,是不恰当的。

2)手术预防用药时间问题。9例次Ⅰ类手术的病例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3.67天,其中T13790(骨

科)行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术后用药8天,时间过长;3例Ⅱ类手术平均静脉用药时间为:2.33天。1例Ⅲ类切口手术用药7天。

3)手术预防用药选择及用法方面,本次抽查各手术的病历基本合理,但是,T86077(耳鼻喉科)

行耳廓良性肿物切除术,用头孢替安预防感染,药物选择不当;T85872(普外二科)行阑尾(坏疽并穿脓)急诊切除术,术后序贯使用了头孢西丁2天—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天—氨曲南3天,治疗用药频繁更换,不合理。

3、T86086(胸外科)患者撞伤致肋骨骨折,无皮损,体温、血象正常,使用头孢地嗪 6 天,是否

有预防用药指征,请医务科临床专家讨论。

4、治疗用药存在的问题:T85427(心内科)为老年女性患者高血压(尿毒症期)、尿道炎、败血症,

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青霉素640万qd治疗,青霉素的给药间隔不当;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减,药物剂量宜减至成人量的3/4,该患者的单次给药剂量过大。T85901(儿科)患者头孢替安一天一次用药,给药间隔不当。

5、抗菌药物治疗用药的病原学送检情况:按照《指导原则》在抗感染治疗以前应留取标本进行病原

学检查后再行经验治疗,11例治疗用药中,有3例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比例不到一半。

二、其它药物用药情况

T16492(干保一科)住院期间口服药多达20 种,最多一天口服治疗与辅助药13 种,共计28 粒,

联合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就越大,建议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患者用药;

T85230(肿瘤一科)香菇菌多糖每次用量4ml,剂量超过说明书给药剂量;

T84812(血液科)胸腺五肽10mg/日,超过该药说明书的给药剂量1mg/日;

T85657(放疗科)无适应症用果糖(星雅);

T13790(骨科)无适应症用果糖(丰海能)。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治疗药物监测(TDM,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临床药动学监测CPM):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3、治疗指数(TI):药物LD50/K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TI越大,药物越安全。安全指数相等,不代表安全性相等,还需考虑安全范围。若某药LD50与ED50两条曲线首尾重叠,还必须参考LD1/ED99或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 4、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有些药物内在活性弱,当无其他强大受体激动药存在时,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到激动药的作用;但在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情况下,这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 5、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国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国外已上市但未在我国境内上市,新的复方制剂,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包括: ①中药天然药物②化学药品③生物制剂

6、药品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ction):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了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 7、药品不良事件(ADE,adverse drug event):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包括ADR、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用药失误和药物滥用。 ADE的实际意义:①ADE与用药的因果关联性常不能马上确定 ②对ADE“可疑即报”最大限度降低人群用药风险 ③ADE包括了伪劣药、误用、事故等造成的损害,可揭示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的对象。 8、药源性疾病(DID,drug 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不仅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9、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不合格药品、药物治疗错误、缺乏有效性的报告、对没有充分科学根据而不被认可的适应证的用药、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的评

临床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湖北医药学院2014年临床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1、试述新药临床实验的分期、目的、意义和实验对象。 答:分为四期。(1)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与药动学研究;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2)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确定是否安全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多大的治疗价值;确定适应证、最佳治疗方案;评价不良反应及危险性并提供防治方法。(3)III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作用确证阶段。(4)IV期临床试验:目的: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主要对象是一些疗效不确切或不良反应较多或有严重反应的市场药物2、据妊娠生理特点,述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 答:基本原则:(1)明确诊断和用药指征。(2)尽量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采用适当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间隔时间。(3)权衡所用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害之间的利弊,注意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甚至先终止妊娠,再用药。(4)尽量避免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妊娠期用药原则:单用有效,避免联用;有疗效肯定的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影响的新药;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早孕期避免用C 类、D 类药物;若病情急需,要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3、临床为什么要重视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用药原则。 答:原因:社会人口老年化加剧;老年人用药机会多;药物不良反应随年龄而增长。原则:(一)药物的选择:(1)必须有明确的用药指征(2)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3)控制合用药物的数目(类型相同和不良反应相似;配伍用药宜少,不超过3-5种)(4)了解和密切观察ADR。(二)制定合适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剂量、用药时间)。(1)剂量的选择(2)疗程的选择。(三)重视老人的依从性。(四)注意老年人慎用的药物。(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诊断;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避免重复使用作用相同或类似的药;从小剂量开始;勤随访、复诊;熟悉所给药物的实际来源;简化用法剂量方案;注重非药物疗法。)4、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用于治疗休克的临床用药原则,扩血管药分哪些类型? 答:原则:去除原始动因;纠正酸中毒;扩充血容量;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细胞损伤;拮抗体液因子;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支持与保护疗法。分类:(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普钠;(2)钙拮抗药:硝苯地平;(3)a手提阻断药: 酚妥拉明;(4)b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5、谈谈你对抗菌药联合使用的认识,什么情况下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 答: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范围,延续或减少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毒副作用。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 一下情况下使用抗菌药①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用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②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腹膜炎、严重的创伤感染等。③长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细菌易产生耐药者如治疗结核病常用链霉素+异烟肼。④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部位时如:青霉素+SD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治疗骨髓炎。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 ⑥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常加用抗霉菌药物治疗,以减少二重感染的机会。⑦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如: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可使前者用量减少,从而减少毒性反应。 6、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制方法有哪些?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甲班考得)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 √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得方式与亲与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得效应,在有其她强得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得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得作用。 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得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得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得临床分期 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得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得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得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得延续,扩大得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得不良反应。 ※TDM得临床指征 1.药物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得血药浓度差异得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得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得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得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得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得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得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得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得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临床药理学

第一张绪论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理学主要任务: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②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④监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 ⑤对已批准上市药物进行再评价,为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生理、生化效应;剂量与效应 ①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最大疗效,最小的副作用 ②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动学:是一门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态规律,浓度-时间变化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TDM):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给药方案个体化 疗效与血浓相关性更密切 某些药物没有适当的效应指标来指导剂量调整 需要了解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要强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血药浓度至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的概念:治疗上限:机体能耐受的最大不良效应时的血药浓度; 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 治疗窗:两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窗 制定给药方案的目标就是将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分析药物浓度方法 光谱法: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专一性差,易受到体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故使用受限制。 色谱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几种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当临床救治病人急需监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V甲班考的) ※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的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V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 V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的阴性对照物。 V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类 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多态性的90%以上 V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信息。 TDM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 TI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 的比值叫做该药的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V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亲和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在有其他强的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的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A 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 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 2.药动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V新药的临床分期 1.I 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的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 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的延续,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 4.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 ※ TDM 的临床指征 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临床药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新药的作用特点和开发更有价值的新品种。临床药理学信息有助于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用药。开展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促进中药剂型的改良、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临床药动学研究: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新药 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两种不同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二、临床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 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目的: 1.确定治疗剂量,以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副作用。2.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三、药物安全性研究:内容:新药的临床试验、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新药Ⅰ~Ⅳ期临床试验均以安全性研究为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观察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增强或减弱),特别注意要防止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目的:充分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 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二、市场药物再评价: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 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四、教学与培训: 五、技术咨询服务: 新药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耐受性试验:确定最小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药动学研究:单次给药、多次给药、进食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人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41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概念: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 性 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 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 评价有效性、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 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 应。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概念: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临床试验方法学临床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三种因素:①疾病本身的变异性;②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应用其他药物; ③病人和研究者的偏因,即主观性。临床药理学试验中也必须遵循“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 TDM: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检测病人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医疗药品)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复习题覃

一、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D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消除速度; E、以上都不是 2.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A A、药物吸收缓慢: B、药物分布减小: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代谢无变化 3.决定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参数是C ACmax;BTmax;CAUC:DCl;ET1/2 4.Fisg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不包括:C A.随机; B.对照; C.盲法; D.重复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D)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E.合理性 6.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指标不包括:(B) A.CmaxB.T1/2C.AUCD.Tmax 7.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8.下列关于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B.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C.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下降D.肝微粒体酶活性变化不大

9.妊娠期内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B) A.妊娠半个月以内B.妊娠3周至12周 C.妊娠4~9个月D.妊娠9个月以后 10.按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的作用,但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的为:(C) A.A类B.B类C.C类D.X类 11.下列不属于乳母禁用的药物是:(D) A.甲硝唑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头孢菌素类 12.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案是:(C) A、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B、氨茶碱+麻黄碱: C、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 13.沙丁胺醇目前推荐给药方式:(A) A、气雾吸入: B、口服: C、静注: D、静滴 14.下列关于药物相互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 B.药物相互作用只会导致有害的不良反应 C.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动学环节 D.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效学环节 15.以下哪种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B)。 A.氯霉素; B.已烯雌酚; C.卡那霉素; D.苯妥英钠 16.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B)

临床药理学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 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 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二章临床药动学 临床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 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3、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应药物的吸收程度)。 4、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ml/min。CL=kV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给药速率=CL×Css 5、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临床药理学实验》供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临床药理学实验》(供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教 学 大 纲 人体机能实验室编写 2017年9月

前言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临床药理学是从药理学科中发展起来的。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将二者密切结合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进展,使基础的理论与方法直接用于临床。临床药理学是以促使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为目的的桥梁学科。临床药理学内容广泛,涉及临床用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本课程在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的捉持法和给药法、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实验性酸中毒、吗啡的镇痛作用、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等3个实验。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引导,通过系统的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结合临床药理学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系统的设计、操作实验。此外,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以及播放实验录象,向学生介绍难度较大而先进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技术。 临床药理学实验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临床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与思路,具备广泛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拟定自

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提出科学严密的设计方案,正确可行的技术路线。最终能够通过开放性实验,实施这一实验方案,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经科学分析、评估后,谨慎地得出小结和初步结论。 临床药理学实验的实验项目类型主要包括:临床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其中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验项目类型主要为经典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本大纲按照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理论教学大纲而编制,总学时为16学时。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临床药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次 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 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后遗效应 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3.毒性反应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生理功能异常和结构病理改变。 4.药物不良反应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6.临床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7.临床药动学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安全范围 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问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9.毒理学 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10.临床试验 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11.自发呈报系统 12.GCP 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13.肾上腺素的翻转效应 14.隔日疗法 15.抗菌谱 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16.化疗药物

包括抗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及抗恶性肿瘤药。 17.耐药性 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19.-内酰胺类抗生素 具有.-内酰胺的结构,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类。 18.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不敏感菌乘机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感染。 第二次 简答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特点:①本身固有②一般较轻微③副作用不是固定的,随治疗目的的改变而改变。 毒性反应: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反应。特点:一般 比较严重,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特点:短暂的或是持久的。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反跳反应)。特点:危险。 变态反应:指机体对药物异常的免疫反应。特点: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无关;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特异质反应: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特点: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呈正比,药理拮抗 药救治可能有效。 2.什么叫药物的安全范围,如何判断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可用LD50、ED50、治疗指数、安全系数及安全范围等描述。 3.何谓肝药酶诱导药与肝药酶抑制药有何临床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肝药酶诱导药: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降解减缓的药物。药物诱导作用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耐受性、交叉耐受性、停药敏化现象、药物相互作用、遗传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如乙醇可诱导药酶,使其活性增高,可使同时服用的苯巴比妥或甲苯磺丁脲的代谢加速。苯巴比妥的药酶诱导作用很强,连续用药可使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破坏加速,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突然停用苯巴比妥后可使双香豆素血药浓度升高。 肝药酶制剂: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等。氯霉素与苯妥英合用,可使苯妥英在肝内的生物转化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4.试述毛果芸香碱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用途。

临床药理学选择题题库(答案)

单选 第一章 II 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 D )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 E. 合理性 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 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B ) 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E、以上都不是 针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为( A ) 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 E. 以上都不是 耐受性试验属于( A ) A. I 期临床试验B. II 期临床试验 C. III 期临床试验D. IV 期临床试验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是( C) A.Ⅰ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 C.Ⅲ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D.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 200例 E. 以上都正确 第三章 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E ) A 分光光度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免疫学方法法 E 容量分析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可以间接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B )

A 口服药物的剂量 B 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 C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 D 药物的吸收速度 E 药物的半衰期 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E ) A 生理因素 B 病理因素 C 药物因素 D 环境因素 E 心理因素 第四章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称为(A )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B.治疗指数 C.稳态血药浓度 D.目标浓度 E. 安全范围右图中“A”表示的意义为( A ) A.起效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右图中“B”表示的意义为( B ) A.起效 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 E. 达峰时间 右图中“C”表示的意义为( C ) A.起效时间B.疗 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 应用竞争性拮抗药后,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变化表现为:( A )A. Emax 不变,曲线右移 B .Emax 下降,曲线下移 C . Emax 不变,曲线左移 D . Emax 下降,曲线上移 E. Emax 不变,曲线不变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 D )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