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国考人民日报时评2016年9月汇总

2017国考人民日报时评2016年9月汇总

人民时评:新的起点 新的长征
当十月的阳光洒向神州大地,我们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 67 岁华诞。此时此 刻,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诉说着新中国 67 年风云激荡的光辉岁 月,见证着一个文明古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昂扬气概。 刚刚过去的激情九月,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举办 G20 峰会,天宫二号飞出地 球打造“太空之家”,中国高铁等 189 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为共和国生日献上 一份份厚重的贺礼。正在走来的金秋十月,我们又将召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 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新的起点,新的长征,宣示着伟大祖国更 美好的未来。 时间的足迹,汇聚着前行的力量。把视野拉开,更能感知共和国翻天覆地的 沧桑巨变。回首过去,从“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越“开 除球籍”之危,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67 年来一代代人激情燃烧的接力长 征,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放眼今朝, 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涌动,“一带 一路”奏出合作共赢新乐章,我们伟大的国家,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这是适应经济发展 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这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 开放的新起点。站在这个新起点,我们深深知道,一个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 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 路。站在这个新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党和人民选择的道路,我们 正从现代化的跟跑者跨入并跑者领跑者行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 能够实现。 这场迈向复兴的伟大长征并未结束,接下来的路途绝不是“愉快的郊游”.经 济从大到强的结构性转型,发展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 丽中国,决胜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无不要求我们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 奇迹。 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不忘初心中激发信仰伟力。只有人民幸福安康,国家 才算繁荣富强;只有人民挺起胸膛,国家才会充满力量。“时代变了,条件变 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不管我们的事业推进到什 么阶段,都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不管我们的 国家建设得如何强大,都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这是中国道路的本质所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对人民的承诺,不忘 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将以更辉煌的业绩告慰先烈、泽被后人。

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继续赶考中保持奋斗动力。半个多世纪的“赶考”,我 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考试还在继续,新起点上的中国,正 攀行在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发展 方式的转变怎样实现?创新驱动的引擎如何点燃?“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脱贫硬 仗如何打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改革,以爬坡过坎的意志奋力转型,以登高 望远的胸怀走向世界,我们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交出优异答 卷。 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振奋精神中焕发中国力量。67 年艰苦创业,38 年革故 鼎新,无不印证一个道理:用共同理想凝聚民族意志,振奋亿万人民的爱国热 情和昂扬斗志,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实现伟大梦想。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 雪山草地要过,还有许多雄关天险要闯。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 懈怠者、软弱者。淬炼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发扬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展现 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以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我们将在新的征程上续写新 时代的壮丽史诗。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冷静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 完了第一步。67 年后的六盘山上,习近平同志郑重强调: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 自己的长征路。今天的中国,不再只是“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更与世 界前途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 方案,也完全有能力沿着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夺取新长征的胜利。 祝福伟大的祖国,继续伟大的长征。(完)
民时评:扫尽“旅游乱象”令游客“尽开 颜”
国庆将至,想散心又怕闹心。从游客在北京遭遇“非法一日游”因不满中途 补价被扇耳光,到九华山假工作人员拦车兜售高价香,越是临近假期,各类旅 游乱象越是迭现。而针对北京这起“非法一日游”事件,北京市公安局、市旅 游委近日已发出通报:五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 “城市形象”与“旅游乱象”有反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与 旅游业的供给能力更有落差。当舆论集中吐槽青岛“天价虾”、哈尔滨“天价 鱼”、北京“非法一日游”时,折射的正是一种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是旅游业 更糟糕了,而是人们需求游得更好更舒适。

2015 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 40 亿人次,出境旅游 1.2 亿人次,无论看国内 旅游、出境旅游人次还是境内外的旅游消费,中国都已经是第一大旅游业市 场。可是,周围很多朋友都因为旅游体验的不满,相继被“挤出”国内市场, 竞相奔赴国外景点。这里有拉力也有推力,但若任由国内旅游市场劣币驱逐良 币,不去做好优质服务供给,那么我们的旅游市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就会 下降,国内旅游者也会更多“溢出”. 法治已成社会共识,旅游业发展更离不开法治。旅游市场的交易往往是“一 次博弈”,陌生人属性很强,交易事先识别难,事后追究麻烦,道德风险很高, 因此,更需要有细致的规范,更有力的约束。 2013 年,《旅游法》的颁布让旅游行业真正快速跑上法治化轨道,之后,国 家旅游局针对低价游也出台了《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但 法律条文本身不会“出击”,要让法律落地起跑,就要让执法力量更好地动起 来。此外,从违法成本看,目前很多处罚未免“罚不当罪”.就北京对本次涉及 “非法一日游”的旅行社罚款 1 万元来看,似乎很难弥补它对城市造成的负面 影响,更难以对其他“黑色掮客”形成震慑。因而,当前尤需加大对各类“旅 游乱象”的惩治强度和力度,令扰乱市场、坑蒙诱骗、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者 不敢步前尘。 激活旅游业,无疑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但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我们如何对待旅游业,就会收获怎样的旅游业。显而易见,二三 十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卖的东西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木鱼还是那个木鱼,宝剑 还是那柄宝剑,缺乏创意人文等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旅游产业还有 太多“落后产能”需被淘汰,有太多乱象需要被矫正,还有太多价值尚待被开 发。600 多岁的北京故宫成为新“网红”——其文创产品 1 年能卖出 10 个亿, 就是个力证。 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业视为“支柱产业”,有一份“初心”就更不 能忘了:旅游业的“支柱”不是靠游客收入、出行需求堆积起来的,而是由提 供旅游产品方的文化、管理以及服务撑起来的,是在待客的吹毛求疵中撑起来 的。如果只懂得从旅游业中一味索取,而没有对应的管理投入、文化投入、情 感投入、服务提升,那此类“压甘蔗”的旅游生态不仅难以长久,更难以使游 客满意。共同合力扫尽“旅游乱象”,方能令游客“尽开颜”.(完)
人民时评:爱国情怀如何“打开”

国庆将至,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的大花篮,灿若朝霞。这里的升旗仪 式,也将迎来一年一度最大的致意人群。而与飘扬在广场上空的国旗辉映的, 则是大街小巷招展着、市民游客挥动着的五星红旗。10 月 1 日,国庆佳节,人 们表达着对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渲染热烈的爱国氛 围。 的确,对每个国民而言,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 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在任何时代、任 何国家,都是主旋律。不过,和平年代,却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捐躯赴国 难”的抉择,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直接报效祖国的机会。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 验的语境,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国民的爱国情怀? 犹记南海仲裁案后,“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微博浏览上亿次、转发超 300 万,媒体上、朋友圈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坚定的民间立场与鲜明的国家态度同 声相应、同气相求,为我们处理相关问题赢得了主动。亿万国民爱国热情的理 性释放、爱国观点的合理表达,正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中国号”航 船能破浪前行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也有一些人觉得,爱国主义“太宏大”,爱国教育“太沉重”,爱国行为“太 遥远”,不太好把握。其实,公众的爱国精神,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国民的 爱国情怀,也可以有不同方式来表达。有网友曾在海外旅行中经历这样一幕: 海洋世界的鲸鱼表演开场前,主持人问,在座谁是现役或退役军人,请起立;有 人站起来后,主持人说,这些人为我们的国家服务,请大家给他们鼓掌。这给 我们启示: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凝神静气,哪怕是休闲娱乐、亲友欢聚之时, 也未尝不能在轻松互动中,彰显国家意识,表达爱国之情。 对个人而言,表达爱国,可以更多一些行动能力。爱国不是喊出来的,也不 是用来喊的,更不用说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号,击穿依法、守法这一底线的 行为了。正如有人所言,最好的爱国是做好自己。有一位了解德国的朋友说, 出于历史原因,德国人对高谈爱国,会表现得很慎重。但他们平时严守法律、 讲究规则、尊重契约——“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日耳曼人,并为之骄 傲”.的确,爱国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体 现在日常的点滴里。 对国家来说,体现爱国,可以更多一些载体支撑。在韩国,随处可见“身土 不二”的标语。这本是韩国农协号召国民消费本国农产品的广告,却扩展到了 更多商品上,在韩国国民思想中深深扎根。其实,无论是博物馆、国家公园, 还是纪念碑、国家墓地,都是民众表达爱国之情的好去处。一部高水平的电 影、一场用心编排的戏剧,也能点燃人们的爱国情怀,塑造爱国精神。而对于 网络的“原住民”们,社交网站、手机软件,可能是“打开”爱国情怀更亲 切、更贴近的方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更会爱 得得体。相信,这浓郁的爱国心、爱国情,必将汇聚成磅礴的洪流,成为推动 国家进步的“中国力量”.(完)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规范执法守护法治信 仰
公安机关被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就是被赋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规范 行使手中的执法权,都是一次对群众诉求的回应 法治社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也离不开执法者对 法律的规范执行。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行为本身存在“毛病”,法治 权威必然会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正因如此,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深化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建设法治公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 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公安规范化建设的反复强调,背后是全社会法治意 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公安机关破了多少案,还会 关注办案程序是否正当合法,是否尊重和保障了人权;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公安 机关能提供哪些行政管理服务,还会关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是否存在 “门难进事难办”。群众关注的深入,决定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度。此 次《意见》正是立足于“深化”,从落实受案立案工作责任制,到进一步严格 要求依法规范取证,再到规范执法窗口服务??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机制,满足 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 适应新形势是一种“深化”,解决老问题也是一种“深化”,并且从某种意 义上说,过去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将来的短板,影响整体工作向 前推进。近年来,一些执法瑕疵、缺陷甚至是违法行为总是被迅速传播开来, 接受公共舆论的评判,接受法律制度的审视。这些瑕疵和缺陷给执法公信造成 阴影,让法治权威蒙受损害,也让一些基层民警备感压力。然而,群众监督也 是为了法律能够得到更充分准确的实施,为了整个社会能够始终在法治轨道上 运转,这和民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看清这一点,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习惯于在镜头前执法。 避免过去一些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等突出问题的再次发生,关键在于让每一 个公安民警深刻地认识到,拥有执法权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行使权 力,必然要求根据群众的广泛意愿,按照群众的共同意志——法律,维护群众 的切身利益。公安机关被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就是被赋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每一次规范行使手中的执法权,都是一次对群众诉求的回应。自觉树立执法为 民的理念,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这是《意见》着力解决的 根本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再好的执法制度和机制,都有可 能和实际执法行为形成“两张皮”。

还应该看到,一些法律制度的缺位,会让公安民警在解决新问题时束手无策; 一些执法标准的不统一,也会招来群众关于“同案不同罚”的争论;一些群众的 不理解不配合,一些领导干部的指手画脚,都会让公安干警感到左右为难。进 一步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执法环境,也是确保公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的当务之急。 公安机关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者和保障者,也是践行者和遵守者。公安 执法规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会形成,给百姓带来 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也就会越强烈。未来,伴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伴随着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化,这种正相关效应必然会越来越彰显。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28 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 光
对“老赖”进行信用惩戒,光靠法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部门、多行业、 多领域、多手段联合行动 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也守护着 社会的和谐运行。而要维护信用体系,离不开对违法背信行为的制裁。中办、 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 的意见》,正是目前对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老赖”——进行 联合惩戒的一份文件。 近年来,公众对“诚信滑坡”颇有怨言。最令人深恶痛绝的,莫过于拒不履 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失信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有的“老赖”通过虚假诉讼、虚 假仲裁,制造资不抵债的表象;有的“老赖”通过假离婚、假合同转移财产,以 各种方式干扰、阻碍执行。不久前发生在山东曹县的暴力抗拒法院执行事件, 就是“执行难”的一个缩影。 限制“老赖”入党、录用为公务员、担任国有企业高管,限制“老赖”坐飞 机、坐高铁、领取政府补贴、从事食品药品行业,限制“老赖”子女上高收费 学校??随着此次《意见》的出台,一张针对“老赖”的天罗地网正越织越 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正在建立健全。违法背信行为不 仅在当下受到制裁,更会在个人信用上留下难以去除的污点,对就业、升学、 贷款等重要事项造成长远负面影响。

这也是世界各国诚信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许多人感慨,在一些国家,开证 明不用盖公章,签个名就行;下馆子不用开发票,有收据就行;买车票不用找黄 牛,网络预约就行??事实上,这些国家普遍诚实守信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 失信惩戒机制。如果不对挑战社会底线的失信行为加以惩戒,损害的不仅是胜 诉当事人的权益,还有司法公信和权威、社会公平和正义。 对“老赖”进行信用惩戒,光靠法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部门、多行业、 多领域、多手段联合行动。此次出台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审议通过、由中办国办印发,本身就表明了中央在顶层设计层面的重视。只有 联合起来,补齐短板、形成合力,对“老赖”处处设限,真正戳到“老赖”的 痛点,才能改变过去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的不正常现象,防止“劣币驱逐良 币”和“破窗效应”的出现。 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加快推进,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 对个人和单位产生重要影响,越是这样,越需要法治保障,越需要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要 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实施;法院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审核纠错机制,确保名单 信息的准确规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谓“扬善 必须抑恶”,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必能发挥牵引作 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浓郁起来,让人 人守信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26 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共享拆掉政务信息的 “烟囱”
跳不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看不到“一盘棋”格局之下,政务信息资源共 享的巨大红利 去年一则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新闻曾闹得沸沸扬扬,其戏剧化的荒唐感, 戳中了老百姓遭遇各种“奇葩证明”时的痛点。“奇葩证明”之所以存在,除 了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不作为,一个更加深刻的原因,其实是政府部门信息资 源共享遭遇壁垒。

国务院近日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原则要求、主要任务和监督保障作出规定。特 别是明确了各政务部门按办法规定负责本部门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联通,并 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向共享平台提供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从共享平台获取 并使用共享信息。“以共享为原则,以不共享为例外”的宗旨,保证了信息共 享工作源通流畅。 信息化是现代行政的必需,但政府内部各部门信息之间的壁垒森严由来已 久。许多区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是自搞一套,加之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 造成了政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自成体系的现象。对此,有学者形象地将其称之 为“数据烟囱”:一个部门一个“烟囱”,“烟囱”与“烟囱”之间互不连 通。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那么信息化越是向前,政府内部各部门间 的信息鸿沟就越深,也越容易固化这种部门分割的“纵墙横壁”。 数据要是跑不动腿,百姓就得跑断腿。许多普通民众都有过类似的遭遇:为 办一件小事,不得不在不同地区之间来回折腾;明明是同样的个人信息,却被要 求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反复提交。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有政务信息处理上 各自为政的影子。 恼人的“烟囱”总也拆不掉,症结不在于技术水平,而在部门利益。现实生 活中,一个部门的权力往往体现在审批过程及其背后对政务信息的垄断。这就 让政务信息在一些部门眼里几乎成了“私产”,生怕一旦资源共享,部门信息 垄断的优势会被瓦解,部门利益也就难以实现。更何况,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也意味着行政过程的透明化,透明必然带来的监督也被一些部门视为压力。 跳不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看不到“一盘棋”格局之下,政务信息资源共 享的巨大红利。其实,当前每个部门都对政务信息的共享有巨大的需求:国税 部门可能需要地税、房产等部门的数据;海事部门可能希望共享海关、交通航 运、水利等部门的数据;法院执行判决时需要的信息肯定更是多多益善??通过 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监督、推进政府信息化,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倒逼 政府职能转型、实现行政流程的再造,为打造现代法治政府提供强劲的助力。 当然,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回避不了信息安全的问题。新出台的《办法》 里,按照资源共享属性,将政务信息资源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 共享等三种类型,同时也严格规定“凡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必须有法律、行政 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如此规定,既是划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的不同边界,也在于杜绝个别单位随意搪塞、该共享不共享的弊病。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数据就如同具备生长能力的土壤,一旦有效整合,能 够大幅提高生产力,而且可以直接激发无穷的创新。上有顶层设计的明确方 向,下有民众诉求的迫切渴望,更加之大数据时代的滚滚潮流,那些还残留的 “烟囱”,会随着其他“烟囱”们的倒掉而变得越来越刺眼。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23 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网络安全成为基本供 给
在现代社会谈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人人有责”,更 重要的是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 “请扩散!警惕最新网络骗局!”在各种微信群里,防范互联网诈骗是最能引 起转发的话题之一。在互联网已成社会运行介质的今天,正在进行的 2016 年国 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格外引人关注。“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让互 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中央领导的宣示,对应的正是人民的期待:通过技术 进步和制度完善,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带来更完备的保护,让网络安全成 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基本供给。 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也正 提示了网络安全的全民化趋势。从不久前新生开学季,数起因电信诈骗引发全 社会关注的悲剧,到各种网络谣言纷起,搅乱多地房地产市场的闹剧,屡屡发 生的社会公共事件,折射出网络安全防护的急迫需求。而应对网络安全漏洞, 群众也想出了各种“土办法”,比如“网购不要留真名”,或者“地址就填楼 号,让门口大爷喊一下”。作为现代化治理重要内容的网络安全,需要做的显 然远不止于此。 在现代社会谈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意识方面的“人人有责”,更重 要的是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什么?是数据安全和信 息安全。公民信息和用户数据之所以出现安全隐患,往往是源头上出了问题。 因此,运营商和握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要承担更多 责任。同时,网络安全也不能只靠群众的“警惕”和“严防”,更要对不法分 子的攻击进行精准识别和精确打击。多起案件的侦破表明,很多犯罪分子也在 “学习”高科技,通过花样翻新的犯罪手段实施不法行为。这就需要政府有关 部门和电信行业、互联网企业等主体携起手来,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沟通协 作,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人说,智能手机的发明,让很多人的相机闲置了起来;移动支付的盛行,让 很多人的钱包也闲置了起来。的确,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了人们极大便利, 同时也让传统的监管方式更加吃力。动动键盘就能骗钱,追捕依然要千里奔波; 戳戳屏幕就可能受骗,追回损失却困难重重。某种意义上,网络犯罪是“现 代”的,而维护安全的方式却还是传统的。如何通过法律框架的调整,解决好 技术领先与法规滞后的矛盾,为瞬息万变、持续扩张的网络世界提供规则和保 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司法管辖、证据规则、责任分配等方面, 都需要创新制度设计,以动态治理、综合施治维护网络安全。

更要看到,网络安全不仅事关群众生活,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政治、经 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并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 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对付电 信诈骗,如何实现源头治理?应对个人信息滥用和倒卖,如何加大监管力度?打 击网络谣言、铲除谣言滋生的温床,怎样完善信息发布和公共决策机制?诸如此 类的问题,都需要透过网络安全的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升 级。 年轻人将网络“二次元”和现实“三次元”之间的阻隔,称为“次元壁”。 当互联网的发展日益突破“次元壁”,把网上网下紧密编织在一起,网络安全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考题。在网络安全的议题之下,社会各方以高度协同实 现治理升级,才能确保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21 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别错过 13 亿人的“兴趣 市场”
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时匹配,企业才有可能收获消费者的信任,留住他 们的心 上社交平台定制专属月饼,网购无网豆浆机、全自动烘焙机等小家电;约三五 好友去体育馆锻炼,走进博物馆体验 VR 头盔、虚拟试衣镜等新科技产品??刚 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各地民众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送礼去奢华、重品质,过 节形式有创意、重心意,节日消费市场所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充分反映了消费 “口味”的变迁。 消费者兴趣,常被视为观察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近日发布的国内首 份《中国兴趣报告》显示,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兴趣广泛,运动、音乐、阅 读是最受欢迎的“全民兴趣”。国人的生活内涵,已不只是围绕简单的柴米油 盐,色彩斑斓的生活兴趣图谱,正助推多元、立体的消费市场格局形成。 有机构做过统计,里约奥运期间,全社会对运动的关注骤然提升。“洪荒少 女”等的魅力感召,让有些地方的游泳课报名人数足足翻了一倍。环顾周围, 自发性的运动、健身几乎随处可见。中秋假期里举行的北京马拉松,在不少人 的朋友圈里都刷了屏。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服务需 求、形成的各种集聚效应,势必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不仅仅是运动。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 度的变化,很多新兴消费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加速涌现。从出门用打车软件叫 车、吃饭用 APP 订餐,到网上团购电影票、手机预约教育培训课程,商业创新 服务于个人兴趣的理念正在不断加深。而随着互联网与消费的深度融合,企业 对于顾客的消费行为偏好与趋势,也有了更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依靠阿里巴 巴数亿用户留下的生产和消费大数据,蚂蚁金服一年间服务了 260 多万家的小 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每笔放贷的成本只有几元钱。类似的“供需友好互 动”,重塑着越来越多行业的现代化生产思维与逻辑。 优质的资源供给,向来不缺乏买单者;善于捕捉潜在消费兴趣的商家,往往能 创造意想不到的市场需求。有这样一个案例:四川攀枝花的芒果行销海内外, 近年来当地果农瞅准了顾客希望全程追踪水果品质,开始试水认领芒果树,顾 客获得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果农也借此多挣了好几倍。从“卖果”到“卖 树”,极具创意的芒果营销说明,实现供需双赢并不矛盾,根本在于不断改善 供给质量和服务,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产品“物有所值”。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关注消费者的兴趣,其实就 是在给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找方向。从数据上看,2015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6.4%,比上年提高 15.4 个百分点,足见消费对于经济增 长的强大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因为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大量“需求外溢”以 及消费能力外流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 饰等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消费者眼中的兴 趣点,恰恰是一些“中国制造”的短板与弱项。就此而言,继续针对 13 亿多人 的“兴趣市场”做探索式挖掘,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深耕的空间。 粗放式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并不代表企业好日子的终结;相反,这“意 味着优秀企业的好日子正在到来,意味着全体中国人民有品质生活的开始”。 只有当供给产品、质量与服务三者同时推进,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时匹 配,企业才有可能收获消费者的信任,留住他们的心。而这,或许也正是激活 社会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19 日 05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中国高铁,靠创新领跑 时代
这趟时代列车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时空观念的巨变、经济版图的重构,更有 一笔隐形财富,大国崛起的铿锵步伐与道路自信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 2325 公里;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 通了 1560 公里;金秋 9 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2 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 家高铁里程之和,历时 14 年。 高铁更长了,中国更小了。从上世纪末的六次大提速,到本世纪初的“四纵 四横”路网规划亮相,再到今年的版图再扩容??中国高铁跨越塞北风区,蜿 蜒岭南山川,驰骋东北雪海,穿梭江南水乡,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 “和谐号”正让中国越变越小,让“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 高铁更成熟了,旅客更踏实了。从 2007 年首列国产化时速 300 公里动车组下 线,到 2010 年京沪高铁创下时速 486.1 公里的世界纪录,再到今夏中国标准动 车组以 420 公里时速实现交会??高铁走出影视作品,走下教科书,从陌生概 念变为大众出行优选,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 50 亿人次。中国已不仅是世界上 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座座新城因高铁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因高铁实现弯道超车,一条条旅游 线路因高铁由冷转热??就连那些曾经怀疑、嘲讽中国高铁战略的海外媒体, 如今也不得不承认,“高铁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最新象征。”“当 你坐上‘面向未来’的高铁,就感觉到中国完全有理由为它而骄傲。” 中国人当然有理由自豪。这趟时代列车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时空观念的巨 变、经济版图的重构,更有一笔隐形财富,大国崛起的铿锵步伐与道路自信。 我们从高铁模式中汲取自主创新的中国智慧。发展中国家如何冲破国外技术 封锁,以更短时间后来居上?从零起步是一种选择,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抢 抓战略机遇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有爬得更快的优势,也有摔得更狠的风 险,高铁将何去何从?大国重器的创新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 势。打破门第之争、放弃个体利益,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 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 用,形成后发优势,真正实现了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当中 国高铁屡屡填补世界空白、刷新世界纪录之时,曾借力巨人的我们,已成为新 的时代巨人,这条符合中国国情、充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又何尝不是值得分 享的宝贵财富? 我们从高铁品质中重拾“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号称世界工厂,可老百姓 却跑到海外背马桶盖、电饭锅,这是“中国制造”以最短时间让大众告别短缺 时代,却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尴尬与苦闷。高铁的成功恰恰为“中国制造”迈 向中高端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寸到寸不过问”的“差不离”文化,到精确至 0.01 毫米的检验标准;从“能用就行”的随意,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 20 个 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 个气动力学试验的倔强??中国高铁的 诞生、完善,犹如一场老工业通往精益制造的涅槃之旅,拼的就是大国工匠精 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而这样的转型升级,何尝不是 中国制造正在谋求的重大突围?

我们从高铁出海中展示国际合作的大国胸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最好的中 国高铁要与世界分享。土耳其第一条高铁、印尼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 铁??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最有性价比的 高铁产品??中国高铁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 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还记得 38 年前的秋天,邓小平在乘坐时速 210 公里的日本新干线时曾发出感 慨,“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这个秋天,中国高铁一路高歌,唱响了从跟跑到 领跑的时代最强音。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14 日 05 版)
民时评:用精神突破身体障碍
身体的障碍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设施得以克服;而心灵的障碍,则需要残疾人和 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 “乒乓球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自信。”走下里约残奥会的领奖台,中国运 动员冯攀峰这样说。 “我们的运动员都很爱笑。参与体育,对他们最根本的影响体现在心态 上。”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说。 生活中,残疾人是有着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残奥赛场上,运动员则展示了 他们不畏命运磨难的强者风范。如果说,奥运会上顶尖选手的表现是去触碰人 类运动的极限,那么,残奥会更像是一次人类精神的冲顶。两个赛场都给观众 带来强烈的震撼,后者的价值更在于:即便行动受限的身体也可以去证明自我 存在的意义。而这样的鼓舞,其实适用于所有人。 里约奥林匹克公园设有一处残疾人体育体验区。参与者需要坐在轮椅上投 篮、坐在地上打排球,或者戴上眼罩,用一根牵引环和同伴的手腕相连,在黑 暗中奔跑。体会了残疾人参与体育所经历的特殊困难,再将眼光投向残奥赛 场,更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突破身体障碍的生命力量所打动。 残疾人怎样看待生活与世界,健全人又怎样看待残疾人?残奥赛场上,这样的 双向问答一刻不停地在进行。每一个站上残奥舞台的运动员都是胜利者,他们 最大的对手始终是自己,突破自我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比你强,而是,我也能 行。 某种意义上,体育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视角,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可以坦然相 对。而参与体育运动也不止于促进身体和心灵的康复,更像是残疾人对生活的

一种回答。这种回答,需要健全人的理解与共鸣,以及建立在平等视角上的帮 助。 的确,心灵的平视决定着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彼此 交流。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轮椅击剑运动员金晶曾说,人们对残疾人的印象, 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残疾人运动员就像是“超人”,他们的故事令 人惊叹;但残疾人作为一个群体,由于身体上的障碍,又难免让人们在生活中投 来五味杂陈的眼光。“其实,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对待。” 心灵的平视,并不意味着健全人可以无视残疾人的特殊困难。相反,建立在 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帮助,是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彼此融合的社会基础。 有这样的感慨:在一座城市的街头遇到残疾人的几率,某种程度上标注着城 市的文明程度。能否为残疾人提供足够顺畅地参与公共生活的无障碍设施,体 现着一座城市的爱心与包容。这就像“木桶理论”——残疾人并不因为身体的 残缺成为人群中的短板;相反,对残疾人的了解、尊重、关爱,这块“木板”的 高度,决定着一座城市向所有人都张开温暖怀抱的深度。 从这个角度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身体的障碍可以通过各 种硬件设施得以克服。而心灵的障碍,则需要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 弭。因为,这种障碍可能来自残疾人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也可能来自健全人 对他们的认识局限于表面。 残奥会就是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残疾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契机。盲人跑者的全速 冲刺、独臂泳将的奋力击水、轮椅球员的左右挥拍??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 努力向人们证明,即便身体有着障碍,也不意味着生活没有光彩,更不意味着 对社会无所作为。 我国有 8500 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 6.21%,尽可能地提供条件,鼓励 他们参与体育运动,是克服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心灵障碍”的一种有效途 径。而从无障碍的赛场到无障碍的城市,心灵的平视,更是开启残健融合之路 的一把珍贵钥匙。(完)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打造健康中国,医改须 啃硬骨头
打造健康中国,医改是一场“重头戏”。眼下,大幕已经开启,好戏还在后 头。面对这道世界性难题,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医改进入深水区,处处激流险滩,充满挑战,“摸着石头过河”越来越难。 有人甚至质疑,医改能成功吗? 这种论调显然过于悲观。医改如登山,跨过道路崎岖的关键区段,才有可能 走到风光旖旎的山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 实践证明,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方向正 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当前,医改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必须围绕重要 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有新突破。 “全国人民上协和”,这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真实写照。眼下,人民 群众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快速释放,2015 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 77 亿,相当于人均看病超过 5 次。同时,我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 村、基层、边远地区相对匮乏,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去了城市三级医院,造成 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萎缩,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发挥 最佳效益,也影响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 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世界上任 何医疗卫生制度,如果没有分级诊疗的支撑,都会不堪重负,甚至无法运转。 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 之策,也是一条重要国际经验。这项制度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 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建立 分级诊疗制度,核心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和医生签了约,患病后就 有了“靠山”,第一时间求助自己的“健康管家”,而不是“有病乱投医”, 盲目扑奔大医院。随着“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医院告别“战时 状态”,合理的就医秩序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有 了制度安排,看病难、看病贵就有望妥善解决。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广大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只有从提升薪酬待 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医务人员“有里有面”,医改才能成功。医务人员是 生命的“守护神”,其培养周期长、执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 应该得到合理的薪酬。如果一味要求医务人员付出,而缺乏对他们的关怀,必 然使其士气受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 事薪酬制度。尊重医生,就是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辛苦付出,提高医 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 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医务人员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近年来,暴力伤医事 件时有发生,给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必须严厉打击涉医犯罪 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 气。 打造健康中国,医改是一场“重头戏”。眼下,大幕已经开启,好戏还在后 头。面对这道世界性难题,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医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惟有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不畏艰险,触碰难点,医改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彼 岸,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多获得感。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12 日 05 版)
人民时评:期待更多科学“对撞”
科学家围绕某些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公开“对撞”,不仅有助于减少重大科技决 策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培育健康的科学文化、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连日来,科学家们就“中国目前是否适宜建大型对撞机”的辩论,使一个原 本在专业圈子内部“窃窃私语”的问题,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话题。 其实,自 2012 年以来,中国物理学界内部就围绕一个可能耗资超千亿人民币 的大科学装置——超级对撞机,产生了激烈辩论。近日,业内人士就中国建设 超级对撞机是否会超过预算、是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是否会挤占其他领 域的研究经费、能否实现其科学目标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让大型对撞机 成为热词。 中国该不该上马超级对撞机是个非常专业的科学问题,目前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达成共识尚需时日。但笔者认为,科学家们围绕某些有争议的科学问题 公开辩论、激烈“对撞”的做法有其积极意义,值得倡导。 首先,这种“对撞”有助于减少重大科技决策的盲目性。回顾我国的科技发 展史,既有“两弹一星”“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大飞机”等许多成功的 案例,也不乏没那么成功的决策。一些决策之所以令人遗憾,一个主要原因就 是上马之初缺乏充分论证。“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的最 大特征,那些耗资巨大、研究前景难言明朗的重大科技项目,上马之初尤其需 要充分听取业内专家正反双方的深入论证,否则可能重蹈国外一些大科学工程 半途而废或无果而终的覆辙。 其次,这种“对撞”有助于培育健康的科学文化。科技体制、经费投入、科 研人才和科学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繁荣、技术发达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科技 体制改革快马加鞭、改革新政不断出台,经费投入逐年递增、科研仪器日新月 异,青年才俊不断涌现、队伍日益壮大,急需补钙的当属健康的科学文化。在 科学文化之中,最为缺乏的,恐怕就是知无不言、充分探讨的科学氛围了。由 于“人情面子”等原因,一些科学家在科学话题面前选择了“沉默是金”.其结 果,要么是伪专家大行其道、“大嘴巴”忽悠公众,要么就是本不该上马的项 目匆忙开工、不该结题的项目蒙混过关。只有公平公开、活跃活泼的百家争 鸣,才能迎来科技事业的百花齐放。 再次,这种“对撞”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 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我国具备科学 素质的公民比例只有 6.20%,落后于科技发达国家。公众科学素质不高不仅拖了 科技创新的后腿,还使“吃茄子就能包治百病”“吃碘盐就能防治核辐射”等 谬论大行其道。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必须把科学普及

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观点“对撞”是普及公 众科学知识、培养公众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正如有媒体所评论的那样,一个 月前,中国 99.99%的人可能对大型对撞机还一无所知;但一个月后,它却逐渐 演变为一个公共话题。经过专家们的辩论,公众就对大型对撞机的作用、发展 历史等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其效果远胜过场面宏大的“我说你听”. 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场围绕大型对撞机该不该上马的“对撞”中,讨论双方 都以理服人、就事论事,既没有以势压人,更没有辱骂约架。希望科技界这样 的“对撞”更多些,不管是重大科技决策,还是“有的能重复、有的不能重 复”的实验结果。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中国式医改助推健康 中国
今日的中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最近,一项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出台的医改联合报告指出,中 国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 化,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 明显提高,医改成就令世人瞩目。 这份医改成绩单来之不易。我国人口数量多、城乡差距大、优质资源少、费 用增长快,未富先老,医疗领域有些方面还患上了“发达国家病”。如何通过 医改,让 13 亿人都能享受“健康红利”?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将对全民健康的关注,融入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我国明确提出要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确立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的目标。今日的中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 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 10 亿多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 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全民,为百姓撑起了健康“保护伞”。随着经济发展与科 技进步,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成为普遍现象,而个人力量终究有限,难以抵御大 病风险。基本医保按照“大数法则”筹资,为参保者分担经济风险,避免发生 “灾难性医疗支出”。如今,全国 95%以上的人口拥有基本医疗保障。加之大 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陆续建立,为贫病交加的人群带来“及时雨”。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强筋健骨”,保证了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中国是一 个疆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以前偏远地区的居民缺医少药,在家生孩子,看病 走几十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医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

建机制”,给每个村建起标准化卫生室,培训合格的村医,配备基本药物、医 疗设备,有些地方村民“一元钱”就能看病。在青海,“最好的房子是村卫生 室”甚至成为佳话。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有了“健康管家”。以前,有些老人一 辈子没有进行过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后,他们成为最先拥有“健 康管家”的人群。这些“健康管家”来自基层医疗机构,他们给重点人群建立 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提供上门服务等。我国以人均几十元的公共卫生投入, 撑起了亿万人的健康,大大提高了人均预期寿命。 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逐步回归公益性轨道。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是 “供给引导需求”。做什么检查、开多少药、用什么耗材,都由医生说了算, 患者往往“一无所知”。长期以来,由于补偿机制不合理,公立医院过度检 查、过度用药屡禁不止,形成“以药补医”的恶性循环。而要打破这种畸形的 补偿机制,必须实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 疗服务价格,改变医保支付方式,建立新补偿机制。如今,北京、安徽、青 海、福建等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努力破除“以药补医”机 制,患者看病费用明显降低。 几十年前,中国的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等模式让世界敬佩;如今,中国的 医改成就同样让世界震惊。“中国式医改”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了解 决世界性难题的新办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残疾预防,以健康成就 小康
把残疾预防和康复保障连成一条线,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 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以全面健康成就全民小康 “到 2020 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与能力显著增强,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在同等收入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日 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 年)》,这是我 国首个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 措。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救助 上,同时也体现在预防上。调查显示,后天性因素是目前中国人的主要致残因 素。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息息相关。我国有 8500 多万残疾人,数量多,负担重,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

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在这个意义上,残疾预防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工作,既 十分必要,又极为紧迫。 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残疾人规模增大、结构变动、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人 口快速老龄化、意外伤害、慢性疾病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让残疾预防和保障 变得更复杂。有数据预估,到 2030 年,每年将新增残疾人 200 万—250 万人。 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压力,也附加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 精神负担。有学者直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 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康复和保障是对残疾人 “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是“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现代医学科技也为预防残疾提供了技术支持。一 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预防与康复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可 以使至少 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者使其延迟发生。近些年,预防并控制残疾发 生也取得不小成绩,研究数据表明,1987 年至 2006 年间,我国至少遏制了 1500 万人出现残疾。正如专家所言,“残疾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会 战略”。 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应是并行不悖的双轨。在观念上,不少人以为“残疾预 防只是残联的事情”,而实际上关联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 领域。《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 80%以上,产前筛查率 60%以上,已 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 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 亡人数均下降 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80%以上??这些 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 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所谓“治未病”“防未病”,不仅要将预防工作在各领域内前移,也要让更 多人树立预防残疾的意识,从检查身体、健康生活开始。事实上,如果把生命 的时间轴分解成不同阶段,残疾风险既不会因年轻活力而远离,也不会因年老 体弱而溜走。婴幼儿时的先天性残疾、学龄阶段的传染病致残、工作过程中的 创伤性致残、老龄时期的退化性疾病致残等,都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应该树 立起“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 北京时间 9 月 8 日,里约残奥会的大幕在马拉卡纳体育场拉开,中国 308 名 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激荡生命的力量。如果把残疾人事业比作同生命一起奔跑 的赛事,保障残疾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是赛程部分,避免因各种原因致 残、致障则属于前端关口。把残疾预防和康复保障连成一条线,我们就能最大 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以全面健康成就全民小 康。 《 人民日报 》( 2016 年 09 月 08 日 05 版)
人民时评:刷卡降费让银行转型更有动力

推出降低银行卡刷卡总体费率的新政,可以看到改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推 动银行业走向新蓝海的决心 9 月 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 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正式实施。根据新规,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 费将对借记卡、贷记卡差别计费。借记卡费率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 0.35%, 单笔收费 13 元封顶;贷记卡费率不超过 0.45%,不再实行单笔收费封顶。此外, 网络服务费率水平将调低,收单环节服务费将实行市场调节价。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单笔看数额都不大,但集合起来就是一个庞大市场。根 据央行数据,截至 2015 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为 54.42 亿张,较上年 末增长 10.25%,全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 10106 元,剔除房地产、大宗批发 等交易类型,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到 47.96%,全 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也达到了 7.08 万亿元。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改革 银行卡价格体系,去其弊,兴其利,使之更加适应多元化的支付场景,推动发 卡市场和收单市场良性竞争,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自是应有之义。 此前运行的银行卡价格体系,按照餐娱类、一般类、民生类和公益类分类设 定价格标准,对不同商户收取不同的服务费,既导致一些商户成本负担较重, 也产生了以高费率商户交易套用低费率商户交易等问题。新规取消了商户行业 分类定价,降低了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费率,不仅给日常消费类商户 “松了绑”,减轻了其经营负担,起到了扩大消费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 “套码”“套利”等乱象。 如果说总体费率的“降”体现了改善商业环境的政策导向的话,卡种借贷分 离、贷记卡单笔收费上不封顶和收单环节服务费将实行市场调节价,则更多体 现了改善银行经营环境的考量。贷记卡是透支交易,属于高风险资金运作,今 年一季度,贷记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 458.09 亿元,环比增长了 20.46%.高 风险则需要高成本管理,是市场法则;银行为争取贷记卡业务实施灵活优惠政 策,是市场化运作;收单市场价格放开,是推动银行加入平台经济参与竞争。良 性竞争越充分,平台经济越发达,因贷记卡手续费用浮动而可能出现的商户拒 绝贷记卡支付或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概率也就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新政推出的时机,是在银行盈利能力普遍 出现下滑之时。根据 18 家 A 股上市银行 2016 年上半年业绩中报,尽管总收 入、净利润仍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已有所下降。这是负利率时代和同业竞争 加剧的结果。在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推出降低银行卡刷卡总体费 率的新政,从中可以看到改变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推动银行业走向新蓝海的决 心。而刚刚闭幕的 G20 杭州峰会,正好描绘了新蓝海的所在:数字普惠金融和 绿色金融。这两个概念,在 G20 峰会和 B20 峰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而我国也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出台了相应方案。配合政府行动方案,大力发展基

相关主题